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论文【优秀5篇】
【导言】此例“粉丝经济论文【优秀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粉丝经济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镇魂》;社群经济;网络剧;粉丝文化
1互联网与社群经济
21世纪全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占据了商业营销的核心。于是,在这样一个“1000个铁杆粉丝就能养家糊口的时代”,社群经济崛起,以其自身的优势侵入市场,对影视行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那到底什么是社群经济呢?在《社群粉丝经济玩转法则》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指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1]其中“互联网时代”“群峰效应”“产品品牌”“粉丝群体”“情感信任与价值反哺”等关键词正是对于社群经济的解密。互联网首先为社群提供了一个安全广袤的平台。它有以下几个特征。1)在线化。随着4G时代到来,Wi-Fi无处不在,给绝大多数手机客户提供了长期在线的可能,只要消费者愿意,他可以时时刻刻以另一重“第二个自我”的身份存在于网络当中,同其余人的“第二个自我”进行交流讨论。2)小众化。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一统的市场格局开始分化,小众化消费的阶段来临,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离散作用,不管你的需求多么特殊,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在网上几乎都能得到满足——这犹如定制一般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心理功能的消费,满足精神要求。3)透明化。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买卖双方的信息变得对称,换句话说这在某一程度上,让买卖双方的交流成为可能,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也从单纯的熟人变成了对产品做出共同选择的所有人。4)故事化。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过度竞争导致注意力分散,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挑战。于是为了搏出位,企业或个人一定要有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好奇心。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了故事才会产生情感,有了情感的捆绑才会出现对品牌或者偶像的盲目信任,这样的信任显然给了商家营销灵感,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商品本身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而变成了商品的意义内涵和心理寄托。5)平台化。互联网把大家聚合在一起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一定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平台,利用这样的平台宣传、维系产生经济效益,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虚拟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有“安全感”,披着马甲的外衣,网友肆意展露自己的喜恶。有着相同爱好的人通过网络聚集到一起,无论年龄、无论地域,真正跨越了现实中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在“虚假”中得到“真实”情感的反应,让情感的捆绑产生消费。尤其对于现在大热的影视行业来说,偶像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由零散的粉丝向社群进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文化效应。
2镇魂女孩的社群打造
2017年就已经拍摄完毕的网络剧《镇魂》几近波折终于在2018年于优酷首播,在当下网络剧肆意横流的时期,这一部经费中途夭折、演员知名度不高的网络剧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成功,力压当时各大视频网站主力推出了网络剧《媚者无疆》《沙海》,收获高额播放量,日日以各种关键词登上微博热搜,剧中人物“沈教授”“赵处长”的称呼成为众多粉丝的调侃。这一部网络剧的成功从表面上看,没有官方费尽心思的宣传,也没有投入各种广告和利用演员知名度发行,几乎是通过粉丝一手打造出来的。不否认《镇魂》在影视市场是一个特例,但也正是这样的特例在其成功的过程中,证明了社群所能带来的巨大效应。《镇魂》的粉丝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预热初期,第一阶段的团体主要是“弹幕大军”,是这部网络剧的最初粉丝状态,由一群共同在视频网站观看网络剧并通过发送弹幕对剧情进行吐槽、对演员表达喜爱和预料剧情走向的观众组成。他们热衷于在弹幕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与《镇魂》网剧本身、两位主演以及其他演员建立起与剧情的参与互动关系和情感基础,此时主要的消费行为是刷流量看剧和买会员。到了中期,《镇魂》播放量破亿,频频以“沈教授眼神”“朱一龙演技”等关键词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阶段的团体形态出现,追剧的粉丝有了统一的名称成为“镇魂女孩”①。他们被打上了各类标签,最开始热衷于自主创造各种搞笑表情包、组建CP、挖掘两位主演过往的搞笑造型拿来善意取笑而被称为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②“镇魂女鬼”③。这样的群体数量庞大,活跃度高,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开设超话,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场所和阵地。粉丝之间的互动加强,彼此有了认同感和抱团意识,利用在哔哩哔哩等网站再度创造视频、炒热流量和利用网络、熟人自发宣传对这部网络剧进行了反哺行为。到了后期,电视剧因为时效性,在播出一段时间后必然有一个结束时间,无法持续维系一个社群,于是“镇魂女孩”的网剧粉开始向两位主演的偶像粉转变。朱一龙和白宇脱离网络剧《镇魂》,成为品牌本身,粉丝分化或者说转移社群阵地到朱一龙的粉丝“小笼包”和白宇的粉丝“小宇宙”中。当粉丝不再仅仅是关注网络剧本身时,社群倾向便更加明显的显露出来了,粉丝有了更加严密的组织、有了规律和具象的情感依赖,消费行为也从单纯的看剧扩充至偶像的代言产品和其他影视剧中。从“弹幕大军”到“镇魂女孩”再到“小笼包”和“小宇宙”的过程,不难看出从粉丝到社群其实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大多可归纳为普通消费者(观众)—路人转粉(弹幕大军)—粉丝抱团(镇魂女孩)—经营成社群(个人铁杆粉丝)的模式。社群经济效应对比粉丝经济效应的区别和优势就在于归属感、系统化和稳定性。粉丝其实只是一个零散的统称,细分之下粉丝可以分为黑粉、路人粉、CP粉和纯粉。黑粉是指那些对明星或者品牌尤其厌恶的人,他们热衷于收集黑料对此进行诋毁和嘲弄,这些人往往零散不成规定,但是在情感上相对比较坚定,不容易转化。路人粉其实对于明星或者品牌来说才是数量最大的一批人群,他们可能在某种潮流和舆论的影响下对明星或者品尝表现出某种狂热和喜爱,但这种感情不够坚定,容易被新的舆论和潮流左右,不稳定和不系统。而CP粉则指那些因为偶像某一部影视剧或者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的喜爱,因为一些外在的附件条件成为粉丝,虽然也形成了一些小的抱团群体,但是情感的依赖和信任会随着这些外在附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具有稳定性。最高级别的粉丝群体成为纯粉,也是和社群最为接近的形态,甚至发展至今已经同社群并没有了区别,它囊括的是那些可以成为铁杆粉丝的人,有组织、有纪律地拥护偶像或是某个品牌,将主体的情感投射到选定的某个客体上,形成一种类似“宗教”的信仰寄托,不仅在经济上愿意为偶像无条件买单,也会在文化上造就偶像的价值。
粉丝经济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网红经济;张大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林左鸣提出“实体经济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称为广义虚拟经济”。从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大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这个科技时代,虚拟经济带来的市场利润远远超过旧经济时期单单靠实体经济带来的财富。网红经济指网红以自身品味为主导宣传产品,通过网络互动了解消费者喜好,加强粉丝粘度,从而依托粉丝群体进行定向销售,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网红经济所具有的特点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本文在V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对网红经济进行探讨。
1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
2015年双11,张大奕店铺成为网红店铺中唯一挤进全平台女装排行榜的C店;2016年双11,开场不到4分钟,张大奕带着400万粉丝冲进全平台女装类目第一,日销售额超过Zara、H&M等大型品牌。尽管现在网红的产业链完善度和变现能力都比较完善,但它也是经历了的过渡时期。网红――文字时代,网络小说盛行,主要以论坛和聊天室为传播载体;网红――图片+段子时代,以图制胜,用图片吸引人们眼球,但商业价值不大;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实现了安迪・沃霍尔的“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和“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的网红――品牌与互动时代,网红注重与粉丝的互动,进而通过贴片广告,淘宝捆绑销售等渠道营利。网红自带超级IP,实现流量变现,使网红经济成为当下中国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之一。
2网红经济的特征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市场的营销模式也发生着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由“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培养欲望,形成记忆,促成行动”的营销法则转向“产生兴趣、自主搜索、聆听口碑、促成行动、分享朋友圈”这样更为主动的营销模式。张大奕更是成功的运用这种反营销学,用粉丝的需求反推供应链,在线上征集粉丝意见,“条纹衬衫是要粗条还是细条”、“裤子为了保证垂度和舒适度,需要用棉+氨纶材料,成本会有点高,做还是不做”,根据评论内容,及时获得粉丝个人喜好以及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从而调整生产线。在互动中,粉丝参与到衣服设计中,加强了粉丝的参与度和粉丝粘度,同时使粉丝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私人化定制体验差异化产品,满足社会心态多样化。张大奕的产品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生理需求,还在产品上附加自己的情感,提高消费者对自创品牌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粉丝持续消费,使自己变成自带IP流量的不败网红。网红自带IP流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快速变现。
3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广告收入
网红因其人气高、阅读量大,自带IP等性质,一些广告商将目光锁定到一些传播力强、影响力大的网红身上,这些网红被视为意见领袖,其中Papi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因其视频的搞笑和原创性,拥有2337万粉丝的Papi酱在首轮融资结束后,首条广告植入权拍卖到2200万的天价。这些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红自带粉丝粘度,因此广告商希望借助她们吸引网红自带粉丝群体的关注度,粉丝再通过转发等途径将广告传播给更多受众,实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扩大商品广告的覆盖范围。通过网红打广告,不仅广告商可以提高自身产品的关注度,网红也从中获利,粉丝也感觉在网红的引领下走向潮流风向。
电商盈利
福布斯报道2015年网红张大奕年赚3亿元人民币,合4300万美元,收入超过范冰冰,其电商店铺新品上线2秒钟,被粉丝全部秒光,月销售额达百万元超过一些线下店铺。张大奕将粉丝流量引入电商平台,再通多产品销售进行变现,实现了网红+电商的完美结合。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是它的精准销售,测款来源多数来自粉丝群体,满足粉丝的消费心理,并且构建互动化的购物场景以及趣味的视频制作给粉丝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使粉丝认同消费。张大奕以自身巨大的流量优势,配合背后的如涵科技完成流量的转化购买,运用微博+电商这种手段实现上游设计生产和下游推广销售的完美组合。
直播打赏
一些西方国家有给服务人员消费的习惯,这个习惯也逐渐发展到自媒体平台上,一些网民会为自己认为好的网文、视频付费,其目的都是表达自己对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赞赏以及感谢。在OGC过渡到UGC+PGC时代,张大奕紧跟时代,通过小视频录制、视频直播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为粉丝排忧解难,充当知心大姐姐,加强粉丝对其的依赖度。并且通过直播展示自家店铺产品,从细节图到整体图,用亲切、幽默的表达在短时间内增加粉丝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使新品短时间内售罄。并且还有一些粉丝对其喜欢的“主播”进行打赏,甚至有的粉丝“一掷千金”只为博网红一笑,网红表示感谢与其互动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而后这些打赏的虚拟货币再由网红与平台协商分成。张大奕虽日进斗金,但也有一些网红只能靠刷流量过日子,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4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粉丝经济论文【第三篇】
2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多次听过郎咸平演讲的人感觉,这场堪称国内最贵的经济学演讲内容似曾相识。台下观众不知道的是,主办方花费了22万元来为郎先生的口若悬河买单。
而在Ideas&RePEc的5月经济学家排行榜上,郎咸平仅列华人第十位。似乎经济形势越不明朗,他们的出场费涨得越高。
出场费谁涨得最凶?
近几年最贵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在2009年的出场费只有10-11万,现在平均价格翻了一番。涨势最凶猛的当属某当红女财经评论员,2009年,她出场费只有万元,而去年的出场费已飙到10万元,今年更是攀升到15万之多。谢国忠、宋鸿兵等财经人每场报价也都在10万元以上。
相比之下,去年开价比较“亲和”的还是一些国内高校或政府相关机构的经济学家。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相关专家出场费在4-5万元左右,“超级名校”经济学院院长级别专家出场费一般也在5万元左右,而普通名校或科研机构研究员亮一次相,价格不超过5万元。
有人认为,刚被2006、2007年大牛市“染红”,又碰上让企业家、公众都迷茫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家出场费五六年暴涨10倍是常态。
高身价怎样炼成?
不难发现,经济学家的出场费多少自然与其知名度大小形成正比,虽然许多专家的名望与其抛出的观点和学术江湖地位“匹配,却也存在不少令人唏嘘的”纯炒作行为。
比如,一位韩姓经济学家虽然有近400万微博粉丝,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近一多半是刷出来的。一位长期跟踪关注他的人曾对这些粉丝进行过抽样质量鉴定,发现相当多是有头像、有粉丝、每天定时更新微博的升级版僵尸粉。2010年8月,这位经济学家粉丝群突然暴增。按当时微博给出数据,他一天新增粉丝数在35000个以上,这让他一举登上了当天微博榜单。“就算按一天24小时计算,每分钟至少要增加粉丝26个人,但我蹲点了半小时,居然一个粉丝也没增加。”
现在有很多以网络公关公司名义注册的公司,借刷粉丝来做名人包装和微博营销,签约的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半年、年度一签,期间每一条微博它都会转发评论,还有一种是单天某一条微博的转发,炮制所谓公众事件。
背后如何分账?
20多万元也不是给郎咸平一个人的,而是通过中间人周转,层层累加到最后的打包价。
顾大晖连续两年和郎咸平的助理砍过价,对活动的门道相当熟悉。“他们的活动是由几大业内商会、协会联办。虽然这笔钱是算公司的支出,但活动当天我们收回的招贴、杂志、视听等广告费就有200多万,20万元等于是投资。” 顾大晖说。
粉丝经济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 网红经济 营销模式 变现渠道
一、相关概念界定
网红,网络红人,即通过网络平台走红并在进行一定商业化实践的群体。传统的传播模式下,粉丝与明星接触的媒介单一且被动,保持联系较为困难,明星与媒体占主体地位。不同于传统明星,粉丝与网红的互动性高,主动性强,并摆脱了时间、地域、身份、地位的限制,两者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另外,大屏时代的到来为网红三次元时代提供了硬件基础。
网红经济是一种通过触动粉丝情感上的共识达到粉丝主动参与营销的经济类型。网红背后拥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其通过自身的独特性吸引粉丝,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并吸引投资者。2016年3月19日,中国第一网红Papi酱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1200万投资;同道大叔的“陪我APP公司”在2016年2月获得了6000万的A 轮融资,并在同年12月8日被美盛文化以21750万元收购%的股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红的发展,网红的发展促进了网红经济的形成。网红经济强调个人IP,自身独特性,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粉丝互动,保持一定的黏性。本文主要探讨三次元时代下,网红通过怎样的营销模式将粉丝的忠诚度聚集起来进行变现。
二、网红经济变现渠道
(一)电商
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电商的发展。“网红+电商”成为了新的商业模式。前期,网红在直播平台、微信、微博等媒体社交平台展示自身的独特性,吸引大量粉丝的眼球,形成固定的粉丝群,并且保证及时和充分地与粉丝互动,以保持粉丝的黏性。常见的方式有,粉丝福利。网红通过邀请粉丝投票选出其喜爱的用品,并承诺有机会获得一些奖品。通过投票结果汇总,可以了解到粉丝的个性喜好以及真实需求。当网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铁杆粉丝的时候,网红就会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开立属于自己个人IP的商店,销售符合粉丝偏好的商品。由于商品符合粉丝的个人喜好,又是有一定黏性的网红推荐,粉丝自然愿意为个性化量身定制的商品买单。像网络红人张大奕,她的私服搭配在社交平台上深受粉丝喜爱,其电商店铺上线新品2秒钟内即被顾客“秒光”,月销售额达百万级,三天时间内,可以完成普通线下实体店一年的销售量。搞怪频达人“艾克里里”爆红网络后,借助人气推销自己的淘宝店铺,月销量直逼千万。2015年促销活动,淘宝女装店铺销量排名前十中有7 家来自网红店。
(二)粉丝打赏
由于网红与粉丝的互动性高,用户的黏性高,粉丝对网红的忠诚度极高,故愿意为其支付一定的金额。现在微信、微博、YY直播等社交媒体平台大多数开通了打赏功能,粉丝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微博支付等快捷支付方式,根据自己对网红创作的作品喜爱程度给予一定的打赏,以表示对网红的支持。
(三)广告
一方面,网红通过个人IP吸引一定数量的粉丝群,得到粉丝的忠诚度。另一方面,投资者看到网红背后庞大的粉丝群的购买力,希望通过网红的影响,使得背后的粉丝群由潜在顾客群变成其目标消费群。于是,网红与投资者进行合作。网红在自己的媒体社交互动平台上宣传投资者的产品,投资者根据其有可能带来的利润提高额支付一定比例的报酬。
网红经济中,信息实体以“直接传播”,“隐性传播”,“无意识传播” 三种方式向粉丝传播信息。广告通常通过“直接传播”和“隐性传播”的方式进行。“直接传播”是指网红直接向粉丝传播与之相关的信息,通过自身影响力带动粉丝购买某种产品。“隐性传播”是指将暗含的广告信息插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中,即我们常说的软广告。例如,美妆博主直播过程中直播间上无意拍摄到的化妆品就是一个软广告。由于前期网红给予了粉丝群一定的时尚潮流的指向,获得了粉丝群的忠诚度,因而粉丝群愿意跟随网红的步伐,使用其推荐的产品。
(四)创立公司
近年来,依托于网红的个人IP创立公司或者合伙建立公司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且还有很多公司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并获得了融资。搞怪视频达人艾克里里与飞博共创合资设立上海借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飞博共创还与另一位网红穆雅斓合资100万设立厦门穆雅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彩妆女王PONY成立自己的彩妆品牌PONY EFFECT;王尼玛成立了暴走漫画公司,并推出了暴走漫画APP;王思聪创立了熊猫TV……通过忠诚的粉丝的购买力的变现,使得网红所创立的公司得到一个不错的业绩。PONY EFFECT品牌自创立后的8个月销售额达到2亿多,且其品牌价值还在不断提升。
三、结论
网红经济的变现渠道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实现的:第一,电商;第二,粉丝打赏;第三,广告;第四,创立公司。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网红迎合了消费大众的心理需求,吸引了粉丝的眼球,获得了粉丝的忠诚度,其发展是符合时展的产物。同时网红经济的变现渠道众多,潜在的商业价值巨大,相信在未来的时展中网红经济会越来越备受关注。
参考文献
[1] 腾讯研究院。 2016年中国网红元年报告:TA为什么那么红[EB/OL].http:///newsDetail_forward_1459526,2016-04-22
[2] 曹晓芳。 粉丝经济下网红的商业模式发展[J]. 商,2016,(23):147.
粉丝经济论文【第五篇】
摘 要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前的粉丝经济现象级事件层出不穷,形成了两种典型的经济模式,即明星经济和IP经济。本文观察、分析粉丝经济的影响力,寻找到其内在的发展基础,探究新型的资本运作模式,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关键词 粉丝经济 明星经济 IP经济 资本运作 娱乐宝
现今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粉丝”。“粉丝”们面对其崇拜的明星或者事物,通常会进行巨大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表现在精神和心理层面,更多的表现在消费层面,例如支持电影电视剧的放映,购买相关的商品,参与相关的网络游戏等等。粉丝这样庞大的消费集体,如此持久不衰的消费热情,使粉丝经济迅速兴起。
一、粉丝经济分类
在粉丝经济大范围下,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偶像明星为核心的明星经济模式,由明星个人发展至“明星品牌”,并在大众媒介与娱乐工业的联合作用下,再加之其粉丝群体的强劲支持,便衍生出了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明星经济产业链。另一类是媒介文本,如小说、动漫、电视剧等等,而这些同样能够吸引粉丝的文化产品,我们通常称之为IP。IP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而我们现在谈论的IP产品,是指可以多个维度进行开发的文化产品,而IP经济模式,则是围绕这个人气高的作品(或形象、角色、概念等)开发网络文学、游戏、电影、电视节目等其他多元的文化产品。
重c地铁车身广告、十一块时代广场LED大屏广告、水立方主题灯光展,独立直升飞机环城飞行、豪华邮轮终身VIP、在冰岛韩国等海外媒体投放等等,这是粉丝们为TF boys的队长王俊凯准备的千万级“海陆空”生日礼物,粉丝们通过网络聚集,从而建立全国性分工明确的粉丝组织,在每一场关于偶像的活动中声势浩大地投入巨额财力、物力;电视剧网络播放量80亿,电影票房亿,同名手游一开服下载量便跃居全网第二,顾漫在2008年8月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小说《微微一笑很倾城》这一超级IP在今年大放异彩,其他知名IP也进行了影游联动,如《诛仙》、《幻城》、《老九门》的手游产品纷纷面世;知名的自媒体公共号罗辑思维,通过打造 “身边的读书人”优质IP,不断地拓展商业模式。从2012年末推出知识型视频脱口秀,2013年两期会员招募入账960万,通过群内互动信息共享增加粉丝身份的认同感,对建立的粉丝社区进行精准营销,2016年新年罗胖的跨年演讲2天入账4500万,2015年末B轮投资估值达到亿,2016年推出收费阅读APP“得到”三个月内获得42万用户且付费率高达20%。这些现象级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粉丝经济的潜力和实力。当红明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论对代言的产品的销量推动,还是对参与的各大真人秀、电视剧收视率及电影票房的带动,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优质的IP,能够脱离单一平台的束缚,依靠自身吸引力,向多种媒介蓬勃拓展,通过跨界融合,创造了极大的商业价值。通过观察这些社会现象,我们发现,粉丝经济的核心主体(明星抑或IP)的基础有三点。一是产品具有个性和特色,能够精准地定位到目标人群;二是与粉丝进行互动联系,例如建立粉丝社群、与粉丝在微博等平台互动;三则是能有持续优质内容的输出。
二、典型资本运作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组织日益兴起并且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粉丝在团体中进行情感交流,增加了粉丝粘性。各大金融机构也看中了粉丝经济的力量,纷纷推出很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其中,一个典型的产品是阿里巴巴推出了“娱乐宝”。其交易结构如图一所示。娱乐宝的第一期产品主要投资于《小时代》《狼图腾》等4部知名IP改编的电影和范冰冰代言的网游魔法学院,刚一推出,4天内成功募集了7300万元。从本质上来说,娱乐宝是保险产品销售平台,用户购买的产品实质是国华华瑞1号终身寿险(投资联结型)。投资型联结险可以将募集资金进行投资,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它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对投资的资金分级,投资型联结险获取优先级受益。最后,由信托公司募集的资金投入到娱乐项目中。投资型联结险也具有保险功能,若被保人身故,国华人寿公司会按照保单账户价值的120%付身故保险金,若于保险期满时生存,则按满期时合同的保单账户价值付满期保险金。同时,参与的用户有可能获得现场探班、明星合照、获得明星签名照这些难以量化价值的权益。通过这样的产品设计,不但保障了粉丝们的权益,降低了电影的融资成本,同时,粉丝们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参与感,对票房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又如,借助高质量的IP,导演们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泰濉吩经创下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成为首个突破10亿的电影,而作为导演徐铮的处女座,拍摄前寻找投资者多次被拒绝,虽然票房大卖,但徐铮的收益只有投资方光线传媒利润分成的10%,即4000万。在拍摄《港濉肥保不仅与投资人谈判保证拿到%的票房净收入,而且在电影上映前,他将收益权以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快速进行资金回款,能够迅速推进下一个项目。未来在商业模式上,会有更多人看到并利用粉丝经济的力量进行模式的创新,在资本领域获取更高的收益回报。
图一:娱乐宝的商业模式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粉丝经济的发展不仅会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在推动很多传统行业的变革,如过去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一直萎靡不振,通过当今粉丝经济效应,围绕电影、漫画、游戏及玩具等多领域打造强IP,在满足原有粉丝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多个产业链,产生协同效应;电影制作中获得粉丝们的反馈,与粉丝一起创造,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如《小时代3》的成功是由于粉丝们对前两部电影作品的问题反馈;传统的企业不再斥巨资进行广泛地宣传,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粉丝特点,通过明星或IP所在的多种平台针对性地营销;许多专职粉丝们纷纷转型网络营销员,粉丝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粉丝们对网络营销的热爱,通过积累丰富的经验,能够更好地契合这些新型岗位。
结束语
粉丝经济的价值正在不断地突显,它仿佛如催化剂,催化新的商业机遇和社会变革。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挖掘粉丝经济的价值,金融服务机构也应当勇于创新,通过设计新型的金融产品帮助促进粉丝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石。互联网融资模式在电影制片行业中的应用[J].上海金融,2016,08: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