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提高教育质量论文实用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11292

提高教育质量论文【第一篇】

教师参加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根据调查,通辽市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存在奖励机制,参加网络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因为服从上级安排和教师任职资格认定的需要,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认可程度较低,而且只有少部分教师在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之后对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持满意态度,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感到一般或不太满意。

(2)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形式化,不实用,培训的案例没有针对性,没能做到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教师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3)网络培训方式单一。不能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且未与学科有效整合。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接受培训后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几乎替代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不是针对具體学科特点,合理运用所学技术以辅助教学的高效开展。

(4)关于网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作业和任务量较多,而且时间安排不灵活,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平时的工作就很繁重,加上紧张的培训,难免会有些“吃不消”。因此,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会抄袭别人的网络作业。经过调查,有教师建议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这样,教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集中精力于网络培训。

对策。

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方面。

(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应灵活安排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时间,给教师规定特定的期限,在期限内学员可以自由分配时间。或者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教师在寒暑假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学习每个知识点,分析案例,认真完成任务。而不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应付培训任务,草草了事。

(2)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审核,选择内容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要联系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少而精,提高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方面。网络培训的内容应结合各科教学的特点,设置符合各学科教学的培训内容,做到因学科施教。

接受培训的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使每个教师都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培训,顺利高效地完成培训任务。其次,中小学学校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给予高效完成任务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认真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给予批评和适当惩罚。另外,建立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将所学的教育技术能力运用于实际教学。

教师个人方面。

首先,教师要树立主动发展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认真地完成培训任务。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把接受培训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及时上交作业。另外,培训结束之后,要尝试将所学新知识和新技能合理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侯淑萍,任福战,傅宏.论网络教学的特点[j].现代企业教育,2007(2下).

[3]韩晓红.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2).

[4]唐锰.网络教学的特点[j].教育与职业,2001(6).

提高教育质量论文【第二篇】

(一)研究教材。

对教学来说,研究课文,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怎样研究课文呢?首先要对自己所教年段的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对《课程标准》学段要求要掌握。其次要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小学的语文学科来说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本册书的教学内容有一个了解,并能细化到每单元的重点、目标。同时要对所教学科上下册内容要知道,知识衔接要熟于心。同时要有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能准确的理解教材,并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而这种功夫,对于教师来说,是非下不可的。

(二)研究学生。

搞好教学设计,就要研究学生。因为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所谓研究学生,是说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中、在接受这个训练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是怎样的,如何“学”是最有效的。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经验、好恶去考虑,就很难有理想的效果。

(三)设计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蓝图。因此,搞好教学设计,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着重谈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方法。

选好教学的`突破口。

1篇课文,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即选择教学的突破口,不少人管它叫“切入”。对于被称作“艺术”的语文教学来说,这“切入”是很有讲究的。有人形容:1篇课文就像一块好看的花布,高明的裁缝总是能够就着图案缝制成一件漂亮的衣裳,而他裁下的第一刀(所谓切入),对能不能缝制成一件漂亮的衣裳至关重要。成功的语文教学总是与这切入有着重要关系。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了多种“切入”的方法,而且行之有效。

二、精心设计提问。

成功的语文课上总是少不了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设计这样的提问需要技巧,更需要功夫和经验。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很注意在设计上下工夫。在不少老师的课上,我们都能发现精致巧三、课堂提问的设计,有经验问题,但更主要的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对教材把握的程度。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课堂提问设计的着眼点一般在以下几处:

1)在关键的内容上。

2)在内容的矛盾处。

3)在内容的对比处。

4)在课文的重复处。

5)在课文的细节处。?

6)在课文有深刻蕴涵之处。

7)在文章的空白处。

总之,或在关键处――不解决不能够读懂课文,或学生不经意处――而在精读中又是不可忽略的地方,或在字面背后还另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之处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往往可以让学生充满兴趣,从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课后练习要跟上,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

相信在教师精心准备,细致预设,课堂灵动生成和课后及时批改和讲解中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的。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提高教育质量论文【第三篇】

摘要: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本文从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入手,深入探讨了高校学生如何实现将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习惯三位一体化,实现三个转化: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将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能力;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在的行为,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育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快速发展,高校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重视,分析其现状,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学术风气过于浮躁,基础研究不被重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推进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存在差距等诸多问题。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跟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同,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既有教师“教”的质量问题,又有学生“学”的质量问题,同时还有教育管理者“管”的质量问题,其质量的提高,显然与人的因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起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自然要复杂的多。

道家鼻祖老子日:“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做难事要从易处做起,做大事要从小处做起。教育质量对于高校而言,既是大事又是难事,如何把难事变成易事、把大事变成小事,需从细节着手,找教育规律,抓住教育质量的核心,切实提高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的质量。为此,必须把握好关键的教学转化环节,将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习惯三位一体化,这样才会获得最佳的高校教育质量。具体而言就是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形成三位一体化:

(1)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2)将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3)将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习惯。

1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外在的学习要求,就是国家、各级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对高校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外在要求。而内在的学习需求是高校学生为了适应工作和个人的发展需要,须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理念,因此希望接受相关的教育培养。当外在要求没有转化为学生内在需求时,高校教育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如何才能使人生过得更美好,工作更加成功呢?稻盛和夫用下面的方程式进行了回答: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而思维方式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可以说“思维方式决定人生”也并不过分。思维方式其实就是精神应有的状态或对待人生的态度,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负数,取值可从正100分到负100分。若是思维方式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不管如何热情、能力有多大,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以此类推,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方式,让其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从主观上产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自动自发、学习动力十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热情不高、求文凭的人多而求学问的人少、自主研究和创新意识缺乏的问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

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必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教学环节、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关键阶段,如教学环节中的招生、课程学习、撰写等,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导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等,教学管理中的培养管理、教学大纲、中期考核、评估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其内因问题,克服学生自身影响其教育质量的因素,这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2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培养具体要做的三件事――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将这些外在的知识、理念和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这是高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很好的完成这个转化,着重要解决好影响教育质量的两个因素:课程因素和教师因素。

(1)课程因素。

高校的课程设置关系到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部分高校的课程或多或少都存在设置不合理、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如未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科专业性质的特点,未很好解决不同培养层次之间的课程有机衔接,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与热点问题不能及时进入课堂,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存在重复多年的课程老化现象、千篇1律的内容同化现象以及蜻蜓点水式的知识概论化现象。

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充分认识国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然后确定学生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开设课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要按学科专业要求制订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夯实基础,拓宽培养口径、扩大知识面,结合学科专业的具体研究方向、所需知识结构,开设内容新颖、具有足够的宽度和前瞻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动态的课程体系,为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创建良好的基础。

(2)教师因素。

教师与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内核,所有的制度与措施,最后都需要通过这个内核起作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培养制度与环境下,如果说学生是教育质量的基础,那么教师水平则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的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认真的教学态度,而且责任心要强,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一句话也许改变学生的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关乎人的精神生命、关乎人的事业生命。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形成高质量的学生群体。教师不仅承担传授知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成才、如何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知识、理念和技能如何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将外在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去学习,有选择地去转化。如何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专业方向、痛楚点、关注点来选择,这就是学习点。缺少什么就去补上什么。著名学者厉以宁教授曾说过:“好的教师教学生,不仅给知识、给方法,更要给他(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遵循学生教育培养的基本规律,选取不同的教育培养方法,做到四个结合:教育培养方法与学科专业的结合、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结合、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学生教育培养的最大作用,实现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凸现其教育质量。

3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的过程中,第三个需要实现的转化是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这是学生教育培养产生效果的最关键转化,是完成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将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与教师有密切关系,但是不是单靠教师就能做得到的。如何真正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化呢?这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以及教育管理者因素。首先,要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受教育的学生要积极主动的把所学的知识、理念、技能等运用到平常的工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其次,要靠教师精心指导,教人、育人双管齐下,学习期间带领学生多参与研讨、科研课题,提高其学习、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最后,还要依靠从事学生管理的各级组织的监督和指导,学生成长阶段的各级领导要负起这个责任,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外在的生产力,使培养的人才达到其标准和要求,使培养的人才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培养的社会效果如何,与其应用知识、推进社会进步相关,具体而言要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成绩来考核、衡量。这就要求每个单位的领导都应该是教导者,有责任把下属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如果学生教育培养结束后,学生自己不主动进行实践,其领导也不管,那就很难有好的效果。所以,这种转化的关键取决于学生整个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教师、各级管理者,正是他们促进了学生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4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高校教育质量与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密切相关,只有这三者都尽心尽职,用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时刻思考自己在提高教育质量这件事上用了多少心?为别人尽了多少心?前者决定做事的水准、后者决定做事的境界,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在“三个转化”上下功夫,提高所培养的学生水平,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特色化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论文【第四篇】

论文摘要:在分析当前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拙上,从自学、面授、考试等教学环节提出提高函授教育的质童的措施,认为必须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保证各环节的有效实施。

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船员。函授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不用直接到校园里接受教育,他们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安排学习。因而函授教育为在职船员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学习的平台。交通运输部交海发141号文件明确规定:现职船员参加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在校面授和实操训练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年,可以申请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评估。这一措施的出台,为普通船员晋升建立了渠道,有利于鼓励普通船员在岗成才;另一方面它也会促进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的发展,会让更多的在职船员选择函授教育模式。但目前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本文就函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对如何提高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当前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自学与面授严重脱节。

函授教育的教学组织模式应该是“自学基础上的面授,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反馈变为教师的单方面导向,“自学”环节非常薄弱,由“自学一面授一考试”的教学模式蜕变为“面授一考试”模式,函授教育中的面授环节变为全日制教学的压缩版。与其他函授教育一样,自学与面授的割裂是目前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2.面授出勤率低。

面授环节一般安排在寒、暑假进行,但有些学员还在船上,工作时间与面授时间发生冲突,不能按时参加面授;还有个别学员由于不重视而不参加面授,认为只要参加考试拿个成绩就可以了。自学与面授环节的严重缺失,使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部分环节流于形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究其根源是由于教育管理不严导致各个环节的纪律松懈,教学计划不能落实到位。

要切实保证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质量,必须着重加强函授教育中的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促使教学组织模式的有效运行。

1.自学环节。

自学是函授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自学环节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面授环节的开展,它也是实现和保证函授教育质量的前提。要确保自学的有效实行及达到应有的效果,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1)加强函授设施建设,为自学的开展创造条件。函授学员不像全日制学生那样能在课堂上当面接受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他们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学,因此他们特别需要一种适合自学的教材。但是目前航海院校一般没有专门的函授教材,普遍采用的还是全日制教材或考证用教材,这显然不利于学员的自学。函授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函授课程的特点,编写专用的教材。为适合学员的自学,可以把大纲编进函授教材中,指出每一部分内容的要求及重点、难点,并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解析,帮助学员更好、更快地理解与消化。对于专业课程,教材中特别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结合船舶航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来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产生的`原因及排除的方法,这样结合学员实际工作环境来介绍相关的知识点,不仅使他们更容易地接受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总之,函授教材的结构应不同于全日制教材,可以由实例引出相关理论,同时还应突出教材的指导作用,使学员通过教材,不仅明白学什么,而且还知道怎么学。

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程体系,提高自学效果,从而能确保函授教学是以学员借助于多媒体课程及课本的自学为主。此外,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员进行辅导答疑,保证学员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答,使自学顺利进行。(2)强化管理,确保学员自学环节。为达到自学效果,教师应结合课程的重点内容给学员布置作业,并且让学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应按一定的权重计人课程总成绩中,缺交一定次数作业的学员不准考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督促学员保证自学环节的实施,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自学环节的有效展开提供了便利条件,帮助学员方便、高效地实现自学目标,从而充分体现出函授教育模式重在“函”的特点。只要采取有力的手段确保自学环节达到应有的效果,就能为整体提升函授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面授环节。

面授是函授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面授环节的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了整个函授的教育质量。首先应加强管理,严格纪律,授课教师要对面授出勤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并把它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指标之一。严格面授环节的纪律,引起学员应有的重视,避免面授流于形式。

面授的任务是解决课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而且面授时间短。要达到面授的目的,就要注意面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答疑解惑”性质的,教师就学员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重点问题进行答疑,面授要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一环节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作用,切忌教师满堂灌。从这个角度来讲,函授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函授教学的针对性强,要求教师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来确定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学中更要善于启发学员,对课程的概括和精讲能力要强。要具备这些基本功显然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炼,因而面授的师资队伍应相对稳定。

要进一步提高面授的效果,还应优化面授组织模式,面授时间的多少应根据各学科性质要求分不同层次予以安排。接受函授教育的在职船员一般都有较为丰富的航海实践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缺乏理论知识,因而面授专业课程中应侧重理论学习,尽快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此外,应注重加强函授学员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培训。

3.考试环节。

考试是最终检验学员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目前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中往往在课程面授结束后就马上进行考试,即面授完一门就考一门,由任课教师监考,有的还是开卷考试,考场纪律松懈,使得函授考试流于形式。

要想达到考试的目的,应加强函授教育中考试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与全日制学历班的要求一样,首先试卷也要出a、b卷两份,一份为正考卷,另一份为补考卷;有条件的课程还应实行教考分开,利用题库出题。其次,考试应安排在本次面授课全部结束后集中进行,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安排任课教师之外的监考人员监督考场纪律,及时处理违纪行为。严格管理考试环节,严肃考场纪律,能有效地促进学员在自学、面授两环节中的学习,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函授教育的质量。

三、结语。

严格管理,保证函授教育的各个基本教学环节的有效展开,是保障航海类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学软件与硬件同时得到切实保证,航海类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稳步提高,从而促进这种教育模式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保障航海院校函授教育的生源。高质量的航海类专业函授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在职船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向航运业输送更多的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从而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1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