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公园景观设计分析(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35880

【导言】此例“公园景观设计分析(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公园景观设计分析范文1

关键词:张大千 纪念公园 心理分析

纪念公园作为具有强烈纪念属性的场所,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心理学设计需求。张大千纪念公园作为纪念张大千毕生成就的场所其规划设计中产生诸多心理侧面的述求。本文以此切入进行分析,通过对设计思路与作品生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学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将整个设计的生成过程加以展示。

一、设计过程

(1)设计前期场地考察及其相关设计资料收集阶段

场地区位关系

内江市位于天府之国的东南部,内江市位于四川东部,东连重庆,西接成都、资阳,南扼自贡、宜宾、泸州,北通遂宁、南充,成渝铁路、内昆铁路在这里接轨,成渝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在这里汇合,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

场地特点分析:

①本案场地位于内江市江北区,位为城市北面。

②地理地形位置较为优越,场地内拥有大量山体及其植被覆盖,是作为修建公园的绝佳场地。③原有建筑位张大千纪念馆老馆,文化历史积淀厚重。

④周边环境背靠西林寺景区,周围还有景观森林体验活动区,景点有利于集中管理和发挥综合区域优势。

(2)理念构思阶段

着眼于我们的场地和要设计的对象为内江市的张大千纪念公园,张大千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家,我们想其在内江必定是属于非常具有代表性,乃至于关乎到整个城市的形象气质。所以我们着手于张大千生平的绘画成就,着重以其擅长的中国山水画为突破点,进行概念构思,打造山水公园,纪念游园的概念性公园。整体以山水水墨画为主题,并融入内将当地的人文历史,结合张大千这位大家来进行设计,并将涉及逐步铺开,作为设计主线,贯穿到整个公园的设计中。

灵感来源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为此,以山水画为大千园的设计出发处就显得较为合理,且思维易于发散。纪念作为一种人类表达情感的行为,往往通过物质形式将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统一起来。纪念公园的设计需要满足的纪念功能包括对历史的再现,同时在纪念意义上要使公园具有纪念的氛围,给参观者以心灵的震撼并引发思考。这就要求营造一种纪念的场景,应该能符合个人和群体的复杂情感需求,并具有一种历史的深度。在设计中,我们力求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的统一,并将其与城市公园的理念结合,恰如其分地表达纪念性同时兼具城市公园的特征。

其一,作为纪念公园必然具有纪念性,具有代表性;再者作为城市公园,必然要为市民所服务,满足市民的娱乐和休闲需求,并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定的城市形象。

其二、作为城市公园,其必然的基本要求是用于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功能。在此功能的需求上,充分引入水上街市和多处景观休憩节点,将其与纪念性相结合,并打造了中心水上休闲活动区,充分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的诉求。商业街的高度控制在两层,控制道路与建筑的比例在1:1达到最为适宜的尺度。

概念与草图之间的转换

总体看来,场地可以大致分为平地和山地两个部分。西侧基本上为平地并有原生湖泊的存在,东侧为山地林地和西林寺景区,总体规划上将西侧的平换场地作为水上街市区域,作为城市商业的一部分和园区的主要商业分布;西南方向场地平缓并靠近城市主干道,视野开阔,并给予场地中部,作为主入口可以良好的解决交通和出入口设置问题;中心部分为水上中心活动区,工市民的游玩之用;南侧主要作为场馆区域,以及其交通道路系统;东侧则因地势地形原因,以及现有的宗教原因,将其列为森林体验活动区。对于场地主入口的设置,在设计中也对周边环境也同时进行了考察,场地左侧为城市主干道,交通方便;右侧为西林寺景区,虽也有入口但较为隐秘不适合作为主要入口,可以作为山间的小入口作为辅助交通系统。最后考虑到湖泊居于场地中央,江湖破的形状和范围加以控制,将场地内的主要交通道路置于湖边,以贯穿整个公园的交通流线系统。

历史传承与自然保护

(1)时空对话

历史产生的地点能给人们以认识历史事件的一种真实直接的感受。在公园内部保留了大千故居以及大千老馆,其所表达的历史信息和真实感受是现在其它任何设计所无法取代的,所以规划时应将这些老建筑保留在原始场地中并将其联系起来与张大千纪念馆新馆共同组成纪念公园的建筑展示区。新馆与老馆的对应,时间与空间的变换,即可以促成这次历史时空的对话。

(2)融于自然

自然是永恒的。公园选址临近森林区,风景优美,自然环境良好,整个公园尊重自然的形态,根据地形需要并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设计上力求达到人与自然,新与旧的平衡,继而展示出公园的主题氛围。

空间结构与分区

公园布局结构总体上可以氛围一下几个层次:环湖休闲购物区、纪念馆展示及故居参观区、山地森里体验及观景区。

①游园路线分析

公园主题分为公园入口区域、水景区(含水上活动、水生植物、亲水广场、垂钓区等)、水上街市购物区、森林生态体验区、,张大千纪念馆区(包含新馆、老管、以及故居),山林胜景区等。两条十字轴线贯穿于场地,辅之环湖轴线已经森林轴线贯穿场地,从而有序的将主要区域和节点贯穿起来。纪念性公园的游览序列是情感的程序和诱发,是纪念过程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空间的闭合、开放和转换,最终形成整体的印象。

②环湖休闲购物区

此区域位于公园的西北部,用地较为平整。设计上参考中式商业的元素,并参考罗城的布局风格并结合场地进行布局。以两个半环形居中,上下两侧均未临湖直线布局,其中还引入水系穿插营造气氛。湖区假设水上栈道贯通左右两侧的场地,并同时加入人工小岛,吩咐空间趣味,于此还重视了驳岸的设计,用山石和植物搭配的方式丰富空间。

③纪念馆展示及股据参观区

纪念馆区域是场地内比较重要的一块区域。临区域临湖,车行道也从中穿过,便利了藏品的运输及游人的到达。设计上参考历史上诸多的纪念馆设计,特别是一些改建和扩建方案进行参考。张大千纪念新馆平面的曲折不规则造型,主题反映张大千其不为平凡的、曲折的一生。立面元素上参考了重视风格的一些元素和山水画的元素,并加之提炼升华变形,得到现在的成果。白色是由国画的宣纸得到启发,而建筑纵横的构架和表皮则是墨砚和毛笔的变形抽象点缀的蓝色则是受到张大千的作品《深山古寺》中那一抹令人印象深刻的蓝色所启发。

纪念馆设计

在纪念馆的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是选址问题和历史传承问题。在设计前期我们做过了多次的尝试,最终我们还是着重关注和考虑到老关和新馆的关系,最后还是选择了在老关的山下建造修建,以来可以灵活组织交通流线,二来可以与老馆形成呼应,作为历史的传承和记忆。

(建筑平面草图构思 图片出处:作者手绘)

创作思路:建筑的展现体现了设计师最深切的情感,此次设计也经过了多方的思考与多次的修改,其灵感主要源自张大千的人生经历。张大千人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典作风期、转变期和高峰期。

新建筑和老建筑相邻,通过右侧的一条原始小道修缮继而这有机联系起来,并修缮栈道,将大千故居也容纳进来,从而形成了新老纪念馆参观于故居游览的一条崭新的游览路线。新老建筑的联系上主要是材质上,新建筑既有老建筑的白墙外观也有现代的配色于材料元素,既是对老建筑的尊重,又是创新。

(3)设计总结及其评价

设计完毕,对图纸模型等进行整理,总结本次设计的得失以及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自身在设计中的不足,以备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参考、强化和完善。

城市性纪念性公园公园的特点: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法等查阅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纪念性和城市性公园的设计,进行借鉴学习和资料收集。

如何找寻灵感和探究设计出发处:着眼于场地和设计对象即内江市的张大千纪念公园和张大千。抓住张大千生平的绘画成就,着重以其擅长的中国山水画为突破点,进行概念构思,打造山水公园,纪念游园的概念性公园。整体以山水水墨画为主题,并融入内将当地的人文历史,名人来进行设计,并将涉及逐步铺开,作为设计主线,贯穿到整个公园的设计中。

如何处理好公园景观游览路线:两条十字轴线贯穿于场地,辅之环湖轴线已经森林轴线贯穿场地,从而有序的将主要区域和节点贯穿起来。游览序列是情感的程序和诱发,是其重要组成要素,通过空间的闭合、开放和转换,最终形成整体的印象。

路线一:入口区域―水上廊桥―立体式水景雕塑―大千雕像(观景平台)―森里休息区

路线二:入口广场―水上廊桥―纪念馆―老馆―大千故居―大千雕像―森里体验区

路线三:商业街入口广场―水上街市―路线一或二

路线四:商业街入口广场――环湖走道――垂钓休闲区――路线一或二

如何处理好公园空间结构与分区 :运用调查法和田野考察法对场地进行分析,并注重结合周边环境道路等多因素综合考虑,注重游园区域道路的布置,力求既满足城市公园提供娱乐休闲的功能,纪念公园提供人物纪念的功能,此外还参考原始地形地貌,以及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的需要,将场地分为以下几个区域:环湖休闲购物区、纪念馆展示及故居参观区、山地森里体验及观景区。

公园景观设计分析范文2

关键词:观赏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1观赏性公园植物景观概述

观赏性公园经历了由贵族私有到向公众开放的历程,从17世纪纽约修建公园开始,掀起了大量修建公园的热潮。公园最初只是单纯模仿自然风光,之后转变为美景与风光结合,设计内容受到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随着城市中自然理念的普及,有的景观设计师提出了适应性的观点,营造出自然、本土的观赏性公园。观赏性公园涵盖了生态性、城市性、文化性、公园性多方面的特点。它的创设目的是保护局部生态系统、创设生态景观、提供活动场所,具体特点表现为整体性、多样性、过程性。观赏性公园包括自然性景观与人文性景观两种不同类型,人文性景观包括古迹、文物艺术景观等,自然性景观包括山岳景观、水域景观、气象景观等,其中植物景观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景观是指以多样性为指导,以植物为材料,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建立的人工植物群落。传统的植物景观是根据分类不同采取不同的体系,按照植物生长类型、气候特点、观赏特点可分为原生植物景观、人工植物景观、自然恢复景观3种类型。原生植物景观是公园内原有的自然景观,是原有的植物。人工植物景观以自然的观点进行人工设计,在城市空地上规划人工栽培的生态植物。自然恢复景观是以原生植物为基础,配置人工植物加以完善,以原生人物保持稳定性,有效结合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恢复场地生态和谐的作用。植物景观非常重要,具有环境效益,可以修复环境,改善群落的布局与大气环境,缓解热岛效应,是天然的绿色消音器。植物景观还具有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的社会效益。植物景观是城市乡土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基地。

2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观赏性公园植物景观可以设计为规则式、自然式与混合式3种。规则式的人工感极强,有明显的结构与装饰性效果,因为有人类中心思想的倾向,所以在设计时应减少使用。自然式的特点是由人类所创造,但是避免有人工痕迹的一种设计形式,注重层次色彩的结合运用,形成多层次的景观轮廓。混合式结合规则式与自然式的特点,在融合中求变化。

观赏性公园的植物景观可以借鉴自然界中的植物类型,以植物群落的整体形态展现,使植物群落可以反复出现、互为补充。可以充分结合密林、疏林、纯林、疏木草地、灌丛、草原以及湿地群落,丰富局部物种的多样性。

观赏性公园的植物景观一定要具有可观赏性。首先要有优美的形态。树形要搭配好。树形指的是植物的轮廓,可以分为垂直向上、水平展开、无方向以及其他轮廓四种类型。垂直向上类要具有挺拔的耸直感,给人以紧张感可以形成视线焦点。水平展开类的特点是长度大于宽度,增加构图的宽阔感,但是也有空旷荒凉的感觉。无方向类是指类似于球形与半球形这种可以缓和周围景物的轮廓类型。特殊树形是指垂柳等可以起到点景作用的树形。要有适宜近观的叶形。叶形分为单叶与复叶,单叶有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掌形、奇异型等,复叶有羽状与掌状等。其他的诸如花型、果形、干形、根形也不能忽视。其次,色彩也要起到先声夺人、引人人目的效果。色彩根据叶色、花色、果实色、枝色、干色可分为红色系、黄色系、蓝紫色系、深绿色系、浅绿色系、白色系、黑色系等。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提高景观的可欣赏性。再次,要注意植物景观的质感。主要由叶片反映的特征所决定,叶片小而柔软会显得柔美,也偏大而粗糙会显得豪放。还要注意植物气味,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引人反感气味的植物。最后,要注重塑造意境。

公园景观设计分析范文3

项目背景

项目所处的城市是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素有“九省通衢”、“鱼米之乡”的美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古建筑,科研教育的高等学府众多,气候四季分明,交通便利,城市发展迅猛,经济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4位。

项目区位分析

武汉欢乐谷主题公园项目选址于东湖北岸,临近武汉二环交通,沿欢乐大道建设,西邻长江二七大桥,青山商业中心,东接东湖风景区北岸,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周边居住用地环绕,集团系列主题乐园、酒店也相继建成,形成良好的商业网络。项目占地35万m2,是深圳华侨城集团在建成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后,在华中地区打造的又一综合性全面的游乐主题公园。

2项目的总体布局

设计理念

武汉欢乐谷主题公园是一个融娱乐、观光、购物、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乐园。项目位居城市中心,旨在将全球最先进的游艺设施,丰富多彩的舞台演艺,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体现人文风情的互动文化体验带给人们,让繁忙的都市生活增添更多的休闲选择,更多开心的欢笑。

功能分区

成人游乐区。该区域汇集了主题中的多项游乐器械,华侨集团力求引进全球最为先进的游戏设备,给人们带来充满惊险、刺激和冒险的感受,全方位的触动视觉与听觉、触觉的多维享受。如双龙木质过山车、全球至高的观光塔、720°圆环过山车、中国最高的弹射过山车、超级大摆锤等。

儿童游乐区。儿童游乐区是为了满足游乐型主题公园大型综合的功能定位,设置多年龄层次的游戏项目可以将单纯的成人寻求冒险的心态转变为热门的亲子互动游戏。将传统的儿童娱乐设施进行全新的包装,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童年。

文化展示区。在武汉欢乐谷的文化展示区域里表现的形式多样,一方面突出老武汉的文化历史背景,在剧场内将名为《打码头》的真人实景故事,情节讲述在租界封建帝国主义统治的背景下,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尊严如何抗争,争取自由的故事;另一方面舞台表演秀融入了国际化马戏表演与游戏嘉年华的形式,突出了滑稽幽默、热情丰富的氛围。

生态景观区。武汉欢乐谷将文化与生态元素结合,就是想要打造休闲娱乐与清新放松的城市栖息地,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将武汉的生态湿地景观特色作为设计要点,大面积种植武汉的特色树种水杉,形成大片的自然林带。

生活餐饮区。根据不同的游乐区域,为了满足足够人群的餐饮需求,延长游客们的游玩时间,园区内布置了多个餐饮服务区域。餐饮服务内容丰富,分散在各个主题区也方便人群疏散。

商品售卖区。游客通过实物商品的直接感受,售卖形式多种多样,有超市自选形式、商品DIY的形式、纪念图画形式等,人们可以选择观赏或者购买。部分商品互动游戏区,商品娃娃是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完成,游客通过运气的游戏得到相应的奖品。

3欢乐谷主题公园景观的创新点

生态优先、环保先行

武汉华侨城依东湖而生,项目立项之初,就确立了“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的规划原则,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家国内权威机构对项目进行绿色建筑及生态规划,以东湖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延承华侨城集团26年绿色生态实践经验,实施湿地修复与保护、绿色低碳建筑、水生态保护、园林绿化等四大环保工程,广泛采用50余项生态环保技术,打造全新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大环保工程

(1)项目将充分保留5处湿地区域,作为东湖水域保护缓冲带,分别为:地块中原水杉林生态湿地区,新沟渠以西的临筲箕湖生态湿地区,位于新沟渠以东的临筲箕湖边湿地区,原东湖渔场、渔光村位于小潭湖边,区域湿地面积将增加17%。

(2)建造“双百示范”工程,武汉欢乐谷公园“国家绿色建筑百项示范工程”和生态人文社区“国家低能耗百项示范工程”。

(3)水环境保护工程,全面保护区域水生态环境。通过湖泊清淤、明渠改造、水体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及生态引水、雨水污染控制等措施,全面保护区域水生态环境。

(4)多样化园林绿化工程,营造动植物的栖息地。武汉华侨城将累计种植各类苗木近8万余株,总投资超过2亿元。其中包括紫薇、金桂、香缘、木瓜、石楠、银杏、广玉兰、檫木、红枫、桢楠等珍贵苗木。目前已形成近48万m2的苗圃基地和2000m2的花卉生产基地,完成种植各类苗木花卉40000余株,全面推进地产银杏大道、沿湖路、景观退让带的绿化施工。

五大生态亮点项目

(1)低碳公园群:达到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要求,力争实现公园群能源的自给自足。

(2)沿湖湿地景观带:将沿湖湿地景观带打造成生态艺术公园,从根本保护东湖的水质,维护生态系统。

(3)综合办公楼:将作为低碳节能建筑的样本,将达到目前国内建筑节能的最高标准———建设部绿色建筑三星标准。

(4)生态展示中心:按照建设部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建造。

(5)生态绿色住区:统筹考虑住区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满足住区功能之间的关系,整体达到国家低能耗示范工程要求。

4欢乐谷主题公园建筑外型的创新点

建筑造型主题明确

园区内分为主题,每个主题都设置了一个鲜明的主题背景,游玩者在惊喜刺激的冒险游乐中能够体会到主题时代的内涵。建筑造型多样,有实体的、拉膜的、骨架的等结构,其结构、材料、色彩、元素都串联主题的意义,使整个园区主题各自不孤立,具有个性又有共性。

建筑造型与功能搭配

欢乐谷面积较大,园内每个主题区都是一处单独的活动圈落,游客们可以在每个主题享受到游戏———餐饮———购物———互动———生活等一体的服务,每个主题的建筑功能都是齐备的,这样可以使得游玩路线流畅,不走重复的路线。

建筑造型具有个性

在主题内容的定位上,欢乐谷力求与时代同步,与当地文化共存。在武汉欢乐谷的主题方向也做出了个性化的确立。园区的建筑都依据各自的主题特性展开,每个建筑的造型都是抓住了要点而设计的。

建筑造型与景观融合

欢乐谷的景观流线是围绕中心湖体呈环状的。主题建筑的造型形态也与景观的高程设计、植物搭配、元素细节紧密相连。在惊险的游乐设施处,地势偏低,建筑以现代造型为主,楼层相对较高。中心自然景观区地势较高,布满自然林带,山势起伏,其建筑造型多以自然生态、仿古怀旧的形式出现,以此达到传承文化,呼吸自然空气,放松情绪的作用。

建筑造型富有底蕴

武汉欢乐谷的建筑造型具有一定的武汉本土风情,欢乐江城主题的民国文化,渔光岛的中国古典建筑造型,带给人们时尚新鲜的元素外,更加让游客们去回味到老武汉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

5总结

公园景观设计分析范文4

关键词:公园景观; 景观感知; 多维感官; SD法; 因子分析法; 福州市

基金项目: 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城市公园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评价研究——以福州市为例”(GY-Z11048)

作者简介: 于苏建(1973-),男,博士,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袁书琪(1949-),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旅游地理学。1引言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简称SD法)是由Osgood(1957)提出的一种心理测定方法,又称为感受记录法。它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可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感受,构造出定量化数据(章俊华,2004)。SD法最早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心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渐淡化,而在建筑(庄帷敏,1990;Imamoglu,2000;Franz,Heyde,2007;Llinares,Page,2007;江昼,等,2008)、风景园林(曹娟,等,2004;黄瑛,2009;王建伟,等,2010)、道路广场(朱小雷,2002;贾致荣,等,2008)、城市整体印象(冈本耕平,2000;王德,等,2009)等领域,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对于场所的心理认知,从外表上研究是很难准确把握的,而SD法实现了对于场所心理认知的定量揭示,因而在建筑创意、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受到青睐。在景观设计领域内,SD法的应用研究已有一段时期。然而一直以来,景观设计师们仅把注意力放在视觉因素和使用功能方面,尤其关注景观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材料质感以及色彩构成等,忽视了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对景观的感知。虽然人类获得信息总量的80%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Torigoe,1999),但是,诚如微量元素之于生命的重要性,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获取的20%信息同样不可或缺(葛坚,等,2006)。因此葛坚等(2003)把声景观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吴颖娇和张邦俊(2004)介绍了声景观的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揭示了目前声环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郭宏峰和李辉(2007)以浙江省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声景观、声景观要素功能、空间构成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的设计要素、正负设计手法等。声景观的设计理念虽已被引入国内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但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而对于嗅觉景观的研究就更少了。“声” 和“味”要素不仅是五官可以获取到的信息,而且也会影响视觉感官对信息获取的感知能力,从而影响对景观视觉效果的评价。城市美学不单指建筑美学,同样包括对消极审美价值的关注,例如无所不在的噪音、发出尖锐声响的电子看牌等因素都会妨碍人们得到积极的感性体验(阿诺德·柏林特,2010)。在对城市景观的感知中,“声”和“味”之于“视”的感知究竟有何影响,影响有多大,城市景观设计又该如何满足人的多维感官的感知需求等,亟待研究。本文以“国家园林城市”——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应用SD评价法,就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方法,筛选出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丰富公园景观感知的研究,为声、味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园景观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方法与试验设计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SD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景观分析与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是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指标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姜鹏鹏,王晓云,2008)。运用SPSS软件(章文波,陈红艳,2006)因子分析功能对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公共因子提取采用主成分法,并采用变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因子提取。鉴于本研究变量较多,迭代次数设为50,因子旋转方法采用方差最大旋转。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各变量因子之间彼此相关且绝对值较大并显著,为此,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加以判定。KMO大于时效果较好。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

基于SD法的公园景观综合感知研究

试验设计

形容词对选择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基本蕴含三大方面,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 行为心理(刘滨谊,2005)。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的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规划设计主要是从人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研究如何保护和创造令人舒适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研究则是从人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研究如何创造使人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此三元素正好对应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刘滨谊,2001)。本研究在刘滨谊提出的景观三元素之一的景观环境形象上选择空间、形体和色彩3个要素,环境生态绿化(环境)和大众行为心理(心理)2个要素不变,另外增加一个对景观整体印象(整体)要素,共6个要素,即空间、形体、色彩、环境、心理和整体要素。针对评价对象,选取能够综合表达6要素的20对形容词,构成本研究的SD因子表(见表1)。

试验样本选取评定与测试的最佳方式是被调查者到对象空间去进行实地体验,以便最为客观地记录评价者的感受。但由于调查对象较多,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的可能性较小,而且本研究拟选取两组试验对象进行比照,无法实施实地测试。因此,我们选择录像的形式进行评定与测试。嗅觉影响样本选择,以福州市常用的绿化植物榕树(金牛山公园)、白玉兰花(金牛山公园)和桂花(南公园)作为味环境因素。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但没有香味,因此在本研究中作为参照样本。白玉兰花和桂花在花开季节有明显浓香,沁人心脾,因此作为对比样本,考察花香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另外,福州市区内湖泊、水塘、小河星罗棋布,被称为“东方威尼斯”,但因缺乏有效管理,水体污染严重。福州水上公园便是一池死水,日夜散发着恶臭,方圆三五百米的住户都不敢开窗,这势必影响该公园水景的观赏价值以及公园使用者对该水景环境的认知。选择水上公园作为对比样本,考察水体臭味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听觉影响样本选择,以鸟鸣(西湖公园)和交通噪声(北江滨公园)作为声环境因素,考察它们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用摄像机沿游步道从不同角度对以上几个公园景观进行录制(录像中包含了选取的声、味环境因素),录制长度约3~5分钟。

试验对象和测试过程虽然不同的人群在景观环境的描述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此次研究是针对景观感知的调查与评价,且研究的目的并不侧重于对不同社会特征群体的认知差异进行分析。因此,试验选择了园林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各30名学生,分成两组作为被试对象,进行比照。测试前,向被试对象介绍评价测试的具体要求,解释描述目标景观环境各个形容词对的含义。第一组测试时,只提供水上公园景观、金牛山公园景观、西湖公园景观和北江滨景观等录像,不提供植物名称、声音等信息;第二组测试前,告知被试对象植物样本的名称和特性(花香)和水上公园的恶臭,并且播放录像时打开录制时的背景声音。每段录像重复播放3次。评价采用表1中所列形容词对,评价尺度的级段定为5段,并以0为中点对称,将很(差)、一般(差)、中等、一般(好)、很(好)分别赋值-2、-1、0、1、2。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60份,回收率及有效问卷率均为100%。3结果与分析

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分析

总体影响分析从表2的评价结果可见,就气味环境对评价者的视觉感知影响而言,两组评价者对水上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当评价者得知水上公园的水景臭气冲天时,评价值由-降到-。两组评价者对南公园景观(桂花)和金牛山公园景观(白玉兰)的评价均值分别为和,其中被告知公园植物样本种名为桂花和白玉兰,并具有沁人心脾的香味的一组评价均值为。而未被告知以上信息的组别评价均值只有。就声环境对评价者的视觉感知影响而言,在噪音环境下,评价者对北江滨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而在无噪音环境下评价均值则为。在有鸟鸣声的环境下,评价者对西湖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而在无鸟鸣声的环境下,评价均值只有。通过对两组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显而易见,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师们只注重公园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忽略声景观和嗅觉景观的设计成果是有缺憾的。

影响差异分析正面或负面的声、味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评价者对公园景观的评价结果。但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评价要素和因子,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横轴代表各公园景观,纵轴代表两组评价者对各景观评价要素计算绝对平均值的差异(因子差异分析图,略)。从图1可见,心理和整体2个要素曲线波动最大,表明受声、味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景观环境形象(包括空间、色彩、形体三个要素)曲线最为平滑,受影响程度最小。心理要素中,愉悦度因子受影响程度最大,而归属感、安全感、新奇感三个因子受影响程度相当;整体要素中,吸引力因子受影响较大,其次为特色度因子。就声环境和味环境二者对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差异不显著。声环境影响下,心理要素受影响程度略高于整体要素,而味环境影响下,整体要素高于心理要素。综上可知,正面的声、味环境因素首先提高了游客的愉悦度,并使游客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增强了公园的吸引力和特色。反之,同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环境要素在6个要素中受影响程度列第三,但环境要素中的生命力和环境协调度2个因子受影响程度最为明显。可见,声、味环境对于环境生态绿化的重要性。

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主因子提取

因子轴的抽出通过因子分析结果,得到因子旋转后载荷系数表(见表4),考察因子轴构成的尺度,并加以命名。景观环境形象主因子1在色相、色彩丰富度、尺度感、动感、美感等方面载荷较大,且相互之间差异较小,均处于~之间,命名为形式因子;景观环境形象主因子2在连续度和有序性两个方面载荷较大,命名为协调因子;景观环境形象主因子3在空间感、光感和色彩纯净度3个方面载荷较大,其中空间感方面的载荷达到,相关程度最大,命名为空间因子。环境生态绿化主因子1在环境协调度、生命力、植被覆盖度等方面载荷较大,命名为生态因子;环境生态绿化主因子2命名为污染因子。大众行为心理主因子1在特色度、新奇感和吸引力3个方面载荷较大,命名为特色因子;大众行为心理主因子2在归属感和愉悦度两个方面载荷较大,命名为认同因子;大众行为心理主因子3命名为安全因子。基于上述分析,提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生态因子、污染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为最主要的因子,三者累计因子载荷达%;生态因子、污染因子也是重要的因子,两者累计因子载荷达%;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是公园景观构图的基本要求,三者累计因子载荷达%。按照中国古典园林三境的理解,福州市公园景观影响主因子的排序依次为意境、情境和物境。这就要求福州市在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时,首先,应思考如何融入地方文化,营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景观,使游客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对公园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创造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后,在公园景观整体规划上,把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等重要法则,做到空间组织有序,创造步移景异的物境。4结论与讨论本研究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评价者对公园景观的感知中,运用SD法,系统地分析了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揭示了在公园景观感知中,“声”、“味”之于“视”的影响规律,并以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评价结果为基础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公园景观设计主要影响因子提取。相比基于单一景观视觉感知的研究,其结论更为客观、合理。通过本文的案例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启示。第一,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们不能仅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声景观和嗅觉景观的设计,在消除负面的声、味环境因素的同时积极营造正面的声、味环境。第二,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评价要素和因子,其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由此可见,声、味环境对公园情境、意境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综合考虑声、味环境因素所提取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的8个主因子,可为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总之,为了真正提升公园的品位,满足人们对公园景观全身心的享受,应将声、味环境要素作为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成,全方位、多视角地实现景观的整体塑造,从而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公园景观。本文就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测试时,因无法实现实地的对比分析,只能口头告知被试者相关信息,引导被试者进行想象,这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试验的结果。因此,如何改进测试方式,使结论更为客观,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ranz G,Heyde M,Buelthoff H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experienc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in virtual realityexploring relations between features and affective appraisals of rectangular indoorspaces[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5,14(2):1651721.

[2]Imamoglu plexity liking and familiarity architecture and nonarchitecture Turkish students’s assessment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house facad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0,20(1):516.

[3]Llinares C,Page of product differential semantics to quantify purchaser perceptions in housing assessment[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7,42(7):24882497.

[4]Osgood C measurement of meaning[M].Chicago:Illinois Univ Press,1957.

[5]Torigoe ,its concept and practice[M].Tokyo:Kashima press,1999.

[6]阿诺德·柏林特。远方的城市:关于都市美学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1.

[7]曹娟,梁伊任,章俊华。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景观调查与评价初探[J].中国园林,2004(7):6771.

[8]冈本耕平。都市空间的认知与行为[M].东京:古今书院,2000:288.

[9]葛坚,卜华。关于城市公园声景观及其设计的探讨[J].建筑学报,2003(9):5860.

[10]葛坚,陆江,郭宏峰,等。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构成及设计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9):15691573.

[11]郭宏峰,李辉。声景观设计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7(3):149151.

[12]黄瑛。有机更新的城市历史公园规划设计与改造——基于拉萨宗角禄康公园改造的SD法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35138.

[13]贾致荣,郭忠印,刘学博。公路边坡景观视觉效果的定量评价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11):154159.

[14]姜鹏鹏,王晓云。中国滨海旅游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大连、青岛、厦门和三亚为例[J].旅游科学,2008(5):1218.

[15]江昼,张捷,祁秋寅。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视觉满意度的定量评价——以南京市三处城市雕塑环境空间为例[J].经济地理,2008(6):10121014.

[16]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13.

[1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8]王德,张昀,崔昆仑。基于SD法的城市感知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6):15281536.

[19]王建伟,王瑶,綦国巍。新乡市潞王陵景区景观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19):196200.

[20]吴颖娇,张邦俊。环境声学的新领域——声景观研究[J].科技通报,2004(6):565568.

[21]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8.

[22]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2924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63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