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育研究论文(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730084

【导言】此例“教育研究论文(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研究1

关键词集体教育思想引路个体教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思想的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经常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科教兴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与社会、与时代和谐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能够及时充分就业的人才,减少智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充分显示科教兴国的发展潜力,应该是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我认为大学教育是面对发展着的社会,发展着的时代培养合格人才,人才应该是能够走向社会主动积极发挥作用、是行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住有奉献精神的人才才算人才。学校开展转变教育思想的讨论,借此机会,我对探索艺术人才思想教育的研究谈点体会,谨供教育教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行参考。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人才教育的发展,从全国来讲参差不齐,老校老专业教学条件比较好,基础宽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比较高;新校新专业包括非专业院校的艺术类教育的教学条件比较薄弱,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比较低;从生源来讲艺术类生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上扩招工作不断走向饱和,教学设施投入较少,使艺术人才教育的教学条件不足而不断增加教学的难度。同时,随着全国各高校的不同程度不断的地发展,落后地区高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业的衡量条件却相同,特别是来至边穷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特别是艺术类人才教育费用较高,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绪如学费、学习材料费用,设计类的专业还必须有电脑等学习条件,才能适应学习需求,这些都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开支高得多,为了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贷款、勤工助学的事务很多,无型中牵动着教育管理者的很多精力,在落后地区高校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增加太多,导致落后地区的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无法与发达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相比。此外,长期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养成了比较散漫的习气,在落后地区高校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如果再没有紧迫感,再不尽快使他们成才,面对竞争就更难以就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高校更多的是重视利用特长生开展课外活动,轻视课程建设,轻视全体普通学生主要是通过艺术素质课程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能力,这样将会影响国家发展长期战略。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普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才效率,通过努力弥补不足。就业竞争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竞争,而素质教育既是人类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也是人们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愿望。素质教育模式是人类教育史上最先进、最科学、最理想的教育体系。学校的基础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由于素质教育模式的确立与通过艺术教育全面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加强特别是艺术文化素质教育的加强,才能有效地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理清思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引领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落后变先进。

二、从落后走向先进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过程,客观现实中,好的作用因素必然带来好的结果,坏的作用因素必然带来不良的后果,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由不全面到全面、由落后到先进的认识过程。从落后走向先进是一个质量互变的规律,对艺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各项管理工作有别于其它专业大学生,特别是艺术实践能力训练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时刻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坚持实践出真知,做好理论上、思想上的引导工作。在这方面的工作,从大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对大一学生全面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让每名大学生学会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断规划调节自己的艺术人生路;对大二的学生要全面进行跟踪了解,充分让他们学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充分让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理论课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加校园内外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健康活动,让学生逐步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陶冶情操,特别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利用假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归校后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班主任特别是教师要全面加以指导;对大三的学生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要着重进行能力训练,凡是有机会都组织他们制作作品参加省级、部级、国际级的比赛活动,在参赛活动中开阔视野,知道自己的不足,增加紧迫感;对大四的学生要全面引导他们进行毕业设计、毕业创作的规划实施,特别是加强毕业后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让大四的毕业生尽快提前就业,尽而实现先实践先真知。

二是坚持培养好干部,点面结合,先进带后进,后进变先进。选好、培养好、用好各个工作岗位的干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一切工作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培养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人才,教育思想必须转变,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学校各个工作岗位的领导和教师的问题,大量的工作还要依靠学生来完成,这就需要每年选好、培养好、用好各年级各班级的学生干部。团总支、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干部,分别由党总支、团总支、班主任按工作程序认真进行选配,对大一每一名学生都要进行考察,工作能力强的首先取用,对大二的学生干部重点让他们发挥工作的作用,对大三的学生干部充分让他们发挥带头作用,大四的学生干部重点是让他们带好新任的学生干部,每学年第一学期前一个月全部对学生干部进行大调整,全部达到优化组合,配齐全院学生各年级各班学生干部后,制定和执行学生干部培训计划,规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质量,让各级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有自主选择工作的方式、方法的权利,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起好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团总支、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的工作经常进行总结和讲评,经过教育工作进步不大的、不称职的学生干部及时进行调整,让在职的学生干部有紧迫感,让想当学生干部的学生及时当上学生干部,党总支要对学生干部特别重视,思想上、政治关心,特别是工作能力指导他们,让他们在综合素质上全面得到提高。

三是坚持培养优秀分子入党,评优、表彰先进,严格把好利益关口,全面树立良好的学风。新生进校,就积极进行引导,对在校生凡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学都积极进行培养,经常组织他们上党课,学习党的基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方针政策、历史和基本经验,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严格教育和要求,充分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通过对入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在各年级各班起好带头作用,对他们中各方面表现突出,学习优秀的及时选送校团校、校党委党校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跟踪教育引导和培养,学习结束获结业证符合条件的按入党程序及时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进一步加强管理,使他们在学生群体中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严格把好利益关口,除新生贷款在贫困中选贫困首先帮助贷款外,其它各年级在校生,在严格执行文件规定的前提下,在贷款、评优、国家政府奖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的评定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示、择优程序评选评定表彰,让各年极各班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后进学先进,先进更先进,比学赶帮超,全面发展,自强不息,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从知识走向实践

实践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一切领域中使人的感性的本质得以生成和实现的活动,也就是人的感性的本质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活动。人们每次的成功实践都是来至于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知识做指导,从知识走向实践,培养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艺术人才,必须以艺术文化为核心,这就只有重视大学生的艺术综合知识的学习教育,我们才能把培养科学家和艺术人才不再对立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优秀素质的艺术人才,通过以艺术文化为核心的感性教育对综合素质的形成将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把握好大学艺术教育充分让学生从掌握丰富的基础文化知识后逐步过度到社会实践,处理好课程建设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在学校教学计划就是法,每个人都应认真执行,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律在课外时间进行,保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人生路的探索,坚持引导学生的实践一定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才去实践,绝大多数同学巩固了文化艺术教育的知识成果。艺术人才的教育引导学生从知识走向实践:

一是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渗透,促进学生行为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艺术形式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生动活泼的,而且能从意识层面进入无意识层面,学生的作品在不同级别参展中获奖率较高,让学生在成功面前烙印深刻、终身不忘,增强信心,追求健康,追求先进。

二是坚持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感性教育,学生的感觉活动也会丰富学生的智力认知素质。在频繁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中,不仅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尤其是情绪记忆力,形象记忆力与动作记忆力,从而有力地推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形象思维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它本身具有极大的认识功能与创造价值。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形象性感染性,可以促进知识的识记与保持。以不同形式指导学生直接进行创作作品参加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展览,这种通过情绪记忆、动作记忆与形象记忆,比单纯通过逻辑记忆所获得的知识质量要精确而耐久。

三是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自然性、整体性,促进艺术训练的加强与深入。艺术活动是全身心活动,不仅动脑,而且动手以及全身。就脑的活动来说,它是左右脑的交替运动,因此,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体魄增强,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自然素质的形成,绪如,脑的灵活性、视野的灵活性、手的灵活性。促进视觉型、动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等的发展。

四是实施艺术文化素质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促使学生创造新意识能力的形成。因为,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均有创新特色,通过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创作可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艺术活动还能在无意识的层次上推动学生的艺术兴趣、审美需要、自我社会实现需要的发展,不断丰富学生情绪与情感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五是坚持科学教育的艺术教育,会促进学生理性素质的形成。在这类重要的素质系统中,不仅包括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逻辑思维力,还包括高层次的需要与情感品质以及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与人生观。并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积淀性与意涵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使低层次的感性素质系统与高层次的理性素质系统产生不可分割的互补性。

四、从个体走向社会

艺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与技巧,而艺术技能与技巧的掌握首先是从个体开始的,这种个体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掌握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个体适应社会的需要影响着群体的发展,不断转变为提高全体国民的审美能力,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和才能,国民整体素质是每个国民素质的集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每个国民的文化艺术素养,从而提高每个国民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教育目标尽力通才化,素质目标的整体性与全面性,正是未来教育的特征,艺术教育从个体走向社会,它的发展趋势: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必然由一技单一型结构向一技多能的复合型结构发展。这就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且越现代化,要求也越高。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和"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并"依照美的规律塑造",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也为艺术教育的国民素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知识、学科之间互相影响和依存,成为一个整体。四是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互相辅翼,优势互补,发挥着整体育人的功能。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这3篇教育研究论文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教育研究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研究2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中学时期的青少年都有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都有为祖国贡献青春的使命感,都愿意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素质为祖国做贡献。体育教师应抓住时机,用祖国的召唤去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不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新中国体育发展史,还要经常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及时组织学生观看世界性的体育,如奥运会等。当看到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金牌,会场上奏起国歌和升起国旗时,学生会激动万分,欢呼雀跃,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现场的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那种自豪,由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中长跑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力跑培养了的集体主义精神;跳跃项目、各种器械体操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排球、篮球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败不馁、胜不骄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去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依据不同项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保护器材、布置场地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为别人服务的思想;通过跨栏、体操项目培养学生的果断、勇敢、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由以上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当尽量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三、进行文明行为教育,提高学生体育道德水平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明行为教育,提高学生体育道德水平,是体育教师首要任务。常言说:“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所以,体育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表率的作用是无穷的。中学体育教材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深含于教材的德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要“寓德于体”。

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增强战胜困难与失败的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学校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而意志品质的培养,又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参加大强度的身体训练时,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参加某些体育竞赛活动时,则应重点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五、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

1.篮球教学。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训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与教进行充分结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2.上课时要求学生准时集队。教师应针对部分学生总是不愿上课、迟到等一些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要进行认真的思想教育。教师还对初中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多鼓励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感染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们,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动作,教师可以用“你能行”“勇敢些”“放松些”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育研究3

关键词文学经典;《诗经》;审美;教育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为突出,孔子对《诗经》在教学中的美育作用十分重视,在《论语》中的《泰伯》、《为政》和《阳货》诸篇中保存了孔子对《诗经》所具有的审美作用的论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人的修养是从学诗开始的。“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孔子看来,《诗经》的教育作用尤为突出,可以感发情感,可以认识社会,可以互相切磋帮助,可以怨刺上政,可以学会尽孝、侍奉国君的道理,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瓜果、蔬菜和鸟、兽、虫、鱼等动植物的名称。“诗可以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审美教育作用的概括,对中国诗歌审美及审美教育有深远影响。显而易见,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诗经》,其审美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培养感兴能力

什么是感兴力?著名的美学叶朗在其《现代美学体系》中是这样阐释的:“感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就是感性个体的自我在与生活,与世界的遭遇中,同生活与世界结为一体,去感悟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能力”。感兴力是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美的一种敏锐的感悟能力。《齐风•还》、《郑风•叔于田》、《郑风•大叔于田》中对威武雄伟、打猎技艺高超的男性美的赞美;《小雅•隰桑》、《大雅•抑》对君子品德之美的赞颂;《郑风•女曰鸡鸣》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对夫妇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再现,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美好的向往;《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平凡而直白的对爱情的承诺和牵手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完全消解了战争和死亡带来的恐惧和悲伤,成为了对爱情亘古不变的追求;《邶风•君子偕老》对诗中主人公的悲剧人生欷歔悲叹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故事之外的历史事件的感悟,“君子偕老”本是对美好爱情的祝福,作为受害者的宣姜经历了什么,才会由一个被同情者变成被批评的对象?从而引发了读者的审美感兴和体验,让读者透过文字或者文学形象,对作品进行深层理解和把握,从而进入到语言所展示的作者精神世界,最后进入到经典蕴含表达的意蕴,真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和作者的精神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自身对经典的认知和感兴。

二、培养想象力

审美想象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上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依据知觉把握到的材料,将自己的丰富经验融入其中,在广阔的心理时间-空间内神游。《诗经》中大量比兴的运用,“引譬连类”的思维特征和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为读者提供了可供想象驰骋的时空,带给读者诸多美好的享受。《小雅•采薇》柳的意象和雨雪纷飞的归途,真实再现了诗人回家时孤独凄凉,无尽伤悲的凄凉;《王风•君子于役》中黄昏的景象,外出觅食的家畜都尚且知道归家,更何况是有感情的亲人呢?情景交融的意境衍生出了对在外出征的亲人的无尽思念;《周南•关雎》中王雎的鸣叫引发出的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周南•桃夭》由春天盛开的桃花想象出的美丽如花的新娘及希望新娘能宜室宜家、开枝散叶的美好祝福;《秦风•蒹葭》秋天清晨凄凉迷离的景色衬托出了主人公对恋人的追求总是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尽伤悲;《曹风•蜉蝣》中以朝生暮死的蜉蝣联想到生命短暂。《诗经》中大量的比兴和意象,不仅拓展了诗歌内容的意蕴,同样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的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诗歌营造的世界里,获得审美感悟和阅读乐趣。

三、培养超越精神和认同价值

在对《周南•关雎》、《秦风•蒹葭》、《邶风•击鼓》、《郑风•女曰鸡鸣》等作品进行解读和品评中,可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感情的专一执着,对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珍惜所拥有的美好情感是非常有益的。在《王风•黍离》、《小雅•北山》、《大雅•民劳》的学习中领悟古代文人积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板》和《荡》是《诗经•大雅》中最著名的揭露和抨击社会现实的诗篇,在对厉王倒行逆施暴政的警告中,充满了士大夫关注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时代虽不同,但是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是一致的,如何对待人生中遭遇到的各种困境、如何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和实现理想、个人的追求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进行抉择等诸多问题,从古到今,人们内心那份情感是共通的,所以产生于几千年前的经典仍然能够引起后人的共鸣。《诗经》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仍然具有启迪和重要意义,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优惠意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使学生正视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并能在阅读经典的过程消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对于《诗经》的审美教学,还应立足于经典,从感知、分析作品语言入手,从而进入到语言所展示的作者精神世界,最后进入到经典所蕴含和表达的意蕴,真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和作者的精神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自身对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认知,提高对文学经典阅读、鉴赏和审美的能力,感受诗歌作品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3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