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大全优秀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儿童文学论文大全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专业儿童文学论文大全【第一篇】
由于儿童的接受事物的特殊性,决定了作家在对死亡话题的处理上,必须要契合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他们通过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的叙述层次特点、优美的景物描写和作品表现出的美好希望来说明死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关怀。
(一)由“疑惑”“悲伤”到逐步“接受”的叙述层次特点教给儿童积极的生死观。
在阅读中,儿童经历书中主人公的故事,他们随着主人公一道疑惑、悲伤、接受、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完善对死亡的认知。例如苏珊华莱的《獾的礼物》。最初的“疑惑”阶段:年老的獾老死在家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很伤心。“狐狸带来了伤心的消息。獾死了。狐狸把獾的信念给大家听。信上说:‘我到长隧道的另外一头去了,再见。獾上。’儿童读到这儿,都会产生疑问。獾去哪里了呢?文中只说去了长长隧道的另一端。“长长的隧道另一端”是哪里呢?“獾吃完晚饭以后,坐在书桌前写信。写完以后,它把摇椅搬到炉火前。它静静地摇,静静地摇,最后,便沉沉地睡着了。”作者用“睡着了”代替“死亡”。作者用他们的智慧向儿童说明,死亡并不是件很可怕的事。“悲伤”阶段的叙述:那天晚上,土拨鼠躺在床上,一直在想獾。泪水流经它的鼻尖,最后,把毯子都弄湿了。每一个小读者读到这儿,都会伤心。这也是儿童习得悲伤情绪的一种途径。他们体会到书中小动物最初的那种悲痛。书中并未向儿童描述死亡的状态,也大大降低了儿童对于死亡的恐惧。“接受死亡”的叙述:獾死了,其他小动物的生活还得继续。“当雪完全融化时,动物们的忧伤也慢慢褪了。每一次提到獾,大家都会一边谈一边会心的微笑。”时间可以治愈伤痛。死亡是如此的自然。死后,朋友会怀念它。作者用他们的智慧将冲突一一化解,用文字给儿童建构一个意义的世界。这些作品教给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以死亡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这种叙述层次结构,契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也是作者们对于儿童的人文关怀。
(二)作品中优美的景物描写降低儿童对死亡的恐惧。
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世界的描述并不是灰暗的,优美的景物的描写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在这种温暖的文字中,儿童远不会感受到寒冷。这种对比同样可以降低儿童对死亡的恐惧。例如《天蓝色彼岸》,文中是这样描述死亡后的世界的:“到处是晚霞的颜色,黄色、红色和金色交织在一起,还有一道长长的夕阳背影,就像是夏天和秋天一起跑到春天里来了!”沉重的话题与鲜明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儿童读到这儿,就会发现原来另外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没什么区别,还可能更美。又如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就含有这样的景物描写。在叙述秦大的死亡时,也有一段优美的早春风光,“没过几天,就不见土壤了,只剩下汪汪的一片绿。站在草房门口,就像站在一片泛着微波的水面上”。这样的景色描写实在让人无法想到死亡的凄凉。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借鉴,告诉儿童死亡后的世界并不可怕。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话题的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儿童认知的冲突,这既适应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有助于他们健康的心理发展。
(三)儿童文学作品在死亡话题中都表达了美好的理想。
例如在《獾的礼物》中更是以大家回忆獾曾经给予他们的快乐说明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在《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最后,布鲁诺认为“爷爷现在过得很幸福,那么他也要过得幸福一点”。米琪阿姨还生了小宝宝,大伙儿都觉得爷爷又回到了大家的身边,这暗示着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在有关死亡话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关怀。虽然科学告诉我们死亡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生活不仅仅需要的是事实,同样也需要理想。
二、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收获。
首先,阅读文学作品,儿童接触到了作者浅显易懂的语言,这对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简单地复述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语说出来,这其中有自己的理解。要实现这个过程,不仅有对文字的理解,还要通过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其次,儿童通过阅读这类文学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在关于死亡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们都向儿童传达的是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浅显的心理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对第一印象留下深刻的注意。因此,我们首先要给予儿童积极的生命观,这有利于他们看到积极的人生。即使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有正确温暖的死亡观,并且把握好表现死亡的恰当方式。这不仅仅是儿童需要的,我们现实社会同样需要。
专业儿童文学论文大全【第二篇】
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儿童文学在小语语文中地位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加明确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将儿童文学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和生活中。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具有重要地位,那么这种地位是如何凸显出来的呢?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小学语文的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因素:学生,教师,教材。
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窥探和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
1.儿童文学在教师中的地位。
首先表现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儿童文学因其趣味性和适应儿童阅读能力等优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而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儿童文学去了解学生和亲近学生。
儿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行为表现等,教师通过儿童文学,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性格和特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语文的学习。
进一步说,教师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身处地的营造一种儿童语文学习的境地,发现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兴趣爱好和理想志向所在,了解到这些,教师获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就不再那么艰难,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不再困难重重。
儿童文学对教师的儿童文学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儿童文学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小学语文教师要教好小学语文就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和儿童文学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而儿童文学的出现对教师在这一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教师通过阅读儿童文学,进而把儿童文学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文学在对教师的影响和作用方面还有一个不可小觑的作用,即其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保持一份童真和童心,从而能更设身处地的了解小学生的动态,做到因材施教,因性格而施教。
儿童文学中的故事和寓言以及语言风格等都对儿童的美好纯真一面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这样教师不仅能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去,同时也能使其掌握儿童的不同语言,对其教学和与学生的融洽相处都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2.儿童文学在学生中的地位。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儿童本身的意义更是非凡。
将儿童文学引入日常生活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儿童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等。
首先是审美能力。
儿童文学作品中通常都有许多图画和描绘事物的语言,这些语言简单易懂,图像色彩鲜明美丽,这样就从视觉上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水平。
比如安徒生的童话系类中,不仅有对人物外表上美的描绘,同时也有对其心灵美的表述,更有穿插的人物美的图画,这些都对儿童的审美具有推进作用,使儿童不仅在外表上认识到美,也从心灵上感受到美。
其次是对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
儿童文学中有不少关于对社会、生活、人生等方面的反映,儿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世界和人生就有一个更加深度的了解和认识。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中有对亲情,爱情,友情以及生活中各种美德的赞扬和歌颂,儿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事物的是非观和人生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辨别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儿童文学中对于事物和景物的描绘,比如雪白的裙子、五颜六色的花朵、泥土的芬芳等等,这些描写也能够促进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当然,儿童文学在学生中的地位远远不止这些,其对小学生的教育功能也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关注。
儿童文学中有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这些语言风格和创作风格能够引导小学生在写作中展开联想,学以致用。
同时,情感上的渲染和艺术上的美促使小学生在性格、理想、追求、为人方面向文学作品中被歌颂的人物学习。
儿童文学在学生中的地位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方面,即娱乐功能。
儿童文学一般都具有净化人的心灵和传达美的作用,儿童在阅读这些作品之后,能够感受到美和愉悦,以及精神的洗礼。
大部分的儿童在学习上都有一定的压力,尽管其认知水平不如成人,但儿童也有其成长的烦恼,而这些压力和烦恼自然也需要一个发泄的平台。
儿童文学的深入能够帮助孩子缓解这些压力,并从中找到童真与乐趣,进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材一直处于不断更新和符合小学生学习能力的范畴中,而儿童文学在多次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中却总能以不倒之势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其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到底是怎么样的地位呢?首先,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资源。
小学语文要顺利将语文知识传达给小学生,就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即首先教材要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学习语文知识和阅读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创作,深受小学生的追捧和喜爱,而将其引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在课外因为兴趣而重新阅读语文教材,这样,小学语文的教学则能顺利实施。
在我国,从19教育部将小学生的国文改为国语以来,儿童文学就被选为课文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中,而现行的六年制义务教育中,也将儿童文学作品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包括人教版、苏教版等等。
这些都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处于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次,除了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比例外,在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等辅导丛书中也到处可见儿童文学的身影。
儿童文学在辅导丛书中的出现也可激励小学生完成作业和阅读的兴趣,对其理解能力的加强和阅读水平的提高作用也不容忽视。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包括在教师中的地位、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但是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三者之内。
小学语文不仅仅包含课堂的教学,也有课外的延伸。
儿童文学作品也广泛存在于语文的课外教学中。
当前信息化的普及,网络和影视视野的发展使儿童文学也不再是只以书本的形式呈现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不少儿童作品改编为电视剧,电影或动漫,儿童通过课外的这些活动接触到儿童文学,更加增深了对文学作品的印象。
但是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个问题,信息化有时会迫使孩子被动的接受儿童文学,从而使孩子对有些儿童文学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和孩子应该把孩子引入一个正确的轨道,可以采取带领孩子阅读儿童诗和散文的形式,或者老师组织和开展儿童讲文学故事等活动来使孩子对儿童文学进一步了解,也进一步从儿童文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准则。
三、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的简要分析和概括,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地位。
儿童文学在开阔小学生视野,增长其文化知识和培养他们的情操和品格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儿童文学的地位和作用,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小学语文教育将迈入一个更为健康和广阔的领域。
专业儿童文学论文大全【第三篇】
[摘要]名著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英美文学论文范文。它可充分利用电影“图文声像并存”的特点吸引学生,给他们打开一扇学习英美文学的窗口,从而引导学生从趣味性走向探索严肃文学之路。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并建立一个系统而有效的英美文学与名著电影的教学资源网站,可以有效延伸教学平台,缓解教学内容庞杂与课时有限的矛盾。
[关键词]名著电影;英美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振兴专项计划(blrw200954)[作者简介]吕丽塔(1974-),女,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电影文学。
吕丽塔张葳龙莺(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0083)。
英美文学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文化修养的一门重要素质教育课程。对此课程的本质目的,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总结了四个层次:“学其语言”、“学其文学”、“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学习人类之文明”。
自从20世纪初英美文学进入大学课堂以来,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遗憾的是,它一直没有面向大多数的学生。长期以来,它只是各高校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是为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所设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是无从接触到这门课的,但事实上,随着学生和教师对英语重视程度的加深,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他们中有不少人的英语水平甚至高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且爱好文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总人数超过了英语专业的学生。此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强,国家和社会在要求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也要求他们提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的认知,要求他们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社会文化论文《英美文学论文范文》。因此,有必要也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这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
·“英语影视教学”是一门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课程。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营造半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甚至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英语影视教学”进入各高校课堂的历史远不及英美文学课悠久,但它并不像文学课一样一再被边缘化而是大受欢迎。吸引学生的是电影的娱乐与消遣功能,以及期待能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和激发学习兴趣的良好愿望。
英语影视片源的选择和加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有对影视资源信息收集和鉴赏的能力,又需要有专业英语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多媒体设备操作的技能。此外,英语影视课堂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杜绝了教师省时省力地把英语影视当成一门电影放映课的现象,避免了使这门课只成为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载体。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并努力组织学生进行各项活动,使英语影视教学成了一门有效的听说课或语言文化课。此外,英语专业教师偶尔也会选择一些英文原版电影来活跃课堂气氛或辅助英美文学教学。但笔者认为,英语影视应该可以和英美文学教学相结合,成为可面向包括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的一门知识性和素质培养的课程。
·(一)现实意义。
·一些外语专家学者曾高度评价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金衡山指出,在一个影像阅读逐步替代文字阅读、娱乐已经渗透到脑神经、权威话语权分崩离析而众声喧哗的时代,也许电影可以让文学经典继续延续辉煌的梦想。集美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予霞认为通过导入影视,可以把大部头的作品以鲜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们课后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许苗强调在电影与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互动中,必须做好前期准备,选择忠实于原著的作品,并把电影节选和文本选读相结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选用忠实于原著的名著电影来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可利用电影“图文声像并存”的特点吸引学生,又利用忠于原著的电影能反映原作的特点给学生打开一扇学习英美文学的窗口。看电影,主要是为了学文学。大多数学生对电影有着极大的兴趣。对他们而言,电影是一门直观易懂的视听语言课,它就是娱乐、就是消遣,不像文学语言那样需要他们费劲地去进行抽象思维和理解。但看了电影、听了教师的讲解之后,一定有部分学生会对原著、对作家感兴趣,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解读文本。
名著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将电影和文学结合了起来,其较理想的模式是以英美文学简史为纵轴,以每个文学分期中主要作家的名著电影为横轴,利用电影辅助教师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在每个文学时期内,通过纵轴英美文学简史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这个文学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作家、作品及其创作特点等,并将选读已存在相应名著电影的一些文学作品,通过横轴名著电影,学生将赏析到选读文本的相应影视片段或半小时内的已加工但保持了故事完整性的电影剪辑。以下是英国文学和电影的教学内容的示例。
专业儿童文学论文大全【第四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正处于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学生们之后的现实生活,所以,教师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增大儿童文学的讲解,向学生们提供相应儿童文学文章,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们语文素养的培养。本文将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运用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高效完成课外阅读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根据学生们的语文认知能力,筛选出合理的儿童文学篇目,将儿童文学完美地融入到课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儿童文学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们对儿童文学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提高学生们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对经典儿童文学文章进行讲解和分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引导学生们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教师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解《狼来了》的儿童文学篇目,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形成一个良好的讲故事环境,或者教师们以视频的形式,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们融入到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们亲身经历故事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丰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们领会到为人不可讲谎话的道理。通过儿童文学的讲解,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语文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教师们引导学生们课下对儿童文学进行阅读,不断提高学生们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了解儿童文学中的内涵和道理,促进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是,学生们在儿童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只注重故事情节的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儿童文学内涵的分析,教师们向学生们传授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们儿童文学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在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们根据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向学生们推荐相应难度的儿童文学,让学生们在课下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同时,教师们引导学生们在儿童文学内涵分析的过程中,将具体的人物作为自身分析的方向,逐渐将自身融入到儿童文学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们清晰的.掌握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提高学生们儿童文学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们鼓励学生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充分结合自身的语文思维和想象力,总结出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观念,同时引导学生们形成阅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理念,提高学生们对儿童文学的运用能力。最后,教师们以相应的儿童文学作为进行重点的分析,拓展学生们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们课外儿童文学阅读的质量。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向学生们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并不进行检查,而是靠学生们进行自觉的学习。但是,学生们因为自身年龄的原因,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逐渐呈现出学生们课外儿童文学阅读量少的现象。所以,教师们可以在阅读课堂上,组织学生们开展相应的儿童文学活动,引导学生们对自身印象深刻的儿童文学进行分析,进而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们竞争意识,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当教师们向学生们布置相应的儿童文学阅读任务之后,组织学生们开展儿童文学交流的课堂活动,将学生们进行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们在小组内分享自身的读后感,以小组探讨的形式对儿童文学的内涵进行分析和确认。同时,为学生们提供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和方法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们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一个高效的儿童文学阅读体系,整体性提高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最后,教师们根据学生们儿童文学内涵探讨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及对相应的内涵或者人生道理进行补充,同时向学生们讲解自身分析的思路,不断拓展学生们的儿童文学分析的思维,提高学生们对儿童文学内涵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们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拓展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合理的融入儿童文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们从本质上对儿童文学进行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外,教师们在课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们开展以儿童文学为主题的活动,拓展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进而整体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专业儿童文学论文大全【第五篇】
语文教育很大一部分是依托儿童文学来进行的,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将二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小学生能够在文字的海洋里,感受文学的魅力,进而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素材。
众所周知,儿童文学是专门根据儿童的特点创作的,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而且也比较贴近儿童的学习需求,很受儿童的欢迎。仔细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其中许多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都来自儿童文学,更有一些是出自名家的作品,而且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可以看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力助手。
儿童文学侧重于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去思考问题,儿童文学和其他的文学作品比起来,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特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仔细研读这些文学作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语文教学更加贴合于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由于教师和小学生在年龄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无法理解小学生的行为,导致教学中出现障碍。儿童文学对小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剖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找回童心,重燃对童年的热爱。
3、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伙伴。
儿童文学除了能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外,更能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另外,由于小学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很大,而儿童文学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这些需求,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各项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认知作用。
儿童所处的年龄正是对社会的认识比较模糊的阶段,儿童文学对世界、社会和人的描写,能够帮助小学生初步认识社会,为小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提供了一个模式和范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他在童年时代阅读的大量的文学作品,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创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创作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学创作,迎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程度,站在儿童的角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激发他们对世界的热爱。
2、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重视对色彩缤纷的世界进行描述,使小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在不同的作品中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来潜移默化地对儿童产生影响。它不仅在知识积累上影响儿童,还在感情上激励儿童,使儿童能够自觉地接受教育。例如:苏联有1篇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题为《铁木儿和他的伙伴》。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先进少年铁木儿,这篇小说问世不久之后,成千上万的少年以铁木儿为榜样,在苏联掀起了轰动一时的“铁木儿运动”。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性格、理想、意志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3、审美作用。
在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尤其要重视对美的诠释和歌颂,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要有内容,更要有形式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小学生感受到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在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野天鹅》这篇作品时,主人翁艾丽莎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她在解救她哥哥时,经历了各种考验和磨难,但是她一直都忍辱负重,一直把她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艾丽莎的这种勇于牺牲、坚定勇敢的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读者,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儿童文学作品的力量来展开教学,不断地影响小学生的审美和价值追求,使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专业儿童文学论文大全【第六篇】
蕴涵东西方文化精神。人类在世界上有着共同的生存经验,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和历史经验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精神体系。而这些文化精神潜在于儿童故事中,渗透在各国儿童文学的深层。所以东西方文化蕴涵在儿童文学中。儿童文学中各种不同的文学元素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特殊性,显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如德国的格林童话,像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不同的童话形象,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德国的社会环境、民族观念、社会历史、价值观及文学传统等。中国儿童文学也显示出中国特有的民族风貌。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更多呈现出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农耕文化色彩,与西方儿童文学中呈现的狩猎文化迥异,如《格林童话》发生的地点大多是在狩猎的森林或者冒险的远方,表现出西方狩猎文化的冒险精神和勇往直前;中国作家叶圣陶、张天翼童话中故事发生地点一般在离家不远处,主人公是农民和道教的神仙形象,表现出中国深厚的农耕文化和民众的农民意识。
满足多元化的儿童审美需求。审美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文学的第一属性。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审美的重要特质。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读者视野,其审美价值才能得到实现。虽然儿童的生活阅历不如成年人,但是其审美情感的敏锐度不逊于成年人,并由其引发儿童审美需求。首先,儿童对审美对象的偏爱。儿童的审美经验多半带有主观性,儿童的喜好完全是个人爱好的表现。儿童审美总是从个人感性情感出发,熟悉和美好的事物总是他们所喜爱的对象。其次,儿童的审美具有感性特征。具有丰富情感的作品都是儿童审美的优先选择对象。情感是儿童审美活动的基础,作品的情感是否丰富是审美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儿童文学作品感情基调温柔细腻就能引起儿童的审美情感触发。再次,儿童审美情感的发展性决定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培育作用。儿童是不断发展成长的个体,审美情感体验获取途径也是多元化的。
儿童在成长阶段的开放心理决定了其审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多层次感知,不断积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探索未知的世界,搜寻自身所需要的主观情感资源,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因此,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儿童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带动课程文化的多元化。“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往往受到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样选择也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涉及到教育领域则体现为文化多元化的对接诠释。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多元文化的诠释问题,要让儿童认识和接受文化的差异性,带动课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课程文化多元化必须辅之以相应的载体,而“儿童文学正是建立在在尊重不同文化,推动多元文化互动,文化平等对话的平台之上的文学形式”,能够培养儿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他国文化,能使儿童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精髓,而又保持本民族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儿童教育的发展。儿童文学多元化是实现其教育功能多级化的前提和基础。儿童文学多元化交流是促进儿童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不同文化的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领域的融合有利于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取长补短。单一的儿童文学会丧失活力和动力。儿童教育领域的文学元素越多,文化多元性就越丰富,儿童文学的选择范围就越广,就越能引发儿童主体的创造性,儿童自身的发展可能性就越大,儿童文学也就具有了广泛的生命力。二者相辅相成。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儿童文学为载体的多元文化教育与一般授课式教育有很大区别。一般课程教育与学生个体意识存在一定差距,而以儿童文学为载体的教育则是另辟蹊径。不是文化的生吞活剥,而是将教育与儿童所喜爱的文学形式融为一体。儿童文学为教育改进提供发展动力和支持基础,教育过程又促进了儿童文学的传播和发展。儿童文学以多元化的人文魅力激活我国儿童的文化情怀,促进儿童形成健全心智。
承载多元文化的儿童文学融汇教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渐入融合,是一种关联性教育,可以避免不同民族国家差异影响到教育的狭隘和误解,构建起发展和通达的`人文教育。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养分,儿童文学的多元化会让儿童终身受益。多元化的儿童文学让儿童在感动、理解状态下达成与世界的沟通,培育儿童审美情趣,与儿童成长相伴。首先,文学多元化有助于实现其愉悦功能。儿童文学提供给儿童读者乐趣和快乐。儿童在阅读中产生愉悦感,体验快乐的同时提升了审美情趣,无形中实现了作品的教育意义。“高尔基说过,‘西方的儿童文学,两三百年磨练,很成熟地确信,把一个故事、一样东西放在孩子面前,有趣在前,含义在后;觉得好玩了,才会跟了往意思里走,去触摸写作人的主题目标’。”
西方儿童文学在幽默和快乐中达到对儿童的启示,东方儿童文学将社会现实教育意义放在首位。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明确了每节故事的教育意义,东西方儿童文学交互融合有助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其次,儿童文学多元化有助于儿童自己意识和情感的培养。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社会生活、生命意识、人生价值、道德标准有初步接融,多元化儿童文学能让儿童多层面了解社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正面价值和行为的赞叹,对儿童形成积极的引导。多元化儿童文学向儿童开启了通向未来旅程的多扇窗户。作品带给他们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来审美情感的激发,儿童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和智慧,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无法代替的。发展儿童跨文化适应能力。世界各国多元文化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长期教育逐步发展儿童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为儿童能够从其他文化视角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提供条件。《格林童话》中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家喻户晓,这种英雄救美的故事模式来源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奇,赞美的是骑士的牺牲精神。《格林童话》在我国的流传使我国儿童了解欧洲中世纪的文化,认识了悠久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不同的观念、文化精神在儿童文学世界集结,儿童会跨越国界的藩篱,达到对异国文化的认知,并形成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奥兹国的魔术师》是一个优秀的幻想故事,女主人公多萝西被龙卷风刮到神奇的奥兹国。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小女孩开始了冒险历程。故事表现了美国多民族迁徙和文化融合的态度,处处印证了好奇和冒险的美国民族精神。儿童文学作为文化教育的桥梁,实际上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姿态,通过文学教育的方式塑造儿童思维,将直接影响跨文化的适应力。儿童文学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完整的多元文化观,培养开阔的世界观,从而达到一种对自己的的认同,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文化相互沟通成为儿童教育的难点。[5]借助儿童文学,使儿童学会了解、认知不同的文化。在复杂的文化生态背景之中,儿童教育重点在于选择文化价值,并保持文化多元与文化本体之间的必要适度距离。以儿童文学的多元文化价值为载体实现对儿童的开放教育,以便培育我们民族下一代的优秀品质。
专业儿童文学论文大全【第七篇】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及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的问题。新教学目标和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不断完善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本文基于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自推行《语文课程标准》后,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这两个话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效[1]。但就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从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
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2]。教师不能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就会影响童话体裁文章的虚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实化,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
专业儿童文学论文大全【第八篇】
死亡,包含了黑暗、消极的色彩。但是死亡又和我们息息相关,不可避免。儿童文学作家用他们的作品对儿童进行了死亡观的教育。既避免了直接地说教给儿童带来的烦躁,也符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话题的处理彰显了人文关怀。
由于儿童的接受事物的特殊性,决定了作家在对死亡话题的处理上,必须要契合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他们通过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的叙述层次特点、优美的景物描写和作品表现出的美好希望来说明死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关怀。
(一)由“疑惑”“悲伤”到逐步“接受”的叙述层次特点教给儿童积极的生死观。
在阅读中,儿童经历书中主人公的故事,他们随着主人公一道疑惑、悲伤、接受、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完善对死亡的认知。例如苏珊华莱的《獾的礼物》。最初的“疑惑”阶段:年老的獾老死在家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很伤心。“狐狸带来了伤心的消息。獾死了。狐狸把獾的信念给大家听。信上说:‘我到长隧道的另外一头去了,再见。獾上。’儿童读到这儿,都会产生疑问。獾去哪里了呢?文中只说去了长长隧道的另一端。“长长的隧道另一端”是哪里呢?“獾吃完晚饭以后,坐在书桌前写信。写完以后,它把摇椅搬到炉火前。它静静地摇,静静地摇,最后,便沉沉地睡着了。”作者用“睡着了”代替“死亡”。作者用他们的智慧向儿童说明,死亡并不是件很可怕的事。“悲伤”阶段的叙述:那天晚上,土拨鼠躺在床上,一直在想獾。泪水流经它的鼻尖,最后,把毯子都弄湿了。每一个小读者读到这儿,都会伤心。这也是儿童习得悲伤情绪的一种途径。他们体会到书中小动物最初的那种悲痛。书中并未向儿童描述死亡的状态,也大大降低了儿童对于死亡的恐惧。“接受死亡”的叙述:獾死了,其他小动物的生活还得继续。“当雪完全融化时,动物们的忧伤也慢慢褪了。每一次提到獾,大家都会一边谈一边会心的微笑。”时间可以治愈伤痛。死亡是如此的自然。死后,朋友会怀念它。作者用他们的智慧将冲突一一化解,用文字给儿童建构一个意义的世界。这些作品教给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以死亡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这种叙述层次结构,契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也是作者们对于儿童的人文关怀。
(二)作品中优美的景物描写降低儿童对死亡的恐惧。
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世界的描述并不是灰暗的,优美的景物的描写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在这种温暖的文字中,儿童远不会感受到寒冷。这种对比同样可以降低儿童对死亡的恐惧。例如《天蓝色彼岸》,文中是这样描述死亡后的世界的:“到处是晚霞的颜色,黄色、红色和金色交织在一起,还有一道长长的夕阳背影,就像是夏天和秋天一起跑到春天里来了!”沉重的话题与鲜明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儿童读到这儿,就会发现原来另外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没什么区别,还可能更美。又如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就含有这样的景物描写。在叙述秦大的死亡时,也有一段优美的早春风光,“没过几天,就不见土壤了,只剩下汪汪的一片绿。站在草房门口,就像站在一片泛着微波的水面上”。这样的景色描写实在让人无法想到死亡的凄凉。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借鉴,告诉儿童死亡后的世界并不可怕。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话题的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儿童认知的冲突,这既适应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有助于他们健康的心理发展。
(三)儿童文学作品在死亡话题中都表达了美好的理想。
例如在《獾的礼物》中更是以大家回忆獾曾经给予他们的快乐说明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在《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最后,布鲁诺认为“爷爷现在过得很幸福,那么他也要过得幸福一点”。米琪阿姨还生了小宝宝,大伙儿都觉得爷爷又回到了大家的身边,这暗示着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在有关死亡话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关怀。虽然科学告诉我们死亡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生活不仅仅需要的是事实,同样也需要理想。
二、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收获。
首先,阅读文学作品,儿童接触到了作者浅显易懂的语言,这对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简单地复述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语说出来,这其中有自己的理解。要实现这个过程,不仅有对文字的理解,还要通过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其次,儿童通过阅读这类文学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在关于死亡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们都向儿童传达的是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浅显的心理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对第一印象留下深刻的注意。因此,我们首先要给予儿童积极的生命观,这有利于他们看到积极的人生。即使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有正确温暖的死亡观,并且把握好表现死亡的恰当方式。这不仅仅是儿童需要的,我们现实社会同样需要。
参考文献。
[1]苏珊华莱.獾的礼物[m].北京:明天出版社,.
[2]艾利克斯希尔.天蓝色彼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3]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