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特色经济论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30895

【导言】此例“特色经济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特色经济论文1

(1)以人为本原则。确切地说,这里的“以人为本”是指以“劳动者为本”。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区别之一是立场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方法论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它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在阶级社会,人总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关系中不存在孤立的、抽象的人,而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利益的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是人的劳动不断生产和再生产出供人类消费的物质资料,终点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者在不同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动力源泉。西方经济学则是以“经济人”假设作为出发点形成的理论逻辑,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实质上就是资本发展的逻辑。所以,在西方经济学逻辑中存在悖论:一方面把人假设为可以按照最大化原则进行理性选择的“经济人”,另一方面又把劳动者仅仅视为与资本、土地相同的生产要素,根本无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劳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一事实本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本,理应成为它的首要原则。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涉及多方面深层矛盾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甚至会带来社会阵痛。我们的各项改革措施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阵痛、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成为深化改革坚守的重要理念。

(2)满足需要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需要”(need或want)和“需求”(demand)有重要区别。“需要”通常是指人的生存和发展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在分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时指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活资料的价值表示的,而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构成具有层次性,包括劳动者自己和家属所需要的“生存资料”,如衣、食、住、行等,也包括教育、文化、健康保健等“发展资料”。因此,“需要”是以使用价值来衡量的。而“需求”概念则不同,它用以描述市场中的交换行为,只要有货币、有购买力,就形成“需求”,“需求”是从价值实现角度分析的。“需求”不一定是客观“需要”,比如市场上有1万套商品房,从客观需要即使用价值角度来说,可以满足1万个家庭的需要,但也许由于房价过高,1000个家庭购买了这1万套商品房,从市场的角度看,商品房的价值得到了实现,也就形成了市场“需求”,但显然这些买房者不是为了“需要”,而是为了资本的价值增殖,其后果必然是房价虚高,一方面是需要房子的人买不起房,另一方面是不需要房子的人囤积大量房源。类似的问题还存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其他公共产品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们的生产是以“满足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要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助价值规律来满足需要,但这不妨碍“满足需要”理应成为指导我们各项经济工作的重大原则。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化解产能过剩,可以以“满足需要”为原则制定相应政策,比如化解商品房过剩,可以采取政府购买、百姓廉租的形式;化解钢铁、水泥等过剩,可以考虑增加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结构升级,可以考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差异性问题;等等。

(3)共享发展原则。共享发展理念是我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表明共享发展已经属于社会制度深层内容。共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理念,这一理念与以劳动者为本理念一脉相承。马克思在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运动规律基础上,指出了共享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制度特征。我们党从强调“共同富裕”到强调“共享发展”,在理念上是一个新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强调先富带动后富,这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其必然性,但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阶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了较好的经济实力,强调“共享发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发展动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提到共享发展,人们往往想到劳动成果分配方面的问题。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共享发展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从微观领域看,企业层面的共享既包括分配领域的共享,如提高工资,也包括生产领域的共享,如劳动条件、劳动资料、劳动保护、劳动管理等。在宏观领域,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的共享,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共享;在消费层次上,不仅包括生存资料的共享,还包括发展资料的共享等。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共享发展意味着在微观企业领域,不能一味把降低工人工资作为提高企业效率的口实。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技术高低、生产资料的性能好坏、企业管理的先进与否、工人积极性创造性的高低等。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新创造的价值是V+M,二者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降低工资就可以提高利润。这是一种静态认识,马克思这一公式揭示了劳资之间的对立关系。但利润和工资之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不能用线性思维套用马克思这一思想,认为降低工资就能提高利润,即提高企业效益。

(4)公有主体原则。“公有”是指公有制,“主体”是指主体地位,即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原则。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有根本区别。西方经济学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理论前提,认为市场经济与私有制是孪生兄弟,并把二者看作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制度,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源配置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把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由其决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可以与不同所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是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资源配置方式上,也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它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满足需要原则和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同时,坚持公有制主体性原则,也就坚持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特色经济2

近年来,我旗旗委、旗政府以实施“生态立旗、产业化强旗、工业富旗、科技兴旗”四大战略为核心,采取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措施的办法,积极有效地推动了相关主导产业的发展,经济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作为自治区大力扶持的特色产业和我旗工业支柱产业的花炮产业异军突起,日新月异,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该项产业不但传承了*地区几百年来的花炮生产工艺,而且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等优势,通过发展这项产业,繁荣了地区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花炮业已成为*旗名符其实的富民强旗的支柱产业。

一、地区特色奠定花炮产业发展基础

按照区域差异性理论,一个地区具有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具有一个地区的差异性,差异性是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差异又意味着区域个性,其中蕴含着潜在的发展优势。善于发现潜在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使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区域间由失衡走向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要坚持从差异中把握优势,大力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模式的产业体系,区域经济就能逐步走上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花炮业的快速发展,正是*旗充分发挥地区特色,挖掘潜在发展优势,大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的结果。在发展花炮产业上,*旗与全国的其它旗县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具体来说,发展花炮产业应具备技术、人力、土地、规模、市场等几方面条件,*旗具备并很好地利用了这些条件。

(一)技术条件。花炮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发展花炮业,需要具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工人。该旗发展花炮产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几百年来,该地区花炮生产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生产的花炮品种日益增多,现已能生产9大类600多个品种产品,其中高中低档产品类别比较齐全。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数量众多的产业工人,据初步统计,该旗现有花炮生产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2000多人;另外,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该旗还引进了600多名外地技术人才,花炮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花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人力条件。*花炮产品的品牌形象逐渐树立,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从大商标来说,该旗注册了“*花炮”证明商标,就生产厂而言,现在该旗先后有17个花炮厂注册了各自产品的商标,这在保护该旗花炮产业的同时,也促进了该旗花炮产品在竞争中提高了质量。

(二)人力条件。花炮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花炮业,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据统计,截至*年末,*旗劳动力资源总量为万人,剩余劳动力为万人。从目前花炮产业的发展规模来看,该旗花炮产业约需3万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发展花炮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三)土地条件。发展花炮产业必须具备充足的土地,并且远离村庄、学校等其它生产生活区。*旗位于燕山山脉努鲁儿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全旗总面积的41%;中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质瘠薄,占全旗总面积的27%;北部为浅沙坨沼泽区,地面起伏小,流动半流动沙丘多,占全旗总面积的32%。在山坡上、沟道边、沙地里具有大量无法耕种的土地(1000余平方公里),为发展花炮业提供了足够的土地。

(四)规模条件。一项产业能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否则将制约其形成品牌和建立销售市场。*旗的花炮产业,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式生产走向工厂化生产的不规范生产到规范化生产的阶段,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旗委旗政府对全旗花炮产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花炮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花炮产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花炮产业覆盖范围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面积大幅度增加,产业区域覆盖了全旗29个乡镇苏木的13个乡镇。现在花炮企业总数已达到170个,其中花炮生产企业118个,相关企业52个;产业产值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加。*年花炮产业(包括相关产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其中花炮净产值实现亿元,财政贡献率逐步提高。花炮产业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年花炮行业容纳就业万人,花炮行业劳动力全年收入7500万元,花炮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餐饮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市场条件。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对花炮行业作出了取缔或限制发展的决定(江苏、广东、浙江省及吉林、江西、河南、河北省部分地区宣布退出花炮生产,辽宁、湖南等省正在有计划地退出,其它省市也在限制发展),这些为*旗花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以*为中心,方圆1000公里内,年所需花炮产品50亿元左右。*的花炮产品现在已在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山西、山东、河南等7个省取得了合法销售席位,在赤峰市内10个旗县区设立了*花炮直销处。

(六)各级领导的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亲临*花炮产区视察,就*旗花炮产业发展作出了“*旗要提高科技含量,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的重要批示,促进了花炮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上这些因素,为*旗花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奠定了发展花炮产业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旗旗委、旗政府也深知花炮产业是一个高危行业,一旦管理不到位,就极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要培育地区的一项产业,要取得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地区、一个班子就要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要有一种勇于创新的作风,就要有一种敢于承担责任的气魄,这是执政为民的需要,这是强旗富民的需要。另外,广大群众对发展花炮业具有极大的热情、迫切的愿望,有的群众说:“宁可被炸死,也不能被穷死”,这里透着何等的悲壮,为干成一项事业的悲壮,透着多少无耐,为摆脱贫穷的无耐;这里也体现出群众发展花炮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体现出对该项产业的“情有独钟”,从这个意义上说,花炮产业也是合民情顺民意的一项产业。

二、发挥优势,培育发展花炮产业

*旗委、旗政府审时度势,结合旗情和民情,因势利导,制定了花炮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从2001年开始把花炮产业纳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将发展花炮经济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来谋划,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花炮局、专门负责安全监管的队伍—公安危爆管理大队,在旗、乡、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齐抓共管、扎实工作下,经过四年多的规范发展,*旗花炮产业及花炮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安全生产日益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生产企业不断健全,花炮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区面积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销售不断扩展,*旗的花炮业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旗在花炮产业发展中确立了“提质增量打造中心”的发展战略,即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和规模效益,用五年时间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烟花鞭炮生产基地和经营集散地,使花炮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旗的支柱产业;确立了“安全第一科学发展质量过硬典型带动”的十六字原则,制定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由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将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常抓不懈,确保万无一失。二是科学发展的原则。整体规划、建厂布局,都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起点要高,规模要大,效益要好,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追求数量,给企业的长远发展设置障碍。三是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通过自主研发和引人引智,提高产品档次,丰富产品花色品种,推动全旗花炮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整体提升。四是典型引路的原则。优先扶持和发展规模大、效益好、技术新的企业,通过成功的典型带动花炮产业。

在发展花炮产业的过程中,*旗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搞好专项推进。旗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全年工作规划,列入重点工作予以专项推进,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年初有目标,年终有考核;二是成立专门管理部门。针对经济体制转轨后烟花企业管理“无条可靠,无口可归”的新情况,*旗按“编制到位、制度到位、经费到位、装备到位、工作到位”的要求,组建了花炮管理局,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专职负责烟花生产的协调监督指导工作;三是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是确保经营的生命线,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烟花安全生产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本质是实现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只有严守其责,各司其职,事事有人抓,项项有落实,安全生产才能持续发展。如果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责任悬于高空,飘于浮尘,必然导致事故不断。由于加强了监管,*花炮产业近些年来一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首先是明确安全责任。明确了旗委书记、旗长负总责,各级党政一把手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企业法人代表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建立了旗与乡镇、乡镇与企业、职能部门与企业的三级互联互保烟花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成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与干部评优晋级、奖金收入挂钩,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左右关联的安全责任体系。其次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建立领导联系产区安全制度。领导分工联系产区安全工作,负责组织制订和实施产区安全发展规划、隐患排查、企业整改、检查验收等工作。建立干部排查隐患登记制度。对未按规定要求排查隐患的失职失察者严格追究责任。鞭策干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深入企业严防死守;四是组建花炮开发办公室。研制自动生产线新工艺,研发开发安全环保新产品,开发安全系数大、无毒新材料,改进产品造型、包装设计、内在质量等方面,提升了*花炮的档次;五是强化花炮职业培训。采用长期教学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方法,聘请行家传经授道,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使从事花炮行业的各类人员的素质得到根本提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六是建立信息平台,加强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七是加强市场整合,努力建设现代化产业群和产业集团,建设花炮生产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产业基地,逐步建立国际和国内庞大的市场营销网络。八是科学规划、扩张规模。*旗将在空间上围绕“二横三纵”公路国道111线、国道305线,旗内新四线、新长线、老宝线沿线的22个乡镇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旗花炮企业及相关产业达到500家,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通过多措并举,推进了产业从传统的产区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实现规模化扩张;推进了企业从传统经营管理型向现代企业转变,实现与国际接轨;推进了产品从传统产品向安全环保产品转变,实现升级换代。三、突出特色,推动花炮产业优化升级

*旗的花炮产业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有力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老企业安全改造问题;花炮产业工人短缺问题;行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产品质量不高、新品种研发慢问题。要提高全旗花炮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就必须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严格准入,实现花炮产业的规模化。

国家对花炮产业的总体要求是:“严格条件,规范经营,总量控制,适度发展”,也就是说,国家在花炮企业的发展政策上,采取的是抬高门槛,严格审批,控制范围的政策。这种政策,限制了未发展花炮产业地区新上花炮企业,但却有利于我们传统产区花炮产业的发展。这对我旗发展花炮产业是一个机遇,花炮产品的销售空间将会变得更为广阔。况且,我旗现已建成花炮企业100多家,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规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现在我旗已制定了《*旗花炮产业“一五”发展规划》,我们要按规划的要求,总结过去,把握现在,谋划未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严标准、高质量、保安全、规模大、技术新、效益好的原则加强花炮产业的规划建设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质的跨越。

(二)多措并举,大力度高效率抓好招商引资。

在发展花炮产业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的问题。在下一步发展中,我们要再鼓干劲去招商,千方百计去招商,通过敲门招商、以友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招商,要建立专门招商队伍、抽调得力人员、制定招商计划、确定招商范围、明确招商任务、落实招商责任,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招商,引进我旗需要的外地的资金、技术、人才。以弥补我们资金方面的不足,弥补我们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我旗花炮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三)规范建设,强化花炮企业的安全整改。

根据花炮产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年所有的花炮企业要重新进行安全评估,评估不合格的部位要进行安全整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严格、细致地对花炮企业的进行整改和评估,从而促进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形式以及外部的硬件建设科学化、合理化,使之符合作为高危产业的花炮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按照《花炮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和《花炮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要求,制定整改意见并尽快付诸实施,促进全旗花炮企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走向规范化,加快全旗花炮产业的提质升级。

(四)加强监管,确保花炮生产安全。

安全是花炮产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是花炮产业的生命。因此,抓好安全,确保安全,也就是保护花炮产业。抓好花炮安全,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握花炮企业的内部组织形式,从管理体制上抓安全生产;二是加大老厂子安全改造力度,从硬件上抓安全管理;三是切实搞好行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从思想意识上抓安全生产;四是加强质量及原材料监管,从行业标准上抓安全生产;五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监管力度,从管理方面抓安全生产。

(五)注重配套,全力完善花炮产业体系。

经过几年的规范化建设、管理,我旗的花炮产业已进入提质增量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站在产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增强产业发展的前瞻意识,大力健全完善配套体系建设,努力延长产业链,形成合理化布局、规范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良性发展格局。

(六)加强指导,大幅提升产品质量。

目前,国际花炮产品生产水平越来越高,已进入高档化、时尚化阶段,更倾向于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艺术化、环保化产品,因此,在*花炮产业的下步发展中,要加大力度搞好市场调研,拿出方案引导生产。要不断加快新产品研发、新工艺的引进、新技术的使用,使我旗的花炮产品更适合于市场要求、适合于消费者的需求。加速改造老工艺,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繁杂工序,研制自动生产线新工艺,解除手工生产带来的严重安全隐患。研发开发安全环保新产品。开发安全系数大、无毒新材料。从产品造型、内在质量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尽快提升*花炮的档次,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好基础;在抓好产品内在质量的同时,着重解决外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统一包装,提高附加值,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走出“低水准循环”的怪圈。

(七)突出培训,提高生产管理人员素质。

要采取长期教学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方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搞好花炮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培训,全面实现管理人员、企业安全员、质检员、配药员、装药员、保管员、押运员培训持证上岗,使从事花炮行业的各类人员的素质得到根本提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特色经济3

农业特色经济是在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

目前对农业特色经济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甚至将农业特色经济和特色农业两者等同起来。实际上两者有不同的内涵。自1995年江西省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后,理论界对特色农业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①对特色农业有多种表述:胡传铃(1996)认为特色农业是相对常规农业,主要指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制品,包括特种种植业、特种饲养业、特种林果业、特种水产业和特种加工业等。

②王建农等(1997)认为特色农业是具有区域地缘、工艺特色和高新技术特色农业产业的总称。

③刘志民等(2002)认为特色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是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开发新产品或从事具有地区特点的农业生产活动。特色农业包括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精品农业、水体农业、立体农业、绿洲农业、旱地农业等。

④刘成玉(2003)认为特色农业是以生产特色农产品为目标的农业形态。

⑤上述对特色农业的表述看出,特色农业的核心目标是农产品,是一种以生产特色农产品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活动,特色农业中强调的“特色”都是地域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特色经济是在特色农业基础上提出的农业经济发展新理念。目前,对农业特色经济的界定有:孙赛英,陈红儿(2003)认为农业特色经济是指一区域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竞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力和生命力的与其他区域有明显不同之处的经济,农业特色经济的“特”最终是以农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⑥周应堂,韩美贵(2006)认为农业特色经济是在一定时空内以特色为前提,以企业为基础,以产品、质量、品牌、技术、效益、规模为基本要素,在区域内外所形成的良好印象的综合体。⑦农业特色经济与特色农业的区别在于:

(一)特色农业是以生产特色农产品为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而农业特色经济是将特色资源商品化,并通过对特色商品生产、营销、精深加工。品牌树立及维护等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一种经济综合体;

(二)特色农业的“特色”一般仅局限于地域的物质资源禀赋,而农业特色经济的“特色”包括地域物资资源禀赋、技术和人力资源因素、文化因素、品牌因素、市场因素、企业、企业集群和企业家因素(周应堂、韩美贵,2006);

(三)特色农业的核心目标是生产特色农产品,而农业特色经济的核心目标是形成聚集特色产业集群的农业特色经济区。

(四)特色农业的发展依赖于比较优势,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农业特色经济可定义为:农业特色经济是以一定地域内物质资源禀赋和技术、人力资源优势为基础,将区域内农业资源商品化,品牌化而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成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聚集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农业特色经济可以是以特色农业生态资源、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形成的特色品牌和特色产业为依托所形成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二、发展农业特色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是由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客观趋势决定的。1997年党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结构变化,由全面短缺转向普遍过剩(农业部软科学课题组,2000),需求数量达到饱和期,对质量要求提高,品种要求更加多样化(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0~2001)。农产品供求的变化导致了农业发展由主要受资源制约转变成主要受市场需求制约(孙赛英,陈红儿2003)。

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是由农业竞争国际化的外在环境推动的。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生产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一方面,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设置和提高农产品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我国的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很容易受到外国技术壁垒的阻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存在农药残留、化肥残留、重金属、商业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发展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农业特色经济,克服国际竞争中技术壁垒的阻拦,适应国际竞争市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有利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日趋饱和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食物消费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品种要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发展农业特色经济能更好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和偏好,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二,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竞争模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市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供给相对过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产品品种单一,经营模式雷同,大量同质产品和服务充斥市场,使得市场仍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有利于推动农业竞争模式由单纯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因素的竞争,鼓励农产品生产者通过改进质量,发掘特色、深化加工,创新营销来扩大市场份额。

第三,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农业特色经济避免了价格竞争,使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通过所拥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还可以分享生产、加工、营销中的增值利益。

第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有利于形成我国农产品品牌,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品牌具有很强的累积效应,不仅直接代表了特定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信誉,而且还包涵更深刻的文化内涵(翁鸣等,2003)。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及对品牌的忠诚,使品牌产品形成无形的壁垒效应和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具有竞争力。

三、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分析农业特色经济是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涉及竞争优势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E•porter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著名的钻石理论,即通常所说的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提出,一国的特定产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环境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和“机会”两个辅助因素影响上述四个环境因素。

⑧将竞争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业特色经济中所谓的“特色”竞争优势本质上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形成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四种因素有: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产品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农业经营企业状况(见图1)。

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业生产的要素条件包括初级生产要素条件(如气候、地理位置、劳动力等)和高级农业生产要素(如农业技术、人力资本、现代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和基础设施等)。由于农业特色经济是农业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互结合的过程,对农业特色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现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国内的需求条件:根据竞争优势理论,需求条件可分为催生产业竞争力的需求条件和强化产业竞争力的需求条件。催生产业竞争力的需求条件包括细分市场需求、内行而挑剔的客户需求、预期型的需求。

强化竞争力的需求包括需求规模(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客户的多寡)和需求成长的模式(国内市场的提早需求、国内市场的提早饱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由于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的内因就是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供需相对过剩,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挑剔和细化,所以国内的需求条件对特色农业经济的竞争优势形成有重影响。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发展:由于农业特色经济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相关活动的经济综合体,可见农业特色经济是所形成的是一个休戚与共的优势网络资源,使得相关产业的“提升效应”得到充分发挥(见图2)。

图2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特色农产品生产为例)农业经营企业的状况:农业特色经济的主体主要是农产品生产企业⑨,其对农业特色经济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二是企业经营的规模大小。⑩经营者的素质和经营的规模对农业技术、人力资本、现代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使用、对市场竞争的驾御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到农业特色经济的竞争优势。

各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拥有上述四个因素,并不必然拥有产业竞争优势,各个因素之间是彼此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互动关系,形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机遇和政府是辅助性的影响因素,对每个关键因素产生影响。如政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补贴、教育、资金市场政策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制定的农产品标准必然影响到需求条件,另一方面,政府也会受到该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机遇(如农业科技发明创新、全球或区域市场需求剧增等)在农业特色经济竞争优势的形成中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然因素。注释:

①关于发展特色农业问题的学术观点综述。江西农业经济。1996.(6).第18页。

②同①第19页。

③王建农等。特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业经济问题,1997.(2).第57页。

④刘志民等。特色农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1).第8页。

⑤刘玉成。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2003.(4).第2页。

⑥孙赛英,陈红论农业特色经济与农产品差异化竞争。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第347页。

⑦周应堂,韩美贵。农业特色经济理论问题研究。农业现代化。2006.(2).第26页。

⑧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⑨周应堂,韩美贵。农业特色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第115页。

⑩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经济体制改革。2002.(4).第95页。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软科学课题组。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0~2001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翁鸣等。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黄骅市冬枣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4

摘 要:该文介绍了黄骅市冬枣特色经济产业现状,分析了黄骅市冬枣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并从特色经济体系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经济;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37-02

所谓特色经济,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以特色产品为前提,以特色产业群的开发为核心,以特有资源转化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经济区域为载体,各部分环环紧扣,相互联系,促进地方经济的优化发展[1]。目前,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特色经济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基础的,特色经济是对区域内的特色进行选择,继而发展来的,如河北省安国市的药材,江西省景德镇的瓷器等[2]。特色经济已经成为各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而黄骅市冬枣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近年来更是致力于冬枣特色经济的发展。黄骅市发展特色冬枣产业,不仅能够为当地人民增收,更是能打出渤海经济发展增长的一张名片。

1 黄骅市冬枣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濒临渤海,物产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冬枣。冬枣作为黄骅市的特产,长期以来一直是黄骅市的名片。冬枣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甘甜清香、营养丰富,食用价值极高,备受人们青睐。

目前,黄骅市的冬枣种植面积已达万hm2,种植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1/4,年产鲜冬枣约70 000t,经济产值达10亿元。占全市水果总产值的80%,对黄骅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冬枣产业给黄骅人民带来了巨大财富,但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品质、深加工企业发展、品牌保护等问题的存在,也给黄骅冬枣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冬枣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

气候适宜 黄骅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全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因临渤海而略具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平均年降水量627mm,非常适合冬枣的生长,这实在是天然的特有资源。

种植历史悠久 由于黄骅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冬枣种植历史悠久,经久改造,品种优良远超其他冬枣,是市场上极具潜力的特色产品。

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市场广阔 黄骅市近年来由港口带动,大力发展交通,不仅多条铁路通过,高铁也在建修之中,这为黄骅冬枣未来的产业群建设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实力。港口修建、各种交通工具的通行和大学的不断迁移,使得黄骅市人口流量大大增加,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冬枣的知名度。

3 存在问题

人工成本高,种植技术相对落后 冬枣每1hm2地每年需要花费15万元左右,而其中人工费用达12万左右,约占总成本的80%。而目前所沿用的种植技术,如授粉术、开甲术等,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现的,现有技术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并且现有种植技术抵抗灾害能力差,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加以推广,成为冬枣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枣产品销售结构单调,品种单一 冬枣加工后产品虽多,但只有脆冬枣一枝独秀。以国润生态食品公司为例,该公司2015年的销售额为8 000万元,其中由脆冬枣所提供的竟占到了7 900万元,由此可见,企业在提高加工技术,丰富产品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品牌效应较差 黄骅目前有国润、十月红等品牌,但都影响力不足,同时知名度不高,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原因在于,虽然目前盛产冬枣,但是却存在供货体系不完善,品牌营销力度不大等因素,导致冬枣市场上并没有本地知名的品牌,已经成为制约冬枣发展的一大问题。

果木保险缺失 首先,冬枣种植具有局域性,相对于其他主要农作物来说,冬枣属于地方特色农业,开发特定针对冬枣的险种较为困难。其次,冬枣易受灾害影响,在责任认证方面面临困难,目前仍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和精准的鉴定技术以及鉴定标准。

4 基于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黄骅市冬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冬枣产业要根据特色经济的体系实现最优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群、特色技术,特色经济资源和特色经济区域方面相互联系,统筹兼顾,齐头并进。

开拓特色科学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标准化生产是冬枣要进入国际市场和更好的占领国内市场的前提,先进的技术是决定特色经济的重要因素。今后要进行设施冬枣的深入研究,提升冬枣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大新产品研发,深入研究加工技术,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开发特色产业群 新产品是特色产品的领头羊,研究新的技术以此服务与产品的开发是冬枣加工企业的发展要求。在原有的冬枣真空滤油和冻干的基础上研发新的加工技术,改善销售结构单一的现状。企业要在冷藏保鲜方面加以研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冬枣保存时间更长,从而弥补冬枣上市时间局限的缺憾。发展特色产业群,冬枣加工企业集聚,进行技术交流,共享资源,在众多的企业之中,更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带领众多企业向前发展。

生产组织化,鼓励农户+企业模式的开展 当前冬枣种植还很零散,生a随意性也导致了冬枣品质不能保证,推动生产组织化的必要性越来越凸显,农户与企业搭配,使冬枣销量有保障,稳定市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政企合作,提升知名度,打造知名冬枣品牌,提高特色经济知名度 冬枣种植虽然地域性强,在当地知名度也高,但却未能作出响亮的品牌,冬枣在质量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必要参与市场竞争,占有市场份额,形成黄骅冬枣的地方特色品牌,并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的特色品牌。推动政企合作,政府要加大对品牌的推广力度,采用网络、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对黄骅冬枣进行宣传,拓展黄骅冬枣的知名度。政府与冬枣加工企业携手推广,共担品牌营销的责任,加工企业要推出新的产品,利用特色产品配合政府做好宣传。

“政保”合作,推动勘察机构的建立,推出冬枣保险,提升特色经济区域生产实力 冬枣保险由于生产地域性强和勘查责任困难,迟迟未能推出,成为冬枣扩大种植规模的阻碍因素,为了公平公正并减少困难,需要政府农业局、林业局、气象局专门技术人员,工商局市场调查管理人员,与当地代表性的枣农共同进行调查研究,统筹兼顾,合理考察冬枣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生长段,不同灾害的发生情况及受损情况,综合市场价值规律及价格成本的波动,推出三方同意合理合法的保险险种,为冬枣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溪。清源县特色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10-13.

[2]王芳。特色经济内涵解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1):127-129.

[3]王怀仁,陈超,袁金香,等。沧州冬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北果树,2008(1):31-32.

[4]刘春杰,谢韶颖。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61-62. (责编:张宏民)

特色经济5

一、成功的实践

**年以来,特别是区八次党代会进一步明淅“民营兴区”的发展战略后,我们以发展社区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致富居民群众为目的,以逐步实现“一个社区一个特色”为目标,把苔青街道办事处苔青社区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落脚点定位在因地制宜,创新方法,深挖内潜,强化服务上,为发展壮大平房社区经济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构建“三个平台”,创优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环境。一是构建招商引资的平台。树立大社区意识,引导、支持社区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制定了凡是来社区投资办企业的投资者免收管理费,无偿提供厂房三年的政策,承诺为投资业主提供便捷、周到、优质、高效的各种服务,从而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各类资本生长的发展环境和多为投资者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环境。雪糕柄厂到社区安家落户后,社区党支部主动协调各方面关系,在落实厂房、厂地、电力使用、原材料等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了企业的按时生产。外来投资者杨志国被社区优越的政策环境所吸引,大胆地投资50万元建成了獭兔养殖场,养兔2000只;为解决饲料问题,社区以优惠政策让他承包了84亩土地,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为了让投资者专心致志搞生产,社区党组织积极主动协调投资者与土地、城建、环保、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部门的关系,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开办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了以诚招商,以情引资。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社区就新增了5户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辖区的个体私营经济达到56户,从业人员179人,招商引资额近500万元。二是构建职工再就业平台。建立下岗失业人员档案,对下岗职工实行档案化、微机化的动态管理。根据下岗人员学历、年龄、就业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组织技能培训,定期收集用工供需信息,采取个别推荐、组织供需见面会、建立再就业基地等措施,现已安置270人实现再就业,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三是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人性化的社区服务,增强居民对发展社区经济的认同感和亲和力,调动一切有利于社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壮大社区经济实力。为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2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集中有一技之长的技工,成立了为居民有偿服务的瓦工、木工、水暖工3支服务队,这些队伍经常活跃在社区,并以最低的收费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在创新服务方式上,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开办社区餐饮、食杂店、美发等20多个服务网点,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氛围初步形成。

(三)培育“三个”亮点,做大做强社区特色经济。一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社区特色经济。制定扶持辖区内重点企业和鼓励新办社区企业的多项措施,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对新办企业雪糕柄厂提供无偿代办手续服务,帮助生产经营有困难的鹏程纸塑厂通信息、跑销路、找市场。二是培育经济结合点,带动社区特色经济。针对美溪建材责任有限公司座落在该社区且居民多为该公司职工及其家属的实际,引导社区党组织从为企业发展稳定服务,为居民群众发家致富服务的思路出发,经反复蹉商,美溪建材责任有限公司无偿把部分闲置厂房交给社区管理,社区党组织借船出海,借鸡生蛋,以招商引资的方式,使建工木器厂、宏运木器厂、防水涂料厂企业在此安家落户,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三是培育最佳致富点,引领社区特色经济。苔青社区四周有4条沟系,草丰水足,可饲养牛、羊,居民平房前后院开阔,可种北药,养鸡、养猪等家禽。几年前,这里的居民一直对养殖业不感兴趣,曾有人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针对这种情况,把引领居民发展家庭经济,搞活多种经营当做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社区党员干部首先带头,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实践为居民群众发家致富吃上定心丸。党工委书记刘德恩不仅自己带头种了1000平方米的平贝,而且主动包扶困难户李忠民养猪,并为其担保贷款1万元,现在李忠民年养猪出栏1000头,年纯收入4万多元,成为西林区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党员杨延忠带头栽培了6万袋木耳,收入4万元以上,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苔青社区涌现了年收入超2万元的养鸡、养羊、养水牛、养鱼等养殖专业大户15户,1279户居民有60%以上的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其中平贝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平方米,地栽木耳30多万袋,居民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社区特色经济年产值达到325万元。

二、有益的启示

(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是发展特色社区经济的前提条件。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苔青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成功探索是观念创新的产物。近年来,经反复思索,认真研究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推进社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一个社区一个特色的新路子,提出了“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新理念。同时,为了使全区干部包括社区干部彻底解放思想,正确把握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理念的内涵,组织召开了4次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研讨会,在苔青社区举办了一次现场会,使全社区干部形成了发展社区特色经济共识,影响和带动了社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二)坚持服务至上是发展特色社区经济的必要措施。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和企业是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发展社区特色经济只有急居民所需,解居民所难,切实为居民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才能促进社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参与。

(三)提高社区干部素质是发展特色社区经济的基本保障。社区党支部是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组织者,社区特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了解市场、懂管理、会经营的“能人”,社区干部素质关系到社区特色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从这一点来说,没有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的社区干部,发展社区特色经济就得不到切实的保障。以前,由于不注重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导致社区干部抓工作无头绪,想致富,无技术,社区经济始终在小打小闹的自营经济上徘徊,现在,社区干部不仅善于管理,熟悉政策,还学会了市场经营和运作的方式,基本上适应社区建设和社区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因地制宜是发展特色社区经济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因地制宜,探索新路,是促进社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一剂良方。随着城市社区的不断发展变化,每个社区都因地理位置的迥异、经济发展环境的差别、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各个社区在经济发展上也存在差别,社区不同类型居民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抓住不同类型社区特点,发展切合实际的特色经济,并充分利用社区优势,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培育社区经济新增长点,才能凸显社区经济亮点。苔青社区正是抓住了地处偏远,所有居民全部居住平房的实际,大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这篇文章,按照“服务、引导、促进”的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工作新理念,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三、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发展社区特色经济是社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由于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苔青社区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实践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多元化的社区投资体制还没有形成;社区经费比较紧张;居民家庭经济还没有形成规模;社区增收渠道较窄;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大力发展社区特色经济,我们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很关键。

(一)引进多元化投资体制。要实现社区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仅靠共驻共建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不是长久之计,要从体制上认真研究分析,统筹规划。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要与辖区资源单位密切配合,在设施建设、服务项目等方面做好区域性、专业性规划,建立以社会筹集资金为主、资源单位资助为辅的多层次、多途径的社区服务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二)实行市场运作机制。在引导社区服务逐步向社会化服务转变的过程中,除对部分弱势群体开展免费、优惠的社区服务外,应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将经营性服务从无偿服务中分离出来,使部分服务领域由社区主导型向经营主导型转变,形成并拉长服务产业链,推动和促进具有鲜明社区服务型经济的发展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社区服务支付费用,既是对社区服务报答及社区服务人员劳动的回报,也是在社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也只有形成“你付费,我服务”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社区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居民能长期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服务,以有偿、良好的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特色经济,不断壮大自己。

(三)实施连户带动战略。从苔青社区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的实践看,社区职工家庭经济比较灵散,没有形成相互帮扶、共同发展的态势,种、养殖经营品种还停留在传统产业项目上,没有特色产业。因此在发展社区特色经济上,要实行联户带动战略,使家庭经济初具规模,让已经富起来的大户与小户结成帮扶对子,在资金、技术上提供帮助,相互支持。与此同时,社区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居民提供短平快致富的信息,鼓励居民发展特色产业。坚持街道搭桥,社会参与,居委会兴办,鼓励居民个人、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一齐上,逐步实现社区经济产业化、规范化,使特色经济真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闪光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33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