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汇聚【汇集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汇聚【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一篇】
摘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当前心理咨询工作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策: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投入,加强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培养,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改革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手段,不断完善咨询服务。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问题;对策。
(一)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它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西方思潮源源的涌入、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容易引发青年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震动,极易造成心理的迷茫与困扰。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对青年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消除心理困惑、预防心理危机的有效措施,这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既迅速又不成熟,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就业选择、经济问题等诸种压力下,极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与此同时,高职生身份的特殊性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承受来自亲人期望、未来就业压力、自身期望值过高或自我价值不足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时,比一般大学生更难以适从。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有利于调适与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与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一)高职院校对心理咨询工作普遍投入不足。
2009年12月下旬,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由高校职能部门如实填写并上报的形式进行。其中高职院校(不含高专)有效回收有55所。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比较客观地掌握了2009年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
按广东省高职学院在校生人数平均计算,每所学院的学生人数平均约7000-8000人左右。数据显示,55所高职院校均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41所学院开展了师生互助计划,比例为%,有19所学院未开展该互助计划,比例为%。51所学院建立了新生心理档案,占%,4所学院没有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占%。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中,55所学院共有专职教师88人,平均每所学院仅为人,远未达到广东省3000:1的配置要求。在经费投入方面,2009年我省55所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总投入约为万元,平均每个学生经费为元,也未达到10元/生的标准。工作场地等硬件设施方面,55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工作场地总面积约为4459平方米,平均每所学院平方米。考虑到不少的高职院有两个校区的实际,这一数据也远未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方面,34所学院开设了必修课,其中15所学院既开设了必修课,也开设了选修课,21所学校只开设了选修课。2009年我省高职院校举办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培训场次为587,平均每所学校次,面对平均人数约7000-8000的在校生规模,这一数据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心理健康网站建设上,仅有37所学院建立了心理健康专门网站,比例为%,18所学院尚未建立心理健康专门网站,比例为%。
数据统计显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普遍未能得到高度重视,专职教师配备不足、场地配置不够、经费短缺、心理课程和网站的建设也未尽人意。
(二)咨询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
本次调查的数据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具体数据见表2)。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1.学历层次需要提升。专职人员中本科学历比例占%;兼职人员本科学历比例高达%,甚至还有%专科学历者。
2.专业技术职称急需发展。专职人员中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高级职称人员仅占%;兼职人员中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高级职称人员仅占%。
3.学历专业结构不甚合理。专职人员中,文、哲、法、史、教育专业的占%,理、工、农、医占%,其余占%。这不难看出,专职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人员缺乏与从事职业工作相关的学科背景,这会给心理咨询工作带来影响。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低、工作年限普遍较短。专职人员中,30岁以下者达%,五年工龄以下者占%;兼职人员中,30岁以下者达%,五年工龄以下者占%。由于工作人员大部分年龄偏低、工龄较短,工作和生活阅历较浅,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冲击下,不少人自身也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困惑和矛盾,在对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
2011年的5月,课题组对广州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共1081份,其中有一题目是:您认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效果如何(单选)?学生的答卷中,选择效果非常好和还可以两类的百分比合计占%,选择效果一般的百分比占%,选择效果不太满意和非常差两类百分比合计占%。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当遇到困难时,您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吗(单选)?选择一定会的百分比仅占%,选择可能会百分比占%,选择应该不会百分比占%,选择绝对不会百分比占%。问卷数据显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当遇到困难时,有%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咨询信任度普遍偏低。
值得重视的是,在学生问卷中,当问到“您认为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用吗?”这个问题时,持肯定回答的人数高达%。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建设。
高职学院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心理咨询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工作在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作用。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文件精神,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建设。切实保障人员、经费、场地设备三到位,为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心理咨询工作专业性很强,从业者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咨询技术,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真挚、热情、客观、理智的态度与精神。加强心理咨询人员培养,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兼职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心理咨询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借助社会资源,通过“送出去”的形式,大力支持心理咨询人员的学历提高和相关的业务培训,鼓励心理咨询人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员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起校本培训机制,通过“请进来”的形式,聘请校外专家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专题培训与个案剖析,将理论知识与咨询技能提高有机融合,高效、快速地促进心理咨询专兼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
要充分认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作用,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有效扭转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中重咨询、轻教育,重个体、轻群体,重诊治、轻预防的倾向,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效能。
1.开设心里健康教育必修课,全面促进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应有效整合资源,合理调配、精心设计,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全面提高高职学生心理保健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非常欢迎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认为对心理健康有较大帮助。
2.切实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实施主动干预。
要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通过心理普查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类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由专职心理咨询人员进行电话约谈或信函约谈,实施主动出击,提前干预,以便及时化解心理危机。
3.构建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咨询防御机制。
要积极构建和完善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咨询防御机制与体系,对高职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危机进行全方位的有效干预。依托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立以大学生互助帮助为基础的朋辈心理咨询;依托系部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制度,建立以教师帮助为基础的师生互助心理咨询;依靠学院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和外聘专家,建立以专业咨询人员为基础的专业心理咨询。从学生、师生互助到专业咨询,从保健预防到专业治疗,从个体咨询到团体训练,全方位打造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护网”,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四)改革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手段,不断完善咨询服务。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青年大学生对网络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快捷、便利、隐密的特点,拓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一是建立网络论坛(bbs),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在论坛上进行讨论,老师作为版主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类与指导;二是设立在线聊天室,公布心理咨询老师的qq号,通过即时在线聊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与困惑;三是设立心理咨询教师博客,心理咨询教师对日常工作接收到的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博客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咨询活动,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
团体咨询是指在团体(小组)环境下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不仅节省时间与人力;由于是多人参与,有更多观点,更多资源,帮助小组成员迅速成长;且人际交往可以迁移,因而它是一种高效率高水平的心理咨询的方法。高职院校要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必须精心策划、有效组织形式多样的团体咨询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人群组织不同的团体咨询活动。如对新生,可在入学阶段组织“入学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等团体辅导;对三年级的学生,可组织“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活动;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组织“消除自卑”、“应对考试焦虑”等团体咨询活动。
参考文献:
[2]刘志芬.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49):190.
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二篇】
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将女性卷入到竞争与挑战的纠纷中。现代女性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中,发挥的作用都十分明显,尤其是那些职业女性,她们不但是企业的脊梁,同样也是家庭的骨干,不但要参与社会竞争,还要负责家里的日常事务。日益繁忙的事务给广大女性朋友带来了伤病,心理健康也成为困扰和阻碍女性前进的绊脚石,各类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会造成女性更容易被各类心理疾病攻击,使大多职业女性长期在亚健康状态下工作。
通过不断的临床发现,患者的病情往往受心理因素干扰较大,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只是单纯地以药物进行治疗,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往往要辅以心理咨询,方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心理状态给患者疾病造成的影响。
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在社会和家庭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之事,或者有一些小摩擦,这些因素都会对女性的内心造成不利影响,只有做到与人和睦相处,对事情认真负责,问心无愧即可,无需太多猜忌,保持一颗平常心。
性格、情绪的影响在患病之后,患者的忧郁和紧张的情绪会对病情造成无形的加重。尤其是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患者,严重的还会患上精神疾病。还有一些绝经妇女,对“更年期”形成恐惧感,还难以启齿,不仅自己寝食难安,还使家人身心疲惫。
医院环境的影响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再加上陌生感,常常会使患者感到紧张和焦虑不安,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加重病情。为此,部分医院主张工作人员淡妆上阵,并将工作服换成淡妆,这些措施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2治疗。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就是要学会聆听,聆听要全神贯注、诚心诚意。在聆听的过程中,要与对方建立起友情,但要避讳隐私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治疗,以相关的医疗制度和职业道德为要求,逐步取得患者的配合与信任,使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我院有一位患者,以为自己患了乳腺癌,但经我院确诊后,并无问题。通过和她的深入交谈,了解到她会有此想法的原因是:她的邻居家中有人患病,在探病回家之后,她将情况告知家人,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而自己则感觉双乳不适,尤其是在月经前后。根据这一情况,只需向患者说明这是大多数已婚妇女普遍面临的问题,不应该过多紧张和在意,只需放松身体,与身体的朋友多多交流、听听音乐,适当放松,并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一番开导之后,患者豁然开朗,忧郁等症消失殆尽。
心理治疗医生的`鼓励、安慰、关心以及同情等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也是心理治疗起效的关键步骤。医生应结合每个患者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其神态和言行均给予足够的支持,使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3压力的缓解。
轻度压力会使人紧张,而当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有:心律加快和血压升高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心理方面有:躯体化和抑郁以及焦虑等。若压力得不到及时的舒缓或者释放就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失眠、麻木和沮丧等症状,会产生疲惫感,导致身体失调,成为一种亚健康或者慢性疲劳病状态,也会产生心身疾病。
自我调适心理健康不但和社会心理刺激关系密切,还和心理中介因素有关,比如个人素质、控制感以及社会支持等。此外,还需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保持乐观的心理,不要怨天尤人,觉得别人欠自己的,所有人都对不起自己,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美。
摆正心态,积极面对树立正确的观念,将压力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做好随时抗压的思想准备。善于自省,宽以待人,懂得付出。只有保持正确的心态,才能踏实入局,使内心变得强大,就不会经常为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所累。
锻炼情绪注重情绪的锻炼,对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突发情况冷静对待并妥当处理,保持稳定的情绪对事物作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和理性判断,并从中找出解决办法和处理措施。对于生活中的琐事不必太过计较,懂得消除怨恨,与周围的家人和朋友建立友好关系。此外,可以将适当的情绪向朋友或者家人倾诉,将情感转移,以减轻负担。
分解压力适度降解压力,主动寻求支持,对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给予充分的信任,无需事事亲力亲为,发动大家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关系。
俗话说三分治病七分治心,妇产科的疾病很多跟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妇产科医护工作人员均要按上述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治疗,改变传统以药物治疗的固定模式,从身体和心理全方位治愈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2]叶惠萍.孕产妇在不同妊娠时期心理咨询剖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5):3688.
[3]张晓冬,张弛,宋珺,等.团体心理咨询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47-2149.
[5]堵吉,谈勇.浅谈心理咨询在中医妇科不孕症诊疗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2,27(4)::/.
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三篇】
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
1、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排除困扰、还能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功教育子女,处理好家庭关系。
2、心理咨询师认证的适用人群
(1)教育工作者中小学辅导员
(2)大学心理学老师
(3)新闻工作者
(4)社会工作者
(5)医学工作者
(6)思想政治(党政工团青妇)工作者
(7)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者
(8)公安司法干警
(9)公共关系工作者
(10)慈善机构管理人员
(11)倡导生命品质、关注自我成长、追求心身健康的社会各界有识人士
(12)只要是老师都可以的
(13)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一些心理咨询师方面的课程也是必要的。
二、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助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即可报考相对应职业资格的考试:
1.助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3.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且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2)具有硕士学位,取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3年,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且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三、 鉴定方式(取证方式)
1.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合格。心理咨询师二级、一级还须进行综合评审。单科开始合格成绩有效期为1年。
2.鉴定时间
具体时间见每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鉴定中心发文。
3.证书颁发
鉴定合格者按照有关规定统一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证书上加贴"国家题库统一命题鉴定合格"证签,并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网上查询。
四、 职业概况
以“三高”(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高耐挫力,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防止消沉、颓废、沮丧、偏激的心态出现。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有调查显示,我国至少有亿青少年在其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在我国亿青少年中,有各类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达3000万人。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提供有效心理援助的专业活动,是现在社会的一个重要职业领域。在我国,心理咨询师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美国,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已成为最好的职业之一。
2004年,国内已经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并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人员不足3000人,有专家估计,中国心理咨询师的真正需求量在50万至100万之间。职业的缺口很大。
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第四篇】
[摘要]随着心理咨询的迅速发展,对咨询效果的评估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现实与理论问题。本文回顾了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研究历史,对有关模型进行了述评,并围绕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核心问题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以期对咨询效果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引言。
伴随心理咨询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咨询有效性成为了临床心理学家最关注的问题,心理咨询效果评估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
来访者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后会在某些方面发生变化,如何反映并分析这些变化从而判断心理咨询是否达到了预想效果,就关系到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问题。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单维向多维转变,这是评估多元化的一种进步体现,但是多维评估要求多种测量,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因此也更难于获得来访者及其他人员的合作,研究之间的对比分析也越困难。鉴于此,咨询之初就有必要及时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评估模型,对阶段性及整体的咨询成果进行评估与总结。
2、历史研究。
早期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多采用基于特定理论的单一技术,在评估方式上,多采用来访者自我报告,心理量表被广泛使用。上世纪70年代,strupp和hadley提出心理健康评估的三维模型,认为评估应由社会、来访者和咨询师三方参与。社会维度强调行为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和规范性,来访者维度强调其自我感觉是否幸福和满意,咨询师维度强调依据专业知识技术判断来访者心理是否健康。这一模型虽考虑了评估的多元性,但对于评估的内容、时间及后续咨询等问题没有进行专门讨论,所以不尽完善。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对理论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心理咨询的疗效也因咨询师所持的理论观点而有所不同。如精神分析学派将疗效定义为能够在意识领域内体验到原先是潜意识的感受和思想,而行为主义学派的咨询师则要使来访者克服特定情境引起的各种症状,关注来访者行为的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后,许多模型把“症状减轻、健康状况和功能改善”作为评估依据,多元评估开始占主导,其特点是:咨询师、来访者、亲友、同事等都可作为评估者,评估来访者各方面的具体变化;认为变化是双向的、多维的和不稳定的,评估方法与实际症状有密切联系。
有的研究者将剂量模型引入咨询效果研究,创建咨询效果阶段评估模型,将来访者的改变分为连续的三阶段,首先会体验到更多幸福感,接着是症状缓解,最后是社会生活技能的提高。并运用“来访者剖面图”评判咨询效果,即把来访者实际咨询进展情况曲线和预测曲线进行对比,以此为依据调整治疗策略。
基于对咨询效果评估模型的分析,不难看出,模型的`立足点不同,关注来访者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但是,咨询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型考虑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对每一次会谈或对心理咨询进行总结性评估。具体的评估形式有多种选择:
一是来访者每一次或每一阶段咨询后的即时评估与反馈。
二是根据问题性质、目标要求,让来访者做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如间隔一定时间用作业法、自我报告法等进行评估。
三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定期联系,来访者以便捷方式向咨询师反馈。
形式固然多样,评估咨询效果的主旨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首先,评估既要考虑到负面消极的心理是否减少,也要考虑积极心理反映有无增加。从正面负面、消极积极两个方面评估咨询效果较为合理。
第二,全面考虑评估信息的来源,除了来访者、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教师,来访者的家属、亲友、同事等都可以为评估者,评估来访者各方面的具体变化。从理论上说,评估越是多元化,越能反映来访者复杂的变化。
第三,目前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研究中,大量研究采用“事前―事后测验”和“干预组―非干预组”设计,它能提供高效度,但往往把问题数字化和简单化;而现象学方法,如个案报告,因缺乏良好的内外部效度常不被认可。在评估实践中,现象学方法应与实证法结合,达成积极效果。
第四,将时间作为效果的重要参数。有限的评估反映不出咨询效果的动态变化。按照过程变量的远近,效果变量可以分为即时效果、会谈效果和治疗效果。这样的区分更有利于效果评估。咨询师应当在会谈之初,就根据来访者具体情况和咨询目标设立评估计划。
尽管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其评估的科学性依然是个问题。建立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模型是促进该领域科学化的一条途径。不管用什么理论和方法进行心理咨询,都要从多个维度来设计效果评估,使结果尽可能全面准确。
[参考文献]。
[1]郭晓飞.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和后继干预.社会科学战线,(1)。
[2]胡姝婧,江光荣.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心理科学进展,16(4)。
[3]卢飞斌.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探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许明智,龚耀先.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2(2)。
[4]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模型初探.心理科学,2005(3)。
[5]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东南学术,(6)。
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五篇】
转眼间来到**网已经一年有余,在这一年里,我成长了许多,感触也颇多。
在**网这个网站里,每一个的**网的工作人员在默默地呵护着每一个来到网站的咨询师和来访者,如同阳光、雨露,默默地奉献和滋润、滋养着每一个人。我要说的是:感谢你们,为广大咨询师和来访者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每一个有志于助人事业的咨询师有了用武之地,也让每一个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找到了一个宣泄、理解的出口。
在20**年5月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会上,一位主考官这样问到我:“你觉得网络咨询有什么利弊”?我就自己的网络咨询经历坦言:“虽然网络咨询有资料可靠性不能验证的弊端。但我认为,网络咨询可以更加迅速的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而且无需见面。一则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二则,这样能够充分保护来访者的隐私。这一点,切实体现了咨询师的工作价值所在。因为咨询是不需要关注来访者是谁(不是说不需要了解相关资料,而是更加关注咨询的核心问题),只需要切实关注来访者的问题是什么就可以了,这更好的体现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这一咨询核心”。无论咨询师你的咨询风格是怎样的,你运用的咨询技术是怎样的,你是什么流派的,人本主义的基本态度是咨询师必备的技能和基础。不管来访者是怎样的,他的问题是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咨询师都要无条件关注来访者,全身心投入咨访关系中,做好咨询,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成长。
主考官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成为一名咨询师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关系”?我回答到:咨询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社会的润滑剂,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让咨询师遍布每个社区,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我相信,我们社会的不和谐问题会大大减少,和谐就指日可待了”。
成为一名咨询师不是意味着你很有智慧,很了解人的心理,而是意味着你有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你去承担了。
就像几天前一名大学生哭着向我电话求助,说她因为失眠,已经很多天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我当即利用电话用二十多分钟时间,告诉她一个方法,帮助她释放她的焦虑感。第二天,这名大学生专门向我打电话致谢,说用了那个方法之后当天晚上失眠问题就得到解决。同时,她也愧疚地告诉我:“因为马上放假了,没有钱,所以不能向以前承诺的那样预约咨询了。”我告诉她,没关系,安心回家,以后有需要再联系我。如果我仅仅看到的是金钱,恐怕这个女大学生的问题就只能让她带着回家了。
当然,在**网一年,我同时也看得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发现有些咨询师纯粹抱着一种玩乐的态度在敷衍来访者,有时让来访者咨询十几二十次,只是在聊天,丝毫不能解决来访者的实际问题。而且,某些人只是一味的向来访者要鲜花,增加自己的鲜花数量。这一种令人不齿的做法可以说玷污了我们的行业道德,有悖于我们成为一名咨询师的初衷。因为,咨询是一项事业,不是一项职业,如果忘记初衷,忘记助人自助的目的,你就不能成为一名好的咨询师。而且在咨询的同时,我们自身的修养也要不断提高,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如果仅仅把咨询当作一个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它回报你的也仅仅是聊以谋生的金钱。
我还得感谢那些已经在**心理网数年的资深咨询师,因为你们正在带领我们成长,通过翻阅、学习你们公开的咨询案例,我们成长得很快。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我能够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帮到更多的人,这就是一名咨询师的价值所在。
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人人能够成长的社会;一个美丽的人间,必将是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光和热的人间。
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第六篇】
摘要:职业倦怠是指发生于人际工作者的一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综合征,高校心理咨询师因其职业特性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归纳总结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研究成果,指出其不足,以供参考.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后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职业倦怠,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maslach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即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行业中,个体处于长期的压力下出现的以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为主的一系列综合症.根据maslach的观点,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情绪耗竭,即感到热情耗尽、用完;去个性化,即表示冷酷、麻木、非人性化地对待来访对象;成就感降低,即长期处于倦怠状况下,个体的身心健康会受损.职业倦怠多发生在助人职业(如护士,教师,公务员等)中,因而,倦怠者不良的个人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势必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当前职业倦怠领域主要以教师为研究对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而教师中的心理咨询师由于更全面深入应对学生工作,处理频发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加之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性,学校心理咨询师更容易陷入心理疲劳,产生情绪障碍,是教师人群中职业倦怠侵袭的高危群体.一旦学校心理咨询师陷入职业倦怠,在心理咨询中很难维持应有的情感投入,无法做到对来访者持续而准确的倾听,使来访者感到不被理解甚至受到伤害,咨访关系受损,严重者可能加重来访者的问题或引发投诉、控告等问题.由于当前国内配备心理咨询教师较完善的是高校,所以,本文重点探讨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1.理论研究.以往的研究对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关注较多,但高校心理咨询师这个特殊群体近几年才开始引起学者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主要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困境、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开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职业倦怠的建议.研究者一致认为,高校心理咨询师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兴职位,高校的咨询机构普遍存在人员不齐整,缺乏规范管理,设备不齐全等诸多问题,甚至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面子工程(刘建成等,;刘蓉洁和石嘉,2010;王万章,赵勇和贾琳,;郑安云,2006).专职的心理咨询师非常少,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此外,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咨询技术、专业背景、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者马丽亚和靳惠玲(2008)总结到“泛理论、轻实践、专业知识薄弱”已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师的通病.正是由于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师整体专业素养不足,心理咨询室基础设施不全,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师们在面对日益繁重和复杂的工作时,缺乏足够的专业应对能力,心理易陷入疲劳和应激状态,长期以往,难以避免职业倦怠.
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位是应国家发展提出的新岗位,近十年才出现,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普遍处于学校的边缘位置,得不到重视.郑安云(2006)认为当前多数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面临尴尬的处境,要么被几个部门同时干涉,要么无人管辖,在从属关系不清晰的工作背景下,很多高校心理咨询师时常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工作范围感到困惑,甚至无所适从.此外,冯清梅认为国内高校心理咨询师大多身兼数职,除了接待学生的心理咨询,还需处理行政事务,开展学生工作,完成科研任务,教授心理健康课程.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时,容易遭遇伦理困惑和心理冲突,这会给他们造成工作和情绪困扰.学校重视不够还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师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和确保统一持续的培训及督导,而培训和督导是心理咨询从业者不可或缺的.如果心理咨询师长期面对受情绪困扰的来访者,又缺乏有效的支持,容易陷入“情绪垃圾桶”困境,更有甚者,面对复杂严重的来访者出现工作失误,陷入心理危机,对工作产生逃避和倦怠感.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心理咨询师和学生人数比例失衡,而随着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纳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愿意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在从业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面对需求陡增的趋势,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压力激增[1].此外,何元庆等(2010)认为大学生心理特点决定了高校多数学生咨询的问题是发展性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大部分工作是帮助他们认清心理困扰,学会运用自身和环境资源,完成成长阶段的发展任务,促进心理成熟.但由于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同学情况更复杂和严重,更容易造成校园危机(如自杀、危及他人,精神疾病发作等危险状况),这些情况学校比较重视.而现实情况是,多数高校心理咨询师并不具备障碍性心理问题矫治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这种情况下,咨询师更容易产生工作压力和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怀疑等负面情绪(蒲梦璐).
对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方面,研究者认为,首先要对心理咨询职业特性有深入认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心理咨询师要有主动意识,及时反思,准确认识和衡量自己的能力,建立合理期待[4].保持乐观,自我认同、自我激励.对职业定位模糊和角色冲突,有学者提出高校心理咨询师要学会在工作中摸索出正确的角色定位,角色分离、整合与转换[6],必要时刻,寻求多方帮助.在工作和生活上,把握好界限,确保个人空间,及时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状态.还有,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成长,完善职业素质,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及时反思,发现自身未解决的问题,不断追求成熟的人格和职业技能.
对于学校管理者,需不断完善机构职能,确保对高校心理咨询室有充足的经费、人员和设备投入.应当设立规章制度,明确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权益和工作职责,提供充分的职业发展机会.最后,赵才富()认为应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多部门互相配合,支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形成多方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引入心理督导机制.
总而言之,高校心理咨询师是新兴职业,目前在职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的状况,高校咨询师队伍得不到重视,缺乏继续教育机会,工资不高,工作辛苦,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加之心理咨询工作短期收效不明显,这些都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实证研究.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上,maslach等人年的研究表明,%的心理学家在情绪耗竭上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倦怠研究显示40%的学校心理学家有高度的情绪耗竭,10%有高度的去个性化,19%有较高的低成就感.国内研究者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师经历着中度或以上的职业倦怠(卞小华,2008;蒲梦璐,2013).目前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探寻上,可从三方面进行归纳:
人口统计学因素:lambie(2007)对500多名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研究发现,年龄和个人成就感成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职业倦怠的水平越低.国内大部分研究也发现年龄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年龄增长累积的经验帮助咨询师更好的处理工作压力和倦怠情绪.性别上,大多数研究发现男性高校心理咨询师去个性化程度高于女性咨询师.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如婚姻状况、专职兼职等因素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目前暂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个人内部因素:butler,skent等()研究了自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集体自尊与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在职业倦怠研究领域,自我效能一直是学者感兴趣的变量,蒲梦露(2013)发现咨询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同时,咨询自我、效能感对于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三个维度有显着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越不容易产生倦怠感.裴涛(2007)研究了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格维度中的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紧张性、内外向型等与maslach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有显着相关.卞小华(2008)认为积极人格与职业倦怠成负相关,健康坚韧性和幽默风格是有效的职业倦怠预测因子.也有学者研究高校心理咨询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发现两者呈负相关,情绪劳动投入越高越不容易倦怠.
外部环境因素:多项研究都表明工作环境会明显影响咨询师的职业倦怠.鞠鑫(2010)从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出发,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发现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缺乏、职业自我概念是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督导支持是心理咨询师专业化工作和发展的重要保证,huebner,escott(1994)研究发现,来自督导的支持对学校咨询师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接受督导的咨询师情感耗竭显着偏低.
yildirim(2008)对214位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研究发现,督导的支持与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成呈负相关,而与个人成就感呈显着的正相关.简单来说,督导提供了一种支持手段,那些没有接受充分督导的咨询师通常在职业倦怠上有较高的风险.工作量方面,研究者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师随着周咨询时间的增加,去个性化维度得分呈现增高的趋势.同事因素对于职业倦怠同样有重要的影响,rose,altmaier和russell的研究显示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工作环境中感受到社会联系以及相信自己受到同事尊重的咨询师相对有更高的个人成就感,同时其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倾向也更低.综上可知,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多,但干预研究几乎没有,这提示了未来研究可探索的方向.
3、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目前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基于经验提炼的理论探讨非常丰富,实证研究近几年在慢慢增多,但远远不够,这不利于深入了解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真正状况.
(2)高校心理咨询师通常身兼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乃至行政工作者的身份,这几重身份都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职业倦怠状况也更为复杂.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还需更全面的探索,例如中介作用因素,调节作用因素等必不可少.
(3)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根本上是为了预防和干预职业倦怠,而涉及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干预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所以亟待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干预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蒲梦露.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咨询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卞小华.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现状及其与积极人格的关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鞠鑫.基于jdr模型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和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王艳喜,吴海银.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职业倦怠之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5〕裴涛.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6〕王莹华,许文彬.探析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枯竭原因及应对措施[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7〕邵昌玉,周宏.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1.
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七篇】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为大家分享了心理咨询师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事实,结合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文章作者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关系。本文认为应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坚持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激发积极的情绪,使学生有运动之快乐感,从而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高校体育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前言。
在大学生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的指导下,“教育健康”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研究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高校体育教育课堂正是学生们放松心情、自我调节、满足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某些心理障碍的场所。所以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特点,适时、适地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营造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友善、活跃的教学气氛,必须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亲近、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活跃的课堂教学无形中给学生创造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愉快教学情境中消除紧张、压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心理因素,同时使他们逐渐朝着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主动积极的心理素质方向发展。
1.关心帮助学生。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交往形成了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两者的和谐默契主要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上。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例如,在排球教学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因完不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标准而产生了厌倦、恐惧、自卑、焦虑的心理,尤其是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困难,消除她们紧张的心理,及时和学生一起分析存在的技术问题,在课内外单独地辅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从那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进步不仅仅是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关爱,使学生们对学习有了信心和动力。
2.理解尊重学生。理解和相互尊重是师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融洽的心理基础。学生需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过程没有理解、尊重、信赖、平等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得不到发展,即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某些不当行为,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所在。诸如学生没能按照教师布置的练习和方法去认真完成任务,纪律涣散,有时甚至和教师发生冲突。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教师应冷静地分析,尽可能地运用友善和蔼的语言去说服他们,尊重他们的自卑心,消除隔阂,使他们感到教师的真诚相待是一片爱心和温情。反之,若用挖苦或过于严厉的语言训斥,甚至进行体罚,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其紧张的学习心理就难以消除。
二、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教学过程具有时空性的特点,它由过程的开始、发展、结束三部分组成。整个过程所采用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蕴藏着诸多的心理健康因素,只要教师能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无形中可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以缓解乃至消除。
1.利用开始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内需。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在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运动动机障碍,其根本原因是教师仅注意知识技术的传授,而缺乏动机激发的意识和手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致使他们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时机,这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较为明显。教师可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内在需要感,也使一些原来不愿参加活动或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消除某些主观干扰,逐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般应采用诱导学生情绪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积极心态,利用考试标准作为学习的杠杆,给学生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样,学生们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积极的表情,良好的情感,活跃的教学气氛来诱发学生内在的动因,引发学生的欲望与兴趣。
2.根据教材特点,运用与创设情境,减轻心理压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大部分沿用旧的传统的运动竞技项目,一般以田径、球类项目为主。这些教材竞技性强,技术难度大,对一些从未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轻松愉快掌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运动性心理障碍。为了减轻因教材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根据教材特点:一是有针对性地利用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从不同角度的信息传递去刺激和感染学生。如在教学生正确掌握篮球“跳投”技术时,利用教学录像带、多媒体教学片,让学生重复多次地观看对照,了解该复杂技术的结构、重点以至动作的各个细节,启发思维。又如,在健美操和艺术体操的教学中,教师们把音乐和技术动作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了一种轻松快乐、赏心悦目的教学情境。二是教师有目的地、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在游戏、小组竞赛、分析讨论等多种课堂情境中去体验学习体育的乐趣。
3.采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除运动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状况,将学生按一定层次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由低到高,使绝大多数中、下水平的学生能在这些具体目标的引导下,满怀信心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采取的办法是:多安排练习的时间和锻炼机会,在他们学习有困难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使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达到教学的目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使较高水平的学生也不至于过分骄傲自满,从而培养他们勇攀高峰的精神。
4.用诱导联系的`方法可以缓解学习中紧张害怕的心理。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可知,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初始阶段,对那些结构严密、难度较大而肌体一时不能适应却又不易分开的动作,一般采用诱导练习。使动作的难度降低、强度变小,容易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如: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篮球行进中传接球技术,在教学中,首先,在原地做传球动作;然后,在做行进中侧身跑传球的模仿动作,并逐步过渡到用较慢速度的跑动传接球;最后,在中等速度的跑动中完成整个技术过程。又如,排球中防守教学,对大学生来说要完成好防守动作谈何容易,原因是害怕心理占了主导地位。为了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尽快使学生掌握技术,我们常选用抛球、轻扣球等;最后,做完整的防守教学过程。这一系列的诱导性练习,能够缓解学生的害怕心理。
5.在游戏中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中的游戏和比赛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和运动技能的竞争,更是双方心理、智慧、意志等综合素质的较量。其特点是: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性,并具有竞争中的娱乐性;能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才智和创造力。它还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技术技能的能力。显然,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选用一种结合学生热身的活动,编制轻松愉快的游戏内容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抢球和护球”的游戏,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或发展某方面的身体素质,它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对抗性;再如“进攻与防守”对抗性的游戏,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对抗性比较强的情况下,利用身体素质和已掌握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意志品质。这种方法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强烈而复杂的心理波动,让他们感受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三、重视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体育教学中,由于一些运动项目技术要求高,或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而影响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一个旧的技术教学未掌握而新的技术教学又接踵而来,旧的心理障碍尚未消除,新的障碍又产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时,我们始终注意从各个方面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巧妙地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比如,排球专项课上,有的男同学就连发球最基本的技术也不会,发球的动作不协调,引起班里一部分同学的哄笑,处于极力尴尬的境地,紧张、压抑的心理油然而生。发现这种情况,让这几位学生到一旁,单独地从徒手模仿到有球的连接,再通过简明、形象、口诀化语言的疏导、纠正以及对比,做出肯定和鼓励,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如,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平时练习比较好,一旦考试成功率明显下降,问题原因可以归结为有紧张心理的压力,出现手脚的控制力明显下降,因而导致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倾听意见、分析原因。通过多种途径反馈信息,改进考核中的不当方法,使学生在心理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完成考试任务。
四、建议。
1.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的新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应遵循心理学的基本规律——知、情、意、行四个环节。高校体育教学应进行全面的改革,摆正“育心”与“育体”的位置,在教育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改变传统的运动竞技教育,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2.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护和信赖学生是最重要的。首先,应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在掌握学生运动心理活动规律上,正确对待他们的个别心理差异;另外,还要建立在学生的生理变化、生活变化等基础上,教师用爱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调适。学校应开设心理卫生课,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的心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应如何克服。做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
最热咨询心理师论文【第八篇】
尊敬评审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论文答辩。
我是来自。。。。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
1篇案例报告,1篇个人成长报告:给心灵一片晴空》。
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一下简短陈述。
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此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
经常打电话和前男友争吵,该女生受情绪困扰比较严重,主动前来咨询。
为了对来访者做出更好的评估,经过和来访者者协商,对她进行心理测验,其sas量表得分为64分,提示来访者可能有中度焦虑。
其sds量表得分为54分,可能有轻度抑郁。
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均大于2,其中焦虑为,躯体化抑郁为2分。
筛选阳性。
结合心理测验结果,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主要问题和诊断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社会因素:恋爱失败。
心理因素:主要性格内向,平时喜欢多想,自尊心很强,追求完美,容易产生不合理信念。
并指导求助者运用放松技巧和积极自我暗示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建立合理信念,客观理智对待失恋。
咨询方法和咨询目标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五次。
咨询过程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上课能集中精力,不再骚扰前男友,感觉失恋是件比较普遍和正常的'事情。
自己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咨询效果良好。
我的个人成长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历程。
二是我职业行为分析。
经常感谢上天眷顾,让我的成长中充满喜悦和感动。
我出生在浙江农村的大家庭,全家几代务农,但家庭和谐而温暖。
求学之路也很顺利,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对我促动很大,也让我毅然决定学习心理学。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心理咨询师,这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自己理想。
于是我又重新走进课堂,进行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
真诚、包容、平和、乐于助人是我身上的重要品质。
在目前的工作中领导觉得我是团队中的润滑剂,善于调和成员之间的矛盾不愉快。
同事们的评价是平和友善乐于助人。
学生则认为我是个很有亲和力的老师,是可以信任的朋友。
当然,我的性格中也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如有时会热心过头,会关心过度。
有时候会不好意思拒绝,不忍心说不。
这些也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或麻烦缠身。
今后在我的咨询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以上是我对于论文的简单叙述,希望各位评审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阅读:
要求。
一.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
如:'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
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含镍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
是重量比?体积比?金属牌号?或是其它什么,请教不得而知,这就叫题目含混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点示出论文研究的内容。
假如上面的题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内文中说明,不必写在标题中,标题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这一事实即可。
可参考的修改方案为:'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对高温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
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二.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编。
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1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
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
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
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