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精编5篇
【导言】此例“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1
医生《黄帝内经》读书笔记1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只是经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时读经典后,运用经典的几个病案写出来,与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过来找我针灸治疗颈椎病,因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针就能明显减轻,有时一针就可以了,今天又来了,说昨天科室有个事挺气人的,领导安排给他做,又没地方发泄,实在不想接那个活儿,晚上想着这事,没睡好,早上起来,颈椎部位疼痛,头晕不适。因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时蛮有性格的,脾气较大,又急躁,听他说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颈椎病是因为肝郁化火,想起内经的原话: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针刺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1分钟后拔针,头晕颈痛消失。
省公安厅一领导,上班期间办公室突然感觉心好像要跳出来了,很难受,自己摸脉,每分钟接近150次,持续了近30分钟,打电话咨询该怎么办?问起病因,说最近因为国庆60周年庆,因安保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大,自己火气很大,经常对下属发脾气。我比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内关穴处,他照做了,开始压上去疼痛难耐,很想放弃,电话中一再嘱咐直压到内关穴处无疼痛为止。20分钟后电话告知心跳如常。这也是来自于学习经典的体会,内经原文: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选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指压治疗,疗效确实令人感到惊奇。如果病人没经验的,肯定会急诊叫120送去医院,其实这也是中医针灸在急诊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
一从事药材生意的病人,广州人,在北京做生意,因为肩背疼痛近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照片,MR检查,均未见异常,局部打封闭,贴膏药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见改善。回广州后约出来吃晚饭,餐桌上见患者咳嗽,流涕,很狼狈的样子,连声说对不起,他夫人说感冒很长时间了,把他嘴上的烟拿掉,还暗示要我告诉他抽烟会加重咳嗽。其实自从见到患者的第一眼起,治疗取穴已了然于心。于是选手太阴肺经荥穴鱼际,用泻法,患者痛得哇哇叫,不到2分钟拔针,患者全身出微汗,肩背疼痛,咳嗽,流涕所有症状全消失了。我也点了一支烟,顺手给他一支,边聊边抽烟。这哪与抽烟相关啊。西医可是讲抽烟与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相关性啊,记得在老家有的抽烟,活到九十多也未见咽喉炎,气管炎及肺癌的,有的从不占烟酒,50多岁也一身的病啊。其实他只是肺经外感风寒,是肺经的问题,针刺肺经鱼际穴,针到病除。病人觉得很神奇,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在《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记载了该病的治疗方法: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还有关于脾经病和肾经病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以西医命名的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这里就不举例了,只是想说明一点,想学好中医,做一个名理的中医,临床疗效好的中医,无论您走遍千山万水,访遍五岳九州的名师,您终究还得回来温习我们共同的的经典:《黄帝内经》。
医生《黄帝内经》读书笔记2
前阵子突然对易经,黄帝内经,难经和手诊等感兴趣,胡乱看了一通
什么对人最重要,当然是身体健康了
现总结一下看黄帝内经的感受,我认为一般人只要知道以下几点和一个图就够了,不要想成很神秘的。
1。 五行和阴阳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2。均衡就是健康。阴阳平衡,冷要取暖热要降温,成年了就该结婚不好单身,晚上应该睡觉白天该运动等;营养要均衡,不能太足,也不能缺乏,以前是营养不良而得病的多,现在是营养过剩而得病的多;七情六欲,满就泄,压抑就出问题,过了也出问题,适可而止;体育锻炼有益身体,挖掘人体极限的所谓奥运比赛就过了,有损身体了;饱一顿饿一顿最伤身体,举例如,今天吃1斤肥肉,而胆汁还按昨天的2两肥肉的标准供应,肠胃就不适;明天你改吃1两肥肉,而胆汁按今天的1斤肥肉量供应,多的胆汁只好存储起来,经常如此,胆囊放不下,就压缩,最后可能就结石了;一个部位太强,会打破平衡,影响上下,如金肺太强,不但克制肾水,而且反压脾土了,人体器官相互关联,一个出问题,会上下影响,继续下去就连锁反应了,如最初得某个病的人,而往往最后要其命的是另外一个病。
3。 五行相生相克,具体看下图
注:心肝肾脾肺是五脏,胆胃膀胱大小肠三焦是六腑
肝胆属木,春季旺,青色食品补肝胆,酸味食品也有益肝胆,注意防风,肝胆旺易发怒等,其他类似。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我们怎么来理解相生相克的理论调理身体呢?还是拿肝木来说,春天时候,肝火易旺,由于木克土,春节如果多吃酸的,会让肝火更旺,而伤脾胃,我们应该补弱势的,多吃甜的,黄色食品,补脾胃,让肝胆与脾胃平衡。其他由此类推。
相生为母子,如土是金的母,金是母的子;当有实症热症,就得泻/清子,当有虚症时,那就补其母;举例,如果胃热,肺是脾胃之子,那就清肺,如果肝虚,肾是肝之母,那就补肾。还有要记住:心肝肺宜清不宜补,脾肾宜补不宜清。
许多人,特别中老年人,一到冬天就开始药补,对一般人来说,一定要找中医确诊自己虚实在哪里,再决定补什么,用什么,不能瞎补,否则南辕北辙了。
健康的年轻人还是不要随便补,最好作息正常,就餐规律就可以了。
总之,均衡的营养,平常的心态,适量的运动,正常的作息能保持我们一个均衡的身体,远离失衡带来的病痛。
最后建议一些年轻人,不要透支身体,让其经常无所适从,尊重之,否则,一旦发疯发狂就不听你指挥了,最终会提前归还的。
医生《黄帝内经》读书笔记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饮食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影响人的寿命,所以清闲时间随手拈来《黄帝内经》——祖国医学之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从中医角度讲述四季养生之精髓,与大家共享。
春季养阳养肝是关键。多吃甜少吃酸。韭菜炒虾仁很补阳。补阳三将 葱 韭菜蒜。黄豆芽可延年益寿。结石缺钙不能吃菠菜。每天梳头一百下增加阳气。五谷杂粮养肝。不可空腹吃蒜。浓茶和西红柿预防口腔溃疡。枸杞滋补肝肾。花生芝麻糊抗衰老。
夏季养心是健康长寿之道。排汗就是排毒。不可凉水冲脚以免风湿。舌头浅红,红润柔软,运动经过,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表示心脏功能良好。清火很重要,开心也养心。人参最养心。贴靠冰凉容易伤阳气。多吃蔬菜水果,胡萝卜,花生,土豆,苦瓜,绿豆,豆腐,莲藕,啤酒。夏天吃酸点帮助止汗,西红柿,杨梅,山楂,少吃甜食。吃苦菜苦茶蒸发体内湿气。多吃淡味,空心菜,冬瓜。血热之人吃凉血食物,雪梨,苦瓜,苦菜,丝瓜,螃蟹,鸭肉,西瓜皮。补水吃冬瓜,黄瓜,丝瓜,苦瓜。杀菌吃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菜。夏天早餐吃的营养很重要。绿豆时间煮长点清热解毒。起床后,早上10点,下午3·4点,晚上睡前都该喝水。实热体制人吃苹果,虚寒体制吃荔枝,西瓜,芒果,梨,香蕉。晚睡早起,沐浴刷牙。薰衣草驱蚊。吃大蒜过口服维生素B,产生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蜂蜜,海带,豆豉,酸奶,豆浆,鹌鹑蛋,盐水预防夏季皮肤病。每天至少洗脸两次,不要每天洗发。水果:西瓜,草莓,杨梅,枇杷,水蜜桃,菠萝,椰子,龙眼,芒果。蔬菜:黄瓜,苦瓜,番茄,茄子,空心菜,豆类,豆腐,白木耳,生姜,大蒜,辣椒,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黄帝内经食疗养生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黄帝内经食疗养生。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2
“治未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调神大论》中说: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国古代医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能够治愈已发生的疾病,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高明政治家的过人之处不是能够治理已形成的动乱,而是在未发生动乱之前及时制止。否则,当疾病已形成再去治疗,动乱已发生才去治理,那就好比是口渴了才想起来挖井、临战前才开始打造武器,这岂不是太晚了吗?现代的“亚健康”或“第三状态”概念,与中医学中的“未病”概念极为吻合。“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解除疾病方法外,还应积极准备预防疾患的措施。
有一个传说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知道扁鹊,但是都不知道他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也是医生。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因为大家并不知道他事先就消除了疾病隐患,所以他就没有名气;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因为大家都以为是治一些轻微的小病,所以只有乡里知道他会治病;我治病呢,是在病情危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拯危救焚,因而我的名气就最大,传播最广。”
“药食同源”★★
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是讲究“药食同源”,《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金元著名医学家张从正也提出过:“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考药攻”及“药补不如食补”的理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历代医学家对五谷、果品、肉类、蔬菜等,在防病治病、养生长寿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药与食既有同处,亦有异处。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3
关键词五行学说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学作为与人性命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融入了中国哲学思想,其中五行学说是其精华部分。中医学将人体视为统一的整体,有其自身的情志变化,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均可由归纳比象推演为五行,五行中的各元素相互联系和制约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一、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五行最初称为“五材”,后发展为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木日曲直,火日炎上,土日稼樯,金日从革,水日润下。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构成物质世界,从而保证了各元素问协调稳定。它们之间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以此维持自然界的稳定。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中的具体应用
(一)中医学理论核心——五藏学说
五藏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核心,由五行学说发展而来。木,五脏属肝,具有生长,生发,条达的性质。可条达气机和藏血,助疏泄,濡养肝,同时也防止阳气升腾过度。对脾胃运化功能和情志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情志抑郁可由影响脾主运化功能。《黄帝内经》“’提出“动则血溢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藏”,因此助肝条达需适度运动;反过来肝病患者应多卧床休息以促进血对肝的濡养功能。“肝为痞极之本”,易劳累与肝有关。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腿肚转筋合并指甲色淡为气血亏虚不养筋,食木瓜白芍汤以养肝。火,五脏属心,具有温养作用。主神明。主血脉,温以推动血行。血脉宜温养,冬气寒,寒主收引可导致血脉淤阻,故胸痹病人更需在冬季益气扶阳、保暖防寒。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在液为汗,其华在面。汗出过多可致心气损伤而面色恍白无华,可搅舌咽津法固护汗液。土,五脏属脾,后天之本,具有运化作用。位于中焦运化水谷,将精华物质运于全身。脾为阴中之至阴,阴极甚而阳不足,因此饮食需固护脾阳,不可过饱过味,湿味有余及生冷会伤脾阳而影响运化和吸收。《勿药元诠》提出“怒时勿食”。脾主统血升清,因此腹泻、低血压、气虚出血当补脾气。脾开窍于口,在体合肉,在液为涎,其华在唇。唇白无华或肌肉不丰为脾虚,多食薏米、山药、粳米等。金,五脏属肺,对呼吸、全身气机、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起到调节作用。可清洁肃降保证肺气下降、呼吸通畅和水液输布正常。调理气机与肝协同,防止生痰与脾协同。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在液为涕,其华在毛。肺气虚导致易感冒或嗅觉下降宜从肺治,如食疗猪肺炖山药。水,五脏属肾,先天之本,藏精之所。主水液代谢及纳肺所人清气。肾有两枚,左箱为肾,藏志;右为命门,藏精。命门之火为元阳,命门之水为元阴,是五脏六腑阴阳的来源。肾精亏虚可致早衰。肾开窍于二阴,在体合骨,在液为唾,其华在发。固牙养发应着手于肾,多食桑葚、首乌护发,熟地、龟版胶养骨固齿,耳源性眩晕从肾治。五脏问借由相生相克达到人体的平衡及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
由五行及五藏学说推纳而来的养生理论
1,五昧。饮食对人体生理有重要的影响。如过食甜影响气机而碍脾,辛促血行却不利于痔疾。可根据颜色分为黑色食物入肾抗衰老、紫色食物入肝行气补血、白色食物补肺气、黄色食物健脾除湿、红色食物养心血活血化淤。如日食山楂活血化淤预防心脏病。《太平圣惠方》日:水肿病,食黑豆;咳嗽,食杏仁粥。依据食物性昧可分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同时根据自身的疾病特点遵循上述原则,如病在筋少食酸。《黄帝内经》提出“肝气青,宜食甘;心气赤,宜食酸;脾气黄,宜食咸;肺气白,宜食苦;肾气黑,宜食辛。”肝病色青、脾病色黄为病脏气盛宜补所克之脏,因此肝病食甘味、脾病食咸味;心病、肾病须补其母脏使生化有源,因此心病食酸、肾病食辛;肺病白其气欲散,每多影响心故食苦,苦也可坚外散之气。
2 五神及五志。《老子》曰:谷神不死。指出人只要神明存在就可以健康长寿,说明了养神对于人体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提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五脏藏五神。心藏神,神为一切生命能力的最高主宰。魄,藏于肺,阴神,属心神之下,先天而来,与本能有关,如呼吸、痛痒等。魂,藏于肝,阳神,心神之下,后天学习而来,与认识思维相关的高级反映。意,藏于脾,主记忆。志,藏于肾,指思维集中能力。记忆力下降为营血不足,心脾两虚;言语错乱,手足不能支配是肺气不足,阴神不藏;多梦恍惚失眠是肝血不足,阳神不藏;精神不能集中是肾藏精不足;而一切神志活动都在心神的支配下。《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胜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均可导致脏腑异常。情志过激损害健康,过怒使肝疏泄太过,逆则呕血同时食逆上;子病及母伤肾则喜忘前言;母病及子上扰神明可出现狂证。发生情志疾病须以五行相克恢复其平和状态。怒可制思,思可制恐,恐可制喜,以喜胜悲。
3 五音。即角,徽,宫,商,羽。《寿世保元》日: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儒门事亲》中载:“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说明声音对人体积极作用。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立慷壮哀郁,惨阮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徽音婉约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清,淡荡清邈。五音分入五脏,如宫为脾音,过思伤脾用宫之亢奋使之愤怒,以治过思。
4 五体。华佗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相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他创立五禽戏通过模仿不同特性的动物以养五脏,一日虎戏,勇猛矫健,归于肝,可补肝强筋;二日鹿戏,轻灵快捷,归于肾,可补骨益肾;三日熊戏,沉稳有力,归于脾,治疗消化不良;四日猿戏,轻灵活泼,归于心,可条畅情志血脉,治疗精神疾患;五日鸟戏,轻灵飘逸,归于肺,通达肺气皮毛和关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认为只有脏腑形体官窍四肢各司其职,相互密切配合;饮食无偏嗜;情志无过激人才能达到健康状态。这种状态是通过五行及其生克关系予以平衡。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五行理论对人体的各项活动进行调节,才能最终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制”。
参考文献
1 任秀玲,《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五行[j],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2008,23(4):241
2 《黄帝内经》嗍,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121—466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4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衰亡全过程的一门科学。这里说的生命专指人的生命,其研究目的是科学地揭示出人的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以便采取有效的、相应的措施保护和完善人的生命。
二、采取什么措施保护和完善人的生命呢?
在中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为此指明了方向,《周易》首先提出“避险保生”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首先推出“摄生”一词,继而庄子又进一步把保护和完善人的生命的措施定名为“养生”。简单说“养生”就是养护生命之意。
三、老子在《道德经》第50章第一句就说“出生入死”,两千多年来,众多学者纷杂解读,我认为赵本山说的最为简洁和精确,他说人一出生就是死亡的倒计时。这都明确了养生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即让其服务对象“入”和“倒计时”的时间愈长愈好,“入”和“倒计时”的路程愈远愈好。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们的生存期达到自然法则的极限。
四、生命路线图
人的生命是怎样运行的呢?人一出生就按着个体发育的方式进化演进的。这就有如牛顿看见的苹果,只能向一个方向行进,没有回头路。在这条路上,如果不出意外,即没有外部害命现象发生,也没有疾病出现,人是可以活到生命的极限的。但这种情况,现实中较少。一般说来,许多人在生命的旅途上,某一阶段或多或少会遇到危害生命的现象发生,如意外的灾祸和疾病的出现。在未出现这些情况之前,可称为保生阶段,即保护生命阶段。有了伤害和疾病就必须到医疗机构救治,这一阶段,可称为救生阶段,即救护生命的阶段。多数人治愈后,还要在人生的旅途上继续前行,这一阶段,可称为维生阶段,即维护生命阶段。保生、救生、维生合起来统称养生,即养护生命之意。上述观点,可称为“养生三段论”。
五、对药膳的解读,在这里,我不敢班门弄斧,但是“药食同源”的古训,会让我们相信“药食同功”。在五千年的中华辉煌史中,食治、食疗、食补、食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把这四个称谓中的最后一字拿出来,重新组合,即成为“治疗补养”一词,这大概就是药膳的功能吧。我不相信这是巧合,而是先人们给我们传递下来的古代“科研”信息。
“民以食为天”,更使我们激动不已,因为我们据此知道了药膳在“养生”的大家族中,是任何兄弟姐妹所代替不了的!我们看到在养生三段论中,药膳根据人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在每一段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六、药膳是中国养生学中一株骄人的奇葩。而中国养生学,又是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
七、试论中国养生学的定义
中国养生学是在中国古代独特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讨如何增进人体健康,对抗过早衰败,达到人的寿命的自然极限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正确揭示人类生命规律、宇宙自然规律、自然界与人的关系,找出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各种内外因素,为人类从事健康与长寿的活动提供正确的理论与方法。
八、我们说药膳属于养生学的范畴,而养生学属于文化的范畴,那么文化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这样概括: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精神升华的总和。
九、浅谈保健品的功能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5
文/陈如明
医学心理是以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关系为基础。祖国医学的心理思想,对于人的神形关系、心理和生理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视的。《黄帝内经》提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这两段话从两方面表明了心身关系:一方面,先有身形,后有心理,心理是生理活动的结局;另一方面,心理对生理活动亦有一定的影响,即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也就是说,《黄帝内经》的心理和生理中心思想为:形与神俱。这就是说,形与神俱,乃成为人;若形与神离,则形骸独居而终。
《黄帝内经》中从医学观点出发,对于形神两个方面和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作了更具体的分析。对于形,它着重地分析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和五官九窍。五脏是心、肝、脾、肺、肾,还包括心包络、膻中与命门;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五官九窍为耳、目、口、鼻、舌、前阴与后阴。关于神,它觉得包括神、魂、魄、意、志和思、虑、智等内容。而神的组成因素的各自含义为:“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因此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依据《黄帝内经》的论述,形的某些组织与神的某些因素还具有一种相对应的特定关系。比如,五脏、五志、五精对五应:心-喜、神;肝-怒、魂;脾-思、意;肺-悲、魄;肾-恐、志。
然而,心理对生理也不是无所功效的。祖国医学中指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主要因素。《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等。这些说法明确地表明出了身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已被后来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所有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可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人类的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月经不调,还有某些皮肤病、癌症等,它们的发病、病程与治疗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陆游与粥
文/张湖德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是我国文学史上作诗最多的一位诗人。他一生坎坷不平,屡为权贵所嫉,仕途不得意;晚年闲居山阴时又生活拮据,常节衣缩食。尽管如此,他仍然享年八十五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封建时代,可谓是鲜见的高寿老翁了。陆游何以得高寿?
陆游对食粥糜最有兴趣。认为粥乃谷气所做,与肠胃相得,为饮食妙诀,利延年益寿。曾写过著名的《食粥》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在他的《剑南诗稿》中,有关食粥糜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在秋夜读书喝一杯山药粥既充饥又养身。还有诗曰,“老便藜粥美,病喜粟浆酸”,“披衣起坐清羸甚,想象云堂气粥香”。诗中“藜粥”、“气粥”均指菜粥。据考,陆游还爱以荠菜、菘、胡萝卜、芹菜、芡实,薏苡仁、豆类煮粥吃,这种食法实际是一种食养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