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计划论文范例精编4篇
【导言】此例“创业计划论文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创业计划论文1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教育
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目标。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更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和激发青年创业热情的系统工程。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现状
近年来,学生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认为大学生创业受到关注有两点原因:第一,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就业形势看,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严重。自从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待业人数逐年增多。解决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问题一个方法就是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第二,由于当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风靡全国,特别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更得到了教育部、各大高校和广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旨在宣传风险投资理念,传播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勤奋学习,投身实践,努力成为新世纪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二)大学生创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于发挥创业精神的问题,弗莱堡学派经济学家艾哈德自己在总结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经验时指出:“发挥个人创业的精神和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与完善也有启发。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中,政府首先要消除一切阻碍人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的不利因素,让每个公民实现其价值。
蓬勃发展的创业计划大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意图通过此项竞赛而寻求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创业活动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之一。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Stanford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创业计划和创业团队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这些由创业计划竞赛直接孵化出来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在中国,据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数据显示2009年大学生创业的财富值合计达亿元,2010年大学生创业的财富值合计达亿元,人均财富5227万元,上榜富豪的平均财富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多。它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创业带动全民的学习意识,让更多的人明白知识掌握得越多,对就业创业越有帮助。创业也使高智商人才加速就业,促进了知识尽快转化成生产力,节约了社会资源和自然能源。大学生高就业尤其是创业工程的成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高层发展,跟社会更贴近,劳动力的创造力更高。更重要的是创业减少了政府压力和人口压力,为整个社会的就业创业带来生机和解决路径,也对稳定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创业效益明显,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具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且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较高素质的大学生是我国创业者的主体。但现状是许多大学生不具有起码的创业知识,既使有创业的愿望,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条件下难以实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在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启萌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社会、高校、家长都聚焦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很多高校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仅在学生毕业前开展一些就业指导,并不能使学生转变就业靠政府、靠学校、靠他人的被动思想。这种价值导向和我国大学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观的局限,使得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处在零星的或者感性的直觉层面,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理念与理论高度上。同时,我国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创业的意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而在美国,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学,大学生创业的比例高达10%。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淡薄,这与我国创业教育比较薄弱有关。
2、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践活动所占比重不足,创业活动形式化倾向严重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很多高校由于主客观原因,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成功率极低。
3、缺乏创业启动资金
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另一大问题。创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亲戚朋友投资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创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学生企业由于起点较低,缺少社会工作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抵押物或担保,银行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一般不会轻易提供给创业大学生贷款。
(四)对创业教育的建议
1、建立创新教育机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来自于创新教育的理念。在树立创业教育理念的同时,应教育大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把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一个新出路,不能用传统的就业观来束缚住手脚。改革教育方法,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新型人才。高校把创新教育纳人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提高人的创新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提高。
2、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要出成效,就必须有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使学生全面地接受到创业知识与理论的系统教育。
3、创业实训
应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训,在校和实习期间就能得到实际训练。如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赛与创业课程同步进行,要求所有学习者必须组建创业团队,集体完成创业计划。创业计划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尝试开展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为学生与创业企业家面对面深入沟通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开放的讲堂形式,使学生了解创业,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要像组织“招聘会”一样,组织“自主创业会”。对优秀的创业计划,可由学校推荐组织实施,使创业活动在学校里有组织、有保障地开展。
参 考 文 献
[1]崔雯雯。基于SWOT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9) [2]彭晓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3]冯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J].世纪桥,2010,(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4篇创业计划论文范文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创业计划书论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创业计划论文2
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苏州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过程中,陈雁参与和主持了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组建工作;在基础教学文件、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先后申报成功了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点和博士点,参与了纺织与服装设计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江苏省创新实验基地等的建设,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此外,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陈雁先后主编和参编了8本教材。在所出版的教材中,其中有1套丛书和1本教材获部委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由于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中的突出贡献,陈雁还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陈雁长期从事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同时还是苏州大学的骨干研究生导师。自1999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以来,已经为行业输送了30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3名学生因成绩突出,还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奖学金赴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有1人学成回国。
长期以来,陈雁在科研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先后主持了各级科技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并与江苏红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吴中集团服装有限公司、张家港东渡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陈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科研活动,与国外高校合作申请的欧盟的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已获批准,大大提升了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一位在一线教师岗位上工作24年的“老教师”,吴晓兵承担了大量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染织、服装的基础教学工作,并自2003年开始承担设计艺术学及理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导师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成果丰硕,受到学生、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吴晓兵坚持结合教学实践,以丰富的教改实验成果为基础,先后编著、主编、出版教材13部。其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装饰图案基础》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图形创意基础》获“十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颁发的部委级优秀教材奖和“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为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吴晓兵对设计基础教学在目标、结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其中为学院的特色课程――基础图案课程的保留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将《图形创意》课程和传统的图案课程进行互补,形成了“大图案”教学的格局。
吴晓兵重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已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论西方设计理论对装饰的批评》、《图像符号中形式要素的语意探讨》、《传统图案中涡线形的符号意义》等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吴晓兵还是全国多家出版社卡通杂志的专栏作者,包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卡通》、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儿童故事》、河南海燕出版社的《太空娃娃》、广东法制报社等。其中,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插图读物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由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联合策划、编排,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卡通系列丛书《河马牛辛心历险记》,成为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连续展播的重点节目,并获湖南省省级图书二等奖;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九天揽月》(一套4本)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国家重点图书。
付出才有回报。大学期间的洪岩成绩优异,曾获得苏州大学人民综合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精神文明专项奖学金,社会工作专项奖学金等。组织协调能力超强的他还曾担任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科协理事长,并在此期间帮助该协会获得苏州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苏州大学“瑞基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组织奖等称号。
作为一名勇于挑战的优秀学生,洪岩特别热衷学术科研活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曾担任2011年度江苏省创新性试验计划《LCD在功能服装领域的应用》项目主持人,主持了苏州大学第十三批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蕾丝花边艺术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以第一责任人申请了国家专利1项――《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监测智能服装系统》;获得苏州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苏州大学“瑞基杯”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二等奖;参与“汉麻良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获得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同时参加了教育部创新训练项目,担任技术部分主要成员。
作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代表,洪岩兴趣广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获得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苏州大学桥模设计大赛一等奖、苏州大学第五届“德瑞姆”杯校园心理剧大赛三等奖等奖项。而在志愿者服务方面,洪岩曾参与苏州博爱学校进行残疾人智障儿童慰问活动;担任苏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的志愿者;与全国少工委合作,担任全国青少年科技实验竞技大赛志愿者总负责人。
大学期间,赵楚楚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和社团活动,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学生会生活部部长、英语俱乐部外联部部长、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团校负责人等。组织的活动广受好评,曾获得苏州大学主题团日活动优秀组织奖、苏州大学团校时政评论征文、漫画大赛优秀组织奖等。
作为学生中的“科研达人”,赵楚楚在大学期间主持参加了多个科研项目。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2项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膨体弹力真丝的服用性能研究》和《无粘合覆衬西服面料的结构与性能》,所写论文获得苏州大学“科迪石化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1年下半年与商学院同学一起参加苏州大学“瑞基杯”第七届创业计划大赛,参赛作品荣获特等奖;2011-2012年期间,完成了政基金的课题,成为苏州大学2011届政学者之一,获得暑期赴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交流的机会。
创业计划论文3
本科期间,赵云龙于2011、2012连续两年参加“挑战杯”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其学术科技作品《钼酸锰/钼酸钴分级异质结构纳米线设计构筑与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2年,以他为队长并围绕其科研成果组建的“帧科创业团队”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和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由于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孜孜追求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赵云龙于2012年4月荣膺“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同时获年度绩优人物大奖,并先后获得校青年五四奖章、理工青年十大风云学子、校创新创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最终以年级第一的综合成绩保送本校2012级研究生,并获得直博生的资格。
赵云龙自2008年入校以来,刻苦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大学四年,坚持参与科技创新,他主持的“钼氧化物复杂结构纳米材料器件组装与光电应用”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并于2011年结题考核为优秀。赵云龙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武汉理工大学首篇Nature子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2012年,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关于锂空气电池方面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包括《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美国“Research News on General Science”等大量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赞扬,为锂空气电池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2009年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赵云龙进行了长期的科学探索实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经过校“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八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多次的模拟答辩以及大量的材料准备,他站在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答辩的现场。在最重要的专家封闭考察阶段,赵云龙从容地应答评委们一遍又一遍地提问与评审,当看到“武汉理工大学”颁奖典礼的舞台屏幕上出现时,他的眼泪禁不住地流出来了,内心那份喜悦难以言说。为了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投入应用,赵云龙牵头组建了“帧科创业团队”,参加了2012年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终获得湖北省金奖,同时他还作为主答辩手参与公开答辩环节并获得“最佳团队奖”。通过模拟创业,赵云龙期待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真正与社会发展进步相结合。
创业计划论文4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43-05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作为区别于课堂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丰富与延展,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创业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可以说,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承载着拓展高等教育格局、开拓就业创业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与社会互惠共赢双向互动等重要使命。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内涵的理解,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首次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后来被译成“创业教育”。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教育进行时代反思和未来展望,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阐明教育的长期目标和哲学基础,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质量提出对策性建议。经过讨论,会议拟定了题为“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该份报告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出全新理念:学习不单纯是一种认识和反映,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应成为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懂得了什么,更要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应能引导出相应的行为。①这种让学生在“干中学、做中学”的观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研究奠定了早期的研究基础。随后,我国与印度、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9个国家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并在此以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并积极深入地开展起了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活动。②在早期探索中试点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并激励一批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取得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最早经验。经过20余年的推进与发展,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对其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长远发展的短板,还未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具体研究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现有出版的研究著作看,学者彭钢1995年编著的《创业教育学》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从学理层面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阐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书中将创业实践活动看作是“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质的区别,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学者李时椿等2004年编著的《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一书从创业教育的概念体系人手,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以及百森商学院等典型模式,重点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全书内容宽泛,涉及主题较多,但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院校实践的典型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编写的《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关于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与研究的著作。该著作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阐述了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目的、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实践篇以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学校为案例,介绍了它们在过去几年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经验和特色。此后,学者席升阳于2008年出版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的著作,相继一些学者也出版了系列关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的著作。如学者徐小洲与叶映华编著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梅伟惠编著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牛长松编著的《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李志永编著的《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候慧君、林光彬等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以及继2006年后教育部高教司于2011年编著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等著作。它们可以称之为当前我国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但也仅将实践层面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关于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且并未形成系统和体系。
其次,从现有发表的研究论文看,学者李政等人的《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学者王永友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学者陆芳萍和吴静的《构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分层分类菜单化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以及学者周青的《共青团组织构建一体化青年创业实践体系实证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等论文是当前对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代表性研究。这些论文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分层次、分阶段”等观点的提出,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外,学者徐健和吴如林的《以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一文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对职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指导和研究。该文指出:依据职业教育以实践性为特征、以训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要求,确立了以生产实习基地为载体,在不同类型的基地建设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的创业教育实践。该文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但该文的不足是仅限于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学者舒铁等人的《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一文结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展现状,就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建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实践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专题化、系统化的阐述,体系化的构建的研究论文成果极为鲜见,大多数研究是将创业教育实践作为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探讨,且在现有的论文中发表的期刊层次较低,多为省级期刊。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精确查询(查询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分别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以年为单位,即从2012年到2011年,以此类推对每年发表相关论文情况进行了查询(具体见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发现:1915年至今,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为题名的论文共有356篇。从1998年始,关于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论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始呈多倍增长的趋势,近五年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总发表数量的87%。随后,我们又以篇名为“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进行查询,从2000年至今仅有5篇论文。综合相关研究数据和研究内容等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正在兴起。但相关研究论文总数还相对较少,且高质量论文和高级别期刊论文极少,研究层次不高、深度不够。
第三,在近些年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当中,实证调查类的研究和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的系统研究开始涌现。首先在实证调查类研究中,有的结论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拓展创业实践新思路,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有的研究结论则对我们进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与启示。其次,一些学者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如余瑞玲在其硕士论文中强调了创业教育要多样化,要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要考虑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问题。王树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特别是对中国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概述。以上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起到了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追溯。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期间,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培训和创业沙龙,对普及创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999年,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大赛的举办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2000年,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开始普及。应该说,从1998年开始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刻影响,不仅充分证明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国内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长足发展。可以说,在世纪交接的时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已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并注定在新的世纪里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从2002年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试点推进、项目引入与政策支持“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首先,为扩大高校创业教育的范围,进一步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上,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2年4月,教育部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引导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2008年,教育部又立项建设了30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将试点经验汇总整理,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公开出版了《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和《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两本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方面的著作。这一时期,各高校系统梳理了自身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
其次,2004-2005年,由政府主导的创业实践教育项目SIYB和KAB等被引入国内,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与应用,为传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模块化、系统化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6年,由国家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强调了创业指导与培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各类创业实践教育项目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第三,在2008-2012年教育部陆续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4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专项文件中,有3份明确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并分别从教学原则、活动开展、项目推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创业教育及其实践全面系统的开展与落实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总体来说,1998年-2012年这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正在全面深入地推进,试点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以其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及其活动形式,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全方位、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诸如清华大学的“创新环”模式、黑龙江大学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南大学的“八化”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大学的“三级联动”学生创业实践等特色模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系统化构建、科学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虽以创业竞赛、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但其的创业教育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英国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模式构建、师资储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诸多方面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的要求,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为此,综合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及其活动发展情况,我国的创业教育实践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或者偏重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偏重创业实践的培训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存在着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的问题,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实践差距较远。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多集中在事实呈现或经验介绍,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对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缺乏系统的且具有操作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这已成为困扰我国创业教育长远发展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性问题。
具体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是以课程教育为主,在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方面,还是探讨多于实践。创业模拟小组或公司更多地是闭门造车,没有和现实结合起来;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岗位非常有限;创业园只有少数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而真正参与到学生创业实践中的企业寥寥无几;创业大赛能让部分学生在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中,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方案策划、战略分析、计划制订等,体会创业的艰辛,明白创业的关键,掌握创业的某些技能。但如何克服创业的困难、把握市场机会、提升创业能力,必须要通过真正的创业实践才能清楚知道,而且创业大赛的很多项目并没有真正投入实践,仅仅是纸上谈兵,数据的来源也没有通过真正的市场调查@。因此,当前我国多数创业计划大赛仅仅停留在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阶段,与国外将创业计划(商业计划)作为创办新事业的总体构想的做法还相差甚远,其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还有些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类似于勤工俭学,都是面向大学校园学生的普通服务,与专业领域、市场领域、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区域社会的关联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创业教育的要求。另外,大部分高校和学者普遍关注在“少数人”中的创业活动,而不是面向多数人的创业实践。为此,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覆盖面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创业教育实效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