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山水的散文诗 山水人生散文(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45784

山水的散文诗篇1

又有人以为,山却正是坦途上的碑刻,你越过了它,它为你赞叹,设想登上山峰时的欢乐,又是另一种的豪迈;所以不可无山。更何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你何妨仙它一仙: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裁,今天有我在,万方朝天拜…。

殊不知,水恰是山轻吟的诗,山以水养颜,水以山壮志,你即然在路上,岂可没有诗情画意?如若不然,你何必一条道走到黑?有谚云:“一生都在路上,一路都在爬山。不是山无尽头,是路绕着山走”。

-->

-->

-->

山水的散文诗篇2

自己坚持写作也有十几年之久,在我所读过的文学论著中,似乎都多多少少和禅学有一定的关联,虽然有些不是直接的,但在文章的本意触发点上,依然不缺少哲思的踪迹。禅学的思想可以影响到我们写作的态度和走势,也可以随时转化为文字间流淌不息的感悟。我们现在好多写作爱好者,习惯于看事物的表面,直接的视觉感受,而对那些耐人寻味或有更深含义的作品,则以“晦涩难懂”或“看不明白”而弃之不读,这本身是对诗歌的亵渎,也是对创作者的不屑,更是诗坛界的悲哀。我很同意谢冕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的东西;我们读不懂的诗,未必就是坏诗。世界是多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复杂的。”(摘自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说得更直白点,其实诗歌就是“比其他文学品种更富哲学意义,更强调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带给读者对人生、历史,对生活的时代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领悟可以说是顿悟。”(摘自郑敏《诗的内在结构》)诗歌的表现主要有表象(表面)、具象(立体)、意象(多维)等“三象”特征。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虽有浅白的大量作品充斥诗坛,但关键还是在于“意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抽象”,因为诗歌毕竟不是“分了行的阿拉文库”。诗歌就是把语言艺术化,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一种审美享受并和心灵产生共鸣,且有所收获、慰藉、升华或启迪。为此它的立意、编排、组织、架构、意境、层次无不反映诗歌的构成乃是逻辑、象征、形态构成的空间组合和虚化融合,同时也是作者在情感、理想、人格追求等方面来一次同构与共生,达到前所未有(或与众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恰恰是多维的。

真正的诗歌构成,有着丰富的情感特性。比如我们看色彩是视觉流程产生的结果,而诗歌却是心理流程所发生的联想。读诗即不是视觉结果,也不是听觉和触觉结果,而是思想的顿悟。好的诗歌作品就是创作技巧与手法产生的潜在结果。诗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和多解性,也可以解释为三百六十行个职业有三百六十种理解。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惟其穿透表面看本质,不思考肯定会导致不理解。

最近偶然翻阅了蔡志忠古籍经典漫画《禅说》,之前很久在一位朋友那里看过此书。那时刚刚开始接触禅学,对于大学期间的整体走势也是受益匪浅,很是喜爱有加。就我的经验而言,这是一门最好的禅学之入门书籍,它以漫画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展现了禅之奥秘。后来朋友又向我推荐释心道大师著的《缠来禅去》,本来朋友最初是让我帮着买,可是转了好几家图书超市,竟没有买到,心有不甘之余变求助几个熟识的文学社的朋友。最后,终于在北京一家书店找到了,顺便就买回了两本,一本送与我的朋友,一本留为己用,希望自己也能够慢慢深入的参悟吧。

《缠来禅去》里面诠释的故事全是阿拉文库,后面加上了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和点评,而且插图精美,意境也美,这倒很符合我审美的心态。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一些专业的有关禅学书里面找一些来读,譬如:《六祖坛经》、《金刚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因为佛教分大乘八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所以对于初读者,选择书籍时尽量还是选择禅宗的。不推荐南怀瑾大师的,毕竟南老师的有关所谓的言论太注重概念化,而且文章里大多注重以理服人,比较枯燥,就像是听一个于己无关的所谓政治言论者,对于一般刚入门的禅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种折磨。而禅需要的是内心的“顿悟”,是超越语言和文字的潜移默化;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注重说其表象而不重视引申义,其实就是神魔鬼怪,无非是喻世上之人而非真正存在,所谓超度,无非是安慰未死之人,它真正超度的是活人。南怀瑾大师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点是好事,但是,由此而反对五四运动,认为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确实错误之行了。他认为:中国能够历数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甚至外来统治仍能够处事不惊,乃是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之深的缘故。所以近年来,南老不断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够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从此发扬下去,以便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知的断层。惟其发展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才,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也许南老的这番话有些一厢情愿,况且如今的儿童谁又能熟读四书五经。对于那些稚嫩的孩子,喜不喜欢读是个问题,即使喜欢读就一定能读得进去?可不要再和古代读死书的一帮无知子弟一样,害了祖国的花朵们不堪重负的一生。

据说外国的汉学家也在研究禅学,对此,我是深感意外。中国的东西能够被洋人们拿出去,并不断被传扬和光大,这无疑是一件造福全世界的好事。所以中国的青年学者们也得赶紧钻研一下,免得哪天遇到一位精通此类的外国学者,对答不上,丢了中国人的脸面。甚至被怀疑这个所谓的禅学到底是不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我们熟知的慧能大师是顿悟派的代表:主张不受外界事物(如时间,空间)的干扰,直接切入主题。而另一位神秀大师则是渐悟派的代表:主张渐次修行,反复修行,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从这点来看,显然,慧能大师更胜一筹。不要小看佛教徒的两个宗派,他们对儒家思想亦不无影响。神秀以渐悟立宗,在北方提倡勤修苦学的学风,使北方的儒家思想也养成了几个朴实精进的学派。慧能在南方以顿悟开山,使南方的儒学也染上了一种夸诞虚无的风气。

本来这两个学派,本不该是对立的。大家都知道,没有渐悟作为基础,便无法获得顿悟。不承认渐悟的顿悟,只是狂人之语。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飞跃,从矛盾到统一的,而至于如何解释慧能的“顿悟”从何而来,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详细的答案。毕竟自然界的生物之间都是产生必然联系的,不可能脱离到一个孤独的世界学会领悟。

如果从禅宗史和禅宗思想史两方面考察,我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景德镇灯录》的著作者:马祖道一的禅法更具有独特的内涵,其逻辑性与理论阐释,层层递进。针对修行者而言,有三个方面:一,“即心即佛”是思想的基础,确立自信;二,“非心非佛”是解脱的关键,破除妄念偏执;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坚持应世利人。“平常心”是马祖道一禅法的突出特点和根本旨趣,它排除了善恶、染净等二元对立的区别性,主张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体现心性、张扬真理。它继承并发展了慧能等祖师们的禅法思想,也深受《华严经》“事事无碍法界”等义理的影响。“平常心”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简易化等品质。促进了中国禅宗追求大乘入世的`信仰价值趋向。

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实在的方法,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其明心见性的方法,是其思维修炼的方法,是其获得神通,获得功德,获得智慧,获得解脱的方法。“佛”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一个“悟”字,而诗歌中的“诗”字,本身就是语言的寺庙,就是藏经所。既然有别出心裁的“经典”,就要有苦心孤诣的研读。读诗就是靠“感悟”。我认为,诗歌类似禅学,禅学不主张解释,解释只能限制思想。作诗,就象婴儿啼哭,他只是想哭,也就哭了,哭是生命的本能,我们不必求索他为什么哭,你只有去体会他的哭。“禅”注重“意会”,而意会可以因人而异,因情而移。这就需要观者长期地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

记得,在我开始最初写诗的时候,我就曾读到过禅学对诗学的理解:作诗要有妙语,要有来自灵魂的呼吸,主性灵,要有突然袭来的灵感作为诗的骨架,这样诗歌才不会显得单一。如此一来,做到这点,我们这些写诗的驱赶者,好像都是慧能的门徒了。宋朝以后,不管诗歌如何演变,有许多“打是不打”之类的“机缘”语,很像是我们当代朦胧诗的缔造者。

最后要说的是,作为网络文学诗歌版块的编辑,审核文章时,贵在自己对文体由内而外的体悟,自己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是诗歌的内核,才能对得起作者的一番苦心。不要被文字表面的一知半解所拘束,更不要无故的背上了以“字”取意的枷锁,从而桎梏了思想前进的脚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水的散文诗篇3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终于还是辞官隐居了,我每天可以从花开的声音中醒来了,那远处的苍树,看着看着,就把我的理想同鬓角一道染得沧桑了。我不再奢望当官报国了,既然官场就是谄者得其道、谏者失其势的地方,我就不勉强自己去欺上瞒下了,既然报国就是满纸谎言,夸夸其谈,徒有君主不顾黎民,我就不勉强自己去奉上压下了。山水田园,才是我陶渊明的归处,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这样看着时光流逝吧,流过我曾青丝常驻的鬓角,流过我曾满是怨恨的内心,流过我曾遍体鳞伤的理想。

隐居的日子如此欢快,在和鸟语的对答里,我的诗句总是能拍醒每一片树叶,它们展示着生命的绿意盎然,在和花香的亲吻中,我的酒气总是能唤醒每一朵桃花,有时连飘荡的夕阳也不情愿西下。我喜欢小鸟的'欢唱,婉转而动听,是它让每一朵蓓蕾绽放,让每一颗果实成熟,也是它让我懂得倾听自然,这天籁之音仿佛很远,却总是拨动着我的心弦。到了夜晚,偶尔会有一两只不眠的禽鸟,惊飞于高高寒枝,把一帘幽梦掀起,我便发现连繁星也给了我照料,是它们的闪烁让我远离了官僚们的浊言。

蜿蜒小道上,我一路歌唱自己的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我随性而为的姿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我暮鼓晨钟的勤勉。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是我山水交融的不羁。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我心灵高洁的气魄。

山水的散文诗篇4

四月的早晨,春意中夹杂着几分凉意。淡淡的雾霭,轻如薄纱,微风吹拂,弥散开来,如丝如缕。我们穿行在去往谷源山的公路上,仿佛是在仙境中漫游,悠闲惬意。公路很窄,会车都有些困难,左边是如练的江水,右边是植被茂盛的高山,前方则是望不到头的蔼蔼群山。我们一路忐忑,一路惊叫,经过近半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株木江。

这是一个大山深处的自然村。村庄呈长条形,四面环山,村庄就躺在大山的怀抱里,温暖,闲适。只见村子边上有一条小溪,溪宽两米左右,水流很浅,水面大约一米。水很清澈,游鱼细石,清晰可见。溪流两岸草色青青,绿树成荫,好一派诱人的春色。沿着小溪往水源处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明灭可见,宛如一条巨龙从大山深处匍匐而来。你可不要小看这条小小的溪流,它一路奔腾向前,不断接纳,不断包容,由小溪逐渐变成河流,终于在谷口汇成了——谷口水库。我站在雄伟的谷口水库大坝上,眺望这万顷碧波,感慨万千。是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株木江,你的坚持,你的包容,你的谦逊成就了你今天的浩瀚和博大。

株木江,那山,那水,那人家,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在淡烟疏柳间,愈发的朦胧,愈发的美丽了。

-->

-->

-->

山水的散文诗篇5

回村里安排花木移植事宜,来帮忙的是一个膀大腰圆的村妇,有着一副大嗓门,和二姐说着来晚的原因:“彩墨回来了,说是雍婶的心脏病犯了,我去坐了一会儿,耽误了一点时间。”我愣了愣,“彩墨是谁?”“晓平的妹妹啊!”“他妹妹不是叫采蜜么?”“人家叫彩墨,东北人叫吐噜嘴了,叫成采蜜了”。她大笑着跟我解释。印象中那个女孩子清晰地出现在脑子里,是啊,是晓平的妹妹。恍忽间想起了晓平,是我十二年的同学,在村子里大概只有我和他之间有这么长的情份了,虽如是,却不得常相见。

我们村子在镇区的东侧,非常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地势,是个非常良好的小气候区,上高中时,父亲在大哥大嫂的技术支持下,号召村民种植苹果梨树,并作为一个产业推广到全村。从一进村子的后山岗开始,一直延伸到大队老果园,山岗上全是苹果梨树,一到五月上旬,漫山遍野的梨花开了,层层叠叠,竞相绽放,波澜壮阔的很是气势,在老果园的右下侧,便会看见一个满身书卷气的老农,正在打理葡萄园,他就是晓平的父亲,我们叫雍叔的人。

和晓平在一起玩够了,多半会随着他跟着雍叔荷锄而归,洗漱完毕,雍叔在西屋坐下,沏上一壶茉莉花茶,点燃一根自已卷的老旱烟,抽完后,在南窗的书桌上非常有仪式地铺上一张宣纸,静默半天,凝神下笔,丝毫看不出后期书本上所说的形而上的绘画技巧、创作冲动,以及美学范畴中关于山水画的勾、皴、擦、点、染、积墨、设色等刻意技法属性。只见在他简单的勾勒、渲染中作出一幅幅或浩瀚、或雄浑、或辽阔、或小巧、或简洁、或乖张的山水画的小品文来。一条线,引出几座峥嵘巉岩的山峰,一簇点,造就密林中清新幽远的山谷,一转折,渲染着平凡自然的北国风光,一顿笔,描绘出纯朴、高远的乡土气息,对其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从容,才知道什么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落款的时候,多会歪过头来语意殷殷地问我:“想不想学?”小时候对描红课的畏惧心理及狼狈情形多会浮现眼前,默默的摇头。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决定是多么轻率而任性。那时候,不知道也不会去探究一个国画大师怎么会甘心蛰伏于东北一隅,过起耕读传家的农夫生涯?怎么会甘心在山里垒坝筑堰、在荒野开荒造田、在沟垅种果播菜,然后在农闲中将一点水墨溶于水,用一纸生宣铺陈着一个人的心事?漫开来的岁月动静相宜的沉淀,他是怎么将农夫与大师的角色融合得这么融洽呢,对我来讲,是一个岁月中的谜。

耕读传家,是中国这个传统农耕社会中读过书的乡贤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吧?也是雍叔心中对子女的期待么?在雍叔作为国画大师的身份下,宅第很有书香味了,如果有儿女将山水画传承下来,就是耕读传家了。不知是雍叔的恬淡性格使然,还是说不愿儿女承受习作之枯苦?在我看到过的日常中,是没有发现他对三个子女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跟他学作画。也许是因为东北的小山村没有当时雍叔学作的浓厚氛围吧,其长子高中毕业后洄游到山东老家,其二子,也就是我的十二年同学晓平,在家乡小镇做起了商人,不知其女彩墨嫁与什么样的`人家。只是在印象中,高二寄读时的房东,是雍叔的徒弟,我跟晓平一同喊二哥的一个木匠,常常会去化解小师弟走读时被坏小子盯上找麻烦的困顿。不同的是,雍叔是以笔为工具在宣纸上作画,而二哥学成后以刀斧为工具在手工打制的家具留下一片片国画。

岁月无情亦有情,虽然与雍叔渐行渐远,从来没想过在工作上会有与雍叔也有交集的一天,上级部门建了一个“农村吉林”的网站,有一个栏目叫“乡贤人士”,所谓乡贤在我的理解中就是生于其乡,而众人共称其贤者。如今,时代要求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将乡贤之概念引申为文化带头人、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从文化站转过来的资料中,豁然见雍叔居于文化带头人之首位,是因为他早已经成为省书画协会会员,当配得上乡贤这个称呼了。

不由得感恩起少年的快乐时光中,有一位那么亲切的长者,将一朵花开、一棵草长,一抹春绿,一缕秋色的感悟都会跃然于纸上,让年轻的我得以启示和感动。就如同雍叔笔下的我最喜欢的山山水水,依旧拥有着纯天然的品质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旧时光。

雍叔名雍太慎,雍者,从容也;太者,大也。慎者,真心也。这位从容的大师级国画者,用独具匠心的山水画表达着中国人性情中最为厚重的沉稳,抒发着“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让我辈体味到国画不只是中华民族的底蕴、底气、更是我们的性情、图腾。

山水的散文诗篇6

人间四月天,心血来潮,想去旅行。人们常说的,说走就走的那种。去遥远的西部高原,看一看布达拉宫的神秘模样;去撒哈拉沙漠,谋面三毛笔下,烟火缭绕、人情十足的奇妙地方;去向往已久的诗画江南,约会早有意相见的人。

或者,某个和去年一样的好天气,骑上单车,绕过一弯清亮溪水,看望郊外的花红草绿。路遇一丛清艳的小花,像心事点点的水蓝,采一朵,缀在衣襟,时光,亦感染草木葱郁的香气。伴着一程寂美山水,一棵光阴的树,没有长成自己所期望的样子,却是另一种喜慕的风华。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也许,不经意会遇到那个旧年的自己,那个旧年的故人。然后,微笑相握,道久违,道安好。

春深处,似乎所有的花都争先恐后地开了。这个春里,时光有约,看过那么几场花事,与往年一样,还是感觉桃花夭夭的绯闻最浩荡,梨花胜雪的贞美最感人,樱花玉质的风骨最惹心。春风拂过的枝头,往事花又开,旧年盈暖香,朵朵清艳如故,似曾相识的模样。一山一水一梦间,步履奢靡落花,将瓣瓣念香一一拾起,装帧成册,都是谁给的回眸笑意。

流年里,多少曾说好不离不弃的陪伴,在途中失散,不再见。犹记得,在一个中了魔咒一样的日子里,与某人相视无语之后,微笑着,轻飘飘擦肩而过,许多年,杳无音信。那个最初的恋人,从此留在那年杏花春雨的时节,潮湿了整个人生的春期。往事,无论带给过自己多少欢喜和忧伤,都将沉淀于眼底,成为水走云留的印记。记忆里,远处的那片山水,每一次眷顾,依然那般的温柔。

记得他说:总会有人对你点点头,贯彻未来,陪你走遍人生的公路牌。路过一万场风景,把旧时自己的骸骨丢弃,在有未来的远方,得以永生。这个些许凉薄的世间,好在,自己与生俱来的温良,不曾流失,对一切美好的期望,一直盈暖在怀。走过那段与自己生死相依的日子,也终能拥抱一片晴阳的天。

踏遍山水万千,看尽沿途风景,眉间风月尽空濛,一切繁华都如过往云烟。多年前的笑意,也终于变成绝口不提的秘密。一场场风雨,铸就自己安静而清贵的灵魂。时光熨帖,很多年,心有所属,路有所归,没有未完的梦可追,不与往事同甘苦,深夜里能够安然入睡。便一度以为,有生之年,许是就这样,忽而到老。然而,凄风冷雨的经历久了,还是又想念起那些存在过的曾经,会想念那个给予自己诸多温暖的人。

那些思念成风的日子,曾暗许心愿:若能再相见,一切都不算晚,一定以一种最好的方式,爱你。这个季节,拥着小城与花开的温柔,遥念的南国,西湖白堤的两岸,烟雨正濛濛,桃花正绚烂。我的人间四月天,花都开好了,相信,你就快来了。在时间的埂上,守候着一个人的步履,在每一分钟上,允许花开。一路阳光作陪,路旁有花香,有细雨清风的诗意等待。相信,你终究会来。

风雨缄默,山与水静谧不语,一叶岁月的扁舟,载着一颗漂泊的心,从容涉水,泅渡,寂然地随波流浪。一些柔情化逝水,缓缓流向某个不知名的远方。怀揣着晴阳暖日的希望,相信,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山水一程程,渴望自己终能抵达的地方,是一片春暖花开的生机景象、面朝大海的清朗宽阔。

一片天高云淡的风情,曾几度春花秋月未消茫,一朵风尘梦,又可堪回首?!坚强的灵魂,柔软的心,以明媚如火的样子,在世俗生活里穿行。一种细致而微妙的情感,等什么时候不用刻意的时候,便真的拥有了。有人说,任何不容易得到的东西,都需要努力和争取;而我,却习惯了那些自然而然的.缘分和拥有,自己只需默默等待。一直相信,漫漫风尘路上,山长水远的赶赴,总有一个人,是为我而来。

轻柔扑面的山风,唱着流年不老的歌谣,芳菲着春华心陌的花事,一种惦念,不知为谁挽留。曾经以为再也不会遇见的一个人,转山转水,却又相逢。也许是谁一直在用心寻找,也许牵念跟着一起翻山渡水,也许缘分这回事,根本就载着难舍难了的旧情意。不管分离多少年,只要初心不变,就值得耐心等待,就一定会再度重逢。

有那么一个人,翻越山水一程程,独独为你而来。爱上你的寂寞忧伤,陪你安静绽放,你的花色妖娆,你的心香旖旎,也只为他舒展,便是彼此心上最美的时光。光阴之内,你未来,我未老,还有时间可以等待,便是最温柔的时光。那久远而安详的过往,费尽多少思量,陪你度过最需要人陪的一段光阴。在内心温柔的投影,多情,且朴素,流水清亮,云彩也透明。

泰戈尔说: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一直记得,那个为海写诗,为我写诗的人,那个把自己惹哭了,又能把自己逗笑的人。存了多年的专属笑容,每每绽放在往事的眷念里,不为谁,只为自己内心依然温暖,只为那份爱不曾有过伤害。

多想天依旧那么蓝,云依然那么白,你我依然那么年轻。然而,不管我们有多少感慨和留恋,光阴,终是委婉如风地老去了。再度重逢,我们已过了礼貌寒暄的年纪。眼睛里的心事,明亮而清澈,更直白,更明了。那段互不惊扰的时间,也不必多余的解释,就留白给往年岁月的一角天空,用深情的画笔,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十年心迹,十年风雨,人生起落间,历经数不尽的颠沛流离,山重水复,一场隆重的相逢,恰逢鲜花怒放的时期。凭着未泯的记忆,那个曾倾其所有来爱的人,一眼便能相认。这一程山水中相遇的人,谁也无法预期,能陪着自己走多久。或许,走着走着就散了;或许,走着走着就一辈子了。不必太多担忧,不必自负其累,自己唯一要做的是,在能够聚首的时间,让每一分钟都温暖快乐。

他说:她不必多么华艳,不必山高水远的辛劳,她在那里,等我走过去就好!我说:她在往你的路上,星光,月光的辉芒庇佑,等所有霜华都落尽,她便在你面前!度过漫漫长夜的孤独,走过落叶长街的冷清,时间的渡口,所幸,两个有缘人终能不期而遇。往后岁月,牵着那个人的手,翻越山长水远,将世间风景都看透,陪着,细水长流,相生到老。

山水的散文诗篇7

在仇池古国――今甘肃省西和县,仇池山和晚霞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两个景点。

仇池山。

仇池山胜万山之间巍然崛起,四壁峭绝,孤高入云。山上绿野平旷、阡陌纵横、村舍相望,真乃陶渊明所希望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理想世界。我想,如果陶渊明早知有仇池山,他也不愿采菊于南山。

这座山形势险要,地控陇蜀通道,有一百顷宽广,约万亩左右,上有池,四周绕一圈,大约有9040步,约20里;形状宛如一个翻倒的壶一样,拔地而起。其实,仇池山的出名得益于仇池国的建立。在汉献帝刘协建安(公元196―219)年间,氐族首领杨腾始居仇池,担任部落大帅。杨氏建立的割据政权――仇池国兴衰续断,传衍近4之久,逐渐形成了一个仇池文化圈。

神奇的仇池山被西和县列为“西和八景”之一,是因为在仇池山中有神鱼洞、净洞、小有天、伏羲仙崖、西勺瀑布等多处胜迹。不由得使人神奇、神秘、令人神往。

世间绝处,人间仙境。最令人慕羡的还是神鱼洞。神鱼洞是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重要分布地,依山傍水,崖脚涌出山泉一眼,汇作小潭,澄碧见底,每当清明节前后,有银鳞尾尾,随水跃出,倏而游回洞中。平时却不多见,据说欲想见神鱼,需心诚、戒斋,然后烧香求拜,只有神鱼闻到香味才能偶出现,难怪大诗人杜甫赞叹道:“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

伏羲仙崖是仇池山另一处绝景胜迹。伏羲的神话和传说与仇池山伏羲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伏羲仙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源头。而伏羲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伏羲氏族、部落联盟为主体的先民所创造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伏羲在这里造书契、创八卦、作网罟、造乐器、制嫁娶、定历法等,至今山上还有伏羲当年活动的.遗迹。

在仇池山,每每峰回路转,是“千象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是享受心旷神怡之感觉;是饱览新鲜花草的馨香;是沐浴和煦阳光的温暖;是感受伏羲当年的执着;是倾慕西勺瀑布激越的好据点。

古人曰:“登泰山而众山小”,仇池人云:“游仇池山而众山羞”。

晚霞湖。

晚霞湖是一座人工湖,方圆20公里,四面秀峦奇石环绕,6道大弯,3个小曲,汇成壮如葫芦的一池碧水。夏秋季节时常雨雾弥漫,天地一片烟雨蒙蒙,象披着轻纱的少女,给人以朦胧的美感。云散雾开,显露出湛蓝的天空,万道阳光倾泻在湖面,一幅倏忽万变的彩色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人工奇石,玲珑赐透,形壮各异,在湖水中投下各自千奇百怪的倒影,湖光石色,浑然一体。

其实,最美的还是夕阳下的景致了。

越往近处走,越真切地发现,晚霞湖确是临近黄昏的情形态势。弯弯的,纤纤的,浅浅的,静静的,红彤彤。它宛然一个成熟而害羞的女孩,容貌恬雅,姿态丰硕,极有韵味,极吸引人。悄悄走至眼前,湖面上泛着细细的波儿。水波荡起,由东向西,一圈儿一圈儿,划过去,划过去。这一层刚刚走了,立马,下面一层紧跟着漾出来,紧跟着赶了去。如此络绎不绝的涟漪,层层叠叠,无穷无尽。而晚霞湖全是外物的影子。丘陵奇石,黑了脸面,在边缘起起伏伏,绕来绕去。夕阳下不多的几棵星星,象挂在水中的红灯,高高低低,闪闪烁烁。血丝丝的晚霞,一副沉重的样子,掉在水中央,任凭细水晃呀晃,摇呀摇,却稳如泰山,斯文不动。移至湖边位置,晚霞似乎泡软了,变成薄薄的,乏乏的,散散的样子了。这时,晚霞与湖水一致了,合拍了,老是飘呀飘,荡呀荡的。红红的晚霞,囫囵儿,似乎要让葫芦的晚霞湖掳掠了去。

山水的散文诗篇8

听说船早晨十点从奉节人峡,九点多钟我揣了一份干粮爬上一道金属小梯,站到船顶层的甲板上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跟天、水以及两岸的塌岩峭壁打成一片,一直伫立到天色昏暗,只听得见成群的水鸭子在江面上啾啾私语,却看不见它们的时候,才回到舱里。在初冬的江风里吹了将近九个钟头,脸和手背都觉得有些麻木臃肿了,然而那是怎样难忘的九个钟头啊!我一直都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阅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翁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夭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禽,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那两百公里的水程用文学作品来形容,正像是一出情节惊险,故事曲折离奇的好戏,这一幕包管你猜不出下一幕的发展,文思如此之绵密,而又如此之突兀,它迫使你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出了三峡,我只有力气说一句话:这真是自然之大手笔。晚餐桌上,我们拿它比过密西西比河,也比过从阿尔卑斯山穿过的一段多瑙河,越比越觉得祖国河山的奇瑰,也越体会到我们的诗词绘画何以那样俊拔奇伟,气势万千。

没到三峡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岩壁峭绝,不见天日。其实,太阳这个巧妙的照明师不但利用出峡人峡的当儿,不断跟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还会在壁立千初的幽谷里,忽而从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它又躲进云里,透过薄云垂下一匹轻纱。

早年读书时候,对三峡的云彩早就向往了,这次一见,果然是不平凡。过瞿塘峡,山岌积雪跟云絮几乎屏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动,恍惚间却觉得是山头在走。过巫峡,云渐成朵,忽聚忽散,似天鹅群舞,在蓝天上织出奇妙的图案。有时候云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孩带,它似乎在用尽一切轻盈婀娜的姿态来衬托四周叠起的重岭。

初人峡,颇有逛东岳庙时候的森像之感。四面八方都是些奇而丑的山神,朝自己扑奔而来。两岸斑驳的岩石如巨兽伺伏,又似正在沉眠。山峰有的作编蝠展翅状,有的如尖刀倒插,也有的似引颈欲鸣的雄鸡,就好像一位魄力大、手艺高的巨人曾挥动千钧巨斧,东祈西削,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岩身有的作绛紫色,有的灰白杏黄间杂。著名的“三排石”是浅灰带黄,像煞三煮断垣。仙女峰作杏黄色,峰形尖如手指,真是瑰丽动人。

尽管山坳里树上还累累挂着黄橙橙的广柑,峰巅却见了雪。大概只薄薄下了一层,经风一刮,远望好像楞楞可见的肋骨。巫峡某峰,半腰横挂着一道灰云,显得异常英俊。有的山上还有闪亮的瀑布,像银丝带般蜿蜒飘下。也有的虽然只不过是山缝儿里淌下的一道涧流,可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却也变成了金色的链子。

船刚到夔府峡,望到屹立中流的艳濒滩,就不能不领略到三峡水势的险咤了。从那以后,江面不断出现这种拦路的礁石。勇敢的人们居然还给这些暗礁起下动听的名字:如“头珠石”、“二珠石”。这以外,江心还埋伏着无数险滩,名字也都蛮漂亮。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那里了。现在尽管江身狭窄如昔,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江面每个暗礁上面都浮起红色灯标,船每航到瓶口细颈处,山角必有个水标站,门前挂着各种标记,那大概就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誉。水浅地方,必有白色的报航船,对来往船只报告水位。傍晚,还有人驾船把江面一盏盏的红灯点着,那使我忆起老北京的路灯。

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漩涡团团,船身震撼。这时候,水面皱纹圆如铜钱,乱如海藻,恐怖如陷阱。为了避免搁浅,穿着救生衣的水手站在船头的两侧,用一根红蓝相间的长篙不停地试着水位。只听到风的呼啸,船头跟激流的冲撞,和水手报水位的喊声。这当儿,驾驶台一定紧张得很了。

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声音辽远而探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激流里的木船。有的是出来打鱼的,有的正把川江的橘麻往下游运。彪悍的船夫就驾着这种弱不禁风的木船,沿着鳞峋的峨岩,在江心跟汹涌的漩涡搏斗。船身给风刮得倾斜了,浪花漫过了船头,但是勇敢的桨手们还在劲风里唱着号子歌。

这当儿,一声汽笛,轮船眼看开过来了。木船赶紧朝江边划。轮船驶过,在江里翻滚的那一万条蛟龙变成十万条了,木船就像狂风中的荷叶瓣那样横过来倒过去地颠簸动荡。不管怎样,桨手们依旧唱着号子歌,逆流前进。他们征服三峡的方注虽然是古老过时的,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征服者。

三峡的山水叫人惊服,更叫人惊服的是沿峡劳动人民征肺自然,谋取生存的勇气和本领。在那耸立的峭壁上,依稀可口辨出千百层细小石级,蜿蜒交错,真是羊肠蟠道三十六迥。有时候重岩绝壁上垂下一道长达十几丈的竹梯,远望宛如什么爬虫在嘎岩上蠕动。上面,白色的炊烟从一排排茅舍里袅袅上升。用望远镜眺望,还可以看到屋檐下晒的柴禾、腊肉或涟具,旁边的土丘大约就是他们的祖莹。峡里还时常看见田垄禾牲口。在只有老鹰才飞得到的绝岩上,古代的'人们建起了高培和寺庙。

船到南津关,岸上忽然出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山麓下搭起一排新的木屋和白色的帐篷。这时候,一簇年轻小伙子正在篮球架子下面嘶嚷着,抢夺着。多么熟稳的声音啊!我断到了筑路工人铿然的铁锹声,也听到更洪亮的炸石声。赶紧借过望远镜来一望,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多巧啊,电灯这当儿亮了。我看见高耸的钻探机。

原来这是个重大的勘察基地,岸上的人们正是历史奇迹的创造者。他们征服自然的规模更大,办法更高明了。他们正设计在三峡东边把口的地方修建一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一座可以照耀半个中国的水电站。三峡将从蜀道上一道险峻的关隘,变成为幸福的源泉。

山势渐渐由奇伟而平凡了,船终于在苍茫的暮色里,安全出了峡。从此,漩涡消失了,两岸的峭岩消失了,江面温柔广阔,酷似一片湖水。轮船转弯时,衬着暮霭,船身在江面轧出千百道金色的田垄,又像有万条龙睛鱼在船尾并排追踪。

江边的渔船已经看不清楚了,天水交接处,疏疏朗朗只见几根枯苇般的桅杆。天空昏暗得像一面积满尘埃的镜子,一只苍鹰此刻正兀自在那里盘旋。它像是在寻思着什么,又像是对这片山川云物有所依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4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