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例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9010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例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文【第一篇】

我想不明白,她何时落脚大山深处,何以为生?她土坯的房屋何以躲过盛大的雪事,迎来花香鸟语的春天?独居一室时,山风呼啸着跃过屋顶,她何以枕着凉枕入眠成梦?也许,这些臆测根本与她无关。你看,她躲在名利的磁场之外,弯腰弓背,低头除草。都市人走进大山的喧闹,只是她耳旁微不足道的一场风,抑或鸟儿之间的一场纷争,转瞬间便会消散了影踪。留下来的,依然是日日潺湲的溪水,溪水崖畔年年盛开的野花,野花依托的大片茵草,还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茫茫苍苍的山林。

她的土屋背靠壁立的石山。土夯的泥墙有剥落的斑痕。房檐与墙交界的地方,好多处裸露着雨水冲刷的苍颜,像倒立的一带远山,有绵延起伏的山形。房檐上,有几片瓦块被风揭掉,还没修补。也许她就没想过要修补。椽子裸露的地方,墙体有明显的裂痕。左侧的窗户少去两块玻璃,空洞洞的。窗框的边,留有风破洞而入的印痕。右侧的窗户旁,垂挂着三串老玉米残梗。窗户下堆放着粗细不等的木材。一条黑狗,静卧在房门的青石中央,凝视着来来往往的登山人。

门前有一条通山的羊肠小路。小路外侧,开垦着一小片田地。田地界临溪涧的一角,长着一棵挺拔的核桃树。繁密的枝叶笼着满树的核桃颗儿,风影里飒飒翻动,珊珊可爱。她就在核桃树旁边,深深地弯下腰,一棵一棵地清除杂草。那些野草,肯定不是玉米田里第一拨疯长的。它们是后起之秀,依着春季雨水的优势,悄无声息地生长,在她打盹的眼眉底下疯狂地生长。

你看,她穿戴的衣衫多么古朴,她挽起的发髻多么圆合,她躬下的腰背多么虔诚,她伸向草茎的手多么瘦削。她微屈着膝盖,左手拿着一把野草,左臂拐向怀中,肘子枕在左膝盖上。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全落在左腿上。这样,她的右腿、右臂、右手便能自由地活动。她的`脸孔一直正对着土地,我们一行人从她身边嘻嘻哈哈地走过,她都没抬起头望一眼。我拿着相机,变换角度,对着她的侧身不停地闪光,她似乎没受到一丝惊扰,依旧拔着苗间的杂草,边拔边移动双脚。

我不清楚她的年龄,也难以看出她的年龄。也许她根本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其实,年龄原本无关紧要。活80岁也罢,活50岁也罢,该去的时候终是要去的。就像天黑了天也会亮一样,人的一生来了走了,来来走走的,同这满山野的树木一般,死了就朽了,朽了下一棵树木也就长起来了。如果一个人永远活在这个世上,与土石活得一样久远,那么,地球何以承受得了这么繁密的人群挤挤挨挨地活着?所以,她的处乱不惊,更像是一种古老的生存哲学。所以,她选择了远离人群,活在一个土屋之中,活在几行玉米之间,活在溪水潺湲透明的山涧,活在一种纯自然的状态之中。

逆着溪流,我们一直向上。几次回头,她依然弯腰弓背,清除田间的杂草。我们这些大多素不相识的旅友,走进了更深的大山深处。嶙峋的乱石挡住我们的去路,有人走在前面,搬开石块,露出踩脚的位置,扶着我们过去。陡峭的地方,有人攀援上去。站定后,拉起一只只陌生的手掌,给他们攀登的力量。更陡滑的斜坡,有人绑住一根绳子。旅友们依次攀援,说一些鼓励的话。河中满是光滑的石块,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水涡。有人站在河的对岸,伸出长长的手臂。即使够不着,你也会踩稳当了,一步跨过去。这样的跨越,哪里只是一条河流,更是一条心界,是行走尘世被利欲隔离的心界啊!

吃午饭时,大家彼此坐在一起。即便从没碰过一次面,说过一句话,她也会递给你一根黄瓜,一片牛肉,一块蛋糕,一粒火红的圣女果。那种穿越陌生的眼神让你根本无法回绝她的盛情。你接过来,放进嘴里,咀嚼得有滋有味,她的脸上便会浮现出天使般的微笑。你的心也跟着灿烂起来。接下来的山路,即使疲累,你也会勇敢地向前,奔向溪流的源头,看浮动人影的山景是多么的葱绿通透。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文【第二篇】

陶渊明擅长“以情造境”,他的诗歌古朴自然,诗意深醇,且能天然入妙,体现山水情怀,究其源动力,在于他的山水情结。相较于一般文人,“陶渊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5]诗缘情而发,他从山川河泽中得到美的感受付之以诗,他的诗“论怀抱则旷而且真”[6],读者能触景生情,情以景观。陶诗中出现的物象诸如山和泽大多包含着诗人欣豫自远、委心事外的态度,本质上是一种山水情结的实体化。

1、性本爱丘山——骨子里存在着亲近山水的基因。

山独立无畏。只要它存在,它就坚定地独立,不依附哀求别人,更不会为着私利、为着五斗米向人折腰屈膝。它稳重且懂得自持,在原则上固守节操,具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卓拔。

陶渊明性格的卓拔体现在他不畏权势所迫,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上。当他对统治者失望之后,选择归隐,更体现出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彻底否定和坚决的反抗精神,他的《饮酒二十首》,通过回忆过去生活,写出了他从出仕到归隐种种生活的观感和体验,传达了对污浊、险恶的社会的痛心和不满。例如《饮酒二十首》其六中,诗人借酒抒怀,感叹俗世里做人行事的无原则性。“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寥寥数语,把表面现象可以蒙蔽人们眼睛,社会舆论可以给人错误导向的通病尽显无疑。言辞咄咄,体现的正是山一般的卓拔。《饮酒二十首》其八中,诗人以孤松自比,表现自己高洁坚贞的人格。在寒冷的季节里,“众草没其姿”,而它却依然挺立,折射在现实生活中,表达了诗人以清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哪怕守穷也要学高山青松卓然而立的品性。同时,他的厚重表现在对山川田园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亲近上。再以《饮酒二十首》为例,第九首中“父老”提酒邀饮,诗人“倒裳”而迎,表明诗人生性的冲淡,与农民间毫无隔阂、融洽无间;而诗的后半部分写诗人与老农促膝相谈,老农劝诗人处世不要那么认真,还是出去做官的好,这番“父老言”有点像屈原与渔夫的问答,类似于陶渊明的自明心迹。于是诗中接着道,“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意思是说我隐居的决心已定,再不会重返仕途,与世同流合污。正是诗人能和农民倾心相处,他才深知人民的疾苦和真诚。投桃报李,他在他的诗歌里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五首》其三),“回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2、水一样的性情——圆融通脱、上善大度的智者气质。

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举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诗歌的总体特征是清新自然、冲淡古朴、物我浑融、富有真趣,而且他的诗重在写心,即骨子里的山水情怀的自然流露。陶渊明作诗,意存笔先,往往“无意于诗而意已至”。此外,陶诗中的景物在描绘过程中往往被人格化,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形式上也体现朴实无华的特点,意境渺远。在许多诗歌中,陶渊明寄寓的是一种与山水一样平实的情怀,是一种与山水一样高远的理想,是一种作用于诗人心灵感官的山水情结,而围绕山水情结款款而述的文字里展现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物我谐忘的画面和一个个或山或水的意象,意象累积,画面延伸,综合成一个浑融完整的山水意境。透过山水意境,反映出诗人不慕荣利、回归自然、关心下层人民生活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质。

参考文献:

[1]朱熹.朱子语类〔m〕.见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85.

[2]严羽.沧浪诗话〔m〕.见王瑶.中国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79.

[3]参见徐慧珍,彭公亮.“沉醉”与“心远”〔j〕.湖北:理论月刊,2002:43.

[4]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a〕.见朱光潜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396.

[5][10]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343;569.

[6]萧统.陶渊明集序〔a〕.见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0.

[7]郝树候.元好问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0.

[8]参见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575.

[9]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368.

[1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9.

[12][13]惠洪.冷斋夜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14.

[14]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15]钱穆.论语新解〔m〕.上海:三联书店,2002:158.

[16]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27.

[17]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a〕.见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174.

[18]参见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8.

[19]参见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09.

[20]参见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79.

[21]萧统.陶渊明传〔a〕.见渭卿选注.陶渊明诗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44.

[22]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81;182.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文【第三篇】

就足以支撑金达莱的盛开。

一盘花生米,几根大葱。

同样能令戍边人的一场小酌红红火火。

一座山峰,本来名不见经传。

却因一代代戍边人的光芒而变得格外雄壮。

就连那颗屹立在山巅的不老松。

也把经年累月的无私奉献站成一种风景。

生命,在这里开出一朵朵璀璨的花。

绚烂了天空,靓丽了大地。

记忆早已根植于骨髓,在血液中汩汩滔滔地奔流。

激活,不需要任何过程,一秒钟即可。

难忘的艰苦岁月,构成人生最精彩的扉页。

鲜活得触手可及,如影随形地攀附在岁月的枝头。

一幅爬犁,曾经承载过多少孤独寂寞与酸甜苦辣。

被几个年轻人轮换着拖进炊烟袅袅的夕阳里。

最喜欢听山上的那条大黑狗每次兴高采烈的狂吠。

半山腰的车鸣传来的必定是山下来人了的佳音。

那个既用来洗脸又用作私下改善伙食的脸盆。

经常在炽热的电阻丝烧烤下散发出的浓烈的醇香。

一种自得其乐的陶醉,让灵魂有了信仰的`出口。

那场百年不遇的大雪,曾经阻断了很多天上山的路。

雇来的铲车司机开始还是一幅踌躇满志的神态。

最终还是被危险吓倒,不一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有老远甩下的那句给多少钱也不干了的话语。

如狂风悲淒的嘶鸣,在苍茫的山空久久回荡。

那一时刻,能够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上山的人。

不是精神病就是逃犯,要么就是可爱的戍边人。

路开始一步步打通,一米、十米、一百米向前拓展,

与山上人汇合的欢呼声在每个人的耳畔时不时地响起。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犹豫过。

一本书的厚度或几行字的高度。

究竟哪种方式更能抒怀我对那座大山的这般眷恋。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文【第四篇】

在红山口,有一条横贯天山南北的峡谷,当地人成为羊肠子沟,足见这条峡谷的曲折狭窄。也就是这条狭窄曲折的峡谷,虽然难见文字记载,但其处于噶顺戈壁黑风口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天山腹地成就的七角井驿站遗存,完全能够想象出这条峡谷在丝绸之路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而峡谷中久有的甘泉子和骆驼沟两个地名的`印记,多少透出一些信息,这里也曾经是商贾云集,驼铃声声。

三年前,我因工作关系路过羊肠子沟峡谷,一条油路正在铺设,我跟随的车辆只能通过河滩路摸索前行。那时峡谷有一条小溪自北向南流向七角井,在甘泉子可见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水源很旺,常见牧人赶着牧群前来甘泉子饮水;而那时候的骆驼沟,牧草繁盛,成千上百只骆驼在此野牧,常常吸引得我驻足观看畅想。

这次自天山南坡的戈壁荒原去巴里坤看草原和田陌,途径羊肠子沟,一条平整宽敞的油路连接天山南北,已没有了往昔摸索河滩路的艰难。当再次路过骆驼沟和甘泉子路段时,忍不住停下车来,细细查勘我曾经驻足畅想过的牧驼之地,看见的景象已大不如前,河谷中的溪流早已断流,甘泉子所处的位置被一堆沙土覆盖着,泉水不见了踪影,骆驼沟牧草凋零,也不见了曾经成群结队的驼群。

我百思不解中驻足很久很久,终于等来一个赶着羊群换场的牧人,我把我的疑惑说了出来,牧人沉思片刻,最后说出了甘泉子泉水消失、骆驼沟牧草凋零的原因:都是因为这条连接天山南北的油路。

牧人说:修路确实方便了来往交通,让天山南北没有的通行的艰难,但修路会打很厚的路基,势必会改变水脉的走向,这条路打通后,不光是甘泉子没水了,骆驼沟牧草少了,油路经过的路段都或多或少发生了牧草减少,草场沙化现象。

牧人说完,赶着牧群去了遥远的大山深处,独留我一人深陷沉思:人类文明前进一小步,付出的环境破坏代价可能会大的多,就像骆驼沟这样生态脆弱的地方,破坏的生态将无法逆转。

曾经清澈丰盈的甘泉子消失了,骆驼沟的牧草正在消失,这里最后可能就是一条不见草木的沙砾之地。牧人去的群山深处,或许有更好的牧场放牧他的羊群,但牧人和牧群赖以生存的空间显然是变小了。看来人类在组织自认为是打造文明、走向繁荣的生产活动时,要权衡环境的利与弊,行动应该慎之又慎。

我带着一种怅然离开了羊肠子沟,穿过天山北坡的巴里坤草原,一直到把这种怅然带回到驻地,遂做成此记,以作为对已经消失的甘泉子和正在消失的骆驼沟的怀念。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文【第五篇】

陶渊明擅长“以情造境”,他的诗歌古朴自然,诗意深醇,且能天然入妙,体现山水情怀,究其源动力,在于他的山水情结。相较于一般文人,“陶渊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5]诗缘情而发,他从山川河泽中得到美的感受付之以诗,他的诗“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读者能触景生情,情以景观。陶诗中出现的物象诸如山和泽大多包含着诗人欣豫自远、委心事外的态度,本质上是一种山水情结的实体化。

1、性本爱丘山——骨子里存在着亲近山水的基因。

陶渊明诗歌中水的意象也十分丰富,有江、海、湖、泽、涧等,尤以泽的出现次数为多,且多与山连用,“泽”作名词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被定义为“聚水的洼地”,在陶诗中显然是指与水有关的东西或地方。“山泽久见招”、“心念山泽居”、“久去山泽游”、“寒气冒山泽”(《于王抚军座送客》)、“迥泽散游目”、“和泽周三春”(《和郭主簿二首》其二)、“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饮酒二十首》十二)等诗句,或寄托向往山水的情怀,或描写水滨隐居之人的高尚品质以表达自己的仰慕效仿之心,任真自得,深得“渐近自然”之趣。

陶渊明是以意写境的高手,他的诗歌以写意为主,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平实的笔法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以达到写意传神的效果;并融兴寄于自然美,使景物人格化。意象本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陶诗中,山的意象与水的意象一体浑融,绝不孤立。诗中的意象往往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且具有渺远的意境。这种渺远是意象使然,也是诗人的心境所致。例如,“心远地自偏”(《饮酒二十首》其五),“远”突破山水有限的形体,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从有限的时空进到无限的时空里,进到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宗白华先生曾说:“画家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陶渊明便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这“游心”,他把山水意象融而为一,连同自己本身达到物我谐忘的境界,使本来的山水述怀变作山水情怀,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然而有奇趣的山水意境。故宋代苏轼盛赞陶渊明作诗“才高意远”、“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山独立无畏。只要它存在,它就坚定地独立,不依附哀求别人,更不会为着私利、为着五斗米向人折腰屈膝。它稳重且懂得自持,在原则上固守节操,具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卓拔。

陶渊明性格的卓拔体现在他不畏权势所迫,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上。当他对统治者失望之后,选择归隐,更体现出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彻底否定和坚决的反抗精神,他的《饮酒二十首》,通过回忆过去生活,写出了他从出仕到归隐种种生活的观感和体验,传达了对污浊、险恶的社会的痛心和不满。例如《饮酒二十首》其六中,诗人借酒抒怀,感叹俗世里做人行事的无原则性。“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寥寥数语,把表面现象可以蒙蔽人们眼睛,社会舆论可以给人错误导向的通病尽显无疑。言辞咄咄,体现的正是山一般的卓拔。《饮酒二十首》其八中,诗人以孤松自比,表现自己高洁坚贞的人格。在寒冷的季节里,“众草没其姿”,而它却依然挺立,折射在现实生活中,表达了诗人以清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哪怕守穷也要学高山青松卓然而立的品性。同时,他的厚重表现在对山川田园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亲近上。再以《饮酒二十首》为例,第九首中“父老”提酒邀饮,诗人“倒裳”而迎,表明诗人生性的冲淡,与农民间毫无隔阂、融洽无间;而诗的后半部分写诗人与老农促膝相谈,老农劝诗人处世不要那么认真,还是出去做官的好,这番“父老言”有点像屈原与渔夫的问答,类似于陶渊明的自明心迹。于是诗中接着道,“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意思是说我隐居的决心已定,再不会重返仕途,与世同流合污。正是诗人能和农民倾心相处,他才深知人民的疾苦和真诚。投桃报李,他在他的诗歌里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五首》其三),“回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2、水一样的性情——圆融通脱、上善大度的智者气质。

山水相依,正如仁智不可偏废。智者首先必须是仁者,不是仁者,没有真智。水的特性在于柔和多变,遇事容让。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说的正是它的有容乃大。同时,水“缘理而行,周流无滞”,使得它拥有遇形象物的本事,体现在为人处事上,即是圆融通脱的生存方式。而陶渊明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水的性情始终贯穿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和处世之道上。

至于陶渊明性格的圆融通脱,在为人处世的率性方面极具代表性。水遇物则变形,陶渊明的性格也是行云流水一般,洒脱不羁。苏轼曾经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饥则相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者,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陶渊明少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怀着“大济苍生”的抱负,请人引荐,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任江州祭酒,丝毫不以求官为嫌,但不久因受人轻视,“有志不获骋”,自觉不快,更兼不堪承受小吏生活的繁琐和拘束,“少日自解归”。当别人再次请他出山的时候,他没有应允。直到后来迫于生计才去当了个小小的彭泽令,又因为不愿向督邮“折腰”,再次挂冠而归,从此再不出仕。但他的隐居之乐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乎山水田园,在可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他不以隐居为高,却始终坚守着自己隐居的志趣,没有半点虚伪,饮酒作诗,一字一句都是真性情、真心境的表现,绝不像有些人,身在江湖心怀魏阙。

同时,陶渊明如水的性格还体现在与人交往上。江州刺史王弘想结交他,苦无路可走,听说他要游庐山,于是请他的朋友庞通之备酒席候于路中,二人正畅饮时,王弘闯到席间,言谈大欢,因而结识了他。还有莲社高僧慧远结社时特意邀请他,他回信说要准他吃酒才去,慧远居然为他破戒置酒,渊明到了,忽“攒眉而去”。足见其性格中如水一样的灵动和洒脱。再有,从他的无弦琴和“我醉欲眠,君可去!”等物事和言语中亦可窥其性格的真率。

古人说,文如其人,诗亦如此。陶渊明的山水性情其实就是陶诗的山水性情。境由情生,情以造境。陶诗中的山水性情与诗歌意象互相叠加与融合,便成为组构山水意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丰赡作者人物形象和雕琢其山水情怀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陶诗,郑振铎曾有过精当的论断:“陶渊明诗虽若随意舒卷,只是萧萧疏疏的几笔,其意境却常是深远无涯。我们如果喜欢中国的清远绝伦的山水画,便也会永远忘不了渊明的小诗,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些诗都是五言诗里最圆润晶莹的珠玉,他们有一种魔力。一捉住了你,是再也不会放了你走的。他们是那样的深入于读者的内心,不是以辞语,而是直捷的以最天真最浓挚的情绪与你相见的。”

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举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诗歌的总体特征是清新自然、冲淡古朴、物我浑融、富有真趣,而且他的诗重在写心,即骨子里的山水情怀的自然流露。陶渊明作诗,意存笔先,往往“无意于诗而意已至”。此外,陶诗中的景物在描绘过程中往往被人格化,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形式上也体现朴实无华的特点,意境渺远。在许多诗歌中,陶渊明寄寓的是一种与山水一样平实的情怀,是一种与山水一样高远的理想,是一种作用于诗人心灵感官的山水情结,而围绕山水情结款款而述的文字里展现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物我谐忘的画面和一个个或山或水的意象,意象累积,画面延伸,综合成一个浑融完整的山水意境。透过山水意境,反映出诗人不慕荣利、回归自然、关心下层人民生活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质。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文【第六篇】

书上讲太古之民鼓腹而游,我想,这段时间在人类的历史上一定不会太短;同样,游牧时代的`逐水草而居也必定占据了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然,我们不会有在城市呆腻了大家都有到山水林泉间去旅行徜徉一番的共同遗传.

作者:李霖灿作者单位:刊名:现代语文(高中读写)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文【第七篇】

拎着行李,我一个人在街上踽踽而行,冷风刮在脸上,刀削般的疼。

整个街道上行人寥寥,我的心被一种巨大的孤独所包围,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

猛抬头,又看到了太阳——其实那只是悬挂在天空中昏沉沉的残阳。

啊!深冬的残阳,孤独的,无奈的悬在那里,没有春时的柔和,夏时的炽烈,以及秋时的明丽。

我想:此时,她还在寒风中忙碌吗?

刚到古城西安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要到安远门外的劳务市场去寻觅渴望的工作。

这里位于铁道边缘,许多外地的打工者都会来这里碰运气。

今年的冬天来的比较晚,但到来时寒流却意外的强烈,身着单薄的衣服,只好不耐烦的来回走动,到得天近午后时,人流早已散去。

我徜徉在寒风之中,正待失望的走开,她已站在我面前。

我心中好喜,以为是个主顾,正要搭问,她笑了,我也笑了,因为我看出她也是一个打工者。

她向我打听这里的行情,我问她:“你是从河南来的吧?”她一惊,我忙解释说:“听口音我们是老乡。

”她舒了一口气,说:她是从许昌郊区的一个村庄来到西安的,今年刚高中毕业,叔叔在这里的一家单位工作,便从老家投奔叔叔。

来到这里已经十几天了,还没有找到工作,于是来这里碰碰运气。

我劝导她:一个女孩子最好不要在这里寻什么活计,因为女孩子最容易受骗。

我们是老乡,希望她听我的话。

她感动的点点头。

说了几句家乡人最亲的话,走了。

半个月后,我到一位亲戚家串门,路过一个小集贸市场,想顺便买些水果。

来到一个小水果摊前,一位女孩子热情的打招呼。

忽然,她笑了起来,“哎呀,是你呀!”我仔细打量她,原来是那位老乡。

她亲热的让我品尝香蕉和橘子。

我问她:“你咋卖起了水果?”她眼睛里忽然闪过一点泪光,很快又不见了。

她告诉我:来到这里已一个多月,工作不好找,在叔叔家吃住也不是长法,有时在外找工作还会遇到一些流里流气的无业人的挑逗。

但为了生活,为了活得像个样子。

她抛却了怯懦的性格,毅然摆起了小摊儿。

她说,等赚到了钱,就学一门实用技术,再回老家干一场。

我一下子从心底佩服她来:一个女孩子,只身来到千里外的异乡,独闯世界,这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呀!我真诚地说:“你真行!”看到她被冷风吹裂的手指,我深深被她这种勇于吃苦的精神所感动。

一晃又过了十多天,我收到了家中要我归家的来信,我要离开古城西安了。

在寒风瑟缩的环城路上,我拎着行李,走得很慢。

猛然,一辆三轮车停在我面前,我抬头一看,是她。

我惊异的问她:你怎么在这里?她用手捋了一下头上的乱发,拍打着身上的尘土,说:“我要去批点儿水果,离远看着像你,便过来了,不想正是你。

”我告诉她我要回老家时,她眉梢微微颤动了一下,说:“上车吧,我送你一段。

”我想拒绝,但看到她诚挚的目光,便决定由她了。

来到离车站不远的街头,她说了几句珍重的话走了。

看到她匆匆而去的背影,我真诚的祝福她。

我向前走了几步不自觉回头望去,只见她在远处也正回头向我眺望。

此刻,我心里涌起一层苦涩的哀伤。

深冬的残阳淡淡的映在身上,孤独和无奈萦绕着我的心扉。

想到她忙碌的样子,猛然,我感到生活蕴含在身上一种无穷的潜力:每个人如果都将困境化作锻造意志的熔炉,纵然身处逆境也会矢志不移追求人生。

深冬的残阳啊,那潜伏在里面的热量也是无限的!

2024年山水情怀散文范文【第八篇】

陶渊明擅长“以情造境”,他的诗歌古朴自然,诗意深醇,且能天然入妙,体现山水情怀,究其源动力,在于他的山水情结。相较于一般文人,“陶渊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5]诗缘情而发,他从山川河泽中得到美的感受付之以诗,他的诗“论怀抱则旷而且真”[6],读者能触景生情,情以景观。陶诗中出现的物象诸如山和泽大多包含着诗人欣豫自远、委心事外的态度,本质上是一种山水情结的实体化。

1、性本爱丘山——骨子里存在着亲近山水的基因。

陶渊明的诗歌中山的意象繁多,有陵岑、南山、西山、东岭、曾丘等,不同的意象与不同的时令、景物和心情相结合,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尤其以南山最具典型性。

南山这个意象分别出现在《饮酒二十首》其五和《归园田居》其三中,它既是一座实体的山(指陶渊明住所附近的庐山,古称南障山),又作为诗人心中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信念而存在。以《饮酒》其五为例,按照古汉语的原则,第三联后半句“悠然见南山”既可理解为“悠然地见到了南山”,也可理解为“见到了悠然的南山”,所以,在这里,山与人一样具有“悠然”的性情——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邈远。它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中渴望回归自然,像山水那样自在的理念和追求。而一个“悠然见”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当然也把美好的风光囊括在其中了。整首诗虽然无一字实际写情,却句句关情,意境迥然,可以说是得尽风流。在诗中,景物、情理水乳交融,有神无迹,所以温汝能所撰《陶诗汇评》中有“渊明诗类多高旷,此首尤为独绝。境在寰中,神游象外”[8]的说法。此外,“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杂诗十二首》其二)、“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和郭主簿二首》其二)、“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游斜川》)等诗句中山的意象也都呈现出冲淡自然、清静渺远的意境,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渴望栖隐山林、归复自然的情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