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企业管理论文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8684

【导言】此例“企业管理论文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

当今企业如何生存?不同的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有的一味挤压成本,攫取最大利润;有的以回报社会,回报员工的态度,寻求共赢。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选择。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在管理问题上,目前已从经济就经济的圈子跳了出来,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因为人是要生存的,有生存就的需求,企业要想搞好,只有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需求,员工就能迸发出最大的激情,给企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这就是当代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然而,对这一新的理论,目前在认识上还存有许多分歧。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的铸造、地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上探索其道理。

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企业文化,并非企业内部各种文化的机械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自成体系的科学管理理论。

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呢?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理论。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思想;二是管理实践。从其管理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精心培育、倡导,塑造的一种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从其实践的角度看,界定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宗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人员素质、企业形象等。这时价值观念是核心内容。由于企业的情况不同,所以各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比如,我们安装公司提出的“团结、安全、奉献、创新”,只是体现了我们公司的企业的风格,而不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全部。

企业文化是当代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来自社会文化,但又高于社会文化;它反映社会文化,但又不是社会文化在企业里的重复出现。它把社会文化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转换成增加企业活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这种理论新就新在突破就经济论经济的圈子,把人看成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上研究企业管理的问题。因此,必须打破过去那种单纯用钱管人,用规章制度卡人,用长官意志指挥人的老办法。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把管理的着眼点转移到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上来。这是当今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科学途径,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2.企业文化的管理指导思想,应该是最大限度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的活力,不仅表现在生产水平上,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企业内在因素的提高及其手段上。毛主席曾经说过,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应该是最大限度的放在如何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上为最终出发点,只有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扎实、有效的节节攀升。如何做到这些?这就是企业文化管理所在探索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下成功企业里的经验。成功的企业把员工看作是“上帝”。员工一到企业,企业先想到的是员工的吃、住、行方面的问题,并且首先帮助解决,接着培训,上岗以后还有指导,企业还在员工经常去的场所,设置了许多建议箱,定时搜集员工意见、建议。。对员工的意见、建议定期研究、回复,对有特殊意义的建议还要给以奖励,各级管理人员,按分工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手段,把员工凝聚起来。员工也为是该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这样的企业的员工主人翁意识树立了起来,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荣。工作起来不是要我干,而是我要干。这样的员工,思想境界高了,企业自然也好了,企业好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没了。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企业文化的管理实践要明确几个问题

企业文化既是管理思想又包含管理实践。。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永远是空中楼阁。为此,我们在确定是或实践企业文化时,是要把如何管理好企业的抽象思维,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即把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变为员工的努力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以后,企业就能无往而不胜。为此,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在企业的目标上。企业目标是什么?包含企业的经营方针、中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具体说,应包含企业近、中、远期的产值、利润、效益、安全、技术发展方向、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内容,形成“软”、“硬”结合的目标体系。进而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班组。使员工看得清,方向明,把握得住,这实现目标而尽心尽力。第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价值观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企业价值观念来说,主要是本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的估价;二是,对个人来说,价值观念主在指对劳动价值的取向和估价。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价值观的确定同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企业就必须经常进行道德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员工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决心为企业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我们安装公司才能受到社会的关爱、尊重,从而体现出我们的价值,此时自然也就扩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三,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企业精神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是因为它与企业经济工作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这是因为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管理的主体------人的主体意识。企业精神在体现企业基本宗旨,是企业的明显标志;企业精神还要体现企业特征、发展方向趋势的文化追求;企业精神还要把员工自信作为企业的支撑点和活力源泉,这就构成了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发展的内动力;通过培育企业精神,把员工的个人命运与企业的生存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渗透到企业组织的各个肌体,企业也就有了生命力。第四,企业管理标准和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约束要素。企业文化要求的各项工作,每个岗位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标准,订出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的具体条件,作为要求、约束、检查、考核工作的准绳,形成企业的标准体系。比如:我们在施工每项工程时,都要有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成本、安全等明确的、具体的指标。。当然实施这些指标,离不开必须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特别是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劳动纪律、奖惩制度等。在执行这些制度时,还要与前边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进行,企业管理制度才能有生机。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当代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要切实在企业实施,还必须不断努力、改进、总结、提高,才能收到实效,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企业管理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企业管理论文的相关认知。

企业管理学论文2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学 学科体系

〔分类号〕G302 C93

Several Basic Issue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

Yang Jianxiu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6

Liu Xu

Library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multidisciplinary,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new concep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KMS), and thinks it the comprehensive science developed with multitudinous disciplines intercross. A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 series of fundamental problems, such as discipline model, discipline position, research contents and discipline system. From the view of science,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KMS with humanity and technology blended, and analyze it's discipline system and research contents, which will establish a theory basis to the steadily development of KMS.

〔Key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 disciplinary system

自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88年发表《新型组织的出现》以来,“知识管理”逐渐成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概念。1993年,他又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宣布,今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不再是资源、机器和工具,而是知识工人所拥有的知识。知识管理作为自科学管理以来的第五代管理模式,成为企业界、政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可是,实践超前、理论滞后是知识管理研究的基本现状[1]。尽管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在各国都已普遍展开,但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尚处于经验总结阶段,尤其是缺乏从学科角度对知识管理实践活动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性的探讨。本文将就知识管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建构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丰富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所助益。

1知识管理学的研究范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了“范式”概念,并以此来规定学科的基本属性。库恩认为,一门学科由一个范式或称“学科基质”来支配。范式就是一个特殊学术共同体的成员们共有的信念、价值标准、技术等整体类型,是一种能够得到一定范围内的同行认可的理论或方法[2]。知识管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积聚了来自不同学科、具有不同范式背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同的背景导致他们对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学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目前,在知识管理学领域,主要有信息技术和人文两种研究范式。

信息技术范式

作为一项管理活动,知识管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才被应用到知识管理领域,特别是西方企业应用较多。知识管理学的信息技术范式,主要研究者是来自计算机、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认为知识是一种实体,可以被管理,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3]。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有效的知识管理的可行性,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发展平台与高效的管理工具[4],这是知识管理不断改进的关键因素。IT及其相关系统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理想的框架,信息处理和商业信息系统的研究是理解知识管理的本质,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是其研究对象。因此,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是该范式一个关键概念,决定着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信息技术范式下,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知识管理的有形方面,讨论的主题是技术、技术应用、显性知识等。大部分知识管理工具将随着信息储存、修复技术和软件的进化而不断进化。

人文范式

任何管理活动都会涉及人。因为知识是只有人才能生产的,同时人又是知识的载体,所以来自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与know-how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4]。人文范式强调组织知识的社会属性,将个体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the individual)作为理解知识管理的正确路径。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知识管理实践的发展。在这一范式下,研究的主要内容更注重学习的本质、知识管理的组织过程和作为组织资源的知识的不同形式、检验有形知识与无形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别等[5];并且强调个人和团体在知识共享和处理程序中的互动性,将知识管理放在个人、组织、组织网络、地区和跨文化等不同背景下加以研究。目前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更深入到哲学层面,即对知识的本质和产生的认识。在该范式下,人被看作是知识管理持续改进的关键因素。

两种范式的研究者都各持己见,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需求与供应的背离。这对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应用是极为不利的,将阻碍知识管理学的健康发展。有些学者看到了这种弊端,因此对知识管理进行重新定义:“知识管理”既是对知识的创建、收集、存储、整理、传播、交流、利用等过程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作为知识载体和来源的实体的管理[6]。武汉大学商学院刘林青认为,知识管理研究范式的总体特征是二元性,即信息技术范式和人文范式并存[7]。从知识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信息与知识、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的和谐统一。人和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维度[8],只有将信息技术范式和人文范式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它们的互相交融,共同发展,才能有效地开展知识管理的综合研究,才能集聚信息技术领域和人文领域的学者,使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与完善,才能促进知识管理学的稳步发展,逐步形成统一的知识管理学科领域。

2知识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联系。知识管理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包括知识创造、整理、共享、学习和创新,不仅仅利用信息技术,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涉及了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组织文化和实践[9]。从前述定义可以看出,作为一门交叉科学,知识管理学是众多学科相互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多边缘性学科,其生成领域处在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这些科学部门之间。对知识科学、管理科学而言,知识管理学应视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学科。这也就意味着,知识管理学既可以看作是知识科学的分支学科,又可以看作是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

知识管理学的渊源学科

从上面的定位分析不难看出,知识管理学主要来源于知识科学和管理科学。

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门类,正在形成一系列分支学科[10]。其核心部分包括知识的数学理论、逻辑基础、知识模型、知识挖掘、知识共享等,目的是研究知识世界的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1]。知识科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很多问题和领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大学科。知识管理学要研究知识管理活动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当然需要充分地吸收与利用知识科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及研究方法、手段。

管理科学是知识管理学的另一个母体学科。广义的管理科学也是介于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包含一系列分支学科和边缘分支学科[12]。它不仅研究经济领域的管理活动,还广泛地研究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各种管理活动。将人视为管理的对象早在以物质资源为管理中心的时代就已出现,但当时仅限于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在以信息资源为管理中心的时期,对人的管理的观念有了重大改变。只有在知识管理时期,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管理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才得到确立。知识管理学的兴起,清晰地表明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知识管理给管理科学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必将对管理科学的理论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管理学的相关学科

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图书馆界、情报学界、信息管理学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当今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有关。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研究热潮的兴起,情报学研究对象的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知识开始成为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情报工作流程和情报学学科体系建设也开始向以知识为核心进行转移。情报学的知识化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以知识为中心的情报学新的学科体系正在形成。在众多以“知识管理”为研究内容的学科中,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成果仅次于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居第二位[13]。这说明,在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态势下,情报学者在知识管理研究上已有所行动,在新一轮学科地位调整的潮流中占得了先机。情报学研究对知识管理理念的吸纳以及知识管理对情报学研究的渗透和影响,必将对情报学领域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证明:情报学研究需要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也同样需要情报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

企业管理学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复杂、变革、不确定的环境下,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了企业管理的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主旋律。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更加呈现出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融入到企业管理学的发展中,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企业管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传统企业管理理论和方式的冲击,促进了知识管理学的产生。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离开了知识管理,就将永久地失去竞争力。广义而言,现代企业管理都包含着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措施。知识管理始终贯穿着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它们互相促进、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知识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将促进企业管理学走向一个新的增长点。

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题之一,知识管理重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注入了新的视角、框架。人力资源管理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人力资源的获取管理、人力资源的技能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忠诚度管理[14]。

人力资源管理=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两者关系可以解释为人在组织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知识量化的问题,把过去的单一的绩效考核上升为综合性的知识评估,衍生结果使得企业智商提高,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14]。知识管理时代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学(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RM),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里的人――组织成员产生组织发展所需的知识,并使用这些知识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必须溶入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思想;反之,知识管理学的内涵也必将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内涵的丰富而日益丰富起来。

3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科学史表明,一门学科如果要成为真正独立的学科,就必须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知识管理学是研究知识管理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各种一般理论、方法、技术、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15],它应当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2003年,Subramani和Nerur以“knowledge management焖鞔剩焖?990-2002年间的SCI和SSCI,并运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概括出知识管理的8个子研究领域:知识作为企业能力,基于创新和变革的企业经济学,组织信息处理和IT对知识管理的支持,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情景学习和实践社群,知识交流、转移和复制,知识管理实践,知识哲学。刘林青认为,知识管理学的研究集中在从公司战略的高度认识知识管理、“学习”的相关研究、组织信息处理和IT支持、知识管理的实践4个领域[16]。四川大学党跃武认为,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归并为4个方面:知识管理基础工作、知识资本识别和维护、知识资本开发和创新、知识管理成果评价[17]。上述观点虽然提出了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但仍局限于知识管理学的应用层面。

知识管理学作为知识科学、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随着其研究的深入和细化,正在形成独特的体系。大连理工大学夏昊翔博士在提交第六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的论文中指出,知识管理从学科角度展开研究的思考路径和具体内容,如表1[18]所示:

目前,知识管理的研究趋向于各个研究方向的整合,所以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

理论层面:知识管理学的元概念、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知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学科背景、学科定位,知识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等。

技术层面: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如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挖掘技术、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等。

实践层面:关于知识管理的应用和案例研究,包括知识管理在各个微观层面的应用及取得成功的案例。

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可以从两个角度构建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首先,知识管理学按照管理层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而每个部分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研究内容,由此构成了知识管理学的基本学科结构(见图1)。宏观知识管理学,主要探讨整个社会或国家范围内知识管理的各种一般性问题;中观知识管理学,主要探讨各个行业或领域的知识管理问题;微观知识管理学,主要探讨个人和各种类型社会组织(如企业、政府、高等学校、医院等)的知识管理问题。

图1 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1)

其次,知识管理学也可以依据研究内容的理论性、实践性特点的差异,划分为理论知识管理学、技术知识管理学、应用知识管理学三个部分,而每个部分同样包含着大量的具体研究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2)

知识管理学是一个视野开阔、前景无限的学术领域。各种学科、知识背景的研究者,都可能在知识管理学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 库恩。必要的张力。范岱年,纪树立,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10.

[2] 罗川。论现代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4(4):145-148,151.

[7] 刘林青,潘春蝶。论知识管理范式二元性和知识结构。情报杂志,2005(9):72-74.

[8] 王润良,郭秀敏,郑晓齐。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中国软科学,2001(6):43-47.

[9] Ponzi L J.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and interdisciplinary bread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 bibliometre study of its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Scientometrics, 2002,55(2):259-272.

[10] 王续琨。交叉科学结构论。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1] 何云峰。建构知识科学作为一个新的科学门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1):80-83.

[12] 王续琨,丁。管理科学学科结构及其发展态势。学术交流,2001(1):17-22.

[13] 秦铁辉,罗超,卢小江。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研究内容的变化。图书情报工作,2005,49(3):13-17.

[14] [2006-06-19].省略/web/html/rlzy/

[15] 邱均平,文庭孝,张 蕊,等。论知识管理学的构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11-16.

[16] 党跃武。略论现代社会组织的知识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0(3):11-14.

[17] 夏昊翔。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胡祥培,栾庆伟。第六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459-468.

[18] 杨润清。[2004-10-30]省略/blog/ysqetc/archives/.

[19] Nitse P S, Parker K R. Library scie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rchive theory-the common link. Reference Librarian, 2002/2003(79/80):395-407.

〔作者简介〕 杨建秀,女,1980年生,讲师,2篇。

企业管理论文3

关键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来源:系统工程2003年3月

本文作者:陈亮

目前,虚拟企业这种组织结构在中国的企业中还比较陌生,不像其他各类组织结构那样有着较为丰富的应用经历和经验。但是国外虚拟企业成功的典型有很多,如世界知名的康柏电脑公司、以高品质运动鞋闻名的耐克公司、饮料巨商可口可乐公司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虚拟企业这种组织结构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虚拟企业已成为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

1虚拟企业的概念

虚拟企业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程度的日益提高而产生的。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使人们对企业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1989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科学院联合发起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研讨会,并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成立了以美国13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核心的领导组,带领百多家企业对如何建立“灵活型制造企业”进行了研究,要求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具有既灵活又密切的大联合管理机制,以适应目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问题。由此开创了虚拟企业与虚拟经营的新模式。[1]

虚拟企业就是在具体的商业目标的趋动下,由生产商与供应商暂时组成的网络企业或者说是他们之间较为松散的联合体,目标达到,即告解散。其生命周期视其既定目标及产品或服务的类型不同而异。在虚拟企业中,接受业务的企业本身不具备完成任务(或者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全部技术和资源,但却可以高效且出色的完成任务。这是由于虚拟企业的运作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为基础,通过把与某项服务、产品相关的企业相连,利用虚拟,各个企业从事自己最善于从事的工作,整个虚拟企业中的各个合作企业都能高效的运作,从而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或产品。从戴尔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虚拟企业的运作,每当戴尔公司接到用户订单后,其所有相关信息立刻被分解成具体零部件生产信息,并随即通过其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传递到各地合作企业的信息库,在那里零部件通过批量生产被迅速制造出来。生产一旦完成,产品立刻通过联邦快运被传递到离用户最近的戴尔公司分部所在地。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携带着不同厂家生产的零部件,经重新组合一齐送往戴尔公司装配流水线,这样完全由用户自己定制的计算机便问世了,整个过程历时5日或更短。[2]

综上所述,虚拟企业的优势有:

(1)虚拟企业属于强-强组合,它注重各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各合作企业的收益也会成倍增长。

(2)虚拟企业可以降低各合作企业在人力资源、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和对新产品的投资。

(3)虚拟企业是由各伙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融合而成,因而可以生产出最佳的产品或服务。

(4)虚拟企业具有制造与设计的灵活性,它能对瞬息万变的生产环境产生迅速的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新的产品。

(5)由于合作企业可轻易地改变,虚拟企业具有操作上的灵活性。一家企业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虚拟企业。[3]

2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集成化

虚拟企业的核心企业根据市场信息,一旦产生一种产品方案,即开始虚拟制造过程,首先是人力资源的虚拟集成,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劣,和外部企业进行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借鸡生蛋”,通过信息网络把来自不同企业的人员集成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一旦虚拟企业解体,这些来自不同企业、职位和法律关系互不归属的人员的合作关系即告结束,这种“集智”是虚拟企业成败的关键。

(2)文化多元化

虚拟企业的伙伴更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可能引起冲突。随着信息通讯的增多,不同文化间将有更多交流和理解,从而减少冲突,故应提倡允许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共存。

(3)组织动态化

虚拟企业由组建、生产、解体三个过程组成,其存在的时间完全取决于项目或产品,因此虚拟企业是动态的、暂时的,一旦项目或产品完成,虚拟企业宣告结束或组建另一形式的虚拟企业。

(4)结构虚拟化

虚拟企业的优点是“用最大的组织来实现最大的权能”,由于企业自身资源有限,组织结构功能有限,为实现某一市场战略而组成的虚拟企业其结构功能也是虚拟的集成结构,在整个企业虚拟联合体中,每个成员只充当其中某部份结构功能,是分布式动态虚拟联合结构,通过信息网络,支持着为虚拟企业依空间分布的生产而设立的复杂的后勤保障工作,这样的企业结构和传统的组织结构相比,有较大的结构成本优势,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急需重视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虚拟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的论文较少,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该问题不存在或没有研究的必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人不是机器。在虚拟企业中,“集智”是关键,协调是核心,信任是基础,沟通是手段,可以说,不重视人力资源的虚拟企业,其巨大的优势将难以发挥。甚至可能因为内部的文化冲突、互不信任、协调不畅而进入困境。笔者认为,当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中急需重视的问题有:(1)文化冲突;(2)信任度低;(3)协调不畅;(4)沟通困难;(5)整合乏力。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愈来愈互相依赖的全球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瑞典人会更瑞典化,中国人会更中国化,而法国人也会更法国化。”也就是说,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里,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是人类愈来愈具有全球化的共性;二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中,人类却愈来愈坚持保留各自原有文明的特色或个性。由此而带来了走向国际的虚拟企业将面临多种民族文化互相磨合、冲突的挑战。正确地对不同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文化和管理理论,而且能更好地学习与借鉴其他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管理理论。[4]。按照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可用五维来描述和比较。这五个维度是个人/集体主义、权力距离、非确定性避免、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它们对跨文化冲突的产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处理好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把握文化冲突对虚拟企业的影响,创造文化协同效应。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文化冲突对虚拟企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为会使虚拟企业全球化战略失败。因此,创造文化协同效应尤为重要。文化协同,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冲突影响的办法,是指管理人员根据组织成员和顾客个人的文化倾向,而不是限定文化差异,来形成组织的战略、策略、结构和管理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虚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不但要具备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而且要具有语言知识和沟通技能。

第二,开创管理沟通创新研究,开创虚拟企业内部沟通新模式。虚拟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面对着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合作伙伴,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避免沟通中信息的缺失,进行跨文化、跨背景、跨地域的沟通将对虚拟企业的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跨文化的沟通是在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基础上,尊重和领悟虚拟企业内部的多元文化,使虚拟企业内部交往人员的双方能够理解彼此的意图的行为。有了良好的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领导、激励和决策也就易如反掌。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柔性沟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树立共同愿景,进行广泛的团队学习。在虚拟企业中广泛地创建学习性组织的活动,使各协助单位能够树立共同愿景,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应该用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方法在虚拟企业中创造良好的氛围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在学习中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要求。

这就涉及到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虚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不但要具备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而且要具有语言知识和沟通技能。

第四,虚拟企业需要新型的领导者。虚拟企业从传统的权力直线制变成了平等协调制,从传统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平等的协调关系。虚拟企业的经理不再是命令者,而是彼此的协调者,这种新的角色需要新型的领导者。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全方位的协调能力、系统的思考能力和全球化的视野。

第五,虚拟企业需要新型员工。虚拟企业是各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信息网的联姻,需要自我导向型、知识型、技术型且充分可靠的员工,同时能运用计算机。另外,虚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由各合作企业合作而完成,这要求员工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而且,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传统的决策层与操作层分开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新型的员工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

第六,开展知识管理,整合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自然资源,成为最为活跃和最有创造力的因素,虚拟企业要想发挥它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KM),进行整个虚拟企业及相关合作单位之间的知识的挖掘、开发、保值、分享等业务,使个人的知识变为组织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

参考文献:

[1]蒋镇辉,陈国青。虚拟企业及其运作[J].企业管理,1999,(1).

[2]计维斌。论企业再造中的一种新模式——敏捷企业及虚拟公司[J].经济体制改革,1998,(4).

[3]泽聪,翁君奕。虚拟企业协调的任务、障碍与策略[J].企业管理,1999,(4).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4

企业文化英译为CorporateCulture,又被称为公司文化,传入我国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自从企业文化传入到我国之后,就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话题,因研究不断地深入,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也有较多的定义。在学界中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培育、自觉遵守的,具有企业自身价值特色的物化精神的总和。物化精神主要包括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从企业文化的构成方面来看,主要由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组成,所谓的物质层就是指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创造的产品、设施等,主要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所谓的行为层就是指企业行为文化,主要是由企业的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等方面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的精神层,就是指企业在制度方面体现出来的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两个方面。

2企业管理制度相关论述

在研究的过程中,企业管理的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站在广义的角度上来说,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的相关标准、文化特色等方面。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管理的标准、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等,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的、以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归定企业经济情况、产品、生产情况等条例、规则的集合。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一定时期的管理目标,并且能够维护员工的共同利益。

3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上文中曾经说到,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这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关系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的方面较广,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虽然是外在的一种表现,但是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②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能够体现出企业的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做出规定,因此可以从这里发现企业信奉的价值观念、处事风格等,是企业文化的展现。③通过企业制度管理的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怎样去做,能够将企业文化推行得更加深入。另外,企业员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需要表达的企业文化,并且能够继承优秀的文化,淘汰劣质的文化,能够从自身发展的环境中吸取先进的、优秀的文化。

4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融合的对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2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