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留守儿童论文【推荐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6485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留守儿童论文【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留守儿童论文【第一篇】

浅萌是一位刚从大学美术系毕业的女孩,对于设计服装的布料和花样颇有些研究,准备涉足这一行。只是,初入此行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论是服装设计师还是服装制作厂家,都有自己固定的供应商。

一次,浅萌拿着一堆自己呕心沥血设计的作品,来到一家著名的服装设计公司。助理设计师本想打发她走,可是见她一副渴求的模样,便于心不忍地对她说:“好吧,我拿进去给我们的设计师看一下。”过了一会儿,助理设计师出来对她说:“设计师说,我们的设计图太多了,根本没时间看。”浅萌又跑到制造服装的工厂,结果也是一样。她四处碰壁,心情十分沮丧。但她心想一定要坚持下去,只要方法对了,不断地尝试,就一定能打开僵局。

有一天,浅萌参加一位歌星的签名会。这位歌星拥有许多歌迷。浅萌挤在追慕歌星的众多歌迷之中,以十分崇拜的眼神望着歌星。好不容易轮到她和歌星握手时,浅萌从背包里拿出一些布料和自己的设计图,对歌星说:“我好崇拜你哟!我想为你设计一套漂亮的服饰。请您在这几块布上为我签个名好吗?”浅萌显出一副谦逊崇拜的模样。

这位歌星看了这些布料和设计图说:“哇!好漂亮哟!请你和我的服装设计师联络,我想用这些布料做衣服。这是她的电话,就说我叫你去找她的。”

浅萌开心地说:“好啊!我明天就去。”

第二天一大早,浅萌又来到了先前被泼了一头冷水的著名设计师的公司。她拿出有歌星签名的布料来,对助理设计师说:“是她叫我来找你们的,她说要用这些布料做衣服。”

助理设计师进办公室不到几分钟,设计师就带着满脸的笑容走出来见她。这样,浅萌很光彩地走进了这家公司,而且凭借她出色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客户的欢迎。

浅萌的胆识和聪慧着实令人敬佩。她自知自己在专业上的优势,但又了解入行的艰难。通过分析,她认识到必须寻找到一个中介进行“推销”,她不失时机地以歌迷的身份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从而为自己打开了成功之门。

留守儿童论文【第二篇】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尽快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城乡壁垒,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这样就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2.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其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实施“回归工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民的本土就业岗位,既提高了农村经济水平,又从源头上破解了留守儿童难题,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到发展农村经济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相互促进。

3.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条件,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能和教育功能,以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弥补、疏导和改善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

各级关工委要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济困助学服务,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

同时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5.充分发掘社会各种资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论文【第三篇】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区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留守儿童论文【第四篇】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客观存在,既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农村家庭外出务工方面的主观考量。研究发现,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发展主要存在营养健康不良、情感交流障碍、早期智力开发受阻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智力或身体不健全的儿童,更是得不到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教育。因此,应提高学前留守儿童营养保健水平,加强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尤其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留守儿童。

:学前留守儿童;发展困境;学前教育;。

学前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儿童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由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学儿童。[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结构制约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地区流动和迁徙,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而成为“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研究者走访了中部地区典型的山区y县,这里的农村留守儿童非常普遍。统计显示,y县在园幼儿规模为2850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有1780人,占比60%以上。实地调查发现,当地留守儿童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国家实施义务教育,虽然免去了学生的学费和书杂费,而且当地不少学生享受到了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但广大农村家庭并没有因此就减轻了教育负担。在缺少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外出打工是当地农村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从事的工作不稳定,经济收入有限,无法将子女带到城里读书,只好将子女留在家里,于是当地农村家庭学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这些儿童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生理性、心理性和成就性弱势方面。

(二)心理性弱势留守儿童:情感交流障碍。

幼儿期是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农村留守幼儿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父母爱护,其依恋关系的建立存在更多的阻碍因素。虽然留守儿童有爷爷奶奶或其他的亲戚朋友照顾,但大多注重幼儿安全和生存的需要。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沟通,缺乏父母爱的滋润,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都会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得父母的关爱,其在遇到困难时不能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如冷漠、自卑、敏感、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这常常导致问题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形成,使开展教育工作更加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关爱。

(二)加强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父母的互动交流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基础。心理科学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人的认知、情感与意志等发展的重要时期。婴幼儿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动作与外界事物直接接触的方式来认识客体,其情感的产生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有关,意志的形成则体现在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如进食、排泄等,每一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与父母的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孩子的父母,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尽可能减少隔代教育、旁亲照顾。

祖辈和亲友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学前留守儿童的早期教育,在家中尽量多添置一些适合幼儿阅读和观看的图书与音像制品。在农村幼儿园建设方面,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在保障合格师资的基础上,农村幼儿园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留守幼儿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改进特殊教育育人方式,强化随班就读,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评价、督导检查和支持保障制度。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教师应特别注意,关注留守儿童组内差异化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谈甜,杨柳,刘莉,等.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生长状况及营养与食品安全kap比较研究:基于对湖南、山西两省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实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8)1012-1016.

留守儿童论文【第五篇】

(2011年8月25日)。

目前,我市留守儿童约为万人,其中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为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人。为切实解决他们的教育管理问题,市委市政府把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列入33项民生工程。2011年,我会承担了6个“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建设任务,我们积极行动,上下联动,努力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做出成效。目前,6个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基本情况。

1、强化领导。市妇联成立了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巢湖市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的实施方案》,并与各项目镇妇联签订了责任书。各项目乡镇也及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和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领导小组。

2、调研建档。3月初,我们开始认真组织开展摸底调研工作,确定在基础条件较好,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庙岗、槐林、散兵、中旱、夏阁5个镇综合文化站和苏湾农家书屋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4月份,我们多次深入6个镇展开摸底调查,详细了解各镇留守儿童及他们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信息库。

3、建章立制。按照活动室建设“五统一”的要求,建立活动室管理四项制度,即管理人员责任制度、关爱活动制度、图书借阅制度、体育器材使用制度。同时制定了教育方案和儿童的帮扶、联系、信息卡等制度。

4、广泛宣传。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利用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栏等形式,不断提高活动室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我们深入学校、农村散发了1万余份《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份信》和《争做爱心妈妈的倡议书》,在全社会掀起了携手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三、大力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活动。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全市广泛招募“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爱心小伙伴”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共招募“爱心妈妈”500余名,爱心小伙伴200余名,结对帮扶儿童1000多名。

2、汇聚社会关爱。今年“六一”,区妇联牵头协调组织34家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给6个新建留守儿童活动室各4000元进行配套建设,并慰问了部分留守儿童。暑期来临,市工行妇工委对柘皋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进行结对慰问,并为活动室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图书。8月份,在市妇联的争取下,市财政也对新建的6所留守儿童活动室每家给予5000元的配套建设资金。

3、举办特色关爱活动。开展了以文艺表演,互动游戏。

等形式的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共度“六一”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不孤单的节日。编排了由留守儿童表演的诗朗诵和小品等节目,组织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共同观看。7月初,巢湖学院团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散兵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与20名留守儿童齐聚一起,通过卡通漫画和游戏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了防治溺水的相关安全知识讲解,孩子们亲身参与、轻松快乐地学到了溺水救治知识。8月份,组织了10名留守儿童赴北京参加暑期亲子游活动,让儿童在与父母团聚的同时,领略了首都北京的美丽风光,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好评。

留守儿童论文【第六篇】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我校实施关爱留守儿童之日起,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的关爱留守儿童计划,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我们以家长学校、爱心家庭、留守儿童之家等形式为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我班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一、建立机制、完善制度.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我班对留守儿童专项制订具体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并号召全班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安心学习,快乐生活。

二、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我班的3名留守儿童,刘雪静、安娜、张洋洋这三名留守儿童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祖父母监管,由于祖父母年龄较大,一般教育能力较低且多对孩子比较溺爱,往往也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及心理等问题给予更多的有效关心。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往往在家庭里得不到解决。其监管人无法做到像对待子女那样严格管教孩子,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班利用周三队会时间号召全班同学在各个方面都有要多关心他们。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知识的辅导。让监护人明白那种只提供物质的溺爱教育是不正确的,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的教育才是科学的;与监护人一起分析近期孩子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等表现,提供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合理建议,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三、组建爱心家庭,做好代理家长。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经常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我班建立了班主任、科任老师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联系制度,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让有条件的老师在不移交监护权的情况下成为“代理家长”,老师们通过书信、电话、座谈、共度周末等形式从思想上、情感上、物质上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状况,定期到留守儿童家庭中走访,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交流反馈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与监护人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大力开展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学校以班队会、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形式广泛进行学习宣传,倡导、组织本校少年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伸出温暖的手,寻找身边的留守小伙伴,主动与他们拉起手来,结成学习、生活的帮扶对子。代理家长、留守儿童、“手拉手”小伙伴共同组成了一个“爱心家庭”。爱心家庭组建后,领导小组要求代理家长每天和孩子见面交谈一次,每周和家长或监管人通电话一次,每月家访一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情活动,使学生假期不再孤单,课余生活不再空虚。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校组织部分老师参加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建立了一支心理辅导骨干教师队伍,在“留守儿童之家”中设立了“心灵驿站”,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讲座,对这些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设立了专门信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给他们一个倾诉心声的地方。

四、完善硬件设施,为留守儿童寄宿创造条件。

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和帮扶的重要途径。让留守儿童不在孤单中度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他们创造寄宿条件,让他们能够在群体生活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在教师的关怀中感受温暖。

《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参与各级各类活动、竞赛,并做好活动过程记录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心得,探索培养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遵循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就是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课题研究。

(2)差异性原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不同的兴趣取向,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自主性原则:就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

(4)创造性原则:就是以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开拓和创新,培养独创性和发展性。

二、研究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1、上课认真听讲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告诉孩子上课时跟着教师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

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坚持按要求完成作业。

3、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

4、家庭、学校合作培养少年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总结经验,探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

(1)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家长一起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征求家长的意见,获得家长的支持。

(2)和家长一起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研究激励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要想让学生把字写好,教师首先必须把字写好。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与不良的写字习惯作斗争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更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各方面的习惯也只能在具体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开展多种活动,如学习方面的比赛、作品展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动力,获得技巧等,从而促使其学习行为习惯更好地养成。

1、开设学习习惯培养课堂。

各班可每周专设一堂课,课上师生共同学习名家关于学习的名言,阅读并讲演勤学善学故事等,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确定自我培养目标,并结合故事中的具体形象教育学生,强化学生学习意识。

2、开展多种实践活动,锻炼留守儿童顽强的学习意志,如体育比赛、登山踏青等。

3、开展主题班队活动,增强留守儿童具备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意识。如“做学习的主人”、“我读书,我快乐”等,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三)调查研究法。

1、明确调查方向,制定调查计划,确立调查的范围、项目、调查深入的程度,减少盲目性。

2、教师采用座谈会或谈话等手段,收集学习行为习惯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对材料进行汇总分析。

3、发现具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学生的经验,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四)个案研究法。

从留守学生中随机选取一部分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了解当前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对策,解决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没有文化,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地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有个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宿,不让孩子挨冻受饿,就算是尽到了监护的职责。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二是有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家长认为现在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认为读书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和他们一起早点出门打工,早点挣钱,对孩子的学习就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总之,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只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进行的一件重大事情。

四、本课题组后期研究的工作安排:

对原来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分析;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际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进行研究鉴定。

留守儿童论文【第七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的生存和成长现状令人担忧。如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导致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的扭曲,等等。为此,要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作,但关键的是要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是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快速转移而产生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其成长状态直接影响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而生活和教育资源的缺乏,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与其监护方式有着直接关联,同监护方式相对应,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

1.单亲教育家庭。

出于对儿童生活照顾等方面的考虑,在家里需有人外出务工时,往往会考虑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外出务工,从而形成了隐性的单亲家庭。并且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影响,女性户主隐性单亲家庭所占比例更大。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第一,留守一方要承担所有繁重的家务和农耕劳动,致使她们身心疲惫,导致在孩子教育方面缺乏耐心,不能很好地和子女沟通与交流,这对儿童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第二,单亲监护人文化素质往往偏低,使得他们不能恰当地选择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不能理解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使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出现更多的障碍。

2.隔代教育家庭。

这种情况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由祖辈承担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教育责任。这种教育模式在祖辈具有养育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广泛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第一,隔代监护的祖辈既要受田间地里的劳作之苦,又要照顾孩子的穿衣吃饭,体力和精力消耗过度,同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所以在孩子的学习辅导上显得力不从心。第二,由于代沟现象的存在,祖辈与孙辈之间对角色的期望与领悟存在重大差异,彼此之间互不理解,以至于在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变化或者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难以及时察觉。第三,溺爱心理使得老年人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放任甚至袒护孩子的错误。这种管教方式,造成很多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交往中缺乏沟通能力,在举止上缺乏文明和礼貌。

3.上代教育家庭。

这种模式是指由外出父母信任的近亲、邻居或朋友来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承担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教育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孩子得到的生活照顾同隐性单亲家庭差别不大,但其得到的家庭教育却更加糟糕。表现在:第一,亲戚朋友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分寸难以把握,过分严厉容易伤害孩子自尊心,造成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又容易放任自流,达不到教育效果。第二,从留守儿童个体来讲,内心情感容易处于压抑状态,不利于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

这是农村地区针对留守儿童现实,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以弥补和缓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孩子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却不利于孩子个性的成长,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家庭亲情的缺乏。

家庭教育对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农村留守儿童却处于“家庭教育真空”的状态,这对其社会化进程会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

1.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

第一,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将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愿(也不敢)让其从事必要的生产劳动,甚至是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劳动。这就直接妨碍了留守儿童劳动习惯的养成,导致了他们生活技能的缺乏。第二,父母双方长期缺位,监护人往往精力和能力又有限,很难帮助留守儿童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学习计划,使得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减弱。第三,农村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往往产生孤独、失落、胆小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这将极大地影响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同时,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与老师和邻居的接触减少,使其在社会交往中缺乏正确的指导,不利于交往能力的培养。

2.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

作为社会初级群体,家庭实际上是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学校。一个社会人所需掌握的大部分社会规范都要通过家庭的传授和影响才能知晓。父母的长期缺位,导致了留守儿童不能顺利地实现规范的社会化,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失范现象。如:第一,由于外出父母想管没法管,临时监护人又不敢管,使得留守儿童在几乎毫无限制的状态下生活,这就助长了他们以自己为中心的极端性格,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思想上自以为是和自私自利,行为上蛮横霸道及我行我素,传统美德严重缺失。第二,监管的不力和引导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漠视法律法规现象在留守儿童中比较多见,打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地区“二元一未”(无学上、无工打、未成年)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案件的比例在40%以上。

第一,随着城乡交流的增加和社会流动的加速,各种价值观念对农村居民冲击越来越大,传统乡风民俗的影响力减弱。同时,一些打工父母将新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带回家乡,混淆了孩子的是非标准,妨碍了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打工经济的繁荣使得一些父母急于通过务工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他们忙于打工挣钱,忽视对儿童的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同时出于负疚感,他们往往采取增加零花钱等物质补偿的方式去“赎罪”,这就更助长了留守儿童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养成,形成好逸恶劳及奢侈浪费等恶习。

4.造成留守儿童角色行为的偏差与冲突。

第一,外出打工的父母在比较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难与困苦,所以他们总是希望其后代超过自己,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往往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而他们本身文化素质又往往偏低,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缺乏科学方式,这就造成了两辈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使得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较严重。第二,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直接管教,再加上自己约束能力差,使一些留守儿童理不清学习和玩耍的关系,一味贪玩;把不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胡乱模仿;把握不好有效的角色调适,导致部分孩子角色扮演的失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1.前提――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使其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亲情的关爱胜于经济上的补偿,这就要求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在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中增进情感,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偏差。其次,父母外出后,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甚至会超过父母。所以要加强宣传,强化监护人的教育责任感,促使其转变“重养轻教”的传统观念,让他们真正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养责任,做到在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关心其学习和心理健康。

2.途径――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

儿童必须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才能完成其社会化。所以,当家庭教育缺失时,就要通过加强与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来弥补留守儿童社会化之不足。

首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编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几乎在所有国家,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在哲学家和道德学家那里,在大多数教育理论家和理想家那里,都可以找到这个教育理想”。从这种理念出发,就要求学校必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提供更多适合儿童的图书杂志,增加儿童娱乐设施,增设针对儿童的心理课程,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顺畅沟通,等等,尽一切可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其次,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农村社区是熟人社会,作为熟人社会,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故可考虑建立农村社区教育体系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一方面,可让留守儿童在共同活动中增进了解,相互支持;另一方面,可选取有责任心的长辈代替留守儿童的父母,增强留守儿童对社区的归属感。同时,还可以开展校内“手拉手”活动,打破留守儿童只和留守儿童交往的壁垒,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使孩子们增强相互理解,培养孩子们的团结互助意识,使留守儿童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

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着眼于从根本上结束他们的留守生活。首先,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强小城镇对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能走上富裕之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也是减少留守家庭,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留守儿童群体的大规模存在,同我国传统的二元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壁垒,扩大了城乡差别,限制了城乡资源的良性互动,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们不得不选择同孩子分离并将孩子交由父母或其他亲戚照管。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和就业、教育及社会保障等体制人手,加大破除城乡壁垒的步伐,从根本上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留守儿童论文【第八篇】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胆怯,因此,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接纳每个留守儿童,以母亲般的胸怀关爱每个留守儿童,善于走近他们,每天与他们谈心、对话,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对于一些特不愿意、不敢与人交往的留守儿童,教师应主动地给予他们信任与温暖,让他们渐渐地由接受成人到接受同伴。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当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愉悦、充满友爱的环境里时,他们自然会高高兴兴地接受成人和同伴的邀请。

2.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熟悉温馨的环境会让人有亲切的感觉。我将小班幼儿集体活动长廊的门头做成城堡的样式,在长廊顶上挂满许多漂亮的红纱,将每个活动室的门头都装饰成各种各样的城堡,如开心城堡、温馨城堡等,然后请留守儿童从家里带来一张全家福张贴在活动室一角;或者让他们带来喜欢的玩具、图书等。这样,孩子一进活动室,就如置身在神秘的王国里,可以无拘无束,心情放松,他们自然会自由自在地交往。

3.采用恰当的方法,给留守儿童充分的自由。我力求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让留守儿童自由结伴、自由玩耍、自由合作。如,本学期我尝试让留守儿童自由选组别、选座位,即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组别和同桌,如让他们自主选择加入苹果组、草莓组等。还有,就是根据家长的建议以及留守儿童的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和熟悉的邻居坐在一起,渐渐地他们会选择有共同爱好的同伴、朋友多的同伴、会帮助自己的同伴坐在一起。这些活动无形中可让留守儿童体验到交往能力的乐趣,从而想交往、敢交往、学会了与别人交往。

1.组织分享活动,教给留守儿童交往能力的基本方法。分享合作是学习交往能力的重要步骤。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请他们带上心爱的玩具或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还要仔细观察留守儿童的表现,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在活动后,还可请留守儿童讲述自己的交往能力过程,如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把东西给谁吃了、为什么,等等,让留守儿童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能力的乐趣。

2.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之间交往的机会,让留守儿童自信起来。如,我班就开展了“宝宝交友会”的活动,通过每个班幼儿、教师的热情表演,让留守儿童和其他班的小朋友认识并交往。还有,我们还让留守儿童经常和中班的小哥哥、小姐姐联谊,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通过多种活动,不断地给留守儿童提供能够和同伴、成人主动交往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1.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分享有关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和信息。我们会定期张贴家教文章供家长参考;在游戏活动中,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交流;会不定期地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们共同交流、讨论,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此外,我们还开通了“校信通”,虽然家长不能经常照顾到家里的孩子,但是我们会经常发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的在园表现、学习情况等,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有所了解。

2.扩大留守儿童的交往范围。我们经常会请家长带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让家长鼓励留守儿童大胆与身边的人乃至陌生人交往;还会鼓励家长们主动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孩子一起与小朋友交往,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孩子。例如,鼓励家长经常带孩子到休闲广场玩或到同住一个小区的孩子家串门等,扩大孩子的交际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6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