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论文【汇集5篇】
【导言】此例“林学论文【汇集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林学专业论文【第一篇】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风景园林学主要涉及两类问题: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户外自然境域?如何规划设计人类生活所需的户外人工境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学科需要融合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交替使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的特征。
二、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办学现状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38个风景园林类学科博士培养点、88个学科硕士培养点,25个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点和184个本科专业培养点,覆盖全国175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校为172个。1998—2009年间,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培养点高速增长,学科博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学科硕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本科专业培养点年平均增长约14%。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前,这些专业培养点分设在工、农、理3个学科门类多个一级学科内,名称混杂重叠,即使是业内人士都很难说清楚。2012年,教育部对风景园林学进行了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8所,其中建筑背景类19所,农林背景类18所,艺术背景类1所,从评估结果来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类有7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农林背景类有7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专业特色而言,建筑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侧重于空间形态塑造,农林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在于植物材料的应用。就应对中国当前日益复杂的户外环境问题而言,无论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还是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继续发展完善。从发展规模来看,参评的学校有些是一个学院,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有教职工约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现有学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职研究生418人。有些则是一个系,如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硕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专硕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数虽少,但无论是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还是毕业生质量,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问题多年来,针对风景园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性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点,一方面说明了本学科发展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学校都可以办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是否有专业门槛?风景园林的科学性如何考量?
2.专业教育的规范性与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强调规范办学,最直接的就是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而发挥高校各自的优势,则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随着《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出台,专业教育的规范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然而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3.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培养目标上的错位问题设计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便能独立工作,是成熟的专业人员,而不是设计院的实习生;希望学生在学校内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全过程的设计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方案阶段。设计单位不希望学校通过设计院实习来弥补设计教学中的不足。高校则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认为学生在校读书是为了发展智力、学习理论、提高创造力和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和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方法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个,因此,培养风景园林师应注重创造性,注重与实践对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宪章》指出,在学习阶段,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应占各课程体系的实质性内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另外,教学环节上还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以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为例,其非常注重对场地的观察分析,每个课程设计对场地的考查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国内高校对这一环节一般不太重视,有时甚至不会到现场去,很多课程设计所选的题目本身就是假题。
5.教学资源问题国外风景园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以美国佐治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其所在的环境设计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团队,全院37名教师多数既是学者,又是注册风景园林师。学院注重与校内众多学院(如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艺术学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学与科研。风景园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学生每年必须选修2~3门其他院系的专业课程,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院还不定期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及社会成功人士来系里参加教学、评图和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美国哈佛大学是全球第一个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大学,至今仍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学科的领军人物全都有在事务所从事规划设计的工作经历,高级选修规划设计课主讲教师全是风景园林大师级的教授。除了建设自己精干的师资队伍外,哈佛大学还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来系里参加教学、讲座和评图工作,从而使师生时刻能接触到最新和最先进的知识。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众多法国一线风景园林师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学院实行项目轮换制,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安排导师。几乎所有的导师都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可以直接接触到不少于20位活跃在风景园林界的设计师。相比之下,国内很少有高校能做到这一点。
三、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概况及办学特点
(一)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概况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设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里,起始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后更名为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2012年新增景观学本科专业,2013年统一更名为风景园林专业,同年增设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至此,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格局。
(二)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特点1.原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植根于艺术学门类设计学一级学科之下,课程设置偏重于形态训练、设计中的创意构思、艺术处理,在工程技术方面较为欠缺,把握宏观尺度规划设计能力一般。再者,课程设置兼顾风景园林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学生精力分散,受课时限制,两个方向授课内容都有待于深化。尽管如此,师生经过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2013年城市袖珍广场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在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的2013年现代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佳作奖2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师和公共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师整合构成,现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及助教5名,个别教师专业上不对口,特别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工程师资存在缺口。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为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后产生,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方向
基于办学基础、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发展背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我们对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一)学科交流与融合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恶化现实,我们加强与校内其他学院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学科的交流融合,发挥风景园林专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加强量化研究,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风景园林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专业,那么科学与艺术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应占到90%,当今的风景园林虽有艺术成分,但主要的理论实践都基于科学、工程、技术。19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百年庆典上对该专业的定义也再次体现了风景园林的科学性远大于艺术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艺术”(Art)一词。对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人士,“需要一个全面的科学方面的培养,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同时保护人类的生活质量,保存地球上丰富的文化遗产”。华东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应该依托相关优势学科,大力提升科学技术含量,以理性为基础,再谈感性浪漫,这是今后立足于国内风景园林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落实。
(二)重点教学方向面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兴旅游游憩地为对象,探索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力求在专业教育及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华理风景园林专业以旅游管理系为主体申办,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二是在中国,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基本都已经被开发,针对人们闲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建设方兴未艾,亟需要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三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擅长于小尺度的园林设计,对宏观、中观层面的规划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还处于探索之中,这是重塑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形象、形成风景园林教育中国学派的重要契机,值得我们努力奋斗。另外,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部分教师也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这也成为另一个可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三)专业教育特色华理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不仅要依托学校理工科学科群优势,不断加强该专业的科学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众审美水平,我们也需要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在风景园林细部设计、景点设计上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水平。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交叉点,可以实现多个专业的交融共生,如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群优势。
(四)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架构风景园林具有的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风景园林教育在知识结构上将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组成的跨学科领域多元化发展。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可以以KAQP为基础框架,进行制订。K指知识(Knowledge),A指能力(Ability),Q指素质(Quality),P指人格(Personality),Q与P内涵基本一致,二者可以结合,形成由知识、能力、素质/人格构成的KAQP人才培养模式。风景园林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般会经历认知、理解、应用、综合4个学习阶段。将4阶段与KAQP相对应,可以建立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一方面,在优化完善校内师资队伍的同时,通过双导师制、讲座教授等灵活的机制,并给予一定的正式身份,吸引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的大师级设计师,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需要多渠道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利用短学期、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时间段,为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创造机会。教学方法上,应加强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特别是在研究生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种形式,如Studio、Workshop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
林学论文【第二篇】
(一)实习效果不理想。1.实习课程管理困难,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个教学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30-40人,实习过程全部由任课教师一人独立负责,任课教师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往往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中职生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外出实习过程中不遵守纪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听讲,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无所事事。加之实习成绩在期评成绩所占比例很小,无法对学生产生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因而实习效果较差。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有的教学实习仍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手段,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严重阻碍,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在教学方法上常采用“满堂灌”,教学进度齐步走,忽视个体差异。离开了教学实习的特定环境,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逐渐被淡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简单地依靠多媒体教学,将所学园林植物通过课件进行展示,而没有让学生对物种近距离地观察和比较,学生对学习内容只有抽象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不理想。(二)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缺乏。园林植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务求多观察、多思考,这就要求学校提供足够的实习实训场地,而学校目前园林专业实习场所不能达到园林植物的教学要求,校内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不足。另外前几年由于学校与周边的苗木花卉企业缺乏联系,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很少有机会到这些苗木花卉生产企业参观学习。(三)教师知识更新水平亟待提高。随着近几年园林技术的发展,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和国内选育出来的新品种逐年增多,而学校不是园林生产经营单位,受生产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上许多流行的园林物种无法引进到学校种植。而园林植物课程教师因为脱离生产和市场,加之参加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无法和园林市场接轨,因而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是落后的,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举措
(一)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分课堂实习和综合实训两部分。课堂实习一般一次1-2节课,综合实训安排时间为一周。针对以前的实习实训课程,全部由任课教师1人完成,结果造成实践课程秩序混乱,学生管理和学生实习考核困难,实习效果欠佳。2014年学校开展“园林专业团队式教学”课题研究,明确了一门课程由2-3人的小团队共同开展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实习中存在的组织难题。在实习开展前,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2-3组,在介绍完实习计划和要求后再由教师团队分别带领开展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对各自团队的学生进行授课、管理和考核;实习完成后,教师团队还要进行总结,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经过这两年的试验发现,分组进行实习后,减轻了学生的管理难度,学生自觉参与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实习效果明显增强。(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如启发式与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与现场教学法。同时我们积极尝试模块与项目一体化教学,并积极开展网络和软件教学,取得良好效果。1.模块与项目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原则上项目教学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1)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操作示范学生讨论并制订计划学生协作实施计划共同完成项目检查评估(分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归档或应用。(2)在选定项目时应该注意:选定的项目应该是学生所熟悉、有兴趣的且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是有能力完成的内容。我们在课题教法研究时,将某些教学模块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模块与项目一体化教学。(3)根据学生能力要求及模块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将园林植物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园林植物形态基础、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在学习不同模块时,设计相应项目进行教学。(4)以“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模块”为例,我们设计了学校园林植物调查统计项目和苗木生产企业调查两个项目,两个项目分别设置相应的调查内容和工作目标。①在实施学校植物调查统计项目时,将学生分成8人一组,再将学校按小组数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小组成员要共同完成指定区域的植物种类调查统计工作,同时对区域内植物进行身份挂牌。②在实施花卉企业调查项目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各自联系一家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对该企业生产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同时调查各种植物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起主导作用,只是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必须做好计划安排,各司其职、团结协作,认真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将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不仅对植物的识别和应用有了较深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网络和软件教学。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理念和科技运用到实践教学中。首先是引入手机软件教学,现在手机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和交流工具,让学生通过手机学习比让他们通过课本学习更感兴趣,我们给学生介绍了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形色手机软件,是一款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工具。该软件最大的功能就是运用手机拍摄植物后会自动识别植物名称,然后会显示植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园林用途等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软件功能,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软件进行植物识别。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非常好。其次,我们在学生中建立学习微信群,学生通过微信可以和教师、同学相互交流。再次,学校加强了校园网站建设,各专业的精品教案都挂在校园网上,我们也在抓紧制作桂林市园林植物和校园植物图片库,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网上进行课程学习。(三)制定科学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园林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该门课程的考核评定不宜采用一次考试定好坏,建立一套相对比较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以前实训部分只占很小比例的这种考核模式,只会导致学生上实践课不认真,最终也能通过考试,这样的考核评定方式容易导致培养出“高分低能型”学生,这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因此我们建立了一套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即: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在学中评,在做中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首先我们调整实践考核成绩的比重,以前学校园林植物考核按照理论考核(60%)、实践考核(30%)、平时成绩(10%)进行,现在调整为理论考核(30%)、实践考核(60%)、平时成绩(10%)。这样的调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技能考核的重要性。同时,对实践考核部分,我们突出对学生实践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项目完成情况的综合考核,现行的园林植物实践考核有如下内容:(1)学生实践中的学习态度,占实践考核成绩的10%;(2)不同时期的植物鉴定考核,占实践考核成绩的40%;(3)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占考核成绩的20%;(4)项目完成情况,占实践考核成绩的30%。(四)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这几年努力加强园林示范专业建设,先后投入300万元用于学校园林实训场地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近期学校已做好标本园的规划工作,两年内将完成园区建设工作,预计引进栽种园林物种200多种。这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场所,解决植物类课程实习难的问题。此外,学校地处尧山风景区,而这里也是桂林市苗木花卉生产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共有苗木花卉生产企业100多家。这两年,学校加快了与周边苗木花卉生产企业的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生产实训的机会。(五)加强师资建设,积极开展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面对园林技术的快速发展,园林植物任课教师的知识更新刻不容缓,必需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园林植物生产及应用的最新动态并运用于教学中。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总之,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要依托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实训设施,根据学生实情和教学实际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与时俱进,从而输出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陈造勋 单位:桂林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秦忠民.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天中学刊,2012(27)
林学论文【第三篇】
什么是情景体验呢,情景体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情景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进行切入性的深层分析,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吸收、领悟理念和知识,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逻辑去讨论和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得出学生自己的理解,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学习方法和关键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结合内容创作相关情景体验活动;第二,老师课堂展示情景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结合教学内容,请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三,请学生发言和谈体验感受;第四,老师进一步归纳总结,强调讲课内容及重难点。为了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活跃课堂气氛,笔者采取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平时成绩现场加分的考核机制,并不定期地将所有听课班平时成绩进行对比,以此激励各班同学。情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通过设计特定的情景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情景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能有效地促进知识转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之成为学习风景园林学专业理论的有利途径及通向实践的桥梁。
二、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课程反映风景园林学专业教育走向,培养学生专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其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教师试图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特殊情景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情景观察、思考,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基因。也就是说,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收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硬塞到学生的头脑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活动,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每次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都需要提前精心地组织,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可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知识点。在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据此规划和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列出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第二步,设计情景框架,创设教学情景。根据所确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况,构思能够包含知识点的情景体验轮廓,设计出情景体验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对专业培养方案非常熟悉,清楚学生已具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情景体验框架。根据设计出的情景体验框架,应用各种创设方法,如:购买教学片,现场拍摄录像资料,自编自演情景剧,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制作动画等。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一种方法创设情景。第三步,实施情景体验教学,启发学生学习。实施情景体验教学是将创设的情景在课堂上展现的过程,教师需要做适当的前导工作,向学生点明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融入情景体验。情景展现完成后,学生带着相关的知识点及问题去思考、去操作、去体验,进行适当形式的讨论,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在情景体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课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情景,全面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加在情景中。创作情景时,为了使创作出的情景体验场景更加全面,可要求教师集体备课,相互补充,相互讨论,使情景体验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五步,评价与归纳总结。每次情景体验教学实施完毕,教师要留出一定时间,对学生分析与讨论的结果加以集中、归纳和点评,以理论与情景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总结。在总结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回顾在本节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技能得到升华,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情景创作途径
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整体性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思想,了解国内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趁势,掌握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技能,熟悉各种园林景观类型的特点和设计要点,并利用其原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立完成城市某一地段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应围绕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设计,其中,情景创作是关键。一个好的情景,应本着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再现,紧扣课程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给学生创作空间的原则进行创作。那么,对某一课程进行情景体验设计,其创作途径有多种,这里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实际加以介绍。
1.现场教学。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学专业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根据要讲述的内容,选择一个园林景观较好的场地,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体验,然后根据真实情景,指出学生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比如,讲到“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景观设计手法时,教师处在真实情景中,找出该环境中的各种园林景观,通过这些景观,逐一讲述景观设计的各种手法,通过这种真实情景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师拍摄教学片。教师可以在校外选择环园林景观设计较好的住宅区或城市公园等环境,根据自己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拍摄一段视频,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相关情景,然后将准备好的视频带入教室,学生观看视频,不但能观赏视频中优美的人居环境,同时还能思考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视频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进行课程总结。
3.图片模拟情景。图片模拟情景是指教师在讲述某些重要理论,而且有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时,如风景园林设计手法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有针对性、能体现景观设计手法的图片,并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进入此图片的情景体验,思考所设计的问题,得出该问题的最初答案,再结合该主要内容,进行现实讲解,从而达到使学生完全掌握该理论的目的。
四、情景体验式教学的评价
林学专业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45-02
在现代本科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200年国家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是6项建设内容之一。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北京市教委在201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发文中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林业属于国家公益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并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国家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建设目标,林业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林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北京农学院作为北京市属院校,一直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心,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林学专业作为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林学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实践教学在林学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统一思想,力求发展,多次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邀请了农林院校的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和把关,分析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确定人才目标。新的培养方案以实践为中心,力求突出专业特色,全方位、多层次的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结合林学专业特点,循序渐进地设置具有延续性、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四年实践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及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大一、大二以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为主,夯实专业基础,大三加强专业实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大四进行综合性实践,到相关综合实践基地进行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学分占到总学分三分之一以上。并不断强化不同类型实践教学的联系,将课程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综合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与理论课程联系紧密、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增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实践教学中,设置开放式的实验内容,没有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经过查找文献资料,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分析原因,再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把握大方向,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避免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学生能在实验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是落实多层式立体式实践教学的保证。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一直重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目前已建立起涵盖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满足各层次实践教学的需求。
1.校内实验室建设。校内实验室主要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服务。目前已建成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营管理等专业实验室8个,对课程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林学专业每年申请专项经费对实验室进行更新改造,补充新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工具,建设高水平的林学专业实验室,满足现代林业教学要求。
2.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主要为专业实践提高保障,兼顾课程实践教学。林学专业通过积极申请,在校内建立了的实践教学基地和的校内苗圃,为专业实践和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林学专业大量认知、种植、养护管理等的实践教学均可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完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1.建立实践教学团队保证教学质量。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不仅建立了不同理论课程的教学团队,而且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建立了由老中青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一方面老教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年轻教师为教学过程注入活力,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建立小学期制度强化实践教学。为强化实践教学,在每学期结束后设置2~3周的小学期,进行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在夏季小学期开展综合性的野外实习,将各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实习内容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吸收。在冬季小学期开设室内综合实验课,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行导师制,采用个性化培养模式。科研训练是本科生一个重要的实践形式,而在科研训练中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是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林学专业从大二开始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让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提前参加科研实践活动,采用个性化培养模式,提高科研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行动计划”及“挑战杯”等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活动。林学专业将近有一半的学生参加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行动计划,一方面学生开阔了思路,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带动了学习和科研的氛围,增强了对科研的兴趣,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施导师制对于培养科研素养,提高林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实现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针对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不同类型的实践环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控制度,保证各实践环节的效果,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特别是毕业设计,对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林学专业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学生从第六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开始毕业论文的准备和撰写。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通过学院本科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的论文答辩,其中答辩委员会不予通过的毕业论文需按意见补充毕业设计内容,重新进行答辩。
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2]。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特色,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12年北京农学院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比例超过了1/4,而且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已在平原大造林工程中开始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中国高等教育,2006,(3):9-13.
[2]刘苑,郭圣茂,杜天真,郭晓敏,刘亮英。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8.
林学论文【第五篇】
目前,我国国际学生中学历生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汉语课和专业课。因汉语较难,所以国际学生来华后,汉语水平不好的学生需再学习一段时间汉语,且达到各专业要求的水平后,方可开始学习专业课。我国高校通常设有专门的汉语学习机构,方便国际学生学习汉语。目前,我国高水平农林大学的国际学生汉语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国际学生的汉语教学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国际学生虽在开始学习专业课前会进行专门的汉语学习,但是课程结束后,学生的汉语水平依旧良莠不齐。除此之外,学校并未制定书面的国际学生培养方案,国际学生的培养较混乱。有些老师会在学业上降低对国际学生的要求,如允许学生用课程论文代替考试,考勤制度不完善等。这不仅不能真实有效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能使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环境上,与综合类大学相比,高水平农林大学软件条件仍需完善,主要需要完善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二、高水平农林大学国际学生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招生宣传范围较窄
高校要实现教育国际化,不仅要努力将有培养前途的老师和学生送出国培训,也要积极制定招生政策吸引国际学生。高水平农林大学与综合类大学不同,对外宣传时,主要对学校的优势学科进行宣传,宣传国家也集中在农业水平不发达的亚非洲国家和地区,如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其次,高水平农林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知名度尚不及同水平综合类大学,所以如果不积极进行招生宣传,适当扩充宣传范围,可能存在学生不知道学校、也不会申请的情况,这是高水平农林大学国际学生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
(二)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积极吸引国际学生
高水平农林大学的优势学科为农林类专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科专业较少,许多报考高水平农林大学的国际学生是因为想学习学校优秀学科的专业而申请学校。华中农业大学的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有作物学与植物保护学两个一级学科,作物学(含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建设非常好,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作物学全国学科评估排名第三。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的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均为部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这两个学院接收的国际学生超过该校国际学生总数的一半。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已有108年历史,该学院有8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5个部级重点学科,中科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跨世纪/新世纪人才19人、部级教学名师1人,青年1人。学院已为国际学生开设整专业英文授课研究生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学院,吸引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学生来华深造,并培养出了许多有利于他国农林业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水平农林大学以农林业学科为学校“招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也比较大。
三、加强高水平农林大学国际学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发掘潜在生源,扩大招生规模
高水平农林大学在招收国际学生时,可以打破现有的局限性,在国际学生生源国多的国家争取国际学生生源的同时,还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发掘潜在国际学生资源,如非洲生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科技水平发展较快,用较少的土地养活了世界最多的人口,非洲急需这样的农业人才,改变非洲的现状。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软环境,吸引更多国际学生[3]。高水平农林大学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宣传需要及时更新宣传资料,拓宽招生渠道,扩大培养规模。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宣传,打造学校及其学科专业在海外的品牌效应[4]。并与友好学校保持联系,通过校际之间的交流,吸引国际学生来进修或者交换交流学习。
(二)整合优势资源,吸引多层次国际学生
高水平农林大学与其他类高校在国际学生教育方面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即研究生国际学生占学历生的比例较高,而事实说明各高水平农林大学研究生国际学生教育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已趋于饱和,高水平农林大学国际学生规模扩大更多地应寄希望于本科生和短期生,高水平农林大学如何吸引更多的本科生和短期生来华学习这一难题更需要各高水平农林大学团结起来,建立整体营销策略,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几大生源地需求不同,制定有目的、有特色的招生计划,实现高水平农林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除此之外,可以在学校的优势学科上下功夫,打造几门针对国际学生的精品课程,以特色取胜。并以学校特色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华学习,特别是本科生生源,努力使学校各层次国际学生比例达到合理状态。
(三)细化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国际学生人数的增长,高水平农林大学要进一步规范国际学生培养教育的各个工作环节。学校还可在办学质量上下功夫,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际学生教育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所以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应该是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高水平农林大学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有很大提升空间,教学工作可以做得更细致,例如:学校可以制定规范的汉语教师聘任制度,严格教师考评制度,建立快速反馈机制,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其次,针对高水平农林大学国际学生汉语水平现状,可以根据国际学生HSK等级把汉语课分为不同等级的班级,有针对地对不同汉语水平的国际学生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汉语课效率,也有利于国际学生学习汉语。高水平农林大学可借鉴其他高校成立语伴小组的经验,挑选志愿者和国际学生结成语伴,相互学习与帮助,提高国际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使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依靠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的权威及管理监督职能,发挥学校国际学生管理部门的协调作用,建立起全校各部门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程序合理、整体推进国际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管理机制。
(四)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