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审计论文范例精编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2000字]审计论文范例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审计论文2000字1
摘要:课程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审计学》这样一门枯燥且内容繁琐的专业核心课程而言,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是关键。高等院校应结合《审计学》课程特点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审计学》是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任课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非要重要的影响。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从结构框架看,它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从活动程序看,它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课程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
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它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导,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活动较少。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非常强,但教学质量的好坏受到课程内容、教材难易及教师经验等的影响,如果教师发挥不好就很容易变成“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主要围绕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导向审计展开。虽然所有内容均可用讲授式教学,但部分内容按这种模式讲授下来效果不好,比如《审计学》中涉及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知识点其实都是内部控制的知识,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内部控制的课程,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缺乏相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仅仅靠讲授式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审计实务部分也是,《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以谈话、问答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模式与讲授式模式一样发挥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明显,这种模式更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审计学》课程涉及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统计学等课程内容,与学生的部分前期课程相联系,这些知识点就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自学,启发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在课堂上再发问,然后老师进行释疑,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与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而对全新的知识点,如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实务等与学生日常生活脱离的部分就不太适合用启发式教学了。
(三)讨论式
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组织、发动学生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很容易偏离讨论主题或超时。《审计学》课程主要讲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在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审计法律、审计准则等,否则会造成审计失败,这样实际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来进行讨论,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形象。
(四)问题式
问题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教学起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长期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深入问题并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一种以师生互动,它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这种教学模式选择与否与课程无关,与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学生素质较高的学校可以选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而学生素质一般的学校则慎用。
(五)混合模式
这里的混合模式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可以依托MOOC平台教学,也可以是类似“翻转课堂”中的自制视频等方式教学,主要用于学生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或用作课前预习或用作课后学习与辅导,而线下的课堂教学则结合学生线上的学习情况灵活展开。这种模式线上线下相互衔接,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态,即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重难点,因班制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了课本的局限,同时可以利用电子平台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进度。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监管平台随时跟进追踪学生学习进度与效度,有针对性的解决重难点,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再次巩固,加强记忆曲线,这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线上的课程学习要有有效的监控,否则就流于形式了。《审计学》课程知识点繁杂,一个学期的集中授课大概60个学时左右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而且审计学涉及的原理比较抽象,对象牙塔中的学生而言晦涩难懂,如果能采用这种混合模式教学,对简单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先在线上学习,线下就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讲解,再结合线上或线下的练习或辅导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比单一的模式教学更好。
當然,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同一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轮流使用。教学模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完成任务,然后再推选出学生代表当众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及归纳总结。它以任务为导向,一点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就慢慢培养出来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一般学生需要对案例发表看法,而教师则作为激励者,鼓励、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极大帮助。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从当前情况看,高等院校在《审计学》课程教学的模式选择上不太理想,一部分教学硬件设施较好的院校已经用上了混合教学模式,也有一部分院校用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还有很多民办高校仍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理论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果只用这种模式教学的话,很容易变成注入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建议
就《审计学》课程自身来讲,它的大多数课程内容都比较枯燥、抽象,超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范围,且涉及的知识点细小繁多,实用性和操作性也较强。在这种前提下,高等院校要培养应用型的审计人才,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每堂课学有所得。
结合上述的《审计学》课程特点,我们应该在考虑院校自身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学生综合素质等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民办高等院校为例,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在讲授法的基础上,穿插使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有条件的用混合模式更好,然后在这些模式下再挑选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这两种具体方法,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任课老师可以组织一个团队,大家同心协力建设一个审计案例库,使教学案例库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审计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应在其有限的上课时间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任课教师结合《审计学》课程特点及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尹海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下审计学人才培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3.
[2]王雪.基于MOOC平台的审计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J].经贸实践,2018(22).
[3]孟志华,李璇.基于问题导向和思维导图的审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20193.
审计论文2000字2
[摘要]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审计价值观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师和管理队伍为主体,加强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推动课上和课下同发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全面加强审计专业学生审计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审计专业;学生;审计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8-0-02[收稿日期]2020-10-06
一、引言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高校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深入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2018年发布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指出,设有“审计学”专业在内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求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目标定位,进一步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1]。为此,高校应结合《国标》相关要求,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新时代高校审计人才培养如何加强审计价值观教育是审计界特别是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及相关领导必须破解的紧迫的新问题。为此,高校设立审计专业的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教育改革创新,将审计价值观融入审计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审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审计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审计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加强审计价值观的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刘家义认为,要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2]。宋夏云等基于审计价值观相关文献研究指出,审计精神文化的内核包括:独立、客观、公正、正直;强烈的责任意识;可靠、透明;有效性;忠诚、奉献;审慎;清廉;依法;创新等[3]。审计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形成过程与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密切的关系,是广大审计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形成的。
任剑欣从“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六个方面对审计人员的基本价值取向进行界定,认为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是指要有审计的使命感和职业担当意识,忠诚是指要从事审计、热爱审计、尊重审计,清廉是指要保持审计人员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的崇高品德和良好风范,依法是指要遵循国家、行业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及基本程序要求开展工作,独立是指要坚守审计工作独立开展的基本要求,奉献是指要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地开展审计工作,他强调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概念,六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自成一体[4]。马新民等指出,审计院校学生是我国审计队伍补给的重要来源,培育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键环节。审计院校要对其学生进行系统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未来成为合格审计人员奠定基础[5]。高校应加强审计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学界和实践工作者对审计价值观主要内容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审计工作者,要依法独立开展工作,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要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对自己严格管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审计工作者的这种价值追求,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加强日常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对审计院校来讲,要加强审计价值观的教育,使得每一位从事审计工作者在选择这份工作开始就注重审计价值观的养成,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审计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审计学专业学生审计价值观教育需要以教师和管理队伍为主体,加强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推动课上和课下同发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形成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协同效应,全面加强审计专业学生审计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以教师和管理队伍为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审计院校的教师和管理队伍,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初心。各級管理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审计价值观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实现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专业课教师在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己所讲授课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特别是要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无缝结合,进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审计院校应围绕“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价值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学资源,将审计价值观融入校内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班团活动、毕业离校教育,以及见习教育和实习教育管理各个环节,不断加强校内外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学生审计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审计人才。 (三)构建审计价值观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8年发布的《国标》要求各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目标和特色,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教学质量标准。《国标》指出,包括审计学在内的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应建立质量保障目标系统。质量保障目标系统包括培养计划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和培养结果质量等目标。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内容应该在培养计划、培养过程、培养结果中得到切实体现、贯彻和落实。要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建立教学过程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控机制,实现动态、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为了全面有效加强审计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审计价值观教育,审计院校要围绕审计价值观建立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成绩考核管理、见实习管理、学生守则、课堂规范、课外活动规则、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奖励制度等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以保障审计价值观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并确保审计价值观能落细、落小、落实,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将审计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审计价值观教育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院校的管理者要把好方向,深入课堂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有力有效地指导审计价值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教师要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备课、讲课和课后辅导过程中,有效融入审计价值观教育。审计院校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加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价值观教育,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审计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志龙,高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什么、是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9(03):33-36+47.
[2]刘家义.坚决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J].求是,2012(09):17-19.
[3]宋夏云,徐雨莺.国家审计精神文化的内涵分析[J].中国内部审計,2019(04):84-87.
[4]任剑欣.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路径选择[J].财会学习,2016(21):153-154+162.
[5]马新民,朱刘峰.关于培育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1):41-43.
审计论文2000字3
摘 要:《审计学》是财会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但是审计学却由于其课程特点以“难”著称,是一门普遍认为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起来力不从心的课程。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教学方法;图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高等学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审计学却由于其课程特点以“难”著称,是一门普遍认为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起来力不从心的课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二、审计学课程特点
(一)内容抽象
《审计学》课程一般由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构成。大部分审计理论是借鉴国际审计准则,从西方翻译过来的,部分内容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有一部分内容来自于我国相关审计准则的条文,涉及很多审计学专有名词,晦涩难懂。比如在讲到风险评估时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其中“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是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对内部控制了解的程度。如果按照“深度”本身的含义是解释不通的。还有“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个名字很长,学生乍听起来感觉不知所云,其实分解开了,风险应对的程序有两个: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现在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那就再加上控制测试就行了。
(二)知识点庞杂
《审计学》内容涵盖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审计实务,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非常强,知识点庞杂,不仅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会计类实战经验。而大部分在校学生由于一直在学校学习,基本没有接触过会计实务,仅拥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这些庞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更容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探析
分析了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和具体的授课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使其達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图示教学法
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PPT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图示教学法可以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文字表述以通俗易懂的画面呈现出来,图文并茂,简单形象,又能直指问题的本质或规律。通过图示教学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快教学进程,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具体运用框架图、流程图、示意图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框架图:因为审计学知识点比较庞杂,在学习每一章时可以对本章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一个框架图,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流程图:审计学涉及到相应的审计程序和决策,运用流程图将程序运行步骤或者决策过程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3、示意图:对于审计过程中有具体内容的知识点,可以使用示意图。比如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审计证据、审计档案等,可以用实物展示,也可以用示意图进行说明,使学生眼见为实,加深印象。
(二)案例教学法
由于审计理论枯燥难懂,除了图示教学法,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师事先运用网络资源或者项目资源,精心选择、设计相关审计教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相关案例后,先要进行自我消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然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当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充完善,实现教学目标。
(三)启发式教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启发式教学法是对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各种教学方法的通称。具体说,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法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审计理论模块是审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部分内容由于理论多、逻辑性强,不能“满堂灌”,对于教材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准则和理论,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将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透彻,可以采用讨论、提问、讲练结合等形式,这种方法主要在于教师的启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混淆点、薄弱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比如在讲授“了解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的区别”时,教师可以举例让学生探讨属于哪一个,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两者的不同。在讲授“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故事启发学生在审计中什么是不可预见的,什么是可预见的,让学生自己发现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的方法。
(四)翻转课堂
针对某些比较难懂、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制作相应教学视频或者提供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视频,让学生事先通过网络平台,利用细碎的课外时间来学习。视频的内容应当小而精,对学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角色,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利弊,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的具体实际,经过精心设计以后确定如何使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师,在审计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发展教学形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周广秀、李东辉.翻转课堂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商业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