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16800

【导言】此例“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德育;高校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重要载体。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德育的实现就要重视渠道的作用,采取一些措施将德育工作推向深入。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高校要以校园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德育,就必须加强价值引导,提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校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块重要阵地,各种思想、观念、主张、在此交汇争锋。各种观念都想在信息最为密集、思想最为活跃的高校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但是我们的价值导向必须是一元的。如果价值导向是多元的,那么在理论上必然导致价值多中心论,其最终结果将从根本上动摇和削弱我们的共同理想,这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实践证明,没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校园文化必然出现混乱、失误和挫折,迷失正确的方向,德育功能也就减弱或丧失。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要通过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主题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创新德育形式,坚持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共同理想的教育,创造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精品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要阵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园里的网络文化、古代文化、西方文化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明辨是非对误,吸其文化精华、去其文化糟粕,抵制和消除其负面影响。

二、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自身的的道德是重要的劳动工具和手段,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道德不仅是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师德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修养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往往为学生们观察、评说和模仿。教师的品行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德育的接受程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自己所做的符合道德要求,才有可能促使学生德育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建设,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在如今的一些大学有些教师缺乏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讲完书本上的内容则立马离开、与学生没有过多的交流,备课不认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写论文、涨工资、升职称。还有的教师功利心已越过法律的限度,收礼受贿,此类教师道德沦陷于此,不知此类教师对学生德育会发挥怎样“巨大”的作用。高校师德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学校一定要注重对全体教师进行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相关教育,要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同时明确教师应尽的义务,监督要与学校相关部门监督与学生组织监督相结合;要建立奖惩机制,赏罚分明,该奖则奖、该罚则罚、该辞退则辞退,纯洁教师队伍,使“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使教师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校规校纪建设

高校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不仅需要进行校园文化的软件建设,校规校纪这种硬手段的运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校规校纪对于保障学校德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在校规校纪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酝酿和讨论,最后以条纹的形式定下来。校规校纪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要是全方位的,校领导要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努力把规章制度做全面,使得可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学生社团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行为准则等等。二是细。校规校纪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操作性强、避免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条款。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明确。规定既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在纪律面前所有的师生一律平等,切忌赏罚不公、判断不明,若不公正对待学生则会使学生心中对学校充满怨恨,同时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会失去公信力,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其他工作也将受到影响。

此外,还应有一个强有力的德育领导小组。要形成一个由党委领导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党办主任团委书记学生科长年级办主任参加的这样一个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格局。

四、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

同志指出:“无论任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一切德育真知都来源于德育实践,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荀况曾在论述知和行的关系时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矣。”人们的品德认识、品德观念只有通过时间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品行和习惯的先导。品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单靠书本和空洞的说教是不行的,它需要在实践中经过长期的锻炼,在实践中与艰难困苦做顽强的斗争,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意志。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山区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与那里的人们进行真诚的沟通,他们才会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更多地了解和思考而少些冷漠。让大学生深入工厂、部队参观、调研,有可能的话让他们也参加进去,它们才会有吃苦精神,才会理解顽强精神。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它们才能更好的培养起奉献精神。让学生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复兴之路纪念馆参观,播放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抗击外国侵略这些影视将会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情,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顽强拼搏的意志。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重视第二课堂,将道德规范和要求融入第二课堂之中,通过实践活动以达德育目的。

参考文献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第二篇】

一、“唯成绩论”的负面效应

时下,推行素质教育虽已多年,但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和深厚影响仍在作祟:学校坚信教学质量是“第一生命线”,主管部门以成绩排名给学校施加无形的压力,社会上更是以重点学校的录取率或录取人数的多少来评价学校办学的成功与否。人们对“名校”趋之若鹜,从而导致“以成绩论成败”成为一种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认识误区。这种偏颇的认识往往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1. 造成教育不公。“名校效应”直接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尤其是造成基础教育的不公。小学升初中要考某一地区的唯一一所重点学校——实验初级中学,中考同样要考某一地区的唯一一所重点高中——ⅹⅹ第一中学(而且学校还内设重点班)。名校升学录取分数线成了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成败的标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奈之下要誓死捍卫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无形的“应试”压力迫使学校要重点培养优秀生、尖子生之类的“名校希望生”,不得不忍痛割爱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2. 造就“高分低能儿”。现如今,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很多家长以孩子读书成绩好而骄傲,除了对孩子的学业高度重视之外,还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家庭劳动和家务活不让孩子碰,孩子想要的物质极力满足。孩子成了“熊猫宝宝”,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学习成绩好了,正常视力糟了;获奖次数多了,体育锻炼少了;自我意识强了,交际能力差了;理论知识丰富了,操作能力倒退了;物质供应满足了,自理能力差远了,以致劳动能力没有了。溺爱,把学生“培养”成名副其实的“高分低能儿”。

3. 形成道德缺失。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很多商家把发财致富的眼光投向校园和学生。不难发现:在学校的周边小商店、快餐店、废品店、网吧,甚至歌厅、酒吧等娱乐消费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有包围蚕食学校之势,校园净土遭遇四面楚歌的窘境。这就客观上有让学生铺张浪费、沉迷网吧、结交损友的可能。大部分在学校学习成绩不佳、得不到重视,抑或家庭管教不严、留守家中的学生容易形成道德上的缺失。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成人”教育

青少年学生要成才,必须先要成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目前的青少年而言,要把他们培养成“在家庭做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个文明好学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个爱心奉献的好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正面引导,加强人生观教育。

现在的不少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上存在着一些消极的人生观念:如享乐主义、唯我主义、读书无用论、盲目追星、攀比心理、自卑心理、消极遁世等,甚至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早恋、染上赌毒,这些消极人生观严重干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加强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用讲名人成功故事、讲革命先辈事迹、讲身边感人故事、推荐好书、参观学习活动、举行报告会、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第三篇】

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认同教育者所倡导的对社会、对事物、对人生的观念,并内化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中,成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体验、感情的积累和行为的实践才能完成。因此,德育教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时,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现在有的教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夸夸其谈,甚至有些问题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清楚就引进课堂中,致使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克服教学中的盲目现象,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当前社会变化对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经济中利益突显所引发的金钱观、享乐观等,以及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虚拟化等。面对这些问题,德育教师必须在德育活动中及时关注并引发思考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和优良品德。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德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输,教学效果较差。德育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所讲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以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所以,教师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能力的训练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要灵活多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设疑的问题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问题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此外,德育课教学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德育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的确对自己有帮助。三、重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德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满堂灌输,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淡化甚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所以,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改进德育课考评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还存在着陈旧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评方法,这种方法使本来就对枯燥的德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更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要想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进德育课的考评方法。

1.创设合理的考试形式

改革考试观,摒弃教师课堂讲什么,学生笔记记什么,期末考试考什么的做法,应以能力考核为目的。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笔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开卷考试和口试,并配合写一些小论文,立足于通过学习知识,获得一种再学习的能力,即重在理解运用而非记忆,重在课堂参与而非结果。

2.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构建科学的考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特长。比如可以使理论考核占30%,如小测验、小论文等,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活动占20%,主要考核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在相应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卷面成绩占50%。

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

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特色,如就近期的一些国内大事开展“揭批”、“向地震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活动,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比如引导学生通过查报纸、翻杂志、上网搜寻、请教老师、关注广播电视,去学习、感知、领会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素质和立志报国的使命感;倡导他们参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定期到校园捡垃圾”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人们的环保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多重要,从而提高了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的积极性。

总之,德育课教学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树立新的德育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德育课空洞、枯燥,而会在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知识、能力和觉悟方面都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课教学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关健词]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学习主体

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德育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妨害和限制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德育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德育实效性包括德育教育效果和德育教育效率两方面,强调德育课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做人,正确看待事物。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志军。浅议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7).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第四篇】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参考文献的写作时要注意什么呢?还有哪些要求呢?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小编就采编了关于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的范例,让大家来参考借鉴。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改革医药营销,迎接入世挑战——浅谈入世后的医药企业营销管理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医药营销中的危机管理与案件剖析及实践运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1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创新:导入药学监护的医药营销战略中国药业2001/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医药营销道德与创新营销方式的思考中国药房2000/0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医药营销专业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探讨药学教育2000/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浅析医药营销组合策略黑龙江医药2000/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组织营销社会实践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现代技能开发1999/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试论市场营销学与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药学教育1999/0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医药营销必须走出误区中国药业1998/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医药营销队伍素质是个大问题中国药业1995/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医药营销的公共关系学中国药业1995/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试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药学教育1995/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产品研发和转产品概念中三个因素摘自《药品营销策略》一书

[2]产品概念中三个因素摘自《药品营销策略》一书

[3]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中几类人群摘自《中国医药营销论坛》

[4]医药产品广告研究摘自《中国医药在线》

[5]邢国伟,由亚男.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3):153-154.

[6]夏德林.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发展的思考[J]决策管理,2009,(20):16.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涂艳红,张新慧.知识经济与中国营销模式创新[J].2005,

[2]邵蓉,马勇.对医药代表问题的重新认识.中国药房。2004。

[3]仲崇玉.傲自己的教练·医药代表的五把利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4]沈荣.医药企业对医药代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管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6.

[5]卢友志.医药代表培训教程.北京:京华出版杜.2006。

[6]王兴琳.医药专业销售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徐敏,黄德华,冷峻峰.医药代表的职业价值探究.医药导报,200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