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辛弃疾的简介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44737

【导言】此例“辛弃疾的简介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辛弃疾简介【第一篇】

辛弃疾简介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1]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文学成就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曲折生涯

初到南方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隐居生活

辛弃疾一向很羡慕笑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68岁。

浅论辛弃疾【第二篇】

浅论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一生以英雄自许。其稼轩词充分体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但都体现了难以抑制的爱国激情,辛弃疾的这类词往往蕴涵着英雄壮志南酬的悲愤。

他隐居江西长达二十年之余,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创作了许多关于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为赋闲生活中的稼轩词开创了别居一格的风格。但要他把爱国雄心收敛起来,和悠然自得的生活融在一起,也非易事。长期的隐居生活,使他在思想感情上接近自然、清新、朴素的风格,如《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娩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田园风光词。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两句,把农村写得恬静而又有生机勃勃。有种清新自然的气息,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找食。正如杜甫《春夜喜雨》的诗中一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很简单的几笔,却像画里一样,把乡村的田园风光摆在了读者的面前。前一句还写自然之景,后一句则写了人、勤劳的农民已经春耕完毕。春雨一过,春耕不是即将开始了吗?然而,接下来的两句,作者心情却急转直下。“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万种的愁绪染白了头发,这样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天怎能耐何了作者的惆怅。只好到村边的小酒店去饮酒消愁了。“多情”二字写的很好,但却是一种带有枯味的忧伤,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人的愁绪何在呢?从这首词的小序我们不难看出:“、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这两句透露了协机。这时期,作者刚刚被罢免官职,不得不退隐田园。当时他仅仅四十几岁,以一个中年人的精力,怎能耐得了清闲雅致的生活?作者闲游,面对春意融融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并不能平息,不为重用的苦闷,难以化解英雄虚度时光,无计报国的忧愤。纵然面对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苦闷心情也不能完全消失,而这时却偏偏早生华发!作者写得很精妙、传神,“以乐景写苦闷,以苦闷写乐,倍增其哀乐”。此时,作者的心境,遭遇颇令人同情。“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娩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了又是一番农村的景致:村民悠闲自在,生活过得很有趣意,牛栏的旁边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耕刚结束,新蚕即将出生……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闲暇赶着去走娘家。这里的几句写景则是近处落笔。

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写出了农村生活的闲适也古朴。然而作者越是写得闲适、古朴,让读者更加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包含的焦虑和烦闷的情绪。看起来作者并没有写自己,而是着力描绘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作者苦闷复杂的失意之情,被这闲适之景映衬得更加突出了。

说到这里,我们会对作者当时的心情感到疑惑,作者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的田园风光,为什么还要借酒消愁呢?按理说,作者的这种喜爱也是发自内心的,但更重要的还同京城的统治者相对比吧 !作者在另外一首词中说出了他喜爱农村的原因,他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京城里的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奸臣当道,作者看透了,对统治者失去了信心。所以,他认为农村纯洁、清新。作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此时的作者充满了老当益壮的抗金激情。这梦寐不忘的万里江山,爱国情怀,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大事业。而如今,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怎能不愁苦呢,所以他不是不喜爱农村,但农村的生活太恬静、安逸,远离朝野,远离抗金前线。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却不能给他带来勃勃生机,带来新的希望。写到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说,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透过这苦闷,表现了作者的希望,这就是景中所抒之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此语可谓颇有见地!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第三篇】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辛弃疾现存词600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之事,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实施。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辛弃疾简介【第四篇】

辛弃疾

中文名称: 辛弃疾

又 名: 号稼轩 字幼安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1140—1207

相关人物: 苏轼 韩侂胄

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44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