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28322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教学论文【第一篇】

摘要:历史复习课是初中学业考试备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复习课效果好、效率高,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如何优质、高效、自主、科学地安排好历史学科的复习,这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自主;高效;初中历史;复习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生为本,强化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最优化和教学效率最大化,我校历史组教师构建了历史复习课“三部曲”教学模式。

一、“三部曲”教学模式的由来

长期以来,在进行传统的历史复习课教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出示复习提纲,学生自由复习,教师缺少对课堂的调控指导,部分学生目的性不强,复习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更不能进行能力的提升与相应的训练,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倦情绪;还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地讲,不顾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是无味地听,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课堂效率极低,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旨。我校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吸收新课改带来的全新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新课改的实施,从而摸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历史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三部曲”教学模式。

二、“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外显特征

“三部曲”教学模式旨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生为本、高效课堂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化。

(一)基本结构分析

“三部曲”教学模式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的三个复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复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结构图如下)

1.“三部曲”前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复习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在历史学科的复习中,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话语,以灵活的方式、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复习本部分教材的迫切欲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转入课堂。在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教师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踏上红色之旅,走访革命圣地,探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方式新颖、灵活,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更浓了。

2.“三部曲”解析

(1)第一部――我梳理,我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体系,找两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学生根据知识体系和教师设计的复习学案,自主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强化记忆,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课堂展示环节随机抽取学生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全面、细致讲解,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2)第二部――我分析,我归纳

教师或学生提出本单元具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学生小组分析、讨论,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谈自身观点、认识、启示;谈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借鉴、经验……在学生相互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精讲点拨,起到较好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究、释疑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唯物史观,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第三部――我训练,我提升

本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及时巩固学生的劳动成果,试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辛苦后成功的喜悦,又要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容易出错的问题。反馈方式多样化,集体订正、小组订正,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反思所学,升华认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三部曲”尾声――课堂结束语设计

要想让课堂教学结构达到美的境界,必须设计富有特色的结束语,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还要继续向课外有机延伸,学生在课外仍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去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的课堂结束才是最高境界的结束。在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教师的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单元,正是因为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才能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舞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也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

(二)模式的外显特征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2)

本模式突出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优化,以生为本。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表现在:教师激情导入,充分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想学习的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有收获,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优化学习活动。通过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复习教材基础知识,利用充分的时间主动地获取知识,展示所学内容,认真思考、主动质疑,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培养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三、“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为使“三部曲”模式更适合学生自主复习,更具操作性、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复习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复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复习课的评价过程中,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的公正性、全面性,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偏见,不能受先入之见的影响,评价工作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必须让具有不同兴趣和精力的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

(三)做好复习过程的过渡、衔接工作

过渡本身并不承载或传递明显的实质性信息,过渡语好比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一艘渡船,它引导学生从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历史复习课上,需要作为摆渡者的教师巧妙地从一个复习题目及内容转入到另一个题目及内容的复习上来。教师在处理课堂过渡语时注重的是其导引性和衔接性,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体自如,在“导”与“接”上显能耐,既要简明概括又能富有感染力,还要善于变化,这给授课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认真研读课标

(二)注重以课本为主,习题为辅

(三)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四)每一堂复习课都是新课,都要认真备课

(五)强化整体史观,熟知整体脉络

(六)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七)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八)追踪练习的落实巩固

(九)多关注,多读书,了解身边的历史

(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自修内功强化外功

教育教学论文【第二篇】

导语本站的会员“qianqian2”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杀母的恶性的事件等,经常在电视、网络上曝光。如山西、浙江、北京连续发生三起杀师案,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编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詹天佑》詹天佑“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更教育学生一定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贞不渝。

(2)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当前,小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首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命。地方教材《三生教育》就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文章。 “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其次,科学引导,提高学生耐挫能力,培养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3)发掘真善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性情。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学校语文课程应从小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提升学生的情感温度,把亲情、友情、爱情这三条线串起,并以此为基点,延伸开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如在学习《轮倚上霍金》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父爱与母爱的颂歌,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只有让学生了解真正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才能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情感色彩极其鲜明强烈,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春风化雨的无声滋润中,不知不觉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去。

二、在课外阅读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拓展视野,又可以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丰富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求人不如求己》(选自《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健康心态》)可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的健康心理。选读《一把温情的钥匙》(《智慧背囊》),对学生进行真情与信任的健康心理教育。还有许多文章如《蜜蜂报》中许多佳文都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沟通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知识经验扩充了,观点认识改变了,思想情感升华了,方法技术迁移了,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综合素养自然就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接受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的洗礼。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以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而《鞋匠的儿子》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这样的作品特别适合从小生活在物资充裕,被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来读,可以让他们充分明白爱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总之,每1篇优秀作品都蕴含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只要充利用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且还有不伤学生心灵,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满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例如,我班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下这样的话:“我不喜欢我的人生中有挫折,但我喜欢欣赏别人遇到挫折时那种跳梁小丑的样子。”“我的人生早已没有了,现在存在的只是我的躯体而已。”这种“脉相”,无疑引起教师的警惕;这种“迹象”,必然让语文教师有了打开这位学生的心结的欲望,深入解她的心迹,并能对症下药,开出好药方,帮助她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因此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也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预防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立志,引导学生去寻求做人的道理,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萌发学生的高尚情操,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简要评语

如何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论文培训心得体会

-->

教育教学论文【第三篇】

1绪论

当前对“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小学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更少,甚至可以说是处女作。

但是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进而让小学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明白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因素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同样重要,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中外部影响因素会显得更重要。

2.笔者借助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在本课题中对教师教学智慧内涵进行解释,以便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教学智慧内涵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能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

3.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奋战在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可实际操作的参考和借鉴,对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思路及其过程

其次,笔者用归纳同类项的方法将相同的外部影响因素观点归为一类,这样归纳后,外部影响因素的类别就很明显,并且也能记录各个类别观点在文献资料中被提到的次数。

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影响、同行的影响、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教育科研取向的影响、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家庭影响、时代变迁、学生素质特点、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按照外部影响因素观点在文献资料中被提到次数从高到低降序排列。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影响、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影响、同行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属于学校影响的子因素,因此外部影响因素是:

学校影响、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教育科研取向的影响、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家庭影响、时代变迁、学生素质特点、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1绪论

当前对“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小学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更少,甚至可以说是处女作。

但是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本课题对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弥补学者们主要关注内部因素而基本上忽视外部影响因素的偏失,进而让小学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明白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因素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同样重要,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中外部影响因素会显得更重要。

2.笔者借助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在本课题中对教师教学智慧内涵进行解释,以便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教学智慧内涵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能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

3.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奋战在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可实际操作的参考和借鉴,对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思路及其过程

其次,笔者用归纳同类项的方法将相同的外部影响因素观点归为一类,这样归纳后,外部影响因素的类别就很明显,并且也能记录各个类别观点在文献资料中被提到的次数。

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影响、同行的影响、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教育科研取向的影响、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家庭影响、时代变迁、学生素质特点、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按照外部影响因素观点在文献资料中被提到次数从高到低降序排列。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影响、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影响、同行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属于学校影响的子因素,因此外部影响因素是:

学校影响、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教育科研取向的影响、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家庭影响、时代变迁、学生素质特点、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教育教学论文【第四篇】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写过许多教育教学论文。每次写作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过程中的点滴。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论文写作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选择一个正确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开始写作之前,需要明确自己想要写的内容,以及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写作中,始终贯彻这一主题。同时,在选择主题时,也需要考虑主题的适宜程度和可行性。

其次,必须有充足的阅读和研究。在写论文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这样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研究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另外,在阅读和研究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思考,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型和逻辑框架,来引导自己后续的研究和推理。

第三,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语义的连贯性。正如老师们所说的,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够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因此,在写作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语义是否连贯,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此外,在写作时,需要注意自己的时间管理。论文写作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修改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时间做出明确的规划,以确保自己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所有要求和任务。

最后,需要不断地审查和修改。在论文写作的最后阶段,需要对整篇论文进行多次审阅和修改,以确保文章的内容准确、清晰、连贯。同时,在修改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针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总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需要仔细的规划、充分的准备和较高的要求。只有努力投入,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够在这一领域中走得更远。

教育教学论文【第五篇】

摘要:示范教学和案例教学是师范教育类课程教学常见的方法,实践取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教学应创造性地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为师范生语文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插上两翼。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示范教学案例教学

随着教师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范式向“实践”转变,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成为当前职前教师培养必须面对的课题。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并拥有的特殊知识形态,其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撑。

由于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默会性”,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中应该把内隐学习放到重要的位置,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实践个体与具体情境互动,从而产生实践性知识。内隐学习是认识人类知识的新视角和新见解,“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知识的获得是在无意识状态,也就是说在获得复杂知识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在控制他们的行为,却会运用这种支配行为的规则,人“在没有意识到刺激环境潜在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会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1]”,师范生的经验性学习就是一种内隐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具体采取示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

1、开展示范教学

从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角色看,观察者、模仿者的身份是师范生建构自己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师范生通过学徒式的观察,思考他人的教学行为,判断他人教学行为引发的效果,领悟到他人的实践性知识,继而把领悟到的他人实践性知识迁移至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程实施中提供师范生可以观察、模仿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需要开辟其他的观察渠道,师范生置身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而非中小学课堂成为师范生最主要的观察场所,任课教师应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任课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师范生观察模仿,从而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教学一直兼具着多种意义,任课教师除了传授教法知识和技能之外,本身课堂的举止言行就是师范生感悟教学教法的资源和榜样。师范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上,耳濡目染,观察体悟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剖析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

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展示教学行为”和“剖析教学行为”两个方面,因为并非所有被师范生所感受到的经验最终都能发展为实践性知识。所以,不仅要让师范生了解可以“怎样教”,还要让师范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教”。

譬如,在教学“预设与生成”时,平时教师习惯于跳过师生问好环节,直接开始教学,学生在这节课上却突然起立齐声问好,教师在学生坐下后,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问好,很突然啊,我的课前预设里没有这个环节,可见不管教师怎样预设,课堂总是会有些意外生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预设与生成。”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刚才的意外生成里,任课教师“我”是怎样做的,那样做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的启示。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和学生一起剖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从而积累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教育性质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不是旨在科学原理与学说的教育,而是把科学原理与学说的实践性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2]”,案例教学,首先应选取典型案例,采取案例的合理呈现方式――是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还是通过图像影音展现,对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哪些地方应详细哪些地方可以简略;然后通过叙述真实性事件,提出问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者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和行动方案,从而“巩固教学或者其他领域的各种实践性知识,所以它可能更适合于实践性知识[1~2]。”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是“从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儿童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加以积累和传承的[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来自教学实践并指向教学实践。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最大障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缺失、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案例应该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即选取一线语文教学实录、教学片段、说课视频等,可以展现实践者面对某一教学情境的应对(比如课堂收束、新课导入等),也可以呈现相对完整的一个阶段。总之,教学案例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实践情境,使师范生以教育者的角色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训练专业思维,整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二是为了激发师范生的思维欲望和研究意识,应该选取蕴含一定教学问题的案例。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先是教师呈现教学案例,然后再提出、明确研究的问题,这种模式违背了问题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规律,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建构性,应该是师生统一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阐释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比如:在进行句子教学训练时,为了使师范生了解并掌握“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来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教师先出示《穷人》一课中桑娜和丈夫对话的内容: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然后,教师引导师范生品读、体悟对话中“我”后面的问号以及两个省略号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后,师范生意识到对话中几个标点符号对桑娜心理状态的理解非常重要,也为理解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起到关键作用。在对文本有了深入分析之后,教师出示一段这次对话的教学片断,师生共同剖析教学片断,归纳总结教学片断中的实践者是否抓住了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功能、是否恰当地引导小学生体会到桑那的复杂心情,从而,师范生收获关于句子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

[2]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

[3]钟启泉.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10):8-1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2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