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82413

【导言】此例“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1

摘要: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也是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学生的恋爱也成了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带着怎样的心理去谈一场怎样的恋爱呢?大学生的爱情到底又是什么样子呢?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适

一、绪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爱情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课程繁重的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为了理想和追求,禁锢了爱情。而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自主的环境,于是爱情被解放了出来,变得光明正大起来。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恋爱已经是一门大学时代的必修课。

二、恋爱成因

什么是爱情?词典里的里爱情是这样说的:“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用正面的词汇来来表述爱情。爱情一旦出现,将成为人们大部分情绪的来源。当代大学生的爱情是怎样的?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又是怎么来的?

(一)生理发育成熟。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而这个年龄段的男女青年正处于性生理发育完全成熟时期,性意识明显增强,恋爱的欲望变得空前强烈。

(二)少了约束。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私事,少了念叨和干涉;老师是只要学生们不违反校规校级,一般不会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了,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恋爱便成了很正常的行为。

(三)好奇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也逐渐成熟起来,对异性也越来越好奇。他们渴望了解异性,渴望被异性了解,恋爱的欲望更加强烈。

(四)从众心理。对于当代大学生都有一个从众心理,那就是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室友等都有了陪伴,有人关心,心理会有一定程度的失衡。还有一些大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而加入恋爱的行列。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是因为心理失衡而恋爱,因为别人而恋爱。

(五)排解寂寞心理。当代大学生大多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内心孤独寂寞。加之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都比较自由,空闲时间很多。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同学们各忙各的,寂寞心理更加强烈。而谈恋爱就成了一种的消除空虚寂寞的好办法。

(六)价值追求。随着偶像剧的轮环热播,爱情的味道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正是追剧的群体,他们渴望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他们会在碰到聊得来的异性对象时努力开始发展,成就一段恋情。

三、恋爱心理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各式各样,那他们的恋爱心理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一)自主性强。当代大学生在涉及到恋爱的问题上,一般个性突出。他们大部分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约束。在和恋爱对象确定关系前,一般不会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二)恋爱动机简单化。当代大学生想法简单,没有经历太多世事,恋爱过程中想得很少,更没有考虑到将来是否结婚。他们恋爱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心理需要爱和被爱。

(三)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当代大学生,特别的女大学生,一旦开始一段恋情,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他们一般对恋爱对象都十分的依赖,有一点点波折就会十分痛苦,很难走出来。

(四)恋爱盲目性较大。大部分大学生在恋爱中不知道爱是什么。他们跟异性交朋友谈恋爱,只是把这种经历当作是一种实践活动,为以后的恋爱打基础。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了很多场恋爱,盲目性很大。

(五)恋爱公开化。在电视电影的带动下,在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恋爱方式摒弃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内敛含蓄、深沉唯美的精髓,更多的是随意流露自己的情感。他们乐意公开场合手拉手,甚至搂搂抱抱,卿卿我我。

(六)浪漫色彩浓厚。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更多的是展现自己好的一面,给恋爱对象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在乎那种爱慕之情和对人生的美好愿望,就想这样一直爱下去,没有婚嫁的想法。这种恋爱的浪漫色彩,掩盖了太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缺乏磨炼和现实基础。

四、大学生恋爱类型

恋爱是一种人生艺术。大学生的恋爱因为心里动机不一样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根据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可以把他们的恋爱类型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比翼双飞型。一般这类学生都基本具备成熟的人格和健康的恋爱观。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能理智的处理感情,能正确的引导爱情,恋爱关系比较稳定。能把爱情转化为生活学习的动力,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心理慰藉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时期,渴求被关注被理解。当身边的环境不能满足这种被关注和理解的心理需要时,一部分学生就会用恋爱的方式寻找异性的救援。这种在外来看来是谈恋爱,对他们自身而言不过是寻找心理的慰藉,排除内心的孤独罢了。

(三)生活实惠型。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毕业找工作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恋爱也成了他们今后何去何从的手段。这部分学生非常关注对方的家庭条件和发展前途。也许彼此之间爱慕之情一般,但是为了自己能搭上一艘顺风顺水的船,于是开始了恋情。

(四)浪漫理想型。这部分学生一般感情较丰富,却缺乏冷静的思考。浪漫的爱情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的源泉。像大部分琼瑶剧中的男女主角,他们把爱情想得非常美好,一旦认定了某个人,就会奋不顾身的追求,甘愿为对方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这部分同学一旦感情受挫就会非常痛苦,难以自拔。(五)心理攀比型。这部分大学生往往精神世界不充实,恋爱只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弥补空虚的精神世界。于是他们与异性交朋友、谈恋爱,为的只是精神需要,满足卑微的自尊。特别是当看到身边也许还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都双双对对,就觉得恋爱成了一种攀比。

(六)情欲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露骨的性爱描写及演艺刺激着大家的眼球。一部分大学生在青春期荷尔蒙的指示下对性充满着渴望,并进行真实大胆的尝试,追求性爱刺激。于是,一种以满足性欲望为目的的恋爱心理由此产生。这部分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娱乐,逢场作戏。交往过程中注重外表,追求感官上的愉悦,无视爱情。

五、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一)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自我。一切成功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恋爱心理的前提。大学生在恋爱中,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他们可能会因为爱情变得很盲目,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产生盲目乐观、自以为是抑或是有自卑心理,妄自菲薄。所以,健康的恋爱要求大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作为知识大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增强恋爱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提倡的是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志同道合的爱情

大学生恋爱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是在恋人的选择上应该以志同道合为前提。这样才能把恋爱和生活有机的结合,使得爱情和失业都能丰收。

2.弄清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一定要清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热恋的中的人儿总是认为爱情便是一切,殊不知没有事业的爱情不会长久。因此,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爱情服从于学业,促进学业的进步。大学生恋爱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卿卿我我而忽略了学习,否则爱情之花难开长久。只有爱情与学业、事业相结合,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开花结果。

3.懂得爱情是责任和奉献

爱情不是得到和占有,而是责任和奉献。一般来说,一个人必须要对社会尽应尽的责任,还必须对家庭尽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主要依靠道德的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的。而大学生一旦选择恋爱,就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的精神,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三)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恋爱本身是一件风险极高的爱情赌注。因此,提高爱情受挫折抗打击能力非常重要。主要通过增强理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来应对挫折。当真正面临失恋或者理想的恋爱对象拒之千里等情况时,能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和转移,来减轻痛苦,努力使自己变得勇敢和坚强,为以后的恋爱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四)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

大学生在恋爱中,有些行为应该给予矫正,如亲昵过度、三角恋和婚前性行为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向上的恋爱心理,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张丽宏,赵阿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梅。大学生健康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2

摘要:

爱情是大学校园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恋爱的含义、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以及恋爱的特点进行逐步分析,并提出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的对策,一是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三是增强大学生抗失恋挫折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大学校园里,爱情更是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十分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0%,而且女生的比例还要略高于男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婚姻家庭大辞典里对爱情是这样描述的:爱情是存在于人类两性之间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男女间基于生命繁衍的本能和确保身心最大快慰而产生的互相倾心和追求的生理和社会的综合现象。

本文认为,所谓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基于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形成的最强烈、最真挚、最持久的吸引和倾慕之情。首先,爱情是在男女之间产生;其次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包含认知成分,不等于低级情绪;第三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含性欲和性感在内,不等于纯粹的精神恋爱;第四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恋爱心理,则是人们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志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1]。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大学生的恋爱与社会上的一些恋爱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阶段、特定的人物之间产生的。大学生的恋爱相对于成人的恋爱来说显得更单纯、非功利化一些。但随着校园逐渐融入社会之中,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生理发育成熟

当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在18岁~22岁之间。生理学认为,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人生理各方面变化仍处在迅速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在生理的各方面都基本发育成熟或趋于成熟。生理上的成熟,特别是性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特征的发育,必然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和觉醒,导致对异性向往、追求和爱慕的情感产生。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也是爱情萌生的原始契机,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

(二)情感需要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理解,另一方面又存在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展示自己。尤其在有异性的场合,会千方百计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表现得会更加出色,在与异性交往时会出现一种愉悦感,提高心理兴奋程度。所以,当他们遇到理想的恋爱对象时,就寻找机会进行试探与追求。有调查显示[2],在恋爱的主要目的上,有%的大学生选择了“感情寄托”,说明情感的需要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3],恋爱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也有其他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享乐”、“功利”等动机。另外,大学生在恋爱方式上也逐渐多元化,开始出现“快餐式”的恋爱、功利式的恋爱、网恋等。在处理失恋的方式上,也存在很多不理智的方式,有些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心理因素

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首先,渴望与好奇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首要因素。未知的事物对人来说总是神秘的,充满了诱惑力。再加上许多影视作品对爱情故事的渲染,对于许多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具有诱惑力。所以当爱情来敲门时,他们就会去尝试一番,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好奇。

其次,从众和攀比心理。个人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被称为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谈恋爱的念头,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谈,就会激起恋爱的动机和行为。尤其是同宿舍的几位同学,一旦有人开始谈恋爱,其他人也会陆续谈起来。另外,有的学生谈恋爱则是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同班同学找了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对象,其他人也会想找一个超越别人的对象,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不多考虑双方的兴趣、性格、背景是否合得来,是否有共同语言、目标和理想等。

最后,摆脱孤独与寂寞也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因素之一。现在大学生大多是远离父母亲人来异地求学,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助、孤寂的感觉。另外,大学生还常常面临人际交往、择业就业、学习考试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压抑感。而只有恋爱,与异性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转移注意力 ,也可以借助恋爱来摆脱孤独感。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网络时代为信息的传递创造了最快捷简便的渠道,加之大学生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他们正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并受其影响。如西方的恋爱、婚姻价值观念正逐步通过其影视作品、网络媒体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一味追求享乐、没有责任心、游戏人生等。中国人婚念观的改变、家庭矛盾的冲突对大学生也是个冲击,因此,他们既渴望婚姻,要建立在符合个人意愿的感情基础上,又不免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是否恋爱、如何恋爱等问题上产生诸多疑问,难以抉择。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分层化,使得人格还不完善的大学生在面对恋爱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4]。

二、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一)恋爱行为公开化、恋爱年纪低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恋爱也呈现出了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前移,出现低龄化。很多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很短的时间内,如一两周的时间里就开始了恋爱,这种恋爱常常是盲目的,一见钟情式的,没有感情基础的恋爱。其次,大学校园里恋爱的人数增多。在大学谈恋爱被认为是一种很时尚的行为和潮流,有的寝室甚至多达三分之二的学生处于恋爱或即将要恋爱的状态。第三,恋爱的行为公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大学生的恋爱已经司空见惯,已经被学校、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已不再是遮遮掩掩,见不得光的行为,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情侣一起吃饭、上学。

(二)恋爱关系过程化、恋爱结果脆弱化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迈出校园,尤其在经济上、事业上没有独立,因此,对双方的爱情并不会有真正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承诺。在一项以“大学期间谈恋爱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发现:%的大学生选择“体验爱情的幸福”,%选择“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11%选择“将来结婚成家”,由此可见,大学生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常常强调的是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未完成时”;谈恋爱不以婚姻为目的,常常只是寻求感情寄托,恋爱成功率很低;“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毕业就分手”等口号在大学生中逐渐被接受。

(三)恋爱动机多样化,婚恋观念开放化

有研究表明,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体验爱情的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赶恋爱的时髦”等,追求的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仅仅是校园爱情童话。

三、大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是不可能杜绝也杜绝不了的现象,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要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趣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活动,如定期开展讲座为学生传授恋爱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生活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情操,吸引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目光和兴趣,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降低学生恋爱的几率。

其次,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爱情也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学生应树立“只有拥有正确的爱情观,才能寻求到和建立起美好爱情”的观念。学校、社会、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动机,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如在正确的时间谈恋爱,恋爱时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经济基础、家庭背景、门第等条件来判断人,而应该将“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结合起来,注重恋爱对象的性格、内在品质、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防止恋爱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动机,使大学生能够克服消极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恋爱、学业、生活之间的关系。

最后,增强大学生失恋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失恋是恋爱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的,很多失恋学生不愿面对失恋的现实,痛苦万分,大学生应作做好接受失恋并承受失恋所带来的痛苦的准备。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应理智地认识到爱情既然有成功的、甜蜜的,那么也有失恋后的痛苦和苦涩。何况人生的挫折有很多,恋爱挫折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学校和教师方面,应该对失恋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引导,帮助其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在此次恋爱过程中的得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不断改造自己,磨炼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俊燕。“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探究[J].德育与学生工作,高教论坛,2010,(6).

[2]袁立。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3]方小年。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4]许金杏。“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J].社会学研究,2011,(5).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3

摘要:

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男女朋友之间关系处理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刻不容缓。本文从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到如何调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调试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生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1]大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辅导员,应该积极正面的去教育引导,消除不良心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众效应,其实也是羊群效应,由于受群体的影响,个人的思想观念或者动作行为,向大多数人的方向变化。羊群的组织很散漫,平时在一起也是胡乱地撞来撞去,一旦头羊动了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不假思索地紧随其后,全然不顾前方有没有危险。其实,谈恋爱也一样,不管自己的理想与择偶标准,看见周围的同学秀恩爱,就有一种抓紧谈恋爱的冲动,特别是同寝室的同学,彼此影响更大。据调查,有%的人谈恋爱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自己不谈很没面子”[2].

二是追求虚荣。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大学里能谈上恋爱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是有本事、有能力的象征。相反,没有恋爱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特别是有些女大学生,认为有男生追求、爱慕、庇护,才表明自己有魅力;追求自己的人越多,越感到自豪、荣耀。

三是功利心态。读大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毕业后又将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择偶标准日渐功利化,希望找到一个有钱有势的对象,以此来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他们把金钱和地位放在第一位,其它的基本不考虑或者考虑的很少。在大学生中,我们经常听到“和他(她)谈恋爱,我很满足,他(她)总是给我买一些贵重的礼物”“其实我爱的不是他(她),而是他(她)的金钱和地位,他(她)可以通过关系给我安排工作。”这里,爱情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了。

四是摆脱孤独和寂寞。一方面,大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到异地读书,进入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渴望与人交往和亲近。如果这时有异性对他很好,就会很自然的把对家人的依赖,转为对异性的依赖上,以此来摆脱孤独和寂寞,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种情况女生多于男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相对中学生比较自由,学习负担不是很重,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有的学生因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而精神空虚,于是想找一个恋爱对象来摆脱空虚,寄托自己感情,这种情况男生多于女生。

五是安全需求。所谓安全需求,表现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如果这些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会避免焦虑和恐惧。“当这种需要未得到相应满足时,它就会对个体的行为起支配作用,使行为的目标统统指向安全。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可能仅仅为安全而活着。”[3]当代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安全指数不高。正因此如此,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所谈恋爱的人身上了。

2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分析

生理因素

青春期是性机能发育成长期,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发育成熟,刺激脑垂体分泌性腺激素,促使生殖器官的性腺发育,从而分泌出性激素。性激素的主要功能在于刺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激发副性特征的发育。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性机能迅速发展,男女开始强烈意识到两性差别和性意识的觉醒,通常称之为“情窦初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霭理士(HenryHavelockEllis)在他的《性心理学》中对爱情进行了生物学和心理学总结,他认为:“恋爱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双重的。第一重的发展是由于性本能向全身放射……第二重的发展是由于性冲动和其他性质多少相连的心理因素发生了混合。”[4]他的论述证明,爱情是在特殊的生物基础上发生的。

心理因素

所谓爱情产生的心理因素,正如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对人类爱情所述:“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受人的遗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里所指的“遗传”是人的生理因素---性本能,后天因素是指建立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情感。具体来说,构成爱情心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异性之间的互相倾慕。一般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互相倾慕,异性之间的互相倾慕,是爱情产生的内在心理因素。

二是共同的人生观。主要表现为思想感情的一致,有共同的人生态度和志向。这是产生真挚爱情的关键。

三是双方心理相容。主要包括心理和谐、心理互补两个方面,这是协调恋人间关系的最好方法。心理和谐,是双方思想感情、心理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充分了解与适应。

四是遵循忠贞原则。爱情包含性爱和情爱两个部分,因为有了这两个因素,爱情也具有了排他性,忠贞便成了爱情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因素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通过网络会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免不了会带来一些危害,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影响更大。我们在浏览网页时,经常会自动弹出一些低级下流、黄色颓废的不堪入目的图片,这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性解放”和“性自由”,进而导致大学生恋爱取向的错位,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现实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可以在读书期间结婚,更不用说谈恋爱了。在校园内,卿卿我我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对于还没有男(女)朋友的学生而言,这无非是一种刺激,一种压力。为了摆脱形单影只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异性,甚至为了成功不择手段。还有社会是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断对大学生进行侵蚀,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

3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观是指大学生对待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以及对恋爱行为好坏做出的基本判断。[5]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首先,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倾慕,渴望对方能够成为终身伴侣。互相给予、互相提高、共同追求、心心相印,这就是爱情之所以美好无比的秘密之所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获甜蜜的爱情,那么在择偶时就应该按照“互相给予、互相提高、共同追求、心心相印”这个标准去衡量。金钱、权利、地位不仅不是爱情的标准,有时候还会腐蚀爱情,使得爱情变质。谁都喜欢高富帅、白富美,但这不是爱情的第一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因为灵魂美的人更可爱。就像列夫·托尔斯泰(LevNikolayevichTolstoy)说的:“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处理好爱情与各方面的关系

爱情与友情的关系

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异性朋友之间,亲密度超越了友情界限,就会向爱情发展;但是,如果恋人间失去爱情,那么友情是否还能存在将会是悬念了。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如果不得不在爱情与友情间做出判断或选择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去爱!爱情,不仅仅是诚实、坚贞、美好的,更应该是慎重、理智和严肃的。只有这种爱情,才能带来幸福和快乐,否则,还是选择友情继续吧!

完善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加强挫折教育

恋爱并不都是甜蜜的,有时也会略带苦涩。比如:暗恋、多角恋、失恋等。暗恋只是一厢情愿,若要发展成爱情,必须向对方敞开心扉。若担心被拒绝,最好是先潜伏到对方的身边,通过观察搞清对方的情况,然后,再化暗为明,制造巧遇,寻找合适的话题,为以后相处开个好头。其实,一切暗恋要想有好的结果,最终都是明恋,必须有勇气向对方表白,否则趁早作罢。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不是三个或者多个。若一旦发生多个,应该冷静理智地去处理,立刻终止这种行为,急流勇退,切莫“脚踏两只船”。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丽菲。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1):53.

〔3〕马斯洛着。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

〔4〕霭理士。性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

〔5〕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8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