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范例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18118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范例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第一篇】

1、倾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相应的小鸟动作。

鸟妈妈的头饰。

1、听音乐走路: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站立不动。

游戏反复数遍。

2、听音乐找座位: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迅速找到任意一个座位坐下。

游戏反复数遍。

教师戴头饰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妈妈带娃娃出去玩。

幼儿听"鸟飞"音乐,做鸟飞动作,音乐停止,提醒有热找到家(座位)。

教师变化音乐的快慢速度:

"音乐有什么变化?""音乐快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很快乐,自由自在地在飞翔)"音乐慢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在捉虫、休息)"音乐停止了,小鸟就干什么?"(找家)游戏反复数遍。

在学会做"小鸟找家"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小动物的音乐,如小兔、小猫等,让幼儿听音乐做"小兔找家"、"小猫找家"的游戏。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第二篇】

1、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旋律a b c乐段。2、熟悉乐曲旋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奶牛的动作。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合作表演。

音乐

一、音乐导入,听音乐a段

1、手指律动:

师:伸出小手来,收回小手去。

有一个美丽的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奶牛,奶牛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小奶牛做早操。

2、幼儿随着音乐做早操,律动音乐

师:小奶牛们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来一起做早操,她们每天锻炼什么身体,强壮极了。

二、听音乐b段

1、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牛奶工来啦!农场里有个好吃懒做的牛,他每天什么都不做,每天都会来偷奶牛的牛奶喝。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小奶牛不会让他得逞的,让我们都来找找小奶牛们都在哪里?

师:有一只小奶牛想了一个好办法,它要变成一颗圆圆的石头,当牛奶工来的时候他一动也不动。

4、师:小奶牛们都变成石头一动不动,看谁会变成石头?

哎呀,本来可以有牛奶喝的,可是这下什么都没有了。

三、在听音乐c段,幼儿学变石头

1、教师:小奶牛们,牛奶工已经走了,有了这个办法,牛奶工就不会得逞了,让我们一起来玩小奶牛这个游戏吧!

2、师:请幼儿先休息吧

四、完整听音乐,幼儿学玩表演游戏

师:你是小奶牛吗?老师试探小奶牛

师:动的小奶牛就会被牛奶工取走自己的牛奶。

五、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

1、第a部分:小牛乖乖们,要做操了。

2、第b部分:牛奶工来了,取牛奶,小牛们快快跑到合适的位置变成石头。

3、第c部分:牛奶工找奶牛,你是小奶牛变得吗?推一推小奶牛看他动不动

4、小结:奶牛在变成石头的时候不管牛奶工怎么推怎么骗都要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6、师:听音乐,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准备休息!

六、小结

牛奶工没有找到牛奶,很饿,说好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小奶牛们给自己鼓励下吧!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第三篇】

1、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旋律abc乐段。2、熟悉乐曲旋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奶牛的动作。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合作表演。

音乐。

一、音乐导入,听音乐a段。

1、手指律动:

师:伸出小手来,收回小手去。

有一个美丽的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奶牛,奶牛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小奶牛做早操。

2、幼儿随着音乐做早操,律动音乐。

师:小奶牛们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来一起做早操,她们每天锻炼什么身体,强壮极了。

二、听音乐b段。

1、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牛奶工来啦!农场里有个好吃懒做的牛,他每天什么都不做,每天都会来偷奶牛的牛奶喝。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小奶牛不会让他得逞的,让我们都来找找小奶牛们都在哪里?

师:有一只小奶牛想了一个好办法,它要变成一颗圆圆的石头,当牛奶工来的时候他一动也不动。

4、师:小奶牛们都变成石头一动不动,看谁会变成石头?

哎呀,本来可以有牛奶喝的,可是这下什么都没有了。

三、在听音乐c段,幼儿学变石头。

1、教师:小奶牛们,牛奶工已经走了,有了这个办法,牛奶工就不会得逞了,让我们一起来玩小奶牛这个游戏吧!

2、师:请幼儿先休息吧。

四、完整听音乐,幼儿学玩表演游戏。

师:你是小奶牛吗?老师试探小奶牛。

师:动的小奶牛就会被牛奶工取走自己的牛奶。

五、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

1、第a部分:小牛乖乖们,要做操了。

2、第b部分:牛奶工来了,取牛奶,小牛们快快跑到合适的位置变成石头。

3、第c部分:牛奶工找奶牛,你是小奶牛变得吗?推一推小奶牛看他动不动。

4、小结:奶牛在变成石头的时候不管牛奶工怎么推怎么骗都要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6、师:听音乐,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准备休息!

六、小结。

牛奶工没有找到牛奶,很饿,说好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小奶牛们给自己鼓励下吧!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第四篇】

1、认识三角铁、并熟悉三角铁的音色。

2、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敲击乐器的乐趣。

重难点: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准备:1、经验准备:认识沙锤、手铃、响板。

2、物质准备:沙锤、手铃、响板、三角铁、四种乐器的图片,

(一)认识新乐器。

1、教师在幕后敲击乐器,请幼儿倾听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朋友来了。”

2、教师敲击一种乐器,请幼儿猜想一种结果,依次出示敲击的乐器。

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乐器朋友,请你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来了。”教师敲击三角铁,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乐器!

3、“小朋友们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小朋友摸一摸它的材质,(铁的)!听一听它的声音,(清脆的)!所以它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三角铁。”

4、请小朋友自由敲击三角铁乐器。

(二)玩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

1、请幼儿分两次倾听沙锤、三角铁、手铃、响板的声音。在幕前敲击一次,在幕后敲击一次。

2、游戏一: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粘贴在教室的四个方位,代表乐器的家。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3、规则:请幼儿倾听教师幕后敲击的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4、游戏二: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不重复的两两分成一组,粘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5、规则:教师在幕后同时敲击两种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两种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鼓励后游戏继续玩。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三)游戏结束。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第五篇】

钢琴、幼儿围坐半圆形。

(一)提问导入。

(二)学唱歌曲,尝试用圆舞板为“咔擦”处伴奏。

1、教师范唱,幼儿倾听并回答问题;(在咔擦处用动作和声音进行强调)小牙齿,真厉害,你们觉得它吃什么最厉害?为什么?(引出咔嚓声)

2、请幼儿模仿啃骨头的音效;

3、教师再次范唱,请幼儿在“咔擦”处模仿声音和动作。(可以站起来唱一唱,学一学)

4、教师再次范唱,在“咔擦”处用圆舞板进行伴奏。过渡语:小牙齿真厉害,有个乐器也想来为小牙齿助威,我们来看一看。

5、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圆舞板的演奏方法。

6、请小朋友一起演唱,在“咔擦”处做拍圆舞板的模仿动作。

7、请一部分幼儿拿圆舞板演奏,一部分幼儿演唱歌曲。

8、交换角色演唱演奏。

9、跟随钢琴伴奏,所有的幼儿一起演唱,一起演奏圆舞板。

(三)尝试替换歌词“骨头”进行演唱。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第六篇】

1、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差异。

2、幼儿尝试创编歌词。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大猫和小猫的图片。

一、导入,学习大猫和小猫唱歌的声音。

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图片,感受大猫和小猫形体上的差异,提问"他们是谁?它们一样吗?"。

a引导幼儿用动作幅度大表现大猫。

"大猫是什么样子的?"(学学大猫的样子)小朋友学的真像。

b引导幼儿用动作幅度小表现。

"小猫是什么样子?它和大猫一样么"(学学小猫的样子)。

师说:"谁来用动作表演下小猫?"。

2、幼儿欣赏歌曲《大猫和小猫》幼儿熟悉歌词,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猫和小猫。

(1)师问:"刚才小朋友听了歌曲《大猫和小猫》,谁来告诉老。

师大猫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

师问:"小猫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幼: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

(2)师再次欣赏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猫、小猫。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刚刚学过的动作来表现下大猫和小猫,看谁表演的最好。"。

3、教师领幼儿听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并将音乐与大猫小猫匹配。

(1)师问:"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听,谁走在前面,是大猫是小猫?"。

师问:"谁走在前面?为什么?大猫的声音是怎么样?"。

(幼儿:大猫,音乐比较大,声音大)。

(小朋友说得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猫叫。

(2)师问:"小猫呢"(幼儿:音乐比较小,声音小)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带领幼儿一起学小猫叫。)。

4、幼儿学唱歌曲,跟随老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儿模仿学习。

师:"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

"你们认识它了吗?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

"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

5、分组演唱。

将幼儿分成大猫和小猫组。在教师图片的暗示下,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唱自己的角色"大猫"和"小猫"。

"你们喜欢大猫还是小猫唱歌的声音?喜欢大猫的坐在这里,喜欢小猫的坐到那里?"。

6、仿编歌曲:

7、结束教学活动。

师:"请你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音乐课,孩子们带着头饰,唱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仅把大猫小猫引进了歌曲了,还可以自己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都请到了歌曲里面,孩子们学习的**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标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纲要》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育精神。课程上的流程也比较完整,只是中间的强弱关系我没有太强调,孩子们唱的喝感受的强弱关系都不太明显,这是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将在第二课时强调这一点,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师没有要求到,在以后的歌唱活动中,我会反复强调歌唱中各个注意事项,争取让孩子们养成一个科学的歌唱习惯。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第七篇】

这个“冷场”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不玩,不动,但是透过现象,我看到的是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水相对较弱,对外部世界不好奇,没兴趣的本质。拘泥于原来的教学环节,唱一唱,玩一玩,看起来是行不通了。因此,我决定调整活动目标,针对这个班级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把原来主要定位于歌曲的演唱,身体部位认知的目标调整为倾向于音乐感受、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多元目标。

正当我在脑子里快速思考对策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在教室角落里的工作毯。我灵机一动,对!借用道具试一试,创新参与度更高的游戏方法,孩子们一定喜欢!于是就拿过工作毯,一边唱“我把自己藏起来,谁也看不见。现在‘自己’又出现,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边用工作毯藏住自己。看见我一边随着演唱一边“躲猫猫”,孩子顿时来了兴趣。接着我又走到孩子身边,一边将孩子藏起来,一边将歌词替换成孩子们的姓名进行演唱。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开心地加入进来。我一看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马上让孩子们去拿工作毯,跟着伴奏音乐玩起了藏自己、藏同伴的游戏。最后我又加进师幼合作、幼幼合作的环节。孩子们参与度变得很高,乐此不疲地和同伴游戏,笑声不绝于耳。一个歌唱活动改变了“初衷”,就这样调整成了音乐游戏。在游戏的、开心的气氛中,孩子们愉快、顺利完成了原本的目标之外,还收获了更多元的价值――同伴之间有了主动的身体接触,增加了合作、交流机会的同时感受到同伴的合作的快乐,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并且拓展了创编的维度。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大胆表现“藏起来”、“又出现”,体会躲藏的快乐;

2、能够听辨和大胆用各种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

3、愿意尝试合作和交往,感受同伴合作的乐趣。

1、工作毯人手一块

2、音乐(原唱、伴奏)、播放器

3、幼儿围坐半圆形

(一)倾听、感受歌曲的快乐、幽默,尝试唱一唱,藏一藏。

1、教师清唱原唱《我把眼睛藏起来》,引导幼儿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轻快的风格,尝试唱一唱,藏一藏。

欣赏后提问:我把什么地方藏起来了?你们能不能藏得起来这些地方呢?(和孩子一起藏一藏歌曲中演唱的身体部位)

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表情伴随小幅度的动作清唱,请幼儿仔细倾听,认真观察。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老师对于歌曲准确的把握和表现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孩子感受、理解、欣赏并爱上音乐的首要素养。

2、继续唱一唱,藏一藏,引导幼儿大胆用肢体和表情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1)老师继续清唱歌曲,用丰富的表情和轻快的演唱感染和引导孩子,感受歌曲幽默轻快的风格。引导孩子尝试模仿和跟唱。

比如说,在“我把嘴巴藏起来”这一句的表达时,老师双手捂住了嘴巴进行演唱,声音的音色就发生了改变,本身就有奇怪的效果,配合丰富的表情,就能让歌曲的游戏性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孩子感到有趣并且很快融入,忘记是在学唱歌曲,而是在做一个游戏。

(2)播放录音,引导幼儿倾听,只在倾听到“藏起来”“xx又出现”的时候跟随动作。

录音使音乐更加完美,立体,孩子能够更好地感受曲风。在这个环节,更多的是对音乐完整的倾听和感受,并且在引导倾听的过程中,老师凸显身体部位的藏和出现,在欣赏的同时,为创编埋下伏笔。

3、跟随录音边唱边玩,大胆用声音、肢体和表情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游戏《我把藏起来》。

1、尝试替换原歌曲中的歌词,继续游戏。

引导语:孩子们,我们除了可以藏起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还能藏起什么地方呢?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教师将孩子找出来的部位替换仿编,带领孩子演唱;也可以请个别幼儿带领孩子将自己创编的歌词进行演唱;最后请所有的孩子跟随伴奏音乐将自己找到的部位替换仿编。视情况而定)

教师示范喊出“我把藏起来”,双手藏住身体的某个部位,让孩子模仿。然后引导孩子尝试寻找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大胆发挥想象,替换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身体部位的认知,又让孩子大胆发现身体上任何可以“遮盖”的部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初露萌芽。

游戏激发孩子说的愿望,同时又将歌唱中进行替换词创编的难度前置解决。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说出很多很多的身体部位,甚至奇奇怪怪的想法。

2、创新玩法,将歌词替换成“自己”,借用道具玩“藏自己”的游戏。

(1)教师示范“藏自己”的游戏。

取工作毯一张,教师一边随伴奏歌唱“我把自己藏起来,谁也看不见。哦,现在‘自己’又出现,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边和小朋友玩“藏自己”的游戏。并且在“藏起来”和“又出现”这两个地方着重用动作和语气、表情来强调,突出游戏的玩法和乐趣。

(2)提问:这一回,老师把什么藏起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藏起来呢?

(3)幼儿取工作毯,跟随音乐玩“藏自己”的游戏一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藏猫猫”非常感兴趣,物体消失又出现的游戏本身就很吸引孩子,更何况是自己和小朋友们随着音乐一会消失一会出现,这样游戏性增强,更加充满趣味,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尤其是自己出现时那种惊喜和满足的表情,让教室里充满了欢乐。

3、合作游戏:我把“好朋友”藏起来。

小班幼儿游戏以平行游戏为主,但长期的平行游戏不利于社会性的发展。而音乐游戏中增加互动、合作的环节,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观察、模仿、协商、肢体接触等等,为社会性发展提供机会。

(1)教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和小朋友互相之间找好朋友进行游戏,歌词替换为“我把好朋友藏起来”。

(2)提高游戏中合作的难度,创新游戏玩法。

a、师师合作游戏,请幼儿注意观察游戏玩法。

这个部分着重倾听和掌握前奏和间奏,前奏的时候教师互相眼神交流,中间的部分一名教师藏另一名,间奏的时候交换工作毯,然后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b、师幼互动,合作游戏。

请个别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请其余幼儿观察玩法。在进行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老师突出“藏”、“放”和间奏交换的动作,引导孩子观察合作的要点。(第一段音乐,老师随着音乐“藏孩子”和“放孩子”,间奏时老师把工作毯交给孩子,第二段孩子“藏老师”和“放孩子”。)

c、幼幼互动,合作游戏。

相互合作对于小班孩子们有一定的挑战,需要相互协商,相互交流和配合。但是三岁以后的孩子渴望同伴游戏,只不过同伴游戏的水平较低。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语言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三)工作毯归位,结束活动

(曲谱附后)

预设和生成的取舍……

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沉浸在喜悦之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个生成,让孩子们收获很多,我也同样获得成长。

同样的课程,我开展过很多次,几乎都比较顺利,但是今天的情况,让我思考课程预设是否要考虑更为周全,以及什么样的生成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原本的预设,考虑到了孩子的知识经验以及年龄特点,但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级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不同的家庭背景,致使我碰到了预想不到的不少孩子不唱,不玩,不参与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不是着急他们学习不会歌曲,而是担忧这些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性格不活泼,不开朗、大胆,不敢于参与集体活动,和外界互动的能力和意识比较弱。

因此,我很快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做出目标的调整。原来只要唱一唱,玩一玩,第二步进行身体部位替换次的创编就完成了这个歌唱活动的目标。但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认为应该把社会性发展作为重点。多让孩子们和老师以及同伴有互动的机会。那么,什么是孩子最爱的方式?――游戏!什么是好的媒介?――道具。我借用了工作毯这个道具,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孩子们灵动起来,积极热情地参与进来。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完成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还完成了前奏、间奏的听辨,和老师、同伴的合作也非常成功。不笑的笑了,不唱的唱了,不玩的也玩的不亦乐乎。

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的材料选取的适宜,就如虎添翼,为游戏插上翅膀,载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放松、思维开拓地玩中学,学中玩。与其说我们是孩子的老师,不如说是我们要向儿童学习。我们要学会观察儿童,通过科学的观察判断孩子的需要,判断什么是此时此刻教育的价值所在。不要拘泥于原有的预设,敢于判断和选择,敢于创新,真正做孩子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勤于思考和积累。

这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后续的活动还要继续。比如,还可以发动孩子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藏起来”的物体,做后续的创新游戏。可以扩大孩子们游戏的范围,在家里和亲人做,到平行班甚至到大班和哥哥姐姐做,开阔孩子思维,同时也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在短板上弥补起来。

创意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第八篇】

“猫小猫”是小班教材中的一节音乐活动,音乐表现了猫和小猫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结构简单,节奏工整,是一个很有趣的音乐活动。小班的幼儿,在倾听音乐方面是有一定经验的,但感受音乐,特别是表现音乐才刚刚起步,其经验是缺乏的,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也不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特点,我们进行了同教材不同教法的尝试,我们借助有趣的动物形象,来引导幼儿尝试通过创编歌曲来创造性地表现音乐,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不但感受到音乐作品优美的旋律,同时,体验到了作品的有趣和游戏的快乐。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

2.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1.猫、小猫的图片。

2.《猫小猫》音乐盒带。

1.话题导入。

“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带领幼儿学说喵喵喵喵喵。)

2.听辨两段音乐。

(1)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听一听,是猫来了还是小猫来了?(教师分别弹奏两段音乐。)

(2)你是怎么知道的?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又怎么样?

(3)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声音好吗?

3.学唱歌曲。

(1)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猫先要介绍自己,听!

“我是一只猫,我的声音很,喵喵喵喵喵。”这是谁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2)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小猫的声音怎么样?

(3)一起学一学猫和小猫。(视幼儿的学习情况唱23遍。)

4.请幼儿分别扮演“猫”和“小猫”,教师弹前奏,幼儿听音乐,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猫还是小猫,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跑到老师的跟前。

5.音乐游戏“找小猫”。

游戏规则:家跟着音乐一起走下座位边表演边唱歌,唱到小猫“喵喵喵喵”部分时,扮演宝宝的小朋友就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音乐结束后扮猫妈妈的.幼儿来找小猫。

由于歌曲的结构形象比较鲜明,孩子能够一下子就理解歌曲,我用猫和小猫的玩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让他们有兴趣去学习表演小猫和猫,并且能够表现出猫和小猫的不同。在歌唱力度上能够做出明显的区别。幼儿很快地就学会了歌曲,在我的提示下开始探索与歌曲匹配的乐器,很快就找到了比较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不足的是一些孩子在演奏秩序方面还有待加强。不喜欢听节奏,爱自己玩乐器。在以后的时间我会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演奏秩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