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年论文【优质4篇】
【导言】此例“大学生学年论文【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期论文【第一篇】
“期待视野”在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但这一概念却不是姚斯最早提出并应用的。最先把“视野”这一概念引入哲学的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和尼采,存在主义先驱海德格尔也曾在其文中提到过“视野”,他认为其构成了人在历史中的存在,并将这一概念称之为“先有”“先见”“先知”,阐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更是在其著作中反复提及“视野”二字,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和社会学家曼海姆是最早将“期待”和“视野”合并使用的两位大家,表明了与文化事务的先在联系。艺术史家冈布里奇把“期待视野”定义为一种“思维定向,记录过分感受性的偏离与变异”。姚斯将“视野”这一概念进行重构,以现象学美学和阐释学美学为主要文学理论基础,把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所称的“理解视野”被姚斯改造成为“期待视野”。姚斯的“期待视野”以解释学为其基本研究思路,在他看来“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读者通过调动自己的各种经验、兴趣趣味、个人素养、个人理想等积累,在作品面前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最高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由此,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的两种文学形态:一种是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一种是在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阅读视野就是以上两种视域相互融合构成的。
二、“期待视野”的内涵
“期待视野”这一概念从内部结构上分析是三部分组成的,即类型的现在理解、已经熟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诗歌语言和实践语言的对立。前两部分是指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定向期待,第三部分是指接受活动中的创新期待。
(一)定向期待划定了文学接受的基本方向。接受主体在文学接受活动过程中会构成一定的审美心理,并会在这个相对的时间内形成较为稳定的阅读心理定势。这种状态是由“主体的需要和相应的客观环境”因素决定的儿这种既定形成的接受主体的“心理定势”就是所谓的定向期待,它是读者进行文学接受的前提,也将影响或决定继起的文学接受活动。读者进行文学接受活动时,其生活经历和文学经历会对文本形成一种阅读期待视野,当读者以定向期待投入作品之中时就会自动填补文本中的空白并连接其断裂的部分,充分体会文本的意味。这种表现就说明读者的阅读期待是具有预期性的,也就是文学接受活动中形成的“自我世界”,并会试图将作家构造的“作品世界”纳入其中来实现同化。两者相重叠的部分就是作品被理解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定向期待视野。可以看出,定向期待为文学接受规定了基本的走向,对文本的任何理解都是定向期待的重新整合。
(二)创新期待使文学接受得以升华。人在进行文学活动的时候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会不断通过自我调节,积极地改变和应对新事物。所以说,如果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以定向期待进入,那么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阅读视野就不会随其自身的文学经验的增加得到相应的充实与提高。也就是说,读者在定向期待的作用下,对作品进行理解,对读者而言,作家所创造的作品世界不一定与其定向期待视野一致,对于陌生与新鲜的作品世界,读者有可能会排斥,也有可能引起好奇,于是敞开已有的期待视野来接受新的文学经验从而顺应作品,这就是所谓的创新期待。读者应以定向期待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主体理解,并在创新期待视野的推动下不断寻找和修正定向视野,伴随文学接受活动的发展,使其阅读期待视野得到升华
(三)审美距离说。姚斯认为文学史就是作品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相互作用,不断产生审美距离而发生期待视野的改变,从而产生新作品的过程。姚斯将既定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出现的不一致命名为“审美距离”。作品的创新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好的作品往往既满足读者的定向期待,又不断打破他的定向期待,以塞万提斯的著名作品《唐吉坷德》为例,人们在进行文学接受过程之中,既定的定向期待视野是对美妙神奇的古老传说的追求,但细读作品,读者就会发现,文章写的并不是他们心里期待的传统意义上的骑士小说,而是一部讽刺意味极浓的作品,这打破了读者在阅读初期的期待视野,被改变讽刺性地被现实。即便如此,这部作品还是成为了流传历史的经典作品,在全世界享誉盛名。引导并形成了读者对骑士小说的新的期待视野。所以说,文学的接受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改变、修正、再建立期待视野的过程。
(四)个人期待视野与公共期待视野。姚斯认为,接受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共期待视野。他将期待视野分为个人期待视野与公共期待视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共同期待的视野就是所谓的公共期待视野,它决定这这一时期个人期待视野的生成、变化与发展,使其在进行文学接受活动中所受到的公共期待视野下开始并完成。公共期待视野是群众个体期待视野的融合与升华,它伴随个人期待视野的发展而发展。公共期待视野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视野和水准的集结,决定了这个时代群众个体读者的文学接受的发展与方向。
三、“期待视野”的作用与影响
学期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 学期论文 实践教学 自我学习
1.引言
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已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1]。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因此,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高校中的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工程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院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期论文,通过四年的实施证明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工程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2.转变观念,构建新的课程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的存储、交流、获取的方式方法、技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信息社会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如何运用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更快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标。
针对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我们设置了学期论文这种新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期论文设置的基础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机械制造信息化概论》课程。《机械制造信息化概论》是一门将信息化和机械制造专业相结合导论课程,将以前的信息检索课程和机械制造概论课程进行学科整合。通过学期论文这种实践教学环节,希望学生能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其主要培养目的为: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实其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别人经验、从其它科学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悟性,以及培养学生根据条件变化而调整工作重点的应变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提高其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方法能力,为提高其专业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训练其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社会能力,训练其团队合作精神,为走上社会更好地开展科研等工作做好准备。
3.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学期论文》是我院特有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工程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地发挥其教学实践作用,组织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对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式实践教学。
学期论文的总学分3分,总学时数为3周,分别安排在第二、四、六学期。
随着培养的目标的逐渐深入,我们针对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实践要求。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不同阶段不同的实践要求,体现了教学的渐进性和内容组织的合理性。第二学期学生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主要是与相关课程实现紧密联系。给出具体的实践要求,主要培养其初步的信息检索和知识获取的能力,同时进行论文规范化训练。要求按照给定的格式写出论文,对字数、排版、格式、参考文献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最后运用word工具做出PPT文档进行答辩。
第四学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专业基础课,如三维建模、机械设计等课程,对于本专业有了一定具体的了解,我们提出的学期论文实践要求更加趋于具体化,要求学生能结合学科专题,如机械设计、机构运动、加工方法等进行选题。给出一定的选题范围,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学期论文实践。由于选题的范围很广,许多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对有效信息进行选择处理,最终独立成文。
第六学期的培养目标在于其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论文选题上不设限制,可以自由探索感兴趣的领域。这样可以最大层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可以极大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培养模式和创新的培养思路,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并良好应用的能力;利用现有的手段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少数同学,在上述三个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其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4.改革和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
实践教学成果的好坏不仅与教学思路和教学要求有关,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实践教学成果也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对于学期论文的教学组织,其过程由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组成,如图1所示:
(1)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题、分组两个环节。
选题是学期论文的重要组成环节,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给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对于不同阶段的同学有着不同的要求。第二学期论文选题紧密联系《机械制造信息化概论》课程,以课程的内容为主要的选题方向。第四学期论文选题范围进行扩充,涵盖所学的所有专业课程,给定不同研究方向,结合兴趣自主选择。第六学期论文选题,我们不强求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因为我们相信,越是不熟悉的领域,越能培养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进一步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期论文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一次考察,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现在的社会需要进行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当前社会考察能力的指标之一。让学生自由组合,以课题作为联系的纽带,三到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合作完成一个课题,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论文课题,而且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2)中期实践阶段。
中期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论文的准备、检索、信息处理和撰写论文。可以说这三个环节是学期论文实践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分组、选题,在确立各自研究方向后通过不同的信息检索方法寻找相关知识,并且合理安排内容组织成文。
这几个环节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也提升了其自我学习的能力。
(3)后期答辩阶段。
后期答辩阶段的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的能力。答辩环节是整个实践环节中的终点和重点。我们认为自己理解和让他人理解对于学生而言所需要掌握知识范围是不一样的。学生为了通过答辩环节必然要充分地了解自己所写的课题,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答辩教师的提问。
答辩教师在学期论文的评价标准方面,也注重过程能力的评价,强调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每位同学将其论文的思路、推理、结论进行演讲答辩,做到自圆其说,从而培养其独立完成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避免拷贝的现象。
5.结语
通过学期论文实践环节,学生大大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将新技术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同学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四年的实践证明,学期论文环节的设置对学生自我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1998.
[3]刘天祥,张云文,魏文军。工科基础课程整合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农机化研究,2006,2,(1):210-211.
[4]傅维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改革素质教育的重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苏教高[2005]27号)
学期论文范文【第三篇】
正文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1998年研制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评价中心按照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与学科专家等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和动态管理的办法,筛选CSSCI来源期刊作为统计源。目前大陆现期期刊9000余种,其中人文社科期刊4500余种,除去通俗等非学术性期刊,学术、准学术人文社科期刊共3000余种。2004年从3000余种中精选出来源期刊461种。由于教育部已正式启用CSSCI作为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评估、申报的依据之一,许多高校已启用CSSCI作为文科教师科研评价的依据,许多学者撰文充分肯定了CSSCI的检索和一定的评价作用。因此,许多期刊编辑部迫切希望了解CSSCI来源期刊选择的标准、指标和方法,研讨期刊审稿、引文注释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交流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经验,建议由评价中心主办一次期刊学术研讨会。
2005年4月6~8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个期刊社的2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社113家。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精神,研讨学术期刊学术规范的内容,推进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规范进程,提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质量,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会议以大会发言和小组研讨方式进行。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周宪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致开幕词。评价中心叶继元教授、邹志仁教授、吴向东研究员、袁培国教授、韩新民教授分别做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探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其来源期刊的选定》、《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及其实现》、《引文索引和期刊编辑与评价》和《关于共建CSSCI全文数据库的说明》的演讲。此外,《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何朝晖、《开放教育研究》执行主编希建华、《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刘泽生等先后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胡敏中教授、《海南金融》王丽娅主编、《敦煌研究》杨秀清研究员、《广东社会科学》刘泽生总编辑、《探索》苏伟主编与《科技进步与对策》高建平副主编分别代表六个小组汇报了小组研讨情况。代表们对人文社科期刊规范的意义与内容、CSSCI的评价作用与导向、CSSCI来源期刊选择与数量、自引、实引(注出出处、页码)、期刊半衰期等指标的含义、编辑、著录规范及文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异同、CSSCI全文数据库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1.人文社科期刊规范的意义与内容
代表们认为,学术期刊是学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发表研究成果的主渠道,是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但目前不少期刊编辑部学术意识不强,对期刊应遵守的学术规范重视不够,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规范的不合格作品较多,研讨学术规范非常有必要。期刊编辑部的学术规范意识强了,就能将不符合学术规范的稿件排除在外,真正发挥人文社科期刊在登载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发现培养学术人才、促进知识积累与创新的重要作用。人文社科期刊学术规范包括哪些内容?CSSCI代表认为,至少可以包括基本规范、审稿规范、编辑规范、著录规范、出版规范、期刊评价规范。不仅有形式上的规范,而且有内容上的规范。许多代表希望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定期举办学术规范的研讨会或培训班,深入探讨、普及有关知识,成为全国的研讨和培训基地。
[page_break]的评价作用与导向
代表们认为,南大的CSSCI是公平、客观的,因为它能反映广大作者利用科研成果的综合情况,不是少数人能左右的,也没有工作人员的主观成分,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产物,其研制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学术成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并已在全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积极的影响。其导向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它为中国文科学术期刊的认证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当然,CSSCI的评价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惟一的、排他的,它必须与专家评价结合使用。
来源期刊的选择与数量
代表们认为,以引文量、影响因子、半衰期等定量指标和专家评审等定性标准筛选来源期刊是合理的。那种认为CSSCI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行政级别来选择的观点,是不对的。来源期刊与核心期刊相同点多于不同点,两者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定性定量筛选出来的学术性期刊,不过两者的目的、作用有别。真正的核心期刊或高质量的来源期刊对自己发表的论文有一定的评价作用,但并不具有完全的评价作用。夸大来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对论文的绝对作用,不是研究者的错,而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责任。
不少代表认为,CSSCI来源期刊数量偏少,应增加到500种左右。但另有不少代表则持相反意见,认为应坚持必要的门槛,不能滥竽充数。当中国文科学术期刊整体的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有的代表建议调整筛选周期,变一年一次为2~3年一次,以减少期刊社的压力,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筛选时,还应适当考虑各类期刊的比例、期刊的学科覆盖面及小语种期刊、党校期刊、地方综合性社科类期刊等特殊性。希望CSSCI以适当方式将影响因子等排名信息及时通报各期刊,以有利于期刊社了解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明确努力方向。
4.自引、实引(注出出处、页码)、期刊半衰期等指标的含义
自我引用简称“自引”(Self-citation),是指著者(包括个人著者、团体著者、期刊、学科、地域和国家等)引用自己已发表的论著或与他人合著的论著。正常的自引可以考察各国、各地域、各学科、各期刊、各著者的研究连续性、积累性和研究水平,但人为过度自引则仍是失范行为。许多代表认为,应善于区分合理自引与过度自引、合理互相引用与恶性互惠引用。可以将合理的自引率设置一个权重,或规定一定的比例,不能将自引等一刀切。CSSCI代表提出,可用期刊他引影响因子、期刊相对影响、期刊的开放度、期刊的影响面等指标解决合理自引、合理互相引用、特殊半衰期等问题。所谓实引,是指一定要在正文中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或文献注释中标出具体出处或页码。实引可以防止论文中的伪引。一些代表还提出了区分正面引用与负面引用、观点引用与材料引用对于学术评价的意义问题。
5.编辑、著录规范及文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异同
大多数代表认为,期刊编辑、著录等形式规范,已有国家标准的,可先遵守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没有涉及或规定不妥的,可以提出修改建议或弥补办法。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新闻出版署颁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没有考虑到文科论文引用文献类型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且某些规定又过繁过细,没有以学术研究为本。文献注释与参考文献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哪些内容可以合并,哪些不能是关键所在。一些代表认为,在新规定正式出台之前,应该允许各个期刊杂志用不同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代表对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责任者、著作方式、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版本、转引、网上资源等著录问题进行了详尽探讨。一些代表建议,南大以及其他有关大学,是否能够在一起研究一个大家认可的规范,在细节上做一些宽容,不要产生技术上的难题就可以。CSSCI代表认为,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为样本,发动广大学人、编辑等充分讨论,使其不断完善,最终制定出一个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文习惯,文、理科都适用的规范框架。在通用规范框架下,制定出文科的规范,尔后文科各学科再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细则。只有和而不同,既考虑普遍性,又突出特殊性,既有总体要求,又富有弹性,既有科学合理性,又有简单明了性,这样的规范才能便于理解和执行。
全文数据库的建设
学期论文【第四篇】
1.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的内涵
情境创设的艺术性,是指通过老师们运用丰富、美感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以及利用其它凭借来给学生营造美的感觉,美的情感陶冶以及思想意境。而情感创设的实效性是指老师们在营造情境时,能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里的知识,达到应有的教学成效。
2.达到教学目标与提高学生兴趣的统一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与假设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多媒体、朗读以及表演讨论等活动带动学生进入到课文所要传达的意境之中,这是情境创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所要表达的文章主旨、思想等教学目标穿去。
3.陶冶学生情操与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
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情,陶冶情操,有助于学生体会中文的博大精深。而实效性可以将具体的知识点、文字语言艺术以及文章情感等融入到情境创设过程中。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结合避免了情境创设的空泛、乏味以及知识培养的缺乏。
二、提升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方法
1.围绕文章主旨进行情境创设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只有围绕文章主旨进行的情境创设才会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意境、文章的美感以及思想。这样不单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同时也传授学生以知识,完成了教育目标。例如,在课文《望庐山瀑布》中,老师们根据文章的主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古代大诗人的广阔胸襟时,也感受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学生们通过老师优美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唯美的语言来感受文章所要营造的情境。
2.根据文章题材不同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
如果所有的题材都采用相同模式的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对上课产生厌烦,同时也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应该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例如寓言童话类,记叙类以及古诗类题材的文章,应该选用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情境创设。比如,寓言童话类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之前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通过表演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寓言童话主旨的理解,而像记叙类文章,老师们可以联系学生生活、身边的人或事,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文章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3.定期对老师开展专业培训
老师们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定期开展情境创设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非常有必要。老师们掌握情境创设的专业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也提高了情境创设的质量,有利于老师们抓住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结合。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