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学术论文(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66559

【导言】此例“学术论文(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论文写作论文范文【第一篇】

应尽量避免与实习时间发生冲突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通常都是在第二学年下学期开始进行。这时,往往面临着毕业设计时间和毕业实习时间相冲突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每年的4至6月份是企业到学校招聘的高峰期。通常一个指导老师指导3~4名学生完成一个课题,并且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开始阶段每个学生的热情都非常之高,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可到了中后期阶段(通常是6月份),有些小组成员通过招聘会找到了比较合适的岗位后,便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多数都是在暑假或第三学年开学后去企业实习,致使有些毕业设计小组的进度刚过半时就只剩下1~2个同学,剩下全的任务都压在了这一两个同学的身上,极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还有的小组一个不剩,全都实习去了,乃至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参加答辩。这种情况在每年的毕业设计期间屡见不鲜。因此,为了使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两不误,也为了指导教师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设计及实验工作,毕业设计时间尽可能提前,只要教师有合适的课题就可以开始,即使第四学期刚一开学都可以开始。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设计,也避免了毕业设计与实习时间上发生冲突的问题。同时,尽量把工作进度安排的紧凑一些,全部毕业设计工作在暑假前完成。否则一旦拖到9月份开学,就会出现学生因实习而流失的局面。

二、在指导学生方面

指导教师应全方位多维度进行指导毕业设计的质量好坏与指导教师的水平和指导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应是全面和全方位的指导,从研究方向、实验方法及实验进程上都应当进行指导。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承担着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论文的书写及答辩等工作。指导毕业设计除了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此,指导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

任何一项设计和研究在确定设计课题后的第一项的工作就是检索文献资料,包括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各种工具书、手册、年鉴、参考书等等。通过这些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查阅文献和正确使用各种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而且可以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又可引发其研究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技术上的准备。在查阅资料时,很多学生习惯于在百度上搜索一些科普性的大众化的资料作为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资源中的学术性文章或者手册、年鉴中的数据。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查阅资料时的盲目性,指导教师应列出几项重点查阅的方向。

2、指导学生按照科技论文规范要求进行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现在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而且缺乏最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化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学术论文协作的基本素养,缺乏资料查阅、检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多数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成合乎规范和要求的论文;有的学生将毕业论文写成了实习报告或工作总结;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写摘要和关键词,不知道如何规范地列举参考文献等等。因此,指导教师除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外,还应加强对学生文献综述和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指导方面。首先,应帮助学生认识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指导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科技论文、学术论文的一般写作模式及规范,包括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和书写及打印要求等,使学生写论文时能够按照论文规范进行写作。第三,应告诫学生不能随意捏造数据,应保证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尊重数据,尊重事实,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应注重启发引导

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既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如诚信敬业、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也包括很强的职业能力,如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要经常去实验室指导或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开展情况,定期召开总结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与途径,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

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论文【第二篇】

拓展网站功能,提高网站的访问量读者登录期刊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浏览和下载所需论文,因此期刊应尽量满足读者需求,尽可能将期刊文献全部于网上。网站在提供期刊论文查询、浏览、下载的同时,可以或链接与期刊论文相关的资料,使读者能够全面的了解相关的科研资料,以增加网站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可提供与期刊论文相关的补充内容,如受篇幅限制在原文中没有列出的详细试验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及一些相关的高分辨率图片等。除此之外,期刊还应注意网站功能的开放,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增加网站的浏览量。随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网络广告也越来越多。科技期刊上的广告一般比较正规,可信度高,深受广告客户的青睐。科技期刊刊登广告不仅可作为期刊在经济上的自我补充,而且是强化学术期刊信息功能的良好手段[5]。《上海农业学报》为学术性农业科技期刊,目前广告量较少,此方面功能还有待开发。

建立网络投稿和查询系统,方便作者投稿和查询稿件情况编辑部在2006年以前,主要通过邮寄方式进行稿件处理工作,编辑工作进程较慢,效率较低。2006年,编辑部为方便作者投稿和减少邮寄时间,开始采用E-mail方式进行投稿。但由于网络及邮箱容量等原因,邮件可能丢失或由于邮件偏大,无法通过E-mail方式传递,并且编辑部仍需手工登记稿件,造成编辑部工作效率提高有限。为此,编辑部于2010年与勤云公司合作,建立了远程稿件采编处理系统,网络投稿和查询系统为其功能之一。通过该系统,作者可以在线投稿,避免了稿件丢失及重复投稿,编辑部也不必花费时间进行稿件登记。同时,系统可以对稿件文件格式进行规定,避免了稿件文件类型不规范。系统支持稿件自动查重,防止作者重复投稿,类似稿件会以特殊符号标记出来。作者可通过系统提交修改稿,对修改意见进行说明,提供图片或其他附件。通过该系统,作者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进行稿件状态查询,如稿件处理阶段、当前状态及审稿意见等,也可查询稿件相关的费用情况。自该系统建立后,《上海农业学报》编辑部的稿件几乎都是通过此系统投稿,即使有少数作者仍然通过E-mail投稿,编辑部也会要求作者通过系统进行投稿。

审稿速度是为期刊提供比较前沿的学术论文的前提。编辑部通过系统向合适的审稿人以E-mail方式发送用户名和密码,审稿专家可以登录系统浏览稿件,填写审稿意见。对于需复审或主编终审的稿件,审稿人可以看到稿件之前所有审稿人的意见及作者对修改意见的回复,从而可以较全面地评价稿件,以决定是否可以录用。编辑部通过系统可以了解审稿人未审和已审回的稿件。当稿件超过编辑部设定的审稿时间而未审回时,系统会以E-mail方式自动向专家发送催审通知,避免了由于遗忘而耽误审稿。网络审稿系统建立后,编辑无需手写审稿请求,与E-mail送审相比,几乎不需要打字,从而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本编辑部全部通过网络进行审稿,不仅保证了审稿质量,而且审稿速度比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为编辑部遴选优秀稿件提供了保证。建立网刊系统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编辑部还与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著名数据库合作,实现数字出版。为提高科技期刊所载信息的试用效率[6],自2010年起,编辑部也建立了自己的网刊系统,以方便作者和读者查询和下载本刊所发表的论文。该系统可以使编辑部清楚地看到论文的浏览次数和下载次数,以便及时掌握读者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该系统能够实现网上最新,增加了刊物的时效性,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目前,《上海农业学报》将最新一期的目录于网页显眼位置,方便读者点击查询和下载。论文主要以PDF格式进行下载,由于各种原因,编辑部仅将最近几年的论文于网上,正计划将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于网上,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传统的科技期刊信息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需求,只有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转变科技期刊办刊模式,才能在科技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探寻科技期刊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模式,尽量满足读者和作者的信息需求,是今后科技期刊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期刊网站的开发和远程稿件采编处理系统的建立,将为农业科技期刊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作者:闫其涛 张睿 王晓华 毛万霞

学术论文【第三篇】

学术写作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有三个较为显著的发展,其一是高等教育对学术写作的重视,其二是英语作为研究和学术通用语言的发展,其三是对学术语篇在知识传播和建构中的重要性认识。目前,英语已经成为学术语篇的通用语。Vold指出,新手和资深研究人员要想成为国际学术界被完全接受的成员,就必须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1]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是作者受关注、受好评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如Gnutzmann所说:“要么用英语发文章,要么就寂寂无名。”[2]与此同时,学术写作逐渐失去必须完全客观中立、不能表达作者情感立场的标签,逐渐被视为一种涉及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的说服性行为。[3]作者可以与读者展开对话,通过有效利用评价性和互动性语言特征,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文本。学术论文不仅仅传达知识信息,还报告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在表达观点和主张时,既要表达对于自己主张观点真实性的评价,又要与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4]事实上,能否恰当地表达作者立场,对于成功的英语学术写作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英语母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国际语言学期刊和国内语言学期刊上发表的英语学术论文为语料,旨在对比英语为母语的作者与我国二语作者学术语篇中呈现的作者立场特点,为探究二语学术语篇分析提供实证依据,也为二语学术写作教学服务。

二、研究背景及理论框架

(一)研究背景。作者立场的概念最初是由Chafe和Nichols从言据性研究(evidentiality)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根据Chafe和Nichols的观点,言据性研究(evidentiality)是使用语言策略来解释知识的来源,并对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估。[5]67Chafe概述了知识态度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知识的可靠性、知识的来源、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言语资源与知识和听话人预期的匹配度。[5]82此外,Ochs和Schiefflin则关注情感在学术论文中的语言实现,即“与人和/或情境相关的感觉、情绪、倾向和态度”。[6]表征话语强度的资源和表征特定态度或情绪的资源是Ochs和Schiefferin识别的两种情感标记。这种方法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情感,包括情感、情绪、性格和态度。Biber和Finegan(1989)认识到,在英语中,事实性和情感性的功能都归因于相同的语言手段,并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立场模式,其中包括两个概念,即个人情感态度和对知识真实性的评估。[7]Biber和Fine-gan(1989)将这些语言特征分为情感意义和言据意义。情感意义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言据意义可以指向一定程度的确定或怀疑。随后,其对认知立场(言据性)和态度立场(情感性)进行了区分,并在立场模式中添加了第三类表示说话风格的内容。[8]Hyland(2005)提出了一个学术写作互动的整体框架。这一框架侧重于学术写作中的立场,并具体规定了学术作者“对其文本进行注释的方式,以评论一项主张可能的准确性或可信度,他们对该主张的承诺程度,或他们希望向一个实体、一项主张或读者传达的态度。”[9]174根据Hy-land的观点,立场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证据性、情感性和存在性。证据性,指的是“作者对他或她提出的命题的可靠性及其对读者的潜在影响的明确承诺”;情感性,指的是“对所说内容的一系列个人和专业态度,包括情感、观点和评估”;存在性,则是“作者选择将自己投射到文本中的程度”。[9]190Hyland的立场框架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强势语、态度标记和自我显现来包含了这些成分。(二)理论框架。本研究结合了Hyland(2005)和Biber(2006)的作者立场框架分类,把作者立场分为认知立场、态度立场和自我显现立场,具体可见表1。在新分类中,认知立场代表了作者的命题或主张的确定性或可靠性,因此,它可以通过模糊限制语和强势语来实现。态度立场也可分为两大类:即情感态度立场和评价态度立场。情感态度标记语通常是词汇(如interesting,surprisingly,hopefully)允许作者对命题或主张表达个人感情。评价态度标记语(如important,effective,good,significantly)帮助作者对讨论做出评价或判断。评价态度可以履行多种功能,如指出研究缺口或研究空白,显示命题或主张的重要性,表达作者对命题或主张的评价。自我显现立场是指作者身份的显式呈现,也可以分为第一人称代词、所有格形容词和其他替代表达(如thewriter,theauthor,theresearcher)。本文以语言学国际、国内的期刊学术论文为语料,探讨英语母语作者与中国作者在论文讨论部分中的作者立场标记的特点。具体研究的问题是:第一,英语母语作者与中国作者如何在论文讨论部分体现作者立场?第二,与英语母语作者论文写作相比,中国作者在作者立场标记方面有何特点?

三、研究方法

(一)语料来源。本研究建立了两个小型语料库,NE为英语母语作者学术论文语料库,选用国际应用语言学权威刊物(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Studies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TESOLQuarterly)2008—201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语料总量为21217字符。CE为我国二语作者学术论文语料库,鉴于我国应用语言学类英文期刊有限,CE语料库论文选自中国应用语言学(Chinese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2008—201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语料总量为25345字符。由于作者的立场在讨论部分会更频繁地被采用,因此,所有语料限于论文讨论部分。研究发现,以上两类期刊在主要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第一,这两类期刊属于应用语言学国际、国内级别较高的学术期刊,并具有各自的学者阅读群体。第二,在体裁和主题方面,两类期刊都发表二语习得或外语教学领域的学术文章。第三,研究论文均取自2008—2018年的出版期间,属于同期论文。为了确保NE语料库的论文是由母语为英语的作者所撰写,本研究使用了GoogleScholar,Linkedln和ResearchGate来搜索作者的简介,NE论文的作者都来自英语或以英语为主要工作语言的国家,工作单位为英语国家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国作者可以通过姓名和简介来确定,CE论文的作者均来中国,其工作单位为大学或科研机构。(二)分析步骤。首先,本研究对所有语料进行手工标注,根据立场标记语的各自概念和定义,手工标注出三类立场标记语。因作者立场可以通过多种语法、词汇手段来表达。本文主要关注词汇手段,即情态动词、认知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为确保分析的准确度,笔者与应用语言学方向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分别独立对语料进行标注,对于有异议的标注,则一起讨论分析,最终形成统一的标注标准。第二步将数据以每千词为单位进行词频标准化,结合原始词频和百分比,统计结果,制作表格,再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作者立场标记语的总体分布。本研究对英语母语作者和中国二语作者的期刊论文在讨论部分中出现的三类立场标记语进行了统计,其总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英语母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在讨论部分都使用了三类立场标记语。NE与CE语料库中,立场标记语使用的数量分别为/1000词和/1000词。由此表明,现代的学术语篇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信息、汇报研究数据,更是通过个人认知立场、态度立场、自我显现立场与读者互动,并构建学科知识。[10]中国作者与英语母语作者呈同样的分布规律,二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认知立场标记语,其次是态度立场标记语,使用频率最低的则是自我显现立场标记语。认知立场标记语在CE和NE中使用的数量分别为/1000词和/1000词。表达态度的立场标记语在CE和NE中使用的数量分别为/1000词和/1000词。而自我显现立场标记语在CE与NE两个自语料库中差异较大,其使用的数量分别为/1000词和/1000词。中国作者使用的认知立场标记语在总量上少于英语母语作者,这说明英语母语作者的学术写作具有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强势语的特征,一方面,英语母语作者倾向于用谦虚、商讨的态度来论说和表明观点;另一方面,其也善用强势语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从而获得读者对研究的理解和认同。中国作者则更倾向于使用具有描述性或其他替代性的说服手段。此外,中国作者在态度立场标记语上多于英语母语作者,这一发现与Ahmad和Mehrjooseresht(2012)的观点相一致,他们指出态度标记被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评价,在非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学术论文中使用的频率更高。[11]30中国作者在自我显现立场标记语的使用上则明显少于英语母语作者。Martínez(2005)指出,最能在学术论文中彰显作者身份,发出声音的就是使用第一人称;[12]175中国作者在学术论文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称的搭配,反映出新手写作的身份特点。但总体来说,在两个语料库中都存在大量的作者立场标记,说明了立场特征的表达是学术写作中最为重要而普遍的机制之一,英语母语作者和二语作者都采用三种立场来合理表达作者立场,彰显作者身份。(二)认知立场标记语的分布。通过手动筛选NE和CE两个语料库,确定认知立场标记语,对其进行分类,并以原始词频、标准词频和百分比的形式呈现,认知立场标记语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模糊限制语和强势语在NE语料库中以/1000词的频率出现,其高于CE语料库中的/1000词。在英语母语作者的文章中,模糊限制语更为突出。NE语料库中的模糊限制语为/1000词,其比例高于CE语料库中的/1000词。强势语在CE语料库中的使用数量为/1000词,其略高于NE语料库中的数量(/1000个词)。Zarei和Mansoori(2007)在研究英语母语作者和波斯语作者英语学术论文中的修辞时发现,相比英语母语作者,波斯语作者较少使用模糊限制语,倾向于多使用强势语作为修辞手段,让文本更具说服性。[13]Hyland(2004)认为模糊限制语和强势语的使用受到学术规约、英语学术话语团体的期望值、作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14]英语母语作家更多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旨在谦虚和谨慎地表达观点、传递知识。中国作者作为非英语母语作家,一方面不熟悉英语学术语篇中常用的表达认知立场的语言手段,词汇量有限;另一方面也没有重视认知立场标记语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语篇中的作用。因此,在认知立场的使用方面,体现了新手写作的特征。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强势语的使用上,中国作者略高于英语母语作者,这一点与Hinkel(2005)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对亚洲学生和英语母语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比较和分析后,Hinkel指出,亚洲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在撰写英语学术论文时,更倾向于使用较多的强势语作为表达观点、说服读者的策略。Hinkel还指出,中国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自己文化传统修辞的影响,更喜欢用夸张和强调的手法来增强说服力。[15](三)态度立场标记语的分布手动筛选。NE和CE两个语料库,对态度立场标记语进行分类,并以原始词频、标准词频和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其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表4清楚地展示了两个语料库中的态度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情况。CE语料库中的态度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1000词)高于NE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1000词)。这个结果与Hyland(2005)在应用语言学研究文章中对态度立场特征的研究基本相符,他在语篇中每千词识别出个态度立场标记语。[9]177在两个语料库中,评价性形容词和副词占据了态度立场标记的主体;评价态度可以有不同的功能:显示重要性、指出研究缺口、表达对命题的评价等。中国作者与英语母语作者(CE为/1000词,NE为/1000词)呈现相近的频率来判断命题的重要性;表达评价的态度立场标记语更多是出现在CE语料库中(CE为/1000词,NE为/1000词);两组作者都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如用only,limited和mere来指出研究空白或研究缺口,频率较为接近(CE为/1000词,NE为/1000词)。这说明,当评价性形容词和副词执行不同功能时,中国作者倾向于使用形容词、副词来显示命题重要性和对命题进行评价。他们认为有责任提醒读者命题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表明自己对命题的评价,并以此吸引读者,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邀请读者以合作互动的方式接受作者的主张和观点。至于母语为英语的作者,他们以/1000词的频率使用情感形容词或副词以显示他们对命题的期望状态;二语作家使用情感形容词或副词则略少于英语母语作者,其使用频率为/1000词。总体来说,CE语料库中态度立场标记的使用频率高于NE语料库,这表明英语非母语学术作者在学术写作中比英语母语作者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Ahmad和Me-hrjooseresht(2012)也有同样的发现,态度标记语被用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评价,相对较高的态度标记语频率表明作家将读者视为交流者;另一方面,较低频率的态度标记语可能表明作者有其他复杂的策略去说服读者。[11]35他们认为,非英语为母语的作者更希望吸引读者的情感,通过表达自己的评价看法、态度主张影响读者并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在Hyland(2005)对软学科写作的研究中,也发现了非母语作者似乎比母语作者更多地使用态度立场标记语来影响读者。[9](四)自我显现立场标记语的分布。通过手动筛选NE和CE两个语料库,确定自我显现立场标记语,对其进行分类,并以原始词频、标准词频和百分比的形式呈现,自我显现立场标记语的分布情况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英语母语作者和中国作者的自我显现立场标记语的数量和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在讨论部分使用最多的自我呈现标记语的频率为/1000词,而二语作者的自我呈现标记语的使用频率为/1000词。尤其是I,my,we和our在NE语料库中的第一代词出现率为/1000词,远高于CE子语料库中的/1000词。至于thewriter,theresearcher,theauthor等其他表达使用频率则相近(NE为/1000词,CE为/1000词)。这也证明了Martínez(2005)的研究:他比较了英语母语和非英语母语作者在生物科学领域学术论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并考察了其在文章不同部分的分布及功能。研究结果显示:非英语母语作者语料库中存在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较少的现象。[12]187事实上,学术著作中第一代词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长期以来,英语学术写作要求不能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要求作者使用客观中立的语言,避免个人偏见。近几十年来,修辞学和学术写作学者对第一人称的传统态度发生了转变。随着人们对书面语篇互动研究的兴趣日益浓厚[McCarthy&Carter(1994),Davies(1994),Thompson&Thetela(1995),Bolivar(2001),Hoey(2001),GeaValor(2010)],个人声音或自我提及在学术写作互动中的作用受到关注。Hyland(2005)提出,由于作家无法避免投射出对自己的形象,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论点、学科和与读者的关系,自我提及有助于作家表达自己的论点,使之更直接、更具体现力和说服力。[9]18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呈现在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作者身份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自我呈现立场的学术写作可以让作者清晰地表达个人对某一主题的看法或情感。缺乏一个自我呈现的立场可能表明缺乏对主张和命题的所有权,这对于学术写作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Swales(2004)指出,研究文章是在更具竞争性的环境中撰写的,这些文章的作者需要明确他们的作者身份,以表明他们正在对该学科作出实质性和独创性的贡献。[16]与英语母语作者相比,中国作者较少使用自我呈现立场标记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其一直接受学术写作中的“非人格化”的教育。传统的学术写作认为“非人格化”会带来客观性。因此,从高中到大学的许多写作教师都提倡在学术写作中使用被动结构和客观表达,建议不要使用第一人称。自我呈现立场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作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英语母语作者旨在通过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加强论据,彰显作者身份不同,中国作者则试图突出研究成果,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中国作者不希望在学术论文里展示一个强有力的个人形象,而是倾向于在研究中淡化自己的角色。

论文写作论文范文【第四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 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 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 进行严谨的论证。

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 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 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 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 价值。

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 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 须符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 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第二节 学术论文的写作

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

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 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哲学。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 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

(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 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还应说明的是,在选题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 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 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另外, 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 出来。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 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2、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 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论文作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 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一 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题目。 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 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二)研究 科学研究从选题、确定课题时已经开始。这里指的研究,是指选题确定之后集中攻关的 研究。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1、搜集资料。凡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昼搜集齐全。2、 整理资料。使散乱的资料条理化,具有可用性。3、调查材料。材料是科研的基础,除了查 阅资料搜集材料外,有时还要进行调查。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书信调查两种,实地调查可用 开会、查勘、个别访问等方法进行。在调查中要注意搜集原始材料,有时要绘图,或者摄影, 或者录音,或者翻印。4、观察实验。这主要是自然科学使用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中的某 些学科也要用到。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取得重要的数据和材料,经过分析、综合,使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5、思维创造。这是研究中的最富有 创造性的阶段。它是由一系列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着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归纳 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高级的理性认识。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 法就是辩证逻辑。

李景隆主编的《应用写作》把上述创造性思维称为“创造工艺”,并介绍了对写作论文 很有参考价值的“创造工艺”方法——KJ法。具体方法是: 先准备下列必要的用品:①铅笔、钢笔;②红、蓝等色铅笔;③曲别针;④橡皮;⑤卡 片;⑥图解用的对开大白纸。此外,还必须有能摊开卡片的场所(大的桌子,或者是床)。 这种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写卡片;②对卡片进行分类、编成卡片群; ③排列卡片群,以图解来安排文章的结构;④文章化。

这种方法进行的过程是:

第一,搜集材料。

第二,把搜集的材料(包括:经过作者发散思维想出来的材料,文献资料,以及从调查、 观察、实验中得到的材料)制成卡片。每张卡片写一项,这样就便于材料的分类、综合、比 较、追加和剔除。每张卡片都要加上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的标题。若将这些卡片加上序码 则更为方便。

第三,把这些卡片象扑克牌那样摆到桌子或床上。

第四,边读,边思考,把内容相关的卡片调到一起。这时要注意,常常会思考出新的问 题来,应该立刻写成卡片放到里边去。

第五,这样便会得到若干个卡片群。对这些卡片群要依次细读,琢磨为什么会把它们放 到一起,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把思考的结果简要概括地写出一张卡片,放在每群卡片的最 上边。为了表明各群卡片内容是不相同的,要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分别标出符号。然后,把每 个卡片群用曲别针别好。

第六,上面编成的是小的卡片群,下一步要编中的卡片群。编中的卡片群与上述编小的 卡片群的方法一样,也要写出一张新的卡片,概括出这一群卡片的要点,放在最上边。也要 用颜色铅笔标出共同的符号,以与其他卡片群相区别。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6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