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20995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德育课程教学设计优质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代码:4145 课程名称:教学设计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类专业 设计编号:p2006030

课程设计时间:暂不单独规定时间,随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授课单位:教育技术教研室

课程设计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教学设计》,乌美娜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教学过程设计》编者:李龙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3)《教学系统化设计》,翻译版,2004年1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参考书(4)《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学过程设计》编者:李龙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

2、学会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具有安排教学步骤、选择教学媒体及实践后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

4、具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5、提高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框架确定;

2、教学目标阐述;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媒体的选择;

5、板书或课件的设计;

6、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7、评价体系的设计

三、设计题目

1、小学《数学》第四册第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2、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4课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3、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6课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4、小学《数学》第十册第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5、小学《自然》第十册第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6、小学《社会》第六册第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7、小学《美术》第十册第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8、小学《音乐》第四册第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9、初中《几何》第节

请设计一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管理程序;假设某门课程一学期要留10次作业,每次老师要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后还要进行登记。学期期末要根据每次作业的成绩计算出最终的平时成绩。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10、初中《物理》第一册第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成绩评定和时间安排

考核方法: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工作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课程教学设计表。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填写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报告占40%,教学实践占60%。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2周布置题目;13周设计;14周-16周设计教学实践;17周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可作为本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未通过或没有认真完成,平时成绩可以按0分记载。

大纲编写修改时间:2006年1月28日 教学大纲编写教师:李俊玲 计算机系审查教师: 教务处审查人签字: 分管教学校长签字: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第二篇】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旨在介绍建筑方面相关知识,并能独立进行建筑物的速写。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地位:平面与立体构成是本专业一门基础课程,作用:平面与立体构成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基本功

三、学情分析 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

展示设计课程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一门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设计课程,国外这一专业的教学体系已相当完善,从展示的策划,设计到展示技术,材料御用,施工工艺,每个环节的教学与市场运用体系衔接的都很紧密。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从业教师,完善而规范的实际市场体系,为其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设计市场课堂,相比之下,国内本专业的教学仍处于一种脱离市场,缺乏时间的“纸上谈兵”状况。

五、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难点:准确表达感受的艺术技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

2、教师示范

3、学生实训

七、过程设计(重点之处)第一章 概论

第一单元 展现原理(5分钟)

展现原理是展示`设计的原理之一。通过本单元学习和体察课题的展开去认识、体会和解析展现的行为和动机,从人类各种活动中领悟展现所体现的广泛含义,把握展示艺术形成的条件的规律。一.展现行为的来源

展现行为的根源是满足人类社会交往和沟通的欲望,而展示的本质就是展示行为的更加意图化。二举例说明——天坛(10分钟)

五百多年来天坛是中国历代统治阶层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和其他仪式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获得某种精神是的满足,筑起神坛,设置神像,祭祀鬼神。这是人类社会展现 其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展示行为。三.展现的行为(10分钟)

生活是许多围观现象细细分析颇有启发:首先诱发围观的原因多半是突发事件或是奇观的现象,其次随着事件结束和好奇心的满足而散去。从围观现像中我们看出事件,物象是围观的诱因和前提,而围观的人对事物和主动反应和参与导致围观的形成结果

四.打开的艺术(10分钟)

中国传统书面的装裱与收藏有着极其独特的方式:收藏时卷起。观看时再展开挂上。这一卷一开从本质上体现了展现的动作壮态。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用具如包装盒,工具箱等都是展现动作原理的最佳运用。

五.广义的展现(15分钟)

行为艺术是当代颇受欢迎的一种形。行为艺术家喜爱用物体装置作品,强调作品的场所,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大地红伞艺术"不仅展现了行为的魅力而且使行为艺术更加贴进百姓民从。透过变个现象,我们看到"展现"显出的宽泛含义,欣赏到人类基于不同的意图而选择展现行为方式所体现的价值。第二单元 空间原理(2 学时)

空间是构成展示设计的基础原理之二。通过对空间原理和分解练习把握构成空间的基本规律,掌握组织空间、分隔空间的的基本方法,增强意识,提高对展示空间艺术的认识。(5分钟)一.展示空间形成的条件

展示活动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具备展示其事物和观看所需的特定场所,即:空间 二.辩证空间

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都可归结到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那段富有辩证哲理的话: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质不再是土,面是当中产生的空间,反之其器破碎,空间消失,其碎片又返原为土的本质。(5分钟)

三.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情侣打着雨伞走雨中,伞下形成了无雨的空间,收起雨伞,这个有限的空间瞬间消失,溶化在无限的自然空间里,就得无影无踪。同样,当茫茫在海里漂泊的孤舟找到渴望已久的绿洲,心理充满了依靠之感,空间的积极性就在于此。四.功能空间与结构空间

从广义的角度看,所有的建筑空间都是一种容器,它不仅容纳物和人,而且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必须的空间。不同的物需要不同的容器来盛放,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尺度、形状和结构,反之,不同的空间结构和组织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大自然中许多物质的结构启发我们对空间形式的创造,蜂巢就是一个非常完善、合理的空间结构形式。展示专项设计(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道具原理

道具原理是展示艺术重要的物化原理。通过对构成展示道具的基本形。态元素进行分解练习,从功能和艺术两个方面把握道具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艺术道具的创作手法,为展示艺术设计的深化奠定基础。一.道具的原理 1. 承载道具

茶器上放着托盘,托盘里盛着水果;菜农将箩筐反扣在地,筐底朝上摆着买品,小贩在地上铺块"蛇皮袋"再放上物品,不停的吆喝。这里的托盘,箩筐和"蛇皮袋"都是置放物品的"台"。2. 贮藏道具

日常生活中贮藏用的箱子大多是封闭而看不见的内的,展示用的箱子和匣子必须是透明的,其目的很简单,不仅要将展品封闭、保护,而且要看得见,称之为展柜。展柜根据不同用途分为桌柜、立柜、壁柜等,贮藏性道具多用于博物馆展示和商店陈列。3. 陈述道具

同其他展示道具不同,陈述道具是由展示物自身的形象来表达并进一步的说解。通常采用模型的方式来表现实物不宜表示的信息。例如透明外壳的汽车模型和采用剖示方式 展示的动植物模型等。陈述性道具是实物展示的一种补充方式,是展示内容深度传达的途径之一。4. 表现道具

中国传统艺术相声以其"说、学、逗、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双人相声中分为"逗哏"和"捧哏",所谓"捧哏"不是简单的配角,"逗哏"的表演好坏与其"捧哏"的发挥和烘托分不开,两者如红花与绿叶,骏马与好鞍。生活中还有"托儿"一说,如果褒意的理解也应该是特殊的"角儿",其价值在于它的艺术性的发挥。我们讲表现性道具,可理解为烘托性的艺术道具,它与其他功能性道具的区别在于它的艺术性表现。例如,采用比喻、夸张、象征、解构和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来进行道具的设计和表现。

展示专题设计(讲授1学时,实验3学时)展现的艺术

展示的艺术手法是展示设计总体效果的重要体现,出是展示创作的精髓所在,通过学习和主题性课题的创作练习,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

文本到模型化的体现,全面的展现的艺术 1. 传达的艺术

展示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无所不容,但无论何种内容,无论内容多和少,都有各自的主题和信息构架,其目的也只有一个,即:通过展示活动去传播自己想传播出去的东西。而所谓系统化,就是明确目的的前提上,通过对资讯的分析,确定主题并对信息重新疏理、组织和进行系统化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空间和道具的设计。就像表演的剧本,从故事到分镜头,从人物到场景等等,我们称之谓"展示文本"。从传播学的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理解为对信号(展示内容)的重新过滤和重新编码,并通过对编码后的信号过行放大再传递出去。这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处理和设计过程。2. 包装的艺术

包装的艺术狭义是指为商品销售做推广,其作用是强化信息,提升商品形象。把商品包装的艺术手段引入展示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展示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单元化信息整合,也可以理解为对系统框架下的子系统进行组合,作为一个单元来设计;另一层的意思是空间、道具和图文等到造型要素进行集合化设计,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传达效果。集合化的展示设计就是一组统合的展示装置,内容完整,造型统一。3. 广告的艺术

"广告是推销术"、"广告是一种市场策略"、"广告是信号放大器"、„„不同的广告定义,从对商品角阐明了广告艺术的功能。广告作为商品

(或服务)的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对商品信息传达和商品(或服务)形象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展示活动中,尤其是商业目的展示会、博览会、其商业信息和品牌形象的传播尤为重要。另外,一些大型会展台众多,又是一些开放式的空间,展台设计院必须强化形象,加大视觉冲击力。

展示设计实例方案讲评(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好的展示

1、完整性标准

整合而统一,是展示艺术的首要标准。形态统

一、色彩统

一、工艺统

一、格调统一。总之,好的设计在艺术形式的秩序方面,都是十分明确的。

2、创造性标准

任何艺术活动的终目的都在于创造。创造是新世纪的主要特征。展示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性。

这个独特的形象给人以冲击、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刺激,令人过目不忘,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为,实现最有效的形象传播。这种创造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方式的新颖„„。

3、时代性标准

也可称为观念性标准。时代的观念浸润着展示艺术设计的每一个细胞。在当代,展示设计应体现如下几种观点:新的综全观念、人本观念、时空观念、生态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高科技观念等。

具体地讲,应注意下述五个方面貌一新: a、空间环境的开放性,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给人以自由,给人以亲切,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出入,参观和交流。

b、实现展品信息的精典性原则。严格落实少而精的要求。

c、实现固有色的"交互混响"的统合色彩效果,重视对无色彩系列的运用。

d、尽量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构造、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运用现代光电传输技术、现代屏幕映像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技现实的成果。

e、重视对软体材料的自由曲线、自由曲面的运用,追求展示环境的有机化效果。

4、行业性标准

也可称之为功能性标准。主要是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问题。"冶金"业的展台设计与"日化"业的展台设计不可能是一样的。

5、文化性标准

设计要有突显的风格和品味,其中地域和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应当有自然而然的表现。体现出历史继承下发展的有根的特征。

6、环境性标准

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任何一个美的客观存在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实南的,好的设计必然是在充分研究"街坊四邻"、四周环境后的产物,必须与环境在形式上达到"相益得彰":其次是任何一个好的设计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都得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要

求。

八、教学建议

1、多动手训练

2、多阅读相关书籍

九、考核方法与手段

1、平时成绩(作业)占30%

2、期中考试成绩占30%

3、期末考试成绩占40%

4、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考试题型

制作一幅展示设计作品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第三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course design of data structure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信息计算、信息安全 总学时数:1周编写年月:2004年7月

执 笔:刘科峰、李小英、高学军

课程性质:设计(论文)/必修 开课学期:5 总学分数:1 修订年月:2007年7月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本学院本科专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应用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根据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能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学时分配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除了在封面中应有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课程设计日期以外,其正文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调试分析 5.测试结果 6.附录或参考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选题

根据教材《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主编)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或选择下列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较综合性的题目,要求通过设计,在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和物理表示、数据结构的选择应用、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1. 运动会分数统计系统; 2. 停车场管理系统; 3. 民航售票系统; 4. 有理数四则运算器; 5. 文本格式化器; 6. 哈夫曼编/译码器; 7. 教学计划编制; 8. 计算机辅助考核系统;

9. 学籍管理系统; 10. 图书管理系统。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数据结构》的配套课程,学完《数据结构》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

六、成绩评定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包括源程序)。课程设计成绩:上机情况(20%)包括出勤情况、调试表现。设计报告占40%,设计作品占40%。

成绩评定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有关的考查相关材料(文字材料以及磁盘或光盘)统一妥善保管。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数据结构》,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据结构题集》严蔚敏 吴伟民 米宁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第四篇】

《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mprc3006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die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2周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

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塑料模具设计的特点,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例,着重介绍了一般模具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设计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模具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模具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

总结

及答辩。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指导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具体塑件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设计针对模具结构设计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概述(天)(支撑教学目标2)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2)熟悉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3)掌握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4)了解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3天)(支撑教学目标

1、2、3) 模具结构型式及注射机的初步确定 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成型零件的设计 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排气系统的设计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明确生产批量、计算塑件的体积、确定型腔数量、确定注射成型工艺的方法,初选注射机; 2)掌握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结构; 3)根据注塑件的结构特点,合理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及其固定方式、脱模推出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4)合理选择模架和标准件;

5)合理设计模具的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

3、模具装配图的设计(天)(支撑教学目标

1、2、3、4) 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2)熟悉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及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合理绘制具体塑件模具装配图∆。

4、零件工作图的设计(2天)(支撑教学目标

1、2、3、4) 型芯(凸模)类零件工作图 型腔(凹模)类零件工作图 模板类零件工作图 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型芯(凸模)、型腔(凹模)、模板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方法; 2)

掌握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3)合理绘制零件工作图∆。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2天)(支撑教学目标

1、2、3、4)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的答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 2)

从课程设计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

3)充分理解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各零部件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启发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基础上,及时采用实验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主要内容,分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等5个模块,各知识模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具体模具,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学拓展,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说明如下:

1.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具体的模具设计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设置明确的模具设计目标,训练学生完成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予以适当指导,及时强化教学内容。

2.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教学内容涉及模具装配图、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步骤及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自学指导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教学内容涉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和自学指导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顺利完成答辩。

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演示法或现场教学法,或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系统性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案。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及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答辩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15%,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70%,答辩15%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3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

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2]

李德群.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建军,李德群.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杨占尧.塑料模具标准件及设计应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2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