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3篇
【导言】此例“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1
[关键词] 中医饮食营养;教育需求;问卷调查
“营养”是指生物体摄取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以达到健康的目的,在我国古代称作为“荣养” 。中医营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辨证施食”的方法,研究食物的性味、功能,并正确地应用食物来保健身体、治疗疾病、防老抗衰。[1]
中药是中医学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收段,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2]中国人的饮食食物中,有相当部分同是中药,当这些食物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时就是中药,即医食同源的情形。中医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诊治疾病方面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的理论。[3]中医饮食营养的基本内容,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四个方面,即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中医饮食治疗,习称“食治”、“食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中医饮食节制,习称“食节”、“食用”,是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中医饮食宜忌,习称“食忌”、“食禁”。“宜”为常,故不多言,言“忌”较多。[4]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更重视,保健意识更强,社会公众对吸纳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传统中医药逐渐摆脱“神秘”“不科学”的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医对健康的作用,应用中医饮食营养强身健体、防止疾病。为了解资阳市雁江区居民对中医饮食营养的知、信、行的情况以及其知识教育需求的现状,为政府、科研和教育机构普及和传播中医饮食营养知识,提高市民应用对中医饮食营养理论养生能力制定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资阳市雁江区379名居民的中医饮食营养相关知识、知识获取途径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初期调查阶段,资阳市雁江区随机选择一个小区,在小区门口随机拦截30名市民,作为调查对象。终期调查阶段,在资阳市雁江区随机选取三个街道的十字路口,随机拦截379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方法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编制,并经专家审核。分为两类,初期调查问卷和终期调查问卷。初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对中医饮食营养的知、信、行;调查对象对中医饮食营养教育的需求;目前中医饮食营养知识在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此阶段,调查采用开放式提问法。终期调查问卷,前三部分保留不变,第四部分保留调查内容,将调查方式改用封闭式提问法。
① 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基本信息。
② 调查对象对中医饮食营养的知、信、行调查表
③ 调查对象获取中医饮食营养知识途径调查表
④ 调查对象对中医饮食营养教育内容需求调查表
⑤ 目前中医饮食营养知识在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研究者于2012年4月,在资阳市雁江区居民中进行调查。初期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分,问卷有效回收率100%.终期调查问卷,共发放379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等, 以P
2.结果与分析
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计379名雁江区居民,其中男性205人(占% ), 女性174人(占% )。年龄: 60岁及以上者62人( 占% ), 50~ 59岁者83人(% ), 40 ~49岁者98人(占% ), 30~ 39岁者71人(占% ), 30岁以下65人(占
% )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27 (占%), 初中75人(占%),高中154人(% ), 大学(或大专)及以上者123人(占% )
资阳市雁江区居民对中医饮食营养的知、信、行情况
① 认知方面
自评对中医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2人(%),比较了解6人(%),了解一些219(%),不了解152(%)。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3篇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2
关键词幼儿 饮食管理 科学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81-02
3~6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论幼儿的身体、心理还是智力,都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各部位机能发育都不完善,因此,幼儿期的饮食健康和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教育的基地,应把幼儿膳食这一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幼儿膳食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领导重视,监督把关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没有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幼儿膳食工作是无法做到全面与到位的。应当执行领导负责制,即由一位园领导专人负责,检查、督导、指挥。并设立“膳食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由医务人员、保教人员以及食堂人员和采购人员代表组成。定期召开膳食工作会议,由工作组成员反馈信息(如幼儿近期进餐情况、身体发育情况、食物制作情况、材料采购情况等信息),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意见,小组讨论,及时调整饮食方案,改善工作方法,使幼儿园膳食更加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还应定期考核,以形成园长、主管领导、医务人员、食堂、采购以及保教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保证责任到人,发现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纠正。
二 卫生安全,放在首位
1.食材的安全
第一,要保证食物来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注意食材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等相关信息,一定要在食品新鲜、优质的前提下再进行议价,决不能为了图便宜而去购买品质低劣的三无食品。
第二,在购买食物时还要注意不过量,准确掌握孩子的出勤情况,根据孩子来园实际人数采购食品,做到按人按量供应,不吃过夜食品。
第三,要注重食物储存地点和器材的卫生情况,同时要使库房通风干燥、防虫防鼠,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并做到生熟分离、分类保管,保证食物的绝对新鲜。
第四,食物在烹调过程中要做到:科学清洗;根据不同食物的烹调要求进行烹饪,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第五,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同时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做到操作时安全卫生,如手部要确保清洁、头上要戴帽子,防止头发落入食物中。
2.餐具和环境的卫生保洁
第一,食堂、园设要保持清新、明亮、整洁,定期用紫外线消毒。
第二,餐具、炊具应购置绿色环保型材料,无毒无害,并且要保证做到餐餐消毒,彻底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三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1.丰富专业知识,增强职业道德修养
要想真正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和幼儿发育常识。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对营养的需求也是有所差异的。另外,在不同的季节,因为天气状况的不同,对营养素的需求也大相径庭。作为幼儿膳食计划的制订者必须对此有所掌握,才能制订出合理、科学的食谱。具体来说就是要及时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做灵活调整,合理搭配。
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这份事业,从内心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如果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职业精神,同样不可能制订出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饮食计划。
2.一日餐饮,合理搭配
俗话说:“早要吃好,午要吃饱,晚要吃少”,由此可见,一日的饮食搭配是有讲究的,不是一概而论,更不能“三统一”。
早餐应以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和面食为主,并辅以小菜,如牛奶、面包加一份爽口小菜,有利于幼儿吸收,又便于入口;黑米粥、豆包加青菜等。早餐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
午餐应以五谷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果,适量肉类、蛋类及鱼类食物,热量占全天热量的40%左右。
午点安排水果和谷类食物为佳,对全天营养素作为一个补充,占到全天热量的5%。
晚餐应以蛋白质、粗纤维以及富含淀粉类的食物为宜,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防止食物热量的堆积。热量应占全天的30%。
3.丰富品种、花样翻新
幼儿正处于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食物的制作方法上要尽量做到品种丰富,花样繁多,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食欲。如可把糕点做成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形象,如海绵宝宝、喜羊羊、熊大等;在烹饪食物时可以蒸、煮、煎、炸,真正让幼儿吃的开心、吃的舒适。
四 健康饮食,教育为先
小学是为个人学习行为打基础的阶段,而幼儿园则是为个人行为习惯打基础的阶段。保教人员应从幼儿入园开始,结合游戏、故事、音乐等简单重复的教学方法,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
1.进餐习惯的培养
进餐前:培养孩子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并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步骤与方法。
进餐中:培养孩子养成在进餐时注意力集中,不说话、不打闹,不看电视、不看书,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进餐后:培养孩子漱口、擦手擦嘴的卫生习惯。
2.纠正孩子的挑食与偏食
幼儿阶段挑食、偏食现象及其普遍,因为幼儿年龄小,不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只会依据个人的口味和偏好来选择食物,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营养不全或营养过剩,保教人员应适时进行教育,纠正孩子的挑食、偏食现象。
3.创建科学的就餐环境
良好的就餐环境可以增进孩子的饮食量,促进消化吸收。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能够使人拥有一份好的心情,从而增加饮食量。就餐环境不只是主观意义的环境条件,还包括客观条件心理因素。心情是否愉悦,精神面貌是否良好,都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饮食健康,因此,不但要保证饮食环境的整洁,还可以在孩子饮食过程中放一些悠扬、动听的音乐,同时保证孩子在进餐时拥有愉悦的心情,不在进餐前及进餐中批评孩子,以促进孩子健康饮食、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都应时刻拥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发展而着想的责任心,同心同德,时刻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把孩子的安全作为基础,把孩子的成长定为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幼儿膳食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完善化,确保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3
论文提要:饮食保健学是我国传统保健学中一朵奇葩是研究饮食与人们健康和长寿之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区别于现代营养学。中医食疗学不等同于中医营养学,食补属饮食调养范围,食忌是属于食疗的范畴。食补要辨体,食疗要辨证,这样才能达到饮食保健的最佳效果。
我国传统的饮食保健学是研究饮食与人们健康和长寿之关系的一门科学。我们知道,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许多因素中,食物是最重要的。人从出生到死亡,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一直是保证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物质基础,它们向人体提供能量的原料,为新生或再生组织细胞及各种体液、激素、免疫抗体等创造条件,从而使人从事各种体力和脑力活动的能力。所以,《汉书·郦食其传》“民以食为天”之言成为千古哲语。我国传统的养生学十分重视饮食保健,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饮食保健学的雏形,成书于这一时期的《黄帝内经》不仅提出了“食饮有节”的重要饮食养生原则,还就饮食的饥饱之度,冷热之性,偏嗜之习,宜忌之规,配餐之则等提出了一系列法规。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等等。认为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就会百病丛生,应该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来选择食物,以饮食代药,如热体热病,宜多吃凉性食物;寒体寒病,宜多吃热性食物;肝肾阴虚、肝阳上逆而致头昏目眩者,宜多贝壳类海产品;肠燥便秘的宜吃食含油脂多的下气食物。反之,热体热病,忌辛辣之品;寒体寒病,忌生冷瓜果;脾胃湿热重者,忌食油腻呆胃之品。《内经》不仅提出了饮食养生的原则,并有具体的运用,此书有方13个,其中由食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就有6个,典型的食疗方“四乌贼骨丸”就是由雀卵、鲍鱼、乌贼、茜草组成。用于治疗妇女血枯经闭,至今仍不失为有效的食疗。《内经》奠定了饮食保健学理论基础,经过后世历代医学家,养生家的发挥补充,形成了我国传统的饮食保健学,并逐步完善。
为什么要在饮食保健学前要加上“传统”二字,一是饮食保健学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而中医学又称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二是区别于现代营养学。现代营养学对人体的知识(如生理病理认识等),完全采用了西医的认识方法,因此,也有人称现代营养学为西医营养学。同样,传统的饮食保健学也可以称为“中医营养学”,这不仅因为中医学与我国传统饮食保健学对人体的认识(如生理病理,辨证辨体、治疗原则等)一致,还因为中医学对药物的认识(如四性、五味、归经等)也同样适用于饮食保健对食物的认识,所以,传统的营养学冠以“中医”二字是理所当然的。
饮食保健学与现代营养学是两个理论体系完全不同的营养学。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营养学又分为两个分支,一是生理营养学、一是临床营养学。临床营养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处于疾病状态下的营养要求,也就是说,生病时,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以促使疾病痊愈,加快身体恢复,从西医治疗学上说,是一种营养疗法,有时作为辅助性治疗措施,有时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生理营养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的营养要求,也就是说,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劳动消耗等各种不同生理情况,合理饮食以供应机体的营养需要,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那么,中医营养学也早有临床和生理之分,即食疗学和食养学。中医食疗学是研究通过特殊配制的饮食以治病的一门学问。其目的是用饮食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恢复机体健康,是中医营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食养学相当于现代生理营养学,是研究通过日常的饮食,调整体质盛衰的一门学问,其目的是使机体气血阴阳、肮脏功能的素虚素实趋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传统的饮食保健学还包括人们经常提到的食补和食忌。我认为,食补和食忌又可以分属于食养和食疗。食补是扶助人体的正气,是针对虚证而言的,一般用于疾病后期正气已虚,而不用于邪气尚盛的疾病初、中期,否则会补反敛邪,有时在疾病后期,正气已伤余邪未尽时,进行食补则通过扶正以祛邪,但扶正食物的本身是没有祛邪之功的。因此,食补实质是调整机体的虚弱状态,仍属饮食调养的范围。食忌多数是治疗某种疾病或预防某种疾病复发的一种特殊的饮食疗法,譬如,痢疾病人的初中期,利疾菌毒未尽,必须禁食,以防食滞邪留。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往往因进食含有过敏源性的食物而诱发或复发过敏性疾患,因此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必须禁食公鸡,鱼虾、猪头肉等发物。事实证明,食忌是针对疾病而言的,应该属于食疗的范畴。
转贴于
饮食保健,无庸置疑,是用饮食来保持人们的健康。可是,目前有一些人认为:食疗,食补不是指平时的一日三餐的食物,而是药物和食物共同做成普通的饮食形式或将药物加入食物。这种相当流行的说法是欠妥的,内容跟形式不相统一,不能以为将药物和食物混在一起,做成易于病人接受的饮食形式,就是饮食疗法,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有不少西药片剂制成糖衣片,口服时,其口味与糖果无异,能不能就算是“糖果疗法”?显然不能。因此,无论食养、食疗、还是食补、食忌,恰恰是指平时的一日三餐的食物所对人体发挥的作用。对于将药物加入食物中,做成普通的饮食形式,在我国确实有,而且源远流长,至今仍有人们所运用,但这只能称之为“药膳”,而不能称为食疗,这只是服药形式的不同而已。
尚须指出,饮食保健学所说的饮食,是指饮食活动。不单单是指饮食物,还包括进食活动。也就是说,饮食物对于人来说必须入口才能算是饮食。这就如同营养学所说的营养一样,营养成分不进入人体,对人来说,就不能称其为营养了。临床营养学中的营养疗法,如果营养成分不进入人体,则就不可能发挥营养疗法的作用。也就不能称其为营养疗法。所以,饮食保健学也必须是饮食物入口才能发挥保保健作用,对于食物在体外发生的保健作用,就不能称为饮食保健了。尤其是饮食保健学中的饮食疗法,有人把食物的外用治病也说成是饮食疗法,这是值得商榷的。常常见到,说某种疾病的饮食疗法,把食物的外用治病,也列于本病的饮食疗法,那么,用菜籽埋于耳穴上汉病的耳针疗法,能不能也算是饮食疗法呢?一定会众口皆非。这又与某些食物的外用治病有何区别呢?假如非要与某些食物挂上钩,那么可以勉强叫做“食物疗法”。食物疗法与饮食疗法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食物疗法,可以是食物的外用功能,故不能称为饮食疗法。我们有些人主张把饮食保健学称为烹饪保健学,这是可以的。随着烹饪概念的延伸,烹饪不单是指狭义的烹调,还包括人类的其他饮食活动,如饮食保健学中所说作为烹饪原料的饮食物和进食活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饮食保健学,是可以称为烹饪保健学的。那么,饮食不进口,只是外用,烹饪菜肴对人来说就失去意义了,烹饪的过程也不算完整,所以,从饮食保健学作为烹饪保健学来理解,食物的外用治病也不能算是饮食疗法。
目前,人们一提起药物的副作用,几乎“谈虎色变”之态。加之饮食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饮食保健盛行起来,不仅国内,国外也一样。“保健”食物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生病之后,求助食疗者甚多。这不仅是因为饮食易于被病人接受,且因饮食进入人体不仅能治病,还能供给机体营养物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机体正气恢复,服后副作用小,安全系数大。但是,有些人过于强调饮食保健的作用,尤其对饮食疗法的优点夸大其词,以至于盲目进行食养、食疗、食补,这对饮食保健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人们的健康更有反作用。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饮食保健,食养要辨体,食疗要辨证,这样才能达到饮食保健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韦大文:《中医养生学概要》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年3月
张奇文:《实用中医保健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年5月
贾跃胜:《医易养生保健学》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