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咨询心理师论文样例优秀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0403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咨询心理师论文样例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专业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一篇】

自卑,简单说来就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看不起自己,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自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而且也让我们自己与自我分离,想必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才有人为了躲避或战胜这种感觉而千方百计相处各种办法,有的人成功了,但是有的人在自卑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一.自卑及其超越。

阿德勒,著名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因为早年的身体疾患而使他陷入了自卑的漩涡中,但是正是因为自卑的存在才使他具有了超越常人的成就动机,使他更加努力的去生活,去完善自我。正是因为这种自卑才成就了他的事业,进而他提出了“自卑及其超越”的理论,正是因为自卑才使我们不断的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向的解决方式,这种方式积极的把自卑转换成前进的动力,也体现的“苦难使人成熟”的本质,但是在苦难面前,人们的表现往往有所区别,所以结果就大相径庭。

二、自卑与抑郁。

在我看来,自卑到顶点很容易转变为抑郁,因为自卑和抑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共生体。抑郁和自卑一样是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两种情况下的当事人都会感到深深的自我挫败感,而抑郁比自卑更为深入,因为自卑不见得会逃避,但抑郁很多的时候会让人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失败感,而逃避他必须面对的生活,这种方式又加深的自我挫败和抑郁本身。所以可能有些人会一辈子带着自卑去生活,而我们却很难带着抑郁一辈子,所以抑郁患者的自杀率较其他的心理障碍的自杀率会高一些。

所以既无法超越,又无法逃避,自卑就会变的更加强烈,最后变的无法自拔并逃避生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因为自卑而抑郁而不是超越。心理学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试验情境中让动物无法做到他平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的时候,一开始动物的反应是继续努力,但当努力的结果是不断的失败后,它选择了放弃,进而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这种状态有些像人类的抑郁。

三、自卑与幻想。

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就会幻想一些比我们更为强大的个体,把自己认同与他们,比如奥特曼和可赛等动画人物。在幻想中来强大自己,心里学上叫做“认同”,在成人中也有,当这种方式成为一种生活策略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因为自卑,所以他就幻想自己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别人,虽然这种幻想离现实很远,当幻想破灭的时候就会陷入更深的自卑当中,但是他不能停止这个游戏,因为如果停止他就必须面对那个内心当中那个不如人的想法,所以他一直在幻想中超越别人,但又是无法超越的和生活中无法改变的`部分,所以其结果是注定失败。

四、自卑的克服。

自卑的原因复杂,所以不仅仅可以通过超越来克服,有时自卑来源于我们未接纳的自我,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努力去完美我们可以改变的那一部分,我们称之为“超越”,但我们也必须接纳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这就是“接纳”。

无法接受自我的一部分,又无力改变的话,如果陷入这种漩涡中必定无法自拔。所以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认为不好的那部分真的不好吗?或者是即使是缺点真的就一定是否定自己的理由么?我见过长还好的人一味的认为自己难看,我见过因为口才不好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的人,但如果我们认真的话,这一点真的就可以把我们整个人给否定么?我们是人有着各种潜能和可能性,不可以轻易的把自己否定,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哪里不够好,而是我们可以从哪里努力。

我们不要被逆境打趴下。

逆境中,人的情绪会极度消沉,甚至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不要一直活在逆境的阴影里,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从逆境中学习经验,这样,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态。刚刚记事时,史泰龙就知道他的父亲是个赌徒,他的母亲是个酒鬼。父亲赌输了,打完母亲再打他;母亲喝醉后,同样也是拿他出气。

在拳打脚踢中,史泰龙渐渐地长大了,他经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好在那条街上的孩子大都与他一样,成天不是挨打就是挨骂。像周围大多数孩子一样,跌跌撞撞上到高中时,他便辍学了。接下来,街头鬼混的日子让他倍感无聊,而绅士淑女们蔑视的眼光更让他觉得惊心。

他一次次地问自己: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在别人的白眼中度过吗?

在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追问后,他下定决心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道路。但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他长时间地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与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本钱在哪里最后他想到了去当演员,这一行既不需要学历也不需要资本,对他来说,实在是条不错的出路。可他哪里又有当演员的条件呢?相貌平平,又没有天赋,再说他也没受过相关的训练啊!然而决心已下,他相信,即使吃遍世间所有的苦,他也不会放弃。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演员”之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恳求:“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一定会演好的!”但是,很不幸,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了,但他并未气馁。每失败一次,他就认真反省,然后再度出发,寻找新的机会为了维持生活,他在好莱坞打工,干些粗笨的零活。一晃就是两年,他一共遭到了一千多次拒绝。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他不断问自己: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必须继续努力!

于是,他又想到了写剧本。如今的他已不是初来好莱坞的门外汉了,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学习和一次进步,经过两年多的耳濡目染,他大胆地动笔了。

一年后,剧本写了出来,他又拿着剧本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主演吧!”剧本还可以,至于让他这样一个无名之辈做主演,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不用说,他再次被拒之门外。

在他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绝后,一位曾拒绝了他二十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不过,先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从此便断了当演员这个念头吧。”为了这一刻,他已做了三年多的准备,机会是如此宝贵,他怎能不全力以赴?三年多的恳求,三年多的磨难,三年多的潜心学习,让他将生命融入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中。

终于,幸运女神就在那时对他露出了笑脸。他的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现在,他已经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关于史泰龙,他的健身教练哥伦布曾经做出如此评价:“史泰龙从来不惧怕失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令人惊叹。在逆境中,他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他是一个行动专家,他从来不让自己情绪低落,从不在消极的思想中等待事情发生,他会主动让事情发生。”

在逆境中无所畏惧者,他们都有一部血与泪交织着的艰辛的奋斗史。现实是残酷的,也正由于其残酷,现实才精彩、美丽。只有在失败中不断锤炼,才能锻造出铁的品质。正视现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视失败。

专业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二篇】

摘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当前心理咨询工作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策: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投入,加强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培养,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改革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手段,不断完善咨询服务。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问题;对策。

(一)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它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西方思潮源源的涌入、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容易引发青年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震动,极易造成心理的迷茫与困扰。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对青年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消除心理困惑、预防心理危机的有效措施,这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既迅速又不成熟,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就业选择、经济问题等诸种压力下,极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与此同时,高职生身份的特殊性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承受来自亲人期望、未来就业压力、自身期望值过高或自我价值不足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时,比一般大学生更难以适从。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有利于调适与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与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一)高职院校对心理咨询工作普遍投入不足。

2009年12月下旬,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由高校职能部门如实填写并上报的形式进行。其中高职院校(不含高专)有效回收有55所。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比较客观地掌握了2009年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

按广东省高职学院在校生人数平均计算,每所学院的学生人数平均约7000-8000人左右。数据显示,55所高职院校均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41所学院开展了师生互助计划,比例为%,有19所学院未开展该互助计划,比例为%。51所学院建立了新生心理档案,占%,4所学院没有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占%。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中,55所学院共有专职教师88人,平均每所学院仅为人,远未达到广东省3000:1的配置要求。在经费投入方面,2009年我省55所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总投入约为万元,平均每个学生经费为元,也未达到10元/生的标准。工作场地等硬件设施方面,55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工作场地总面积约为4459平方米,平均每所学院平方米。考虑到不少的高职院有两个校区的实际,这一数据也远未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方面,34所学院开设了必修课,其中15所学院既开设了必修课,也开设了选修课,21所学校只开设了选修课。2009年我省高职院校举办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培训场次为587,平均每所学校次,面对平均人数约7000-8000的在校生规模,这一数据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心理健康网站建设上,仅有37所学院建立了心理健康专门网站,比例为%,18所学院尚未建立心理健康专门网站,比例为%。

数据统计显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普遍未能得到高度重视,专职教师配备不足、场地配置不够、经费短缺、心理课程和网站的建设也未尽人意。

(二)咨询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

本次调查的数据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具体数据见表2)。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1.学历层次需要提升。专职人员中本科学历比例占%;兼职人员本科学历比例高达%,甚至还有%专科学历者。

2.专业技术职称急需发展。专职人员中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高级职称人员仅占%;兼职人员中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高级职称人员仅占%。

3.学历专业结构不甚合理。专职人员中,文、哲、法、史、教育专业的占%,理、工、农、医占%,其余占%。这不难看出,专职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人员缺乏与从事职业工作相关的学科背景,这会给心理咨询工作带来影响。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低、工作年限普遍较短。专职人员中,30岁以下者达%,五年工龄以下者占%;兼职人员中,30岁以下者达%,五年工龄以下者占%。由于工作人员大部分年龄偏低、工龄较短,工作和生活阅历较浅,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冲击下,不少人自身也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困惑和矛盾,在对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

2011年的5月,课题组对广州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共1081份,其中有一题目是:您认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效果如何(单选)?学生的答卷中,选择效果非常好和还可以两类的百分比合计占%,选择效果一般的百分比占%,选择效果不太满意和非常差两类百分比合计占%。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当遇到困难时,您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吗(单选)?选择一定会的百分比仅占%,选择可能会百分比占%,选择应该不会百分比占%,选择绝对不会百分比占%。问卷数据显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当遇到困难时,有%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咨询信任度普遍偏低。

值得重视的是,在学生问卷中,当问到“您认为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用吗?”这个问题时,持肯定回答的人数高达%。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建设。

高职学院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心理咨询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工作在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作用。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文件精神,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建设。切实保障人员、经费、场地设备三到位,为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心理咨询工作专业性很强,从业者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咨询技术,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真挚、热情、客观、理智的态度与精神。加强心理咨询人员培养,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兼职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心理咨询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借助社会资源,通过“送出去”的形式,大力支持心理咨询人员的学历提高和相关的业务培训,鼓励心理咨询人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员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起校本培训机制,通过“请进来”的形式,聘请校外专家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专题培训与个案剖析,将理论知识与咨询技能提高有机融合,高效、快速地促进心理咨询专兼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

要充分认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作用,构建有效机制与体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心理咨询工作重心前移,有效扭转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中重咨询、轻教育,重个体、轻群体,重诊治、轻预防的倾向,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效能。

1.开设心里健康教育必修课,全面促进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应有效整合资源,合理调配、精心设计,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全面提高高职学生心理保健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非常欢迎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认为对心理健康有较大帮助。

2.切实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实施主动干预。

要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通过心理普查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类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由专职心理咨询人员进行电话约谈或信函约谈,实施主动出击,提前干预,以便及时化解心理危机。

3.构建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咨询防御机制。

要积极构建和完善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咨询防御机制与体系,对高职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危机进行全方位的有效干预。依托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立以大学生互助帮助为基础的朋辈心理咨询;依托系部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制度,建立以教师帮助为基础的师生互助心理咨询;依靠学院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和外聘专家,建立以专业咨询人员为基础的专业心理咨询。从学生、师生互助到专业咨询,从保健预防到专业治疗,从个体咨询到团体训练,全方位打造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护网”,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四)改革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手段,不断完善咨询服务。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青年大学生对网络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快捷、便利、隐密的特点,拓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一是建立网络论坛(bbs),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在论坛上进行讨论,老师作为版主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类与指导;二是设立在线聊天室,公布心理咨询老师的qq号,通过即时在线聊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与困惑;三是设立心理咨询教师博客,心理咨询教师对日常工作接收到的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博客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咨询活动,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

团体咨询是指在团体(小组)环境下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不仅节省时间与人力;由于是多人参与,有更多观点,更多资源,帮助小组成员迅速成长;且人际交往可以迁移,因而它是一种高效率高水平的心理咨询的方法。高职院校要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必须精心策划、有效组织形式多样的团体咨询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人群组织不同的团体咨询活动。如对新生,可在入学阶段组织“入学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等团体辅导;对三年级的学生,可组织“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活动;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组织“消除自卑”、“应对考试焦虑”等团体咨询活动。

参考文献:

[2]刘志芬.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49):190.

专业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三篇】

摘要:职业倦怠是指发生于人际工作者的一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综合征,高校心理咨询师因其职业特性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归纳总结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研究成果,指出其不足,以供参考.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后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职业倦怠,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maslach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即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行业中,个体处于长期的压力下出现的以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为主的一系列综合症.根据maslach的观点,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情绪耗竭,即感到热情耗尽、用完;去个性化,即表示冷酷、麻木、非人性化地对待来访对象;成就感降低,即长期处于倦怠状况下,个体的身心健康会受损.职业倦怠多发生在助人职业(如护士,教师,公务员等)中,因而,倦怠者不良的个人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势必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当前职业倦怠领域主要以教师为研究对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而教师中的心理咨询师由于更全面深入应对学生工作,处理频发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加之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性,学校心理咨询师更容易陷入心理疲劳,产生情绪障碍,是教师人群中职业倦怠侵袭的高危群体.一旦学校心理咨询师陷入职业倦怠,在心理咨询中很难维持应有的情感投入,无法做到对来访者持续而准确的倾听,使来访者感到不被理解甚至受到伤害,咨访关系受损,严重者可能加重来访者的问题或引发投诉、控告等问题.由于当前国内配备心理咨询教师较完善的是高校,所以,本文重点探讨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1.理论研究.以往的研究对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关注较多,但高校心理咨询师这个特殊群体近几年才开始引起学者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主要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困境、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开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职业倦怠的建议.研究者一致认为,高校心理咨询师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兴职位,高校的咨询机构普遍存在人员不齐整,缺乏规范管理,设备不齐全等诸多问题,甚至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面子工程(刘建成等,;刘蓉洁和石嘉,2010;王万章,赵勇和贾琳,;郑安云,2006).专职的心理咨询师非常少,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此外,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咨询技术、专业背景、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者马丽亚和靳惠玲(2008)总结到“泛理论、轻实践、专业知识薄弱”已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师的通病.正是由于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师整体专业素养不足,心理咨询室基础设施不全,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师们在面对日益繁重和复杂的工作时,缺乏足够的专业应对能力,心理易陷入疲劳和应激状态,长期以往,难以避免职业倦怠.

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位是应国家发展提出的新岗位,近十年才出现,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普遍处于学校的边缘位置,得不到重视.郑安云(2006)认为当前多数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面临尴尬的处境,要么被几个部门同时干涉,要么无人管辖,在从属关系不清晰的工作背景下,很多高校心理咨询师时常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工作范围感到困惑,甚至无所适从.此外,冯清梅认为国内高校心理咨询师大多身兼数职,除了接待学生的心理咨询,还需处理行政事务,开展学生工作,完成科研任务,教授心理健康课程.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时,容易遭遇伦理困惑和心理冲突,这会给他们造成工作和情绪困扰.学校重视不够还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师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和确保统一持续的培训及督导,而培训和督导是心理咨询从业者不可或缺的.如果心理咨询师长期面对受情绪困扰的来访者,又缺乏有效的支持,容易陷入“情绪垃圾桶”困境,更有甚者,面对复杂严重的来访者出现工作失误,陷入心理危机,对工作产生逃避和倦怠感.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心理咨询师和学生人数比例失衡,而随着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纳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愿意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在从业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面对需求陡增的趋势,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压力激增[1].此外,何元庆等(2010)认为大学生心理特点决定了高校多数学生咨询的问题是发展性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大部分工作是帮助他们认清心理困扰,学会运用自身和环境资源,完成成长阶段的发展任务,促进心理成熟.但由于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同学情况更复杂和严重,更容易造成校园危机(如自杀、危及他人,精神疾病发作等危险状况),这些情况学校比较重视.而现实情况是,多数高校心理咨询师并不具备障碍性心理问题矫治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这种情况下,咨询师更容易产生工作压力和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怀疑等负面情绪(蒲梦璐).

对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方面,研究者认为,首先要对心理咨询职业特性有深入认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心理咨询师要有主动意识,及时反思,准确认识和衡量自己的能力,建立合理期待[4].保持乐观,自我认同、自我激励.对职业定位模糊和角色冲突,有学者提出高校心理咨询师要学会在工作中摸索出正确的角色定位,角色分离、整合与转换[6],必要时刻,寻求多方帮助.在工作和生活上,把握好界限,确保个人空间,及时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状态.还有,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成长,完善职业素质,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及时反思,发现自身未解决的问题,不断追求成熟的人格和职业技能.

对于学校管理者,需不断完善机构职能,确保对高校心理咨询室有充足的经费、人员和设备投入.应当设立规章制度,明确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权益和工作职责,提供充分的职业发展机会.最后,赵才富()认为应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多部门互相配合,支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形成多方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引入心理督导机制.

总而言之,高校心理咨询师是新兴职业,目前在职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的状况,高校咨询师队伍得不到重视,缺乏继续教育机会,工资不高,工作辛苦,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加之心理咨询工作短期收效不明显,这些都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实证研究.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上,maslach等人年的研究表明,%的心理学家在情绪耗竭上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倦怠研究显示40%的学校心理学家有高度的情绪耗竭,10%有高度的去个性化,19%有较高的低成就感.国内研究者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师经历着中度或以上的职业倦怠(卞小华,2008;蒲梦璐,2013).目前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探寻上,可从三方面进行归纳:

人口统计学因素:lambie(2007)对500多名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研究发现,年龄和个人成就感成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职业倦怠的水平越低.国内大部分研究也发现年龄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年龄增长累积的经验帮助咨询师更好的处理工作压力和倦怠情绪.性别上,大多数研究发现男性高校心理咨询师去个性化程度高于女性咨询师.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如婚姻状况、专职兼职等因素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目前暂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个人内部因素:butler,skent等()研究了自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集体自尊与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在职业倦怠研究领域,自我效能一直是学者感兴趣的变量,蒲梦露(2013)发现咨询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同时,咨询自我、效能感对于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三个维度有显着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越不容易产生倦怠感.裴涛(2007)研究了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格维度中的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紧张性、内外向型等与maslach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有显着相关.卞小华(2008)认为积极人格与职业倦怠成负相关,健康坚韧性和幽默风格是有效的职业倦怠预测因子.也有学者研究高校心理咨询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发现两者呈负相关,情绪劳动投入越高越不容易倦怠.

外部环境因素:多项研究都表明工作环境会明显影响咨询师的职业倦怠.鞠鑫(2010)从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出发,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发现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缺乏、职业自我概念是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督导支持是心理咨询师专业化工作和发展的重要保证,huebner,escott(1994)研究发现,来自督导的支持对学校咨询师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接受督导的咨询师情感耗竭显着偏低.

yildirim(2008)对214位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研究发现,督导的支持与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成呈负相关,而与个人成就感呈显着的正相关.简单来说,督导提供了一种支持手段,那些没有接受充分督导的咨询师通常在职业倦怠上有较高的风险.工作量方面,研究者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师随着周咨询时间的增加,去个性化维度得分呈现增高的趋势.同事因素对于职业倦怠同样有重要的影响,rose,altmaier和russell的研究显示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工作环境中感受到社会联系以及相信自己受到同事尊重的咨询师相对有更高的个人成就感,同时其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倾向也更低.综上可知,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多,但干预研究几乎没有,这提示了未来研究可探索的方向.

3、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目前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基于经验提炼的理论探讨非常丰富,实证研究近几年在慢慢增多,但远远不够,这不利于深入了解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真正状况.

(2)高校心理咨询师通常身兼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乃至行政工作者的身份,这几重身份都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职业倦怠状况也更为复杂.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还需更全面的探索,例如中介作用因素,调节作用因素等必不可少.

(3)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根本上是为了预防和干预职业倦怠,而涉及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干预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所以亟待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干预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蒲梦露.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咨询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卞小华.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现状及其与积极人格的关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鞠鑫.基于jdr模型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和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王艳喜,吴海银.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职业倦怠之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5〕裴涛.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6〕王莹华,许文彬.探析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枯竭原因及应对措施[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7〕邵昌玉,周宏.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1.

专业咨询心理师论文【第四篇】

摘要: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具体表现在工作性质、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关系和工作要求上。解决这些冲突,需要辅导员准确把握角色要求,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提高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寻找角色联系,整合角色功能。

为了满足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需要,辅导员兼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现象日益普遍。辅导员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学习状况、情感变化等各方面情况最了解。他们可以利用学校、家长、班委、同学等一切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难题。辅导员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群体,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辅导员最为信任,很多真实的想法也愿意透露给辅导员。因此,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自己的优势。然而,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毕竟不同,因此,正确认识二者的角色区别,了解两个角色之间的冲突,对于更好的完成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高校普遍实行辅导员制度。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学生辅导咨询、学生党团建设等工作,是学生大学生活的指导者和政治生活的领路人。其最主要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困扰的专业人员。主要从事来访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家庭关系问题、自我成长等的咨询辅导,并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其最主要的工作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工作性质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决定了他的工作性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观念和觉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他们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探索大学生的内在自我,让他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进而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面对外部世界,成为心理健康、个性完善的社会接班人。

、指导思想上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心理咨询则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相关知识为理论支撑。二者在指导思想上不同。

、工作方法上思政方法和心理学方法的冲突。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主要通过说服、灌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育,这一角色的本质在于“说”,以做到以理服人的说教者的形象。心理咨询师则是学生心理的引导者,主要是通过倾听、共情、理解、影响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协助来访者成长。

、工作原则上价值判断和价值中立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是要看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是不是符合目前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是否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存在对错的价值判断的。而心理咨询师要对来访者做到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他所采取的是价值中立的原则,完全尊重来访者想法的基础上,协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

、工作目标上解决问题与助人自助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就业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则是通过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深入探索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引导来访者树立面对问题的正确心态,让来访者自己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因此,辅导员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工作关系上师生关系与咨访关系的冲突。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所谓尊师重道,师生关系需要学生对教师有足够的尊重。教师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校的代言人,在学生心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地位。心理咨询中建立的是咨访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也需要尊重,但是更需要的是平等。二者是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对最隐私的话题进行探讨,因此,心理咨询中对关系的要求会更高。

、工作要求上及时上报与隐私保密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是上下协调及管理说教,因此,当发现学生有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时,及时将情况上报给院系书记,或者学生处领导,乃至校领导,并要采取一切措施,利用所有资源,纠正学生的异常情况。而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时,在来访者的问题不会出现危机或给他人造成危机的前提下,咨询师是采取保密性原则,避免第三方知道来访者在咨询关系中所透露的任何事情。

、准确把握角色要求,适时进行角色转换。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强调集体原则;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侧重于学生人格个性的辅导培养,侧重个体感受。辅导员受聘于学校,必须站在学校的立场向学校负责,但在做心理咨询时,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向学生个体负责。辅导员在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二者的角色要求,找好角色定位,并在需要的时候能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有利于解决二者的角色冲突。

、加强辅导员自身人格修养。

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心理咨询师的角色,都需要具有较完备的人格素质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完善的人格素质会提高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增加辅导员的说服力。同时,也会使心理咨询师更好地建立起与来访者的关系,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成长。因此,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符合角色期待的同时,扮演好角色。

高校辅导员因为日常工作繁忙,他们除了完成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考试之外,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而心理咨询方法不够熟练、技术使用不灵活、咨询原则和规范不了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过程中角色的转换和扮演。因此,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应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各种方式不断学习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较好地掌握角色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寻找角色联系,整合角色功能。

虽然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不同,但服务对象都是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因此,二者的工作有其相通之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倾听技术、共情技术、积极关注技术都可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既要从思想现象发现问题,又要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可以将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专业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五篇】

摘要:

本文介绍的是一例因家庭教育疏忽导致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案例报告。求助者赵某是一名五年级的男孩,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父母对其上学期间不正确的情绪和行为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引导,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求助者形成情绪暴躁,品行不良、学习成绩糟糕的'现状。通过对求助者个性心理特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特点的分析,并对其同学和老师进行了访问调查,进一步了解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所处的状态,在与求助者进行协商后,确定咨询方案,采用了阳性强化法和零反应区别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3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好转,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字:

一般心理问题阳性强化法零反应区别强化法。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一)人口学资料:赵某,男性,12岁,光荣街学校五年级,体态偏瘦。

(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从小到大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父母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和骂。到了五年级父亲由于外出打工,他的母亲爱打麻将,是个教育方式简单的人,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是木棍。致使赵某在学校的表现是:学习不认真,成绩在班级倒数第一,脾气暴躁,与同学话不投机就是拳脚相加。随着孩子青春早期的独立意识的增强,最终出现行为心理障碍问题。因此,师生关系紧张,与父母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家长无奈,征得他的同意前来咨询。

(三)精神状态:感知觉尚可,思维逻辑正常,对父母和老师有抵触情绪,情感表达言行一致。(四)身体状态: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五)社会功能状态:能按时上学、放学,但不愿完成作业,与同学关系紧张,存在交往困难。

(六)心理测验结果:

1、90项症状清单(scl—90)结果显示:总分175分,阳性项目37项。其中出现异常的因子分如下: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

2、儿童行为量表(cbcl)结果显示:社会能力——社交活动<分;学校情况<分;行为问题——交往不良22>14分;敌意性15>10分;不成熟7>5分;违纪11>8分。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一)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不佳,与父母、老师,同学关系紧张,时间近一个多月。

(二)个人陈述:他从小就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与父母亲的关系不够亲密,经常被骂,如果他犯了错,父亲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暴打,即使是不小心的也是同样对待。有一次,他看到别的同学穿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而自己的衣服确是脏兮兮的,就想自己学着洗衣服,同时也给父母减轻负担,可是不小心把水弄撒了,父亲刚好回来,不由分说就是一耳光,他暗自哭了一小时,当时觉得父亲根本不爱他,对他只有打骂。到了五年级时,爸爸外出打工,不总在家,由母亲带着自己生活,感觉有时母亲比父亲更暴躁,下手更狠,如果口头上稍有顶撞,等来的就是更猛烈的一顿暴打。比如他有次放学回家口渴,又发现没有汤喝,就请求妈妈煮一碗汤,可是妈妈理都不理,只顾自己打麻将,当时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他觉得到是会爱他的。所以在学校里他也是这样看待同学和老师,谁如果对他不好,他的反应方式就是武力解决。虽然有时他也想改变,可是他知道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他会变好,所以到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三、咨询师观察及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谈吐自然,表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讲到伤心动情时会激动,甚至流下眼泪。(二)家长反映:在家不服从管理,并且脾气暴躁。(三)老师反映:在校不愿学习,对老师经常顶撞,对同学动手动脚,家长到校告状,要求严历处理。

四、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分析所分享的“咨询心理师论文样例优秀8篇”,对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

1、精神状态:情绪易激动,一提到父母或有关老师和同学,就会产生反感情绪。

2、学习与交往状态: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与父母、老师违抗,与同学交往困难。

3、验证资料:通过打电话与老师联系,证明母亲和患者的陈述基本属实,提供的临床资料真实可靠。

(二)诊断依据:

2、对照症状学标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的长久打骂导致赵某的暴躁性格。他把父母教育方式迁移到学校,用同样方法对待同学,加上老师对其不够关心,使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形成。

(三)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判断,该求助者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经泛化,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反应仅一个多月,内容反应只对有关的人员,尚未泛化,情绪反应可以理解,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品行障碍相鉴别:有某种持续的具有异常攻击性或反抗性的行为模式,如过分好斗或霸道、偷窃、残忍、故意破坏、反复撒谎、逃学或离家出走。上述行为存在6个月以上,才考虑本诊断。而该求助者出现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基本属于正常范围,严重程度远未达到。故可以排除品行障碍。

(五)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处于青春早期的“心理动荡时期”

(2)社会因素: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老师对孩子缺少关注,使孩子的心情长期受压抑,致使造成这种不良行为。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由于求助者年龄还小,适用于阳性强化法。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项原则,与赵某共同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初步确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减少赵某的暴躁情绪遭逢和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2)培养赵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赵某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他的潜能,达到品行完善。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主要方法:阳性强化法零反应区别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是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零反应区别强化法是指在一规定时间内若不需要的行为(即要消除的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比如,如果我们规定某儿童在阶段时间内,开始20分钟,不准大声说话,就给奖励,最后45分钟内都不准大声说话,就按做到的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针对来访者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除指导其父母改变过去的不当教育方式外,鉴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故适于采用以上两种方法。

(二)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种。

收费:学校接待学生咨询、心理测验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制定实施方案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4月5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注意同求助者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2)进行心理测验;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对来访者的心理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

(6)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来访者了解“为什么会这样”;

(8)布置咨询作业:记录“行为心理障碍”发生的频度。

第二次咨询:204月12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进一步收集资料;

(2)通过谈话,改善来访者的不良认知。

(3)采用阳性强化法,由母亲与老师详细观察和记录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通过咨询作业使用消退和强化技术,形成良性行为和认知。同时,通过咨询作业实施“零反应区别强化法”,对求助者在规定时间内“对立违抗行为”若不发生,即给予强化。

方法:谈话法、阳性强化法、零反应区别强化法、行为契约法。

过程:

(1)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他的不良认知,并进行改变。使求助者正确的认识现状,认识到他的这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提供一些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和策略。

(2)在这次咨询中,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并取得其母亲与老师的配合,详细观察和记录孩子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

由母亲和班主任对求助者的对立违抗行为与感觉进行整理记录。

(3)布置咨询作业:在咨询结束后,首先要取得有关人员的配合,特别是在学校要做好与班主任的配合。首先,运用消退疗法,家长和老师对求助者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暗地里密切注意观察,期待其行为的转变,当行为出现转机的时候要立即给以口头表扬。其次,取得家长和班主任的支持,运用零反应区别强化法,与求助者签订契约:求助者在学校学习,每节课内20分钟内无对抗老师及干扰的行为发生,由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并发给小红花1朵,如果45分钟内不发生上述行为,则发给小红花2朵。在家里,45分钟内如果不与父母顶撞、不乱摔东西,奖励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30分钟;如果三天内在学校、在家里无上述行为,则家长奖励50元以内求助者想要的物质奖励。最后,要求母子二人在家里对每天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做交流并由母亲协助记录。

第三次咨询:20xx年4月19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

(3)结束咨询。

方法:谈话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师生的关系,增强来访者的学习和交际信心。母亲对来访者的一系列改变非常满意。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与求助者讨论今后努力的方向,巩固已习得的良好行为,同时向求助者说明过去对他实施的那些奖励,都是为了改变其不良行为的,现在求助者各方面的表现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就不再对其实施金钱奖励,这一点求助者表示赞成,但是提出自己以前喜欢画画,可母亲不让画,希望母亲不要干涉他画画。经过这次事件,母亲思想上开明了许多,她相信孩子能处理好学习与画画的关系。孩子则表示他会管理好自己,争取学习画画两不误。

(3)基本结束咨询。同来访者共同讨论,详细制定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目标计划。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求助者自述现在觉得上学很开心,因为老师指派班长与他结成帮学对子,探讨学习问题,还交到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目前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还能再考90分来证明自己。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现在在学校很开心,与老师同学关系得到改善,学习效率提高。在家里与父母关系融洽。

3、他人评价:老师反映,求助者现在学习很用功,作业写得也比较干净,课堂上也能专心听讲,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发生与老师对抗行为。

通过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达到目的,改善了求助者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发生,能主动协调好与同学的关系,尊重老师,与母亲的关系也融洽起来,咨询过程完整有条理。

专业咨询心理师论文【第六篇】

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

1、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排除困扰、还能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功教育子女,处理好家庭关系。

2、心理咨询师认证的适用人群

(1)教育工作者中小学辅导员

(2)大学心理学老师

(3)新闻工作者

(4)社会工作者

(5)医学工作者

(6)思想政治(党政工团青妇)工作者

(7)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者

(8)公安司法干警

(9)公共关系工作者

(10)慈善机构管理人员

(11)倡导生命品质、关注自我成长、追求心身健康的社会各界有识人士

(12)只要是老师都可以的

(13)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一些心理咨询师方面的课程也是必要的。

二、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助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即可报考相对应职业资格的考试:

1.助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3.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且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2)具有硕士学位,取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3年,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且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三、 鉴定方式(取证方式)

1.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合格。心理咨询师二级、一级还须进行综合评审。单科开始合格成绩有效期为1年。

2.鉴定时间

具体时间见每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鉴定中心发文。

3.证书颁发

鉴定合格者按照有关规定统一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证书上加贴"国家题库统一命题鉴定合格"证签,并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网上查询。

四、 职业概况

以“三高”(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高耐挫力,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防止消沉、颓废、沮丧、偏激的心态出现。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有调查显示,我国至少有亿青少年在其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在我国亿青少年中,有各类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达3000万人。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提供有效心理援助的专业活动,是现在社会的一个重要职业领域。在我国,心理咨询师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美国,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已成为最好的职业之一。

2004年,国内已经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并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人员不足3000人,有专家估计,中国心理咨询师的真正需求量在50万至100万之间。职业的缺口很大。

专业咨询心理师论文【第七篇】

[摘要]随着心理咨询的迅速发展,对咨询效果的评估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现实与理论问题。本文回顾了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研究历史,对有关模型进行了述评,并围绕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核心问题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以期对咨询效果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引言。

伴随心理咨询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咨询有效性成为了临床心理学家最关注的问题,心理咨询效果评估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

来访者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后会在某些方面发生变化,如何反映并分析这些变化从而判断心理咨询是否达到了预想效果,就关系到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问题。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单维向多维转变,这是评估多元化的一种进步体现,但是多维评估要求多种测量,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因此也更难于获得来访者及其他人员的合作,研究之间的对比分析也越困难。鉴于此,咨询之初就有必要及时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评估模型,对阶段性及整体的咨询成果进行评估与总结。

2、历史研究。

早期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多采用基于特定理论的单一技术,在评估方式上,多采用来访者自我报告,心理量表被广泛使用。上世纪70年代,strupp和hadley提出心理健康评估的三维模型,认为评估应由社会、来访者和咨询师三方参与。社会维度强调行为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和规范性,来访者维度强调其自我感觉是否幸福和满意,咨询师维度强调依据专业知识技术判断来访者心理是否健康。这一模型虽考虑了评估的多元性,但对于评估的内容、时间及后续咨询等问题没有进行专门讨论,所以不尽完善。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对理论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心理咨询的疗效也因咨询师所持的理论观点而有所不同。如精神分析学派将疗效定义为能够在意识领域内体验到原先是潜意识的感受和思想,而行为主义学派的咨询师则要使来访者克服特定情境引起的各种症状,关注来访者行为的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后,许多模型把“症状减轻、健康状况和功能改善”作为评估依据,多元评估开始占主导,其特点是:咨询师、来访者、亲友、同事等都可作为评估者,评估来访者各方面的具体变化;认为变化是双向的、多维的和不稳定的,评估方法与实际症状有密切联系。

有的研究者将剂量模型引入咨询效果研究,创建咨询效果阶段评估模型,将来访者的改变分为连续的三阶段,首先会体验到更多幸福感,接着是症状缓解,最后是社会生活技能的提高。并运用“来访者剖面图”评判咨询效果,即把来访者实际咨询进展情况曲线和预测曲线进行对比,以此为依据调整治疗策略。

基于对咨询效果评估模型的分析,不难看出,模型的`立足点不同,关注来访者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但是,咨询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型考虑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对每一次会谈或对心理咨询进行总结性评估。具体的评估形式有多种选择:

一是来访者每一次或每一阶段咨询后的即时评估与反馈。

二是根据问题性质、目标要求,让来访者做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如间隔一定时间用作业法、自我报告法等进行评估。

三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定期联系,来访者以便捷方式向咨询师反馈。

形式固然多样,评估咨询效果的主旨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首先,评估既要考虑到负面消极的心理是否减少,也要考虑积极心理反映有无增加。从正面负面、消极积极两个方面评估咨询效果较为合理。

第二,全面考虑评估信息的来源,除了来访者、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教师,来访者的家属、亲友、同事等都可以为评估者,评估来访者各方面的具体变化。从理论上说,评估越是多元化,越能反映来访者复杂的变化。

第三,目前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研究中,大量研究采用“事前―事后测验”和“干预组―非干预组”设计,它能提供高效度,但往往把问题数字化和简单化;而现象学方法,如个案报告,因缺乏良好的内外部效度常不被认可。在评估实践中,现象学方法应与实证法结合,达成积极效果。

第四,将时间作为效果的重要参数。有限的评估反映不出咨询效果的动态变化。按照过程变量的远近,效果变量可以分为即时效果、会谈效果和治疗效果。这样的区分更有利于效果评估。咨询师应当在会谈之初,就根据来访者具体情况和咨询目标设立评估计划。

尽管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其评估的科学性依然是个问题。建立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模型是促进该领域科学化的一条途径。不管用什么理论和方法进行心理咨询,都要从多个维度来设计效果评估,使结果尽可能全面准确。

[参考文献]。

[1]郭晓飞.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和后继干预.社会科学战线,(1)。

[2]胡姝婧,江光荣.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心理科学进展,16(4)。

[3]卢飞斌.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探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许明智,龚耀先.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2(2)。

[4]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模型初探.心理科学,2005(3)。

[5]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东南学术,(6)。

专业咨询心理师论文【第八篇】

论文是我们专业人士需要写的,大家是怎么样写心理咨询师案例论文的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哦!

[摘要]本文是关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分析和自我分析报告,通过自我成长分析和对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要求分析,概括评述了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学习成长历程、基本的人生观、性格类型,职业期望等,同时表达了希望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历程中有所作为,进而通过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能够尽心尽力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助人自助,帮来访者解开内心的症结。

[关键词]助人善良敏感真诚协作。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成长背景。

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长年务农,一辈子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事业。虽然父母没见过大世面,但却都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为人正直,豁达,坚强。父母有三个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他们一直秉持着“宁愿累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心态,坚持供我们每个人上完大学。在父母的爱护和坚持下,我们姊妹仨都是在健康平静幸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21世纪初,通过努力,我成功地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校门,踏入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门槛儿,这是我向理想跨出的第一步。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入大学校门后,我对自己的各方面要求并没有放松。大学第一学期我顺利通过英语了四级考试,并通过国国家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在大学四年时间里,除了努力攻读心理学专业课外,大部门时间我都泡在学校图书馆里涉猎其他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二)成长记忆。

回首我的成长之路,有过很多次成功与挫折,在我的人生记忆里,印象深刻的`是刚进入初中开始的第一次寄宿生活。

开学初,父母带着行李和兴高采烈的我去镇第一中学报到,当时的我以为这样就可以完全摆脱父母的监控了。漫长的一个礼拜过后,当父母再次站在我面前时,我竟然控制不住疯涌的泪水。首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不熟悉的同学群体、初次接触英语学科的咿呀懵懂,再加上自己性格上的些许孤僻,我既迷茫又无措。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热心同学的主动友好,同时又得到了她们在英语学习上的主动帮助,我对寄宿生活的不适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因为有了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在学习上,我不但克服了困难,而且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生活上,我也慢慢掌握了许多独立生活的技能。通过我的努力,慢慢的,我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成了主动给予者的角色。角色的转换,让我内心感受到,不同于接受者的感激心理,主动给予带给我的是更大的内心快乐和满足。这让我体会到——“付出比收获更快乐”。

进入大学之后,我不再面临高考的压力,摆脱了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除了学习之外,我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意味着我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做贡献。我和同学们经常去义务服务的场所,除了老人院、儿童村外,还有与专业相连的精神病院等,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收获着内心更大的充实感和价值感。套用某名人的话说,“忙并快乐着”。

记得我在图书馆看到过一则小故事,名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的确,收获是在自己心中播下快乐的种子,而付出就是把快乐的种子播向四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明白付出了给予自己也会有快乐。如果只懂得收获,就会失去快乐,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这样。

(三)性格分析。

通过自我总结和别人的评价我认为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善良热情、助人协作、做事负责、乐观积极、团结创新,我认为这应该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应具有的品质特点,特别是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我也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对待那些个性比较自卑内向的人,我主张要善于帮助他/她发现自身的优点,发现他/她的长处,增强他/她的个人认同感,以正确的认知来认识世界。另外,我在幽默感、理性、易受暗示、适应性和稳定性这五个方面还需要增强。

(四)内心至高的崇拜——特蕾沙修女。

特蕾莎修女(motherteresa)就是这个世界爱的化名词。

19motherteresa出生于前南斯拉夫,从12岁起,直到87岁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她留下了4000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一生的奉献体现大爱精神的伟大,尽自己所能帮助困苦中的人,赢得世界的尊重。这种精神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政治,弥补了战争、贫穷、疾病带给人的伤害。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

(五)我的人生观。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真诚面对,勇于挑战,做个简单快乐的人,并把简单与快乐带给身边的人。

在我看来,压力过大,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害处,但适当的压力会对我们的学习成长非常有利。我喜欢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外,给自己一些压力,包括生活技能的提高、学历层次的提升以及人际关系的扩展等。大部分时间,我的心态是平和的,喜欢稳中求进。但要自我反省的是,我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想在学业、生活、工作上都有所成就,希望各个方面都尽善尽美,所以有时因此就会感到焦虑和压抑,需要寻求一些专业方面的疏通。

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显示,我的气质类型偏于多血质,胆汁质与粘液质共存。在朋友眼中,我是个朝气蓬勃的人,活泼爱交际、热情、富有同情心,但有时的决定也变化无常、缺乏一贯性等缺点。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个善于创新自省的人,在不断的经历与成长历程中,不断前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个人的幸福,不单靠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这句话。在现代社会,虽然人的欲望更直接表现于金钱和权力,但拥有这些并不会带来别人由衷的敬意,只有人的精神世界的崇高,才会受到大家内心的尊敬。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在助人的过程,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因为我知道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30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