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65953

【导言】此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等教育研究1

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熵的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CDIO理论的工程教育模式探讨——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产业发展的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技术站能力查定数据处理与计算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本科生班导师工作探索与实践

道路运输组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校教学评价的内容构成与评价方法探讨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自制远程测控实验系统的“智能仪器”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如何有效发挥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筑系馆设计课程为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体现区域特色

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拓展及其进一步发展

属性识别理论在高校贫困生困难等级评价认定中的应用

国际科技学术论文与国内硕博论文英文摘要主位结构的对比研究

浅谈虚拟学习环境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分享资源共赢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材料”计划对我国英语教育资源共享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论的视角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证调查与法律分析

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讨

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

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比较

提高经管类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于强化高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基于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外汇交易模拟实习”课程教学经验

基于日语新闻广播语体特点谈日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关于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若干探讨

比较教学法在“给水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Sturm-Liouville问题谈分离变量法的教学改进

法理学本科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民办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论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及主要问题

民办高校产权归属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理念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解读

高校校园网应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机制分析

财经类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

“3+1”: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

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校与东汽合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近代文化史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面向实践导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验设计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4篇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2

关键词:后大众化;高校定位;路径选择

后大众化理论是由日本学者有本章教授在1995年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之后提出的又一理论。有本章教授认为,后大众化阶段的这些变革是世界更广范围内国家经济性质变革的一部分,这种变革进而延伸到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在每个面临着或多或少的经济紧缩的社会变革的国家,都可能出现教学和学术政策的变迁”。[1]国内学者杨移贻在《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审视》一文中指出,“后大众化阶段应该是一个调整和增长并行的阶段,调整的重点在于高等教育的结构与体系,新的增长点可能在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2]可见,从国外到国内后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高校定位的视角对后大众化阶段黑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进行研究,为黑龙江高等教育迎接新挑战提供些许理论参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般又将毛入学率达到15%-35%称为“前大众化”阶段,达到36%-50%时称“后大众化”阶段。1999年是高等教育扩招的开端,2007年黑龙江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黑龙江高等教育步入“后大众化”阶段。

一、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黑龙江省除“985”、“211”高校以外的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进行研究。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在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上以区域或行业为主导,模式上以实践为主体,突出人才培养的区域性、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黑龙江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定位现状

(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定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谋划和战略思考。本研究采取词频分析法对发展目标定位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结合文献梳理对发展目标定位进行整理与比较。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个体的办学定位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以“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9所,占样本总数的41%;以“国内一流水平、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5所,占样本总数的23%;以“质量立校、特色创优”为中心词定位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9%;没有提及发展目标定位的高校有6所,占样本总数的27%。

(二)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办学类型定位基本情况

关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类型定位这一变量的取值,本研究是按照现有学术界比较公认的高等学校类型划分的标准,将办学类型定位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通过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的定位集中在“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四类。类型定位选择“教学研究型”的高校有7所,占样本总数的32%;选择“研究教学型”的高校有1所,占样本总数的5%;选择“应用型”的高校有5所,占样本总数的23%;选择“应用技术型”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10%;未提及定位的高校有7所,占样本总数的30%。

(三)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学科发展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学科发展定位是指高等学校发展所要选择确定的学科领域。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按照学者陈厚丰在《中国高校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设计》一文的研究,从学科覆盖面及其内在联系的角度将高等学校分为单科性、多科性、综合性三类。单科性高校所设学科少于3个门类;多科性高校所设学科在3-8个门类且文理、文工、理工内在联系较为密切;综合性高校所设学科覆盖9个及以上门类,设有文、理、工三大类学科且内在联系紧密。22所高校中学科覆盖了11个门类的高校有4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1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9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8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7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6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5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覆盖了5个以下学科门类的高校有3所,占样本总数的%。

(四)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什么样的素质标准等。根据样本情况分析,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围绕“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三个核心类型进行定位。第一类定位为“应用型”的高校有6所,第二类定位为“复合型”的高校有4所,第三类定位为“技术技能型”的高校有2所。样本中还有10所高校没有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五)省属一般本科高校服务面向定位情况

省属一般本科高校服务面向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提供社会服务的空间范畴,即高校在行使其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在我国,高校的服务面向基本可以分为服务全国、服务大区和服务地方三类。根据样本情况分析,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在服务面向定位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选择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高校有6所,第二类是选择服务行业及地方经济的高校有1所,第三类是选择服务地方的高校有4所。样本中还有9所高校没有提出服务面向定位。笔者从22所高校的网站中整理了各学校的学校概况,并采取词频分析法对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学科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结合文献梳理对22所高校定位现状进行了考察。在22所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学校简介中,均出现了“质量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创优”等描述,这说明各所学校对自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路径都很明确。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各所高校已经开始形成特色意识,重视总结、宣传自己的办学特色,逐步将自己的办学特色纳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在制定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将形成办学特色作为重要内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发展总目标定位的描述表现出“同质化”现象:在22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在未来发展方向的表述上提出了将要建成“高水平”、“国内一流水平”大学的目标,占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41%。总目标定位的“同质化”将会导致各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具体做法的趋同。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校之间很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

三、后大众化阶段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给地方政府和高校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两者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探索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一)地方政府要统筹规划公办本科高校的发展

1.地方政府要创新管理理念及方法,加强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要改变原来的“官本位”思想,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理念转变为公共治理理念,强调治理双方的平等关系,共同协作,达到双赢的目的。地方政府还要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的调控手段,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体系,根据市场变化调控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及资源配置,以更好地促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2.地方政府要发挥规划的作用,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进行战略管理规划是实施统筹管理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通过与高校共同研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方式,从区域经济社会实际出发,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及要求,对所管辖的一般本科高校实施分类管理,并做好一般本科高校发展定位的指导工作,以确保每所高校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优势,并且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形成特色。

(二)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1.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准确定位、特色发展首先,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正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它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等方面逊色于研究型大学,因此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将自身定位在“地方”层面上,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其次,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理念。要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挖掘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2.省属一般本科高校要找准科研方向,主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自身科研发展的突破口省属一般本科高校与其他研究型大学或是省属重点大学相比,科研方面要弱得很多,除了和这类高校的办学定位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发展科研的突破口。目前,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往往是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作为其科研方向,这样的选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科研既缺乏支持,又缺乏活力。事实上,地方科技的某些发展方向、地方企业的科研攻关内容正是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科研选题的来源,立足地方特有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地方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将研究的成果在企业内转化成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具备的管理、规划、政策优势,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第一,地方政府可以对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办学进行引导与监督。具体包括对办学方向、办学过程的引导与监督。第二,地方政府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第三,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管理职能,成为企业与省属一般本科高校的桥梁与纽带,可以为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引进资金、搭建平台,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RobertZembk.美国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J].樊建芳,译。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3(3).

高等教育研究3

卷首语

(1)“批评”的艺术 贺建兵

管理智库

(5)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 董倩倩

(6)基于人性假设的高校激励措施问题与对策 季晓磊

(7)对高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研究 刘祖艳

(8)浅析高校危机管理建设 任昕怡

(9)浅谈中原经济区建设下的河南高水平大学 石雪丽

(10)高校图书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剥、庆仁

(11)浅析校企合作中弹性学制的建立 巫柳燕

(12)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徐晓宇

(13)我国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浅述 余曼

(14)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影响的辩证分析 张瑞红

(15)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研究 禚越

(16)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基于大学治理理论的视角 成立

(18)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陈秀娟

(19)民办高校信息化条件下固定资产管理新思路的探讨 陈彦彤

(20)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于20世纪在西方国家的深化和发展 晨光 白雪晖

(21)浅谈高职院校九零后学生的教育管理 黄静

(22)浅谈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现状与解决途径 刘松

(23)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马义国 乔长水

(24)浅谈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创新意识 吴海 邓丽

(25)第一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奚淑新

(26)市场视野中的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析 覃玉荣

(28)用视角的旅游容量测算和管理方法回顾 金浏河

(29)试论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面临的问题及其管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孙洁

德育教育

(31)信息社会的教育新观念——信息素质教育探究 肖丹

(33)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转型及路径思考 刘娜

(34)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青春期逆反的自我成长意义 潘庆戎

(35)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疆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调查 王1

(36)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价值意蕴 王震威 李朋炎

(38)高校特殊生、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探析 韦彩萍

(39)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新模式的探索——从四个维度解析“传统与时代的碰撞” 吴嘉宝 曹佳欢 魏霖 赵丹青 陈元君

&nbs

p; (40)构建和谐社会高素质教育的优势探讨 杨晓兵

(41)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张薇

(42)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 赵帅杰

(4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解决对策 郑亚峰

(4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构想——以“音乐”为载 周艺

(45)浅谈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估方法的研究 陆强

(47)浅析高职高专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成因及对策 张有闻 尧必文 付小清

(49)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的实施策略 李迎春

(51)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孙研 许建 洪洁

(52)交园sns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人人网为例 瞿津津 赵平

(53)走出“次等教育”的自卑境地——当前中职生德育问题再思考 李银.

教法研究

(55)高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杨冀林

(56)多媒体教学要考虑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郭泽英

(57)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程文焱

(58)试论中职财会专业教学运用的项目教学法以及行动导向教学法 胡肖强

(59)发现式教学法在音乐课堂应用中对教师的要求 杨春静

(60)结合排序法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李锡梅

(62)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甘陶陶

(63)谈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指导化工分析实训的思考 米小玲

(65)网络体育新闻专题的多元化评论视角研究 吴保伟

(66)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肖飞 仝选悦

(67)刍议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胡长付

(68)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贾炜锋

(69)pbl教学法在《运动医学》教学环节中应用的研究 李红

(70)如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李有军

(71)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龙振奕

(73)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在金融法课程中的运用 孙曦

(74)浅谈“逆序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凤香

(75)案例教学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王星捷 李春花

(76)语文教学要重视“悟性”培养 罗春雷

(77)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徐慧

(78)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 翟旭霞 任荣伟

教学实战

(79)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入文艺术 陈颖

(80)德语中“不按规矩出牌”的情况小结 高丽娟

(81)交互作用阅读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

教学中的应用 韩颖

(82)例谈化学开放探究题的类型及应对策略 张志强

(83)《英语语言学基础教程》评介 林永恒

(85)步步精心 方能事半功倍——谈中职学校《初械识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金钟

(86)提高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 杨晓燕 张怡

(88)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钟少芳

(89)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探讨 尹波 贾云涛

(90)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张茹茵

(91)电脑艺术类专业如何在工学结合中提高教学质量 张永桥 方丽萍

(92)果树栽培学如何进行现场教学 黎锦英

(94)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陈桂荣 郝东 张江华

(95)基础图案教学中“点”“线”“面”构成思路初探 毛婧

(96)依托语境,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康传绿

(97)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魏艳芳

(98)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以本科生《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辛莉

(99)团队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黄艳琳

教育探索

(10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邵彬 姜辉

(103)新课改下思想政治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中学教学模式探究 肖乃慧 吴健

(104)加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机制建设的思考 赵鹏

(105)中职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杨静

(106)中职语文综合活动课程资源的使用策略 邢春燕

(107)美国历史的反思——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析 邓晓彦

(108)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中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段农乾

(109)中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耿健

(110)基于《vi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孙颖实

(111)《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王继伟 董题

(112)《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初探 杨小庆 任艳君 王华平

(113)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英语四级阅读题型变化探讨 曹述迁

(114)中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研究 常淑娥

(115)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马威

(116)基于轨道交通领域的传输系统实验室建设探索 朱锦 张惠敏 黄根岭 曹冰

(117)《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有效教学的探讨 刘伟 张志国

(118)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探索 李秀娟 刘燕霞

(120)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韦玉球

理论研究

(12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丛书系列之比较 吕佳

&nbs

p; (123)提高大学《功能性食品》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马福敏 郭小瑞 徐美玲 郭乃菲

(124)应用文美学分析与教学研究 马宏坤 马正

(125)提高《煤矿电工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田苗

(126)单片机教学中误区的分析 王元鹏

(127)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思路 魏博洋 王朝

(128)传统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语态观差异之比较 肖科平

(129)a research about greenhouse robot' based on fuzzy logic wangsheng

wangshuai sunyanhong

(131)南宁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语言特征及策略探析 林志伟

(133)论法律教学中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徐黄华

(134)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需求调研 易琳 段晖 曹静

(136)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北安管理分局英语师资水平的建议 梁雪梅

(137)体育教育专业 "1-0"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为例 张高华 王昀博 马志军

(138)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周小春 赵超 王玉

职教研究

(139)职业教育分层次教学研究 桂丹 周浩

(140)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价值定位 李丽

(141)树立服务意识 做好中职学生管理 孙国林

(142)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力的建设 陶永红

(143)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涂梅

(144)浅谈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内容选择与实施 吴卫益

(145)爱的进行式——中职班级管理之旅 杨彩阁

(146)强化高职教育的优势 张振伟

(147)浅议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 章登科 周淑芳

(148)基于港口物流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研究 唐凤范

(150)浅谈中职物理教学中实验课的重要性 李玉杰

(151)中职英语任务教学中分层策略的运用 曹媚

教师教育

(153)搞好技工学校实习教学的几条措施 邸江

(154)浅谈技校班主任的管理和思想教育 刘林英

(155)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 孙璐

(156)做学生的“心灵捕者”——班主任案例浅析 杨芳

(157)浅谈如何做好医学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班主任工作 赵紫薇

(158)浅谈幼师专业班主任工作心得 韩婷

(159)探析高校教师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几个着力点 郝东 陈桂荣

(160)自我实现人假设对高校教师管理启示 邱明娟

 

; (161)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职业院校“后进生”教育辅导案例分析 邱淑女

素质教育

(16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防守反击意识培养的研究 胡小谦

(164)如何加强舞台美术的“光色”与“情感” 冯榕灿

(165)关于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几点想法 路璐

(166)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王磊

(167)体育保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探讨 覃荣周 王琪林

(170)对中职体育教学中篮球基本功的认识 王杨

学前教育

(171)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李锐

(172)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 蔡雯

(173)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李卉

(174)浅析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李俊灵

(175)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 李婷婷

(176)谈如何促进大班幼儿跳跃能力的发展 林婵娟

(177)“歌声与微笑”--用音乐优化幼儿情绪 陆秀燕

(178)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王雅娟

(179)关注幼儿情感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夏静 何为

(180)浅谈环境创设营造环境氛围 赵建青

(18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黄衍

(183)开展区域体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刘娇妍

(185)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以及措施 宋福华

(186)有效取舍,适度调整——基于大班“我上小学了”主题教学活动研讨的实践与反思 唐建苗

(187)区域活动中废纸制品的再利用研究 袁雪飞

(188)浅谈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郑东丽

电教科技

(189)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漆东风

(190)让信息技术课多一些情感教育 葛钟

(191)计算机教育教学探究 李香 田宾 宗克轩

(192)多媒体教学在“公共基础”课中运用 王鹏森

高等教育研究4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革,“互联网+教育”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同时,互联网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如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加强教师教育,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教师;学生;机遇挑战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国正逐步形成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路子。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渗透到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教育行业该如何面对和适应“互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将教师专业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相应要求,特别要提高使用多媒体等工具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使教师专业发展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同时,数字化网络资源使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随时与同事、专家合作。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促成“人机结合”(人与计算机结合),人机结合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多样化。“互联网+教育”使学校形态变成了自组织的智慧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和教育服务。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进行融合,通过位置感知、二维码等学习,让学习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的发展,教学模式从灌输式转向互动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与指导者,其从教学生知识转向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这一转化使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正逐渐走进课堂,甚至还出现了“弹幕教学”模式,即在教师讲课的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疑问发送到教师的课件屏幕上,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使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又不会打乱老师的步调。

二、“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

通过走访一些院校,笔者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部分教师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下载相关教学课件、学习相关教学课程,并没有真正理清“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这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更没有认识到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不主动学习网络技术,还在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逐渐提升,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变强,同时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断提升,追求个性化,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他们需要更高级别的各种移动终端和实体性学习资源。

(三)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资源的膨胀必然会对教学信息造成干扰。首先,在信息量庞大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很难找准学习方向。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的时候却发现许多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其次,互联网上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了其具有无序性、重复性、不确定性,学生处于鱼龙混杂的环境,很难甄别信息真伪。除此之外,这种模式下学习的自主性很强,很难进行监控。

三、如何应对“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加强教师教育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资源,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首先,对教师应该加强现代技术教育,使其熟练使用多媒体等工具,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把教师、学生、教学融为一体,建立相应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设计移动互联网化的课堂教学,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融合;最后,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课堂知识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

(二)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

在学习生活中,由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了,但不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仍较为薄弱,因此就需要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在组建自律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学生间、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团体,通过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自律学习群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监督,实现团队内外的双向交流,同时更好地共享资源。

(三)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高校应该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日程,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敏锐地辨别各种信息,对庞大的信息进行处理与选择。与此同时,让学生主动把网络规范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机构,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与嘉奖游刃有余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老师。最后,积极鼓励在校教师与其他院校教师、各类培训机构、各类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

作者:梁建华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86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