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论文(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21933

【导言】此例“我国矿山环境治理论文(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矿山生态治理【第一篇】

关键词河北省 绿色矿山 环境保护

自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出台以来,绿色矿山建设就成为全省各煤炭企业一项重要工程和一种社会责任。“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恢复治理,确保矿山发展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绿色矿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范围包括开采时所在城市的所有区域。它的发展建设程度,代表着其所在城市环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在科学、有序、合理地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绿色矿山建设对着力于矿业活动中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质地灾害、生态破坏,最大限度地予以治理或转化利用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一个城市环保、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目前,河北省矿山开采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露天开采所造成的环境问题:①采舍白茬山、残山、危岩、绝壁在露天矿区非常普遍,不规范的开采方式再加上恢复治理不及时,使天然的地貌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并且留下了崩塌、滑坡等灾害隐患。②废、尾矿渣不合理的处置是各个矿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乱排乱堆的废尾矿渣使矿区由原来的青山绿地变为一片荒芜,成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灾害区。③石材开采矿山及加工区的大批荒材废石散布在采矿厂周围,压占田地,危害环境。④砖瓦粘土矿由于不按规划要求,制砖取土不仅破坏了农田耕作层,减少了耕地,而且造成了不少人为的积水坑和垃圾场,不合理开采严重危害大气、土壤和城市的环境。二是地下采矿造成的环境问题:①由于地下大面积采空后没有及时回填治理,诱发地裂缝和地面塌陷造成的环境危害,且具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②由于采矿深度加大或违规越层越界开采,矿坑涌水、突水及坍塌灾害隐患与因矿坑排水造成的区域水位下降,给周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打造环保生态城市已成为各大城市矿山治理、环保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矿山的规划治理

1.新建、改(扩)建矿山

对开拓时要剥离的山皮土、耕作土和腐殖土规划出存储地段,专门保存,以备复垦绿化使用,不可与废渣混杂。在矿业活动中,要严格按规划边开采边治理、随开采随治理,防止诱发地质灾害,防止污染和破坏水土环境与大气环境。同时,不能对主要交通干线和直观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造成影响和破坏。禁止在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高速公路两侧和水源地附近及上游补给区等新建或扩建污染和破坏水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

2.闭坑矿山治理

本着“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责令采矿权人根据闭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充分利用矿区废弃资源回填采空,因矿制宜进行闭坑后的全面治理。闭坑矿山实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绿化,不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附近居民生活造成新的危害。对于露天开采的闭坑矿山治理主要对策应放在削坡排危岩,加固和保护再生矿渣边坡,清整采矿平台,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重建;根据闭坑矿山的区位和现状,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对策;对于地下开采闭坑矿山重点是地下采矿中的采空区潜存的或已出现的各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严禁无序堆放废矿渣,应采取固坡绿化或返回地下,充填浅部废弃坑洞,对于选矿产生的尾矿泥沙严禁乱排乱放,要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变废为利。

3.生产矿山治理

有松散覆盖层的,要重视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复垦再利用的统筹规划,特别是表层土中富集有适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种子、腐植土等,要注意独立存储,不能与废弃矿渣混堆。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土、废渣、废石、尾矿等的堆放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废水、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和治理以及噪音污染控制等要达到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要求。对于已出现的突出地质环境问题,要有合理的治理方案并切实遵照实施。对于预测的或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或方案。

二、积极推进“绿色矿山”示范工程建设

河北省是矿产资源大省。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每年因矿山开采造成无法耕种的土地在上千亩,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地质灾害频发。河北省建立“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矿山环境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并出台行政法规,对省内矿山企业征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经验收合格后,保证金本息再返还采矿权人。针对矿山开采破坏环境的问题,这个省大力实施“绿色矿山”建设,5年来全省累计治理矿区面积3万多亩。500多个因矿山开采而饱受环境破坏之害的村庄重焕生机,50余万矿区群众从中受益。同时,还推出打造“绿色矿山”精品工程,推出了一大批绿色矿山建设的典型企业。像金牛能源股份公司的邢东矿,把矸石回填等先进科学技术引入“绿色矿山”建设中,实现了“产煤不见煤”和生产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大力开展矿井综合环境治理,被授予“全国花园式矿井”称号。今年六月,省委书记张云川专门视察邢东矿,对其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给予高度评价。绿色矿山建设,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所在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生态环境,推进了城市环保建设,而且达到了环境、资源和社会良性循环的效果。

矿区生态治理调研报告【第二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xxx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掌握我市矿山修复治理工作进度,协助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市矿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鹰城,根据市政协 2021 年度重点工作安排,4 月23 日,市政协围绕“矿山修复治理”组织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市政协高度重视本次调研视察活动,召开主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市政协常委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矿山修复治理的相关会议精神和制度文件,为更好知情明政、履职建言奠定坚实基础。抽调部分懂业务、善议政的市政协常委组成常委视察团,由张国典副主席带队,采取市县两级政协联动方式,深入到大地水泥公司宝丰县李庄水泥灰岩矿、宝丰县张八桥镇袁家店村南水泥灰岩矿、宝丰县永顺铝土矿、郏县众和建材公司高坡石料厂等 4 处矿山,实地查看矿山修复治理现状底数、优化布局、停产整治、取缔关闭、生态修复和废物治理等内容,召开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宝丰县和郏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部分矿山企业负

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汇报,组织交流发言,现场反馈调研情况。

二、我市矿山修复治理总体情况

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xxx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x、xxx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意识,切实把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列为全市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坚持以“停产整治、关闭取缔、优化重组、生态修复、统一标准、督查验收”为主要手段,全覆盖、多角度、深层次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循环得到有效改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稳步提升,推动中原“煤城”逐步实现“由黑到绿”的华丽蝶变。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始终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市委书记周斌时刻关注此项工作,深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现场调度观看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情况,对“政企合作”综合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在全省首家开展“四大班子”包矿巡山,35 名市级领导分包全市156 座持证矿山和 18 个非法采矿易发点,推动矿山修复治理主体责任逐级下沉、持续强化。市长张雷明多次过问工作进展,亲自带队实地检查矿山修复治理情况,对改善矿区周边环境提出具体要求。研究制定《平顶山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实施方案》《平顶山市“三

山”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细化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由市政协主席黄庚倜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先后 60 余次深入矿区一线明察暗访,召开 15 场任务推进会,听取工作进度、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全力推动xxx、xxx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在平顶山落地见效。

二是 注重强化部门联动。严格落实市直有关部门分包县(市、区)的督导制度,由纪委监委、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生态环境、林业、水利、工信等 8 个市直部门组成 4 个督查组,实行驻地督导、跟踪问效、捆绑问责,通过强化协调配合、凝聚工作合力,确保任务有序推进。统筹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全面落实“三级”包矿和“两级”包片责任制,坚持整治集中攻坚与强化执法监管相结合,积极构建案件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判、日常联络以及重大情况相互通报等常态化的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推动矿山修复治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我市“三区两线”范围为重点,认真落实地方露天矿山的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的综合整治工作机制,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实现审批、生产、安全、环保等各个环节无漏洞监管,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三是排查整治成效明显。针对露天矿山数量、矿山生态环境和矿山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认真核查摸底,确定

75 个持证露天矿山、32 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72 处非法无证采矿点以及 54 处采矿废石废渣,明确了停产整治、取缔关闭、升级改造和修复治理的具体目标。其中,75 个持证露天矿山主要按照“一矿一策”实施停产整治,经验收达标方可恢复生产,目前已有 58 个矿山完成整治任务,修复面积 万亩,修复率 98%;32 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主要由当地政府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原则有序组织整治,目前已完成 28 处,修复面积 2937 亩,修复率 96%;72 处非法无证采矿点按照“不留人员、不留采矿设别、不留建筑物”的标准,由当地政府依法取缔,并向社会公告,目前已关闭 21 处,修复面积 亩,修复率91%。54 处采矿废石废渣主要实行台账管理,由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企业投资,实现废石废渣吃干榨尽,目前已整治 52 处,修复面积 亩,修复率 99%。

矿山环境污染及其综合治理【第三篇】

[论文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生态恢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主要从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 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四)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五)生物多样性损失。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

(一)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

1.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国内外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三类。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设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扰动也少,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的。

2.矿区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就是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营养状况的改善,这是矿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之一,具体包括:(1)表土转换:在采矿前先把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取走并加以保存,待工程结束后再放回原处,这样虽破坏了植被,但土壤的物理性质、营养条件与种子库基本保持原样,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2)客土覆盖:废弃地土层较薄时,可采用异地熟土覆盖,直接固定地表土层,并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改良,特别是引进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种子,为矿区重建植被提供了有利条件。(3)土壤物理性状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短期内可采用犁地和施用农家肥等方法。(4)土壤pH值改良:对于pH值不太低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碳酸氢盐或石灰来调节酸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结构。(5)土壤营养状况改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固氮植物、绿肥、微生物等。

(二)矿区植被的恢复。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被筛选应着眼于植被品种的近期表现,兼顾其长期优势,植物品种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生物学特性,考虑适地适树原则,尤以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

在配置植物时要考虑边坡结构、种植后的管护要求、自然条件等,以决定种植的形式和品种。同时要考虑与设计目的相适应;与附近的植被和风景等条件相适应。

(三)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

2.坡面排水工程。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

3.边坡防护工程。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

4.土地整治工程。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5.植被恢复工程。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三、结语

矿山开采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特点。我国当前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及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

必须强调的是,矿区生态恢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层面的问题,而且与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耦合了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工程。因此,矿区土地复垦是以人类发展为核心,对土地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综合整治,在消除环境危害的同时重建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环境科学,1997,18(3):72~76.

[2]彭建,蒋一军,吴健生,刘松.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38~42.

矿区生态治理调研报告【第四篇】

一、调查方法:

观察记录,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

生活的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

(1)家在农村,在这里,人们都为了省钱,烧饭用草和麦秸杆,烧这些时,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烟,灰蒙蒙的,有时,烧的塑料还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2)有的人上街买菜,不带篮子或包,用完的塑料袋乱丢乱扔,堆的向山一样。

(3)周边的小河原本十分干净的,但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建在这里。它们这有害气体和污水乱放乱排入河中,使水体严重污染。河中的鱼虾也全部死掉,使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阻碍,周边的庄稼也病秧秧的,一点也不旺盛。

(4)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这很好,使交通也发展起来,同时,那些汽车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制造出很大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5)有些人还很不闻名在墙上乱涂乱画,影响我市市容。

四、问题的原因

(1)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

(2)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

(3)司机没有认识到噪音污染的污害性。

五、建立

(1)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素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2)向工厂的有关人员反映将污水先净化再排放或净化再循环利用。

(3)向环保部门反映对车辆的喇叭的分贝进行限制规定,制定有关法律。

六、反思,结论

只有先保持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是发展工业的前提,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2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