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毕业论文实用3篇
【导言】此例“林学毕业论文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林学毕业论文1
毕业论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也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根据国家教育部以 及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实践 性教学环节如毕业论文不合格,可在弹性学习年限 内申请重修,直至合格方能毕业”“若在弹性学习 年限内毕业论文不合格,不予颁发毕业证”因此, 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搞好毕业论文写作教 学与引导,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分析
(一)学生的来源与知识层次分析
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成高报考条件的放 宽,学生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西南林业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贵州分院的统计分析,成高学生由过 去单一的中专以上学历、在职业务或管理骨干转变 为在职业务骨干(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管理 骨干(部门负责人)或普通职工;具有高中或相当 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社会青年;中专或技校 毕业生;村社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的复杂体系,所 占比例分别为 °%、47。%、°%、4。% 和 10%。 成份的复杂导致学生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其中,技 术工人中具有高中学历层次仅占%,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占%。在职业务或管理 骨干、在职职工参加工作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文 化基础和实践经验,吸收新知识的系统能力较强; 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专业 实践经验丰富,但文化基础薄弱,理论知识欠缺, 综合学习能力较差;社会青年以及中专或技校毕业 生等知识面窄,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但学习能力高 于技术工人。
(二) 年龄结构分析
近年来,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国家对生态环 境的重视,国营林场由差额或自负盈亏单位逐步转 化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加之大部分林业系统 单位就业门槛较高(大部分要求本科以上),西南林 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涉林专业在贵州呈现年龄结 构偏大的现象。
(三) 学习动机分析
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比较复杂。在职的是因 职称、职务、工资等问题出现困难,甚至是为了避 免“下岗”而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学到足以维 持生计的知识和本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显 示自己的实力,赢得社会、企业、家庭的认可。高 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由于经济转型和人才市场 变化的影响,专业思想比较浓厚,学习内容要求务 实,迫切希望学到行业急需、人才市场短缺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工作, 获得社会的认同。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家实行大学 生村官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部 分在任的村社干部有了危机感,因而参加成人高等 教育学习。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一) 主观认识不够
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识。 这种心态制约了论文质量的提升。加之长期以来, 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论文工作基本是照搬全日制高 等教育的传统标准和模式,针对性不强,导致部分 学生畏惧心理凸显,难以激发写作兴趣,甚至出现 毕业论文抄袭、下载或请人写作的现象。
(二) 知识结构系统性弱
成人学生经过实际工作,知识的运用和技术的 选择上有了明确倾向性,也就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识 和技术熟悉、熟练,不用的生疏甚至遗忘,知识呈 点式或间隔状态分布。由于本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知识结构不合理,运用能力不强,导致论文写作时 很难将系统性的问题表述清楚。根据多年的统计分 析,65%的学员论文存在结构混乱、逻辑不严谨、 条理不清楚等问题。
(三) 实践性和技能性突出,理论水平不够
成人学生在研究和撰写论文中,表现出个体实
践技能性突出的环节准确透彻、论证严密,而不熟 悉的环节显得脆弱,论文忽深忽浅,知识运用不在 同一层面上,削弱了学术论文的特性。据统计分析, 有55°%左右的论文存在口语过多、专业性表述不 清、参考文献引用欠缺等问题。
(四) 毕业论文教学与指导不力
由于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理论水平不 高,加之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 期,课时较少,以及教师在讲解时往往只从自己的 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难以与学生的工作实践 及其专长有效对接,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 感,无法有效达到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目的。
(五) 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不到位
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学管理部门联 合指导教师来共同实施的,从选题到收集资料、做 实验、做调查,到论文的开题、撰写、修改、评阅 直至毕业答辩,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流 程规范,不能马虎从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 些环节和流程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教学管理部门 更多地关注最后的结果,却忽视了对于决定论文成 败关键的中间环节的管理。管理部门的过程管理不 到位,毕业论文的程序和环节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 少流于形式,自然影响其质量水平。
三、根据成人学生特点,提高论文写作质量的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对其综 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评估,是获取毕业证的前提条 件之一,还是在工作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形成 的能力进行实践的基础。其次,指导教师必须提高 对论文指导工作的认识,应结合成人大学生的特点 和基本情况积极有效地进行论文指导,这是全面提 高毕业论文的关键。最后,教学管理部门的认识提 高是论文整体质量能否提高的保证。因此,需加强 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把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到与 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并重的地位,真正认识到毕业论 文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 创新论文评价模式
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较 丰富,职业性特点突出,专业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动手能力较强,但工作、家庭压力重。因此,必须 根据其学习特点,认真总结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成人大学生工作实际为基 础,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为主 要内容,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适应成人大 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 改革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据统计,2008年以来,有85%左右来自于生 产一线的学生从未写过专业论文,不知道论文的格 式、基本要求和标准等。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改 革教学计划安排,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由最后一个 学期提到第三学期进行,便于让学生尽早掌握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标准和要求。第二,应加大毕业 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课时数。传统的面授课时安 排仅为8学时,对于论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掌握的学 生来说,明显偏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合理的 课时数应为20— 24学时。第三,科学合理把握教 学重点。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要求、论文结构、论 文选题、论文材料收集、论文撰写等应作为面授教 学重点。第四,改革教学手段,采用参与式教学方 法。授课教师要认真总结和分析成人大学生毕业论 文容易出现的问题,利用典型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学,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教学目标。
(四)多管齐下,加强论文写作引导
毕业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是作为引导、规范 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专 业课程是启发学生写好论文的保障。仅仅依靠课程 面授教学难以解决学生论文写作的全部问题,无法 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毕 业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模式,各门课程的教学应 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以专题论文写作为主线,课 外作业安排相关课程的专题调研以及实践报告,并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进行撰写,任课教师进行认真点评,共同分析存在 的不足和需要补充、完善的问题,达到提高学生选 题、收集资料、论文撰写等水平。另外,面授教学 时,及时提供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名单和基本信息, 指导教师以课程面授教师为主,搭建师生相互交流 的平台,增强学生论文写作的信心。经不完全统计, 2008年以来,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贵州分院 采用以上模式,有40余人在相关学术刊物公开发表 文章,毕业论文一次通过率达到70%以上。
(五)强化毕业论文全过程管理 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把毕业论 文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核 心。第一,要选配好指导教师,强化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是提高论文质量的 重要保证,指导活动贯穿于论文写作的每一个具体 步骤。要求指导教师从学生选题、查资料、调查、 实验,到论文开题、撰写、修改、定稿等全过程进 行引导。第二,应规范论文评审意见。根据成人大 学生的特点,对于论文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 点评,尽量详细地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第三,充 分利用电子网络,及时反馈论文评审意见。传统的 论文评审是由学生打印好毕业论文邮寄到学校-学 校分发到论文评审指导教师-评审指导教师将论文 评审意见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将论 文评审意见邮寄到学生。不仅耗时,而且沟通不畅。 因此,应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改革评审手段和方式。 另外,严格毕业论文答辩,不仅能为毕业生相互学 习提供宝贵机会和平台,也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或 请人写作现象的发生,有效保证论文的真实性和质 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3篇林学毕业论文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林学论文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林学专业论文2
一、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林业局及市科协关于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的文件精神,落实“科技兴林”的基本方针,去年,我市各级林学会积极配合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机构、技术人员,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1、不断加大林业科普宣传力度
去年,特别是在“科技进步活动月”期间,我市各级林业部门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普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墙报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我市林业生产和科技发展动态,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如在*年年初,市林学会、市林科所在森林公园“绿色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保护森林资源,争当‘森林’小卫士”活动,向中小学生、青少年宣传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容包括义务植树造林、森林资源的保护、制作植物标本、学习植物种类的识别等,使参加者增强了生态意识。*年6月上旬,市林学会、市林科所在森林公园“绿色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场所开展林业科普宣传活动,展出了林业科技知识、科技成果、林业政策等图片知识资料,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2、积极开展林业科技咨询活动
*年5月22日,市林业局、林学会按照市科技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市区人民广场参加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为主题的大型科技咨询宣传活动,展览和印发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保护、林业生态建设、速生丰产林种植、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挂图和知识资料,深受群众好评。*市、阳东县林业部门也积极参加了当地科技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这些活动,通过电视台、报纸的及时报导,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3、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在加强科普宣传力度的同时,我市各级林业部门还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咨询活动。如*市林学会在科技活动月期间,到*、*、*、*等镇举行林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广大林农和造林专业户发送林业科技材料,重点传授桉树、马占相思、加勒比松、湿地松、桃花心等珍贵乡土树种的造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现场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对造林专业大户进行重点指导和技术跟踪服务,深受欢迎。阳东县林业部门也到乡镇开展了科技咨询活动,对群众关心的植树造林技术、优良树苗选择、购买等实际问题,作了详细解说。
4、积极举办科技培训活动
*市林学会根据*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南药的决定,先后在本市的春北、春中、春南分片举办了南药砂仁、速生丰产林、经济林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使基层站1000多名技术人员、造林专业户和林农受到培训,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深受群众好评。为进一步推动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及登记换发证工作,提高调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年8月21日,市林学会配合市林业局举办了一期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及登记换发证业务培训班,对全市调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增强了林农的科技意识,对提高林农技术水平及对促进林业增产增收增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力开展科研项目
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我会组织各地林业科技机构开展科研项目,如市林科所以发展*特色林业为重点,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共进行科研攻关项目7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1项。如《枫香观赏用材树种的引种驯化和选育》已完成种源引进,种植示范工作;《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杜鹃红山茶开发与利用》继续进行嫁接、扦插、盆栽、促花等试验;《*市乡土阔叶生态树种选育与推广》、《速生珍贵用材林塞楝的引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已完成引种及基地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木本花卉科普园》目前正在进行珍贵树引种工作。*市、*县林学会也开展一系科研项目,其中*市林学会组织新开展的科研项目有《生态公益林生态效能监测》、《桉树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珍贵阔叶树种大面积引种栽培》、《黎蒴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的推广》、《广东省重要乡土阔叶树种子代测定试验》、《桉树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春砂仁品种选优与改育》、《应用本地小蜂防治松突圆蚧试验研究》。被人们誉为“奇迹之树”的速生丰产树种团花树在*市引种栽植成功,现已营建苗木基地17亩,培育种苗30万株,营建示范林基地3300亩。*县林学会开展的科研项目《*县桉树速生丰产林几种常见造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对桉树种植较多的品种、施肥(基肥)方法、种植密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桉树种植的最佳模式。
三、组织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申报及论文撰写工作。
*年申报林业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0多人,其中申报林业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1人,在各级刊物7篇,编制部门规划1篇。其中《枫香种子性状研究进展》、《古巴加勒比松的优树选择和等级划分》在省、部级科技核心期刊发表,《杜鹃红山茶的栽培技术》一文获得第七届全国森林培育研讨会“优秀论文奖”;邱国森等人撰写的《应用灭菌剂防治松梢枯病的试验》、市林科所的《杜鹃红山茶的栽培技术》获*~*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论文对解决林业生产中一些技术性问题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四、积极开展林业学术考察交流活动
*年9月10日,市林学会、森防站接待了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防治处、国家森防总站防治处和省总站的领导、湖南省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领导和专家,前来我市进行森防检查、考察和学术交流;*年以来,*市林学会陆续接待了雷州市林业局、河源县林业局、新兴县国土局的领导专家、茂名市林业局前来进行团花树引种栽培考察和学术交流。为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年8月,*市林学会还组织了理事会全体成员和主要技术骨干及基层林业站领导到新疆、甘肃等地进行生态环境考察和参加中国林学会的森林资源认证经营管理培训班。
存在问题及建议
去年,市林学会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离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不少差距。
一、开展重大的林业科技活动比效少,科普工作比较薄弱,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比较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来源得不到保障,目前没有什么创收性项目,活动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林学会人员、机构不够健全。缺乏专职工作人员,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不利于学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林学专业论文3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综合素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43-02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目标
森林培育学科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林学类学科点,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为我国林业建设中的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并承担了各项科研课题,在人工用材林的定向培育、北方石质山地造林技术、主要林区迹地更新研究、人工林地力衰退及其预防、混交林种间关系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校,1906年9月,开设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学校设农、林、蚕三科,《造林学》是林科的骨干课程。以后,学校的名称虽有变化,但《造林学》(森林培育学的前身)始终是林科的主干课程。种苗学(林学院)为我校第二批优秀课程(1999)。森林培育学科是山东省唯一林学专业中的重点学科,也是我国森林培育学科中少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在人工林定向培育、经济林栽培、林木良种选育与繁育、困难造林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方面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在林木水分生态生理、杨树人工林连作效应、林木良种选育与繁殖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山东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科几十年来为山东林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学科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人才为目标,尤其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重培养,多年来已形成完整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本项目在学校的大力资助下,在多年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办学条件改善等系列改革,推进《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并为其他高校同类课程建设和改革起到带动作用。经过该课程建设,使《森林培育学》课程成为全国林学本科专业的示范性课程,使《森林培育学》课程逐渐形成区域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的特色课程。
二、建设特色
《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研项目经过5年应用,取得了预期成果。特色主要体现在:
1.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一流课程,培养一流人才,将所依托学科的科研、学科优 势转化为本科专业的教学优势。提出了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理念:“以科研与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带动教学与课程建设的高水平、树立专业课教学以育人为本,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是:学科建设、教师的科研和高素质教授主讲课程全部教学环节。
2.提出“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建设”是构成教学效果的三大要素(图1);构建稳定、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核心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综合实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实验+专业实习+综合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元素:教材建设、实验条件、站园建设、校外基地和网络环境的优化。
三、标志性成果
提出了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理念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提出了“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建设“是构成教学效果的三大要素;是构建稳定、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核心;是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元素。新的课程教学体系,经林学2002级~2006级500名本科生实施效果良好;本科生就业率达90%以上,考研率达%;课程组成员从1999级~2006级共八届导师制指导本科生共计348名,均合格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指导SRT项目5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计划2项。连续九届210名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有6名(6届)本科生获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学士毕业论文二、三等奖,另有6人分别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和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课题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承担教研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篇、1篇论文被山东农业大学评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改革研究论文三等奖;1人获山东农业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建设《森林培育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站1个;优化6个实验室组建和配置;完善和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8处。编写综合实验实践教材3本、补充教材4本。主持人为《森林培育学》(南方本)副主编,主编及参编其它全国十一五或内部教材14部;主讲教师得到校内外专家高度评价。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与森林培育学相关的技术培训5次,共计593人次;参加与森林培育相关的学术研讨会20次。
参考文献:
[1]沈国舫。从“造林学”到“森林培育学”[J].科学术语研究,2001,3(2):33-34.
[2]沈国舫。关于森林培育学教材建设的一些历史回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280-283.
[3]贾忠奎,马履一,林平。部级精品课程《森林培育学》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09,(36):180-181.
[4]卫星,王政权。谈森林培育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林业教育,2007,(5):19-21.
[5]郭素娟,徐程扬,翟明普。“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6,(1):63-65.
[6]李吉跃,贾黎明。从科技文献看中国森林培育学50年之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5):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