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45379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范例(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第一篇】

6月中旬,市政协副主席姚建华带领民宗委和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到郸城县、中心城区对新常态下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招商引资形势严峻。

当前全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调整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招商引资工作进入了“三期”叠加,政策因素影响越来越小的“后招商时代”。1-5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仅有3家,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完成省定目标的33%,完成进度居全省第12位、黄淮四市第3位,低于全省平均进度个百分点。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76亿元,完成省定目标的%,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增速同比回落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投资意愿不强,且已崭露撤资苗头,据市招商办掌握的情况,仅在我市投资的台资制鞋企业就有6家撤资。另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保增长的压力也很大,要求产业回归的呼声越来越大,措施也越来越具体,对我市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影响了一些项目的落地。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62号文,要求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面对这一变化,我市一些部门和地方暂无应对措施,使得部分处于招商意向中的项目流失,部分招商引资项目被搁置,部分在建项目暂时处于停滞状态。据有关部门反映,目前全市约流失20个处于意向洽谈的招商引资项目,5个已经签约的项目因为政策调整被搁置,7个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因遇到已承诺优惠政策落实问题而处于停滞状态。国务院【2014】62号文件的出台,宣告了过去各地靠比拼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靠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服务环境来吸引投资的“后招商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我们资源相对缺乏、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不完善、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的地区而言,招商引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工作开展不平衡,中心城区差距较大。

今年1-5月份,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在困难中拼搏前行,发展形势稳中有进。但工作进展不平衡,中心城区与县市相比,差距很大。1-5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58个,总金额亿元,其中中心城区亿元,仅占全市的6% ;从大项目的引进来看,全市新签亿元以上项目54个,中心城区只有9个,仅占全市的14%,还没有沈丘、项城、太康一个县多;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中心城区仅有4个;全市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 11个,中心城区为0。从引进的项目质量相比,各县市引进的项目包含粮食加工、制药、轻工业、制造业等行业,中心城区引进的项目比较单一,质量相对各县市有明显差距。

(四)产业集群招商不够,整体集聚效应不高。

从我市1-5月份招商引资工作整体开展情况看,“高大强”项目屈指可数,引进的其它产业项目也多为投资规模较小的单一项目,缺乏“高大强”项目,并且项目之间关联度不强,带动能力较弱,主导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配套不完善,没有形成产业链体系,整体集聚效应不明显。1-5月份,开发区新签约的6个项目中,只有一个项目为农副产品深加工主导产业项目;川汇区只新签约了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无主导产业项目。

(五)部分已开工项目进展较慢,实质性开工不足。

1-5月份,全市已开工的69个项目中,还有15个仅拉建了围墙,应付市委、市政府集中开工一批项目的号召,其中中心城区占了7个。主要原因:一是有的项目受宏观经济和优惠政策调整的影响,投资方延缓投资、等待观望;二是有的项目土地正在报征,手续不完备;三是有的项目需等粮食收割后才能开工建设;四是有的项目受拆迁等其它因素影响进展缓慢。

二、对策和建议

(一)精研政策,抢抓机遇。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为此,在近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国务院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努力通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撬动投资向基础建设领域倾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抓住机遇,搞好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努力向上争项目、争投资。郑合高铁等已列入国家计划的大项目,要争取尽快开工,以提振士气,迅速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同时,建议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的机遇,用足用好文件精神,已经承诺的一定要兑现,不能失信于客商。要抓紧制定符合我市实际又不与国务院62号文件基本精神相冲突的优惠政策,尤其对具有我市本地特色的地方小微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全方位扶持,为我市经济发展增强内在动力。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统筹协调招商引资工作相关部门,明确各部门招商引资职责,并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各自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要把招商引资的责任放在各级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头上,借鉴以往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给有关单位下达明确的招商引资任务,建议抽调一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组成招商团队,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并将招商引资完成情况作为火线优选的重要条件。建立联合创业机制和平台,给予大中专和专业技术毕业生创业上的金融和政策支持。

(三)立足全局,均衡开展。

树立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注重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中心城区和各县市联动招商、信息共享、合力推进机制,以中心城区大招商为契机,促进新常态下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大发展。建议对招商引资工作相对困难的中心城区四区,建立区际联动协调机制,通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强化金融支持等措施,大力扶持中心城区招商引资工作。

(四)突出重点,强化集聚。

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围绕现有企业上下游产业和产品,紧盯国内外资本流动新趋势和产业转移新特点,绘制产业链图谱,编制产业招商路线图,有针对性地开展延链补链招商。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促进产业集聚为重点,突出延链、补链两个关键点,抓好集群招商,建设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配套关联市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

(五)加强管理,严格奖惩。

把推进项目落实与开展招商活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坚持重大项目台账管理,市县联动,动态监控,跟踪督导,实现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大招商项目的甄别力度,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对以圈地为目的的项目坚决进行清理。完善开放招商考核办法和考评体系,对县(市)和中心城区实行分类指导、区别考核。在考核重点上,突出对重大项目、产业集群的考核,由重规模考核转向重质量考核。

(六)健全商会组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

要在周口籍企业家较多的地区建立周口商会组织,定期召开商会负责人联席会议或座谈会,发布招商信息,联络感情,激发他们服务家乡的热情,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对一些已成规模、实力雄厚的企业,要鼓励他们产业回归,把总部、研发中心等企业的核心放到家乡。

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第二篇】

目前,我国招商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利用外资的数额保持快速增长。我国已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最大外资吸收国,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一个国家。2直接投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3外资的来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前,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利用外资的地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自欧盟、美国的投资同比大幅增长。4外国投资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招商引资已是当前各地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招商引资工作在各地倍受重视,能有效地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本文针对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招商引资工作缺乏总体规划

各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站在地区全局的角度审视这些招商引资工作,你可以明显地看出:招商引资工作正进行着,可是缺乏地区的总体规划或者是总体规划做得不够完善,没有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区比较优势。一些地区虽然也在积极地进行招商引资工作,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使得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不是很明显,有的时候还会出现重复招商,没有能够形成招商合力。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种情况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对地区的各种资源了解不够。为此,在充分地了解了本地的优势和劣势和各种资源的分布的情况下,一定要总结出一个当地招商引资工作的总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把当地的招商引资总体规划做好,然后在这一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地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认清楚当地的优势和劣势呢?总的来说,也就是要多多地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比较,进行地区发展的大讨论,进而认识到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所要依赖的地区比较优势,并勇于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

(二)招商引资工作中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不够重视

50-60年代日本的水俣市和新舄县发生的水俣病,其原因是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经过生物食物链(硅藻-飞蛄-石斑鱼-鳝鱼)的逐渐富集,使鳝鱼体内含汞量达10-20毫克每升(最高达50-60毫克每升),比原废水中汞浓度高出1万至10万倍。当地居民捕食鳝鱼之后,汞在人体内积聚,以致造成中枢神经的严重损伤。

经济的发展也就是经济的进步。所谓进步,简而言之就是"现在比过去、将来比现在有可能实现更理想的状态"。经济要发展,但是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的发展。这样的一条路,所要付出的惨重代价,从当前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谁也不想再走这样的一条不明智的路。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社会的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与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环境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没有保护环境,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更不用说经济的持续发展了,而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持续发展,也就是要考虑发展过程同各种环境因素长期持续下去的发展。

(三)招商引资工作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存在问题

我国从1985起,开始采用三次产业的划分。国务院办公厅于这一年批复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此报告规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

克拉克研究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转换规律。他所得出的规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趋势。这一定律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产业总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和存在的。产业的区域分布是否合理,对于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利于发挥各区域的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各区都能提供成本比较低的产品或劳务,则基本上可以认为这种产业的区域分布是合理的,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的区域存在必然会形成区域产业结构。有的区域产业结构是合理的,有的区域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对于不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需要进行研究,针对其不合理性进行调整。当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些地方不够重视当地产业结构,不顾当地的自然禀赋地招商引资,从而使得当地的产业结构问题凸显出来。

那么什么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呢,它是指从宏观上合理配置物质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从而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产业结构运动变化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逐步趋向合理,一段时间后又变得相对不合理。经过调整重新变得相对合理,这样不断的循环发展使产业结构不断地向高级化发展,这就是产业结构运动规律的反映。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相对的,只能因时、因地、因条件不同去研究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四)招商引资工作中对民间资本的利用不够

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让人忽视民间资本的充分有效利用。总的来说招商引资工作为的是当地经济,社会等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既然如此,民间资本尤其是当地的民间资本也应成为其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力量。招商引资招来的投资者,在你这个地方投资是最主要的可能是因为他在你这个地方投资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民间资本也是一种很好的发展经济的力量,所以在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招来的资本和民间资本二者不可偏废,都应得到重视。

除了以上的几点外,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还应优化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经营者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创造一种最适合企业成长、发展和最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公正、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增加经济发展政策的透明度,拓展外商投资领域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空间,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优良环境。加强诚信建设,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宣传教育,集中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各行各业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重点抓好软环境的优化,审查清理政府审批事项,为企业公平竞争、自我发展搭建平台。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一站式"招商中心和办证服务中心各项制度,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投资环境举报电话投诉受理工作,及时解决投资者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主动为地区单位搞好服务协调,推进企地共建。对干扰破坏投资环境的不法分子做到露头就打,依法从重从快予以严惩。要量化责任,简化程序,把投资者依法生产经营、获取理想回报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目标。对投资的客商,在政治上给予关心,政策上给予倾斜,经济上给予实惠,服务上给予方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缘桥借梯以商招商,对于已经招来的投资者,我们还可以利用其关系来以商招商,从而招来更多的投资者,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在具体的招商过程中,还要注意招商的真实性,要提高警惕,防止招商诈骗以及人才的引进与有效利用。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以招来更多的投资者。

二、招商引资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1、是否充分合理的利用了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产业的物质基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物质基础,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一般都具有多用性,合理的产业结构就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生产多种产品。自然资源有三类:第一类是流失性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第二类是可更新资源,第三类是不可更新资源。流失性资源不管人们使用与否,都照样流失,不用白不用,因此要努力开发利用;可更新资源利用得好,能保持其再生能力,做到循环利用,这是一种合理利用,但是如果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是毁灭性的,使其丧失了再生的能力和条件,那么可更新资源也会枯竭。对于不可更新的资源应选择好的时机,提高产出投入比,尽可能高效利用,使当地优势充分发挥,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各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是否存在"瓶颈"产业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各产业应该是协调发展的,具有结构的整体性。各产业在发展中能相互创造条件,形成良性经济互补关系,推动各产业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间的和谐运动。各产业部门之间,在质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量上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形成产业有机整体。合理的产业结构不能存在"瓶颈"产业与过剩产业。

3、是否能及时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能及时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应变能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产业结构的应变能力是指各产业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具有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合理的产业结构一定能适应社会需要,因为任何社会生产都要受社会消费需要的制约,社会需要不是静止的而变动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因而合理的产业结构也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要有多层次的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及时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

4、是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经济效益不好,产业结构肯定不合理。最佳经济效益是要注重劳动耗费与有效成果的比较,争取用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有用成果。合理的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即合理的产业结构会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合理的产业结构能较好地发挥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优势,做到人力、物力、财力、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充分合理使用,避免由于失调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损失。而经济效益的提高节约了劳动时间,又为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他创造了条件。

经济效益应是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统一,那种只顾微观效益和短期效益的做法,会危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5、国内外的成熟技术是否得到了合理开发与利用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的成熟技术,能够充分吸收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改善人类的劳动与生活条件。人类劳动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科学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只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成果,才能使人类的生活环境与劳动条件获得最大的改善。如果人类已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则说明这种产业结构是低级落后的,当然也是不合理的。

6、能否充分开展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

当今世界的经济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充分合理利用区域间的分工合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充分的挥当地的优势,并充分地利用外地的市场,不断扩大输出,与其他地区合作。

7、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弹性

合理的产业结构要具有弹性度,即区域产业既有吸收或减轻经济波动和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又有促使主导产业沿着劳动――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逐步更替的潜能。

8、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第一,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可持续发展把当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局部区域,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相互作用因地而异,且处于变化之中。这种系统科学的观点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并为人与资源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整体框架。人与资源矛盾的实质,是由于人和这一复合系统的各个组成之间关系的失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自然资源持续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有赖于自然资源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经济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有赖于社会的宏观调控能力,部门间的协调行为,以及民众的监督和参与进程。因而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打破部门和专业的条块分割以及地区的界限,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与保护统一的生态经济观,为自然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二者就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它需要以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忽视对资源的保护,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没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满足,也就无从谈到资源的保护,因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贫困、饥饿和生产停滞的基础上。因此,招商引资工作中应注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并把系统的整体效益放在首位。也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和加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依靠的资源基础。保护资源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当人们没有其他办法可选择时,对资源的压力就会增加。因此,关键的问题是给人们寻找出路。也就是招商引资,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第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观技术是联结人类和自然的纽带,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发展方向进行评价和调整。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必须加强其技术革新的能力,以便能更有效地迎接持续发展的挑战。还有,技术的方向必须改变,并对环境因素给予更多的关注。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高新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新产品,保护生态环境,也可能被用来伤害他人和社会。因此要把技术用到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等方面,为人类造福,为当地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技术能否用于造福人类,关键是看技术被什么样的人利用。正因为如此,招商引资工作中也就应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观。除以上观念外,还应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群众观,全球观等。

三、招商引资的建议

针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以上几个问题,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总体规划与规划落实的关系

总体规划与规划落实的关系也就是总的规划与各部门实际执行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总体规划为各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指明方向;而各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是总体规划得以实现的基础。争取做到总体效益大于各部门效益之和。

(二)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对于环境的改变,必将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本身。保护环境并非是要使环境恢复到完全天然的状态,而是要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保持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

(三)正确处理好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在现代社会中,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第三产业是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并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再分配。但第三产业对于第一、第二产业而言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软件行业可以大幅提高其他行业的工作效率;外贸行业通过进出口使资源配给最优化;娱乐行业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第一、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的基础,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了,第三产业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好公司企业资本与个人民间资本之间的关系

公司企业资本是很大,但是民间资本集合起来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积极地利用公司企业资本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民资本,二者结合起来,必能更迅速地使当地的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第三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以投资促进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服务企业为己任,全年全市实现到位资金亿元,完成全年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目标任务(180亿元)的%,其中省外合同到位资金亿元,完成全年引进内资(省际)任务(138亿元)的%,为铜川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商引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一是政策不统一,执行不够透明,尤其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上,没有统一标准,群众意见大,项目推进难。二是政策缺乏延续性,有“新官不愿理旧事”的现象。三是执行政策不一致,一些优惠政策只针对外来投资者,造成我市不少企业到外地投资。

2.招商动员不够深入。“亲商、安商、富商”的要求还没有转化为自觉行动,积极主动服务客商意识不够,全方位招商的氛围和共识没有形成。

3.招商项目的储备不够大。项目储备不足,项目策划包装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调查论证不够充分,部分招商项目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不具备对外推介的条件。

4.企业融资难。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普遍难以得到金融单位的信贷支持,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致使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客商对下一步投资持观望态度,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5.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即政府和企业热心,处于中间环节的职能部门,特别是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协调解决;

在规划定点、建设立项、土地审批等环节,还有扯皮推诿的现象,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二、意见和建议

1.完善体制机制,为招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体制、考评奖惩机制、项目帮办制、全程代理制、项目跟踪落实责任制、入园项目后续服务等制度。二是积极推行并联审批,优化行政服务效能,坚持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前期筹建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下放审批、核准、备案权限,健全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投诉问责制等,大力推行在线审批,为各县(区)重大项目的审批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招商工作顺畅、快捷。

2.加快项目库建设,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一是要结合实际尽快明确我市招商工作的战略定位、产业导向、政策措施和试点示范等,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选址,实行差异化招商。二是要以装备制造产业、新兴产业为重点,谋划和储备工业项目。以旅游养生业、休闲度假业等为重点,谋划和储备基础设施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休闲养生胜地。三是要围绕转型升级,积极谋划储备原料加工、出口创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节能、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项目。

3.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资金难题。当前除了银行贷款、企业自筹、风险投资、私募资金、PPP等,融资形式还有很多,要帮助企业寻找适合的融资方式,以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银企互动,解决招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市招商引资工作要强化统筹协调作用,对工作迟缓、不力的单位要予以调度,为招商引资各项政策落实提供强力保证。同时,建议招商部门及时汇总更新全市重点招商项目库,制成重点招商项目统计表,方便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做好招商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第四篇】

个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个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存在懒惰思想,心浮气躁,不善开动脑筋

2,执行公司安排照抄照搬,不会举一反三

3、汇报,处理问题,未能做到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有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工作不认真,老是走神,开小差

5,工作上有拖拉现象,有时候以思考不周为由导致部分事情实施和执行时间推后和延迟

6,工作形式化,太过于片面。有时只是为了应付而准备

7、工作上自我满足,缺乏开拓和主动精神,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

8,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缺乏敢于打破常规、风风火火、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

9,不爱沟通,遇到问题很少主动去和同事或领导沟通

10.冲劲有余,坚持不足,

11,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遵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二、改进措施:

1、从思想上清除懒的根源,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改变工作观念。是不是工作观念上有问题,是不是有混的意思。杜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2、不断学习,不断开拓工作思路,敢于打破旧模式,改变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不仅自己要做,且要带动公司的每个人不断创新,善于开动脑筋,把每项工作,活动落到实处;

3,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向领导请教遇到的问题,并多与同事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工作经验。通过多学、多问、多想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4,日常工作中认真做好工作计划,思考周全,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养成及时行动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篇2: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反省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现将近期的工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简要总结如下:

1、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不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与其它老同志比还是比较低。在日常工作中偏重于日常生产工作,也忽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工作中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

2、工作上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和主动精神,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平稳有余,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心中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缺乏敢于打破常规、风风火火、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另外,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公司政策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候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及车间作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继续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面,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遇问题多查阅文献,熟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思想工作方面,深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加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3、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向领导请教遇到的问题,并多与同事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工作经验。通过多学、多问、多想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第五篇】

招商引资是促进我区产业模式调整和经济方面的升级的“一号工程”。从今年开始,全区营造全员招商氛围,完善招商服务机制,加大招商力度,加快谈到工程结算等方面,我们正在全面实施“一号工程”。但根据研究,目前,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投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招商引资涉及领域广泛,专业性强。熟悉经济形势、行业定位、行业规划、优惠政策等,有谈判策略和技巧。但目前“招商局”以商务局为依托,临时合并的投资人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难以发挥“大投入”效应。

二是投资方式仍需创新。获取项目信息无处着手,如何找到商人,投资信息在哪里是每个投资官员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但目前,有许多传统的投资方法,现代的招商引资方式不多;会议多,专业投资少;土地投资多,产业投资少。现有投资大多数信息来源是来自领导人、朋友或商人。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捕获。抓住网络,预期项目的信息也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此外,由于各开发平台之间的竞争,一些项目信息对外封闭,无法实现跨区域共享也会增加投资成本或导致项目信息丢失。

三是明确投资目标定位。有些乡镇街道对自身业务发展缺少明确定位,导致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盲目性,或是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引进和当地产业发展与密钥不匹配的项。目前,大多数项目和入驻企业以单一形式存在,尚未形成。以龙头企业或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或产业链。

建议: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各镇、街道、平台要科学制定5-10年区域产业招商规划,明确区域发展定位,遵循“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模式,通过“以大带小,以小育大,白手起家”,形成了较大的产出规模、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实力和区域品牌的产业集群。比如,科技局正在对接的“智慧水资源”项目符合我区产业需求,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二要整合投资资源。对于“被征用但未使用,占“无用多征少用”项目用地清理回收。并从企业用地集中和退出,开展全面普查,梳理出更多优质资源吸引高端产业。三要创新投资方式。充分发挥专业投资团队的主体作用,共享资源,交流信息,结合我区通用投资平台优势和各部门信息优势,推动项目实施;建立统一的公司协调机构加强与各商会、协会的合作,拓宽信息渠道,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特殊营造亲商、招商、留商的良好氛围,树立“留商即招商”的意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74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