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例【参考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6285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例【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一篇】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介绍植物用什么方法来传播种子的常识性课文,篇幅较长,根据诗的内容文中有相应的插图,形象的描绘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我们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在教学本课时,要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还应该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1.观察生活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自然科学文化。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了解相关植物的播种方法。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教学与身边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二篇】

《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形象直观,教学内容都是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要做好《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教师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课堂教学活动尽量多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选择活动的依据,找准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我们的教学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时,我把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有关“小马虎”的动画资料。我通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一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一些不细心、不认真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很粗心。于是,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传递悄悄话”“争做小教师”等游戏,将学生的生活与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这样,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活动都是非常真实的、自然的、所有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也是学生学会生活所必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真正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实效性。

二、了解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都存在着很大不同,由此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气质性格和不同的特长。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特点,依据学生的这些规律和特点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反复强调提倡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当然,在刚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由于没有制定小组合作讨论的规则,常常会出现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之后,有些学生为了抢答,胡乱喊叫;有些学生为了提出独特的见解,只顾着想自己的答案,而忽略了倾听别人的看法;还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高声打断别人的发言,没有基本的礼貌可言,我曾经一度对小组讨论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可是,后来我还是会思考,既然新课程改革提倡这样的教学模式,它就一定有其独特的优势。我教的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但是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出现场面混乱的情况也属正常。同时,小学生又特别信任自己的教师,并且乐于模仿教师。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角色互换”的活动。一上课,我就坐到了学生中间,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但是这一次我要当学生,所以我想请同学们来当教师,大家先来看看我们小组是怎样讨论学习的,然后大家再来说说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随后,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我和就近的小组一起开始进行话题的讨论,其他学生都非常好奇,觉得非常新鲜,于是,他们开始认真地观察我们的举止和倾听发言。当我们讨论完成之后,很多“教师”都纷纷举起了手,他们发现的事情可多了:你们小组讨论之前,先规定好了大家发言的先后顺序;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必须认真听;一个学生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其他学生才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说得好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在夸奖他;有的学生接受了其他学生的帮助之后会主动有礼貌地说谢谢,别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可是他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把小组讨论的要点都挖掘了出来。这个时候,我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这些发现:“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希望同学在以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你们也可以像这个组的同学一样,甚至比我们更优秀,好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总是会抓住适当的机会进行强化,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教学活动走出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学效果又可以真实地体现在生活当中。要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真正地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懂礼貌,是否能够通过学习真正地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起积极主动的探索意识。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只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可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通过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跟家长的沟通,由学校活动延伸到家庭、社区和学生其他生活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三篇】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正是紧紧围绕儿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来展开。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生活中的经验提升、情感体验、自我评价、价值取向,努力使每一个儿童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

一、关注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

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需要以儿童生活、知识经验为支撑。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当学习内容触及原有生活经验或知识结构时,学生才能在活动中积极应对、主动参与,从而建构新知,提升道德认知。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心,别伤着》一课,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曾经遭遇伤害的情形,模拟表演受伤的经历,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这种活动教学,教者基于儿童视角,通过看、说、演、议、评、比、做等系列活动,组织一年级小朋友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积累了学生生活经验,以往任性玩耍的错误认识得以纠正,懂得受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活动,要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提炼生活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为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提供知识保证和能力。

二、关注儿童情感体验的深化。

愉快、积极是一种情感和态度,“它只能在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由教师引领学生,学生自主认识、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选择、自主践行。通过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实践这三个环节,教师才能使儿童真正寻找到自己愉快、积极的精神家园。活动开展不仅需要创设情境,以趣激情,以情引情,更要让学生带着丰富情感去实践,去体验”。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班里故事多》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老师让孩子把成长中的故事放进“故事口袋”,连续随机抽取学生讲故事。孩子在讲述节日活动的场景故事过程中,从活动中享受到的愉悦,积极情感被激发出来,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种下“感恩树”赠送“爱心卡”(教师把绘制的大树贴在黑板上)。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体验中丰富情感,提升情感,促进其良好道德情感生成,使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转化为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

三、关注儿童评价能力的培养。

儿童是发展的个体,也是评价的主体。由于家庭的溺爱和照顾过多,当今孩子想法幼稚,性格胆怯、任性,对人对己缺乏责任心,依赖性强。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促进其学习成就感的获得、学习热情的保持,提升儿童对自己前期活动的总结。这有助于学生思考下一次活动的目标和计划,培养和形成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如二年级下册《我们长大了》一课,老师组织同学们穿戴儿时衣帽,感受身体变化;展示已经掌握的各项本领,感悟自我能力的增强;在积极参与体验活动中,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孩子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过程,同时也看到和同学之间的差异,使他们学会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通过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将外界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动机或内部动力”,教师帮助儿童形成行为习惯,进而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

四、关注学生价值取向的正导。

社会是多元的,儿童的生活也是多元的。社会上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正面与负面等各种现象混杂在一起,懵懂无知的儿童难免会产生错觉和误区,在孩子的学校模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会折射出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要让学生过上健康、安全、有道德的`生活,教师无疑要伺机进行价值引导。如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这也是爱》主题活动教学时,老师设计“生活情景再现,辨析‘爱’”的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在辨析讨论中学生明白了“这同样是爱,家人对我们的严格要求,目的是让我们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这更是家人对我们的爱呀!”这样,教者围绕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探讨问题时,伺机引导,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模拟情境中内化道德理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的儿童。教学中基于儿童视角,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积极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情感变化及行为习惯和自我评价等,还要关注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有效度如何,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等。只有这样,品德与生活课堂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孩子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四篇】

指导思想:

积极落实课标要求,以课标为纲,加强课标对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指导;聚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以问题研究和解决为依托,促进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继续深化教学范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教与学行为高效性研究与实践,优化常态课堂,落实省市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要求,促进教师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积极设计并开展多种有效的学习评价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工作重点:

教学范式的研究运用;教与学行为高效性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拓展研究能力。

具体工作安排。

一、以课标为纲,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结合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加强课标专题学习,以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线,精研课标,以课标为指导,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引导教师在课标的统领和指导下设计课堂,进一步明晰课标内涵和外延,强化课标意识,增强课标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充分落实课标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

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认真思考并分解品生品社学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针对基本素养及要求强化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三、聚焦问题,增强课程研究实效。

1、以问题为切入点,提高课程研究的实效性。

确立主题,以点带面,开展实效课程教学研究。结合优课活动认真分析本单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教研主题或阶段性研究课题,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教研计划,精心谋划特色教研活动,积极设计开展专题学习、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研究论坛等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课程研究的实效性,促进学科健康发展。要求各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实效教科研活动,并将活动实录图文并茂发至qq群。

2、以共同体为线,实现互动共进。

本学期继续与章丘就“如何提高地理、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效性?”这一研究主题开展研讨活动。

四、加强区域间协作交流,促进课程实施水平的提升。

1、加强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结合优课及研究主题,选取典型单元和典型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按照区集体备课规程中的要求,对课标、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与学方法设计、教学准备、活动设计、拓展作业、情境测评等进行充分分析,更好地把握课程实施要求,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加强电子备课。充分利用电子备课平台,按时并高质量地上传电子备课,教研组长积极调度、督导电子备课上传情况及质量。电子备课上传要求按照《历城区小学品生品社学科集体备课基本规程》中的要求,呈现全册教学计划、单元备课、学习主题备课及活动主题备课,严格按照《规程》中的项目进行备课,注重二次备课及反思,并在备课中以不同字体或颜色标识;提倡原创研究及备课,杜绝下载及抄袭现象。每周三上传一个学习主题的所有活动主题的全课时电子备课及相关课件,上传时每个活动主题单独建立文档,并同时上传各活动主题的ppt课件。上传电子备课时必须在标题处注明年级、单元、学习主题、学校、姓名,活动主题则加注活动主题的名称。

2、加强常态课研究,建设常态高效课堂。

3、加强微课题研究。

将研究主题上升为研究课题,抓关键问题,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

围绕各级课题的研究,积极设计多样的研究活动,以活动承载研究,以活动来促进研究的深入。要将相关研究活动过程材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视导时接受督查。

4、深化七个一工程,促进交流与均衡发展。每月上传1篇教学研究心得、一份教学素材、一套情境测评题、每月1篇学生学习作品(如拓展研究报告、生活体验论文、学生的专题习作、学习课件等形式),每月参与一次网络论坛,每月一个教学问题,每月上传一次特色教研活动实录,以广泛开展研究交流,实现均衡发展。要求每月的20日前上传相关材料至qq群。

五、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和操作规程,促进师生发展。

1、积极落实品生品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办法要求。

认真研究《区品生品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办法》,按照要求,制定并完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评价、教科研等方面的制度及要求,规范本单位品生品社课程实施的各项常规工作。本学期检查上述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借助视导,重点检查督促课程管理、师资配备、备课、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特长生(情境测评展示)和学困生辅导、教科研(教研计划、教研主题、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骨干教师作用发挥、听评课质量等)。

2、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积极落实以下理念:让学生成为研究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成果的播报者和展示者、让学生成为生活现象的辨析者,并在五分钟展示、学习过程、情境测评中积极体现;深化情境测评研究,积极研究各种有效的情境测评形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及课标要求,研究科学合理的情境测评方案及测评方式,视导中各单位提供测评展示。

加强对学生拓展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操作性、实践性、体验性、拓展性、探究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性,更要关注情感提升。

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根据各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制定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并结合区评价手册模板完善本单位评价手册设计;本学期将组织学生素质评价成果展示活动。

参加第二届学生学习成果评选,本次评选将重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资源进行评选,举行学生自制课件和手抄报制作评选。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五篇】

帮助学生认识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引导他们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冬季的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1.感受冬季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2.了解冬季的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3.学习实验、观察的简单方法,培养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班的小朋友有没有北方来的?请你给同学们介绍北方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

二、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活动一小实验。

1.说一说:我们在深圳看到过下雪吗?知不知道为什么?

2.做一做:装两碗水分别放在冰箱的保鲜室和制冷室,一天后观察两碗水的变化。得出结论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结冰。

3.议一议:汇报看电视积累的北京地区前一周的气温记录和观察到的深圳前一周的气温记录,看看有什么不同。

4.:北京的冬天为什么会下雪,而深圳的冬天为什么不下雪。

活动二找冬天。

1.出示图仔细观察,找一找南方冬天的美景。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比一比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同。

3.动手,对挂图上的图片进行重新粘贴、摆放。

4.画一画自己找到的南方冬天的美景。

5.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南方冬天的美景。

活动三写一写、画一画。

1.同桌交流,给北京的表哥写什么?

2.给北京的表哥写回信,也可以画出来。

3.看龋齿形成过程图片。

4.写一写:起床后的安排。

5.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穿衣、叠衣、书包比赛。

12南方的冬天。

北方的冬天……冷。

南方的冬天……暖。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活动后,绝大部分同学对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六篇】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新集体的情感,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学校的纪律。

活。

4、过程与方法: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探究的成果。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直接揭题。

小朋友,你们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

出示:小学生活开始啦!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学生说自己的体验。

二、幼儿园的我和现在的我。

出示:太阳笑眯眯,我们上学校。

师:你发现,现在的你与幼儿园上学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

预设:早晨——时间早,背上书包。

身体——如果不好,要坚持上学。

学习——要上课,每节课要40分钟。

要做作业。

要学各种各样的本领。

根据学生回答,规范学生行为:

上学:按时。

上课:专心听,积极动脑。

下课:做好课前准备,上好厕所,玩安全而有趣的`游戏。

例举不安全的游戏。

三、学习古训,明理导形。

师:我们可以做到这样吗?应该怎样做起?

师生交流:

坐:试一试出示:坐如钟腰板挺腿并拢脚放平为什么要这么坐?

学生讨论。

站:试一试。

出示:站如松挺胸膛昂起头看前方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

我们再来试一试。

行:行如风,步履轻,头不摇,身不晃。我们走时是怎样的?谁来试一试。评议。

活动一坐如钟。分组比赛。一组坐,其他同学评议,改进后,再评议。

活动二站如松分组比赛。同学评议。

活动三行如风。听音乐入场。分组比赛。评议。

活动四综合比赛:每个小组推荐1名同学。连续表演:行、站、坐、写字!

评比:五星级(五个手指头表示)、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

五、活动总结:

我们的比赛并没有结束,每天我们都要赛一赛,看谁做到了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像解放军叔叔一样神气!

六、小结:让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

第二课时。

一、总体感悟。

1、看图结合文字说一说。

2、说一说一天的主要安排,知道小学生的一天是有序的、有规律的。

二、逐图认知。

1、早上,6:30起床,自己穿衣,上学不迟到。

2、上课学习,收获不小。

3、中午吃饭香喷喷。

4、课外活动真热闹。

5、晚上8:30准时睡觉。

6、对照图文,说说你做得好吗?

三、学习故事,辩一辩。

1、小熊上学的故事。

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

早上要背上书包;

上课要认真听讲;

要帮助打扫卫生……。

2、我们班级有哪些好榜样?

3、学生活动:演一演。

怎样上学?怎样举手?怎样游戏?

4、做一个好学生,我们哪些地方要改一改?

四、朗诵儿歌《月亮弟弟再见啦》。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七篇】

一、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

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2、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二、学科的系统教学与生活的随机教育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总之,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八篇】

《穿衣服的学问》是广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1篇课文。纵观我们现在的生活现状,大多数幼童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存在着依赖思想,特别是衣服的选择、搭配,基本上都由家长包办。同此可见,我们很有必要与孩子们一起探讨穿衣服的学问。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入手。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能否激活课堂活力显得极为重要;其次,本课题材来源于生活,我便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又把所学内容放回到生活中去。与孩子们一同学完《穿衣服的学问》一课后,我真是收获不少!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一开篇,就利用悠扬的背景音乐、色彩明丽的图片明确地告诉学生——冬天要到了。孩子们通过回忆在生活中的一些认识,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同时,通过小品表演再现生活内容,学生看后,进行热烈地讨论,无形中也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和生活是融会贯通的,在生活中可以学习,课堂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

此外,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我恰当地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生活为载体,把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在教学中,我非常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资源。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颜色搭配合理的服装以及让旧衣换新貌,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怎样穿衣服才最美的生活常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让学生学会了节约,一物多用。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举办的“谁的衣着最美丽”评比会非常地成功。活动中,学生各自发挥想象力,利用自身的特长,大胆地展示自己选配的美丽的服装,一个个学生俨然一位位魅力十足的小模特,他们的精彩表演把课堂学习推向了高潮。通过欣赏模特的展示活动,学生从中也感悟到怎样着衣才是最美的,进而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56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