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哲学小论文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934740

【导言】此例“哲学小论文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哲学小论文1

(一)确立科学的论文写作理念

马哲认为,矛盾既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这就启示人们,论文写作作为一个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或问题而试图对其给出科学认识或合理解决问题的活动,无疑须将“及时发现问题、深刻揭示问题和完美解决问题”视为写作者应该确立的写作理念。该理念表明,论文写作既要正视和分析问题,更应探索问题的妥善解决方式,因为任何不能在及时发现和揭示问题的基础上去完美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即使它创造性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及规律,但如果此写作活动只是片面地追求合规律性的科技价值而不追求合目的性的人文价值,该写作活动就会因背离了“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一写作的真实追求,而难以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和欣赏的高质量论文。

(二)提供必要的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方法是为完成论文写作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或程序。在论文写作中,尽管写作者会采用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譬如分析与综合、想象等,但由于一些作者受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这些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往往呈现出单一化或固定化的倾向。而马哲思维强调用整体、联系、系统和变化发展的视野来对待写作,可以为写作者提供必要的写作方法。

(三)指明具体的论文写作路径

首先,马哲的唯实思维和辩证思维为论文写作指明了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也指明了写作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唯实思维提醒人们,论文写作只有在尊重论文创作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展开。辩证思维则告诉人们,论文写作只有运用辩证思维,突破单一性,实现多样性,突破孤立性,实现整体性,才能达到写作目的。其次,马哲的实践思维为人们标识出了一条“在写作实践与写作计划辩证关系的展开中完成写作”的路径。论文写作是一个“写作实践—写作计划—写作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人们只有沿着这一写作路径,才能逐渐接近写作目标。

(四)激发积极的论文写作精神

首先,马哲的实践思维和唯实思维,能够让论文写作者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拥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使写作者避免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和臆想之中。其次,马哲的矛盾思维能让论文写作者在承认、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拥有寻根究底、勇对困难的开拓精神,使写作者能够把那些人们不大追究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大胆的怀疑和追问,为设计新的写作方案找到突破口。最后,马哲的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能让写作者拥有对其写作的前提、基础、方法、过程或结论等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写作者以独立思考取代人云亦云、以自主建构取代依葫芦画瓢所必需的。

(五)促成有独创的论文写作成果

马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哲学,其思维特征与致力于形成独创性学术理论成果的论文写作,在尊重实践、注重批判及反思等方面是一致的,这使得马哲思维一旦融入论文写作中,就会让写作者在立足实践的同时,一方面能够展现自觉进取的意识和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将自己置于写作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能够以实事求是、批判反思的态度去尽力发挥其作为写作主体的创新能动性,使论文写作目标由可能变为现实。这对于提升论文写作者的能动性并促其形成富有独创性的论文成果,无疑具有现实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哲学思维缺失状况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马哲思维运用状况,笔者经过对湖南理工学院365名大学生的论文分析及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马哲思维贫困”的现象,马哲思维的缺失状况令人担忧。

(一)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的缺失种类较多、缺失程度较大

实践思维、唯实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是五种常见的马哲思维。为测定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运用这五种思维的程度,笔者将它们被运用的程度设定为四个可参考的项,即“运用很充分”“运用比较充分”“运用不大充分”“运用毫不充分”,并分别记4、3、2、1分。按照这种方法对大学生论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五种马哲思维在论文中运用程度的平均数值分别为、、、、,其均值大多处于1分至3分之间。这说明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的缺失种类较多,而且马哲思维的运用程度都欠充分。

(二)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有效的马哲思维教育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给每一个影响马哲思维教育的因素子项列出了四个可选答的项“很认可”“比较认可”“有点认可”“不认可”,并分别记4、3、2、1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马哲思维有效教育的因素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体现为:(1)教师因素,包括马哲思维教育内容缺乏,马哲思维教育方法不当,马哲思维教育与论文写作教育脱节等,影响均值为分;(2)学生因素,包括学习马哲思维无兴趣,不用心把握马哲思维,不主动在论文写作中运用马哲思维等,影响均值为分;(3)学校因素,如不重视马哲思维教育在论文写作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影响均值为分。如果各因素分值在3分以上的为影响大,4分以上的为影响很大,那么可以看出,这三大影响因素的均值都处于影响大和影响很大之间,说明教师、学生、学校都是影响马哲思维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这就告诉我们,如果马哲教师只是一味强化其教育的德育功能而疏忽其论文写作的教育功能,或者大学生学习马哲思维态度不积极,或者高校不善于处理马哲思维教育与论文写作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都将极大削弱马哲思维教育培养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功效。

以提升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为导向的培养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培养大学生的马哲思维以提升其论文写作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已迫在眉睫。恩格斯曾经告诫人们:“哲学思维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2]465问题是,我们在加强马哲思维教学的同时,切忌泛泛而谈,而须在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马哲思维培养内容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诸如自以为是、探究问题能力不足、满足于即时求解等问题,借助相关的马哲思维教学,让大学生把握论文写作的技巧。其一,学会对论文写作的正本清源。马哲的唯实思维和实践思维主张人的思维必须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并且强调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活水源头,为人们写作论文给出了“本”“源”问题上的答案。所以,在马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揭示唯实思维和实践思维的科学性、客观基础和必要性,引导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和实践,自觉摒弃神秘主义、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以确保自己的写作活动能够立于可靠之本、始于本来之源。其二,擅长对论文写作对象的穷根究底,即将写作对象所涉及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或第一原因发掘出来,以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此,教师可以运用马哲的辩证思维,如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矛盾思维启发学生。其三,在论文写作中展示具体理性。为了帮助大学生揭示论文写作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应特别向大学生阐明马哲在揭示自然界、人的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时是如何运用“从抽象到具体”这一辩证逻辑思维的,使大学生面对论文写作对象时能够从对该对象的感性认识出发,经抽象思维,形成对其某一特性的简单理性认识,再通过拓展和深化,达到对该对象诸多特性乃至本质或规律的复杂理性认识。实践证明,大学生只有经常接受辩证逻辑思维的训练,其在论文写作中才能不为细枝末节所惑,而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求解出写作对象的本质与规律。其四,精于对论文参考文献的理性批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敢于对参考文献予以理性的质疑和评判,既善于发现其不足,又要确保其合理性,使大学生自觉摆脱落后观念的束缚,培养其运用参考文献的能力。而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有必要向他们阐释马哲是如何运用实践的武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进行深刻批判的,使他们在领悟马哲的卓越批判能力之后,也能精于对参考文献的理性批判。其五,反思。对基于批判他人文献而形成的论文,作者要进行合规律与合目的的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以进一步完善论文思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3篇哲学小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哲学小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哲学小论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表现形式;问题;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一直以来是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得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的重要理论,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政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被中华名族所认同和接受,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以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为基础来构建的哲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最早是在1938年10月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以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所提出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则具有四个特征:第一,针对事情本身;第二,对时代精神的表达;第三;具有特定时空性;第四,不断地被本土化。根据马克思的构成和特征,从而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一个不断被深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概念最先是由艾思奇等所提出的,主要是讲利用辩证唯物论对中国通俗化和现实化问题的处理,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涵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这一理论已经成功运用到科学、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历史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和丰富,在表现形式上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除了上述“一般涵义”,还包含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的“特殊涵义”。所谓具体化,就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哲学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所谓民族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总结中国人民奋斗的实践经验,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所谓通俗化,就是用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原理,实现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有学者指出,特别需要在哲学范畴、语言的选择与创造上下功夫,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谨、规范、富于论证性的学术品格。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间不仅存在联系,同时还有一定的区别。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更为复杂一点,具有民族化、通俗化以及具体化等特殊内涵。其中民族化是指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以及立场对中国的哲学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继承,结合实际经验,使其具有中国派和中国作风,同时还具备精神风韵、哲学原理以及价值取向等内容。通俗化则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和原理的表达,在语言文字上必须要采用人民群众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使哲学挣脱书本和课堂的束缚,真正实现人们对哲学的理解,有效地利用理论知识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而具体化则是指对中国历史的经验和马克思哲学理论进行哲学概括,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辩证唯物论,促进中国改革建设的发展。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必须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近代中国的革命必须得有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第二,针对当前社会的不同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论和哲学论。通俗地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来源于其在中国的实践,是近代中国革命所必须的。曾经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之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挥这么大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近代中国革命需要这种理论知识,具备这种条件,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能够更好地被中国人民所利用。”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各种思想理论的比较过程中,慢慢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逐渐演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俗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马克思哲学中国化都抱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主要有现实和理论之争,部分学者为了超越这种概念,走上了现实与理论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倡导在实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视野和现实眼光,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具备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保持清醒和理性的状态。这种理论虽然目前很受大家推行,但是其自身还是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是根据中国的实际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哲学理论,而这种“结合论”的哲学理论在形态上还是比较模糊,从文化学基础上来讲的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从哲学的现实性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中国的现实问题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去。根据以上所讲的内容来看,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结构特征主要有现实性的坚持和理论性的保持。

我国实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在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的哲学理论,在特定的时代解决其实际问题,要想其理论更好地在一个国家实现,其主要前提是这个理论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需要。中国共产党,这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敏锐的捕捉到了时代的特殊,准确的在1938年10月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而这一理论的提出者――也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是圣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早在1930年5月就已经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明确的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国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融合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不断变化的、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也正因为这一点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的提出了人民民主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将党的工作的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由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上来。这是一次思想,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次艰辛探索,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车轮的行进,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给广大干部、群众,甚至是整个国家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此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同志,虽然在粉碎“”,开展揭批“”运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他僵化的的坚持“凡是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方针,使得彻底纠正“”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遭到了严重的阻碍,党和国家在工作上出现了徘徊的局面。此时已经恢复党内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为了彻底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思想的科学性,强调了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由此党内开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是继之后有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解放运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式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更进一步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高度评价了之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上来,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实事求是”的思想精华。而这一次的变革,不仅仅是邓小平新的理论的提出,更是一次“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结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代、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之所以要中国化,除了解决中国实际性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就是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避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讲,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也只适合西方国家,并不适用于中国,如果将其直接照搬的话,很容易阻碍中国的发展,并且不容易在中国环境下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要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从全球的文化形态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就具有世界和中国的“时代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不单单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辩证活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两种哲学形态之间的转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对中国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进行指导的过程,并不是说全部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编制和表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结合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实际情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的具体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形式。

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具有哲学化,根据中国建设、革命以及改革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研究中国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特色。比如,在中国民主革命的时候,曾提出“实践论”和“矛盾论”两大理论,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所提出的“两类矛盾”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实践论”和“矛盾论”两大理论对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第二,方法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转化为在实际工作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以及工作方法,使其成为方法论和世界观的统一体。其中实际工作方法就是对世界观的应用和体现,将科学的世界观转变成实际工作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以及工作方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比较突出的一个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三,群众化,简而言之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被人民群众很好地接受和掌握,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武器。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真正被人们所接受,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和宣传,加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四,实践化,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符合中国国情,根据中国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实践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思考

21世纪的到来,国际的局势在不断变幻,世界已经从单纯的两极对抗,变成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南北合作,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必然。如何掌握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知识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整个时代的任务,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很好的去学习与实践。年轻的我虽然思想稚嫩,但我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有一些思想,我觉得:

(一)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

通过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发展,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具备一个正确的思想路线。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对此,必须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制定具体的理论基础,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与指导思想,正确批判和继承传统和外来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是以中国的文化为基础的,同时还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其社会生活,但是在目前经济条件下,由于处在一种多样文化环境中,其思想领域经常会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此,对中外文化的优秀内容要进行有效地批判和继承,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大力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国家,其哲学传统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大力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强人们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不仅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结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更深层次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内容,使其更符合中国特色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尹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新阶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王桂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文本解读与形态创建[J].党政干部学刊,2011,(12)

[3]李岩,田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

[4]李成旺。历程、效应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再考察[J].学习与探索,2010,(5)

[5]于伟迪。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进程[J].大观周刊,2012,(23)

哲学小论文3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应该能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也可以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能够有效的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展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教学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无法吸引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也很难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并不深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并且加深对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让学生透过有效的合作交流来对于很多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极大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任务,并且给予学生充裕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来组织与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这首先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发现很多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同时,学生们在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时,也会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并且会对于很多问题有更透彻的研究。这不仅极大的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维度,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在讲“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大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来探讨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课前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提纲和主要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考虑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上课时,由小组推荐四位同学演讲,角色分别为厂长、工会主席、党委书记、企业职工,内容分别为厂长、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功能。然后可以进一步创设相应的情境,若某企业因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企业亏损,职工因拿不到工资情绪低落等,请四名演员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并处理好以上问题。这个教学过程首先会很有趣,学生将自己放在具体的位置中时,对于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会有更直观的认知。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对于教学资源展开挖掘的过程,并且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领会与吸收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

教师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这同样是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的一个切入点。课本中讲到的很多内容都和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社会中的一些时事热点新闻等,这些通常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究内容。教师要透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形成一定认知,并且要透过这种教学资源的挖掘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将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拓宽与延伸,并且会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增设一些好的教学环节,例如,每节政治课的前五分钟,让一个学生就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进行学科分析,或者像新闻主持人那样播报一些当下的重大新闻。这将会让学生不仅“读圣贤书”,还“闻窗外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政治课堂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这种学习方式一般适合于有争论、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如:讲“正确对待货币”时,我用“金钱是众善之门,还是万恶之源”来引发学生讨论。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时,以郑培民的先进事迹为背景,用“郑培民这样做值不值得”为辩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的挖掘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

三、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来撰写政治小论文,这同样是教学资源挖掘的一种方式。当学生在撰写小论文的时候,必然需要对于很多问题有更为深入的探究。这就使得学生在课下必须做深入的研究调查,并且了解更多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能够让学生慢慢领会如何找寻正确的资料、信息来论述与支撑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初步了解问题探析与学术研究的一般方式。教师要给学生的研究过程确立一些合适的主题与方向,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撰写小论文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可以让学生结合十二届人大会议修宪开展小论文征集,结果学生交来了《我看私有财产权》《浅谈人权入宪》《从上虞实际看土地征用制度》等小论文。撰写小论文加强了学生对观点的理解与论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有些论文中的某些观点还很有新意,对教师也是一种启发。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展开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这样才能够真正给学生们打造高质量课堂。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小组合作或者问题探究,这些都是让学生有效的挖掘教学资源的积极过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来撰写政治小论文,这同样是教学资源挖掘的一种方式。

作者:刘艮梅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凤霞。漫画课程资源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陈全明。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2

[3]王子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3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