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平小道观后感【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6840

【导言】此例“小平小道观后感【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平小道观后感【第一篇】

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咋一看,不过就是一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一头连着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一头连着南昌步兵学校。而在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在这条长公里的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零四个月。也思索了三年零四个月,中国的改革开放思想就是从这萌发,中国就是从这里走上了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康张大道。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仍把这条小道称做“小平小道”。

你能想象得出吗?一个身居高位的中央领导,突然有一天,被“发配”到这样一个地方。每天早晨,都得顺着这条小道,到工厂去报到。

你能想象得出吗?一个65岁的老人,被安排在这家工厂里做钳工,天天都要在别人的监视之下,和钳子、扳手打交道。

你能想象得出吗?三年零四个月,也就是1200多天里,不知明天,难料未来,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劳动改造”。

所以说,这是一条特殊的小道,也是一条光荣的小道。小道记录了历史,承载了痛苦,积蓄了力量,见证了荣耀。

为弘扬爱国主义,接受爱国教育,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步行进入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和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小门口,上面写着“小平小道”四个字,犹如朴素的邓小平爷爷。“小平小道”座落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镇省庄村境内,原名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整个区域共分成”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小平会场”、“艰难岁月展厅”、“小平车间”、“邓林摄影展厅”、“车辆陈列展厅”、“小平铜像”、“休闲广场”等。

我们刚开始参观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此馆真实的再现了小平同志在新建的生活实况。我觉得最引人注目的是小平曾经用过的工具:钢钳、锤子、螺丝刀、锯子、钻子„„这真实的再现了小平的工作的艰辛。还有小平使用过的雨伞——小平撑着这把雨伞,迎着风雨走在“小平小道上”;草帽——小平戴着它顶着烈日走在“小平小道”上;解放鞋——小平穿着它踏实了“小平小道”。还有小平曾借阅过得书籍,从中可以看到小平虽被软禁在此,但不忘学习,一心为党,心系国家。在默默的摸索改革之道。馆内还讲述了好多个关于小平的感人的故事:“修理收音机的故事”、“一片茄子的故事”、“一张豆腐票的故事”、“技术员的故事”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小平对于发展生产的理解,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员工同事的关心,以及对技术与技术员的尊重。同时亦反映出了小平宽广坦荡的胸怀,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在其中的一间陈列室里,展放着两辆车,一辆是拖拉机,一辆是中巴车,两辆车有着两个极不平凡的故事。一次,小平同志突然头晕眼花,瘫软在地上,工人师傅们急了,赶紧将他扶到工厂唯一拥有的拖拉机上,把他送往南昌武警医院。后来,当小平同志复出后,汽配厂的工人师傅们给小平同志去了一封信,说明条件的艰辛,小平同志于是批复责成有关部门给配件厂送去了一辆中巴车,以供工人师傅们上下班使用,据说这在当时还是江西省唯一的一辆中巴车。可见小平与当地人的感情之深,对工人师傅们的关心与尊重。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

随后参观了“革命史迹浏览区”。里面陈列了好多关于邓小平的生前生活的照片以及生活实例。例如:邓小平与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在一起工作及会面时的合影,以及到各处访问的珍贵史料。让我们更近的接触了小平同志,感触了他作为领导人的生活。

在邓小平工作过的车间,有一个《艰难岁月》的展览,其结束语称:小平同志虽身处困境,遭受了精神上的沉重压制和打击,却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服从大局的组织观念,困而益坚的钢铁意志,矢志不渝的顽强追求,心系天下的宽广胸怀,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工作车间出来又走进了“邓林摄影展厅”。邓小平同志的大女儿邓林女士于2002年7月1日亲临“小平小道”,并捐赠了一百多张摄影作品,大大丰富了“小平小道”的内容。向世人更为详尽的介绍了生活风富多彩的国家领导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热爱生活的家庭长辈,让后人景仰。

最后瞻仰了“邓小平铜像”。湖南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出于对伟人邓小平的敬仰,无偿赠送一尊小平铜像给“小平小道”,这座铜像高米,基座高度为米,整体高度为米,铜像巍然屹立在“小平小道”地势最高处,注视着远方,注视着神州大地上发生的“春天的故事。看到了小平同志伟岸的身躯,傲岸的智慧。敬意猛然而生。

一生以解放全人类,建设富裕文明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邓小平,虽然大权旁落,自身难保,但他那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一点也没有减退,他时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心系人民的幸福安康。监禁劳动的三年多时间里,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学习、思考。那条小道就是他的痛苦和思考的见证,是世纪伟人思想的轨迹。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获教匪浅,真实而实在的感触到了小平同志生前生活的艰辛,学习到了一代领导人的坚强意志,不辞辛苦,勤俭节约的高尚品行,忙里偷闲的学习热情,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以及作为领导人的宽广胸怀。可谓器宇轩昂!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人生不可避免挫折,可是小平人生挫折之后却酝酿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一场社会改革的革命,一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革命。这场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归根结底,这场革命解放了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使得中国真正成为东方一头充满活力的雄狮!

“小平小道”告诉我们的就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进取的人,收获的不仅是战胜逆境的硕果,更是锻造了自己坚强的人生。小平同志在新建的日子像似卧薪尝胆。在艰苦,落后的山区煎熬的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但是这并没有泯灭他的雄心大志,反而促使他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在此期间博览群书,了解时事,与时俱进,极大的丰富充实了自己,也为日后改革备足了“粮草”。物质生活虽是艰辛的,但是精神与思想生活却是富饶的。小平的精神与智慧值得我们阅读学习一生。浩瀚的历史,深邃的智慧,一代枭雄——邓小平。历史铭记了你,我们新一代人更是铭记了你!我们的骄傲!

小平小道观后感【第二篇】

郑志强100401班学号:1004012

3小平小道观后感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之前吴云老师就谈到过这位中国的风云人物,开辟思想,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向康庄大道的人物。(不过现在想想要是当初邓小平爷爷把特区设在江西该多好啊)

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终于奇迹般地走出了历史的沼泽地。社会主义由此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再造辉煌,中华民族则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的振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这样历史地结合在一起了,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所担负的崇高使命。“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我们应该对他充满敬佩与缅怀,继承他的思想传承他得精神。

这周末我们南昌航空大学全体三千多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小平小道,这次的参观更加坚定了我对邓小平爷爷的敬爱之情。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了解了邓小平爷爷的点点滴滴,我受益匪浅。(1969年11月,一代伟人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汽车配件厂劳动,当起了普通的工人,一干就是三年多时间,直至1973年2月调回北京,江西人民为了记念这样一位后来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不朽历史功勋的伟人,特在他曾经工作上下班的地方,设立了“小平小道”纪念馆,以供游人参观)

刚进入大门我们显然的看到了小平纪念馆,参观就从这里开始了。映入眼帘的是一群青铜雕像,描绘着邓爷爷和工人一起围着,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后面是一大块白色纹理的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小平的女儿著名作家邓蓉,小名毛毛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内容大概描绘了邓爷爷在下放。映入眼帘的是一群青铜雕像到江西后艰苦的生活,但处处透露着希望和亮光。他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艰苦朴素。没有距离,没有贵贱,只因他的和蔼可亲。

这篇文章无疑给了我强有力的震撼,它的结尾如是说:

“车速飞快,汽笛长鸣,北来的寒风已然拂面。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那更加激烈的、震撼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政治动荡,就要揭幕了。”

一个时代伟人,即将再次挺立。而这次,将是最雄浑的一刻。继续往里面逛,看到了一些邓爷爷以前在工厂里的日用产品,都是比较破旧的东西了,但是放在壁橱里却熠熠生光。随后,看到了几幅描写邓爷爷和工人的故事,一一体现了他俭

朴,珍重粮食,热爱劳动,尊敬技术和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还看到了一些以前绝密的文件以及邓爷爷下放期间调查江西景德镇时,工人们不怕嫌疑送给他的四个瓷器。印象深刻的是一副字,上面写着邓爷爷的亲笔。原文记得不是非常清楚,大概意思是我多么愿望留在党内干活,哪怕只做一些杂活也心愿。还有一副是说他文革时下放的感受,他说这艰苦的几年也挺好,这促使他有时间,能好好反思自己和思索中国的未来,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他曾经也数次被贬,但依然牵挂着整个宗庙,牵挂着天下黎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邓小平爷爷也是一样啊,心系国家安危,日夜操劳啊。

出了主馆,走进了小平休息室,这是工人们看邓爷爷辛苦为他建的,希望他能休息好一点。在他的房间外看了看,外面贴着几行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几个字贴起来容易,做起来只怕是难如登天。起码,我是不行的。里面很简陋,就是一张木板床和垫子,但邓爷爷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思考和构建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

出了小平休息室,进了当时的配件厂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破旧不堪,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如何了。

随后参观了邓爷爷女儿邓琳给小平一家拍的图片展,里面一块横匾写着字,大概意思是“这不是一个艺术家的摄影展,它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刻缅怀。”不可不说,邓爷爷的女儿个个真是好样的,令人敬服。图片大概一百多张,题材多是生活照片,看着里面的邓爷爷你会觉得很亲切。有一副邓爷爷83岁时照的仰望天空沉思的画面令我沉迷不已。这让我无可避免的又想起了一人“温爷爷”--这个民族,需要一些会仰望天空的人

接下来是要踏上小平小道了,此时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这是邓小平爷爷曾经踏过无数次的道路。在这里我深深的感受着邓小平爷爷带给我的某种精神,我要认真的去领悟。

据史料说,邓小平爷爷下放期间住在解放军某步校将军楼,每天,他们夫妇要步行六华里到工厂上班。工厂的干部、工人考虑到他的安全、方便,就在工厂的后墙开了一个小门,沿着田埂铺出一条通向他宿舍的小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平小道”。据说有一次,下雨路塌了,邓小平爷爷摔了一跤,那群可爱的工人就连夜抢修,为他铺平。

踏上这条小道,我很小心翼翼很慢的走着,想好好感受这条路的不同。想知道,邓爷爷在踏上这条小道上是怎样一步步思索出让我们走上康庄大道的伟大构想。想了很久一无所获,只能看着这条延伸的路发呆。也许我需要的不是思考吧,而是加快脚步,一直坚持不懈的走下去,那么前方一定会有答案。

小平小道,我明显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当年的沧桑。一个在建国时立下赫赫战功的老人,竟扣上了“走资派第二分子”的帽子,全家均被下放到了江西省新建县,下放到了人生的最低谷。这个历经了两起两落的老人,再承载一次迫害,他

是用怎样的毅力抗住的。他是65岁啊!65岁,一个本可以有儿孙绕膝的年龄,一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年龄。。我的内心在波动,忍不住有点抽畜。参观完后,独自漫步在小平广场,几棵银杏树枯瘦而挺立,泛黄的叶子眷恋着枯枝,有风扬起,拂过面颊。阳光暖暖的,让心里充实。当再次回望周围的一切时,竟感动的久久难以言语。原来邓小平的伟大与坚强不是书本上的几章《邓小平理论》能够涵盖的,只有感知小平生活的气息,才可真正体会他的伟大。

生活就就是如此,它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精神。小平爷爷虽然被下放到江西,但是他的内心永远充满着对国家的爱,而当时他只能将这满腔热情藏在心中,但他知道中有一天他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

这就是邓小平,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让我们记住这个令我们12亿人口大国走向世界的人物吧!让我们缅怀他得功绩,同时让我们去继承他的精神与品质。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的话,中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将是指日可待啊。这就是人民素质提高了,国家的层次也提高了。我们是东方文明大国,我们要用精神战胜和征服世界。

这些就是我参观小平小道后的感想-----让我们这批青年军去完成邓小平爷爷未完成的梦想吧。

小平小道观后感【第三篇】

“小平小道”观后感

11月4日,我们在毛概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小平小道”。当我们踏上这个邓小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崭新的大门让我们难以想象里面的样子。走进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土坯房,已经染上了岁月的痕迹。看着这一幕幕,难以想象邓小平曾经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过。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相比,邓小平当时怎么熬过那一段岁月的,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最先了解邓小平,是因为一句话: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邓小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当大多数的人仅看重自己利益时,他却把大多数人的利益记在心中。一句“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一读,便燃起了自己心中的爱国之心。

在去“小平小道”参观之前,我只是知道很少关于“小平小道”的信息。“小平小道”坐落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镇省庄村境内,原名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是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

到了“小平小道”之后,我才真正的见识到“小平小道”到底是什么样子。当时去的时候是全校修毛概课的班一起去的,在大门那里,人山人海一般,实在是拥挤的很。走进“小平小道”,我看到了几个不同的区域,似乎是划分开了的。回来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小平小道”划分成了四个功能区,分别是“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滨水休憩区和户外活动区四个部分,每个区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其中以“小平小道”纪念馆为主,该区主要由小平劳动车间、厂车陈列室、邓林摄影展、厂职工食堂(会场)、艰难岁月、永远的小平、小平小道楹联展、“小平小道”等。

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小平劳动车间,车间没有经过刻意的维修,一看就是年代久远的土坯房。在我们进去之前,门已经打开了。回头看的时候,门就静静的躺在那里,一动不动。门也老旧了,稍微转动还能听到吱吱吱的声音仿佛一使劲便会坏掉。千千万万人参观完以后,门不老旧的话反而是件奇怪的事。估计是工作人员怕我们进来的时候开门太用力,会把门弄坏了,所以才不得已先把门打开。里面已经没有太多的设备,仅存的也是黑不隆冬的,工具上面的油显然已经被擦掉了一部分,表面只是黑黑的,没有生活中那些工具的表面的光泽。那些被收好并摆放整齐的工具基本上用来机械制造的,可见邓小平当时的工作是怎样的。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邓小平被扣上“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帽子,押送到江西南昌市郊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从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他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多的艰难岁月,也就是在这个车间里工作了三年。一个本来在中央工作的干部,却因为政治变革被下放到这么艰苦的环境进行劳动改造,这放在任何人身上,思想压力都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邓小平这个人在精神上值得我们尊敬是肯定的。

走出车间,再往里就能看到一尊邓小平的雕像。这尊雕像是湖南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出于对伟人邓小平的敬仰和对南昌人民的友谊,无偿赠送的。该铜像高度为米,基座高度为米,整体高度为米,此铜像巍然屹立在“小平小道”地势最高处。小平的这尊雕像已不再崭新,颜色也已经改变了。但是邓小平的昂然之姿依然能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依旧能看到这位伟人对理想的坚定不移。

“小平小道”初期并不是这样的,200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小平劳动车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1日,“小平小道”被作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及邓小平理论教育的重要基地,初步开放,开放后的“小平小道”得到了邓小平同志家人的大力帮助,邓小平同志的大女儿邓林女士于2002年7月1日亲临“小平小道”,并捐赠了一百多张摄影作品,大大丰富了“小平小道”的内容。而后,政府决定对“小平小道”进行新的规划建设以进一步展示南昌革命传统文化和更好地激励后人。

纪念馆区在后期进行了修复。修复时完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本着原汁原味地反映原有的风貌的愿望,坚持多搞绿化、少搞建筑的原则,见树留树、见水留水,使其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既有绿荫广场、林荫小径、也有繁花锦簇园,还有健身休闲广场,更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场馆,现已成为新建县乃至南昌市、江西省和全国性的重要“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新亮点。这就是目前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一幕。

有人曾经这么评价邓小平:如果将中国的复新之路比作黎明的到来,那么邓小平便是那黑暗中破晓处最先出现的一道光:毛主席的建国,邓小平的富国,胡锦涛的强国,三者有机结合,如同阶梯,而这段阶梯是每个中华儿女值得骄傲的历史所凝成的。很庆幸,有机会重走伟人之路,去体会“小平小道”蕴含的厚重——在这里,有一位老人将春天的故事读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也不由自主想起了一段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纵观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也不正是如此吗?或许邓小平的乐观是我不能也无法想象的。但是邓小平在“小平小道”度过的岁月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忘记,他在这里的日子很艰苦,但不是最艰苦的,万里长征他都挺过来了。但是万里长征只是对肉体上的折磨,而在这里的痛苦是精神上的摧残,在这里度过三年更不容易。邓小平,个子不高,但是他的灵魂的高度是很难超越的。

小平小道观后感【第四篇】

小平小道观后感

篇1: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咋一看,不过就是一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一头连着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一头连着南昌步兵学校。而在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在这条长公里的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零四个月。也思索了三年零四个月,中国的改革开放思想就是从这萌发,中国就是从这里走上了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康张大道。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仍把这条小道称做“小平小道”。

你能想象得出吗?一个身居高位的中央领导,突然有一天,被“发配”到这样一个地方。每天早晨,都得顺着这条小道,到工厂去报到。

你能想象得出吗?一个65岁的老人,被安排在这家工厂里做钳工,天天都要在别人的监视之下,和钳子、扳手打交道。

你能想象得出吗?三年零四个月,也就是1200多天里,不知明天,难料未来,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劳动改造”。

所以说,这是一条特殊的小道,也是一条光荣的小道。小道记录了历史,承载了痛苦,积蓄了力量,见证了荣耀。

为弘扬爱国主义,接受爱国教育,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步行进入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和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小门口,上面写着“小平小道”四个字,犹如朴素的邓小平爷爷。“小平小道”座落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镇省庄村境内,原名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整个区域共分成“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小平会场”、“艰难岁月展厅”、“小平车间”、“邓林摄影展厅”、“车辆陈列展厅”、“小平铜像”、“休闲广场”等。

我们刚开始参观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此馆真实的再现了小平同志在新建的生活实况。我觉得最引人注目的是小平曾经用过的工具:钢钳、锤子、螺丝刀、锯子、钻子?这真实的再现了小平的工作的艰辛。还有小平使用过的雨伞——小平撑着这把雨伞,迎着风雨走在“小平小道上”;草帽——小平戴着它顶着烈日走在“小平小道”上;解放鞋——小平穿着它踏实了“小平小道”。还有小平曾借阅过得书籍,从中可以看到小平虽被软禁在此,但不忘学习,一心为党,心系国家。在默默的摸索改革之道。馆内还讲述了好多个关于小平的感人的故事:“修理收音机的故事”、“一片茄子的故事”、“一张豆腐票的故事”、“技术员的故事”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小平对于发展生产的理解,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员工同事的关心,以及对技术与技术员的尊重。

同时亦反映出了小平宽广坦荡的胸怀,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在其中的一间陈列室里,展放着两辆车,一辆是拖拉机,一辆是中巴车,两辆车有着两个极不平凡的故事。一次,小平同志突然头晕眼花,瘫软在地上,工人师傅们急了,赶紧将他扶到工厂唯一拥有的拖拉机上,把他送往南昌武警医院。后来,当小平同志复出后,汽配厂的工人师傅们给小平同志去了一封信,说明条件的艰辛,小平同志于是批复责成有关部门给配件厂送去了一辆中巴车,以供工人师傅们上下班使用,据说这在当时还是江西省唯一的一辆中巴车。可见小平与当地人的感情之深,对工人师傅们的关心与尊重。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

随后参观了“革命史迹浏览区”。里面陈列了好多关于邓小平的生前生活的照片以及生活实例。例如:邓小平与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在一起工作及会面时的合影,以及到各处访问的珍贵史料。让我们更近的接触了小平同志,感触了他作为领导人的生活。

在邓小平工作过的车间,有一个《艰难岁月》的展览,其结束语称:小平同志虽身处困境,遭受了精神上的沉重压制和打击,却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服从大局的组织观念,困而益坚的钢铁意志,矢志不渝的顽强追求,心系天下的宽广胸怀,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工作车间出来又走进了“邓林摄影展厅”。邓小平同志的大女儿邓林女士于2002年7月1日亲临“小平小道”,并捐赠了一百多张摄影作品,大大丰富了“小平小道”的内容。向世人更为详尽的介绍了生活风富多彩的国家领导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热爱生活的家庭长辈,让后人景仰。

最后瞻仰了“邓小平铜像”。湖南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出于对伟人邓小平的敬仰,无偿赠送一尊小平铜像给“小平小道”,这座铜像高米,基座高度为米,整体高度为米,铜像巍然屹立在“小平小道”地势最高处,注视着远方,注视着神州大地上发生的“春天的故事。看到了小平同志伟岸的身躯,傲岸的智慧。敬意猛然而生。

一生以解放全人类,建设富裕文明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邓小平,虽然大权旁落,自身难保,但他那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一点也没 有减退,他时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心系人民的幸福安康。监禁劳动的三年多时间里,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学习、思考。那条小道就是他的痛苦和思考的见证,是世纪伟人思想的轨迹。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获教匪浅,真实而实在的感触到了小平同志生前生活的艰辛,学习到了一代领导人的坚强意志,不辞辛苦,勤俭节约的高尚品行,忙里偷闲的学习热情,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以及作为领导人的宽广胸怀。可谓器宇轩昂!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人生不可避免挫折,可是小平人生挫折之后却酝酿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一场社会改革的革命,一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革命。这场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归根结底,这场革命解放了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使得中国真正成为东方一头充满活力的雄狮!

“小平小道”告诉我们的就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进取的人,收获的不仅是战胜逆境的硕果,更是锻造了自己坚强的人生。小平同志在新建的日子像似卧薪尝胆。在艰苦,落后的山区煎熬的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但是这并没有泯灭他的雄心大志,反而促使他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在此期间博览群书,了解时事,与时俱进,极大的丰富充实了自己,也为日后改革备足了“粮草”。物质生活虽是艰辛的,但是精神与思想生活却是富饶的。小平的精神与智慧值得我们阅读学习一生。浩瀚的历史,深邃的智慧,一代枭雄——邓小平。历史铭记了你,我们新一代人更是铭记了你!我们的骄傲!篇2:参观小平小道的观后感

贤哉小平

--参观小平小道有感

我们这次参观小平小道,虽然是作为一次实践课程。但亲身参观了小平小道,还是增进了自己对邓小平的认识。也许用再好的词汇来形容他都不为过,他传奇的一生,给中国甚至世界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想,不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他的成就都广为人民所认同。

走进小平小道,好像自己一下子进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激情如火的年代。写满标语的墙壁,红色歌曲随耳可听···邓小平就是在这样的年代中被错误的批判和打倒。因为他看到了轰轰烈烈文革表象之下的危机,他没有屈服于权威,而是坚定的站在了人民大众一边,他对真理的执着让人折服。在新建县的拖拉机厂他待了三年,要知道,这时的邓小平已经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还能够崛起,并将中国社会带入正轨,那种神奇的力量,令人赞叹不已。在这里我有几点启发,当然我并不想从政治的角度去谈他的人生,而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谈他的不凡之处。

“错误批判,忠诚不改”。邓小平在文革中被当作党内的二号“走资派”而打倒。“被贬”到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改造,从被贬到复职的三年之中,邓小平没有任何的抱怨,从他写给毛泽东和汪东兴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很想再为人民群众做点事的。然而这并不是最令人敬佩的地方,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有过一次被错误批判的经历,那是在中央苏区时,他因为坚持了毛泽东的革命路线,而被王明等人批

判,他被撤除一切职务。而到了文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又一次被打倒,这次是因为一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不满邓小平的种种正直做法,他被软禁将近三个月。他的一生历经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起三落”,但他依然忠贞不渝,始终不改对党的忠诚,不改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这一点,我觉得能够做到的人,屈指可数。

“身处江湖,心忧天下”。宋代的范仲淹曾经在他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写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邓小平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在新建县的三年之中,每天坚持读报,听广播,时时关注着国家局势。从未停止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纵观中国历史,有许许多多的古代名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唐代的韩愈,宋代的苏轼···他们被贬谪之后也关心朝廷的动向,期待自己早日被调回。这一点邓小平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在被贬谪的时光中,他们很少能够总结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原因,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韩愈和苏轼在被贬的时光中的确创造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辉煌。但他们之后都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邓小平却不一样,在被贬的时光中,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很深刻,也很正确。他找到了一条适宜中国发展的康庄大道。之后他复出工作,才能够力挽狂澜,以惊人的魄力,将几近崩溃的中国经济带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道。

“年逾花甲,学习不止”。在新建县的小平小道陈列馆中,我看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建期间所读的书,这里有《毛选》,《列宁选集》,《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三国》等等。年过花甲,还能如此的好学,也就不奇怪他的思想如此的睿智,如此的深邃。“活到老,学到 老”对邓小平来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不学习,单单地脱离学习去思考,那样我们将迷失方向。学习是思考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和思考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缺一不可。但邓小平也是党内首先反对“本本主义”的人,他说“如果一个党坚持本本主义,迷信盛行,我们就不能进步,就要亡党亡国”。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果断的结束了文革以来一系列的错误做法,大刀阔斧的进行社会改革。所以说,对待学习邓小平是灵活的,不是呆板的,更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他坚持活学活用,坚持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可以说邓小平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都在不断的思考。这一点,我们当代青年一代,真的应该向邓小平学习。

一个人的一生历程通常是呈“抛物线”形式的,而这个人生的顶峰一般都在40-50岁左右,但这些常理对邓小平就不适用了。他的一生历经“三起三落”不是抛物线,他的人生顶峰不在40-50岁而是在70-90之间,试想一般人在这个年龄段早已处于安享晚年阶段,但他却终生都在为人民操劳,他将一生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他的这种不凡之举,足以让所有人肃然起敬。我想邓小平的一生是极其传奇的,也是极其辉煌的,他用晚年不多的年华,将一个穷困之中的国家带上了富强之路,让全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为之一新,他挽救了处于危机之中的中国,他的能力与人格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觉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做到他那样的高度。但一定要学习他那种始终如一的忠诚于党和国家,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多做有用之事,多读有益之书,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我以俄罗斯前议长评价邓小平的话作为结束: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人,他们如同指路明灯,在最危急的时候为人民指明出路,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智者。篇3:小平小道观后感

我心中的总设计师

— 观小平小道有感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100973学号:xxx 姓名:xxx 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却是一个很凉爽的日子,在南昌这些日子里,很难得的凉爽。今天上午的活动也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更是一段让人难忘的记忆。因为我们在毛概老师于静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小平小道”,这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参观一代伟人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学习伟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知识,体验伟人的伟大,体验在平凡的工作环境下,在特殊的社会时期,所做出的不平凡的思考,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思考,他的思想一直在指引着中国的进步,他就是新中国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

小时候就学过关于他的名言,很简单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承载的这位老头一生的抱负、一辈子的奋斗,也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若。这句话讲到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坎里,拉近了国民和伟人的距离,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也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奋斗。

现在,来到“小平小道”,看到院落,树石,我仿佛在穿越,穿越时间的隧道,走入旧世纪,走入1969年10 月的那一天,65岁的小平同志因刘少奇事件牵连:一个在建国时立下赫赫战功的老人,竟扣上了“走资派第二分子”的帽子,全家均被下放到了江西省新建县,下放到了现在的小平小道,也是小平同志同志人生的最低谷。这个历经了两起两落的老人,再承载一次迫害,他是用怎样的毅力抗住的。他是65岁啊!65岁,一个本可以有儿孙绕膝的年龄,一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年龄。于是我们跟着导游到了小平小道,听她说了小平同志当年的一些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小平同志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考虑到小平同志会因此感到很累,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从这条小道上经过步行只需十几分钟。但是导游并没有带我们去走这条小道了,说没有什么景点的,很荒芜,也走不通的。不过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单独的去转了转,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曲曲折折,旁边都是庄稼地的平凡小道果真是很普通,而且觉得还有点凄凉,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在一遍又一遍的走在小道上面时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从而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小平小道,这个让中国富强的地方,让我领略到伟人的伟大,让我心灵得到了洗礼,让我更充实的往前方迈进。

或许小平同志的乐观是我不能也无法想象的。走进“小平小道”陈列馆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平一家的塑像——快乐而痛苦的他们,把爱化为种子,让生活充满活力。塑像的后面是一张被放大的报纸,署名是毛毛(小平同志儿子化名),上面进到:“三个加起来超过200岁的老人相互扶持,生活。”——一句话抑或仅仅是眼前的几个字,但这几个字的后面却可以窥见更多的心酸:伟人也是人,他们也有家,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咸,因为小平同志缘故,他们一家均受到迫害。但他们相互帮持,用家的温柔,捂热小平的心。或许除了对国的爱,对家的爱才真正是使小平忍受一切不公的原因吧!

再进去,便是对小平生平的简介,少年时的小平同志,从四川老家出发,立志报效祖国。从他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的一生便注定非凡无比。接下来

是小平生活起居的展示,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小平睡过的床,床上的两个环子,让我想象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坚持锻炼体魄的执着。小小的床,空荡荡的环,或许在述说主人已逝的悲凉,但小平的魂还在。小平同志的执着让我动容。让我感动的还有那一面书墙,从《马哲》到《三国演义》,老人在书海徜徉,在理论中探索。正是通过这些,他提出了“改革开放”,他提出了“一国两制”,他有了自己的理论信仰。

继续走着,猛然间看到一句话“林彪不死,天理难容”,惊讶于小平同志的忧国心和豪放感,即使遭到贬谪下放,他的心依旧装了整个民族。他没对祖国失望,也没对自己灰心。终于,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用自己的坚持,谱出了“三起三落”的政治神话。

出了展览馆,便走进了车间,望着保存完好的工作台,我不禁有感而发,然而,兴奋劲一过,我又感到一份重压。世人总看到小平同志的顽强,想到他的智慧,他的达观,但却鲜有人能真正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个有志难伸的老人是怎样度过这三年的。

参观完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也是这就是伟人的伟大,一位和蔼慈祥的老头,一位装着祖国和人民的平凡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我仰望当空的烈日,就好如小平同志那可永远都不会衰老的;即使是老去,也不会停止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做奉献。再回过头看看自己,身虽年青,却没有像小平同志的年轻的心,让我深感自卑,在大学什么都没有做成,只学会了懒惰,学会了考试临时“抱佛脚”。通过参观,我体会到身为祖国的未来,我应该为祖国多做奉献,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才行。沸腾的热血瞬间涌入我的心田,我也要向小平同志一样,把自己燃烧到最后来照亮祖国前方的道路,我愿意为祖国的未来奋斗,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遇到困难和不顺的时候想想小平同志的处境,我想那应该是另一种鼓励我不退缩、不畏惧的动力。

时间很快,我们的队伍慢慢的驶出陈列馆,带着些许的不舍,我走出了陈列馆。抬头仰望,天空很蓝很晴朗,我相信祖国的未来也会和天空一样晴朗。感谢“小平小道”给我的体会,给我带来的洗礼,感谢于静老师给我上了这么生动的一课,感谢我心中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小平小道观后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2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