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精彩5篇
【导言】此例“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TQ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29-02
人的品德和个性均形成于实践活动中,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人格健全和完善的基础。实践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载体。德育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活动的外在形式与党性修养的内涵相结合,通过参与、体验、感悟、内化,实现道德品质的内化和思想认识的提升,促成其内在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党总支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倡导实践体悟式德育成长模式,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其党性认识与修B。
一、依托院校二级党校学习与实践平台,清晰党性认识和先锋意识
理论与理念都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认识上有觉悟,有信仰、有信念,行动才会有动力和方向。对于初入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虽然都热切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入党动机是多样化且不一定都是清晰的。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业余党校学习班以组织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学习中央党校《党史知识大讲堂》系列课程为理论基础,校级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形成了更成熟的课程体系,并注重理论学习与党性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自律性实践活动,对成员有严格的自律和示范要求,例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国学如《弟子规》并组织书法、朗诵比赛;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倡导关心、理解、孝顺和感恩父母,尊敬长辈;开展“和谐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做到知礼仪、重礼节;倡导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开展“好习惯”自律养成教育活动,做到上课不迟到旷课、不使用手机;开展“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活动。首先做好寝室卫生清洁保洁等带头与组织工作,参与清扫校园卫生、清理校园死角卫生的活动,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等活动。这类活动吸纳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加深体悟。党校班自2009年起每年开办,2014年以《熏陶・锤炼・提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性锻炼平台构建与实践》立项为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通过业余党校的学习与实践,引导他们清晰党性认识和先锋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认识。
二、强化朋辈服务与管理实践平台,提升党性锻炼和奉献意识
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与带头作用,为他们提供朋辈服务与管理的实践平台,为学生群体积极主动服务、无私奉献。国际商务学院党总支选拔品质优秀、综合素质好、有开拓精神,热心助人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培养、考察和教育,激发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头作用。其中最为典型的实践活动是“国贸新生班助团”,该项目以《朋辈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于2011年立项为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并延续至今。
“国贸新生班助团”是由总支通过培养与考察,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任新生班级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做好大学新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班级管理与服务工作,在新生班集体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之一,"国贸新生班助团"每年一届,从前一届的班助团成员中选定团长,成立项目组。制定新一届班助团的选拔原则、征选方案、基本职责。从春季积极组织宣传,采用自愿报名、面试、复试,层层考核和筛选,再进一步集训加考核,集训活动有利于磨炼意志,锻炼品质,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行为作风,同时实行淘汰制,对意志品质薄弱,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学生逐一淘汰,最后是选拔性决赛,由系院领导和准新生班辅导员通过讨论与审核,确定本届班助团最终人选,对他们进行迎新前期的培训指导和工作布署。在迎新期间,“国贸新生班助团”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善良友爱与热心服务的姿态、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身心投入迎新带新的实践工作中,成为新生辅导员的得力助手。他们帮助新生调适思想情绪,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找准大学生活方向;与新生交流思想认识、学习方法和经验,培养专业兴趣,帮助新生掌握学习方法,减轻学习压力。积极组织开展素质拓展等活动,协助辅导员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辅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助团成员的无私奉献与真诚相待,给新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很多新生正因为感受到班助这一角色的平凡和伟大,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以上一届班助为榜样,纷纷立志要竞选下一届班助,以做一名班助为荣,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体现了班助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国贸新生班助团”项目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实践锻炼的平台,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增强了奉献精神和工作责任心,促进他们切实体会到奉献与服务的价值与乐趣,体会到自身思想境界的提升,达到助人自助、共同成长与进步的实效。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对策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高科技时代,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做好读者工作的关键是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以新的姿态、应对信息经济的挑战,成为信息研发中心,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给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应精通计算机技能和网络知识等,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发展需要。
一、图书馆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从事某项社会职业,并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具有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特点。职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识、信仰和行为习惯,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图书馆员在从事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开发与利用的工作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具体体现为:对工作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对文献爱护备至,积极利用;对读者满腔热忱,千方百计;对同事严以律己,顾全大局;对外部精诚合作,公平竞争。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的职业道德集中反映在读者工作上,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它涵盖了各行各业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对职业具有奉献精神。认真负责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热情周到的服务精神,这对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这种职业道德教育应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不断教育图书馆员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图书馆事业。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受经济利益的冲击,一些人的价值观念表现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逐,急功近利,不安心本职工作,服务质量很差,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高校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组织者,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随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职业道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内涵日益丰富,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生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的。事实上,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有其相应的道德规范。各职业道德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道德规范是:要求从业者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钻研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热爱劳动。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强化知识创新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使社会的每一成员在事业上学会自我发展。充分展示个性及其才华…。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的提出,代表了广大读者的利益与权利。馆员只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道德观念,才能在长期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中按照职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正处在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素质德建设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助于馆员树立崇高的敬业观。为更好地发挥好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信息职能的作用贡献我们的力量。
三、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馆员职业意识。大力加强馆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爱岗敬业,服务热情周到。
2.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和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应根据馆员的实际,有计划地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对新馆员进行基础岗位技能培训,对老馆员进行创新观念教育、多学科知识结构优化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多培养复合型人才。只有多培养这种既掌握图书馆学又掌握其他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现代化的图书馆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3.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解放思想。每个图书馆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学习与促进,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也是提高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图书馆要不断地组织人员到其它图书馆参观、学习。馆员通过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能解放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为现代化图书馆建设作贡献。
图书馆工作不仅是一项平凡的、辛苦的工作,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无论是藏书建设,还是分类编目、服务工作乃至科学管理、文献检索、咨询服务,都需要有相当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要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另外,图书馆要经常考核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并将其作为评职晋升考核的条件,为此应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遵守职业道德,以职业道德规范指导职业道德行为,使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员都能自觉的主动遵守职业道德并在工作中理解领悟它本身的内涵,提高业务知识,改进工作作风,适应图书馆工作的要求,才能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职业道德对于图书馆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月华。热爱图书馆事业是馆员首要的职业道德[J].吉林高校图书馆,1992(2).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第三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德育评分
德育学分制是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德育管理评价体系。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首创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即可毕业。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德育学分制是借鉴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的高校学生德育管理体系。”[1]“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在于将德育和管理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建立了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德育管理模式,突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2]德育学分制由于兼顾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具有可量化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了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欢迎。
2014年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出台了《德育学分实施细则》,在德育学分制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纵观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情况,还存在制度出台过于仓促、内容设计过于简单、贯彻落实不够到位、考核评价不够规范、结果运用不够科学等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德育学分制的计算方法、出台过程、内容设计、评分细则、结果运用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进行整体设计,以期充分发挥德育学分制在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计算方法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德育学分=学分绩点×基本学分(100分),德育学分由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两部分组成。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实行学分制,德育学分可以采用基本学分百分制。另外,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德育理论课单独计算成绩,所以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可以只包括实践学分。
关于德育在综合考评里所占的比例,不同高职院校权重不同。比如,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考评=德育(40%)+智育(60%);济南职业学院的综合考评=德育(50%)+智育(50%);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考评=德育(15%)+智育(70%)+体育(15%)。德育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评中所占的比例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多容易使学生忽略专业学习,过少又起不到引导教育的作用。因此,德育在综合考评中所占的比例以30%~40%为宜。
二、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出台
德育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管理体制,其制定出台不应太过草率,应该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由学工、教务、团委、二级学院学工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德育学分细则应由学工负责起草,事前M行充分的调研,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的意见,多方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召开党委会、学代会和教代会表决通过,并且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德育学分制应坚持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应坚持民主性原则,让广大师生充分参与到德育学分制的制定过程中来;应坚持科学性原则,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应坚持可操作性,德育指标的制定要尽量具体完善,具有可量化、可操作性。
三、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内容设计
德育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纪律、活动、情感等方方面面,德育学分的考核范围也涉及德育工作的各个领域。2002年、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提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3]据此,德育学分的内容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四大模块:
(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该项主要考查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遵规守纪与文明礼仪。该项主要考查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树新风、礼仪仪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培育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该项主要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奉献意识,提高学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4)科技创新与文体活动。该项主要考查学生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身体、心理、审美等综合素质。
四、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评分细则
德育学分是对学生除专业学习外其他综合素质的考评,评分细则应尽量细致完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德育学分可设计每学期基本分为60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及格分60分,最高100分。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情况按学年评定,没有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可以每学期评定一次。学生实习期间的德育学分依据实习学生管理办法进行考评。右边的德育学分评分细则表,各高职院校可做参考。
五、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结果的运用
德育学分是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评价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将评价结果充分利用起来。考评结果可用作评优、评先、评奖、组织发展、实习推荐、入伍升学、就业毕业等的重要依据,考评结果要和专业学习成绩一同放入学生档案。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将德育学分与教学学分互换。
考评不及格的学生要进行重修,重修的内容可以包括:举办思想政治报告会、讲座,阅读相关书籍撰写学习心得;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素质拓展培训等。学生重修德育学分时,学校要制定统一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重修任务,原则上利用晚上和休息日进行,一般不得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学生德育学分重修方案由学工、团委、教务、二级学院学工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重修仍然不及格的学生缓发毕业证或不发毕业证。
参考文献:
[1]楼军江。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设计与操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1(Z3)
[2]周预分。高校德育学分制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思政课 古典哲学思想 创新 教学模式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是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的深邃和睿智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社会、工作、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的德育素材,研究其当代价值。通过创立“五大模块教学体系”、 创建个性化与生活化的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建构参与式、思辨式、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体系,引入过程性评价和实践性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感恩与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创新教育等,从而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实践上深化了思想政治课教法的改革。
一、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理念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又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和教育方法,强调道德践行,并作为道德传统世代相承。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这就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内涵建设为核心、实用创新为重点,继承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髓,以人文性、民族性、发展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依托,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大学生成为中国古典思想的继承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建立模块体系,研究当代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将古典哲学思想融入思想政治课“两课”教学中,将原有的内容体系优化整合成“人生观教育”、“和谐观教育”、“实践观教育”、“发展观教育”和“创新观教育”等“五大模块内容体系”,从古典哲学思想这一独特视角,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
1、重视人的价值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道德观、理想观的教育。
儒家的道德理想倡导高尚的人格信念和坚守的人生信念,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启迪,具有陶冶情操、修养道德的功效,研究其当代价值可以帮助大学生追求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认识你自己”的课内研讨会、“放飞理想翅膀”专题演讲会、“品国学经典、扬爱国豪情”的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孔子仁学思想与平等、互助、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其“仁者爱人”思想,在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过程中,通过开展“忠心献祖国、诚心献社会、爱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献自己”的“五心”教育等活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与学生签订了诚信考试、诚信应聘与就业等承诺书,为建立平等、诚信、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基础和保障。
3、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与大学生的实践观。
知和行,是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而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做到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在教学中,将古代哲人的这一思想融入到认识论的教学中,通过“我身边的哲学”、“哲理与生活”等内容,促进知行合一,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实效性。
4、老子“天人合一”、“无为”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中,借鉴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所蕴涵的唯物辨证的智慧精髓,来讲解当前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特色理论增加了文化底蕴,夯实了教育基础,同时又弘扬了传统文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综合能力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其目的是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这就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构建全新的、立体的、长效的教育创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此,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创建个性化与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具体人物的思想个性的框架中获得一种独立思考的空间,将课堂上内化的认知外化为良好行为,并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来以“听、讲、看、练、做、传”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听”与“讲”,将课程内容进行内化,形成认知;在教育见习、实习活动中,通过“看”与“练”,达到情感升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做”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做到知行统一;最后,在顶岗实习和自己的职业岗位上,通过“传”做到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做好传帮带。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特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长期性的功效。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通过开展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和活动课教学,探索出 “探究式教学模式”、“愉悦式教学模式”、“生活性教育模式”,构建了将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思辨式学习的“实践体验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开放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法,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革评价体系,培养从业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习成绩评价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偏重知识掌握,考的是学生的“背功”、“应试技巧”,过分注重知识掌握,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则无从评价。因此,构建学生综合考评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第五篇】
论文的参考文献我们要真实准确的撰写,我们不能把别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当作自己的研究,这样是不道德的,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不尊重,也侵犯了文献作者的知识产权,是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欣赏。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1984.
[2]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1999.
[3]侯怀银,王霞。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研究,2006,(4).
[4]李硕毫。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辨析。高等教育研究,2002,(1).
[5]王建华。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争议——兼论教育学的未来。学前教育研究,2007,(4).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现代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3]《小学教育学》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
[4]骆风。海内外学者有关家庭教育要素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5(6).
[5]厉育纲。关于我国家庭教育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的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2005(3).
[6]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和迷惘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9,3
[2]霍斯金。教育与学科规训制度的缘起—意想不到的逆转[A].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斯东。米亚拉雷等。世界教育史(1945年至今)[M].张人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大河内一男等。教育学的理论问题[M].曲程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钱一石。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华书局,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