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精编4篇】
【导言】此例“大学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塞下曲【第一篇】
关键词:隔膜泵;活塞杆;有限元分析;非线性屈曲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隔膜泵系列产品是用于长距离管道化输送固液两相介质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为:电动机通过减速机驱动曲轴、连杆、十字头,使旋转运动转为直线运动,带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液力端利用活塞、活塞杆、隔膜运动以及进出料单向阀开闭完成料浆的输送工作。活塞杆与动力端中的介杆连接,由卡箍锁固后,通过与十字头连动拉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利用油压推动隔膜使料浆通过隔膜室及进出料阀箱吸入和排出。
活塞杆是活塞和十字头间的连接件,在高压大流量的三缸单作用隔膜泵中,活塞杆承受全部的活塞推力。因此有必要对活塞杆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本文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静强度和屈曲分析。
1 有限元模型建立
本文对活塞力为600KN的活塞杆进行分析。根据活塞杆的结构形状特点,采用轴对称模型,以实体单元plane182单元划分,单元网格大小为2,共划分12886个单元。图1为活塞杆网格划分图。
2 工况及载荷计算
活塞力FH=■×π×D2×P=600KN(式中D为活塞直径,P为活塞缸内工作压力),设计时考虑工况系数为,所以活塞杆在去程所受最大活塞推力为F=FH+×FH=750KN;在回程所受的最大活塞拉力为F=×FH=150KN。去程在活塞杆与介杆连接面施加约束,与活塞接触面施加活塞力。回程在活塞杆与活塞接触面施加约束,与介杆连接面施加活塞力。
3 结果分析
对两种工况的活塞杆进行强度计算。结果显示:去程最大应力集中在活塞杆与活塞接触面台肩下圆角处,且最大等效应力为。回程最大应力集中在活塞杆与介杆连接端台肩圆角处,且最大等效应力为。活塞杆材料为42CrMoA ,抗拉强度σb=800MPa,取安全系数为,则许用应力[σ]=228MPa。考虑最大活塞力时活塞杆应力小于许用应力,说明设计能满足工作的强度要求。对于应力集中的位置, 可以通过增大连接处的过渡圆角来减小应力集中, 提高活塞杆的强度(如图2、图3)。
4 非线性屈曲分析
屈曲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结构开始变得不稳定时的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形状(结构发生屈曲响应时的特征形状)的技术,非线性屈曲分析是一种典型而且重要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其用于对实际结构的设计,该方法用一种逐渐增加载荷的非线性静力分析技术来求得使结构开始变得不稳定时的临界载荷。应用非线性技术,模型中可以包括诸如初始缺陷、塑性、间隙、大变形响应等特征。
以特征值的屈曲形状为基础定义初始几何缺陷的步骤如下:
(1)建立没有初始几何缺陷的模型;
(2)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
(3)用UPGEOM或UPCOORD命令来施加几何缺陷;
(4)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
活塞杆屈曲分析采用BEAM189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在右端施加1N单位载荷,约束左端所有位移,右端除轴向的所有位移,如图4所示。图5是活塞杆屈曲模态图,图6是活塞杆失稳变形的载荷位移曲线,由结果可知,当活塞力大于 时,活塞杆会发生失稳断裂,而该活塞杆的最大设计力为 ,远小于活塞杆产生失稳现象的最小力,所以活塞杆的设计满足稳定性要求(如图4、图5、图6)。
结语
(1)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隔膜泵的活塞杆进行了静强度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了活塞杆的应力分布云图、以及失稳的临界载荷。分析表明活塞杆的设计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2)本文为隔膜泵杆类零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为隔膜泵杆类零件的设计和持续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郁永章。容积式压缩机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张勇。高速大功率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活塞杆有限元分析[J].压缩机技术,2010(02).
[3]冯智睿。隔膜泵介杆强度及稳定性分析的研究[Z].
塞下曲【第二篇】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词)
天池
清・纪昀
乱山倒影碧沉沉,
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
飞流不断到如今。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略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有人说此诗开篇奇突,诗的首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哪两个字在诗中尤能体现?简要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结合诗句谈一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
参考答案
塞下曲【第三篇】
论文摘要:活塞环对柴油机的功率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寿命与制造、检测、安装等工艺密切相关。检测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主要针对活塞环弹力检测工装、翘曲度检测工装进行分析和讨论。
1、问题的提出
活塞环对发动机的功率发挥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摩擦功率占整个发动机机械损失功率的一半以上,而且活塞顶部所受热量主要通过活塞环传出。但由于技术等多种原因,一些活塞环安装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及设计要求,有些活塞环过早的磨损或折断。这些都和制造、检测、安装等工艺有关。因此,活塞环是否合格,检测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它关系着发动机的整机性能。
2 问题分析
下面我结合车间实际情况对活塞环检测工装(这里仅以活塞环弹力检测工装和翘曲度检测工装为例)谈几点看法。
活塞环弹力检测
活塞环的第一密封面要求气环径向弹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当第一密封面一旦形成,那么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将加强第一密封面和形成第二密封面。若气环径向弹力达不到标准,即使再大的燃气压力也难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密封面。径向压力高有利于密封并能适应高转速,因为振动随径向压力增高而减小,而转速越高进入环背与活塞的燃气压力越低,环脱离缸壁的趋势就会越明显。因此检测活塞环径向弹力就很必要和重要了。为了方便,生产中一般采用集中力代替分布的环周压力,来检验环成品的弹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根据环的受力及简化得出两个与弹性模量有关的集中力:径向集中力和切向集中力。由相关条件,便可由这两种力与环的弹性模量等关系式来得到某一个力的理论值,同时也可根据两式的关系式直接相互转换或做近似相互转换。下面就以16v280zja柴油机活塞环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目前我车间的实际情况,测弹力工装采用的是用柔性钢带测切向力。如下示意图1:左图为钢带切向力测弹力,右图为径向力测弹力的示意图。径向测量机构与带式切向力测量相比,适用于大缸径活塞环,有如下优点:测量方便,测量值较为准确。因为这些活塞环径向弹力较大,而且直接加在活塞环上无其他附加外力。
图1
若采用带式机构切向力测弹力,由于采用带式结构测量机构必然附加了一个带的弹力,使得所测弹力值大于理论弹力值。而且当活塞环较大时,较薄的钢带受到较大的力后,易损坏钢带或其附属机构。为防止较大的力破坏带所以选用的带就越厚,那么误差就越大。所以在测量时可预先测出钢带的弹力,然后用所得值与技术要求测弹力值施加的径向力之和加于钢带之上。
测径向力机构的缺点是:所采用的力较带式的大。因此要采取施力保护措施以防集中力压伤环,如可适当加大接触面积(如采用橡胶结构)等。另外由于测的是径向力,要求所加力指向圆心,否则会产生误差,所以可以采用三点定位圆,或长横杆减少力作用线偏离圆心带来的误差。
活塞环翘曲度检测
当环翘曲时,会增加漏气量,甚至卡死或使环折断,因此必须严格检查翘曲度,减少测量误差。下面仍以16v280zja柴油机的气环测量为例说明常见测量翘曲度误差及原因。
图2
图3
图2为未扭曲状态下的气环受力示意图,图3为均匀扭曲状态下的气环受力示意图。根据材料力学及微积分算得:p=。
又:活塞环在通过检测装置时受力简化如图4: 图4
由牛顿第二定理得:
1/2mg-f=ma/2(m为气环质量,为;a为假定气环在通过工装检测时的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f为环在工装中所受的摩擦力)
f=μn
n=p
μ=(目前车间所用翘曲度检测工装材料为45钢,查资料知其摩擦系数μ)
解得:a=(mg-2μp)/m= m/s2
a>0且较大,这说明检测设备并不能完全起到检测翘曲度的作用,有可能使翘曲度超标的活塞环误检为合格。因此:检测翘曲度工装应该倾斜一定的角度、水平放置或增大μ(可以采取在金属材料里贴一层橡胶、胶木板或者其它摩擦系数大一点的材料),以减小或消除重力影响。至于倾斜角度和增大μ的多少,理论上应使加速度为零,但考虑到环的加工﹑材质、表面并不能完全一致,以及放入检测设备的角度不完全一样,所以允许有一定的加速度值(但不宜太大),大小可视需要而定。
3、结论
根据目前我厂的实际情况,发动机活塞环直径为180~280mm,重量从 ~,属于大缸径的活塞环。在检测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来提高测量值的准确度,进而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减少活塞环和活塞的损坏。
参考书目:
1) 《中外常用金属材料手册》 陕西科技出版社------------2001
2) 《机械设计手册》化工工业出版社(第二版上册)----—-1985
塞下曲古诗【第四篇】
一件有意义的事,却遭遇着儿童不在状态的尴尬,怎么办?让我们试着从儿童立场出发,对诵读积累重新改进。
一、积累目标:从步伐一致走向弹性调控
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常识。可是,我们常常忘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习惯于整齐划一地走。回归常识,我们就得理性地对待差异,实行分层、分阶段要求。
1.要允许每个人的积累目标不等。诵读积累,要允许差别存在。一是数量上要有弹性指标,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一方面要为有能力的孩子提供空间,鼓励他们多积累一些;另一方面要允许能力稍欠的孩子在保证课标要求的篇目达标后,对于有些篇目混个眼熟就行。总之,不要让孩子因背诵数量齐步走厌恶学习。让孩子走得更远的是诵读积累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当下背诵篇目的多少。二是内容上要允许多样性。每个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不一样,有的孩子对整齐短小的句式情有独钟,有的孩子对凝练的文言爱不释手。因此,在积累目标上不要以一种语言方式的材料来要求孩子,需要提供多样性的材料选择,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所长去挑选,并形成一定的积累习惯和能力。
2.要允许每个阶段的积累目标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采取每周定量的方式推进诵读积累,其实,这样匀速的背诵节奏并不科学。以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学习为例。二年级语文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课文语言各有风格。其中,七、八两个单元的课文文字优美,句式独特,均要积累背诵。课堂上留时间给孩子背自是没错,但,大部分孩子课后还是要花些时间巩固的。而三、四单元的一些教材均为故事叙述性文字,不必背诵。很显然,两个阶段的记忆任务不同,如果课外诵读积累的任务还是一致,势必要导致孩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不均,而影响总体目标达成。因此,课外积累的步伐要和课内学习步伐相互关照,让孩子的整体学习节奏保持平衡。
二、积累内容:从不着边际走向科学规划
“生有涯,学无涯”,人们的记忆往往到此打住,岂不知后面还有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从古至今,从唐诗宋词到现代名篇,应该背、值得背的篇目不计其数。究竟从哪开始?如何对所要积累的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一)关于课标中必背的75首古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推荐了小学阶段必背古诗75首。这75首如何推进,课标没有给出具体的办法,但我们不能回避。
1.对照整理中,科学规划背诵进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75首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它们在各册教材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统筹规划。于是,笔者把75首古诗与教材(以苏教版为参照)中的古诗进行了比对盘点。通过整理,我们发现:课标推荐的75首古诗,已有44首分布在各册教材中,按照每学年6——9首的数量,由浅至深的内容编排向前推进。也就是说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学生,按照六年自然进度学习,课标中的44首古诗完全可以得到保证。因此,这44首,没有必要急吼吼地挤在课外积累篇目中,只需按教材编排自然跟进就行。
2.经验对接中,合理分解背诵内容
课标中提到,教材中没出现的还有31首。按每学年5首分配,6年完成自然不难,问题是怎样分解更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让孩子们的背诵能拾级而上?我们不妨以《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两首为例,探寻分解策略。《塞下曲》,唐代诗人卢纶的一组边塞诗。其中一首《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出现在课文《李广射虎》中,为了更好实现经验对接,《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放在此处背诵顺理成章。再看《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依然是说李广,与故事《李广射虎》中李广神勇无比的形象正好勾连,因此,此诗放在学习这课前或课后背诵显得水到渠成。
相融则利。如此,课堂能时不时实现经验对接,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勾连、融通互补,孩子们的积累显得自然而然。要做到经验对接,关键是我们要找到课内课外的对接点。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按照主题相关、内容相连或作者一致,再参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另外31首进行了以下分解:
课标中要求的75首古诗文保底篇目,按以上循序渐进、化整为零的原则推进,每学期只摊到5——6首,全体学生完成不算难事。
(二)关于75首以外,自主选择的诵读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了上面整理的必背古诗75首,其余部分(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教材编者通过课文背诵来实现一部分,另一部分由我们语文老师自己选择。关于如何选择,“行走在农历天空下”的常丽华,“以童谣、民谣为主题”的周益民等教育先行者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不管是哪种做法,有一点是一致的:诵读积累的主题都努力在接近孩子的生活,并通过课程设置作系列化推进。看来,自主选择不是由着自己高兴,想哪做哪,它应该建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从长计议。教学中,笔者发现孩子们特别爱听故事,就以文言小故事为蓝本,通过每周的阅读课,带着孩子读读讲讲、讲讲读读。不知不觉,《开天辟地》、《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10篇文言短篇连同一个个小故事落进了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