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20376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推荐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第一篇】

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对策论文

1、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限制,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形同虚设。例如,在高校教育工作中,领导关注的重心仍然是学科优化、教学研究等方面,而没有明确职业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缺乏相关机制和制度的规范作用,没能真正将职业化教育融入校园。

2、高等教育职业化未来趋势展望

高等教育与职业化教育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大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职业化教育是衔接学校、学生与企业的重要模式,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将成为必然趋势。首先,职业化教育传授的知识与企业需求、市场经济需求保持一致;其次,职业化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我国一直以来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路相符;再有,学校原有的课程设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借着职业化教育改革的契机,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都应有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最后,职业化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确引导大学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创设良好的职业化发展环境

首先,树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意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针对职业化教育的新需求,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组织体系,为实现校企合作奠定基础;其次,在日常灌输职业化标准,将其应用到课内教育、课外实践等各个环节,形成系统化的标准与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个人的职业规划,对未来就业有更清晰的想法。例如,通过校企合作、组织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等方式,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化感知环境,养成培养学生职业化的良好习惯;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职业化教育,利用网络交流、课外活动、校园广播、文化墙海报等各种载体,加大职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另外还可定期邀请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给学弟学妹作报告,以优秀毕业生的良好职业素养感染在校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开展多元职业化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发展,必须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大胆尝试。首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全程加入到职业化教育中,对教师、学生进行指导,落实“导师制”学习方法;也可引入与企业工作相关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做好课题;其次,在学分考核中纳入实践能力评估内容。过去,我国高等教育采取“学分制”,即学生必须修满指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这些学分往往通过学生学习课程、考试合格等获得,而为了大学生能够重视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可以将职业化教育纳入到学分中,鼓励学生更多参加实践;再有,针对现在越来越多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学校也应给予支持,并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做好创业准备。例如,学校多提供创业信息、创业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通过开设讲座与相关课程,指导学生理性对待创业,并最终将创业梦变为事实。

构建职业化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在职业化教育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既精通专业性知识、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也要随着教育工作新要求的不断提出,改革自身教育思路与教育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那么针对职业化教育,教师队伍改革主要采取两大措施:其一,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做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完成专门职业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其二,优选来自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富的员工或专家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带动学校教师的改变。

总之,在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必将出现“学术型教育”与“职业化教育”并驾齐驱的形势,既要关注学生的学历水平,也要关注职业技能,引导学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新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中纳入职业化教育,将对培养高水平、高技术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现高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第二篇】

浅析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发展成人教育,是构建新型教育环境,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社会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是成人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成人教育发展造成了冲击,文章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在最后提出对应策略。

从当前形势看来,成人教育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些因素正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使得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缓慢不前。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策略

一、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影响因素。

1、观念缺失:缺乏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

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还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教学质量意识不强,观念比较陈旧。成人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和生命线。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领导和教师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等现象,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思想统筹全局工作的意识还没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传授知识到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转变。

2、管理缺失: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通常情况下,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代表是学历层次。目前成人高等学院的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管理水平与工作任务出现偏差。其中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成人教育管理学和心理学了解不多,原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胜任现在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这些管理人员既缺乏综合的素质,也缺乏管理知识。

3、条件缺失:教学条件不充分。

教学条件落后。很多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办学条件明显不充分,尤其是一些地方性高等院校和成人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存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使得实验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实验、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树立教学观念。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我们扭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普教化”倾向,充分的把握成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在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树立针对成人的合理的教育教学观念。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观包括:成人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差;成人的学习需求来着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学习比较具有针对性;成人的学习主要是以自我导向性的学习;成人的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等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不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探寻针对成人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合理策略。

2、重视管理人员质量教育。

成人学院的校领导和各院分管教学管理的领导者,他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时间应该有保证,每年至少要对他们进行十五天的教育,这期间课程教育放在第一优先的位置。

3、师资质量的保障与控制。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成人教育水平和质量。笔者认为,加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实行聘任制。由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直接向各学科教师发放聘书,聘任兼职教师。

其二,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各高校应加大对成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

其三,要建设一支专门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在搞好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的同时,各学校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数量适中、有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的成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以推动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4、教育资源的保障与控制。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校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明显跟不上。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成人教育资源的保障与控制应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对成人教育资源投入的监控。为了增强办学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除了改善投入、加强管理以外,就是要加强监控,使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其次,建立成人教育资源自我调节新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建立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自主权的成人教育资源管理、资源调节、资源更新、资源投融资体系,通过优化、重组、协调等方式,全面调动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发挥成人教育资源的集聚优势,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教育资源进行超常规的资源整合。

三、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树立以质量为本的观念。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既有来宏观层面的,也有普通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不利等微观因素。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亟需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学校各个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并以此来促进学校与政府、社会等外界系统的沟通和协调。

参考文献:

[1]张虹。略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钟杨。论建立科学的成教质量保障体系。中国成人教育,,(12)。

[3]慧子。成人教育重在提升质量。中国改革报,,(7)。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第三篇】

王晓斌1,孙维先2(1.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2.曲靖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

摘 要:教学师资的匮乏、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长期书写习惯的差异以及大学阶段电脑普及等方面影响,是近些年来大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以政府为主导,对症下药,在大中小学书写等级标准的推出、教师资格的认定、高考阅卷评分标准的改革等方面严格把关,注重养成中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强化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书写质量,是提高大中小学生书写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写能力;下降原因;对策

汉字的书写,不论是流传至今的甲骨、钟鼎、简牍,抑或碑刻、草稿、手札,最初也就是人们日常带实用性的书写,甚至有的是在一种不经意的过程中完成,但神奇的是它能传达情感的喜怒哀乐,美感顿生,在中国古代便称之为“书法”。于是书法成为了汉字书写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汉字灵动线条与优美体态的艺术组合。然而与古代相反的是,时下人们的书写水平并没有与社会的迅猛发展相一致,甚至成下降趋势,如何改变这一现实正成为语言文字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曾几何时,社会上普遍认为医生开的处方笺上的字较难辨认,西医处方字写得弯弯扭扭,是拉丁文,患者自然不懂;中医处方字写得龙飞凤舞,虽是中国字,不过潦草些,为的就是让患者看不懂,否则配方就泄密啦!然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现实中提笔写字的人确实少了许多,能见的也就是寒窗苦读的大中小学生和陪伴他的教师们,只有他们还在是天天“书写族”,只是他们书写的字比“药方”也好不到哪儿去.

借例两则:例一、“在近日举行的‘宁夏庆华杯’第二届中国(吴忠)中小学生书法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的嘴里就清晰地吐出了这四个字:‘惨不忍睹’。这是他看了有些字后的真实感受。尤其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些字的书写者竟然是受过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这四个字也震撼了全场,引起广泛的共鸣:因为人们见到的写得‘惨不忍睹’的字,实在不少了。”[1]例二、“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这方面的忧虑和议论,也不算少了。不久前,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名人之后为一所学校题词,其‘书法’水平令人惊讶。于是,有人便把该题词手迹拿到网上‘示众’,结果引来一片热议,有的话甚至说得很难听。”[2]所以,不堪入目的书写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不以学历高低、地位尊卑而不同,解决这个问题远比某人大代表提出的所谓“要不要恢复繁体字”的问题(提案)更具现实意义,其“症”面之大、度之深、害之广,是到开“处方”的时候了.

二造成大中小学生书写普遍混乱和不堪入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70%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正确的执笔和坐姿。据调查统计,80%的中小学校(包括农村学校)没有开设书法(写字)课。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的教师凤毛麟角,学生书写没有教师指导,更别说执笔法、坐姿、笔顺了,教师只认对错不管书写,一切都顺应孩子的“天性”。于是产生了“娃娃体”(注:此非传统书体名),为害不浅。后天养成的错误执笔姿势在现今大中小学生中超流行。因此,练字要从小抓起,准确地说从小学一年级第一节课开始。只有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才有利于书写.

其次,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减负”,但是可以理解,中学生毕竟要升学,分数才是他们的“话语权”。只不过在中、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们还来不及把字练好就开始迎接大量“题海”战术,把字都写坏了,而且养成了恶习。据对每年高校的大一新生调查,在进校前练过字的学生不到30%。由于中小学阶段要完成大量作业就只有胡乱书写,30%的学生认为是课业负担“毁”了他们的书写.

有人要问,古代读书人为什么能用毛笔把如此繁琐的汉字写得如此尽善尽美,且乐此不疲,而为何当今读书人用硬笔却把如此简化的汉字写得丑陋不堪呢?说到底,古人没有今人的课业负担重。尽管古今都是应试教育,且古代还是“应仕”教育,虽然也有“凿壁偷光”、“借萤读书”的苦读,也出现过“范进”式的疯子,但古人的课业无非舞文弄墨、诵读诗书,再就是练字。而今天的中小学生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练字了.

第三,天赋是决定书写能力的另一客观因素之一。古人说“字如其人”;王羲之认为“夫书者,玄妙之伎(通“技”)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3]清初宋曹说“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认为天赋是写好字的条件之一.

悟性高则见效快,悟性低则收效慢,主要体现在书写者用力轻重的灵巧和协调,笔画长短的把握和布控,速度缓急的控制和驾驭,字型结构的观察和理解,等等。此外,手型的生成对执笔的影响也很大,有的因手型、骨节的生形导致执笔姿势不正确,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导致写出的笔画如棍子、似蚯蚓.

最后是电脑。虽说电脑的普及冲击着人们的书写,我认为这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高学历人群而言,他们提笔的机会确实少了。中小学生群体尤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他们,虽然有大量的作业,但每天处理作业都是手工书写,不交电子文本,不必电脑代劳,加之占人口比例较大的农村中小学学生90%以上的没有接触过电脑.

三“追求文字书写的明晰、规范、漂亮是人们书写文字之时共同的,重视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文字书写的‘悦人性’在中国尤其特别突出。”[4]然而,现实却是社会在发展,书写在倒退;高学历的人数在增多,提笔出丑的字却没减少。这已是当今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的社会问题,虽然它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但影响国民素质提高,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只有借助政府的力量,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辅之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书写面貌.

(一)国家制定推出大中小学书写等级标准“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合作进行研发并在将来负责具体实施相关考核,研发工作由津、京、沪等地的语言文字专家、语文教研专家、考试测量学专家及一线语文教师共同组成专门课题组承担,主要研发适用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测查办法.

据介绍,汉语能力综合测评将包括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拟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着重考查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语文应用能力,侧重于能力测评而非知识考核。”[5]其中单列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就是在“规范”、“整洁”、“划一”上做文章,不然这“等级标准”从何而来又将何去。但是只“侧重于能力测评”,力度还显不够,关键是测评之后的等级证书做何用途?除非规定书写不达标者不能毕业,至少在师范类大学生中实施,否则,汉字书写测评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

同时,通过竞赛活动推动全国大中小学都来写美观的规范字。早在国家语委、中国书协、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报》社就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并将理论测试题刊登于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可谓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普及书法知识和规范书写的比赛,可惜这首届之后便没有延续下去。时隔的今天,国家将推出书写测评“标准”,同时教育部语用司举办“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不过这次大赛可以为“标准”的推出来测量“水位”提供参照系.

(二)从教师资格认定抓起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应该加入书写水平考试这一重要科目。就目前而言,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教育学》、《心理学》要取得相应成绩,这些都是教师职业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忽略了一点,就是教师书写水平的等级划分和考试。书写能力也是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教师不规范、不美观的书写必然会给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而有的学生将来当了教师,又再影响学生,势必一代代走入恶性循环.

所以,应该考虑凡是要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包括非师范专业报考教师资格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要从事教师职业的,都要进行《汉字书写》(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以下简称“三笔字”)资质认定,而且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同时进行.

唯其如此,才能提升教师整体书写水平.

(三)从改革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抓起以卷面书写的好坏按一定分数比例将书写纳入高考成绩的评定,是促进中小学生练好字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办法。既然高考是目前选拔人才相对体现公平的手段,何不借鉴式地引入科举考试中“以字取人”这一做法呢。比如科举考试,除考文章外,其书写水平也必须是一流的,真正体现“字如其人”这一理念。楷书中的小楷是科举考试的必用书体,科考者争相练习,成为了千篇 一律的规范面孔,书史称之“馆阁体”。曾有人骂它眉俗,没有个性。但我认为,它的美仑美奂、精致典雅,确实养眼,不仅能养考官的眼,状元的字还能养皇帝的眼。我们的高考卷面可以不必达到如此高的书法标准,但也应美观入目、规范整洁.

(四)从源头抓根本一是注重养成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一年级是人生开始学写字的“源头”,教师在这一时期根据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给他们以正确指导和规范约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包括坐姿、执笔法,不急不躁地练好“童子功”,对于他们一生的书写成长极为重要,将会对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书写产生重大影响。小学生的书写要过楷书关。楷书之楷即楷模、典范之意,其笔画规范,结构端正,是小学生的入门体。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和写字教学,是进入高年级学习行书的基础。因此,要将小学生的书写从一开始就引入成人化的书写范式,讲求抑扬顿挫,讲求结构美感。不能放任自流,导致歪倒不堪、幼稚笨拙的“娃娃体”.二是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书写继续培训.把中小学教师的书写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集中培训和考核,也可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自我训练和测试。小学教师是学生书写的启蒙教师,给学生的书写示范最直接、影响最深刻,学生一旦形成不良书写习惯(包括姿势、执笔)和风格,也最难以改变。因此,“三笔字”作为教师职业的必备素质之一,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和书写水平的提高。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无意识地耳濡目

中国大学网免费论文频道 w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第四篇】

高等教育合作对策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尤其是“前海深港特别合作区”成立以及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推进,为深港两地多层次、全方面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间。香港拥有世界优质的高等教育,而深圳正在积极培养和引进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新时期,激发深港深化合作释放的创新活力和空间,寻求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对于促进两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意义重大。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背景下,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是对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的有益探索,也为内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提供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深港高等教育合作;对策;动力;阻力

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人才是支撑发展的重要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是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为此,进一步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高等教育资源,寻求湾区内高等教育合作有效模式,对于推动湾区发展至关重要。深港两地合作是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两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是破解两地发展“瓶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全面深化两地合作重要内容。尤其是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中,大力支持两地高校合作为主,为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创新探索提供了可行性空间。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有着地理位置以及两地长久合作形成的独有“默契”等优势,但是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差距不容忽视。为此,分析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探讨在湾区经济发展下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对策,对于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现实“动力”和“阻力”分析

1.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动力”

①现实需求是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最迫切基础。近几年,深圳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科研成果转化的应用表现卓越,但深圳在优质的本地高等教育资源、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难以满足城市发展智力动力需求。而香港拥有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和人才,基础研究成果卓越,其中不乏世界排名靠前的高等教育院校,但是在科研成果转化和发展方面表现一般,这也影响着香港经济发展的转型。推进深港两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将有助于解决两地科技发展的“瓶颈”。借助香港拥有国际认可度高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经验,能弥补深圳高等教育资源缺乏,难以匹配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和要求。同时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也可以进一步缓解香港科技发展困于土地、资金、市场转化等方面现状,尤其是深圳在技术创新方面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为香港高科技研究提供创新素材,并为研究香港发展的问题提供研究和借鉴版本。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不断深化。

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内地与香港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破解两地高等教育合作障碍提供了创新探索空间。首先,推进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是推进深港两地教育和新技术发展的必经环节,也是为整个湾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合作优势,不断深化了合作空间和合作内容,探索适合湾区发展的`模式,推动湾区经济整体发展,是推动深港两地高等教育的初衷和目的之一。最后,深港高等教育并非所有资源都是完全自给自足,通过两地高等教育的互动合作,吸取彼此所需的资源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各方均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③政策支持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经历了从地方政府和香港高校的合作探讨到地方政府和高等教育的合作规划层级提升。

从起,香港大学等高校提出在深圳独立办学的要求,到4月28日,教育部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建立为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在办学、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研究中心合作做出了有益探索。深港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在同意合作发展“深港创新及科技园”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高端培训平台,向全球顶尖高等院校征求办学建议,在非盈利的基础上,开办分校或新院校。河套地区发展规划给予了深港高等教育合作广泛创新空间。月9日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期间,经国务院授权,马兴瑞代表内地与林郑月娥签署了《关于加强粤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将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快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阻力”

①制度方面差异。由于广东与港澳在政治、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发展观念和发展水平上差异的存在,使得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1]除了国家主权的一致性外,粤港三地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推动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无疑是个巨大“阻力”。此外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是单独的关税区,双方包括教育服务贸易在内的经贸关系受wto规则的约束,从而为两地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增添了阻力。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与内地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须参照国务院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执行。[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并未对香港高等教育院校在内地开展办学做额外的补充。另外,两地在制度方面的差异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亟待建立推进高等教育合作的协调机制。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必须面对解决教育制度衔接及模式推广等方面的问题。②合作实践层面问题突出。双方合作方式有待进一完善。首先,由于内地与香港法律法规的限制,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主要以商业合作形式展开,高等教育的合作经常性夹扎在经贸合作中,教育部门在推进深港教育合作上表现“乏力”。其次,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以香港高校到内地合作办学为主,办学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办学地点和办学专业具有局限。此外,合作办学模式要求口径不统一,自主招生存在混乱,教育质量缺乏监督考核,进而影响到学生就业。

二、深化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建议

1.进一步探索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体制机制层面的合作

①基本原则及定位调适。加强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合作,首要工作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确保双方正常、规范及稳定的合作。协议内容应包括合作的原则、目标定位、合作方式等方面。就合作原则,根据内地与香港的特殊关系,双方高等教育合作应遵守“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基本法》规定。就目标定位,通过打通双方高等教育体制,推进教育资源自由流通,逐步实现两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两地政府部门在保持良好的沟通机制下,可根据两地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有计划有步骤部署引导教育制度创新,推进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②加强两地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合作。首先,两地教育部门作为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引导力量,在深入了解两地高等教育异同基础上,应致力于建立有效、切实的交流长效机制。同时应加大对两地教育法律法规的研究,两地教育法规的适用性差距很大,对于法律法规的研究是开展深入合作前提。其次,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开展两地通用学教育体制研究和落实。教育体制包括教育部门行政体制、学分制度、课程设置、质量保证等多方面内容,推动两地教育合作最重要和迫切的基础就是尽快打通两地教育制度的衔接。③完善两地高校异地读书管理工作。首先,设立两地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管理机构,统一安排两地学生异地读书的报名、招考、录取、学业成绩、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以此增加两地文凭认可度。其次,根据政策部署和发展需求,增加深港两地高校互派交换生、留学生名额。最后,完善两地大学生交流时学费优惠、学费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政策支持。香港是高消费、高物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积极性。因此,内地与香港设立内地学生政府专项奖学金或助学金,帮助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④积极增进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引导两地高校定期开展交流合作,丰富两地高校合作内容,设置具有香港国际高校优势与深圳本土化结合的学科。鼓励两地高校师生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同时借助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积极吸引香港国际一流的教育资源及世界顶级的实验室入驻。创新两地交换生学校管理动作。积极引导和鼓励交换生、留学生参加形式丰富,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针对交换生和留学生交流和融入的交流活动,以便学生尽快融入当地学校。

2.进一步创新两地高校合作方式

①推动两地高校学生社团、协会合作与交流。高校学子以兴趣爱好以及依据校园文化而形成的学生社团和协会,是促进两地学子自发交流的良好切入点,也是推进两地高等教育主体学生群体自主合作的重要部分,为此鼓励两地高校建立学生社团联系部门和机制,切实帮助两地青年学生增进交流,搭建友谊是开展两地高等教育最坚实的基础。②完善深港高校交流学子、学者、高水平科研交流人员来往深港交流的管理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就学生而言,深港两地要在出入境方面提供便利,自由出入内地与香港,以使其在校期间就充分认识“一国两制”,了解和熟悉香港甚至整个中国,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就学者、高水平科研交流人员往来交流访问应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例如住房、工资、补贴、奖金、家属工作调动及孩子教育等事项。③引导和协助深港两地交换生、留学生实习及就业工作。伴随着深港两地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深港合作企业及管理部门不断增多,可以积极鼓励和优先安排两地交换生及留学生进入深港合作企业及机构实习,以帮助企业减轻因两地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流不顺畅问题,并同时提升交换生及实习生工作技能,切实提高两地交换生和留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资金及配套项目的扶持。

3.进一步创新两地产学研合作方式

进一步深化两地高校前沿科技、高新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两地产学研联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向优势产业转化的基础和能力。深圳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双创”城市,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金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在深圳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可以为香港高校提供深入研究前沿科技的实践平台。此外,鉴于两地文化及法律等方面的不同,理顺和完善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成果向市场、社会转化的合作条约及管理规定也十分必要。

4.借助河套地区大胆创新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方式

以河套地区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牵引,积极寻求高等教育未来合作方式的创新。根据《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港两地目前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地区、河套地区作为三大重点合作区域,而河套地区定位则为消除两地高等教育合作限制,激发高等教育合作优势,促进两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韦惠惠.欧盟高等教育合作对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j]比较教育,(04):43-46.

[2]冼雪琳,安冬平.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及合作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04):07-01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2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