壮族文化与民俗范例【实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壮族文化与民俗范例【实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一篇】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地,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旧时,壮族被称为“僮”,后来该为“壮”。下人才网网友为你介绍壮族的文化艺术。山歌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绣球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驼)的原因。舞蹈戏剧唐代,壮族先民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流行于靖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壮剧”,是在马隘土戏的基础上,受邑剧影响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戏曲形式,伴奏乐器除本民族的马骨胡、葫芦胡外,还采用了邑剧的文锣、武锣、大钹、小钹、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以及龙州县新发掘出的天琴弹拨乐器。歌圩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歌圩。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歌圩一般为期一天,也有连续两三天的。参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但他们不唱歌,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歌圩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做买卖的。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实际上歌圩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歌会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花山崖画宁明的花山文化是古代骆越人创造的世界闻名的艺术画廊,主要分布于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绵延200多公里,另有5处分布于左江流域的凭祥市、天等县等处。共有84个地点,183处,287画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红色,平涂成投影式(鬼影),皆两臂弯肘上举,半下蹲成骑马式,犹如蛙泳之状,整个画面呈欢歌狂舞之态,震动人心。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除了蛙神形象,还有奔犬、鹿、鸟、铜鼓、铜锣、星星、太阳等形象。其产生年代上限在战国,下限在西汉,长达700多年。少量为后世仿制。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宁明县的花山崖画,壮语叫做岜莱(byaraiz),岜意为山,莱意为花纹。因其规模最大,故以之代表整个左江崖画。花山崖画和世界各地岩画相比,有显著的特色。其蛙神形态不仅整齐划一,而且绵延700多年而不改,比较罕见。宁明花山画面高40多米,宽长达170多米,就一个“地点”(世界岩画规则,画面边沿外500米内无画为一个“地点”)的面积来说,堪为世界之最。此画面尚可辨认的人物形象达1300多个,所有的大小图像加起来达4万多个,世界少有。花山崖画是稻作文化的集中展示,像这样大规模展示稻作文化的艺术珍品,堪称一绝。花山崖画不是静态古老文化,而是活态文化,其所展示的稻作文化,依然活在民间。至今在古骆越北界红水河沿岸的东兰、凤山一带,还保留有“蛙婆节”,祭祀民族图腾蛙神。节日里跳的蛙舞,舞者戴蛙首头套,跳跃之状酷似花山崖画上的动作,其他地方民间流传的一种师公舞,也酷似花山形象。故舞蹈家们把花山人物形态称为蛙形舞姿。铜鼓壮族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多年的历史。迄今,在壮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铜鼓,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天琴天琴,壮语叫“叮叮”,是着眼于它的发音特点而得名的。弹唱天琴流传于左江流域的壮族地区。这种琴的共鸣器呈圆碗形,用大竹筒或葫芦瓜壳制作。琴面蒙上蛇皮或蚌皮,也有用薄木板或竹壳覆盖的。琴杆为木质,细而长,两弦为丝质,是壮族农民举行消灾驱邪、祀神求福的跳天或唱天活动中所用的乐器,故称天琴。群众在演唱时,常常是边唱边弹。在节日喜庆时,天琴是伴舞的乐器。跳天者边唱边弹边舞。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二篇】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韩德明表示,广西各地过“三月三”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武鸣当地会举行特别的民俗仪式,如果想感受壮族过“三月三”的特色仪式和庆祝方式,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柳州的鱼峰歌圩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逢节假日,鱼峰山下、小龙潭边、人民广场上,都有民间歌手自发结伴对唱山歌,并吸引了大批围观者的加入,场面欢腾而热闹,不少古老的山歌也因为该歌圩的存在而得以保留和传承。
三江侗族的抢花炮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的“三月三”一到,各村寨便开始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的人相当于抢到了“头彩”,寓意着吉利幸福,获胜者还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炮、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靖西、德保、那坡等地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陆晓芹称,在“三月三”当天,这几个地方的人会起个大早,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到了中午,会选择在某一个祖坟前聚餐,“这种聚餐的方式是很融洽的,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陆晓芹说。在饮食方面,当地的糯米饭既有四色也有五色,一些村屯会有在每碗糯米饭上面放一个煎鸡蛋的习俗。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三篇】
宣言协议的问候语爱岗敬业喜报了谜语大全请示辞职信借条警示语我实施方案思想品德征文教学法了整改竞选材料谚语工作叙事学习方法具体内容的活动策划工作思路写作指导述职述廉实施了评语诗词的条例近义词贺词:考试答复新闻宣传成语感谢信。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四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壮族文化与民俗范例【实用10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随着各个文化节的开幕,各位领导也需要为开幕式准备致辞。那么作为领导该如何在文化节上面致辞才能调动气氛呢?以下是网友精心收集分享的“壮族文化与民俗范例【实用10篇】”,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父老乡亲们:
值此元宵佳节美好时刻,中阳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全体班子成员代表3万旧城人民向全市人民拜个晚年!
刚刚过去的20--年,是我街道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保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十分重要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转型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环境三大重点,统筹城乡一体发展,重点打造“一城两区”,统筹城郊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四大强区”,统筹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四大展示区”,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全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15元,上缴税收达到亿元。一年来,我们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为引擎,狠抓转型项目的落地开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个,包括楼俊国新能源焦炉煤气制合成天然气项目、楼东综合国际大厦项目和富邦商业城项目;以“三项整治”为重点,城乡生态化建设有了新突破,全年用于“三项整治”的投资达1200余万元;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筹资万元对考入二本以上学生进行了奖励,筹资40余万元对全街道18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筹资万元对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农民进行了补贴。一年来,和-谐稳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成功举办了“盛世春潮、孝风古韵、和-谐旧城”永安庙会,连续两年在“七·一”期间对全街道950名党员进行了慰问,组织各村党支部(总支)举办了红歌演唱会,唱出了合力,凝聚了党心。
20--年是市政府“三年打基础”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转型跨越发展总体部署,狠抓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抓住特色城镇化建设政策机遇,全面启动古城保护开发;打造“四大强区”,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我们通过欢度元宵表达对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带来的喜悦,同时也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进入20--年孝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愿望和决心!我们坚信,有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中阳楼街道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孝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祝全市人民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同志们:
阳春三月,春光无限。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我谨代表浙江省文化厅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最诚挚和最热烈的祝贺!
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下,积极抢抓机遇,精心付诸行动,各项文化事业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作出了示范。目前,象山的竹根雕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农民画、剪纸、渔灯等民间艺术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象山石浦)开渔节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渔文化研究开创国内先河;极具地方民间民俗特色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活动,约定成俗,越办越旺。等等。所有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象山、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合力精心打造的结果,也是象山文化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山民俗文化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而且是见证民俗文化旺盛生命力的一个典型事例。这次“三月三踏沙滩”活动与石浦老街开游仪式和家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突出“展示渔区风情,演绎独特民俗,推介渔港古镇”的主题,同时安排了辣螺姑娘招亲、综艺舞台、渔歌对唱、有奖拾螺、抬阁展示、民间杂艺表演和挑鱼接力、渔姑织网、滚冰桶比赛等一些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体活动,这必将有力促进四方游客的纷至沓来,大大提高游人群众的参与兴致,从而达到“人人享受先进文化”的目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这里,也衷心希望象山通过从节庆活动做起,引导广大的市民、游客认识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把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逐步打造成为继中国开渔节后又一个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最后,祝愿象山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各项文化事业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预祝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相聚在风光秀丽的南白象,共同庆祝第二届温州塘河文化节的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参加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温瑞塘河,北接瓯江、南连瑞安,似一条彩带点缀在温瑞平原上,串起了连绵的城镇群。千百年来,塘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瓯越儿女,孕育了璀璨多姿的塘河文化。近年来,--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全面推进新一轮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的同时,注重深入挖掘塘河文化底蕴,相继建成塘河文化展示馆,组建塘河文化研究会,启动塘河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开展“塘河志”编撰,着力构筑温瑞塘河“百里文化长廊”,进一步打响塘河文化品牌,努力使塘河文化逐步成为瓯海地域文化的金字招牌。
我们举办塘河文化节旨在推进塘河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发掘和传承塘河文化,唤起全民保护母亲河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文化节前期,我们已陆续开展了“寻找塘河源”、“塘河渔歌和故事征集”、“塘河采风及寻找最美的塘河人家”及“保护塘河大行动”等系列活动。开幕式之后,我们还将举行民间“百工”展演、民俗文化表演、塘河文化展等活动,努力再现塘河两岸人们世代相传的劳作情景,唤起市民对昔日塘河的美好回忆,进一步增强全民保护塘河、治理塘河、开发塘河的责任感。我们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借这次机会,尽情领略“千年塘河”的人文底蕴,使本次活动成为一次难忘之行。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晚上好!春暖花开,勃勃生机,雨露滋润,欣欣向荣。在这春意盎然的晚上,我们与社会各界关注----教育捐资助学的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举行″心系教育,爱满校园”募捐文艺晚会。值此之际,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光临晚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区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仁人志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竞千秋之伟业,当推教育为先;绘桑梓之鸿图,全赖广育英才。诚然,----区教育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区也确实存在学位紧缺的现状。为此,我区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开展“心系教育,爱满校园”的募捐活动,为我们教育事业募捐到了资金----多万元。这包含着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包含着广大群众的期盼。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一群群青春可爱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奔向美好的校园。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在此,我套用古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校千万间,俱使----学子尽欢颜”,就是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广献爱心。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一分一毫,集腋成裘。朋友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您捐赠之时,您收获着爱的玫瑰;当您捐赠之时,您收获着快乐和尊敬;当您捐赠之时,您在播种着善良的种子。
今天,你们为----区的教育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关爱,明天,你收获的将是莘莘学子们茁壮成长后报效社会的那份成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民将永远铭记您的善举和恩情。
我希望社会各界能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共同营造尊敬教师、关爱学生、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共同努力。----区委、区政府郑重承诺,一定用好募捐善款,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区教育面临的问题,让孩子们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
谢谢!
大家好!百花齐放、香草芬芳,今天,--区第--届香草文化节隆重开幕了。在此,受--区长的委托,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关心、支持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花都是--的北大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近年来,我区在大力发展汽车、空港、皮具、珠宝、声光电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整合生态、文化资源,通过香草文化节、枇杷节、芋头节、油菜花节等乡村游品牌节庆活动,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度假等绿色旅游文化产业,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花都香草文化节自20--年首次举办以来,全力打造最具特色的观光花海、花卉大餐,努力营造返璞归真的田园自然风光,满足广大游客体。验乡村生活,享受乡村气息的需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本届香草文化节以“香草童话韵味花山”为主题,精心塑造如童话般浪漫的香草世界,充分展示--最早的县城所在地——花山镇的乡村历史文化。节庆期间还将举办异地务工青年“相约香草,结缘花都”专题活动,使他们充分感受花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关怀之美,增强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融入花都。
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更是富民产业,衷心希望花山镇及各部门通过香草文化节这个平台,进一步挖掘我区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也诚挚希望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花都、支持花都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第四届香草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五篇】
壮族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近期的壮族文化体验活动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壮族文化,不仅对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感到震撼,更被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所折服。下面将从壮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服饰、音乐舞蹈、节日习俗和美食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壮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古为“百越”,今为“壮文”。壮文是一种象形文字,能够准确地表达各种意思,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此外,壮族人民还保留了古老的口头传统,以口头语传承历史和文化,这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壮族的语言文字,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壮族的传统服饰同样令人驻足。男壮族人的传统服饰是以绣花为主,色彩鲜艳夺目,线条简练有力。女壮族人的传统服饰则非常华丽,绣花、金银首饰和彩绸配合得体,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在体验活动中,我得以穿上壮族的传统服饰,无不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传统服饰不仅代表了壮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凝聚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音乐舞蹈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非常热爱音乐,音乐伴随着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壮族音乐以“桂林山水”为代表,它既有秀美的山川,又有苍茫的大地,音乐中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壮族的舞蹈也是独具一格,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在欣赏壮族的音乐舞蹈表演中,我深深被他们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所打动,也更加了解了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壮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月三”和“壮年节”。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划龙舟、踩高跷、唱歌跳舞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强了人们的交流和团结。通过参与壮族的节日庆典,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民族凝聚力的力量,也深深思考到自己作为一个华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壮族的美食文化同样值得一提。壮族人民的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口味酸辣,色香味俱佳,非常有特色。壮族的螺蛳粉、酸汤鱼、傣味鱼是他们最著名的美食之一,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滋补养生。通过品尝这些美食,我不仅感受到了壮族人民对食物独特的热爱,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
总的来说,壮族文化让人们体会到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民族文化。壮族人民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文字、传统服饰、音乐舞蹈、节日习俗和美食文化等多种元素,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壮族文化的精髓。通过这次体验活动,我对壮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他们的独特魅力感到由衷的钦佩和赞叹。正是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让壮族在中国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独树一帜。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六篇】
从前,闽南某山区半山腰,有一小村庄,村前村后树林密布,常有野兽出没。村里有户人家,父母早逝,兄弟三人,白天结伴上山砍柴,挑往墟场换口粮,晚上则遵照祖训,一起练武防身,天长日久,却也练就一身好拳脚。
由于家境贫寒谋生艰难,老大跟乡亲们一道飘洋过海往南洋打工。几年后,老家的老二和老三都先后成家,分家过活。有一段时间,村里常发现有老虎出没,村民惶惶不安。兄弟俩见此情况,商议上山打虎为民除害。就找铁匠打造一双钢叉子和一对铁短棍为打虎武器。
于是兄弟俩就拿着钢叉和铁棍上山埋伏。时近黄昏,一阵冷风过处,见一老虎从密林中闯出来,老三年轻气盛,拿着钢叉就冲着老虎迎上去。老虎见有人拦路就站着盯住来人。老三把钢叉在老虎面前虚晃几下,惹得老虎抖起虎威,“吼”的一声,跃起前腿,居高临下扑下来。老三不失时机,把钢叉对准老虎的脖子叉上去。老虎被钢叉叉在半空中,前腿乱踢。这时,老二急忙用铁棍打折老虎的两条前腿,老虎断了前腿,不能再抖威了。兄弟俩就双双举起铁叉和铁棍往老虎身上猛打乱刺。不一刻,老虎断气,两人就扛着死虎回村。
从此以后,兄弟俩就以打虎为营生,日子却也过得颇顺心。一晚,老三向妻子讲起了打虎时兄弟两人如何配合默契。妻子听后很不以为然,觉得丈夫每次都是出大力气叉老虎的脖子,而二哥省力得多,竟然也平分得利,实在不合理。丈夫经不起她的怂恿,也认为自己吃亏。这样,夫妻打起了小算盘,决定以后上山打虎两人同去,不邀二哥了。
隔天,老二有事出门。老三夫妻俩拿了钢叉和铁棍独个儿上山,埋伏了一阵儿,有一只老虎从树林深处慢悠悠的踱出来。一见老虎来了,丈夫拿起钢叉熟练地与老虎周旋几下,就把老虎叉起来。这时,妻子见到老虎,胆战心惊,站都站不稳,差点昏厥过去。丈夫看到妻子没法帮他,心里也发慌了,就大声呼喊救命。他心里明白:如果没能把老虎前腿打断,就难得虎口余生。正当危急之际,只见他的大哥拿着大斧,二哥拿着铁棍双双赶来了。
原来,老大多年在南洋谋生,但思乡心切,便和几位乡亲相邀返回故里。老大刚跨进家门,老二也跟着进来。兄弟俩相见却找不到老三夫妇,询问老二的妻子,才知道他们上山打虎去了。兄弟俩听说后,预感大事不妙,大哥急忙抄起当年砍柴的大斧,二哥拿起打虎的铁棍,抄小路赶上山,当看到人虎相持的架势时,老大和老三分别挥动大斧和铁棍,一左一右把老虎的两条前腿打折。老虎趴下死了,老三也无力地躺在地上喘大气。
经此教训,老三的妻子再也不敢搬弄是非了。兄弟间、妯娌间关系更加密切。“打虎亲兄弟”这句话就在闽南一带流传开了。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七篇】
你到过深圳吗?你到过深圳就一定知道是深圳十大景点之一,今天我有幸到游览了一番。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淘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八篇】
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州交界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蓝靛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不但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尔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便怀恨在心。莫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牙切齿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据说来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心有余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设法来阻止。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接着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补充道:“为兄说一不二,绝无戏言。”
先还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那里还敢像往常那样据理争辩,拾起丢在面前的石头,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为兄一言既出,绝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心想:这一招够绝了吧,还难不倒你?谁料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直上霄汉,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施展法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甩袖向凡间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不偏不歪,把石头穿了一个圆圆的洞。三姐无意中见手帕穿过石头,心中暗喜,张开甜润的嗓子:哎……穿呀穿,柔能克刚好心欢,歌似滔滔柳江水,源远流长永不断!
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的时候,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三姐驮住,飞上云宵。刘三姐就这样骑着鱼上天,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们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立鱼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九篇】
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壮族文化体验活动,深深感受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之处。以下是我对壮族文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壮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壮族的节日数不胜数,最有名的莫过于壮族过桥节。据传,过桥节始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个节日主要是壮族人民为祭奠祖先、祈求丰收而举办的,也是一种传统的团圆节日。过桥节的最大特点是人们会在一次大型的宴会上享用传统的桥米线,这道菜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吃起来鲜美可口。参与过桥节的人们会相聚一堂,共同品尝美食,欢庆节日。
壮族的服饰文化也非常独特。壮族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纹饰繁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壮族传统婚礼上,新娘会穿戴一身绚丽的壮族婚服。这种服饰通常是由大量的银饰组成,银饰上镶满了珍贵的宝石,闪闪发光。而新郎则会穿着一袭寿喜服,以表示吉祥和幸福。壮族的服饰文化展示了他们对生活和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重视。
壮族歌舞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灵感丰富,善于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壮锦舞是壮族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祝愿,它具有激情奔放的特点。在壮族的婚礼上,新娘会跳一支传统的壮锦舞来祈愿新婚生活美满幸福。壮锦舞以独特的舞姿和旋律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壮族风情和热情。
壮族传统手工艺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壮族的银饰、刺绣等手工艺品因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壮族的银饰通常以自然景观为主题,有山、水、动植物等。这些银饰工艺精湛,生动地展现了壮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而壮族的刺绣更是精美绝伦,颇具代表性的有“德保刺绣”。这种刺绣采用大小不等的细针,将五彩丝线绣就成各种图案,非常精细,令人赞叹不已。
壮族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次参与壮族文化体验活动让我深受启发。壮族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传统手工艺都揭示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我更加欣赏到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壮族文化的独特之处,让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忘自己的根和文化传统。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相信,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壮族文化的魅力将会吸引更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壮族文化与民俗范文【第十篇】
天气:今天阳光明媚,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觉舒服极了。
看:放学后看见很多小朋友在社区放风筝,我和外婆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
做:外婆看了看风向,让我向前跑,我举起风筝飞快的向前跑去,外婆在身后大叫:“放线,放线。”我慢慢的放开我在手中的风筝线,风筝摇晃着飞向了蓝天。
想:看见红色的金鱼在蓝天飞翔,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听:整个社区都是孩子们的欢笑声,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的开心。
收获:我今天学会了放风筝。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壮乡武鸣,这是一个壮民族风俗浓厚的地区。说起家乡的“三月三”那是十分有趣的。
农历三月三是壮乡的传统歌节,这一天,勤劳的壮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做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杀鸡宰鸭,备上丰盛的壮家宴招待亲朋好友。
当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县城赶歌圩。县城到处是张灯结彩,鲜花盛开,彩旗飘扬,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挤满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共同欢度“三月三”歌圩。
歌圩的活动丰富多彩,有千人竹竿舞、抛绣球、抢花炮、唱山歌,还有斗鸡、斗鸟、斗牛等,其中千人竹竿舞是歌圩活动人气最旺的节目。千人竹竿舞分为好多个方块进行表演,姑娘和小伙子们身着鲜艳的服饰,舞动着手中的道具灵巧地跳着。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当夜幕降临,狂欢了一天的人们都渐渐散去。但江滨公园的歌台依旧热闹非凡,山歌对唱还连绵不断。听说每年的歌圩山歌唱上三天三夜都唱不完,好比壮家人的幸福生活红红火火,壮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三月三,煮鸡蛋,这个习俗来自一个传说。人们把这个地菜当成了灵丹,人们说,这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所以王母娘娘派观音娘娘去放仙水到下界去,可是仙水没有放到里,而是落在了地菜的身上,后来人们把地菜收成灵丹。
这天一早正是三月三作文,所以我就在爷爷家里吃蛋和地菜水,地菜水特别好吃。
爷爷还说吃了,这个地菜水就可以医好很多种病,这是全国的'特色,今天这个地菜是发去田边找回来的,我的爷爷家里有很多地菜。
爷爷说三月三的地菜是很好,因为这个时候地菜有很大的营养的,这也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外公家里去玩。
我和爸妈一起在街上买好了很多东西,后来就去了外公家里,到外公家进而后,我也看见外公早上吃的地菜煮蛋,唤上外公又给我们做了,几个地菜煮蛋,后来我又全都把地菜水给吃完了,后来外公给我们说了他很三月三的故事。
又是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每到这个时候,抬头望望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风筝,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儿时的情景——。
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
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放的风筝。那时候,我家里很穷,就只能放自己用纸糊的风筝,这也是当时最普遍的风筝了。
纸糊风筝很简单,一张废报纸,两根竹子,另外一杯浆糊,再加自己的巧手,就可以做成令人心动的风筝了。
风筝糊好了,我们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和理想。
迎着春风,让手中的风筝放飞到天空。
风筝飘啊飘,有时翻两个跟头,有时摇摆一下尾巴……像是在跟我们诉说:一份成功·一份感动!
夜,来临了。我们将手中牵着风筝的线,轻轻一放……。
啊!风筝飞吧!飞得更高更远!带着我们的愿望尽情地飞吧!
……。
光阴似流水,童年的美好时光,只能留在记忆深处回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现在的我正当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我要回首昨天,吸取不足的教训;把握今天,努力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展望明天,有计划地走好以後的人生道路!
朋友,跟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