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初中教资美术教案实用

网友发表时间 924898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初中教资美术教案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教资美术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能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二)积极思考,探求新知

1.观察图片中给出的一些单项式,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2.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所含的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 注: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3.归纳:

多项式中,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4.问题探究一:同类项可以加减运算吗? 有甲、乙两块长方形木块,他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求两块木块的体积和。

5.归纳:

(1)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三)应用新知

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作业:课件上的第一、二题

四、板书设计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代入消元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消元法去解方程组的思想,并能正确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自学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难点

正确的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组,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生:代入消元法

师:非常正确,下面同学们看看黑板上这道题如何做?

2 师:我看同学们都做出来了,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啊?哦,是前面的代入消元法,其实这道题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一下子就可以计算出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一种新的解方程组的方法-加减法消元解方程组

(二)生成新知 出示例题

师:刚才我们解题的时候用的代入消元,那同学们你们观察观察这组方程他们的的y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解题方法呢?请大家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前后4人为一小组,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相互讨论交流下。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解答,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简洁,形成小组意见。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上式中y的系数相同,当用②-①时,可以发现变量y刚好可以消除

师:大家都总结的非常到位,像这样在解方程组时,当x或者y的系数相同或者相反时,我们可以用两式相减或者相加的方式来消除其中一项,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师:那这个规律是不是适合于所有的题呢?下面我们就来拿到题来练练

师:请大家先自己在草稿本上演算一下,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下,看看这道题应该如何解呢? 我看大家结果已经出来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呢? 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带入消元,一种是用加减消元,加减消元的时候要把x或者y的系数变成一样的,所以①需要乘以3,②需要乘以2,这样①②的y的系数就刚还是相反数,①+②就可以消去y。

师:这组同学归纳的真全面,大家都要像他们一样发现总结的学习知识。还有没同学有其他意见的?好,第二组你来说

生:也可以把x消掉,把①乘以5,②乘以3,这样x前面的系数就相等了,用①-②就可以消除x。师:非常的不错,这组同学也总结的很正确。(三)深化新知

提问:加减消元的时候到底消去哪个变量呢? 学生讨论汇报:看x或者y的系数,那个的系数比较简单易化成相同系数,就消去那个。(四)应用新知

3(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列出两组,用今天的新的方法解出来,下节课给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学会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式加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难点

灵活的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2.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五)小结作业

5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加减的合并同类项,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 作业:课本习题,预习下节课学习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讨论将电话计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解决方程问题、利用方程问题的结论解释各个分类区间的花费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难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对问题的初步认识

问题1:下面表格给出的是两种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

你了解表格中这些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对回答的方式适当给予提示,如“月使用费的比较”“超时费的比较”等,然后教师列举出一两个具体的主叫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相应的费用。

问题2:你觉得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6 若学生回答计费方式以一或计费方式二省钱,可发动其他学生通过举例等方式加以质疑;

若学生的回答中出现分类讨论的趋势,则教师加以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分类的关键点、分类后各区间的变化趋势作进一步的探究。

《角的平分线性质的证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会利用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提高推理证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1:20000)?结合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

2、新课教授

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记作∠aob,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生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将学生前后四人进行分组,给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猜想的验证方法。生1:用尺子进行测量,观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生2:可以采用理论验证的方法。

7 ① 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已知: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②m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并解释第一个验证方法因为人工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

继而再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逆命题知识经验,可以得到

逆命题为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再次将学生分组,仿照之前的论证方法证明逆定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3、巩固提高 导入时的问题:

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常在厘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m=100cm,所以比例尺为1:20000,其实就是图中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的意思.作图如下:

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4、小结作业

小结:同桌互相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同学集体背诵一遍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作业:题:课后

1、4 ;.选做题5

四、板书设计

数学《等边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和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证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从中感受图形的魅力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探索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2)教学手段: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旧识回顾,导入新课

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师: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9 设计意图:复习知识为本节课新知类比学习做准备,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2、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问题: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得出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并进行证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系统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3.创设问题情境:猜想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再进行讨论探究,在已有知识结论的基础上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即从边与角两方面来考虑,使学生能从中领悟数学分类讨论思想。4.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的判定方法有系统认识。强化在应用中的思维技巧。尤其是第三个判定方法。

3、巩固提升

(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2)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三边上三点,且ad=be=cf。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匹配与本节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二题,采用三种方法训练等边三角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规范细节,注意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来证明。

4、归纳总结

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梳理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并注意区分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其他小组成员做补充。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5、布置作业

例题: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此题是对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各自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在解题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的意义》教案|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式子的分类、分享的“实用初中教资美术教案实用”,培养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 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

1.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用课件出示书上天平图,并让学生列出式子:

《一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出一次函数解析式;能辨别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锻炼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13(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并让学生任意给出一个正比例函数的例子。

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改写,改写成一次函数,让学生思考,这个函数是什么函数。引出课题一次函数。(二)提出概念

1.让学生针对大屏幕上面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

(1)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xmin的计时费(按元/min收取)。(2)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变化而变化。2.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之后,再结合导入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请学生代表归纳:这些函数都是常数k与自变量的积与常数b的和的形式。让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给一次函数下定义。

总结: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三)讲解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b=0时,y=kx+b是什么函数? 比较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四)应用概念

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m/s。(1)求小球速度v(单位m/s)关于时间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它是一次函数吗?(2)求第时小球的速度。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相互评价,老师作适当补充。(五)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1)什么叫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什么联系?(3)一次函数中,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相同的值,函数值增加的值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 作业:课后作业题,并思考对于一次函数,需要知道几对对应值变量,才能确定函数解析式?怎样求函数解析式?

四、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4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学习和探究“矩形面积”“销售利润”问题,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将“二次函数的最大值”的知识灵活用于实际,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出示下面例题

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写出其最值。

(二)生成新知

出示例题:从地面竖直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为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的关系式为。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学生分成前后桌为一组的四人小组,五分钟的讨论时间,看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速度快,并且答案准确。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1:可以借助图像解决这个问题吗? 提问2: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和学习过的二次函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探究一: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问题1:你能列出它的解析式吗?其中l的范围是多少呢? 问题2:在它的范围内s的最大值是多少呢? 探究二: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差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要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问题1:在涨价和降价的过程中,你能设出未知量,分别列出它们的解析式吗?其中自变量的范围在涨价和降价中相同吗? 15 问题2:在涨价和降价的过程中,为了使利润最大,它们的利润最大值相同吗,在利润最大时取得定价相同吗?如果不同分别列出定价和最大值。

问题3:综合涨价与降价,怎样定价更合理呢? 探究三:图是抛物线拱桥,当拱桥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提问1:这个拱桥像什么函数的图像呢?我们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适当地建立坐标系吗?怎样建立呢? 提问2:建立坐标系后,你能写出它的解析式吗?列出解析式后,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三)应用新知

1.下列抛物线有最高点或最低点吗?如果有,写出这些点的坐标:

2.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二次函数解决?

四、板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式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的观点。

16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明家到学校约5千米,在他骑车上学的过程中,你能找出其中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吗? 2.你能表示出上述过程中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二)探索新知

1.利用所列关系式,填写下表:

2.你有什么发现? 3.观察所列式子的特征,你能仿照关系式自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吗? 4.思考讨论

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b(m)的变化而变化;(2)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年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3)游泳池的容积为5000m3,向池内注水,注满水所需时间t(h)随注水速度v(m3/h)的变化而变化;(4)实数m与n的积为-200,m 随n的变化而变化.概念归纳:

一般地,形如 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①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②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三)课堂练习

(1)每人写三个反比例函数,请同桌指出其中k的值.(2)小组讨论:举出实际生活学习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并列出函数关系式。

17(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之前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请你课后参考以前知识,讨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四、板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18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试一试:

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

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5.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四、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把你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几岁。问题1: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汇报。问题2:你感觉哪个方法好理解呢? 引导学生总结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二)生成新知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发现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并且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才能列出方程。为检验应用,出示例题:请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三)应用新知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用一次函数可以解决的?

四、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现实情境和已知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1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探究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函数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用函数观点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变化的量,比如:在乘坐火车时观看列车时刻表,你就能观察到许多变化的量.思考:表中有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变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一辆列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以速度v(km/h)行驶,行驶时间为t(h),行驶路程为s(km).(1)若速度v=160(km/h),行驶路程s(km)与行驶时间为t(h)之间的关系式为?(2)若南京到上海总路程约301km,行驶速度v与行驶t(h)的关系式为? 我们利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了这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表达式,这里有你熟悉的函数吗?(3)v,t的积为定值,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如果两个量的乘积一定,那么这两个量成反比例,能把它写成函数形式吗?如果可以写成,那么v是t的函数吗?(二)生成新知

出示例题:(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2(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是可以用到反比例函数的?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菱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菱形的性质,会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行四边形的但菱形的探索过程,在直观地操作过程中,发展探索意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理解特殊到一般的关系,领会特殊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其特殊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菱形的性质.难点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上一节课认识了菱形,那么同学们说出菱形的特点吗? 追问: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板书:菱形的性质)(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自主探索,理解概念。

动手做一做: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对角线是两根皮筋,如果把dc沿cb方向平行移动,那么□abcd的边、内角、对角线都发生变化。(出示图9-24的活动框架)提问:利用下图的活动框架,同学们做出一个菱形,并比较谁做的菱形更规范。

24(四)回顾交流,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菱形性质的认识?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说说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生活中有没有菱形这样的图形?列举例子。

四、板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识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平行线性质定理的应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预设: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题: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已知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关系。如果我们已知两条直线平行,能够得到一些角的关系吗?(二)探索新知,实验猜想

1.让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8个角中的同位角,2.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在下列表格中,然后找出自己得到得结论。

同样的填写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表格,提出我们的猜想: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6 设计意图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3 验证猜测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度量并计算角的度数,看看你的猜想是否还成立。

结果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设计意图为了避免特殊性,再对一般的情形进行验证。(三)归纳性质,说理证明 1.归纳总结

我们得到两直线平行的三个性质定理;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性质1是我们公认的,所以一般把性质1成为公理。2.符号语言表示

二次根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字母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从例子中归纳出一般适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敢于探索,积极与他人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尝试用带有根号的式子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量:(1)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2)面积为s的圆的半径;(3)直角边长分别为a、b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4)一个物体下落h(m)所需的时间t(s)满足关系式h=g,试用h表示t。(二)新课教学

归纳总结:通过写下来的这是个表达式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含有开平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追问1:,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可能为负数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得出的结论:要想使有意义,a必须大于等于0,a0,不可能为负数。例1:要使有意义,x应该为怎样的实数? 追问2:小组讨论交流如下问题:的意义是什么?等于几? 师生活动: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后,选出两个代表分别回答这两道问题:是2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总结:事实上,(a0)是a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得:当a0,=a。(三)巩固提高 化简:(1);(2)(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二次根式有意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板书设计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当a0,=a。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29 30 31

初中教资美术教案篇2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

教学

能力》模

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吴门四家是明代中期出现于()的画派。a.浙江b.金陵c.苏州d.扬州

2.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属于()。a.松江派b.华亭派c.云间派d.吴派 3.金农属于()。

a.扬州画派b.娄东派c.清六家d.海上画派

世纪末,后印象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凡•高和()。a.马蒂斯b.莫罗c.修拉d.高更

5.艺术中的“模仿说”最先是由()提出的。

a.法国美学家b.古希腊哲学家c.俄国文学家d.意大利艺术家

6.英国诗人雪莱和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关于艺术理论的学说是()。a.劳动说b.游戏说c.表现说d.巫术说

7.下列不属于美术接受内在过程初级阶段的是()。a.完形与弥散b.错觉c.差异原理d.误解 8.以下属于帛画的有()。

a.《松岩楼阁图》b.《步辇图》 c.《人物御龙图》d.《消夏图》 9.《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是()画家。a.南唐b.西蜀c.北宋d.唐代

10.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a.太原b.芮城c.稷山d.永济

11.下列属于明代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人物的是()。a.陈洪绶b.崔子忠c.陈淳d.徐渭

12.吴道子与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被并称为()。a.密体b.疏体c.繁体d.简体 13.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是()。

a.《幽谷图》b.《清明上河图》c.《西园雅集图》d.《秋山行旅图》 14.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是()。

a.技能和技法的改革b.教学目标的改革c.教学过程的改革d.教学方法的改革 15.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a.美术课程标准b.学生作业c.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d.学生学习的兴趣

16.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的课程是()。

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艺术课程d.美术课程 17.美术课程倡导(),促进学生发展。

a.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b.发展评价和个性评价c.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d.全面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18.美术教师要使美术学习成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培育高品位的审美价值观的过程。

a.发现美、欣赏美b.欣赏美、表现美c.发现美、表现美d.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 19.在学习过程中投人情感,获得内在动力支持,并有情感体验,具有这样特征的学习方法是()。

a.合作学习b.自主学习c.探究性学习d.创新性学习

20.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a.三维空间b.二维平面c.二维空间d.多维空间 21.中国联通公司标志的创意源于()。a.中国结b.双钱c.方胜d.太极图

22.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a.共鸣b.评价c.想象d.欣赏

23.一件好的实用工艺品必须具备()。

a.功能性与实用性b.功能性与耐用性c.功能性与审美性d.实用性与灵活性 24.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c.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d.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25.下列教学方法中,属新的教学方法的是()。a.谈话法b.参观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法 26.在美术教学中,认识的主体是()。a.教师b.教科书c.学生d.教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7.简述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

27.参考答案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28.画面构图方法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28.参考答案画面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2)非主题图影的位置及其与主题图形的关系;(3)画面底形的位置及其与图形的关系。

29.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29.参考答案(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迭和赏玩。30.风景速写的表现技法基本有哪三种? 30.参考答案(1)勾线法

近似中国画的白描画法。画面的色调层次用线条的疏密体现,一般只重形象本身的结构组成关系,不重其明暗变化,适合表现明媚秀丽的景色与情调。用钢笔画这种速写,线条清晰,效果更好。

(2)水墨画法

利用墨色的干湿浓淡、虚实相间,表现出云雾缭绕或空间宽广深远的山水及街景等。这种画法可使速写充满含蓄、神秘、意境浓厚的大气魄。

(3)线条和色调并重的画法

这种画法,线条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有刚有柔,形成深浅层次和明暗韵味,可以反映不同形象的质感、美感及作者的激情。这种速写的特点是生动活泼,体现整体气氛而不拘泥于形象的某些细节,适于表现某些热闹的、动感很强的风景,如热火朝天的工地、喧闹的街景等。风景速写要准确,但更要体现生动性和某种气氛、意境的美感,不能只追求简单的所谓准确。例如画一座楼房,如果像画建筑图那样用尺子打格画成,可能画得十分准确合理,但却毫无生气,缺乏艺术性。

三、

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以下是针对《陶瓷艺术》一课拟定的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请参照第一种思路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第二种、第三种思路的优缺点进行简短分析。

例子:

第一种思路:具有“课堂化”特色的思路。在教室里进行欣赏、评述、交流、讨论。教师最好能准备有特色的陶瓷器皿和其他用品,既有助于教学评述,也能丰富课堂视觉效果,营造好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气氛。由谈话、提问方式导入,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答:第一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有专门的教师,师生可以方便、充分地传授、交流、讨论等,缺点是资源、资料有限,学生的直接观察、感受不足。

问题:

第二种思路:具有“现场感”特色的思路。从参观陶瓷商场、了解陶瓷市场入手。让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展台上直接感受到陶瓷工艺之美,现场及时交流,还可以拍照、画速写、写短文等,加深感受、提高认识。第三种思路:具有“虚拟性”特色的思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或者网页,可以与相关网站建立超链接。可建立聊天室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将网上搜集的资料做成网页。

32.我们都知道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同时,艺术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在初中美术欣赏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更希望学生能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问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对本课内容的表述,写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33.请你给初中美术《标志设计》一课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教材内容为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设计标志》,具体内容略] 要求:

(1)写出1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中公教育解析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苏州史称“吴门”,因此作为有共同地区特征的画家群形成了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周和他的学生文徵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中公教育解析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中公教育解析“扬州画派”是清代中国画派之一,又称“扬州八怪”,它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其中较有名的有: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等。金农,人称“八怪”之首,博学多才,50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古拙朴素,布局讲究,构思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中公教育解析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主要指以塞尚、凡•高和高更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他们最初都是学习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设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也一直以印象主义者自居。后来这三人。都在艺术探索之路上取得了较离成就,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艺术成熟期各自树立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起源。

中公教育解析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模仿既”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模仿。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继希腊哲学家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模仿说”。这种理论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中公教育解析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学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在他们看来,原始人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如果说人类的科学主要是与理性、认知相联系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更多的是和感性、情感等联系在一起。

中公教育解析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包括:(1)准备阶段:在主体的综合修养、审美经验及美术世界影响的基础上形成接受定向与期待及审美态度。(2)初级阶段:知觉的完形和弥散、错觉、差异和陌生化。(3)高级阶段:理解(前理解、理解的循环、还原和误解)、体验(直觉与理性的统一,对作品深刻内涵的把握,与作品及创作者的共鸣)和回味(检验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试金石,也是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中公教育解析略。

中公教育解析顾闳中,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中公教育解析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境内。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

中公教育解析略。

中公教育解析吴道子是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昊家样”。吴道子的画风所绘人物衣服宽松,用笔动感较强,与曹仲达所绘的外国佛像衣纹紧贴身体不同,故人称“昊带当风,曹衣出水”。张僧繇是南北朝南朝梁代人,是六朝最有影响的大画家之一,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之楷模。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钧戟利剑,点画时有缺落而形象具备,一变东晋顾恺之、南北朝南朝宋代人陆探微连绵循环的“密体”画法。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后人将其画法与唐吴道子并称为“疏体”。

中公教育解析张择端是北宋著名风俗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画院待诏;工界画,尤擅舟车、市桥,自成家数。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是其传世名作。该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本题备选答案中a项《幽谷图》和d项《秋山行旅图》的作者是北宋山水画家郭熙,c项《西园雅集图》的作者是北宋画家李公麟。

中公教育解析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公教育解析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中公教育解析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时代性、现实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能够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立志将来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而贡献力量。

中公教育解析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中公教育解析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中公教育解析倡导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尽量做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获得内在动力支持,并有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调整、反馈。

中公教育解析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中公教育解析中国联通公司标志的创意源于中国结,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中公教育解析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评价。 中公教育解析功能性和审美性是一件好的实用工艺品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中公教育解析略。

中公教育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中公教育解析略。 三、案例分析题

31.参考答案第二种思路的优点在于具有直观性、现场感,缺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及充分交流不方便。第三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丰富,能跨时空进行学习交流,缺点在于真实感不足。

32.参考答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初步学习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参与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四、教学设计题

33.参考答案课题: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培养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习标志设计的方法,体验亲手进行标志设计的创作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形式。教学难点:标志的创意设计。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具准备: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教学过程:

一、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标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

总结

:确实如此,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申,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一——标志设计。(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教学课件)师: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标志的种类

师: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标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种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标志的类别繁多,使用广泛。例如:用于国家标志的国徽、国旗;用于团体标志的共青团团徽、团旗,少先队的星星火炬;用于商品上的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轿车标志;用于各行业、机关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标志,如公路局的标志、中国铁路的标志、公安机关的标志、红十字的卫生标志等;用于会议上的标志,如奥运会标志,我国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用于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交通标志;指示人们注意安全的安全标志;标明街道的路标等。此外,标志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多样化,如体育运动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

(二)标志的构成形式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铁路安全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永久牌自行车标志、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韩日世界杯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中央电视台标志等。

(三)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

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整个造型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

该标志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具有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以设计“禁止吸烟”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及要表达的信息。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应单纯、醒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色彩杂乱影响效果。

三、课堂作业

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使用的具有本班特色的标志。 2.给学校各专用教室设计一个标志。

3.给学校的音乐会、艺术节、讲演比赛、故事会、家长会、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校庆等活动设计一个标志,要形象鲜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美观。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构思的作业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五、课堂小结

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谈谈设计的构思对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2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