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8718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第一篇】

一、基础知识:洋务派与顽固派;主要内容;破产原因;评价。

二、情感目标:洋务运动破产原因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价。

三、能力目标: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国情还不是很了解,历史思考容易走极端。

3重点难点。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

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

(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

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

(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第二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重点:洋务派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创办。

难点: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对李鸿章的评价。

[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洋务派产生的时间。

4、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区别。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3、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4、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

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

提问1:什么时候,洋务派出现,洋务运动兴起?

提问2: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4:洋务派除了兴办近代工业外,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活动?

提问5:洋务运动有哪些进步作用?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第三篇】

《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现在,我主要想分析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教学改进。

首先,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却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另外,虽然具体的知识点都有了,但是却缺乏一根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主线。如果这个做不好的话,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都记住了,但出了课堂,或者时间一长,由于线索不够明确,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会很容易的忘掉,这一方面还是需要我特别加强的地方。

第二,就是在重点的突破上。在以前的讲课中,我都非常注重重点的突出。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而重点不仅仅是说给学生,或者把知识点明确的呈献给学生,而重点在“突破”两个字上。让学生明白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以在以后教法的设计上,应该特别的下工夫,这样才能在每节课的重点中有所突破。

第三,是在课堂的管理上。这也是我这一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在这一节课中,我就做得不是很充分,这是我今后要特别注意并不断改进的地方。另外,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教师语言的选择上,如果一个老师的语言做不到精炼且生动有趣,那就让我们尽量做到简洁有效吧,有效的提问,有效的语言引导都对整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是应该是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第四,需要自己尽量去完成的就是资料的补充和引导,比如说图片、小故事及相关材料等。为了方便教学,也为了学生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和简要的讲解来尽量补充。再者,就是教师的精讲方面。比如说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这就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功夫。在洋务运动这一课中,我本来想让自己尽量做到少讲,可因此却发现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他们只是能找到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然后去记住它,却做不到理解。而想要完成“理解”这个任务,还需要我们老师去教,去精讲,重点在这些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下工夫,或者是在整节课的总结上用力,我想,课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这也是我讲完这节课后的一点思考吧!通过讲《洋务运动》这节课,我觉得自己今后的任务还是非常重的。

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急不来的。在学校的关心及本教研组的帮助下,我有信心,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及专业素质。不断的反思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做到的,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也是我的一个重要目标,我相信我能做得到!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第四篇】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突破方法是通过录像、图片、小品表演等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业绩,分析、提炼、归纳土地改革意义。

2.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通过播放记录片,创设问题情景,综合多方面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指导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新解放区,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将过去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等。

师: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作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三农”解决的好坏是蘅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领导把经济搞好的重要指标在于农民的增收。但解放前中国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最大愿望都是什么?为什么?请同学带着问题看一组图片和一段影像资料。

生:解放前旧中国农民受地主剥削,生活极端贫困。

师: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新课:土地改革。

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几大要素。请根据提示看书,质疑问题,解决问题。

生:中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师: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具体情况如何?请看图示。

生:人教版教材p12第一段。

生:进行土地改革……。

师:那么在土改中,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我党总结了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在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

生1: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生2:主要地点在新解放区,仅限于大陆不包括台湾。步骤是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的分期分批进行。

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家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议论回答的内容整理如下:

为了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为了不受战争的影响缩小打击面。

师: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在建国前,人民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还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胜负未确定。一方面富农还是倾向于地主阶级和蒋介石,另一方面人民革命战争又要求农民付出极大的代价(出兵、出公粮、出义务劳动)来支援战争取得胜利。这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因此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并对地主的一切财产加以没收,以便更多一些地满足贫苦农民要求,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来参加和支援人民革命战争。正如当时的一支歌唱到: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的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的一个儿子呀送到了部队上。建国后人民革命战争在大陆上已基本结束,蒋介石的最后灭亡已成定局,农民出兵、出义务劳动、出公粮的任务相对减少了,虽然还有打台湾的任务,但人民解放军已有足够力量去担负。现在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全国各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政治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也比以前有了改变,保存富农政策,能够争取富农中立并且能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所以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

生:什么时候才废除富农经济?

师:只有在农村中可以大量地采用机器耕种,组织集体农场,实行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富农经济才消灭。

师:大家思考: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呢?

生:p13最后一段。

师: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

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

资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

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即。

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经过土地改革才彻底被废除。土地归农民所有,这叫农民土地所有制,请同学们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异同点呢?学生答略。

课堂小结。

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任重而道远。

看了“历史教案_历史土地改革教案”的还看了:

1.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班队教案。

4.初中历史。

5.高二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教案。

7.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第五篇】

当时,伴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已经迎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落后的清王朝依然固守着封建专制统治。

洋务运动属于封建内部的一次自救行为,丝毫也不敢触及相关的政治制度,哪怕是细枝末节的修补都不敢,仅仅只在经济领域提出“自强”和“求富”的口号,提倡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们仅仅希望利用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技术,实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对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现有体系,固执的予以坚决维护。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失败是一种必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即便是外因,也只能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洋务派本身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这种性质决定了他们不敢,也不能触动根本的封建制度,而仅仅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来维护甚至强化现有的专制统治,这种阶级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鲜明的阶级局限性作用下,洋务派没有依靠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洋务运动的失败似乎也就不可避免。

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封建历程,到了满清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越发的反动和专制。

这种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和保守势力,对于一切新生的事物通通排斥,使得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阻挠和破坏。从而,使洋务运动的开展显得举步维艰。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先有倭仁等人。后来,就连先前支持洋务的慈禧太后,也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在甲午战争的直接影响下,使得洋务运动最终毁于一旦。

西方的资本主义列强都很清楚,中国人口众多,疆域广大,幅员辽阔,如果任其通过洋务运动发展起来,势必会成为自己强劲的对手,甚至是敌人。

所以,对于满清统治阶级的这次自救运动,西方诸国中,或许存在一小部分思想进步和政治开明的个人,予以了真诚的支持。但是,从政府和国家的层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真正帮助或者扶持满清的洋务运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

洋务运动的失败充分说明,只搞片面的经济改革,而不进行相对应的政治改革,试图在不触及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建立理想的“大清特色的近代化强国”,是痴人说梦。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第六篇】

1、全面否认。认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着两条对立的政治路线,一条是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实行对内镇压对外投降,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反动路线;一条是从太平天国、义和团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路线。洋务运动则属于反动路线一边。它是一次地主阶级进行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勾结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变为半殖民地的卖国运动。理由是:目的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或是为了增加财富,但是经典作家认为“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在对外政策上,妥协投降;在创办企业上严重依赖外国,并具有很浓的封建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基本否认,某些肯定。其标准与前者相同,但承认洋务运动在促进科技引进、人才培养及对促使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方面有某些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不过,这些进步作用不能改变洋务运动的反动本质。

3、基本肯定。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有种.种缺陷和弊端,但主要历史作用是积极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进步运动。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主要代表有徐泰来、戚其章等,戚认为“如果以社会实践及其效果作为评价洋务运动的标准,就应当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李时岳则将洋务运动放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提出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陈旭麓则从“新陈代谢”的角度上论述了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进步运动。

4、发展评定论。不同意将洋务运动简单地定格为反动和进步。认为它有适应历史潮流的一面,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目的,作为太平天国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洋务运动,在太平天国等起义被镇压之后又继续发展,有明显的御侮目的,在70年代以后,又由主要对内变为主要对外,由办军事工业转变为主要办民用工业,都是符合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潮流。

1、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这些企业涉及到军事、工矿、交通运输等方面。它们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从产生时间上看,它们虽迟于外国在华资本所办的近代企业,但比商办企业要早;从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额来看,不仅远超过当时的商办企业,而且优于外国资本的在华企业。

2、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举办鼓励和刺激一批中国人投身近代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实行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并给这些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3、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在当时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变迁。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观念,重商主义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其次,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国人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正确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价值,认为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质文化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人的习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开风气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不仅出现了一些新兴事业,而且西方的物质文化也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相关的观念和习俗于是发生了变化。

4、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在酝酿时固然有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但同时也有明确的“御外”意识。进入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洋务派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创建第一支近代海陆军,使中国的国防水平发生了一次大飞跃,并在反对外来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举办民用工业,同时还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在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收回国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对晚清政治变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新兴政治派别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不同于顽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风气。洋务派在举办各种洋务事业的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机构,对新生事业采取新的管理政策,促进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变迁。如:总理衙门在举办洋务时职能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演变打下了基础;洋务派还在总理衙门的主持下积极从事外交活动,并向外派驻公使、领事,促进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

6、洋务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生产力与资产阶级,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和阶级力量,为这些历史运动开辟和铺垫了道路。

考题必答观点:

首先,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幵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第七篇】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佳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第八篇】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4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