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6105

发表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精选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护理毕业论文【第一篇】

摘要: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本科阶段自身素质、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综合检验,也是对学校及教师教学质量全面、综合的检验。笔者通过对本校连续四届本护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及评阅,发现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不尽如人意。为了深入了解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了如下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自考本护生;论文质量;原因;对策。

1.原因分析

缺乏科研经历和科研训练

自考本护生虽然在校期间聆听了毕业论文撰写的讲座,也学习过护理研究的课程,但仍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选题,不会查找资料,对收集的资料不会整理分析。原因之一是学生自身对护理科研课程的学习不重视。另外,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理论学习内容与临床实践的脱节,考核方法的单一化,学生没有经历专门的论文撰写系统训练,科研基础薄弱,因此学生普遍感到毕业论文撰写困难,自信心不足。

缺乏科研意识,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对自身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因实习较紧张,又急于找工作、忙就业,很多学生到了实习后期才匆忙选题,结果东拼西凑严重影响论文质量。

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认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最大原因是缺乏老师的有效指导,导致选题落后、文题不符等问题。再加上学生不能主动与教师探讨交流,不能很好利用实习医院的科研资源,如期刊、图书、网络资源、科研报告等原因,也是制约论文质量的原因之一。

缺乏有效的制约、管理和监控

学校规定论文不合格者不能毕业,比较重视本护生毕业论文工作,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学生因此而不能毕业。因毕业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由各学院自行掌握,有一定的弹性,学生即使写得不好,也可通过再修改完成规定任务,也不要求论文在杂志上发表。由于未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奖惩不分,致使部分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存在放任自流现象,也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所以毕业论文对学生和教师缺乏有效的制约和奖惩机制,也是导致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

2.对策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科研能力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检验,是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成果的体现,如果没有前期教学的紧密配合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文章。

加强护理研究课程与论文的紧密联系

目前在教学方法上《护理科研》课程仍以讲授为主,理论内容难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仍是标准化考试,导致出现考试高分,论文低能的现象。建议在实习前一学期安排《护理研究》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派专任教师指导学生选题、科研没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在课程结束时,每人完成l份开题报告及课题综述,既可作为该课程的考核成绩之一,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始,学生带着开题报告进入临床实习,开展课题研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将专业课程与论文的紧密联系

在前期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个别辅导、探究性学习、咨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接触临床,增加课间间习、课外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专业、对社会的认R,并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应补充介绍课题新进展、新观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学生检索查阅中,一方面掌握了收集文献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自然而然地学习了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文献综述或实习报告。这些写作训练可以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增强重视程度,培养科研意识

作为专业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对科研的重视不是一门课、一次讲座就能提高的,而是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任课教师应结合专业课内容向学生介绍新进展、新知识、护理研究成功者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护理专业书籍、期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每天定时对学生开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同,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意识。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科研对护理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论文指导,师生教学相长

由于师生双方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又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地点,交流很不方便便,出现了学生不问、教师不管的现象。为此,采取学校与医院双向管理的模式,效果会更好。即学生在学校学习护理研究课程时,根据每个学生选题方向,确定1名学校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立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撰写开题报告等,然后学生带着比较完善的开题报告进入临床实习,再由实习医院根据学生的选题确定1名临床护理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后期临床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保证在每个阶段都有教师指导。

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为了缓解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繁忙的工作压力对撰写论文的影响,建议将毕业论文相关事宜安排到实习前的一学期,与护理研究课程同步进行选题和科研设计,此时学生兴趣大、热情高、精力足。在毕业实习计划中可专门安排2周的科研实习时间,实习医院根据计划进行安排,避免对其他实习内容的影响。了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学院制定论文管理办法,并成立管理委员会,对毕业论文各阶段、各环节的实施情况进行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指导教师与学生能正常有序开展科研工作[4]。为了提高毕业论文教与学的水平,激发师生主观能动性,在毕业论文管理办法中制定激励手段和制约措施。在学生论文成绩考核中,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情况、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评分。对不合格的论文要求限期修改,否则不予毕业。对优秀论文给予学生及指导教师物质和精神奖励。

参考文献:

[1]耿桂玲。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J]。护理研究2007,19(10A):2053-2054

[2]黄英金,许祥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7-59

[3]李艳丽,李利军。渐进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7(1):93-95

[4]朱晶,吴小玲。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认知现状[J]护理研究。(5B):1244-1245

护理毕业论文【第二篇】

摘要:儿科在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儿科护士更需要有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甚至有时要充当妈妈的角色,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着各种护理理由,影响到这个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水平,获得医院和患儿家长的认可,是我们平时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儿科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理由及一些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儿科护理,理由,策略

儿科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护理,具有特殊性。患儿身体处于生长阶段,没有发育完全,儿童一旦生病来势猛、起病快、变化无常且部分儿童对自身疾病疼痛无法准确表达,护士如果操作错误,将很难及时准确处理,使得护士在工作中产生了多种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患儿家属沟通不彻底及责任心不强带来的压力

目前,医院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士跟患儿家属沟通次数较少,有些护士本身存在沟通技巧、语言等方面的理由,会让患者家属产生很多误会,产生很多不理解,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会引起护患矛盾。

护理人员长期从事护理工作,且部分护士缺乏小儿疾病相关的知识,久而久之会形成职业疲劳感,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都会降低,缺乏热情,语气生硬,无法和蔼可亲的跟患者家属沟通,不能及时将患儿病情跟家长表达清楚,对家长的提问解答不耐心,导致家属与护士对立,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2、护士职业素养及技术水平差异

护士对患儿的个体差异不是很了解,且技术不娴熟,导致意见不统一,造成个人压力增加,比如护士需要对患儿进行采血或者输液操作时,有时不能准确找到部位,需要多次才能找准部位,患儿家长面对这些往往会投诉护士,导致护士工作下降,也有部分护士在多次被投诉后,选择离岗或者调离儿科护理。另外,儿科护士一般都比较年轻,年轻导致他们经验不够丰富,敏感性不强,预见性不够,处理能力跟不上。鉴于以上情况,护士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也是儿科护理中护士面对的主要理由。

3、心理、工作环境、职业风险带来的理由

儿科护理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要求护士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加上护士考试繁多,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考试,平日工作又比较紧张,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用药也要注意讲究,输液时的速度和用药量都要制约得较好,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考试压力、家庭压力导致护士身心疲劳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儿科护理最大的环境压力来自于患儿的噪声污染,患儿容易哭闹,且患儿的哭闹具有“传染性”,有时甚至无法制约,噪音刺激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压力。目前,医院都在不断发展,护士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床位变化的数量,长期超时工作,使护士职业疾病不断上升。

小儿在护理过程中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否则极易造成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儿童心智不健全,他们调皮,好动,沟通能力不强,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走失、输液时容易露液,甚至有从病床坠落的情况发生,护士们会因为这些疏忽导致家长的投诉或被追究法律责任。

儿科护理存在如此多的理由,护士们承担了较大的责任和压力,这就要求护士人员能从多方面转变自己,转变自己,降低风险,改善护患关系,针对这些理由,本人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策略:

1、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医院良好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氛围能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娱乐活动,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比如登山、羽毛球、乒乓球活动等等。定期参加一些讲座,调整自己的心理、改善自己的沟通能力。医院能给护理人员一个合适的渠道发泄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医院管理人员要定期听取护理人员的心声,了解当前护士最需要解决的理由,形成良好的疏通渠道,让他们保持一种工作,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提高自己水平,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提高专业水平、提升责任心

护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能增加护理的自信心,医院可以让年轻护理人员定期参加技能竞赛、技术练兵等活动,多方式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比如儿科穿刺技术要求较高,平时需让护理人员刻苦练习,苦练基本功。护士对儿童输液、打针等都要“一锤定音”,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培养护士强硬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在对患儿扎针时会产生紧张、畏惧、缺乏自信的心理,这要求护理人员树立自信心,保持冷静,精力集中,沉着冷静,“一针见血”,发挥最佳水平。

护理人员责任心好坏是护理工作好坏的重要前提,护士对患儿护理要高度负责,态度要严谨,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制度。要能做到经常巡视房间,掌握患儿的病情状态,及时发现理由,并能预判病情的发展,儿科护理不能出现半点闪失,一定要严于律己,才能最大程度避开医护事故的发生。

3、良好的沟通能力、合理的工作强度

患儿一般年龄较小,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需求。护士面对患儿时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护士有时需要用温柔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患儿的关心。在病房巡视时,要用慈祥的眼神注意每个患儿,让患儿在医院能感到“护士阿姨很关心我”,在跟患儿交流时,要面带微笑,声音轻柔,这样有利于放松患儿心情,推动病情快速恢复。在与患儿家属沟通时,要善于换位深思,准确表达患儿的病情状态,照顾时注意事项,用药方式、策略,增加家长对护士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护士不能超负荷工作,要求医院对儿科护士的人数要配备充足,护士长要合理搭配,每个班次要安排有较长年资的儿科护士,根据患儿数量,操作难易程度调整岗位职责,实行弹性班制,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4、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关注度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护士既要有丰富的医护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既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能约束家长的行为。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如果患儿或家属认为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会拿起法律武器来投诉护理人员,并会依照法律程序来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学法、懂法、守法。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程序,护理患儿是一个严肃的过程,依法护理,才能让法律很好的保护好护理人员。

护士是白衣天使,护士应该得到社会和医院的关爱。医院的各项政策要能想护士倾斜,增加护士学习机会,提高护士劳动酬劳,增加加班补助等。特殊节日能给护士发放一些慰问品,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媒介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让社会更多的去了解护士工作,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重视护士劳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元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现代护科护理2009年9月第7卷第9期中旬版

2、刘珍。儿科护士机械损伤及策略研究。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护士本科毕业论文【第三篇】

摘要:为了解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提出优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本文根据唐山市某医院的《卫生(护理)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分析了护理人力资源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等构成情况。运用实际工作量等方法测算该院护理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数量和结构。结果显示该院总床护比、总医护比、卫护比均达到国家配置标准。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下,内、外、妇、儿科的缺编率分别为%、%、%和0。结论是该院护理人力资源总量不足;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专业水平不高;急需解决编外聘用护士队伍稳定问题。建议完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制度;优化护理人才结构;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专业人才水平;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稳定编外护理队伍。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优化分析

人力资源是医院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护理人力资源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是保证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提高整个卫生人力系统的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唐山市某全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例分析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

一、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唐山市某医院儿科、妇科、ICU、内科(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科等)、外科(包括心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病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全体在岗的护理人员,以及每天的不同等级护理病人数。

(二)研究方法

1、自行设计的医院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医院名称、实际开床位数、护士总人数、医生总人数、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以此表数据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从文献中摘录出的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

2、根据护理人员基本信息表调查出护理人员年龄、护龄、学历、职称、聘用性质。采用构成比、相对数等指标描述护理人员占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比重及医护比、床护比等情况。

3、护理工作量调查表包括科室名称,护士人数,床位数,每天一、二、三级护理等级病人数。

二、结果

(一)唐山市某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总量分析

唐山某医院的医护比、床护比、卫护比状况以及相应的国家配置标准。

(二)样本临床科室护理人力资源分析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15个临床科室的病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内科系统的心内、神内、内分泌等科室;外科系统的心外、神外、骨外、肿瘤外科等;妇科、儿科以及急诊科的各病区。

1、护理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本研究应用标准床护比和实际工作量法测算各样本科室所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

2、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从护理人力资源的年龄、护龄、学历、职称和聘用方式等方面来分析护理人力资源的结构。

三、讨论

(一)护理人力资源匮乏,配置不合理

该院总床护比为1:,基本达到了卫生部颁发的标准。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美国的床护比为1:,法国为1:,均高于我国的标准。从医护比看,为1:,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1978年卫生部颁布的《编制原则》要求三级医院的医护比为1:2,结果明显低于此标准。亚洲国家平均医护比为1:,新加坡的'医护比为1:3;日本的医护比为1:。英国、德国等国的医护比例都超过1:4,芬兰、挪威等国家的医护比甚至超过了1:6。不难发现,我国总体上的医护比例倒置,护理人员配置数量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功能制护理下,除神内科、神外、心外、骨外、口眼科和儿科的护理人员数量比较充裕外,其他各科室均存在缺人现象。而在整体护理模式下这四大系统内的15个临床科室的病区均存在缺编现象,护理人力资源数量严重不足,护理人力资源浪费是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

(二)护理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该院护理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共占%,而全国此年龄段的护理人员比例为55%,表明该院护理队伍趋于年轻化,说明该院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较足,但是过于年轻的队伍常意味着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力量薄弱;护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占护理总人数的比重最高,占%,在10年以下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为53%,这提示,该院护理人员的护龄相对较短。该院护理人员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占%但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员数量微乎其微。从护理人员职称结构看,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仅占总数的%,而初级职称则高达%。该院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比例约为1:5:11。根据卫生部颁布的l:3:5:7的高、副高、中、初级比例及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高、中、初级的1:3:1的比例,该院的人才职称结构差距较大。

(三)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专业水平不高

护龄在10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了一半,这表示该院护理人员的护龄相对较短,护士专业成熟度低,临床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对护理质量必然产生不良的影响;该院护理人员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97%,但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员数量微乎其微。由此可见,虽然该院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已达到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要求,但缺乏学科带头人,致使该院护理事业发展后劲不足;从护理人员职称结构看,该院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占了大多数,这就表明该院的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与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四)聘用制度影响护士队伍的稳定

90年代初,因为护理人力资源的普遍紧张,部队医院、专科医院、国有综合性医院等单位逐渐聘用合同护士,以缓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进入21世纪,合同护士在国有医院的数量己占相当比例,成为护士队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医院可以配备少量合同护士,但要以编制内护士为主。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医院合同制护理人员有241人,占医院护理总人数的52%。由于合同制护士在工资福利待遇、继续教育以及晋升等方面与编制内的护士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合同护士的权益、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等问题均是影响护士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

(一)合理配置护士数量,完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制度

在数量配置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以床位数为基础的护理人力计算方法,以实际床位数、床位周转率、床位使用率、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工作量,不同科室的病人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为主要指标,运用统计学的多种人力资源配置测算方法,在国家的标准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制度,有效解决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或配置浪费的问题。

(二)优化护理人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质量

鉴于目前该院护理队伍整体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普遍偏低,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分布的现状,建议:第一,对于护理人才的年龄结构的配置,应该以3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为主。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情况以及人力资源生命周期特点,35岁以下护理人员精力充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护理工作的青年后备力量;35~44岁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强,是护理工作的“中流砥柱”。第二,应配置一定比例的研究生人才,以提高创新护理的科研能力和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第三,职称比例应高、中、初级合理搭配,根据现状应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编配,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构提升,较大幅度的增强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专业水平

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方案,科学规范地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队伍整体素质。医院管理者应根据护士工作业绩考核分析结果,制订定期培训方案;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加强护理人员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服务理念的培训,促进其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患沟通能力。还要促进护理科研队伍建设,发掘和培养护理学科带头人,从而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

(四)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稳定编外护理队伍

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必须科学地、合理地、法制地管理聘用护士。首先,对现存的编外聘用护士的历史遗留问题,从稳定和发展护理队伍出发,共同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尤其是待遇上如何逐渐向“同工同酬”过渡的问题。第二,医院领导应在各方面关心她们,对工作中成绩突出,任劳任怨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在生活上尽量帮她们解决困难,逐年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第三,逐步减少甚至停招收编外聘用护士,增加高素质在编护士的招聘比例。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卫医政发〔2010〕108号[S]。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DB/OL]。[2010-01-08]。

[3]张玲娟,叶文琴,陆健标。等级护理标准操作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的测量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7-12.

[4](SPECIALSUPPLEMENT),2001(7):21-25.

[5]曹志辉,郑贺英。我国医院推行整体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03,18(8):45-47.

[6]孙继红,刘均娥,陈梅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5):233.

[7]万崇华,张春,舒占坤,等。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西方的比较[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7):31-32.

[8]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护理毕业论文【第四篇】

前言

子宫颈癌简称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宫颈浸润癌为50~55岁。目前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性活跃、早育、多产或与高危男子(有茎癌、前列腺癌或前妻患有子宫颈癌)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②病毒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另外,吸烟可增加HPV感染效应。

宫颈癌好发于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和复层鳞状上皮的交界处,即移行带区,其组织的发生可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继续发展,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而形成宫颈浸润癌。宫颈浸润癌的病理分类:80%~85%为鳞状细胞癌,15%~20%为腺癌,3%~5%为鳞腺癌。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少见。

关键词:子宫颈癌术前术后护理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

宫颈癌手术患者150例,年龄28~65岁,平均42岁。病程5~18个月。宫颈病灶在2~4cm,临床分期为Ib1和Ib2,组织学类型,125例是鱼类癌,其余均为腺鳞癌,有的尚未生育。但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入院后均行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肝、胆、脾、肾、盆腔B超及血液检查,提示无手术禁忌证。另外对10例宫颈局部肿瘤巨大的Ib期和31例Ⅱb期患者,我们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2周后施行手术。患者术后均持续导尿7~10d,根据引流液情况掌握拔管时间。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癌症对患者是一个重大打击,因而迫切地希望尽快切除病灶,由于病情需要,对暂不宜手术的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使患者预感到自己疾病的严重性,必然加剧其心理的焦虑、抑郁和恐惧,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化疗前进行化疗知识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化疗的目的、毒副作用及识别应对措施。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患者特殊、复杂的心理,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告知患者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癌灶、抑制或消除可能存在的转移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对晚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从而增强信心,顺利接受治疗。

2、静脉护理

化疗药物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连续不间断的96小时静脉化疗,易引起化疗药物渗漏,致使局部肿胀、疼痛和坏死,因此做好化疗患者的静脉护理非常重要。要做好化疗患者的静脉护理,关键要注意预防静脉炎发生和做好已发生静脉炎的血管护理。

①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识别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及早处理,使静脉的损伤控制到最低限度。

②静脉选择的原则:选择前臂或手背易暴露、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附近以及有静脉瓣的血管。用细型号的留置针,为使静脉充盈扩张,输液前用温水浸泡肢体15~30min。

③穿刺前护士仔细触摸静脉,选择合适的穿刺手法。常规情况下,先进入皮肤,再选择适当的点进血管;对滑动的血管以直刺为好;对脆性大的血管手法要轻,进针后不要移动;对肥胖者的血管进针要由浅入深;而对较浅较薄的静脉则应缓缓刺入妥善固定。

④一种化疗药物输完后,生理盐水快速静滴数分钟,可以加快化疗药物在血流中的稀释速度,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化疗时加强巡视,护士每班对静脉进行床头交接班,检查留置针的固定情况,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药物外渗。使静脉的损伤控制到最低限度。⑤针的留置时间越长,与血管壁摩擦的机会越多,对血管内壁的刺激也会加重,连续不间断的96小时静脉化疗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静脉护理提出新的要求。护士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还要教会患者在活动时保护好静脉留置针。方法是:留置针最近的手关节不动,另一手掌放在留置针上且四指托起留置针的手,向下和向上的力共同保护,使留置针处于一个平面内,通过保护减少活动时留置针对血管的损伤。

⑥怀疑渗漏立即停止输液,拔除针头,压迫针眼2~3min后,用50%硫酸镁湿敷或冰敷,外敷时间视渗漏液体量而定。

⑦化疗后要求患者多活动肢体,进行局部按摩,增加血液循环,缩短化疗药物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刺激,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本组10例患者顺利完成4日静脉化疗,1例出现轻度静脉炎,经及时处理治愈。

3、骨髓抑制的护理

严密监测外周血象变化,每日复查血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及两肺呼吸音情况,注意有无感染先兆。观察痰液、二便情况,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及时留取各项标本送检。观察口腔有无破溃、口腔炎及霉菌感染。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在出现骨髓抑制时,常会继发感染,应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卧床休息,限制探视,每日病室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保持室内适当的温、湿度,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并用肥皂水、流水洗净双手。患者保持口腔清洁,予生理盐水漱口每日4~6次,护士应督促患者完成。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完整,每日温水擦洗,更换棉制内衣裤和被服床单,为患者剪去指(趾)甲,便后用聚维酮碘液清洗肛门及会阴。本组1例患者化疗后经常牙龈出血,给以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另1例患者贫血明显,嘱其注意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饮食上鼓励患者摄取高蛋白质、高热量、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腻、粗纤维、坚硬、油炸食物,以防牙龈及食道黏膜损伤引起出血,主食以软食或半流质为主。当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时,使用立升素或瑞白等治疗,这类药物剂量少,效价高,抽吸时不要浪费。告之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反应及全身不适,停药后可消失。对不能进食的患者应静脉补充足够的能量合剂、脂肪乳、氨基酸等,输注脂肪乳、氨基酸时应控制滴速。本组5例骨髓抑制患者经处理后白细胞恢复到正常范围。

4、其他化疗副作用的护理

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本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都按医嘱使用了恩丹西酮治疗;饮食应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保证正常的营养和足量的水分;经常让患者互相交流增加食欲的好办法,达到多进食的目的;恶心呕吐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让患者正确理解调整心情,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用,可破坏口腔黏膜的更新,引起口腔黏膜溃疡,严重时会影响进食。本组发生2例口腔溃疡,有1例因口腔疼痛影响进食。护士每天查看患者口腔黏膜,溃疡处用四环素研粉和珍珠粉末混合涂抹。口腔疼痛进食困难时,可用地卡因局部喷雾。顺铂肾毒性明显,为预防肾脏受损,给予大量输液、水化、应用利尿措施可以降低毒性反应。5-氟尿嘧啶持续输注可提高剂量强度,克服其半衰期短的缺点,有利于发挥较强的抗癌作用,同时也避免药物的毒性蓄积,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4]。

5、化疗恢复期的护理

患者经过化疗的打击营养状况低下,而两周后还要接受手术治疗,故良好的营养支持对患者是必要的。一定的营养储备对提高肌体的抵抗力、增加手术的耐受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很重要的。高热量可以补充分解代谢的损失,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有利于创伤的恢复,要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同时也要指导她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如可以喝些蜂蜜、多吃豆芽、菠菜等,养成每天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排便的习惯。要动员家属继续在生活、情感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分担患者痛苦,为迎接手术做好准备。总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创造手术时机是安全有效的,而做好心理护理、静脉护理、化疗副作用护理、化疗恢复期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周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证,医护密切配合,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化疗期,为手术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的术前辅助治疗措施,指患者在手术前或放疗前进行先期化疗,对于宫颈局部肿瘤巨大的ⅠB期和局部有转移的中、晚期患者,能缩小肿瘤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分期,从而使原来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有可能进行广泛的子宫切除术,而化疗是否顺利进行影响到手术的实施及效果,其中化疗护理极为重要。

二、术后护理

1、留置尿管的护理术后尿管需留置7~14d,注意尿液的颜色和量,尿道周围每日擦洗2次。术后第2日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肌肉群的训练,以强化膀胱外括约肌的张力。拔尿管后嘱患者1~2h排尿1次,并观察尿量;不能排尿者,立即重新留置尿管。排尿后测残余尿量,如超过

100mL仍需继续留置尿管,并配合针灸、理疗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少于100mL时每日测残余尿量1次,连续3次均在100mL以下者,说明膀胱功能已恢复,不必再保留尿管。

2、手术切口护理及对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变化,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术后不适,如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腰背部、腿部疼痛不适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尤其要注意预防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采取术后初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协助患者翻身,讲解提早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定时间断压迫患者的下肢。注意观察双侧腹股沟有无淋巴结肿大。

3、医护配合

遵医嘱给予足够的液体及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有淋巴囊肿形成时,给予湿热敷,以促使消散防止感染。有明显伤口疼痛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与营养师一起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多样化食谱满足患者的需要,必要时可从静脉补充营养。护理体会:

宫颈癌在女性生殖癌瘤中居首位,是癌症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因此要做好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和普查,普及防癌知识实行晚婚,提倡少育,开展性卫生,对30岁以上的妇女应定期进行盆腔检查,并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一般应每1~2年普查1次,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者,及时。已婚妇女有月经异常或性交后出血者,应及时去就诊。患者出院时应嘱其手术后3~6个月避免体力劳动,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出院后患者应定期随访,一般在出院后第1个月行第1次随访,以后2年内每3个月1次,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如有症状随时到医院检查。

致谢

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待物,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衷心感谢敬爱的老师。当然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南方医科大的各位老师们的指导,同学们的帮助,并感谢他们在这三年中给过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深深的向各位老师们、同学们、同事们、亲人们、以及帮助过我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赵耕源。医学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2]陈丽珍,李玲,郁郁。人文关怀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A):1812.

[3]王平,彭芝兰,张家文,等。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不同化疗途径的疗效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