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化论文【范例4篇】
【导言】此例“审计职业化论文【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审计职业化论文【第一篇】
1 评审方法
专业化评审
按专业类别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5个专业组组织评审,分别是临床医学、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学辅助技术、预防医学、综合(药学、护理等)。如遇专业组申报人员少于10人,合并到其它专业组评审,专业组申报人数超过150人时,分成2个专业组进行评审。按专业不同制定侧重点不同的量化标准。
两级评审
推荐评审 各分支局级企业职改办组织所属医疗单位的推荐评审。首先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然后组织推荐评审会议,按量化标准对申报人的能力与业绩进行量化评分,得出量化成绩。
评审 评审会前,各局级企业将推荐评审成绩及申报人的评审材料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组织专职人员审查上报材料,主要审查:①上报材料的真实性;②是否符合申报的基本条件;③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文章、科研等业绩指标进行初步量化评分。另外,评审办公室还要将全部申报人员的材料按专业分组、按已量化成绩排序。评审会分为两程序:①专业组会议,5个专业组分别对本专业组的申报人员进行评价和量化评分,按量化评分结果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员,形成专业组评审意见报评委会;②评委会,对5个专业组报送的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逐一进行审核,按比例再次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形成最终评审结果。
基本申报条件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基本申报条件 对申报人的品德、学历、资历、外语、年度考核结果、科研和论文著作、企业服务等业绩进行基本条件设置。对在学历、资历上不符合基本条件的,设置破格申报条件,对破格申报人的文章、科研等其他条件的要求相对提高。
量化评价 由推荐评审的职改部门、评审会的评审办公室先后进行材料审查和初步评分,在推荐评审会、专业组会议、评审会上,由评委再次审核材料、复核评分的准确性。推荐评审会、评审会,按量化总成绩进行排序,分别得出推荐评审成绩和评审成绩,按排序结果等额投信任赞成票。
2 量化指标与权重的设置
基础指标的量化
学历 按申报人员所取得的最高学历、学位计分。博士研究生10分,只有博士学位的9分,硕士研究生8分,本科硕士7分,本科学士6分,本科无学位者5分,破格评审0~1分。
资历 按申报人员取得现任职资格之日开始,计算到拟评审高一级任职资格当年的12月31日。累计1年计1分,满分10分。
外语和计算机 要求申报人员参加全国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且成绩合格,成绩×进行量化。
科研 依据部级、省部级、地市局级的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等政府奖给予量化计分,见表1。非政府奖如各医疗单位、各种协会、学会评定的奖项在评审会上不计分。
论文著作 论文按发表的期刊的性质、等级、论文类别、作者排名情况评分,见表2~4。单篇论文得分=4×期刊性质权重×期刊等级及论文类别权重×排名权重。
著作要求是有学术价值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专著或译著。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的编者均以中华级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的权重计分,即计4分;其他著作或译著的主编按中央级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的权重计分。计分的权重与申报人著译部分的字数相关,著作中未明确标识作者著译章节、无法统计个人编写字数的,按“×著作总字数/作者人数”计算。单部著作实得分=×著作作者的计分权重(不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见表5。
教学 按申报人员承担继续医学教育课程、研究生和本、专科等教学任务的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等业绩进行评分。
推荐评审成绩 本项指标只用于评审。依据“各单位在推荐评审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化评分-本单位全部申报人员推荐评审的平均成绩+50”的十分之一进行量化。
继续医学教育与专业技术考试 本项指标只用于推荐评审。要求参评人每年必须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在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技术考试(如“三基”考试)中成绩合格,用近三年度的技术考试平均成绩直接量化[2]。
评审指标
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 根据申报人的述职答辩情况、代表个人最高技术水平的诊治病种、手术、技术操作及开展过的新技术项目的病例资料、科技资料等,结合相应的年度、地域等技术环境因素,在本专业组内比较,评价申报人技术水平情况。
履行技术岗位职责、工作量、工作质量 评分以专业技术履职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报告、工作业绩和成果为重点,参考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及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在本专业组进行评价。
述职、答辩 除考察答辩论文的质量,按期刊级别、影响力、文章类别、作者排序、文章设计是否合理、论证是否严谨、实用性、与本专业的相关性进行评分外,还要结合申报人员的现场述职、答辩情况,特别是回答提问的情况(提问问题一般为与答辩论文相关的专业基础、专业应用和新进展的学术问题,不少于3个),进行评分。
专业技术工作环境、条件 参考申报人员上报的各项申报资料,同时要考虑申报人所在单位和科室等技术工作环境,在本专业组内进行比较按一至五级评分。见表6。
权重的设置
基础指标 根据申报人的基本业绩的依据进行评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年度考核及荣誉、完成继续医学教育等能力与业绩基础,以及科研、论文、教学能力、推荐评审成绩等,权重共占总成绩的55%。
评审指标 根据申报人的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履行技术岗位职责和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学术影响力、述职和答辩、专业技术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评分,反映申报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由评委进行评分,权重占总成绩的45%。
3 矛盾分析与政策应对
地域分布不同带来的问题
因企业所属卫生机构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在新疆、内蒙等西北部地区的医疗单位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水平整体上不如东南部地区,在偏远地区医院工作的比在大都市工作的人员更难在科研、教学、论文上取得较好的业绩。在评审指标中酌情考虑为企业服务和地域因素进行评分。
医院等级不同带来的问题
在企业的卫生工作中,三甲医院负责较重疾病的救治,二甲以下医院,对企业员工和家属的医疗服务工作也非常重要。考虑医院等级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不同,小的卫生机构更难取得科研、教学的业绩,在指标权重的设置上,分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两个标准,非三甲医院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年度考核及荣誉、工作量、工作质量等权重设置较大,科研、论文、教学等权重设置较小。
评审会不能现场答辩的问题
因人员在全国散在分布,统一现场述职答辩困难较大,在评审会上不进行现场述职答辩。通过要求推荐评审会组织现场述职答辩、并将推荐评审会的现场述职答辩成绩、总成绩纳入评审会成绩中(占评审最后成绩的20%左右)、对推荐评审的答辩论文质量重新评分,作为评审成绩的指标之一,弥补了不能现场答辩的不足。
4 成效及体会
提前公示量化标准
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明职称评审、职业生涯努力的方向,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医疗机构的发展[3]。学历、外语、计算机指标的设置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动力;年度考核、工作量、工作质量、新技术项目等指标的设置(以病历为依据),使专业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日常的点滴工作;教学、科研、论文、学术影响力等指标设置使大家更加重视教研能力的培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的动力[4];重点学科、专业技术工作环境等指标的设置,促进了医院和学科的不断发展。
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程序和结果公平是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制度的理性诉求[5]。建立评委专家库,将企业全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专家库成员,随机抽选评委;专业化评审,将相近专业的申报人、评委相对集中分组;量化评审、两级评审;细化《评审标准》,评委在评分时对能力与业绩的具体评分“刚性较强、弹性较小”,对全部申报人员的评审条件、推荐评审和评审量化成绩进行公示。每个申报人都能看到本人在全部申报人员中总体得分和排名情况,看到自己各项量化考评方面取得的业绩和不足,将职称评审材料相关的电子版材料归档保存备查[6],增加了职称评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广大申报人员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认可程度。另外,通过权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地域不同、医院等级不同引起的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不平衡。体现了程序和结果的公平。
重视日常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工作实绩[7]
“三基”等技术考试、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年度考核和荣誉等指标的设置,以及将推荐评审成绩、推荐评审时的答辩成绩纳入评审总成绩的方法,改变了以往论文和科研业绩主导职称评审结果的局面。在申报材料中要求上报能代表个人技术水平的病历、科研任务书等资料,端正了卫生技术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开展新技术、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正确应对技术难题的工作态度,改变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只重视科研和论文、不重视日常工作和日常技术工作进步的工作作风。
严格量化评审
量化评审能够对申报人员进行相对全面的能力和业绩评价,改变了以往评审专家只能对申报人员的学历、资历、外语、发表文章形成感性认识的弊端,减少了评委的主观因素,能够形成对申报人员的业绩进行具体刚性评价的结论,避免了评审结果的确定弹性过大等诸多矛盾与弊端,评审结论能够得到申报人员的普遍认可。
严格评审纪律
评审办公室、专业组评审与评审委员会相互核查评审材料的真实性,保证评审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在评审程序上,各局级企业的职改部门将申报人的申报材料、推荐评审结果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次审核,明确并公示核心期刊目录[8],对论文、著作、科研成果奖等业绩进行检索核实[9-10],并对基础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在近4年的工作中,逐渐杜绝了论文、科研、教学等业绩造假现象,消灭了非法期刊、增刊代正刊等报送现象。专业组评审会上,专业组评委对评审办公室的材料审核和对基础指标的评分情况进行核查,对评审指标逐一评分。对每个申报人员,明确主评、副评人,如整个评审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责任追究到主评和副评人。评审委员会会议最后对评审办公室的工作、专业组评审的工作进行核查。通过以上措施,杜绝了职称评审中的舞弊和违规现象。
科学设置量化指标和权重
量化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是建立合理的量化评审方法的核心和关键[11-13]。本研究共设置指标14项、20多个方面,包括了卫生技术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承担的工作和业绩等内容。在指标和权重设置前,注重工作实绩,向各个医疗机构专家、职改部门广泛征求了意见,复习了各个省市职称评审的文件要求和相关文献报道。在办法正式实施前组织了专家进行了模拟评审,对办法进行了反复修订和广泛宣传,保证了办法正式实施中无重大缺陷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淇敏,史峰,诸海英。医院职称评聘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6):375-377,412.
[2] 马海泉,王冬,许红民,等。将“临床技能考核”纳入医师职称晋升评审的做法[J].中国医院,2007,11(5):45-47.
[3] 周丽蓉。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48.
[4] 白毅。职称评审中加强临床技能考核对临床队伍建设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2):1531-1532.
[5] 余兴龙。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77-80.
[6] 李殷青,丘如华。信息化背景下职称材料归档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1,(6):14-15.
[7] 丁志明,徐向荣,徐键。我院职称晋升实行评分制的实践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3):218-220.
[8] 谭长拥,赵飞,彭国莉。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四川省高校职称评审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34(3):97-100.
[9] 徐玫,崔云,高绘玲。高校职称评审材料学术检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5):223-224.
[10] 易映。量化评分模式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中的运用与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2,7(5):62-63.
[11] 李彩华。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J].现代医院,2009,9(1):134-135.
[12] 林文红,黎绮和。推行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的经验及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1):128-129.
审计职业化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独立性;职业谨慎;审计失败;审计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方式日益复杂,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也随之日益增大。管理层参与财务造假,关联交易更加复杂化等等一系列原因,使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愈发困难。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审计失败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对独立性的保持和对职业谨慎的恪守。
不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如何,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最终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就属于审计失败。所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其避免审计失败的前提与基础。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对审计失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研究,分析科龙电器审计失败的真正原因,进而对保持独立性,恪守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索。
后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方法;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案例背景,详细分析案例;第五部分为案例讨论与一般启示;最后是研究结论和展望。
二、文献回顾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审计失败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诸多学者对防范审计失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章立军(2012)在其专著中指出,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财务报告舞弊和审计失败产生的原因、形成机制和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构建转型经济下审计失败的理论分析框架,把握审计失败的规律。
贾成海(2014)更加强调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在经济转型的今天,审计独立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可行性对策。
姜锡铭(2009)同样强调,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也是审计赖以存在的基础。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决定了审计质量。
胡本源(2009)指出,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在经济上的依赖会损害审计独立性的一项原因。只有从制度根源上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行为的约束,审计独立性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上述研究文献,主要讨论了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失败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研究,分析科龙电器审计失败的真正原因,进而对保持独立性,恪守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索。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案例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特定事件或事物的发生和变化,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研究验是解释上述两类问题的有效策略。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仅起到研究设计的作用,而且是一种全面的研究方法。
作为案例研究,本文采用了对单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即个案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捕捉和追踪管理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和新现象。个案法所得的材料比较全面准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案例研究对象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2001年度科龙电器的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连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德勤华永接手科龙电器的审计业务。2002年度,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3年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4年度其再次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2002-2004年度间,科龙电器财务报告弄虚做假,披露不实不尽,而在德勤对科龙电器这几年均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德勤应当为其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将集中研究在2002-2004年度之间,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科龙电器2002-2004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失败案例。本文重点介绍了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的一些观点。在案例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站信息、新闻报道、专业杂志、内部资料等二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获取信息。
四、案例简介与分析
(一)案例简介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2000年开始科龙出现净损失,2001 年度,科龙电器继续出现巨亏。2002 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2003 年科龙电器处理掉了三年的累计亏损,并出现进一步盈利。2004 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
2001年度科龙电器的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连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德勤华永接手科龙电器的审计业务。
2002年度,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的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在这种情况下,德勤2002年出具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
2003年德勤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事实情况却是,科龙电器2003年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假陈述与重大遗漏,并不满足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
2004年德勤再次对科龙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主要针对该年度的两项应收账款。德勤以未能从这两家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即未能取得充分而恰当的审计证据而给出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德勤难辞其咎。2005年底,证监会认定德勤对科龙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
(二)案例分析
在这一部分里,本文将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具体深入分析初步讨论前面所提出的研究问题: 保持独立性,恪守职业谨慎是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
鉴于德勤在科龙电器审计中的表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丧失应有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已是导致大量审计失败的首要原因。德勤对科龙的审计毋庸置疑是失败的。在2002-2004年间,科龙电器财务报告弄虚做假,披露不实不尽,然而在德勤对科龙这几年的审计报告中均未反映,德勤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对立性,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按规定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德勤应当为其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勤在对科龙公司各期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时,错误地按照科龙公司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和各期单位成本确定存货期末余额,并推算出科龙电器各期主营业务成本。
2、德勤对科龙抽样盘点的范围不充分,从而未能发现科龙通过压库方式确认虚假销售收入的问题。
3、德勤在2003年度进行应收账款函证时,两家客户并没有将回函直接传真或邮寄给德勤,而是由科龙公司该项目的工作人员接收后转交给德勤。
五、案例一般启示
在上一部分中,本文详细阐述了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的主要发现并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从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中得出更具普遍意义的一般启示。
审计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没有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没有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程序时,应遵守注册会计职业准则,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合理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六、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审计环境与审计实务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审计失败案例屡见不鲜。审计失败的问题已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已是摆在审计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科龙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其避免审计失败的前提与基础。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对审计失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秉承客观、公正、独立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能够充分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失败。
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独立性,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的探索,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在更大的制度背景,更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考察。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学者提出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成海(2014).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 章立军(2012).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审计职业化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审计文化,部队审计文化,建设方向
审计文化对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事业的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现役部队长远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好的审计文化不仅能够培育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激发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为现役审计创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为部队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加强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研究,是部队内部审计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内涵
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是公安现役部队在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体,是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包括审计理念、思维模式、工作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
服务大局是审计文化的主要表现。服务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审计监督的重要工作方针,也是构建审计文化的起点和基石。审计监督必须紧紧围绕公安现役部队中心任务,始终强化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服从服务于部队中心任务为导向,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监督与服务、原则和变通的关系,始终将工作思路与部队中心任务保持一致,加强形势研判,科学谋划实施,保障部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独立性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两个方面。形式上的独立性体现为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尤其是组织、人员配置、经费保证上的利害关系。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思想上的独立性,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保持超然性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依赖、屈从于内外压力和影响的精神状态。
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是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操守,也是审计文化的重要元素。遵循规范作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求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理性,在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始终遵循规范程序的约束,这样才能将因疏忽或失职而导致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另外,在审计文化中,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保证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基石,奉献是整个审计价值体系和审计职业荣誉的道德基础,是审计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还有就是进取,进取包括审计事业的进取及审计人员的进取。审计事业的进取是指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公安现役部队建设发展步伐,积极承担新使命,发挥新作用。审计人员的进取是指在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上不断追求进步,始终保持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胜任审计岗位需要。
二、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好的审计文化能够培育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激发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为审计人员自身建设提供动力和指导
首先,能够增强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审计文化能够把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上下同心、和谐一致的团队,创造出良好的气氛,使审计人员提升组织凝聚力。其次,能够激发审计人员的创新力。审计文化能够从观念、精神和意识层次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价值观念的革新和变化,培养审计人员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及责任感,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展现审计工作蓬勃生命力。再次,能够发挥引导和矫正作用。审计文化建立在审计群体价值目标之上,集中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念,具有道德、精神层面的“软约束”, 这种无形的引导作用能够促使审计人员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矫正自身存在的偏差,树立起良好的审计形象。
(二)为审计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理念和支撑
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推进审计工作实践的文化,实质目标是为审计事业发展服务。审计文化渗透于审计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树立先进的审计理念、培育优良的审计作风、增强审计集体凝聚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软性感染力。良好的审计文化能够构建出积极上进的审计氛围,促进审计人员依法严审、务实勤审、创新强审、文明从审,不断提高审计实践创新发展水平,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三)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提供理论保证
审计理论是审计活动中遵循的依据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代表着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属于审计文化的中间层次,它通过约束和规范审计行为,体现独特的审计文化。公安现役审计成立以来,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办法、审计指南及操作流程,在审计制度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也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法理基础,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保证。
(四)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创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审计文化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审计文化一方面能够促进公安现役审计系统人员、制度、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审计工作紧紧围绕三支部队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和谐警营”,努力主动作为,强化监督,维护部队的财经秩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及大量的、有效的、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使上级党委 山草香…和广大官兵理解、支持、信任审计,提高对审计的认识 ,从“要我审计”到“我要审计”,积极为审计工作造桥铺路,无论是在审计硬环境(办公设施、配套设备、各类库室、审计文化场所),还是软环境(技术手段运用、审计软件建设、党委首长重视)上都能够给予便利,使审计工作在和谐环境中顺利开展,更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
三、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建设方向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培育过程。目前,公安现役部队对审计文化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审计文化体系框架尚未形成,审计价值体现还须进一步提升。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取得实效,必须要立足于公安现役部队发展实际,着眼于科学长远建设,将审计文化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事业蓬勃发展。
(一)把握大局科学定位,提升审计工作价值
公安现役部队审计监督的服务内向性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将审计工作放在部队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准确定位审计部门的职责使命,着眼于部队中心任务及官兵关心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原则,尊重科学,讲求效率,认真履行职责。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在充分行使监督职能的同时,注重发挥服务和咨询作用,关注公安现役部队行政效能, 拓展审计视角,逐步实现从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从单纯的监督检查向促进改善部队风险管理转变,努力提升审计服务建设价值。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审计人才战略,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二)树立务实审计的理念,培育公安现役审计文化价值体系
要注重实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建立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公安现役审计制度体系。审计法律法规,为公安现役审计工作设立了准绳,是规范公安现役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底线。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起系统、民主、科学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并随着内外部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清理和修订,同时,要通过宣传典型、督导检查、奖惩机制等,确保制度执行和落实到位。同时要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公安现役审计文化的内涵。公安现役审计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现实的反映,还应是未来的导向。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借鉴和吸收先进地区和单位的公安审计先进文化成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公安审计理念、公安现役审计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最终实现以公安现役审计文化的“软实力”促进现役部队的“硬发展”,更好地为推动公安现役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审计工作发展,推动审计制度文化建设
近几年,随着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公安现役部队的组织建设及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工作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和公安现役部队的发展需求,及时转变审计目标职能,更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职能,推进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使审计机关作为审计项目管理主体的作用更加的明显。紧密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更贴近实际、更具有 活力的审计体制文化既是公安现役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以完善法规制度为基础,建设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制度文化。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制度文化包括审计管理、机关管理、人事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就必须加快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推动审计文化发展规范化进程。通过相关制度明确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内涵和内容,规范审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式和程序。要及时补充更新切合审计文化发展实际的政策法规,加强审计质量和审计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相关审计纪律、廉政风险防控等办法措施,努力做到按章办事。
(四)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氛围
审计宣传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转换审计成果、服务领导决策、扩大审计影响、塑造审计形象等有重要作用。但在调研中发现,公安现役部队学习审计、了解审计、宣传审计的氛围并不浓厚,部分人员不清楚审计的职能任务。对此,审计机构和人员要紧扣部队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彰显审计特色。在宣传内容上,突出宣传重点,大力宣传审计监督在维护部队财经法纪、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发挥审计监督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在宣传方式上,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建立审计网页或开设专栏,创建审计业务交流阵地,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和重要活动,提高审计监督的辐射力和感染力。要进一步推进审计公开,提高审计监督的公信力,营造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宫军。审计文化影响力与审计文化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
[2]王爱国。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J].会计研究,2011(03).
审计职业化论文【第四篇】
论文摘要我国的内审制度从1983年建立起与国家审计一样,经历过初期的“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进而到“积极发展,稳步提高”和“加强、改进、发展、提高”的几个发展阶段。在新时期下,内部审计已经由一种零散的组织活动向一种社会职业发展趋势。文章提出四种对策以适应这种发晨趋势:更新观念、法制建设、理论研究、提高素质。
现阶段,我国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2003年7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这意味着传统内部审计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换,而借鉴了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职业化将在企业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必然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内部审计只是一些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在组织内部独自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1941年,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审计的奠基年,该年在美国成立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使内部审计成为一种社会职业。发展至今,西方内部审计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社会职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推行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cia资格考试)和授证制度,全球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项考试。考试内容包括4个部分: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和信息技术、审计环境。同时,内部审计已从一种单纯的实践活动上升为一种理论体系,完成了由“术”到“学的转变。实践证明,参加cia资格考试,有利于促进我国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显现出来,向国际同行证明我们的实力;有利于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国际地位。但随着cia考试工作的拓展,取得cia资格的人数将不断增加,解决我国cia的注册和执业问题已迫在眉睫。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和iia签订的cia协议,我们应该尽快制定cia的注册办法以解决好cia的法津地位、执业、管理以及后续教育等问题。注册办法尚未出台,表明我们还有职责没有完成。
二、强化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措施
1、更新观念
职业化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须要搞,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不断创新,按企业管理层的意图,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行使审计职能,努力实现从监督导向型内审向服务导向型内审的转变,为领导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主导和对社会审计执业质量的监督,逐步形成社会审计监督企业、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的监督链,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审计机关才能集中企业审计的力量,确保“突出重点”。
2、法制建设
作为构成审计体系的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国家审计有《审计法》作为法律依据,民间审计以《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在我国,内部审计却缺乏高级的法律规范来指导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审计署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一项部门法规。当前,伴随轰轰烈烈的“审计风暴”,国家审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民众将其视为反腐倡廉的利器,而民间审计的建设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国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内部审计法》,从法律上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而由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并颁布《内部审计准则》,从实务上具体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进程。
3、理论研究
为加强对内部审计学术活动的组织,审计学会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多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学会的分会。这些分会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术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为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后奠定了组织的基础。此外,为了提供一个学术探讨的阵地,中国内部审计学会要多创办一些刊物,宣传内部审计工作,探讨内部审计理论。比如在2000年,为了适应学会改建为协会的要求,正式出版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学术及实务刊物《中国内部审计》,从而在宣传与探讨内部审计理论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4、提高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原来旧的审计方法显然不满足要求,应力求在审计方法上 断创新。与此相应,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多种专业和综合知识及经济管理、综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培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商业、技术、人力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使他们知道何处查找评估风险的技术依靠,同时能理解相关控制目标和能辨别测试控制、评估测试并做出适当建议。审计人员还能理解和使用审计系统,并被包括进评估实施管理有效性和系统使用者的角色中去,即他们既是系统审计者,又是使用者。
总之,内部审计的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一定要深刻认识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于全面依法履行审计职能,着力于促进内审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益明:知识经济与审计创新[j].上海审计,2001(4).
[2] 齐兴利、剧杰、袁新:从内部审计的历史演变透视现代内部审计发展态势[j].广东审计,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