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10000字]新闻论文范例推选【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26410

【导言】此例“[10000字]新闻论文范例推选【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闻写作论文【第一篇】

一、运用“学生本位”教育模式,突破新闻写作教学的瓶颈

目前新闻写作学科多数高校使用的教材,都以理论为主体编著的。教师在教授新闻写作理论时,很容易成为一言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和“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完全背道而驰,因为新闻写作能力是新闻专业学生和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新闻写作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采访和写作中。但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学生只记住了理论而没有提高写作能力,也就无法培养出实用型的新闻人才。

2004年,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被列为部级精品课程。李希光认为好的新闻教育应该是:教学永远为新技术和新知识敞开大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传播知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最好的关系状态;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问题;教师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理解和认识新闻报道的复杂性和观点的多样性;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宣传、意见、事实三者是有区别的。①李教授的这些理念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具有适用性,对于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具有启迪作用。

二、运用好“学生本位”教育模式,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处理好三大关系

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课堂知识,甚至不愿意听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程内容不能引发学生兴趣。怎样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求知,让学生想听要听想参与学习中去。推行“学生本位”的理念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罗克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②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从破除教师权威开始,特别是像新闻写作课程,只要新闻作品反映了客观现实,承担了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是好的新闻作品。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权威自居,搞“一言堂”,不许学生提出异议,现在的90后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面对这样的教师,他们往往反感,也不会因为老师的“权威”而产生崇敬感。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抱着互相学习、平等互敬的态度面对学生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处理好教学中指导与教导的关系

在新闻理论教学中,处理好指导与教导的关系至关重要。真正把握好总体指导,具体教导的原则。大学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兴趣的学习。课上教师将学生领进门,学生课下的学习也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课下学习没有引导的责任。学生课下的学习往往以课本为主,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识系统程度等方面原因,很多学生对于教材的编排思路,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等不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理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刘明华、张征著的《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写作教程》为例,其上编新闻部分为总论,介绍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角度、跳笔、语言等带有普 [本文由WWw。提供,专业写作毕业论文和教育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遍性的内容;中编和下编则分别系统地介绍了消息和通讯的写作。此外,教材对网络新闻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在具体理论部分,以人物通讯为例,教材主要介绍了人物通讯的定义、我国人物通讯发展轨迹、人物通讯报道对象以及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需要强调的是写作要求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这样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就使学生清楚了教材的编排思路和重点难点,甚至能够复述出教材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破除了教材理解上的难度,学生便有了学习兴趣。

3、处理好教与学的互动关系

“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核心。“教”、“学”本就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自己,不顾学生是否理解是否能接受,只为追求教学进度,单纯地认为教师职责只是“教”,学生职责只是“学”,为教而教,是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真正好的教学是“教”与“学”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多抛出一些有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创新,敢于突破窠臼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抛出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动手去做,比如以新闻写作教学中的导语的写作为例,给出以下材料让学生进行导语写作的练习。

“一个上海青年,他是位个体户,他名叫程铿,今年5月10日,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请这位青年为总工程师,这位青年一无学历、二无职称。”③

一般说来,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很多种组合形式。如:

(1)以时间开头:今年5月10日,一位上海个体户青年程铿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请为总工程师。尽管他一无学历、二无职称。

(2)以人物开头:上海青年个体户主程铿,虽然一无学历、二无文凭,今年5月10日却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请为总工程师。

(3)以人物的定语开头:一位一无学历、二无文凭的上海青年个体户主程铿,今年5月10日却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请为总工程师。

(4)以用人单位开头:北京一家研究所今年5月10日聘请一位一无学历、二无文凭的上海青年个体户主程铿为

--------- 总工程师。

针对以上导语,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发表意见,究竟哪种导语更具有可读性和新闻性,教师加以总结,不一定要有最终结论,这样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掌握几种导语的写法。

三、运用好“学生本位”教育模式,建立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机制

1、让学生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去体会理论

新闻写作是一门理论丰富的课程,但它也是一门需要将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课程,而新闻写作的实践无非就是撰写新闻作品。要提高新闻写作能力,除了鼓励学生到媒体实习,切身感受媒体氛围和日常运作,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学生的日常学习。以人物通讯写作为例,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基于人物通讯的这些特点,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具有新闻价值、具有故事性和可报道性的某一人物。很显然,仅凭学生自己的能力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采访一些有故事的人物,例如当地养老院的老人或退休的老兵,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或者教师利用自己的人脉邀请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为学生做演讲,并实时提问,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采访氛围,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一举两得。

再比如,学生如果要采访一个在养老院工作的人员,可以去养老院做一周的义工,体验工作人员的辛劳与酸甜苦辣,那么学生在采访和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方向感,也就能集中地把握主题。

2、让学生在经典新闻作品阅读和点评中去感知理论

阅读经典新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阅读各种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可以增加学生的阅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各种类型的新闻作品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自然能够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与专业写作知识,从模仿中开始,在创新中升华。这样学生在将来的新闻工作中才会“下笔如有神”。曾经有一个已经参加工作五年的学生说,他读作品的时候无论文学的还是新闻的还是其他书籍,他都要做笔记,记经典的词汇,经典的手法,还写读后感。后来他在写新闻的时候经常能够信手拈来,就得益于他平时的积累。有总结的阅读,有意识的阅读会构筑一个人博大的精神世界。

3、让学生在新闻作品的考核中去升华理论

教师应该认识到评价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成果的最终标准还是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而不是教材中的理论。所以在课程的考核中,教师大可不必通过一纸试卷评价学生的学习。而是适当增加实践在考核中的比例,例如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历次新闻作品的好坏最终给学生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在考试前疯狂记忆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平常的写作能力培养的现象。

4、让学生在创新中培养写作能力

新闻论文范文字【第二篇】

了解了新闻媒体的这三个属性,现在我们可以进行相应地分析。归纳法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以将不同属性的事物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整体,并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新闻媒体的这三个属性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属性决定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行为方式;政治属性决定其根本的利益方向和工作原则;经济属性决定其长远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潜力。归纳起来说它们所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制约着其他属性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政治属性要借助社会属性来体现价值、发挥作用;社会属性要靠政治属性来引导方向、规范行为;经济属性既为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提供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又受到它们的制约——政治属性为其把握政治方向,防止其偏离正确的行为轨道,社会属性为其确定运作范围及方式,规范其按照传媒业的特殊规律和要求来组织经营和管理。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为了让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世界变成理想的现实,就要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真理——使自己的活动“合规律性”,追求价值——使自己的活动“合目的性”。人在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实现人的'“意志和意识”,把世界变成了人所理想的现实,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就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人创造的世界,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获得的、所感觉到的自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总的来说,传统新闻媒介走向集团化、多媒体化是一种趋势,随着舆论总体战略的加快实施,集团化的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应当看到,今后主导中国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而是新闻集团,主导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主要媒介正由传统媒介向新闻集团转移。可见将来是新闻集团在从总体上影响新闻信息市场格局。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其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其应对措施,要坚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新闻报道观念、内容、方式、手段的不断创新和传媒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全面报道有时代特色、有积极意义、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通过努力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通过积极报道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通过及时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如今的舆论态势、舆论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多变,因此,关注和研究媒体格局与舆论格局的变化,不仅是新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需要。

新闻论文范文字【第三篇】

摘要:在新媒体日渐普及的环境之下,在中国广播电视的政策背景之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真人秀是目前风靡世界的一种新型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泛娱乐化时代,在电视节目同质化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分析电视栏目在嘉宾选择及节目创意上的独到之处。旨在通过本文,为我们在今后的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中能够引入一些新思想、新元素,为找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而积极思考,为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而不断探索。

关键词:真人秀; 发展; 创新; 本土化。

由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几乎每一种类型都不同程度的满足了观众某一方面的需求,包括窥探隐私、挑战自我、寻求异性、体验刺激等,因此在国外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社会上广受好评,更在经济上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向向国外看齐,国外真人秀节目诞生不久,我国电视台就借鉴他们的模式生产出了自己的真人秀节目。但与他们的真人秀节目的名利双收不同的是,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经济方面只考虑当下的直接经济利益,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而产生这些问题要从根源探究,从电视真人秀在我国的发生发展中可以获得部分原因。

1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策略

真人秀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要发挥真实魅力,真情实感,方能达到“真人秀”“真”的效果。

真人秀大军中,有两支个性鲜明的队伍——《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两档节目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它不仅仅是一个选秀节目,更是让更多草根实现梦想的舞台;而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展现了其独特性,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形成了明星再次变“草根”之势。这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开辟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高潮,也为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选择。

对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来说,在日后的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目前我国的真人秀节目中,占主导的就是明星选秀活动,而要想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势必要找到自己的个性所在,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掘第一无二的闪光点;

第二,我国各地电视台都争夺明星选秀这块地盘必然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而其他类型的真人秀如生存挑战、身份置换、生活技艺等则成为空缺。因此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不要盲目跟风,应选择适合的真人秀节目类型;

第三,在策划真人秀节目时要注重考虑节目的社会影响和长远的经济利益,不要过于关注短期的直接收益,要注意节目的后续发展,在比赛结束后应继续对优胜者进行培训,在减轻选手后顾之忧的同时,也能实现长远的经济利益;

第四,走品牌营销策略,不让真人秀成为一时的节目,而打造成每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品牌栏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固定的观众,更延长了真人秀节目的生命周期。

以国外的同类节目为鉴,内地选秀可以走的路还有很多。但要在内地电视内容管制和电视台拥有资源的双重限制下,找到平衡点,做出高收视的好选秀,恐怕对每家电视台来说,都会是个挑战。

会计道德的社会历史影响

现实的社会历史。会计职业道德更多地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一些观念、一些做法虽然不符合时代、不符合要求,但是往往由于是***惯、老传统,人们还是会沿袭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也处在一个徘徊、不稳定的状态。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思想,不论是好的坏的,都会对会计人员产生诱惑。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就不难理解了。

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不健全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不健全,道德作用显得无力

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法制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法律一旦颁布施行,就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时时改变,而社会经济生活是时时发生变化的。所以,法律往往有不周全的地方,有漏洞,这是在所难免的。法制不健全,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就会缺乏法律保障。

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被经济利益所驱动

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抬头,它侵蚀着会计人员队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应通过正当的手段和渠道,不能为满足单位或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国家的益。一些会计人员出于对个人职业、岗位、职位、待遇的维护,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置职业道德于不顾。

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教育

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是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道德素质培养的会计教育体制亟待改革。

会计业务不精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

缺乏良好的会计执业环境

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近几年,偷税漏税、侵权制假、欺诈赖账,滥用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商业信用关系混乱,国家机关人员执法不严,社会公众信任力下降,助长了会计人员道德败坏行为的发生,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

职业道德监控不力

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缺乏执行惩治的主体。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力的弱化,导致违反道德的成本较低,助长了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此外,对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奖励和保护措施,也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在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时,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维护道德的尊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人的胁迫下,为了生存而参与造假就是典型的例子。

3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

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提高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需要建立一个配套的道德教育体系,学习时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应注重学习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应该让学生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

要达到职业道德更高的境界,就应该向以职业良心为特征的自律型职业道德发展,职业良心是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认识和情感意志和坚定信念的统一,不仅会使会计从业人员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能够使其自觉地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选择和决定职业行为。通过教育、灌输和培养,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待别人的批评,态度要诚恳,要虚心接受。

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职业操行

会计人员要在会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操作的创新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培养不怕吃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平凡细微的工作。会计人员要自尊、自爱、自信,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时要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为,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应负有的职业义务,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需要法律的支撑和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执行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职务、提职、晋级等精神和物质奖励制度结合起来,选拔政治品质好、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讲道德、守纪律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并定期按有关规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此外,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的上岗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会计人员执业门槛,严格执法,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

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制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虽不同于法律而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得不到国家权力的具体保障,但却能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层次上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的质量,调整会计人员与企业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社会关系,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制约会计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各单位要按照《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完整,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会计法律法规相结合

加强对会计人员品质评监,改进被评监者的品质缺陷,进而达到提高执业者品质质量的目的,建立较为完备的会计人员信用数据库,记录会计人员遵守执业道德情况以及失信情况,制定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赔偿责任等,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者的惩处力度,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法律的约束,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坚决不做假账。形成全社会“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

总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是公民道德建设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新闻学论文范文字【第四篇】

关键词: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新的尝试,独立学院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因此,独立学院教学内容应与研究型大学有所区分,不能过多依赖“母体”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既有成品,而应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助学生学以致用。

1“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属于新闻传播学业务课程,涵盖新闻的采访、写作两大基本模块。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前期所学的新闻学基本课程与传媒业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新闻传播学的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承担着锻炼学生新闻采写基本功的重任。新闻采访的设计、提问、基本新闻文体,如消息、通讯等的创作只能通过实践来培养和提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和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目标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而,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之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究和改革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2“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教学体系搭建

设置“模拟采访与写作”教学环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以往教学多以理论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等其他方法。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较为适合研究型大学课堂设计。独立学院因生源录取等问题,学生对技术和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渴求较为突出。本课程在教学中后期(一般为18个教学周的12周左右),完成采访教学模块和写作教学模块中的“消息写作”教学之后,可以安排学生来到传播系演播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模拟采访。模拟采访一般由教师设置采访情境(多为突发新闻),下发采访背景资料。此后,布置学生自主选择某一新闻媒体的记者身份,根据所在媒体的报道特点、版面设置等设计采访提纲。采访环节结束,学生立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本课程的“模拟采访与写作”教学环节通过合理安排情境、帮助学生搜集资料、设计问题等环节,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进行新闻采访前的准备活动、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践以及新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取得了学生的支持,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置多层次校内实践平台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基于新闻理论而展开,但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素质,又不能拘泥于单纯理论的培养,要探索更多学以致用的平台供学生操练。本课程在传播学系开设工作室1个,供学生自主实践。工作室下设影视部、报纸部、网络广播部、电子杂志部4大部门,这些部门均面向全系学生进行自主报名和锻炼,受到学生欢迎。目前,经过初期建设,传播学系工作室备有电脑、摄像机、单反相机等器材,在硬件构成方面具备充分的实力供学生进行校内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传播学系实践平台常设品牌有学生报纸1份、广播节目4个、电子杂志1份,均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的形式完成。这样,学生在校内实践平台和机会增多,达到实践不止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态度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向主动的“我要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将课堂教授的理论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能力。此外,基于传媒现状设置的校内实践平台由多媒体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新闻业界的媒介种类,这种多层次实践平台的设计,有利于刺激学生学习,找出学生能力缺口,起到教学和实践相互补充的作用。

开设第二新闻课堂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支撑课程之一,不仅应注重独立学院校内实践,还应有广阔的社会视野。着眼于业界、着眼于社会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闭目塞听、止步于校门,对于新闻传播学这一社会学科而言,不仅会导致教师教授内容的脱节,更容易造成学生综合素养匮乏等实际问题。因此,打开校门、博采众长地进行课程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必需。本课程在基础理论讲授、搭建校内实践平台之余,注重通过新闻传播学研究期刊与论文、各类新闻传媒等方式吸收业界最新发展成果,了解业界最新发展动态,力图使理论联系实际,毋使学生与社会脱节。本课程邀请业界执牛耳者来校开设讲座、讲学,促进学生对于业界常识和动态的了解。如本地“温州人”杂志前主编郭明敏等,均为本课程的业界名师。第二新闻课堂的开设,增加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实践比重。促使学生直面社会、直面新闻业界最前沿,找到自身与业界的差距,方便查缺补漏。此外,业界名师的聘请与新闻第二课堂的开设不仅带来新闻行业的最新动态,更能促使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与实践接轨,达到对课程设计的再反思,可谓一举数得。

3“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鉴于“新闻采访与写作”本身实践专业的特性及独立学院开设本门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指向,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法

新闻注重时效性,新闻学课程的案例也一样。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大量引入教学案例,用新鲜、生动、活泼的业界案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例如在第五章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章节里,安排学生观看“新闻调查―――与神话较量的人”这一期经典采访案例并讨论,教师提供案例背景材料,学生则根据案例来分析记者王志与采访对象刘姝威之间就蓝田案件背后的影响因素所进行的多轮问答,起到了较好的案例示范作用。

课堂讨论法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与能力,本课程着意在九成以上的章节都设计课堂问题讨论的教学环节,针对理论部分给出最及时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课堂讨论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带动学生的听课氛围,还可以翻转教学角色和教学身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退居二线”。值得注意的是,课题讨论法须辅之以适时的、有争议性的或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讨论之余,教师的适时启发和总结成为点睛之笔,往往能升华学生的讨论成果。

实验法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本课程安排学生前往传播学系新闻传播演播室和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此外,在课程中设计一系列课内实验也可辅助理论部分学习效果的提升。例如,在第八章消息文体的写作完成之后,安排学生进入广告传播系工作室进行模拟采访和现场写作实验。

4结语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养成,绝非一时一日之功,“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能力培养也是一样。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能力与水平检验着独立学院学生的素质,也可折射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唯有遵循“理论少而精”的原则,不断加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教学,才能完成既定的培养目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2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