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林清玄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662518

【导言】此例“林清玄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林清玄散文集1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其作品清新自然,又蕴涵深刻的哲理,总是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联想感悟,给人启发。他的《可以预约的雪》一文,被选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且被安排在了《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专题中。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学生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能明白生活的哲理,体会理性与智慧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笔者设计此文教学时,在学生品读美文的基础上,关注了文章的思想性,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体悟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在这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寻找语言的“味”,在把握语言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对关联词的提炼关注去理解作者的思想。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树。今天我们师生将一起走近作家林清玄,品读他的散文《可以预约的雪》。

二、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是《可以预约的雪》,但文章是不是写的雪呀?——不是。

那文中有没有哪个段落提到了雪?文中只有第三节提到。

“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2、这句话让我们知道,“可以预约的雪”,在作者的笔下其实是指的菅芒花。

同学们见过菅芒花吗?——没有。

菅芒花其实是一种台湾土生土长的花,它每年在秋天开放,它的茎很细长,它的花是白色的,毛茸茸的,(课件投影:菅芒花景)漫山遍野,像什么呢?

冬天的雪和秋天的菅芒花都是白色的,颜色相似。所以我们说花如雪,菅芒花如雪。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比喻。其实雪和花是可以互喻的,一句诗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雪指的是菅芒花,那么“预约”又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雪”(菅芒花)可以预约?

——因为雪是冬天下的,而菅芒花是秋天开的,它们有季节性,到了固定的时候它们都来了。“预约”是指时间可以约定,指雪和菅芒花都带有季节性。

换个角度,仿佛可以预期约定一样。你预先邀请,它到了固定的时间就必然到来。

3、好,我们同学思考很敏锐。现在我们知道标题《可以预约的雪》,他不是要写雪,而是写什么?对,菅芒花。(板书1:可以预约的菅芒花)

那这篇文章具体写了菅芒花吗?没有,那它究竟要写什么?

齐读,课文的第四段和第五段。

随机问,作者由看菅芒花写想到了什么?——由看菅芒花想到了看花人(板书2:人)

由看花联想到了看花人,由花及人。这两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

在两年内看花人发生了什么,有哪些离散呢?

生:第6-10节,写朋友、自己的变故。

很好,请坐下。那我们看,在两年前,这些朋友还一起相约在秋天一起去看菅芒花,但两年后的秋天,菅芒花依旧会开放,可是当年同看菅芒花的,人生却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我想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物是人非。

文学中常用物与人做对比,表达人事多变、不可预测的悲哀,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课件4)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无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

三、研读重点文本

1、作者用朋友和自己变迁离散来告诉我们,雪、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可是……什么是不可以预约的?======人生。齐读第11节

这两个“即使”强调了什么?由我与朋友=====推及到所有人。

师: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而人生是不可预约的。由花==看花人===所有的人。这一节在全文的结构上也是起到过渡的作用,

人生是在不停地变化的,思考作者认为的“常”与“变”指什么? 师读第13、14节。

生:“常”指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共同的理想。“变”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美好愿望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与人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在这里,关于“变”与“常”作者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比喻,能找出来吗?我们来读读。

——“我们仿佛纵深于大浪……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师:好,“大浪”“浮木”“巨浪”指什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重点讨论:

——大浪比喻人的生命历程;浮木比喻人对“常”的向往,一种意志;巨浪比喻生命中的“变”。作者用这个比喻句来表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齐读15-17:对待“常”,我们都是很渴望、向往的,而对待“变”却是畏惧、茫然。

作者说“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无法预约我们的人生发生什么变化”,从你的周围人和事中谈谈你的感受? (师准备汶川地震图片与同事的遭遇)

小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时光能倒流吗,我们可以改变吗?读课文18、19小节。

由此看来,这个世界不会静止,人生永远在变且不可预约!

2、“转念”以后,林清玄认为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常”与“变”呢?师读20-22。

=====对待生命要有悯恕之心,对待恒常要有祝福之念,面对人生的变化要有宽容之心。

(板书,悯恕祝福宽容)

要常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预约的希望。板书

文学不是让人悲伤沉沦的,而是促人向善向美,给人以生之理想的;哲理不是制造痛苦,而是解除困惑的。林清玄在这三段中用春风化雨般的文字,荡涤人心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向我们娓娓道诉人生智慧。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之中。

请大家再齐读20-22节,品味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刻哲理。

3、如何对待生命的中的常与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在思索这个问题,他们或用文字或用自己的生命历程来诠释自己的理解,请同学结合所学的文章和你熟悉的人物来谈谈。

明确:司马迁:隐忍苟活、忍辱负重、以生践志。

苏轼:豁达开朗,豪放洒脱,以诗显志

史铁生:坚强自尊,热爱生命,以文励志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主宰命运、不屈不挠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把握幸福 ,珍惜生命……芸芸众生,不一而足。

林清玄的这篇文章像一杯茶,苦涩中透着甘甜,难怪说他的文章是“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玄妙的声音”,他被称为宝岛十大才子之一,是当代散文家之一,十七岁开始写作,曾任过编辑、记者,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等。

林清玄的童年是在贫苦中度过的,家庭的贫苦在他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有兄弟姐妹18个之多,时时面临寒冷和饥饿的威胁。林清玄排行在末,常常穿哥哥姐姐的破衣服,裤子上的补丁有七八处。衣难遮体,食难果腹,盛好碗准备吃饭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碗里吐一口吐沫,因为稍不留神就被别人抢了去,更别说像汽水那样的奢侈品。童年时想喝汽水而不得的情况,一直刻骨铭心。看到别的小孩喝汽水长长地“呕气”,他羡慕不已,心中向往,竟误将煤油当成汽水喝下去,差点丧命。

林清玄的作品清新自然,总是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物体,去联想,去体察,去感悟,从而给人启发。而这篇文章就是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展开联想,由看菅芒花到看菅芒花的人,到所有的人,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展开思考,指明要从容地面对生活,要维持一颗悯恕的心,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菅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小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3篇林清玄,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林清玄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林清玄散文集2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生于一九五三年。自幼便立志成为作家,青年时期即遍获重要文学奖,如台湾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首奖、中华日报文学奖首奖、中央日报文学奖首奖、联合报散文首奖……曾在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家”。他著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作品曾多次被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之一。

作品特色

恬淡自然,蕴涵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他的文字犹如一股真淳的凉风,读完之后,能让人心静如水。像他这样的智慧清新的散文,在当今的文坛并不多见。他所主张的人心应“如水”“如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对洗涤人心灵,开启人性的灵智很有益处。

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物,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使人懂得感恩与向善,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带着莲花般的馨香。

林清玄的文章,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往往以最细腻的情感把你打动,值得一遍遍地去回味。

作品展厅一

故乡的水土

第一次出国,妈妈帮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突然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

“把这个带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妈妈说。

“这是什么密件?”

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土不服吗?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探究练习

1.作者第一次出国时,妈妈为什么会给他带一瓶水土?

2.文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写思念故乡的诗句有很多,请试写两句。

作品展厅二

鞋匠与总统

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在他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望族,被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首度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计划要羞辱他。

在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却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声歇止,他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里,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是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部化成赞叹的掌声。

林肯没有成为伟大的鞋匠,但成为伟大的总统。他被认为最伟大的特质,正是他永远不忘记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引以为荣。

当六祖慧能去拜见五祖弘忍的时候,弘忍问他说:“你是哪里人?来我这儿求什么东西呢?”

六祖说:“我是岭南人,只求向你学习佛法。”

弘忍笑说:“你是岭南人,又是没有受过教化的蛮人,怎么能成佛呢?”

慧能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的差异。蛮人的身份与和尚的身份虽然不同,佛性究竟有何差别呢?”

弘忍暗中赏识,最后终于把衣钵传给这位岭南来的蛮子,自幼丧父的樵夫。

批评、讪笑、毁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那些没有被嘲笑与批评的黑暗所包围过的人,就永远无法在心里点起一盏长明之灯。

探究练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尴尬()() 衣钵() 樵夫() 讪笑() 毁谤()

2.文章写六祖慧能拜见五祖弘忍时两人的对话有何用意?

3.林肯是怎样回应参议员们的嘲笑的?其高明之处在哪里?

作品展厅三

有生命力的所在

南部的朋友来台北过暑假,我带他去看台北两处非常有生命力的地方。

我们先去士林夜市,士林的夜市热闹非凡,有如一锅滚热的汤,只有台语“强强滚”才可形容。

二十年来,我去过无数次的士林夜市,但永远搞不清楚它到底有多大,只是感觉它的范围不断在扩大,并且永远有新的摊贩到夜市里来。唯一不变的是,只要到士林夜市就可以看见很多在生活中努力的人,夜市的摊贩不论冬夏都在为生活打拼。

我看到卖炒花枝的三个女人,脚上都穿着爱迪达的跑鞋,她们一天卖出的炒花枝是无法计数的,一锅数十碗的花枝,总是一眨眼就卖光了。

我看到卖果汁的一对夫妇,两个人照顾七台果汁机,左手在打木瓜牛奶,右手却在倒西瓜汁,不论来了多少客人,他们总是一样准确、快速、有效率。

我看到卖铁板烧的人,脖子上缠着毛巾,汗水仍从毛巾流到胸前,实在是太热了,他每做一轮的铁板烧,就跑到水龙头去以冷水淋身,来消去暑气。

朋友问我说:“听说士林夜市的摊贩都是戴劳力士金表,开宾士轿车来卖小吃,既然那么有钱,又何须出来摆摊呢?”

我说:“有钱而能坐下来享受,是很好的事。但有钱还能不享受,依然努力工作,才是更了不起的。”

大概是士林夜市中澎湃的生命力确能带给人启示吧!像如此酷热的暑天,气温在三十五度以上,还是有很多人走出冷气房,到夜市里来逛。

接着,我带朋友到忠孝东路去逛地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忠孝东路两边的人行道,每到百货公司打烊之后,就形成一个市集,从延吉街开始一直排到复兴南路,全部都是铺在地上的地摊。

这些摊贩有几个特色,一是摆东西的布巾,大约只有两个桌面大,非常简单轻便。放在布巾上的东西,样样都是整整齐齐的,与一般传统地摊堆成一团的样子完全不同。一是摆地摊的人都非常年轻帅气,男生英俊,女生美丽,比逛街的人还要显眼。我对朋友说,这些年轻人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白天上班的上班族,夜里出来赚外快,所以摊贩的族群与传统为了生活而出来摆地摊的摊贩,是很不相同了。

“我从前生活感到郁闷的时候,就会一个人跑到夜市或忠孝东路,看到那些不管自己的心情好不好都努力出来工作的摊贩,就仿佛被他们撞击了心门,心突然打开了。”我说。朋友看着屋檐下的摊贩,也表示了同感。

台湾的经济发展其实没有什么秘密,是因为有许多充满生命力的人居住其间。

夜里从忠孝东路回家,想到不久前有几位年轻力壮的青年,绑架勒索杀死一位暴富的老农夫。他们作案的理由是:“从监狱出来后,因社会的不能接纳,赚不到钱,才铤而走险。”社会的不能接纳只是借口,我们的社会从来不会去问夜市的摊贩:“你有没有前科?”我们的社会也从来不会排斥或看轻那些为生活打拼的人。

听说士林夜市生意比较好的摊子,每个月可以净赚五六十万(在夜市摆摊的朋友告诉我),我听了只有感佩,觉得一个奋力生活的人不要有任何借口,因为“一枝草,一点露”“要做牛,免惊无犁可拖”。

探究练习

1.文章中作者带朋友去忠孝东路逛地摊,这里的地摊有什么特色?

2.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把题目定为“有生命力的所在”?

4.读完全文,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林清玄:平易中蕴涵感人的力量》

作品展厅一:

1.这是闽南人的传统。他们认为,旅行生病是因为水土不服,如果带着一瓶故乡的水土,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2.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3.略。

作品展厅二:

āngàbōqiáoshàn bàng 2.意在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旨,即批评、讪笑、毁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3.林肯没有采取以矛对盾的硬碰硬的形式,而是从侧面用父亲作为一名鞋匠修鞋的事例来回应参议员们的嘲笑。其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直接揭露,但他的话语却使众参议员们意识到了自身做法的错误,为自己赢得了掌声。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3

关键词:竹林七贤 放任旷达 内心困苦

竹林七贤,充满传奇色彩的七个人物,充满传奇色彩的七段人生。闲云野鹤般的一段生活,竹林高歌、开怀痛饮的一段时光,给后世人留下了一段传奇,几许艳羡,几多感慨,几声叹息。

在魏末晋初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司马氏展现了除了军事才能的另一种才能,那就是――政治才能。司马氏活用了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伎俩,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实权并在朝廷里开始排除异已。曹氏政权的旧臣,多数惧怕司马氏而转投于司马氏。具有传奇色彩的“竹林七贤”则选择了一种不合作的方式――隐居山林。他们在当时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发挥道家崇尚自然的学说,在政治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开始了他们那段给后人留下无限向往的时光。

“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一段传奇人生。但这七个人当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嵇康和阮籍。他们也最能体现出放任旷达与矛盾彷徨在他们身上的统一。

嵇康这个帅哥级人物是“竹林七贤”的思想核心。无论是在文学、玄学还是音律上,他的造诣在当时都可堪称大师。但曹操的嫡孙女婿的身份,却使他在政治上只能招致祸端,于是这个英俊才子便带着家人隐居到山阳的一片竹林边上打铁避世。

朋友向秀等人常来帮他打铁浇园,又一起谈玄论道,聚众酣饮,生活貌似充实而快活的。在他隐居的这段日子里,他已经在思想上与自然融合,达到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境界。他不遵礼法、轻视俗务,清高直言,这也是他后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一次朝廷新贵钟会也因仰慕才名而前来拜访,当时嵇康正在柳树下打铁,向秀在一旁拉风箱,见钟会来了,嵇康只管打铁,旁若无人,“连眼珠也不转过去”,咣当,咣当……这打铁的声音在那一瞬间便永久回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使得我们今天透过历史仍觉得这声音仿佛近在耳畔,钟会记住这耻辱的打铁声。尴尬的气氛在空气中凝结,钟会面带怒容拨马便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空气中终于传来了嵇康的声音。钟会虽怒火中烧,但脑筋还仍然会转弯,对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充满禅意的问答,却显露了嵇康的高傲与轻蔑,也显露了钟会的愤怒和怨恨,嵇康是彻底得罪了这个千古小人。

嵇康“刚肠疾恶,遇事便发”,偏又遇到一个对他不放心的皇帝,得罪一个小人,小人进了一番谗言,导致了他毫无道理但却轰轰烈烈的死。三千太学生刑场请愿,场面何等壮怀激烈。面对死亡,嵇康面不改色,席地奏《广陵散》一曲,激越昂扬、如泣如诉的琴曲,飘荡在刑场上空。曲罢,长叹一声,“《广陵散》今绝矣”,慷慨赴死。让我们后世人扼腕长叹,留给我们太多惋惜,《广陵散》究竟何种旋律,何种荡气回肠。一代洒脱渊博之人,至此也潇洒旷达的离开人世。“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孙登的中肯评价,也总结了嵇康的人生。

那嵇康的竹林生活真的如外表那样充实快乐,放任旷达,令人艳羡吗?恐怕不是。首先,中国古代文人,所谓的隐居山林,大多都是为了后来能够扬名朝野,诸葛亮、李白都如此。当然也有真正的隐居者,则大多都像嵇康这样为朝廷政治所不容,在仕途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只得以隐居山林来明哲保身,表以悠然自得。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这位才华横溢的中散大夫怎么能甘愿隐居山林打铁度日呢?所以嵇康爱好饮酒,借酒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烦恼。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诗中有酒。但嵇康也很清楚,醉酒逃避只是暂时的,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所以嵇康又常服用一种中药散剂――五石散。五石散服用后,精神就进入一种忘我恍惚的境界里,忘记尘俗的烦忧、苦闷,灵魂得以超脱,精神得以麻醉,可以说是一种“”。然而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嵇康坚信那是长生不老神药的情况下,后人怎么还能蔑视他呢,有的只是同情、怜悯与感叹。嵇康栖居在竹林,好似怡然自得实际也受着沉重的精神负担,除了放诞地打铁作器、服药饮酒,他又有什么办法能减轻灵魂的压抑呢?

阮籍是建安七子中阮的儿子,也是七贤当中比较有个性之人。阮籍狂放不羁,爱酒如命,最多一次竟然连醉两月。阮籍是个不拘礼法狂放的人。与人下棋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对手要求停止,阮籍不肯,直到一局结束,分出胜负。他的行为常人所不能理解,常理所不能容忍。然而阮籍并非一个不孝之子。因为棋局结束之后,“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母丧期间,虽然照常饮酒吃肉,“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可见外表的不合常理,并不是阮籍内心的真正体现。他至孝,以至于不在乎外在形式,而伤其内心。比世人的表面孝顺,实则只是一阵的伤心难过要痛的多。他的伤,伤在了心里,伤在了骨髓里。隐藏了自己的伤痛,借外表的不拘礼法,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痛彻心扉。阮籍的是非和礼教都要,他是孝的,然而人死不能复生,他却只能借酒浇愁罢了,又何足与外人道。

如此狂放、旷达之人内心的真正苦闷,恐怕只有自己知道。阮籍的至交是嵇康,但在政治上,他与嵇康有所取区别,他虽然也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时事不可改变,于是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如前所说闭门读书、驾车游学,或者大醉两个月,推脱司马氏的婚约。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从事中郎、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写《劝进箴》。可见在政治上阮籍比嵇康成熟,练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最后得以终其天年。然而越是这样,他的内心越是矛盾。对阮籍来说,醉酒是最好的摆脱政治困境的方法。其出发点同嵇康服药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以此为途径来超脱现实、消解矛盾。据传阮籍写完《劝进箴》曾到嵇康墓前吊唁,后闭门不出,不久阮籍病亡,足见其内心的矛盾困苦。

嵇康和阮籍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也是最能体现七贤的放任旷达和内心矛盾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名人雅士,清谈雅论,超越生死,任情率性,这两个人给魏晋文学史增光添彩,也给后世留下太多感慨与遗憾。

参考文献:

[1]徐斌.魏晋玄学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6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