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经济管理优秀4篇
【导言】此例“农业与经济管理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业经济与管理【第一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管理体制;技术创新;管理人才;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发展农业经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寻找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不断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为农业经济长久、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及协调等手段,按照自然规律及经济规律的要求,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活动进行调整,以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其次,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优化落后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产量;最后,农村经济管理制度能为农村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与此同时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明确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保证农业生产高效、稳定进行[1]。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路径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充足
农村劳动力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但是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阻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努力留住农村劳动力,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引进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并且通过招商引资,加强农产品加工厂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与此同时,加大对当地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市场及农民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样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外出务工人员,防止农村劳动力流失;另一方面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及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此外,工厂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充实农业生产队伍,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充足[2]。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今的农业发展要求。对此,为了满足农业及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需要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保证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有序开展。首先,积极转变相关人员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增强其对农业经济管理概念的了解,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其次,结合各地区的地理自然条件、政策等情况,从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出发,建立符合自然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为生产资源配置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最后,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明确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和义务,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
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对农业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仍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首先,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研投资计划,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其次,建立农业生产试点,将农业技术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引进和创新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后,在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往的农田基础设施及农机道路网等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的相关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促进农业生产活动高效、有序开展[3]。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首先,对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丰富工作人员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增强工作人员实践能力。其次,组织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农业方面的政策及制度,使工作人员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能正确使用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开展。最后,聘请更多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高级人才及信息化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组成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队伍,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奉献更多的力量。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放眼当下,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平台俨然随着大环境的发展应运而生。所以,相关部门需与时俱进,及时引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将以往的纸质数据转换为电子信息数据,同时建立大数据库。另外,相关各部门为保持各种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应用杀毒软件及加密技术等,防止病毒与黑客的侵袭。而且要求各级政府为农村地区提供相关可行的技术指导,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有关农户参与信息化培训,并为当地输送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能满足农业变革需求及新农村建设要求。相关工作者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紧跟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建立并科学、合理地应用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化
农业经济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对此国家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按照“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基地,做大园区,建设大项目”的思路,帮助各地区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农业发展规模,增加农产品数量,建立完整的农业经济产业链。与此同时,选择当地的优势骨干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形成农业品牌,从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农业长久、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化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引进和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高效、高质量开展。例如,计算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快速收集农业市场的相关信息,对市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使农业企业在农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4]。因此,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目前,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想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应找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如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通过教育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等,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农经济管理水平,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总之,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与广大农户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关系着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速度以及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所以,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现状与特点,探寻最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路径,进而推动新农村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莲。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8(10):145,156.
[2]刘玉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4):18,20.
[3]王秀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家参谋,2019(10):8.
农业经济与管理【第二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用地面积巨大,农业种植的植物品种繁多。只有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发展比较落后,相比于城市的经济管理工作,农村地区困难重重。因此,应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1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所谓农业经济管理,是指管理与农业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使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农业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对具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安排和规划,使得这些活动可以有秩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通过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国家能够合理规划和安排农业经济,农民可以根据国家的规划和要求种植相应的作物以及经济交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市场动荡或者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通过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对生产和交易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避免市场经济紊乱的现象出现,一方面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村委会起到了主要的领导和管理作用,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出现真空现象。很多地方的农村没有明确经济管理的主体,在管理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多制约[1]。一般而言,农村大部分经济来源是依靠村集体,虽然政府部门的公共财政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是仍然不足,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急需改革创新。政府的重视度不高。虽然近些年以来,我国政府针对农村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由于长时间对其缺乏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农村经济管理逐渐变成面子工程,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的岗位“形同虚设”,并没有实际的作为。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长时间处于被“忽视”的工作环境中,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不能转变认识和观念,很难响应政府的号召,仍然“止步不前”。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目前,现代化的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流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处在发展阶段,没有被完全普及,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还是沿用传统模式。与此同时,很多管理人员也是使用落后的管理方式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管理者的思想比较保守,不思进取,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②由于资金投入较少,不能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降低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管理人员的素质差异较大。由于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几乎所有农村地区都有基层组织和管理人员,但是这些管理人员的水平差异太大,参差不齐,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全面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财务意识薄弱,缺乏法律意识,也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经济制度[2]。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管理人员采取的措施漠不关心,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前进的步伐,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1)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村经济管理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大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水平。首先,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另外,引进经济管理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在引进人才时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出现,确保所引进的人才是“真才实学”。最后,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完善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2)健全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首先,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便于市场经济与各地方农业经济的衔接。其次,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贪污、腐败的现象,提高管理效率,节省成本。最后,转变经济发展中心,让管理者直接参与实际工作中,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对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让其可以真正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保障。3)加大投入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应该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和医疗条件;其次,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多方面发展,提高农民创业的积极性;最后,应该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适当降低农资价格,制定一些惠民政策,如农药补贴等,从而使农村经济可以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4)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在农业中应用水平仍然比较低。不断优化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改革,改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步伐。这就需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的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
4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处在新时期的农业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才能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监督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莲。探究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6):152-153.
农业经济与管理【第三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产业化;信息化
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经济的发展管理更是会对国家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自身利益。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需要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让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于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导致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且执行力也明显不足,使得无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严重制约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我国农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完善性,导致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农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不能更好的适应农业社会的结构调整。而在这种欠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很多经济活动也丧失了原有的活力,管理执行力严重不足,严重阻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3)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断流失,加之原有的农业经济体系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导致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1]。另外,在农业管理上,由于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并存在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无法真正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在执行力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较为单一,且经验不足,也导致执政能力严重不足。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农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而社会经济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而农业经济的管理理念,要真正渗透于农业经济中,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包括种植、深加工等,提高对农业产品质量的以及生产中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让农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2)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其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农业经济管理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规模开始不断得以拓展,并逐渐渗透于农业经济各环节中,而要将农业成果转变成农业生产力,还需要发挥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并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而农业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及农业科研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为农业经济以及生产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农业科技得到不断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持续性发展。3)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着产业化发展,除了可以加快农业产品的基础建设步伐,而且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3]。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利益联结的形式,让产业化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并让其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让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以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效益。
3结束语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调整及规划,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徐春园 张雪威 徐晴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孙雪妮,姜佑静,孙宝珠。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6(12):83.
农业经济与管理【第四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特点与趋势;循序渐进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急需转型和变革,农业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是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惟其如此,才能够解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肩负着管理模式变革的历史使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过程,就农业经济转型的本质而言,农业经济转型包含管理方式的变革、调节机制的更新,还蕴含着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由粗放型逐渐走向集约式,生产方式的变化必将会引起管理模式的变革。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
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工农生产结构的性质由农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转向工业反哺农业,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为平衡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国家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1]城乡二元结构下,虽然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城市反哺农业,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平衡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来看,转型期间的变化和特点有: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内部结构和生产方式在不断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土地流转加速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科技投入的产出比将会有所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农业生产组织将向专业化靠拢。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在提速
国家历来对农业非常重视,几乎近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是关于三农问题而提出了,特别是中央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特别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否现实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关乎9亿农民的切身福利和小康水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变革转型的关键期,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没有改变,因此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被赋予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时代烙印,理应成为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一大特点。
(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下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二三产业的大幅度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份额在逐年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却不能被我们所忽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大大提高的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应用对二三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农业也在可以应用方面进行了改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很有限,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电子产品、家电产业、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远洋贸易、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迅速,为国家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观农业由于一直牺牲农业来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对经济贡献的增长速度一直增长缓慢。从目前看,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达到合理区间,从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说明我国的经济形势发展越来越好,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需得到重视。
(三)劳动就业结构有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速,农业科技化、机械化、精细化作用越来越明显,需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型,随着国家对二元制的户籍制度的打破,有利于人口流动,这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农村人口外移。特别是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从就业、服务、子女升学、医疗等方面对城市中的农村人进行政策鼓励和倾斜。让原来农业人口有了到城市生活的更好愿景。随着农村的内在推力和国家政策的吸引力,劳动力就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国家城镇化推进速度加快,劳动力就业结构还会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二、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趋势
(一)土地流转加速,规模化经营将成为未来趋势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速,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土地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有效流转,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进行和管理将成为未来土地经营的主要形式。
(二)科技投入的产出比将会有所提升
现代农业的一大标志就是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单位土地产出比例将会达到很大提升,在种子、化肥、农药、大型机械、滴灌喷灌等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将极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形成“互联网+农业”新兴经济形态,势必会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并成为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随着国家对农业改革的不断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必将得到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在代耕代收、烘干储藏等服务体系建设上将会进一步完善。不断加强和推广基层农业技术,提高农技人员福利待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对农作物保险和粮食补贴等政策加大推行力度,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将成为未来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也将得到强化和支持。
(四)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新亮点
国家强,必须农民富,农民富就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国内外实践证明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传统农业为载体,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不断推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不断融合,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成果的结合,进而形成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经济转型之路。[2]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三、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一)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是基于生产资料配置更加合理,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的基础上的社会化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讲,现代农业从种子的优选、化肥和农药的科学配比使用、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机械手段的运用以及产品的营销渠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原来传统农业作为农民一种谋生手段相比,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现代农业正在向着观赏、休闲为主的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转化,从提供农产品的主要功能逐渐增加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教育等功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现代农业的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随之发生变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农业类型、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选择后,逐步探索了四种现代农业建设和运作模式,作为当代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代表。一是东部沿海为代表的外创型农业管理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和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形成了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和名优农副产品及水产品的资金技术密集型农业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外销出口,带动地区经济转型和农民增收。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管理模式,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方式,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公平的转移,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推行农业科技成果和产业开发,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三是建立农业科技园管理运行模式,由政府指导企业和农户参与,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加大对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使用,对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实验,逐步形成开发基地和生产基地,继而推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模式。四是依托山地自然资源,立体化、层次化的对当地农业进行重新开发,通过印记新技术和品种不断丰富山区农业产业种类和农业生产方式,待成熟后进行大面推广,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以上四种是现代农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的具体体现,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和“互联网+”对农业变革的推动,农业管理模式还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一旦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就会出现。历史证明每当我国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经济就会出现新的特点,农业管理模式也会出现新的变化。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农业的发展规模必将由原来的分散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合作社这一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必将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充分发挥农业方式新模式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上也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必然会带来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革命性的变革。反过来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新变革,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引领下,也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条发展的新道路。因此,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其变革的必要性。
(三)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是贯彻实施国家政策的有效途径
国家农业政策有效实施需要具体农业发展模式的支撑和具体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能为农民增收,盘活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反馈到国家层面,有助于国家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农业政策。因此,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在贯彻国家政策的实践者和践行者,也是政策通信兵和信息站。从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看,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合作社建设,加强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这些卓有成效的变革创新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不但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是贯彻实施国家政策的有效途径。
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肯定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无论是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现实,还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实际都要求我们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变革与创新。我国提倡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这是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提出的。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再加上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这些因素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为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在管理模式上的变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的方向,科学变革管理方式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维护农民利益
农业经济转型时期,旧的传统农业管理模式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推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最大限度的维护农民的利益。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前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生产迫切要求建立新的管理模式,然而新的管理模式要想有效实施,必须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发挥好农民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当前管理模式转型的关键。要做到以人文本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模式的设定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这是前提;另一方面,现代管理模式的实现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因此还应积极培育相关人才,发挥人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就农民自身而言,应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管理意识,指导农业经济的科学生产,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经济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就专业人才而言,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农业管理模式转变提供助力。
(二)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推进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变革
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人口众多、地区生产差异大、资源分布不平衡等,农业生产经营中面临诸多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整体规模偏小。虽然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流转规模还需扩大。如何在土地经营和管理中得到农民的支持,如何解决传统思想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做到提高质量也提高速度等等,以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变革的过程中需从整体布局,按步骤推进,创新农业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
(三)因地制宜,鼓励引导创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我国各地气候均有差异,因地制宜是农业发展的准则,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应不尽相同,突出各地方的特色。同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变革应坚持在总体上把握方向,在具体实施上突出地方特色。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因此在农业生产时便于使用机械化生产,因而要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实施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我国南方地区人口比较密集,自然资源较为缺乏,因而应重点开发新资源。总之,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方式的变革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和趋势的,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管理方式,以使用转型期间农业发展的需要,为缩小城乡差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作者:田丽 单位:河南工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