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推荐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7407

【导言】此例“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推荐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等教育研究【第一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主管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主办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7362

国内刊号:14-1251/G4

邮发代号:22-17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高等教育研究【第二篇】

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熵的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CDIO理论的工程教育模式探讨——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产业发展的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技术站能力查定数据处理与计算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本科生班导师工作探索与实践

道路运输组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校教学评价的内容构成与评价方法探讨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自制远程测控实验系统的“智能仪器”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如何有效发挥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筑系馆设计课程为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体现区域特色

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拓展及其进一步发展

属性识别理论在高校贫困生困难等级评价认定中的应用

国际科技学术论文与国内硕博论文英文摘要主位结构的对比研究

浅谈虚拟学习环境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分享资源共赢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材料”计划对我国英语教育资源共享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论的视角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证调查与法律分析

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讨

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

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比较

提高经管类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于强化高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基于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外汇交易模拟实习”课程教学经验

基于日语新闻广播语体特点谈日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关于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若干探讨

比较教学法在“给水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Sturm-Liouville问题谈分离变量法的教学改进

法理学本科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民办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论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及主要问题

民办高校产权归属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理念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解读

高校校园网应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机制分析

财经类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

“3+1”: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

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校与东汽合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近代文化史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面向实践导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验设计

高等教育研究【第三篇】

关键词:后大众化;高校定位;路径选择

后大众化理论是由日本学者有本章教授在1995年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之后提出的又一理论。有本章教授认为,后大众化阶段的这些变革是世界更广范围内国家经济性质变革的一部分,这种变革进而延伸到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在每个面临着或多或少的经济紧缩的社会变革的国家,都可能出现教学和学术政策的变迁”。[1]国内学者杨移贻在《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审视》一文中指出,“后大众化阶段应该是一个调整和增长并行的阶段,调整的重点在于高等教育的结构与体系,新的增长点可能在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2]可见,从国外到国内后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高校定位的视角对后大众化阶段黑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进行研究,为黑龙江高等教育迎接新挑战提供些许理论参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般又将毛入学率达到15%-35%称为“前大众化”阶段,达到36%-50%时称“后大众化”阶段。1999年是高等教育扩招的开端,2007年黑龙江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黑龙江高等教育步入“后大众化”阶段。

一、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黑龙江省除“985”、“211”高校以外的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进行研究。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在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上以区域或行业为主导,模式上以实践为主体,突出人才培养的区域性、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黑龙江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定位现状

(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定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谋划和战略思考。本研究采取词频分析法对发展目标定位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结合文献梳理对发展目标定位进行整理与比较。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个体的办学定位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以“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9所,占样本总数的41%;以“国内一流水平、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5所,占样本总数的23%;以“质量立校、特色创优”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9%;没有提及发展目标定位的高校有6所,占样本总数的27%。

(二)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办学类型定位基本情况

关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类型定位这一变量的取值,本研究是按照现有学术界比较公认的高等学校类型划分的标准,将办学类型定位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通过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的定位集中在“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四类。类型定位选择“教学研究型”的高校有7所,占样本总数的32%;选择“研究教学型”的高校有1所,占样本总数的5%;选择“应用型”的高校有5所,占样本总数的23%;选择“应用技术型”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10%;未提及定位的高校有7所,占样本总数的30%。

(三)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学科发展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学科发展定位是指高等学校发展所要选择确定的学科领域。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按照学者陈厚丰在《中国高校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设计》一文的研究,从学科覆盖面及其内在联系的角度将高等学校分为单科性、多科性、综合性三类。单科性高校所设学科少于3个门类;多科性高校所设学科在3-8个门类且文理、文工、理工内在联系较为密切;综合性高校所设学科覆盖9个及以上门类,设有文、理、工三大类学科且内在联系紧密。22所高校中学科覆盖了11个门类的高校有4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1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9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8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7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6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5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5个以下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

(四)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什么样的素质标准等。根据样本情况分析,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围绕“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三个核心类型进行定位。第一类定位为“应用型”的高校有6所,第二类定位为“复合型”的高校有4所,第三类定位为“技术技能型”的高校有2所。样本中还有10所高校没有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五)省属一般本科高校服务面向定位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服务面向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提供社会服务的空间范畴,即高校在行使其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在我国,高校的服务面向基本可以分为服务全国、服务大区和服务地方三类。根据样本情况分析,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在服务面向定位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选择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高校有6所,第二类是选择服务行业及地方经济的高校有1所,第三类是选择服务地方的高校有4所。样本中还有9所高校没有提出服务面向定位。笔者从22所高校的网站中整理了各学校的学校概况,并采取词频分析法对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学科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结合文献梳理对22所高校定位现状进行了考察。在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学校简介中,均出现了“质量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创优”等描述,这说明各所学校对自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路径都很明确。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各所高校已经开始形成特色意识,重视总结、宣传自己的办学特色,逐步将自己的办学特色纳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在制定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将形成办学特色作为重要内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总目标定位的描述表现出“同质化”现象:在22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在未来发展方向的表述上提出了将要建成“高水平”、“国内一流水平”大学的目标,占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41%。总目标定位的“同质化”将会导致各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具体做法的趋同。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校之间很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

三、后大众化阶段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给地方政府和高校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两者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探索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一)地方政府要统筹规划公办本科高校的发展

1.地方政府要创新管理理念及方法,加强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要改变原来的“官本位”思想,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理念转变为公共治理理念,强调治理双方的平等关系,共同协作,达到双赢的目的。地方政府还要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的调控手段,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体系,根据市场变化调控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及资源配置,以更好地促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2.地方政府要发挥规划的作用,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进行战略管理规划是实施统筹管理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通过与高校共同研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方式,从区域经济社会实际出发,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及要求,对所管辖的一般本科高校实施分类管理,并做好一般本科高校发展定位的指导工作,以确保每所高校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优势,并且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形成特色。

(二)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1.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准确定位、特色发展首先,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正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它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等方面逊色于研究型大学,因此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将自身定位在“地方”层面上,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其次,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理念。要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挖掘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2.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找准科研方向,主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自身科研发展的突破口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与其他研究型大学或是省属重点大学相比,科研方面要弱得很多,除了和这类高校的办学定位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发展科研的突破口。目前,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往往是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作为其科研方向,这样的选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科研既缺乏支持,又缺乏活力。事实上,地方科技的某些发展方向、地方企业的科研攻关内容正是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科研选题的来源,立足地方特有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地方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将研究的成果在企业内转化成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具备的管理、规划、政策优势,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第一,地方政府可以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办学进行引导与监督。具体包括对办学方向、办学过程的引导与监督。第二,地方政府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第三,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管理职能,成为企业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桥梁与纽带,可以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引进资金、搭建平台,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RobertZembk.美国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J].樊建芳,译。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3(3).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四篇】

从教学思维、信息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教学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化,并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化;慕课

自从总理在2015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互联网+”这一计划以来,各行各业无不以此为契机,寻求创新与发展。对于高等教育行业而言,同样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各大高等院校都在为如何发展“互联网+高等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科技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高校通过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引入“翻转课堂”、“慕课”等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不可避免的受到互联网元素的挑战,以往的一块黑板,几本教科书式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高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变化,适应新的角色。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是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由于盲目扩招等原因,导致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并没有与高校的发展取得同步,从而导致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教学思维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优势的主体地位,对知识的理解和解读具有权威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从各种网络课堂、名师讲课视频等多种互联网渠道中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通过互联网开拓了视野,对知识的获取不单单倚赖于教科书和课堂;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也会受到挑战,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知识的获取,而是互联网上所蕴藏的大量的资源,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有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该引入互联网思维。从互联网中吸取优秀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1]。

三、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高等学校的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2]。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在过去的教学中,通常都是以书本教学为主,辅助以少量的机房上机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只能机械地记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实践应用能力严重欠缺。而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技术实验系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系统上制作私有课件,并为学生安排课程。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以真实项目为背景设计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实践性强,而且实验平台高度仿真,体验效果良好,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才能从容的面对教育技术的革新。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的应用中则更加广泛。以解剖学为例,由于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做解剖实验中的流程是不可逆的。因此,传统的采用实体进行解剖的实验教学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实验平台,则可以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现实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可以为来自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学生提供多样化和定制化的虚拟现实课程。VR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形成了教学资源的统一分配和管理,避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建设。

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兴起,高校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与传统教学形式中的一间教室和几十或者上百个学生不同的是,慕课是一种在线的课程开发模式,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学生人数动辄以万人计。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教师,慕课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学生在选课的时候会比较线上和线下授课的课程效果,从而做出选择。这样就使得广大教师能够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升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对于学生,慕课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对吉林省内多所高校慕课的情况调查显示,各个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慕课平台。针对这种线上教育的新模式,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对于学校,高校之间可以通过慕课平台结成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相结合

许多高校在教学中过分倾向于理论教学,轻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过硬的现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探索实施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搭建良好的平台。

六、结论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3]。针对新形势下的各种变化,高等教育的教学应该与时具进,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月翠,张文德.基于“互联网+”的福建省高等教育信息化联动发展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5).

[2]宇缨.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及相关技术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20).

高等教育研究【第五篇】

关键词: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

我国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其它业余高等学校教育;二是1980年开始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三是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函授教育和夜大教育。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三种形式成为我国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是利用成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太影响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正常教学。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有完整的教学环境、充足的师资资源,兼办成人高等教育从社会教育成本上来说节约了大量国家资源,在建国初期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办学形式是一种创举。

第二,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往往要克服很多困难,如要克服工作和学习矛盾,克服家庭事务与学习矛盾,克服远距离学习不方便的困难,学生顶住这么多的压力,克服这么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本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走上社会后,除了个人情结外,工作、社会地位等各方面要求学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因此,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更容易满足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

第三,成人高等教育的学费由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收取,这可以给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以资金支持。成人高等教育完全由学员缴费进行学习,所收学费由学校自己支配,在没有追加投入的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可以给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于特殊时期,尽管两种教育的培养对象不一样、目标不一样、满足的需求不一样,但建国以来,这种“搭便车”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对于教育人才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选择与建国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这种“搭便车”的教育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和探讨。

二、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培养人才需要专门的教学服务团队,针对性地研究教学方法,达到培养人才目标;科学研究是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深入研究专门探索的领域,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深度,对学生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科学研究,达到服务社会的作用。服务社会除了向社会输送培养好的人才,包括师生共同的科学研究转化成社会生产力,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社区、为所在城市、为社会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

国家将成人高等教育放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搭普通高等教育的便车,确实实现了普通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它为那些在高考选拔体制下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教育界已经对成人高等教育中教育对象学习心理、认知特征,成人教育的本质、特点以及成人教育社会需求等方面有很多共识。虽然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培养人才,但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没有为成人高等教育配备专门的授课教师,以教学为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教学队伍,不能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结果只能是脱离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脱离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

以成人高等教育的考核为例。首先,由于考核内容普教化,缺乏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试重知识轻能力;考试手段单一,同时由于教学效果与考核目标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增加通过率,有些学校想出许多办法,如降低了考试要求,甚至为学生考试作弊做掩护,以牺牲成人高等教育的严肃性作为代价。

其次,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成人高等教育在高校中往往是解决和安置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团队家属的地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就存在学历层次较低等问题,这样的管理团队不能对成人教育管理开展研究,这样的管理团队也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最后,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没有投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学生的学费,很大一部分是国家的投入,还有社会的赞助,而成人高等教育附着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国家没有专门的投入,对于学生的学费,除了教学开支,很大一部分都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收入,高等教育学校在年终总结成人高等教育时,更多地是关注其对学校资金贡献。

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严肃的教育工作,而这种“搭便车”的教育模式,让成人高等教育面目全非:教学大纲、管理团队、教材、教学、考核等等任何环节很少有成人高等教育的特征,严重损害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真义。

三、解决途径

(一)重新定义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社会目标,追求发展,体现公平

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千万人才,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补偿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补偿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现阶段由于我国迈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社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观念已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除了学历教育外,应从提高公民素质,开拓公民视野,满足人们对文化和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要求受教育者机会平等,坚持教育公益性,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为不同阶段的成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从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中可以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应该获得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学生年龄一般都集中在19~40岁年龄段,很多都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进入社会,而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压力会更大,他们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克服各种矛盾参加高等教育学习。

成人的学习往往是带着问题和需求学习,大多数的成人学习主要是直接用于工作,学习成效会更大,这是学习型社会最好的表现。

因此,我国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目前的状况,不但给成人提供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还在资金上给予投入。

(二)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法规》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

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的发展状况是由于体制造成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根本问题在于: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体制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要求,学校不重视、也不愿意投入,成人高等教育的主管者最容易的选择是维持现状,而不是进行“冒进”改革。

因此,在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搭普通高等教育便车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法规》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确立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定位,保障成人学生平等的合法教育权益,促进高等学校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专门化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团队,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6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