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外语教育杂志省级期刊精编5篇
【导言】此例“基础外语教育杂志省级期刊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基础外语教学1
一、CBI教学理念以及实施的必要性
(一)CBI教学理念。CBI(内容依托式教学)是指在某种主题内容或是某个学科教学之上构建语言教学,并结合学科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在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整体语言水平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最核心的理念是强调将学科知识和语言学习充分结合到一起。CBI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学习目标,而是通过以目标语为工具来获取学科内容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与此同时,这种教学理念也统一了学科内容知识与语言形式的学习,减少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在教育环境中分割状态的出现,主张让学习者借助具体主题的学习来掌握语言。CBI教学理念是以关于二语习得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为主要基础的,所以具有有效性、可实践性以及较强的理论基础等特征。(二)CBI教学理念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性。一直以来,新疆的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型,所以教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进而导致所学的外语成了哑巴外语。尤其是在2004年实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之后,大部分的高校都采取了所规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外语教学,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应用CBI教学理念是非常有必要性的。首先,学习者的自我提升。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已经学习过一段外语了,普遍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但是步入大学后,所学习到的模式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有一部分的学生外语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CBI教学理念正好可以满足其需求,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专业学习服务的。学生一旦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就会被激发出学习外语专业的热情,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其次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并且要求也更高。但是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只是掌握了基础的外语课程和外语语言知识,毕业之后却发现无法用不上。这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了,所以高校应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而在此基础上,CBI教学理念就十分重要了。
二、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所开设的外语语种相对较少。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中,传统的第二外语语种除了俄语和日语之外,其他语种开设的相对较少,例如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虽然有的高校开设了第二外语语种,但是后都因为影响力不大、规模较小、时间不长等等原因发展的不是很乐观。新疆地区整体上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内地英语专业研究生报考时,都存在着缺乏第二外语语种的问题,很多高校对此设定了一定的条件。除此之外,除新疆地区外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很少会选择来新疆地区进行英语专业的学习,所以造成了人才交流与培养之间的矛盾和影响。同时,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并没有开设与本地区连接紧密的周边国家小语种,例如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等等,这与现阶段的人才需求严重不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周边国家与新疆地区的贸易往来和交往。(二)学生大部分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首先是心理障碍。新疆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落后和偏远的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生没有构建起良好的外语综合训练能力,甚至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外语课程。这样就会导致出现语法知识薄弱、词汇量少、发音不准等问题,对于大学后的外语课程更是无法适应,从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情绪的焦虑或紧张,导致不听课和放弃学习外语,再加上高校没有明确要求外语学习成绩,所以主动放弃外语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树立起较强的竞争意识。其次是语言障碍。新疆高校外语课堂普遍使用的教材是外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教材,一旦学生不具备优秀的汉语基础,就会影响到外语的学习。与此同时,由于新疆过于宽广的区域,南北经济以及教育水平发展的不是很平衡,所以一些地区除了双语教学的学习之外,还增添了外语教学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全部课程都无法保证顺利的开展。除此之外,学生外语能力不一,进入高校后更是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状态,学生缺乏一定真实的语言环境,更是无法挪出时间来学习外语课程,进而导致产生了一定的语言障碍。(三)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对外语语言学习的求知欲和强烈愿望,通过学习动机的强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但是在实际的外语学习中,新疆高校学生并没有将外语看作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高。除此之外,再加上学生没有掌握一定有效学习外语的方式,无法获得实际的成绩,也就没有信心继续外语的学习。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缺乏也是导致新疆学生不愿意学习外语的原因之一。
三、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材料。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具有趣味性的主题教学内容是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的核心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外语,掌握外语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所选取的教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真实语言环境的创造与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我们在十几年间所使用的外语教材已经导致学生养成了“学了也没用”的想法。因此,我们应选取符合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外语教材,这样才能够改变目前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应多选取符合当地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教材。与此同时,高校外语教学广泛应用了网络以及多媒体,能够将外语影视材料在外语教学课堂上播出,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境,将视觉与听觉充分结合到一起,借此促使学生体验和学习存在于真实语言环境中的外语文化以及语言。电影语言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及听力水平,从而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材料和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新疆高校外语课堂可以通过播放外语原声电影来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有利于互动式学习的进行和构建。(二)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之间所存在的关键环节就是课程设置,它在宏观上规定了课程内容。首先,它规定了课程设置的方向,带领着教学往指定的方向发展,强调了其中的重点。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会导致思想被束缚,走上错误的道路。CBI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主张的是理解性输入,进而提高目标语的掌握效果和减少目标语的学习难度。所以,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状态,创设多形式、多教材、多层次的外语教学课程,并且增加选修课程的形式、范围以及内容,甚至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来进行外语歌曲或外语电影的课程。换句话来说,就是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应根据现实情况的需求来进行安排,而促进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有利于转变以语言形式为主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向内容依托式教学发展,从而有效增加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三)培训教师。基于CBI教学理念的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应提高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教学教师应精通外语以及学科必备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综合二者的能力。CBI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强调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优秀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应加强高校对教师的培训项目,教师培训的成功或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BI教学理念的成功或失败。除此之外,教师的培训项目应通过合作项目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外语教师、理科教师与文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并且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组织课堂与课堂设计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四)测试和评估方式。在传统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中,评估和测试学生大多数是通过综合评价体系来开展的,要求学生完成与语境脱离的测试任务。但在基于CBI教学理念下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中,测试和评估学生是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CBI教学环境下所学习到的内容和信息是处于真实语境之中的,是存在于具有互动性、依托性的评估测试体系。CBI教学理念主要是让学生完成沟通和交流层面的学习任务,并在特定的真实语境下进行技能的测试和评估。所以,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模式所运用的评估测试途径不应是孤立且简单的,也不是分析目标与的语言结构,而应是测试学生对某一主题来表达自己或整合信息的见解能力。
综上所述,新疆高校外语应多开设关于实用小语种的课程,不断加强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提高区域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从而促使新疆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外语人才培养现状相符合。与此同时,新疆的整体发展是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应在掌握语言学习一般规律的同时,了解外语学习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所具备的特殊性。新疆高校外语教师应总结新疆学生独特的英语学习特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理念,从而寻找到一条基于CBI教学理念并适合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之路。
作者:阿依努尔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贺根有,李晓娟.基于CBI教学理念及主题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7):147-15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5篇基础外语教育杂志省级期刊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基础外语教育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础外语教学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竞争和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高信息技术是主要的特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一体化,中国的许多大公司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而中职学校肩负着人才输出的重任。然而,众所周知,很多中职学生外语基础较差在,各方面素质也较低于同阶段的高中学生。相关调查研究资料进一步显示,普遍自信心不足是中职学生的显著特点。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深入研究出更好的中职外语教学策略,帮助中职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建立起自信心,对于其今后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好处,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1.关于中职学生外语基础知识比较差的现状。对于这方面,在中等职业学校,很多学生连外语学习中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学生的英文语言水平都普遍的较为偏低。比如,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外语教学中,我们需要掌握我们必须掌握的语音符号和基本的语法知识。在中等职业学校外语学习中,外语学习水平要求的层次则较高。同时,它还需要基本的外语知识来铺平道路。相关调查研究资料也进一步显示,现阶段中职学生的水平普遍不高,这也是现阶段我国中职外语教学进展不快的一大主因。笔者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现阶段我国中职外语教学的目的性不是十分明确而且从就教学开展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反馈来说,教学效率非常低下,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十分被动。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系统性的开展教学是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2.关于中职学生外语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事实上,中职教育的开展主要阵地还处于课堂之上,而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在课堂中大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成了主体地位,课堂效率极其低下。对于这个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方面的熟练程度。毕业后,我们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而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解,他们在学习外语时很被动,甚至有些学生放弃学习外语,在这种情况下外语水平怎么能提高呢。
三、在主框架概念下,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策略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在主体性教育观的制约下,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扬弃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理论框架,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从西方引入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在我国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即主体性教育的概念。它解决了主体性对客体的漠视和“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本身缺陷,采用主体间性教育观,它为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背景和独特的视角。这不仅是理论框架中主体性的必然变化,也是发展阶段瓶颈期的深化。
四、形成性评价教学策略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概述与价值。所谓的形成性评估,其主要覆盖范围为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综合了中职学生的各个方面而形成的整体性评估策略。这样的评价主要包括这样几个主要内容:(1)中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中职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评价体系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中职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观察并且综合而客观对的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也是一种科学而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对于形成性的评价,它不仅能刺激学生,使其具有一定的学习动力,还能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他们还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帮助。2.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1)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中关于属于测试性质的评价。对于这方面,它主要包括预测试、单元测试和后期测试。第一,关于第一点它主要是指外语教学的关键知识,当老师在班上对学生进行第一次上课时,学生就是初步的测试评估了。以此,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适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二,做好单元测试环节。当我们在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学习完毕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整体安排教师应当根据现有掌握的情况对自身班级展开单元测试。事实上,单元测试的根本目的也是在于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进行系统性掌握,从而更好的开展相关教学;第三是就是整个学期后的外语期末考试,教师应当综合分析学生在该学期的整体学习状况,客观的对学生期末成绩进行评价,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改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质量。(2)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中关于非测试性质的评价。在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外语教学之前,可以用问卷的形式来充分掌握学生对外语各方面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学生的特长爱好等也有一定的理解个认识。另外,关于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观察和研究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并做好记录。比如,多元性评价,把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很显然,除了这些以外,在形成性评价方面,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将各个方面的评价都放在对应的学习记录卡片中,进行综合评价等等。
五、结束语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肩负着为我国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外语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研究领域所在。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新时期中职学校外语教学相关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夏柏林 单位:河南省电子科技学校
基础外语教学3
关键字:互联网技术;外语教学;应用
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各个行业,都受到其广泛的影响和冲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备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而“互联网+教育”正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上的应用,人们希冀通过这个模式,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进行跨区域、跨文化、跨学科的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协助学生和教师多途径沟通。慕课,微课,云课堂,直播课等,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发起了挑战,这也促使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思考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来适应新技术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上严重依赖于教师言传身教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互联网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
(一)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缺陷。传统教育主要是围绕着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来进行的,学生们在教室中,依赖书本和教师语法词汇讲解,被动地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中各类语言模仿和训练,包括模拟造句、对话演练、课堂讨论和演讲等。这种传统的语言培训方式,主要凭借着文字资料与听力资料,通过教师传递给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大量传统的语言练习,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相当的枯燥乏味,相当多的外语系学生,很难完成所有的基础练习,因此,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传统练习的不足,也可见一斑。另外,外语课本和教学材料,都可能存在着资料时效性差或脱离现实环境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许多年前的资料,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容易受到不利影响。虽然传统教学有着不足,但是外语教学始终需要立足于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材,教材不能一蹴而就,教学体系更是多年实践验证所得的精华,因此,传统教育有其固定的优势,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弥补传统的教育的不足。(二)互联网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电子词典、搜索引擎,教学视频及外语视频、交互式外语学习软件,外语学习论坛,网课等。1.电子词典。外语学习脱离不了字典的帮助,传统的外语学习者习惯借助于纸质字典来查阅生词,拓展词汇量。而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便携式的电子词典,网络在线词典,手机APP词典等,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查阅,从而摆脱传统字典笨重不易携带的弱点,而且诸多电子词典都完整收录了原版词典,准确性得以保证。2.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带给外语学习者海量的学习资料,而基于搜索引擎基础而实现的实时翻译软件以及语言对比网站的推出,进一步有助于学习者主动获取各式材料。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来教授学生进行学术性的搜索,如何挑选正确的关键词,以及如何在海量的资料中,迅速准确地寻找到需要的内容。3.视频材料。视频材料具有与生俱来的生动、直观的优势,相比文字和听力材料,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给观者更深刻的印象。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外语视频的获得,不再成为一件艰辛的工作,其中既有官方的新闻视频,也有电影电视视频、生活娱乐节目视频、广告视频、个人或者机构拍摄的视频等。许多视频甚至配有双语多语字幕,极大地方便外语学生进入一个外语环境,体验其中的语言和氛围。而视频资料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也优于传统的音频资料。4.交互式外语学习软件。交互式外语学习软件的优势在于互动,学习者能够通过软件,即时确认自己学习成果的正确性,或者通过软件中类似游戏的互动环节,进行外语学习。交互式外语学习软件中,也可能包括文字、音频和视频,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项能力。目前,许多交互式软件,都存可以通过手机下载,方便学习者随时使用。目前这些学习软件一般能运用在初级外语教学或者单纯的词汇学习中,对于高级或者复杂的外语教学工作,还不能提供充分协助。5.外语学习论坛。外语学习论坛,方便外语学习者互相交流问题,提出疑问,总结经验,学习教训。通过论坛,大量优秀的学习资料得以互享和积累,能够减少外语学习者自己的劳动量,获得有经验者的帮助。在国内外的外语学习问答网站中,学习者还能够得到母语者的帮助,正确理解语言中的某些特有的用法和现象。6.网络课程。网络外语课程,是目前发展十分迅猛的外语教学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录播式课程以及实时课程。两者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教师(或者助教)和学生的沟通联系。从而得以让外语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得外语学习者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互联网技术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方式,从而导致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思考现代外语教学活动的特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外学习外语的可能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课堂听说读写,而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授课技巧、课程节奏和师生互动等方面,有了更多要求。基于网上可以获取几乎所有的资料的前提下,教师的作用,远远不止是一个教科书的讲解人,而应该是知识结构的分解者、内在逻辑的连接者,疑难问题的解决者,学生困惑的解答人。教师需要把知识点,按照知识内在结构逻辑,加以区分整理,用学生更易理解的方式加以展现。可以说,在当今的环境下,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但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梳理,内在逻辑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旧离不开教师。另一方面,学生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对于知识,有着自己的理解,而广泛的信息资料的存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这又进一步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互联网,掌握外语的最近动态,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在思想和技术上两方面的准备。在思想上,做好学生们在信息潮流中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挑战的准备,更新教学理念,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跟随时代热点,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技术手段上,掌握最新的媒体技术,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虽然互联网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得传统教学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善于学习新技术的教师,则可以受益于互联网,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效率。
四互联网技术下的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受益于互联网发展,外语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互联网提供了浩如烟海的外语资料,但是其中只有一小部分适合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信息过剩,无法选择,是大部分学生都面临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合外语教学的资料,剔除无效资料,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资料,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学生们的传统学习习惯,也制约了互联网+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诸多的调查可以发现,网络课程或者学习打卡类APP的学员流失率保持着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是放任自流,而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外语学习活动,发挥教师的监督指导作用,使得外语教学能够享受到技术发展的好处。此外,外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和规律,大量的练习和复习,是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学生们在利用网络资料时,往往只是草草浏览,并不深入分析,这使得学习者失去了大量训练的机会。因此,需要教师加以进一步规范,使之符合外语教学规律。
五结语
“互联网+外语教学”是时代所趋,外语教学者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正视互联网技术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影响,主动了解最近的技术应用,来提高课堂的质量。在立足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大胆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为外语教学注入新的动力,保持外语教学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赵天骄。教师应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5(4).
[2]邢飞卓。“互联网+”影响下的外语教学[J].亚太教育,2016(08):171.
[3]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37(06):8-10.
[4]杨敏,朱春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2):75-79.
[5]李星亮。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233-235.
基础外语教学4
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观点,是随着本世纪初直接教学法(DirectMethod)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直接法强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实施外语教学,明确提出外语教学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虽然直接法已不那么时髦,但它的影响却相当广泛。
本世纪60年代,以英国学者为主,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登上了外语教学的“舞台”。交际法提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反对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又摒弃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外语学外语”(EnglishOnlyApproach),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function)、使用语言的方法等等。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交际法影响颇大,它的倡导者和追随者则纷纷著书立说,来宣扬它的理论和方法。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在外语教学界颇具影响的几本书。Hubbard等人著的ATrainingCourseforTEFL和Haycraft的AnIntroductiontoEnglishLanguageTeaching两本书根本没涉及到母语的作用,Harmer所著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只在4处偶尔提及,Gower和Walters合著的ATeachingPracticeHandbook没有提及母语的作用,却警告人们不要滥用母语。在一些称为“人本主义”(humanistic)教学著作中,如Moskovitz的CaringandSharingintheForeignLanguageClassroom和Sterick的TeachingEnglishaWayandWays也没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语言是与思维直接联系的。那么,有多少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完全脱离母语,而仅用外语思维来进行交际呢?
80年代以来,又有强调外语习得的说法,其代表人物克拉申曾讲过,学习的语言与习得的语言在人脑中是分别贮存并且分别运用的,而且从有意识地学习到的语言中不可能产生自发的语言,一个人要想习得语言,必须通过有意义的信号参加到交流信息的语言中去。由于上述种种理论影响,人们似乎可以得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的结论。因此,外语课堂中不宜使用母语进行教学。
上述诸理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的外语教学。60年代,直接法逐渐在我国试用,80年代,交际法又影响到我们的外语教学。客观地讲、这两种教学法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产生过积极影响,直接法使我们注意到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交际法使我们注意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这两种方法都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大量的说英语国家的教师执教于我国大中学校。其中有些是称职的(qualified),但也有一些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unqualifed),雇请他们的原因往往仅是因为他们是讲英语的本族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绝大部分不懂汉语。开始一段时间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全英化课堂”(allEnglishclass。)感到新鲜,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尤其在口语训练方面,更是受益匪浅,我们似乎因此可以得出学习外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但结果如何呢?学生和外籍教师之间产生了摩擦,学生报怨不懂的知识外教不去教,对已掌握的东西外教却讲个不停。甚至有的学生拒绝去听外教的课,与开始的积极性形成明显的对比。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我们是否已认识到: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外语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呢?
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肯定母语作用并非新的观点,这我们完全可以在外语教学理论中找到依据。只是伴随着各种新的理论的冲击,我们似乎把它淡忘了。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每一位外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都在琢磨母语(本族语)和目的语(外语)有哪些异同。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斯大林讲:“思想的真实性是表现在语言之中。”语言与思维是直接联系的。母语与思维的关系和外语与思维的关系有共同的地方。这就是说,外语作为一种第二信号系统,在实现它的功能时,可以同母语一样,与思维直接联系。但是讲到母语与思维和外语与思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须承认,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重大区别。这些差别主要是由掌握母语与掌握外语的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所决定。一个人学习和掌握母语都是自幼开始的。幼儿学话的过程是和言语器官的成长、发育过程同时进行的,也是和思维的过程相辅进行的。因此,这个过程是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进行的自觉过程。而作为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完全不同。他们的言语器官和思维器官已发展成型,他们的思维已和母语建立了直接和牢固的联系。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母语的。直接法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
下面我们再从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和对比法(ContrastiveMethod)的使用中看母语的作用。翻译法名目较多,但我们可给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用母语来教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征就是母语与所学外语并用,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母语和所学外语打交道。在我国大中学校的外语教学中,翻译法所创建的翻译教学手段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翻译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了学生确切理解外语词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外语学习初期,翻译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外语词句造成理解不确切的情况和因而养成的一知半解的坏习惯。确切理解在外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牢固,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会大大发挥。其次,翻译法使用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设备,在初学阶段节省了教师讲解新材料的时间。例如,教师在教“revolution”,“brave”,“work”,“minute”这些词时,只要告知它们分别相当于汉语中的“革命”、“勇敢”、“工作”、“分钟”,而不必去阐述这些词的意义,就可着重讲解这些词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用法。但在教学中过多依赖翻译,教师就会觉得如果某一语言点未给学生译成母语,学生就不可真正理解。这样,也就忽视了两种语言形式语义语用方面的等值特征(translationequivalence),而一味求助于生硬的翻译,势必走上把两种语言进行机械对比之路,这也是翻译法失宠的主要原因。无论如何,翻译法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这一点已为广大外语教师所接受。近年来,直接法、交际法、功能法(FunctionalMethod)的出现把翻译法推向了对立面。然而大多数外语教师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冷静思考,不少教师在学习了新的教学法后,采取了折中法(EclecticMethod),在保留翻译法优点的基础上,广采各家之长,加强听说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tkinson谈到EFL教学中母语使用问题时,主要谈了对比在教学中的作用。由于学习外语的人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白板(tabularasa),只要有机会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他认为,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产生。例如,英语中的塞音和塞擦音有清音和浊音的区别,互相对立,构成不同的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汉语普通话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是清音,没有浊音,却有送气不送气的分别,而且成对出现,构成不同的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外语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用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去替代清浊的对立,也就能够读好浊音。
最后以人本主义教学法(HumanisticApproach)谈谈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人本主义教学法,又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StudentCentredApproach)。它的主要原则就是发展人的价值观,加深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了解,对人类感情要有敏感性,使学生积极学习并积极参加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主体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则,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把母语作为辅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解释某一语法项目(如动词的时态)而类似结构母语中又没有时,授课中,尤其给较差的学生作个别辅导时,母语的使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这场关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有无作用的讨论中,我们的结论是: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外语,用外语进行交际。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母语的滥用,防止其反作用。
本文仅依据我们的教学实践,结合各外语教学理论,对母语在外语激学中的使用问题给予粗浅的探讨,无意对各家外语教学理论褒贬。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和读者不吝赐教是幸。
参考书目
,;ANeglectedResource?ELTJournal41/4
,,ELTJournal46/4
基础外语教学5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外语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
推进课程思政是高校外语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路径。1.课程思政是外语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高校外语教学包括公共外语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公共外语教学作为一种通用技能或者通识类基础课程,所覆盖的学生面较广,对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说具有一定独特优势。外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类教学课程,其深层的含义是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为此,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发展要求。由于外语教学主要针对外国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进行教育,从客观和主观上容易造成学生对外国文化和语言的过度重视,而对本国价值观和文化教育效果的关注不够,因而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力量,强化外语教学的价值观教育,将价值塑造寓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观念,明确外语学习的真正目的,为未来的就业、社会活动打好思想和实践基础。2.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路径高校外语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求提升外语教学的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满意度,其具体实效体现在学生的社会就业成功率上。当前高校外语教学面临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问题,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往往容易出现高校外语教学同学生的社会就业需求无法衔接的问题。为此,外语教学应当抓住课程思政建设的机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和育人目标,由单纯地注重知识技能的教育,转变为提升学生用外语从事学习研究和工作实践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外语专业的优质复合型人才。高校外语是一门实践类课程,当前外语教学的培养模式更多的是以开展阶段性出国学习交流的方式来进行,但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会在学生心理层面产生出国才能学好外语,学好外语就必须在国外的思想。如果高校培养的优质外语人才都留在国外,要深刻反思外语教学中育人目标上是否存在问题。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外语人才,这个问题只有通过课程思政才能够得到解决,也必然成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路径。无论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还是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都可以结合课程思政的建设来进行思考和改进,从而提升外语人才的职业发展能力,激发外语教学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发展活力和能力。3.课程思政为新时代培养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优质外语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校外语教学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语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时代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极大提升,未来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交流的主要阵地,外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性的教学,在人文交流和科技创新方面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明晰国际国内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面转变的必然趋势,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导向,转变以往外语教学“向外看”的单一路径,形成“以我为主、面向未来”的崭新视野,培养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优质外语人才。
高校外语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实现自身内涵式转型的新发展内涵和实践路径,就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人文性、思想性,课程设置系统化、应用化,提升外语教育教学的国际化、开放化水平。1.外语人才培养要关注人文性、思想性高校外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或者专业技能类课程,也是一门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地理环境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在高校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求把外语课程的人才培养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融合,发挥好外语教学的协同育人作用。外语教学具有其特殊性,语言的教学往往受到学科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发展趋势也往往根据人的生产、生活、交往实践需要发生变化。当前外语教学应当从自身学科属性出发,综合考量外部实际情况和发展局势,着重把握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和人文内核。由此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并达到同思政课程相结合、相融合的状态。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公共外语教学要更加注重通识性、人文性,在国际比较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历史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扩宽不同专业学生的研究视野,提升其人文素养。2.外语课程设置应该系统化、应用化在以往的外语教学课程设置和考核中,主要都以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为主,外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也强调语言知识技巧的讲授,以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作为培养目标。但当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已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因此,立足新时代,推进高校外语教学实现新发展,就要进一步完善其外语课程设置的系统化、应用化水平,增强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为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和思想智慧。3.外语教育教学应该提升国际化、开放化水平从高校外语教学在国际国内发展格局中战略地位的上升来看,必须以外语教学的国际化、开放化为基本立场,使其在实现中外文化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当前外语教学的国际化、开放化,更多地是强调实现双方的平等对话,不仅要求学习外国的语言,同时也要用外国的语言来传播和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而不能本末倒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言在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在不同的文化感知和对比思考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传播能力,其次要提升外语应用的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培养应用型的外语人才。从外语专业广泛的应用场景和途径出发,更多注重培养外语人才在不同的、具体的应用场域中的知识转化能力。
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