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7948

【导言】此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篇】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 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 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如何有意向小学生渗透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并且让小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呢?现结合笔者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来谈谈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

1.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感悟数学思想,注重教材的整体性

钻研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形成数学教学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只有通过钻研小学数学教材,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特点,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内容,娴熟地运用和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会形成成熟的小学数学思想和方法。各年级的数学教材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精心钻研教材时,发现并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中领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及魅力。

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教好课,必须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要了解小学数学各册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意图,知道教材的前后联系,避免教学时的前后脱节或不必要的重复。

要深入分析研究自己当前所教的一册教材,着重弄清全册的基础知识和注意培养的基本技能,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编排顺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每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配合情况。

对准备教的一节或一段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包括掌握教学目标,明确所教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练习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一些低效的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关,由于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钻研不够,不能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导致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整体性,更加有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2.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结构性,将数学思想合理有效地渗透在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做课堂的有心人,抓住契机,在不显山不露水的状态下有意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对数学思想有所感,有所悟,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知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一些简单、直观、形象的图形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如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时,教师可以给出一组表示分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比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在学生给出得数后,教师可追问:"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 小?为什么?"运用直观图形和分数结合,就可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建构数学概念的含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五年级数学教师都清楚《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是向学生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的绝佳时机,而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中,又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最重要。只要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已经会算的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后面再学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就可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时,我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爷爷有两个儿子和两块地,一块地为长方形,一块地为平行四边形,一天他把这两块地分给两个儿子。可是两个儿子看到地后都觉得父亲不公平,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大。你有什么办法帮帮爷爷吗?学生听完故事后兴趣高涨,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还有的说两个一样大。此时我发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能算面积的图形。学生思考后很快就想到把平行四边形通过一剪一拼转变成一个长方形。这时我再让学生拿出另一个平行四边形和剪拼后的长方形比一比,学生很快得出剪拼后两个图形的面积不变,而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剪拼后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剪拼转化和教师小结性的板书,转化思想已深深烙在脑海中。再学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学习新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在教学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首先出示"1÷2=? 2÷4=?4÷8=",然后向学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发现得数都是;有的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出商不变。此时教师让学生采用折纸、涂色的操作活动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再次让学生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呢?"从而让学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在内容上、在语言描述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范文【第二篇】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新大纲从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小学生数学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数学文化素养的训练、潜在智能的开发、数学心理素养的培养以及在数学文化素养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性教育。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了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全面性和群体性以及发展性。全面性是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内容而言,它包括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潜在智能开发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四个方面。其中数学文化素养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心理素养包含学习数学的情趣、主动性、习惯和意志力;智能开发包含探索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质疑能力、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口述表达能力、综合计算和解题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等;思品素养包含理想、道德、审美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等;群体性是指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性是指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因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为依据

新大纲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规定和意见,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钻研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自觉地以新大纲来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教材是根据新大纲和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好媒体,那种认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要或可以离开新教材另搞一套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是错误的。而恰恰相反,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紧扣新教材,理解与运用好新教材:

(1)明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2)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其中包括教材是怎样对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表述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编排意图,每一插图的用意,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3)正确理解与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其中包括对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对每一插图的正确理解,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4)正确理解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顺序和教学方法等。

实施素质教育要正确把握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课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课时教学目标上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课时教学目标,而素质教育则是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四落实”,即数学知识目标的落实(含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含探索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学习数学心理品质的落实(含数学情趣、习惯、意志力等)、思想品质教育点的落实。

“四落实”中数学知识目标在教材中是显见的,而其余三项目标在教材中则是比较隐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从中正确把握好教材中所体现的能力、心理素养和思品教育目标。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的知识教学目标,课题本身就可告诉了要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这一课时教材内容的能力、心理素养和思品教育点不是一下就可以看出来的。但是,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分析教材,就不难得出:

1.该课时的能力目标是:①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方法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如教材先是出现在方格纸上画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提出“不用数方格的方法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紧接着教材分别出示三个实验,要学生仿照教材中的示意图进行操作实验,最后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②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如教材中出现的图形和文字说明,要学生先去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抽象、概括);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实验,出现小华与小林的不同拼法);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如教材安排由数方格的方法和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迁移类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⑤渗透转化、旋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是用旋转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等等。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三篇】

关键词:数轴;计算;认识时间

数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于有理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以及计算时间等,简单直观易操作;数轴以其优越的数形结合思想成为学生在学习探索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时最受欢迎的工具。纵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并没有明确提出数轴的概念,但是数轴却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北师大版教科书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入数线,出现类似尺子的实物图,这实际上是数轴的“雏形”,利用数线既可以体会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又可以进行计算。

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又出现了数线,数线上相同的长度描述了等差数列,提示了乘法口诀之间内在的关系。三年级判断较复杂的两数的相差关系,都需要借助于数线。四年级求近似数、五年级认识分数、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等,都需要用到数显,数线的出现为分数的标记做出了区间定位。所以数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轴为认识数提供了直观展示平台

数轴的出现使数与直线上的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成为“数形结合”的基础,使抽象的数变得有“形”可依,为学生数感的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数轴上的数包含单位长度的数量和排列的方向,提示了数的大小,为学生思考夯实了基础。

第二,数轴上同一个点可以分别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不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来表示,反映出不同数的数值相等关系,便于学生发现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示了一些数的互换。

二、数轴为数的计算提供了思维载体

1.数轴将抽象的“数”直观形象化,也有助于理解运算

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需要将计数与图像联系起来,如“加1个”就是与数序中的后一个数相关联,在数轴上表现为向右数;“减1个”则反之。乘法就是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几个几个地向右数,数到几,积就是几;除法则反之。这种在数轴上的移动形式为计算策略提供了依据。

北师大教材把表示乘法的几个几个地数形象化为小动物均匀跳格,这样的“等距离连续跳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连加的乘法本质,启发学生用运动、发展、联系的观点建立一个整体的大数轴概念。

2.数线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精确计算的能力

四年级学习近似数时,让学生在数线上标出接近某数的位置,能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在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法练习中,有许多在数轴上标出计算结果大概位置的题目。做这种题型时学生的思维经过了三个步骤:先估出计算结果,再找到数线上比较接近计算结果的点,最后思考在该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即比该数大还是小。借助数线来完成估算,有利于学生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为判断计算器、心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从而使学生体会数之间的规律,提高判断、选择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

3.利用数线将数量关系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类题目“差倍问题”,即已知两数之差和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出两数。教师都比较喜欢使用两条线段图对比获得数量关系,诚然倍数关系很明了,但是差往往隐藏其中。

例如:甲乙两筐苹果质量相等,从甲筐拿出12千克放入乙筐,结果乙筐苹果的重量是甲筐的4倍,求甲乙两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苹果?

本题难点在于学生找到了倍数关系却找不到对应的差,即不知道乙筐比甲筐多多少千克。为此只需要绘制一条带有正方向的数线来解决问题:根据题意在数线上首先用同一个的点表示原来甲乙的数值,“从甲筐拿出12千克放入乙筐”则表示甲向左返回一段距离即减去12千克,乙向右前进相同的长度即加上12千克。那么很容易看出此时甲乙相差两个12千克,列式为:

(12×2)÷(4-1)=8(千克)

8+12=20(千克)

答:原来各有20千克。

利用数线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直观、清晰地将数量关系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很快解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数感和结题思维。

三、数轴为认识时间扫清了障碍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开始计算经过的时间,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却又极易混淆的概念:“时刻”与“时间”。如果教师借助数轴来表示就简单多了:“时刻”是数轴线上的某一个点,而“时间”是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这使复杂的关系变得简捷明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只需要用数轴上右边点对应的时刻减去左边点对应的时刻即可计算经过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四篇】

关键词:高职师范教育专业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程 教材内容 建议

一、小学数学师资培训课程教材的

目前,用做小学师资培训课程的教材名目繁多、版本各异,有《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材与教法》、《小学数学教学手册》等,但大多为本科教育编写,刚刚由中师转型的高职师范教育专业一直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供师生直接使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我们只好选其一个版本作为教学参考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这样做的结果,给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诸多不便。于是我们就动起了编写校本教材的念头,写作本文的意义便由此而生。

当前高职学院的学制不外乎两类,或者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或者是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但无论是五年制学生,还是三年制学生,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小学算数基础理论,更没有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概念,因此对高职学生使用的《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教材,老师必须安排对这两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现行的此类教材可能由于编者的侧重点的原因,适用对象或者是本科学生,或者是已有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在内容安排上往往只重视后者而忽略前者,在叙述上重理论而轻实践。这就使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材基本不适合高职学院师生们使用。不光如此,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实践也证实,忽略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的教材是不完备的教材。用这种课本培养的师范类专业学生一定存在严重的知识缺陷,在校内实训阶段就明显地暴露出这一硬伤而常出现知识性错误,相信同行们对此都有共识。《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教材必须重视并尽快纠正这一做法。为此,我就高职学院《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程教材内容编排的建议

我以为,适合21世纪高职学院师范类专业使用的《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教材,其内容应由两大模块知识构成,一个模块是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模块,另一模块是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模块。基本设想是将原中等师范学校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二册内容进行删减,整合取名为《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将第一册第一章部分节内容和第二章“整数的性质”全章内容归并入《初等整数论》一书。

如果再细分的话,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块应以算数基础理论为主体展开,适当安排以下内容:(1)整数的概念和计数法(主要涵盖:自然数和自然数列、十进制计数法);(2)分数的知识(主要涉及分数概念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3)小数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百分数和近似计算);(4)量的计量的知识(包含量的概念和计量、名数)等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块宜安排以下内容:(1)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这门课程的意义(也就是对课程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给出学习方法引导);(2)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含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3)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含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小学数学课本的使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4)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这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类型、备课、上课、小学数学的课外活动、数学成绩差的学生的转化工作、小学生成绩的考查和评定、数学教学的研究活动等);(5)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的教学(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教学的意义及内容编排、整数认识的教学、整数四则运算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数的整除性的教学等);(6)问题解决的教学(问题解决的意义和内容编排、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复合应用题的教学等);(7)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教学(包含小数分数百分数教学的意义和内容编排、小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的教学、分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教学、分数小数和四则运算的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百分数的教学);(8)量的计量的教学(教学意义、和内容安排、计量单位的认识的教学、名数的化法聚法和简单计算的教学);(9)比和比例的教学(教学的意义和内容安排、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和比例的应用题教学);(10)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涵盖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意义和内容编排、平面几何图形的教学、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等);(11)代数初步知识的教学(涵盖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的意义和内容安排、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简易方程的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等);(12)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涵盖统计初步知识教学的意义和内容安排、简单的统计图表的教学等);(13)说课知识及小论文写作训练;(14)简单教具制作与使用技能训练;(15)教学艺术概论。

之所以安排上述两个模块的内容,主要是基于以下一些考虑。

1.《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程是高职学院师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兼有理论和实践的功能,师范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算数基础理论,以及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需的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评价理论和技能,并通过毕业前的校内实训,能基本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所以需要加强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规教学理论为实践指导。

2.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见识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与趋势。理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理解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了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方法、规律和手段,熟悉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评价,掌握小学数学具体内容的分析方法和教学策略。

3.高职学院师范类专业学生要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程的学习,迷上小学数学教师这样一份伟大的工作,并为干好这份工作尽早储备能量。

按照上述内容编排实施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大约为84课时,一般安排一个学年的教学时间就足够了。这个安排基本符合高职院校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的“适度”和“够用”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我使用这个方案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检验证实,此方案在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上易操作,建议推广使用。不仅如此,在我系刚刚举行的本地实习生顶岗实习信息反馈座谈会上,该方案得到了与会师生代表们的一致好评,建议我院继续坚持这一方案。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教授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37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