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精品课程论文(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81458

【导言】此例“精品课程论文(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精品课程论文范文1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汇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之下,我国的外国文学精品课程有着较高的定位和严格的评审要求。因此,能够满足我国精品课程建设指标要求并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各级精品课程及其相关资源,需要引起英语文学课程授课教师的重视。与传统教学成果不同,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充分融合了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文字与影像以多元化的手段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在高校英语文学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极强的示范性当前在我国高校中,与英语文学课程教材相匹配的教学光盘、电子教案和课件不多,有些教材甚至没有教学参考书,因此各校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进度通常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材自行拟定。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该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受教师个人主观喜好的影响,课程进度和学时安排上随意性较强,实际授课与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参考和标准,这不仅增加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也使对其进行教学评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相比之下,每一项外国文学精品课程都是经过相关专家、学者严格评审后脱颖而出的,虽然各具特色,但总体上都具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安排合理、教态良好、发音准确、考评科学、可操作性强等方面的优点,因此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各校英语文学教师可以借鉴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广泛吸取各家所长,并根据自身所授课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定较为合理的课程计划和考评标准。

(二)与英语文学课程的互补性英语文学涉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学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因此任课教师很难在教学中对全部内容进行详细讲授。同时,由于每学期固定课时的限制,英语文学课程也无法涵盖文学史上所有的作家和作品。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会以教材为基础,根据个人研究方向或喜好,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精讲,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广泛性。另外,如果学生对作品文体、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喜好与任课教师存在差异,则课程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必然会有损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而言,外国文学精品课程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它内容多、范围广,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可以从客观上弥补当前高校外国文学课程在上述两个方面上的缺憾。

(三)较强的针对性庄智象等(2007:22)认为有效整合并利用多媒体资源是成功实现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关键。现实的状况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到丰富的外国文学材料,但是这些信息过于分散、体系过于庞杂,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甄别、分类非常耗时耗力。相对而言,外国文学精品课程的针对性较强,能够从具体的学科领域出发,科学地架构相关知识条目;与课程相关的各类材料都经过高校教师团队的认真编辑、处理,知识要点及重点相对清晰,便于师生浏览学习。任课教师借鉴共享课件的结构和部分观点,可以缩短备课阶段资料搜集的时间,集中精力去讲授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相关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做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

(四)利用精品课程的时空优势借助网络系统平台,外国文学精品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蔡基刚和武世兴(2003:5)认为,“网络系统一般是在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理论、总结了最优秀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开发的,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最好的外语资源,接受最好的外语专家指导,享受到名牌大学的精品课程”。对外国文学精品课程系统的充分利用可真正实现资源的跨校共享,这不仅能够克服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不利因素,也有助于我国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外国文学精品课程与英语文学教学的互惠作用

如上所述,作为一种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我国的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具备了独特优势,对它的有效利用可促进英语文学课程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将这类优秀资源引入英语文学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在它与英语文学教学的互惠作用上,具体来讲,这种互惠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促进教师发展孔令翠等(2010:52)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队伍建设。这里所说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指某项精品课程主讲团队的建设,还包括众多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该课程体系、内容、资源的所有英语文学教师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的示范性能够带动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借鉴外国文学精品课程,每位教师都可以便捷地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模式,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在借鉴他人和进一步开展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在指导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陈坚林和谷志忠(2008:6)认为计算机网络应与英语课程整合起来,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常化”。这样的主张同样适用于英语文学的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外国文学的授课还可以采取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这也符合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另外,精品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相关信息,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力的补充,也是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素材。借助多媒体系统,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精品课程资源,在修读英语文学课程之前尝试自学,并在课程结束之后持续关注相关信息,形成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模式的转换也有助于缓解部分学生对厚重文本的恐惧心理,方便他们在文学领域里自主探索。

(三)加速精品课程的优化精品课程资源能够促进英语文学教学,但是两者之间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英语文学的教学实践可以反馈有效信息,优化现有的外国文学精品课程体系。虽然精品课程资源具备多方面优势,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已经达到了最完美的状态。孟臻(2006:15)曾呼吁多媒体外语教学建设应杜绝“形象工程”的虚荣,要求精品课程接受长期监管,不断进行优化。如果各高校英语文学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外国文学精品课程资源,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就该资源的信度、效度、广度和深度给出客观的评价和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维护,还能进一步促进精品课程在内容上的充实和结构体系上的完善。

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挑战

尽管外国文学精品课程能够对英语文学教学起到较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但是国内学术界目前对外国文学精品课程资源应用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论文和专著很少,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教育者不能只看到它的优势特征,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所需要应对的挑战。首先,多媒体内容对传统文本阅读形式的挑战。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不少教师把精品课程资源中的电影片段赏析引入了英语文学的课程教学,甚至长时间播放,让电影成为文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做严重歪曲了英语文学课程的性质。杜瑞清(2004:9)认为要理解文学作品,就得阅读文学作品,既阅读原文,也阅读一定的评论文章。该课程性质决定了英语文学教育的重心在文本,而网络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工具。李嘉娜(2008:64)也指出,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化教学都只能是辅助手段,不能与文本作根本切换。因此,外国文学精品课程资源应该对学生文学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归根到底,外国文学是一门以阅读为基础的课程,在其教学中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取代文本阅读的中心地位。其次,我国外国文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还不完善、仍需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精品课程资源已初具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资源的品质和效用还有待评估。一些学者已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各类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较为客观的反馈意见。例如,针对我国的英语语言类精品课程,宗云(2010:67-68)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它们在“互动模块、学习评价、学习辅助、交互性和资源更新”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针对这类问题,陈华沙(2003:36)认为网站内容的定时更新与扩充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极为重要。虽然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课程相比,英语文学经典相对比较固定,英语文学教学也相对关注经典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就可以不用更新资源。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评论也会涌现新的见解。这些内容需要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得到关注,而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这些发展动态,应随时更新,做到与时展同步。如果处理好这个问题,精品课程资源自然会吸引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因此,如果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引入精品课程资源,任课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并依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的学术伦理问题值得关注。虽然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共享资源1,但是这不意味着任课教师可以不假思索地将共享课件下载使用。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引入精品课程资源,教师的学术道德意识也有待加强。以良好的学术伦理为保障,精品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推广才可以全面铺开。

结语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精品课程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课程论文范文2000字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课程作业论文2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课程体系的概念,学界一般有以下两种阐述:一是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各门课程的系统;二是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笔者选取了国内部分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从内容上来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新闻学理论及技能、体育运动基本理论、文学语言类知识。而各个高校的不同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不同板块的课程数量结构的区别。

(1)新闻学理论及技能类课程开设情况。作为体育新闻专业的主干课程,新闻传播类课程是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的核心和重点,这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研习的课程内容。从数量上来看,新闻转播类课程一般为13门上下,几乎占了专业课程的50%。虽然在开设的课程科目数量上,各高校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开设的科目内容上却存在明显的不同。

很明显,在开设科目的选择上,各高校也将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了其中。如在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传播类课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的“采、写、编、评”课程,而是出现了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这样的课程。由此可见,该校并没有将新闻行业作为毕业生的唯一就业培养方向,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其他传媒产业发展。这与北京地区人才密集,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不无关系。与北京体育大学相似,广州体育学院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也加入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经营管理课程,将经营类课程加入课程体系,体现了广州体育大学与其他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沿海地区的区域特色。

(2)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体育新闻专业是新闻学与体育学的交叉学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体育新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兼具新闻类学科能力和体育类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几所高校都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的开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不同的高校对于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区别。

在现有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大高校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主要有两种开设形式。一种是开设纯体育类课程,该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体育类知识,凸显学生的体育特长。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北京体育大学一直以“大体育”的办学理念建设体育新闻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对于学生的体育特色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中,共开设有7门纯体育类课程:体育概论、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论、运动项目概要、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奥林匹克运动;另一种开设形式则是将体育类课程与新闻类课程融合,形成交叉类课程。该类课程淡化了体育特征,转而将体育融入到新闻课程中。这类课程在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课程内容也大同小异。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着重毕业生的媒体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中也一直淡化学生的体育特色,因此仅开设有体育媒体通论一门体育新闻类课程。

(3)在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无论开设的是纯体育类课程还是体育新闻类课程,内容上基本都限于理论类课程,而且多以体育人文类的课程居多。这也反映出现在阶段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中,高校普遍将体育与新闻的结合点放在体育人文方面的现状。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我们也就不难找到专项体育记者缺乏的原因。

(4)文学语言类课程。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文学语言类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一类课程在各高校的开设情况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区别不大,开设数量一般为4到6门,内容上基本以文学概论、中外文学史、古代文学和文学作品阅读为主。

在课程内容选择问题上,依上文所述,国内现阶段高校体育新闻专业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的是新闻类课程+体育类课程+语言文学类课程的结构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直将工具应用型课程放在首位。因此在新闻类的课程开设上,就不能简单的照搬本科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而应该将主要的课时放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上,其中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相关工具软件(如排版软件、图片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 (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7页)

精品课程论文3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3-0024-03

职业教育学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育教师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校育人的软环境,调动师生双方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已由前期的探索实践、经验积累阶段进入到对课程建设的深化认识、规律性把握的“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需要对职业教育学精品课建设内涵作出准确界定,以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课程建设。

一、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内涵与特点

所谓“精品”,即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物件,精心创作的作品。课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并且有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策略以及恰当评价的方法。

关于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7年)对精品课程作了界定,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五个一流的表述说明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体现出精品特色,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同类课程中发挥示范性、辐射性和推广作用。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涵的广泛性。精品课程是综合了广义与狭义课程,同时涵盖了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系列课程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既有教的主体活动也有学的主体活动参与其中。第二,质量上的精品、高等级。精品课程应该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在学科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做到科学性、先进性,起到示范、统领和辐射作用。第三,地位和层次上的基础性、专业性和特色性。建设精品课程要考虑在课程体系中处于相对基础地位,能使更大面积学生受益的课程,即应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特色优势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

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课程基础定位,根据精品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指标内涵进行建设。

(一)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将职业教育学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成既有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建立“教学合作组”。安排5名教师同时讲授职业教育学课程,合作组教师每周对教授内容做集体备课,授课过程中互相听课、评课,使合作组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制定并实施“学位提升”与“优化学缘”计划。职业教育学省级精品课程组有计划鼓励安排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招聘毕业于不同院校的硕士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制定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学理论的培训和提高;利用假期和课程结束后派教师到职业院校和企业锻炼提高。三是定期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企业专家到学校讲学,不断融合先进理念,增进校内教师与著名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二)精品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1.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手段立体化体现在由传统的板书讲授转变为传统加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训练与评价(微格教学)的多维度结合,既注意培养职业师范生传统经典的教育技能,又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职业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分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两部分,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中,由原来以讲授法为主改成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际锻炼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加强见习、观摩等教学辅助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部分的教学中,按照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的方式进行建构,根据课程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和再组织,使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工作情境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在职业情境中,使学生通过任务引领的实践行动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个教师工作体系的知识和技能。

2.构建立体化学生学习模式

学生学习模式立体化即建立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多媒体课件、自主式学习、课外综合素质实践为一体学习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学习特色。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意在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去的教学,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学生专业的联系,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理论不够重视。现在的做法是在备课阶段,课程组教师按照学生的专业进行分工,每位教师对应一定的专业进行授课,教师要与所教专业院系的教师进行沟通合作,了解所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把职业教育学的内容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教育类课程所独有的条件性知识的作用,搭建起职业院校师范生走进教师职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平台。

3.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常规化

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常规化。一是通过平时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理论素养。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的课外作业分为三个类型: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课外作业;有专业针对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未来不同的教学工作领域,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将来工作领域上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学校存在的教育和教学案例为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事件和情境中分析现象,根据理论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制定周密计划安排教育见习。每学期利用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班主任见习工作,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班会。这种常规化的教育见习,使职业院校师范生能更好地了解将来的教育对象,掌握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4.职业教育学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原来的统一期末闭卷笔试改成期末闭卷+平时教学实践+平时课程论文,分数的比例为4∶4∶2,闭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实践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讲课等,课程论文则主要考察学生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模式等方面的理解与思考。

(三)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国家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对教材确定了明确的评审标准:一是教材使用上,应保证是优秀教材。可以是各高校编写的高水平教材、引进的高水平的国外原版教材以及部级的高水平的优秀教材。二是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育教学案例库、习题库以及课程组教师上课完整视频,还包括相关的电子影音资料等。编制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教材关键是要牢牢抓住职业教育学课程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以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和工作任务驱动等教育理念为指导,广泛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师范生职业教育能力,并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教材编写和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主线贯彻始终。

培养学生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能以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做指导,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职业教育师资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掌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技能技巧。这是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精髓。精品课教材应是系列化教材,在编写时要有相应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使学生了解所选取教材的的来龙去脉,如相关知识背景、历史发展脉络、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和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走向等,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构建、完善以实践训练为主的微格实验室和机房的建设,使实验实训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在实训实践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实训和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与完善实验中心的同时,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建立至少4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考察、课题调研等。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重视对知识的应用,将实践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课堂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场所,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五)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进行职业教育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完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师教案、试题题库、微格教学实训指导书、教育教学参考文献、课程组主讲教师教学授课录像、多媒体电子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做到资源上网并实现免费开放,使精品课程教育教学资源与学习者共享。教学资源上网,可以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主体参与学习和发现学习,自己独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能力。通过网络实时进行网上辅导与答疑,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与教学。建立网上论坛,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与学术见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职业教育信息、与教学同步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料、进行师生学术沟通与交流。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Z].2007.

[2]吴启迪。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2-24.

[3]柳礼泉,丁蕾。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J].大学教育科学 2010(5):34-37.

[4]周明星,刘晓。《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7(6):40-42.

On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Peng Yukun

Abstract Excellent course is one of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 connotation improvement.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covers teaching idea, teacher tea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an accurate 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so as to further deepen and spec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construction, promote curriculum reform of vocational pedagogy, optimize and innov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competitive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新课程论文范文4

一、盲目的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是目前语文课堂上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关于它,“新课标”有如下阐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于是一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了多元解读的根据。于是乎,课堂上学生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全有道理,都能侃侃而谈,教师一律给予赏识:好,有自己的想法,有独特的见解。也许有人认为学生思维敏捷、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其实热热闹闹的背后又剩下了多少呢?表面看,学生的确是小手直伸、小嘴直张,可是真的是有深度的思考与认识吗?这种“好”声一片的课堂就是真正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吗?由于教师的片面理解,过度追求,造成课堂上热火朝天,但却离题万里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源就出在对多元解读的误解上。“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看出,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正是体现在这“熏陶感染”上,文本中的美好情感、高尚品质、不屈的民族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论文格式的影响甚大,师生在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展开对话,正是与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对话。既然如此,能任由学生去自由发挥吗?再看“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不正是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吗?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吗?倘若随学生不分黑白、不辨真伪、不探究竟,只是臆断、冲动、片面地去想说就说,语文教师恐怕就要严重失职了。我认为“多元”应该是指“一个课堂有多少学生,就应该有多少个声音”,而非“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声音”。一味地追求新、异,而不去求真务实,可能使得学生信口开河。我们应当牢记: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熏陶感染”和“注意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千万不能抛弃这两个基础而去想说就说、口无遮栏。

二、盲目的赏识表扬

如果说盲目的多元解读是对学生的迁就,那么盲目的赏识表扬,则是对学生的误导。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盲目的赏识表扬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错了不敢指出。有的老师担心一句:“你说得不对!”会挫伤孩子的自尊,会搅了课堂民主和谐的气氛,于是面对错误的回答,不敢说“不”,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哦,你再想想!”“是吗?”“好的,还有谁要说?”“你的答案与众不同!”学生坐下去时,他根本不清楚自己说得是错的,可能还很得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课堂的原则。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二、过度的赏识表扬。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喜形于色地、激动万分地对学生说:“你真是我的老师!”“你太棒了,与你一个课堂是我的荣幸!”“你的发现,不亚于牛顿!”当我们误以为学生真的说出了什么惊世之语时,才恍然发现:孩子只是很自然地读了课文,回答了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坐下去时,脸上还“写着”疑惑:我,我说了什么?老师你是在表扬我吗?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起到对学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超级秘书网

新课程论文范文5

(一)发挥教师作用

提高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数学引起了学生足够的兴趣后,才可以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其从根本上去享受知识具有的乐趣。高中数学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且比较抽象的课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绝大多数教师都试着寻找一些方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数学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1.课堂教学的开展必须与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的特点相结合。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的学习行为特点,紧密结合其学习知识的思维模式,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改变传统且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加强。

2.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使用辅助教具。数学教师需要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视频内容与图像内容插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打造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形象,不但要完成数学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情操能够受到感染与引导。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效仿教师的行为与性格,完成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标准。数学作为一门可以极大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课本上的东西,也要重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够完成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在建设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其制定的教学计划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使学生可以养成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加其学习数学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育通过先进的方法描述数学概念、定理及性质等内容,并需要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述函数的重要性质———奇偶性时,其定义很容易理解,但学生初学时并不能很好掌握。这是由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使用的是函数的对称性。而且高一学生还不能深入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因此作为这节课程的授课对象,大部分学生能听懂课程,但不会做题。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提高这节课的效率。

1.从几何图形开始,使学生明白中心对称与轴对称,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总结函数解析式的几何性质,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形与数相结合,深入了解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再通过函数解析式推导出奇偶性质,使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理解定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2.在讲解完定义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函数存在的奇偶性并分析函数具有的性质,例题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容易接受。

3.在课后练习中,将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相结合,使其可以相互影响。为下节课讲解函数单调性埋下伏笔,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三、结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8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