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例(推选【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79195

【导言】此例“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例(推选【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护理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一篇】

(图1)网络工程实施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网络产品的开发设计。网络产品的开发设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硬件产品或设备的开发设计,需要熟悉网络硬件知识的研发型人才。开发设计完成之后,进行测试和实验;实验测试成功之后,才能进入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二类,是针对新的应用开发设计相应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这需要熟悉Internet网络协议和网络编程技术的软件研发型人才。(2)网络的规划建设。单位或企业需要建设全新的网络或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根据发展扩展网络规模,添加或更换网络设备,此时需要具有网络规划和组网知识、网络设备及系统的调试安装的工程型人才。图1网络工程的全阶段(3)网络的应用维护。网络软硬件都调试成功之后,若要保证正常运行,必须由具备网络系统维护和管理能力,以及熟悉网络性能评价和测试工具的专业网络管理人才。综上所述,结合网络工程从研发到生产,从设备组网到系统调试,从网络管理到网络应用开发,在整个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中,提炼出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知识要求,经过总结得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具备以下五种能力:(1)网络硬件设备研发能力;(2)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能力;(3)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能力;(4)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能力;(5)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2理论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以上归纳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具备的五种能力,分析了这五种专业能力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具备这些能力后,学生所能胜任的工作岗位:(1)网络硬件设备研发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及硬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开发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设备厂家网络硬件设计工程师岗位需求;(2)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软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系统软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需求;(3)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设计与评估、组网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需求;(4)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需求;(5)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以满足行业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需求;为了达到不同的能力培养要求,分模块设置了对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详见表1)。

3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面向应用的培养目标,除了环环相扣的理论课程模块设计以外,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尤其至关重要。学生踏入社会之前,企事业单位所要求的工作经验,只能靠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程来锻炼熟悉。因此设计了以下四个实践教学环节:(1)课内实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课知识点多,概念和名词繁杂,基本理论抽象,是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想让学生能够对大量的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充分理解,单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利用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达到对概念和理论的充分理解。这要求网络工程的所有专业课,实验设置需占到总课时的1/3,才能保证学生通过实践很好地理解理论。例如讲授TCP的三次握手,学生很难充分理解实际网络建立TCP连接时是如何实现的。如果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嗅探软件,打开一个网络链接,抓到对应的TCP数据包,分析包里的TCP首部字段,就可以很形象地看到TCP的三次握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2)课程设计课内实验只能起到对一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实践练习,若想做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就需要为一些核心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给出设计任务书和要求,通过1-2周的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作品,比如一个网站。同时要求学生写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需求分析、设计工具的选择、设计流程分析、整体设计、模块设计、实现,直到测试、结论。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及文献资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表2列出不同课程模块对应的课程设计:表2不同能力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课程设计(3)网络工程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是对一门课程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一个相对综合的设计,当学完所有的课程后,若想对整体专业知识进行一个综合的训练和评价,就需要在在大四的上学期,安排1-2个月的网络工程综合训练。工程综合训练是在传统的金工实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课程模块,选择相应的综合训练项目。假设学生选择的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课程模块,那么需要选择组网工程综合训练项目。在整个工程综合训练过程中,首先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模拟面试,面试通过后,正式进入工程综合训练。接下来的时间,从指导老师到学生,角色转变为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人,按照公司化的模式进行管理。最后进行项目验收,并给出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和分数。(4)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网络工程综合训练虽然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独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但是毕竟是模拟,不是真刀实枪地在现实的企业中实践。因此整个大学实践训练的最后环节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般由指导老师推荐或学生通过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学生通过在实习单位里1-3个月的现场实习,将之前所学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参与完成公司的某一项目,并将个人承担的子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最终形成毕业设计作品,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4小结

护理医学生毕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一、引言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医学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共同负责人才选拔、培养与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研究[1],这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高瞻远瞩为高职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护理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背景及意义

根据护理系近3年的就业统计和护理人才市场调查,河南省县区二甲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护理人才缺口较大,用人单位急需一批能够从实习开始就能适应本院要求的护理人才,作为漯河市医学院校,担负着尽快培养出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一线高质量护理的人才的重任。三年来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共计3000名学生的毕业就业调查数据表明,%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学生表明现实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差别较大,对医院的归属感较差或心理适应期较长。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及班级文化建

构的实施过程第一“,订单式”班级的组建。2013年9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为301医院护理人才定向培养基地之一,将校内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护理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从刚入学开始进行订单式人才选拔,选拔标准根据高等教育要求,通过和用人单位协商沟通,包含理论基础知识和护理临床技能等,最后根据考核标准及学生意向,确定“订单班”。校院双方精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使“学习-实习-就业”三个环节相互协调,以就业为导向,将理论教学、实践学习和毕业就业这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和评价办法。前期由学校与合作医院共同协商确定订单培养目标,学校指定订单培养班导师去合作医院学习8-12个月,熟悉医院的文化及人才培养要求,具体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素质人文教育为重点,从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全程渗透到学生日常培养工作中去。第二阶段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选聘专业教师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全程护理技能培训与指导,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讲授、技能训练、学习辅导等;班级管理采取“小组管理模式”和“动态淘汰制”,根据考核标准实行动态淘汰和增补,增强学生的竞争和危机意识。第三阶段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对“订单式”学生岗前考核,由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考核办法,对于合格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实习期间学校经常与医院沟通交流,定期派专业教师去医院了解调查学生岗位能力表现情况和护理理论、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不断改进在校期间教育方式并完善培养方案。第四阶段以就业评价为重点。学生毕业后,不仅仅只是为了统计就业率,通过主动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薪酬待遇等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质量,了解学生对于学校培养过程的态度和状况是否满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时优化调整目前正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

护理专业301医院订单式人才培养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实践证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毕业生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较高[4],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突出,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反馈良好”。第一,学校方面。经过两年在校期间的培养,首届301医院定向培养班的学生顺利通过医院考核,全部进入301医院实习并全部留院工作,就业率达100%;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和社会满意度高,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301定向培养班模式也为其他医院的定向培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医院方面。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将用人单位的文化、规章制度等融入人才培养,让学生尽早认知用人单位,增强服务医院的信心和意志,用人单位也大大节约了时间,避免了隐形成本浪费。第三,学生方面。根据对2012、2013级两届301定向培养班学生跟踪调查,班级所有学生专业课平均成绩85分以上,85%获得奖学金,在学校的各项比赛中荣获取得优异成绩,部分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护理技能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五、结束语

开展订单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动态的专业方向调整机制,根据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开展专科方向,扎实推进“校院合作护理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完善培养方案,拓展订单项目,护理系将在此基础上予以推广,不断探索完善订单式培养的育人机制。此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力促进了就业工作,对护理专业就业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学校将在此基础上予以推广,立足大学基本需求,不断探索完善订单式培养的育人机制,贴近市场,强化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涛,谢璐。“订单式”培养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7-9.

[2]艮芳,何海艳,何梅。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01):115-116.

[3]李燕。高职护理“订单式”班级管理方法初探[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4-5.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第三篇】

一、“+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因具有五年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的灵活优势,可以科学地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既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可按学年分目标、分阶段安排好实践教学活动,所以临床普遍反映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提出了卫生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3+1”、“4+1”人才培养模式将实习放在最后1年存在的弊端,学生常常因在实习期间忙于找工作及应付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等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效果,不利于医院的规范管理。为了能充分发挥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有优势,较好的衔接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遵循人的认知过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规律,我校探索了“+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1+”人才培养模式是将5年的护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见图1)。第一阶段:“年”为在学校和医院学习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进行仿真实验实训和临床见习。公共课程包括德育、体育与健康、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学基础、人际沟通等课程,共计1602学时。既达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又保证了所学知识的基础性、发展性;同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匹配,在专业情景中学习文化课程,在文化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使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病因病理学、护理药物学、护理伦理、营养与膳食、卫生保健、中医护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急症护理、护理实践实训,共计1766学时。与“4+1”模式不同的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前,如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均放在了第一学期,并且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即邀请临床一线专家讲述个人专业成长历程、发放毕业生成才典型手册、参观护理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思考专业,稳定专业思想;与医院合作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组织学生的暑期临床实践活动。第二阶段:“1年”到医院跟岗实习,完成知识内化,理论联系实践,巩固技能训练成果,培养临床护理思维,提高临床护理核心能力。学校在这阶段加强校院合作,形成精细“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模式。即:①编制一本《毕业实习手册》,涵盖实纲、规章制度、安全防护、心理调适等四项内容,指导学生规范、文明、安全、快乐实习。②撰写两类文章:实习日志和毕业论文。③强化三个稳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稳定的合作教育管理组织;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④强化四点要素:优布点(择优选择实习点);严进点(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达标方可进点实习);勤查点(2周1次网络询查,2月1次辅导员进点巡查,1个季度1次教务牵头专项检查,每年一次校长带队综合检查);高指点(选派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指导)。⑤实施五项考核: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实习出科考核;实习期间四次模考;综合技能巡回抽考;实习结束时的综合考核。⑥开展六个合作:校院合作制订实纲,合作带教,合作管理及考核,合作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优秀实习生,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合作指导就业、创业。第三阶段:“年”为学生返回学校,完成护理管理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计84学时。同时,根据个人情况查漏补缺、强化专项,做好就业前知识、能力的针对性补充,计255学时。如根据就业意向设置专科护理模块进行专项技能或技术培训;根据执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模块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展护理前沿知识的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紧贴岗位,稳定专业思想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学校抓住时机尽早在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主题班会、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护理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学校-家庭-行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学校、家长、医院尽早磨合、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稳定学生专业思想。使其能够准确合理的定位工作岗位,乐意服务在基层医院第一线,工作安心、踏实、吃苦耐劳,满足基层卫生服务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紧贴临床,凸显实践特色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临床,学校每年深入市场广泛调研论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发,不断修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充足的理论课时数条件下,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数(见表1)。建立由实验、实训、临床见习、技能训练、社会调查、跟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创建校院合作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开放四大实训中心,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见习和实训环节,加大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都实行“4+1”、“2+1”人才培养模式,新老实习生交替均在6~7月份,老实习生撤回学校,新实习生尚未适应,又正值医院工作繁忙之际,病人多、人手紧,给医院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而“+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护理实习生是在每年的1~2月份进点实习,与其他院校护生错开进实习点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院带教压力,同时与医院一年的工作周期重合。因此,“+1+”人才培养模式的护生实习受到医院欢迎,实习生也可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紧贴专业,提升学习效果

“+1+”人才培养模式破除了以医疗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整体护理为标准新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即按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要来组织课程,建立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同时,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性统筹合理安排课程的授课时间,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保证学习效果。如人体生理学授课时间安排在人体解剖学之后,药物学授课时间安排在病因病理之后。为了能尽早让学生明确专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在课程设置上不仅专业课程与临床“无缝”对接,文化课程的学习也注意与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相联系,让学生学到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理论知识,删除一些过深的、不必要的纯理论,增加与专业岗位需求有关的心理学、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经过第二阶段的实习,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切身体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习返校后的“年”,学生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查漏补缺,而且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学习更能抓住重点,学习效率更高。

(四)紧贴社会,促进招生就业

本科护理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本科生;互联网;学习平台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行“互联网+”行动,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社区护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只基于课本的课堂教育,不利于学生了解我国最新的社区护理发展动态以及认识基层卫生工作。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2]。为了拓展社区护理学的学习途径、辅助《社区护理学》教学并对社区护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2017年2月我校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本科生参与网络拓展学习的学习需求,评价护理教学类拓展学习平台的使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3-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使用过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3次的全日制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完成《社区护理学》课程学习,且使用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3次的护理本科生。排除标准:不了解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内容者。本研究共纳入护理本科生71名,其中男10名(14.1%),女61名(85.9%);年龄20~23岁,平均(20.44±0.57)岁;均为高考统一招生入学,现为大学三年级的护理本科生。

1.2方法

1.2.1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的构建

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于2017年2月建成,并于2017年3-5月伴随《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开展投入使用。学习平台中的网络讯息由具有10年《社区护理学》教学经验的教师提供及筛选,由1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网络管理员协助教师参与网络数据统计、相关资料的上传等辅助工作。学习平台分为“知学”、“纵横”、“视界”、“多巴胺”、“回声”、“关爱”、“任意门”、“声音”8个版块。其中“知学”作为与《社区护理学》教学密切配合的板块,主要包括章节的学习提纲、练习题、思维导图和课程相关拓展知识。“纵横”板块纵向收集社区护理学的发展历史、重要研究机构等,横向比较国内外社区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如《世界社区护理发展史》。“视界”板块则多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等关于社区护理的最新资讯,如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讨等。“多巴胺”模块,是教师推荐社区护理相关书目、网络课程、临床技能、经验分享的专区。在这一区域中,学生可以对以往课本中学过的课程及知识点进行指向性的复习和学习。“回声”板块提供了网站用户满意度反馈平台。“关爱”板块中的内容则是以教材为指导,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小知识,既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又体现平台的人文关怀。“任意门”板块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及学生反馈的学习需要,提供视频、音频、动画、文本文件、图片等资料,供学生下载使用。管理员在“声音”板块定期提出讨论话题,师生可以就社区护理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1.2.2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开始学习新章节前,学生可借助“知学”板块中的学习提纲进行预习;在课后,学生完成平台上相关练习题。教师在讲授新章节前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本章节内容并讲解练习题。教师在课上也会根据教学需求播放学习平台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并告知学生视频链接位置,便于学生课下自行反复观看。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利用学习平台了解社区护理最新权威资讯。采用教师课上推荐,学生课后自由选择在平台上查阅学习的形式。

1.2.3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法:采用庄辛鑫[3]编制的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网络学习资源调查问卷评估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的应用效果。该问卷包括学习者期望和质量感知两部分,其中学习者期望部分包括个性化期望、可靠性期望和总体期望3个维度;质量感知分量表包含内容质量、形式质量、操作质量和技术质量4个维度(共18个条目);该问卷可用于调查学习者在使用网络资源前对其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以及在使用网络资源后对其的实际感受。该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其中将重要性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无所谓”,依次计为5~1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认为学习平台的该条目越重要;将实际感受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依次计为5~1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对学习平台的满意度越高。该工具用于调查学习者对于网络平台的期望、使用前对各条目重要程度的认知期望和使用后的实际满意度。本研究中问卷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12。(2)访谈法:研究者于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结束后,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学生中,采用目的抽样,选择男生2名,女生8名,共10名同学进行访谈,以期深入了解学生使用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后的感受,为平台的改进提出宝贵建议。

1.3资料收集方法

由一名经过培训的2015级学生作为调查员,于课程结束2周时对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上半年完成《社区护理学》课程学习,且使用平台≥3次的2014级护理本科生进行集中问卷调查。经过询问该年级学生均使用平台≥3次。发放问卷前调查员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问卷当场回收,共回收问卷71份,剔除填涂不完整的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18%。1.4统计学处理采用双人录入法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形成数据库,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习者期望得分情况

学习者期望总分为(4.03±0.55)分,其中个性化期望维度均分为(4.01±0.64)分,可靠性期望维度均分为(4.08±0.67)分,资源整体期望维度均分为(4.00±0.60)分,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的兴趣很高。

2.2质量感知得分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仅操作质量维度护理本科生使用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前的重要性认知和使用平台后实际感受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后实际感受中,形式质量(多样性、合理性、识别程度)得分较低,技术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得分较高。

3讨论

3.1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有较高的兴趣

本次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对学习平台有较高的期望。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课堂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学生对互联网很熟悉,对接受新鲜事物态度积极[4]。学习平台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参与其中,改变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新颖的方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充满期待。

3.2护理本科生对平台内容质量满意度较高,但针对性方面有待改善

用户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量越丰富,对学习过程的满意度也越高[5]。学生对内容质量满意度较高,说明学习平台内容丰富等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社区拓展学习平台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社区护理拓展知识为中心的平台。平台将学习变成学习者的主动行为,让其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感兴趣的内容。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学生反映喜欢通过学习提纲、思维导图梳理教材知识,平台内容丰富,既可以了解专业资讯又可以学习对自己及家人起到积极教育作用的小常识,但针对性稍差,有的板块中资料分类不够清晰。比如可以在“关爱”板块的资料标题中写出所属方向,并且尽量涵盖儿童、妇女、中老年人、慢性病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更清晰、更全面的资料。通过访谈可以得知学生更喜欢有针对性的内容,这也印证了评价工具得出的针对性均值偏低。学生更喜欢阅读与自身或生活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对资料内容之间的均衡、资料的丰富性、资料的分类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平台可以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善。

3.3护理本科生对平台形式质量满意度较高,但多样性有待加强

构建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6]。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中资源表现形式仍以文本为主,辅以思维导图、视频、图片。学生希望学习平台可以增添更多动画、音频等形式。这与高立雅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时,护理专业学生更加倾向于演示式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做,加深理解和记忆。但学生普遍提到对思维导图很感兴趣。通过网站点击率也可发现思维导图的浏览量很高。思维导图是一种使用节点(信息段)表示信息的可视空间方法[7],将一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高度组织性的树枝状图表,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提纲、练习题和思维导图辅助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学生表示可以扎实地掌握本章节的知识,记忆重点知识。关于平台的合理性和识别程度方面,学生表示,学习平台的界面设计友好,板块分类清晰,界面以蓝白为主,简洁大方,清晰美观,文章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用不同颜色标记,提高了阅读的便利性。印证了王宁[8]等的研究结果,友好的界面设计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4护理本科生对平台技术质量满意度最高

本研究发现,护理本科生对拓展学习平台技术质量使用前重要程度的认知和使用后实际感受的满意度得分均最高。说明学生对资源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下载、阅读,以及是否能在不同网络环境下正常使用的问题很关心。如今网络发展迅速,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熟练,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用移动设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学习平台浏览资料[9],是平台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原因。学习平台兼容性好,运行稳定,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以继续发展。

3.5护理本科生对平台操作质量满意度尚可,互动性亟需加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17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