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景观设计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最新4篇】
【导言】此例“广场景观设计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广场规划设计【第一篇】
关键词:广场;规划;布局;指标
l前言
从基本定义上讲,城市广场是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 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城市构成的一部分重要元素。在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活动。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让城市迈上更健康、更文明、更讲究生活质素和城市文化的台阶。基于此,规划和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的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2工程概况
某县拟建文体休闲广场位于滨江南岸新区中部, ,总用地面积(其中广场用地面积为16030m2)。整个建设用地范围东临洋洞河边,南临环城南路,西靠住宅小区,北靠市政路。其中用地范围内地形较为单一,基本为平地。地势南高北低,场地内高程均大于城市百年一遇的洪水位高程,无洪涝灾害影响。
3遵循以人为本原则,营造舒适的文、体、休闲广场
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应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广场规划设计中,将规划用地按其性质划分成文、体、休闲三大活动区(用地北面部分作为休闲区,南面作为体育活动区、中间作为文化活动区):在营造舒适的文、体、休闲环境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4科学规划设计,合理用地布局
现在的广场一般都比较大,需要划分成不同的领域,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开展多种活动的需要。在划分过程中,要有一个集中的大空间,这个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小空间的划分要适当,不宜琐碎,并且与大空间之间要有联系。不管是大空间还是小空间,广场空间应以“块状空间”为主,“线状空间”不适应活动的开展。
功能分区明确,用地布局合理
按照不同的使用性质和场地条件,将整个广场用地划分为文、体、休闲三大部分。体育活动区设置在用地的北面(其中设有一个露天篮球场、一个儿童活动中心、一个健身场和一个单双杠场地),在广场中轴线的东面地段设多功能文化科技馆一座(公共厕所就设在体育馆内的后边);广场的中心位置及东面为文化活动区(其面积为5200m2),其他为休闲区,整个广场分为文、体、休闲三大块设计,这样的布局做到了既分工明显又相互联系的合理的整合性广场。
停车场地设计
广场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利用周边的道路和小高层居住建筑的地下室做停车场,既为整个地块也为周边地块解决停车问题。停车场地面做法见图1所示。
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应协调与统一。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和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到文化广场的方便性和可达性。
根据现状地形条件和广场、居住分隔的需求,广场用地部分通过设置的1条(南北向)20m宽的路和1条(东西向)内部道路引入,广场内部道路设置为环路,并通过一条(东南向)15m宽的路联接滨河路,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非常方便人流进出。居住用地部分:西面居住用地利用原小区与办公楼的一条12m宽的路进出,人行可以由广场北部道路直接进入;西南角的居住用地环城东路直接进出,居民也可以由后门直接进入广场。这样的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可以保证城市各区域到文化广场的方便性和可达性。
竖向处理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结合周边道路标高与坡度,同时考虑满足甲方建设用地及节约资金的要求,尽量做到实用,合理,经济地解决场地竖向高程问题。根据现状地形情况,针对不同高程地段分别处理竖向问题,充分考虑工程环境条件,适当改造地形地貌,按照“挖填平衡,就近处理”的原则,解决土石方工程问题。
景观绿化组织
广场不论大小,都要充分考虑绿化问题,这体现了现代广场设计对于人和环境的关怀。广场绿化要和广场的其他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协调。广场作为集文化、体育、休闲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建筑造型力求个性鲜明、现代新颖、简洁大方,满足其功能需求。色彩以浅淡颜色为主,局部地段进行点缀,以形成繁荣的氛围。充分利用屋顶、阳台、雨篷等场地进行垂直绿化,建造空中花园形成立体绿化景观。
在广场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在西面居住用地设计1栋12层的建筑大楼,建筑造型体现居住建筑的明快、恬静的特征,利用阳台、窗户和屋顶的变化与统一,创造舒适宜人、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在用地内由于人来车往较多,则在道路旁和建筑物之间种植高大乔木,形成道路绿化景观和树荫,增加绿化率。
综合管线分布设计
在广场规划设计中,用地范围内的给水、排水、煤气、电力、电讯和有线电视等管线均从江南路和正东路接入或接出,与城市管网相连。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经污水管收集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河内。
照明系统设计
广场照明是城市照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城市照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广场照明工程是照明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体,也是照明技术与城市环境结合的艺术体现。利用灯光对城市广场加以美化,运用光线照射的强弱变换、色彩搭配可淋漓尽致地表现广场的特有风格。根据广场的规划布局和夜景视觉效果,可以将广场照明系统按如下设计:
(1)按照不同的使用功率将广场中不同的灯光线路单独设置,以便于日后的管理与维修。
(2)电源:采用380Ⅴ 三相五线制供电,电源从县城供电网中引入。电源引入处需重复接地,电源控制箱设于文化科技馆内。
(3)广场线路布置采用铜芯塑料绝缘线穿塑料管埋地覆设。线缆表面覆土厚度不少于。
(4)灯光线路线径和电源控制箱根据供电系统图的要求进行采购。
(5)射灯照明:除综合健身馆采用大功率射灯外,其它均采用小功率射灯。
(6) 周围道路的路灯不纳入本照明系统中。
(7)其它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8) 灯具规格详见表格1。
5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是从量的方面衡量和评价规划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重要依据,要评价任何一个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的好坏,要解决任何一个技术经济总是都离不开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经济指标。广场技术经济指标见表格2。
6结束语
广场规划设计【第二篇】
关键词城市广场;东北地区;冬季利用率;景观设计
前言
科学确定城市广场规划,必须对城市市情进行审视,从中挖掘真正有意义的优势条件,同时认清不足,以使规划制订有明确依据。当前,对市情深刻认识和科学评估,重点把握城市广场的关键性因素,并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和评价。城市广场作为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是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他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要求而兴建的。城市广场有众多的形式,其规模也有较大差异。由于其性质功能,休闲广场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广场不仅从面积、空间形态到建筑小品等要符合人的环境行为规律和人体尺度,还要有座椅、路灯、垃圾箱等服务设施,方便人们的活动。
一、东北冬季气候特点
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冬季漫长寒冷、日照时间短、降雪多、风大,气候对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及人的活动方式影响很大,户外活动时间缩短,增大了生理与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二、城市广场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广场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造成人们无法享受适宜的活动场所,冬季广场景象十分冷清。
(一)尺度过大、缺少适度围合
东北部分广场规模尺度过大,采用大面积铺装、大草坪等不适合北方城市情况的要素,多数的休闲广场只适合于温暖季节的使用,冬季则闲置,没有考虑到景观设施的冬夏两用;周围缺少适度的围合,使得广场上风速极大,不利于人们停留。
(二)广场硬质景观缺乏色彩
城市休闲广场铺地色彩单一、形式单调,使用材料缺少变化,没有吸引力;雕塑小品尺度庞大,没有亲切感,用材单一,颜色灰暗。
(三)广场水景设计存在误区
东北广场中的水景大多模仿南方,采用大型喷泉或者大面积水面,冬季为防止池壁或喷嘴管道冻裂,通常将水放干,喷嘴外露,大体量的水池成了无用的坑,无景观可言。
(四)植物景观层次少、树种单调
东北城市冬季漫长,大多数树木生长缓慢,树种品种少,层次单一。能适应冬季低温又适于在广场中观赏的植物就更少,冬季植物景观质量不高。
(五)忽略冬季广场夜景营造
东北冬季昼短夜长,市民的夜间户外活动需要良好的照明。一些城市广场在入夜后光线昏暗,活动场所缺乏基本照明,更谈不上夜间灯光的设计,在广场中活动没有安全感和吸引力。
三、冬季东北广场景观设计研究策略
(一)铺地可观赏性的营造
1、铺地色彩的温暖感
东北冬季漫长、春秋短促,宜采用深色调、暖色调,温暖的黄色或桃色能引起人对外界的注意,提高娱乐度。红色系的地面铺装给人以温暖,橙色系的地面铺装使人在寒冷的冬季感到暖意。
2、铺地形式多样化
选用多种铺地材料进行铺装,是丰富广场铺地的重要手段。各种材料相结合,可增加广场地面铺装质感;也可局部铺设带有艺术设计的艺术地砖。
3、抛光花岗岩不可滥用
东北休闲广场中的铺地设计,片面追求材料的高档次,大量使用花岗岩,甚至是抛光花岗岩,降低了人群在广场中活动的安全性。降雨、降雪之后地面非常湿滑,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行动不便者的出行,造成极大障碍。
(二)地方性特色雕塑的营造
在东北城市广场中,雕塑是广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雕塑的艺术性,能为广场增添景致;其次受植物造景条件的局限而扬长避短。东北地区冬季水景、植物景观等大多丧失可观赏性,而雕塑等硬质景观由于其材料受气候因素影响很小,在东北城市广场中雕塑等小品景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水景营造
1、东北地区的先决条件决定了广场中不宜营造大规模水景
东北冬季寒冷,为避免管道冻裂,水池大都放空停用,这样喷水设施和水池底部在外面,影响广场整体视觉效果。东北广场水景面积不宜过大,可多样化、小型化,达到既营造魅力的自然景观,又满足市民的需求。
2.东北城市广场若非要有大规模水池,就要考虑将水景设计为冬夏皆可用的场所,温暖季节可供观赏或可入水嬉戏;冬季池水结冰,可成为青少年喜爱的溜冰场所,在水池旁边也可设有出租冰鞋的商铺和休息设施。
(四)植物景观营造
东北广场植物应选择适合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对于落叶植物要选用枝干颜色突出或树姿优美的树种,合理配置赏花、赏叶、赏枝、赏树姿植物。为改变冬季单调的景观色彩,使人们不仅在温暖季节有景可观,冬季也可欣赏优美的环境。
(五)冬季广场配套设施设计
1、暖座设计
广场上的休息座椅可设计为暖座,原理为内部安装散热装置,用以释放热量;外部用木质材料围合成箱体形状。整个座椅在需要时散发热量,改善座椅周围的小环境,使冬天在广场上人们休息时有个温暖的就坐空间。
2、燃气取暖灯设计
国外寒冷地区的国家,通常在广场周围设立咖啡馆、餐馆等,这种情况下采用燃气取暖炉局部升温取暖。这种取暖设施一般采用天然气为能源,下半部分呈圆柱状,体量比较大,是存储液化汽的部分,灯罩下面是热量释放位置;散热范围是直径4~6米之间,并且无毒、无味、没有噪音,很适合局部采暖。我国目前也广泛运用燃气取暖炉,在户外就坐的人可利用燃气取暖灯,提高温暖舒适度。
(六)分形学在广场规划中的应用
无论是在一个建筑的内部的房间和大厅,还是在该建筑群内的楼房和广场,又或是城市之间的田野和乡村,不论你从任何一种形式来进行观察,都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结构关系上的相似性,这些事物的本质上都存在着城市空间的分型结构。并且,在城市广场规划方面,分形学都有所应用。
空间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进行管理的重要自然资源。人们在其中进行生活和工作,但是,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受到一定的阻隔。对于一个自然形成的部落,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规划,这个空间的格局就会出现很多局部差异,局部内各自进行独立的规划设计。逐渐的发展成为城市之后,相应的规划部门开始出现,管理者对整体进行优化,因此,现有的很多城市,都是主要以局部优化为主体,整体规划设计进行辅助。随着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整体规划思想越来越重要。局部优化有利于人们居住环境的和谐发展,然而整体优化更加有利于整个城市的空间利用率的提高。
结语
东北冬季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造就了东北地区特有的习俗、活动。尽管冬季户外寒冷,但活动必不可少,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接触,锻炼东北地区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因而,提高户外活动环境的质量,加强与冬季自然条件有关的活动,促使人们走出过度防护的室内环境。感受户外活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同时活跃了冬季冷寂的氛围,也提高了东北城市广场冬季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文增。城市广场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2]任致远。透视城市与城市规划[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第三篇】
关键词:寒地城市;地面铺装;景观设计
引 言
寒地城市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城市广场融合了城市历史文化,体现了城市精神、特质,展示了城市的文化和风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铺装景观作为广场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寒地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中,地面铺装的景观设计却往往处于容易忽视的位置。在广场铺装景观设计中总存在一些问题:如铺装的色彩设计过于鲜艳、富丽,形成喧宾夺主混乱的气息;地面铺装选择的材料过多,各式各样的材料同时存在,大大破坏广场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地面铺装的形式单一,图案缺少变化等等。这都说明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1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广场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繁杂内涵不足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存在形态模糊繁杂的问题,过分追求形式和造型上的变化,削弱了空间的表达力及控制力,忽略了广场铺装景观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的铺装景观设计的美感缺失,削弱了广场空间的性格和气氛,降低了广场铺装设计的艺术性,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有的盲目的模仿、照搬照抄国外的广场铺装设计,没有结合寒地城市自身特点,合理好处理继承与发展问题;还有的一些主题广场的铺装景观设计没有对主题烘托、氛围感染力的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从实体艺术层面上没能反映出寒地城市主题文化的内涵特征。这些都是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的处理不善,造成了寒地特有的地域文化认同的遗失。
广场铺装景观材质设计选择忽视气候特性
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忽视寒地城市气候特点,没有考虑到广场地面铺装材料的防滑性,不能确保行人安全,降低了广场使用率。有的广场为了追求美观,全部使用花岗岩铺装,但是花岗岩渗水性较差,遇到冰雪天气,经行人的踩踏,很容易在表面形成凝结层,使材料的防滑性大大降低。有很多广场所使用的花岗岩材料虽用火烧面、斩假面、剁斧面等方法处理,但由于材料本身的硬度较高,抗压强度较低,这样的地面铺装在使用几年之后经常出现碎角、裂纹的情况,破坏了广场的使用环境,也增加了维修难度。
广场铺装景观色彩设计运用脱离周围环境
铺装色彩设计如果脱离了环境,就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会降低广场的空间表现力。目前,很多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整体色彩较单一,最常用的色调是灰色,并基本作为广场地面主色调使用;绿色次之,基本以草坪的形式出现;然后是红色、黄色、黑色常作为点缀色出现,黄色调偶尔成为广场主色;最后是蓝色、橙色、白色、粉色在广场铺装色彩设计中也偶有采用。色彩在寒地广场铺装设计中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设计者不但没有很好的考虑环境中的色调的协调性,也没能对空间的限定、气氛的营造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大部分寒地广场铺装的色彩设计的组合变化突破度也较低,形成的花色图案也比较陈旧,弱化了对空间气氛的营造作用,缺乏丰富的空间表情,吸引力、感染力明显不足。
2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方法探析
广场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空间层次丰富
寒地城市冬季时间较长且寒冷多冰雪,必须考虑不良气候条件对人们户外运动的影响,使城市广场在不良的气候情况下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广场是人们共享的城市文明舞台,它既反映作为正常人群的需要,又要综合考虑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寒地城市广场铺装设计要考虑人行为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人对空间的感受。在铺装设计时应注意气候的适应性设计。城市广场底界面的多层次化有助于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而且有助于增加空间的趣味性。铺装景观造型的立体化也是寒地城市广场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可以结合绿化增加其空间活力和趣味。
广场铺装景观材质设计彰显地域文化
铺装材质的设计可以以传统文化与地域性特色为出发点,选取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要素在底界面上进行视觉性表达,以此表现地域性的真实感。应满足使用要求和气候特点,并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材料。材料表面质感也应进行合理选择,如要营造优美优雅、显得冷静的空间可以选择光滑细腻的材料;如要营造坚实,稳重,富有力度的空间可以选择石材。寒地广场铺装材质的设计构思同样需要立意,通过一定的造型、图案和空间组织将其巧妙地表现出来。根据具体环境,运用不同质感、图案和色彩的材料,创造动人的地面景观,表现和加强场地的特性。结合寒地城市空间的历史和现状、城市文脉,赋予广场铺装设计的历史性,使广场铺装设计既立足于现代,又要很好的与地域、历史、文化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广场文化环境。
广场铺装景观色彩设计呼应环境色调
任何一座城市广场的色彩都不应是独立存在的,均应与广场周边的环境色彩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广场铺装景观的色彩设计应尊重城市历史,切不可将广场的色彩与周围建筑色彩相脱节,形成孤岛式的广场。铺装景观应考虑到铺装色彩和空间性质的符合与统一,与环境气氛相协调,与侧界面文化艺术效果相协调,属于它所在的空间性质。寒地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文化,在寒地广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应该通过地域色彩景观文化的表达,丰富寒地景观,体现地域的文化性与历史性,并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寒地公共空间,促进人们在空间内的使用和逗留,增加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形成良好公共空间氛围。所以要善于运用色彩来营造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呼应城市色彩肌理,展现寒地城市特有的文化色彩。
3 结 语
寒地城市广场受气候条件影响具有其特殊性,对于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寒地城市特点,从地域、气候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对策,对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第四篇】
一、城市广场水景概述
在广场设计中,水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与水的关系可以说与生俱来,人的生长历程离不开水,人因亲水而有智慧。水是万物之源,富有灵气,水景的可赏性几乎包容了环境景观所要求的全部内涵,即声、色、光、影。水体的灵动,涵养生灵,陶冶着人的情趣与心境,从而极大的提升人类生活环境的品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习性。
(一)城市广场水景的概念
城市广场水景的概念可归纳为:处于城市广场中的,由人工或自然水景构成的景观,具有反映城市生活、文化内涵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功能。
(二)城市广场水景的分类
一般广场中水景可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
1.城市广场的静态水设计。静态水环境一般是指广场中成片状汇集的水面,水体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在广场设计中常以池的形式出现,具有安详朴实的特点。
2.城市广场的动态水设计。动态水环境一般是指广场中水体保持相对的运动状态。大致又可分为流水设计、落水设计以及喷水设计。
(1)流水设计。流水是连续的带状动态水体。它能给人别样的自然情趣和深邃的哲理。
(2)落水设计。落水是将自然水或人工水聚集一处,使水流从高处跌落而形成垂直水带景观。
(3)喷水设计。喷水也称喷泉,是将压力水喷出后所形成的各种喷水姿态用于观赏的动态水景。
二、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
水景是体现广场魅力的重要因素,可当今广场水景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总结目前城市广场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过于追求气派
一方面表现在规模上的过于扩大和对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很多广场中水景是作为一种市政建设的成就来体现的,一味追求壮观的场面而无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表现在过于追求形式和风格。
(二)表现形式单一
近些年我国广场的水景还大都停留在观赏的设计上,大部分是喷泉,表现形式不够丰富,没有挖掘出水的众多特性。蕴涵内容和意义的水景较少,水景还缺乏特色和感染力。
(三)对人的忽视
水景设计首先应该是为人服务,让人随处感受到水的特性、自然的气息。我国现今的很多城市水景设计还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供人欣赏的多,可以亲近、玩耍的少,对人的感受和需求还不够重视,水景周围的辅助观景及休息设施也还不够完善。
三、现代城市广场水景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水景时,我们应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设计水景更应慎之又慎。在此,笔者就如何营造广场水景做如下概括:
(一)宜“小”不宜“大”
所谓的“小”是小面积水体的设计,而“大”则是一望无际的大型水体设计。大水体的存在与人们过于追求气派的心理有关,总觉得大的水体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大水体会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后期的养护往往代价巨大;而且会让游人敬而远之,大水体旁一般会竖起警示牌:严禁游泳,严禁垂钓,严禁游泳等等;大水体大都不是自然水景,而是人工开挖的死水,如果水体不慎被污染,后果不堪设想。小水体建造代价低,容易亲近,便于养护,一旦水体受到污染也不难治理。
(二)宜“曲”不宜“直”
所谓宜“曲”不宜“直”,指的是水景设计成曲的要比直的好。古典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即在设计中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设计出不露人工痕迹的景观。自然界中的江河溪流蜿蜒曲折,这种水体形式自由且富于变幻效果。在广场中更适宜设计仿自然的曲水,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规则的、笔直的,觉得此种做法体现的是一种秩序美,由此得到征服自然的心理满足感。
(三)宜“下”不宜“上”
宜“下”不宜“上”指水景的设计最好由上往下流,遵循万有引力定律。不宜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因为喷泉是向上喷的,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此过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营建尽可能美的景观。
(四)宜“虚”不宜“实”
这里说的虚是指虚拟的或有象征意味的水景,是对一些水资源缺乏,没有天然河道的景区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型水景,在造园过程中利用沙石和水草等自然水体所具有的特征加以设计。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
有特殊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会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和体验。
四、未来城市广场水景设计
未来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在未来广场水环境的设计中,将会更多的体现它的生态化和整体性。我国应该把城市广场水景观建设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广场水景观设计、建设、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致力于营造以人为本的广场水景。只有通过对水景观意义和内涵的深刻了解和透彻分析才能赋予水景观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设计出符合人们内心需求的水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晓彤。中西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比较
[2] 龚明。城市建筑水环境设计手法研究
[3] 赫伯特。德莱塞特尔、迪特尔。格劳。德国生态水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