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73676

【导言】此例“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优质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实验室建设方案【第一篇】

实验室建设方案模板(建议)

一、计算机学院实验室建设方案概况

1、现状

2、实验室建设方案及论证

二、XXXX实验室建设要求

1、实验室建设目标(针对专业、课程、学时,最终目标达到实验开出率90%以上)

2、整体规划(实验设备清单含价格,必要时,可增加拓扑及布局图)

PS:大家主要写第二部分,建设目标主要是为了本科评估,请大家把本科教学需求放到第一位兼顾专科。周一下午前完成,每人写完后,将自己的负责的文字群发给邝涛、尚游、张磊、郭东风,飞信离线文件即可。大家相互参考一下。

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第二篇】

一、适时调整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满足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

《意见》指出,“中小学实验室数量和面积要基本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以满足学校实验教学需要。”“仪器设备的配置要以《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为基础,以满足学校实际需要为原则,采取必配、选配、定制、自制等方式实现。”

办学条件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是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办学条件标准是市区两级教育装备部门的核心工作。2005年,市教委等部门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7年,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对“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硬件达标的学校”作了明确回答。2009年,对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作了修订,主要在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将部分必配调整为选配。《标准》不是封闭的,是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按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后每隔3年左右要调整一次。

1.基本思路

一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对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加强标准细则的基础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论证工作,分步骤调整现行的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2.主要举措

(1)2011~2012年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工作。目前,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已经与市教研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相关院系共同完成了高中和初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形成了研究成果。2011年,将在市教委的领导下,以研究稿为基础,完成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正式稿,满足高中课程改革对新仪器新设备配置的需求。初中和小学标准细则将适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将以项目形式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专用教室配置研究,从专用教室环境设置,实验室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师生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研究配置规范,丰富和补充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内容,满足教育教学的不同需求。

(3)开展新技术新设备对教育适切性的研究论证工作,开展标准内设备和标准外设备的调查研究,在市区两级建立新设备的使用与论证联动机制,对教育效果好、广受欢迎的新设备适时引入标准。尽管这项工作做起来有难度,但非常有必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又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就是技术革新教育问题,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是大量装备工作,装备战线上的同志肩负的担子更重了。未来10年,北京市将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如何引入教育教学中,如何贴近一线用户,加强对需求、供给和要素配置的研究,2011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将启动这项工作,形成北京市教育装备研究论证专家团队,尽快形成目前学校、区县配置许多“标准外”新设备的较强的指导力。

二、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实验室建设、配置、管理、使用以及论证实验室能获得有效利用的相关研究、培训和评价工作。

《意见》指出,“市教委将组织相关部门,结合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的发展特点,制定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范。”《意见》还指出,“市教委将在全市建设一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先进校,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北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市实验教学普及县活动以来,一直没有正式出台制度,可以说北京市实验室管理长期以来无章可循,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

1.基本思路

广泛调研,形成项目推动。结合学校视导工作,吸取鲜活经验,分别形成制度规范送审稿和管理评价标准送审稿,批准后实施。

2.主要举措

(1)制定“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制度”。这项工作2010年已经立项,将从实验室仪器存放管理、账目管理、教学流程管理等8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这个项目现在处于研究阶段,2011年6月底将完成项目研究工作;从下半年开始,在基教二处的组织下,联合教研部门,在全市开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视导工作,总结、分析学校的做法及经验,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形成切合实际的规范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

(2)2010年将立项申请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评价标准;2013~2015年,在全市开展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先进校评比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市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研究推广问题。《意见》指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要及时向学校反馈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按市教委的要求,网络版的完善及功能技术改造正在进行中。我们与教研部门教学活动模块的具体细化研究,希望在2011年完成。我们一定千方百计为学校教师简捷操作提供客观条件,最终达到使学校、区县和市里通过网络版及时了解掌握资产的入口、过程和出口情况,了解掌握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状况,了解掌握仪器设备质量的反映。

三、建立市区培训机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配合师训部门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及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中,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市、区两级业务必修培训;有实验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在每年的继续教育学时中要有一定时数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管理的业务培训。”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标准化,初中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计划也将于2012年完成。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使用问题。“建配管用”,前面3个字做得再好,“用”得不好,一切白搭。

用得不好,原因有许多。抓实验室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是应用的关键所在。市教委已明确将实验室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培训责任交给市区两级装备部门了。全市中小学有10万名左右的教师,其中有3000多名专兼职实验室管理人员(过去称为实验教师)。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非常关键。可以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实验功能的发挥和建设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教辅人员,不受重视,许多学校将老弱病残或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无形中导致了恶性循环,管理水平不高,使用效益得不到发挥。实验室管理人员又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既要懂教学,又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并不是有的同志印象中的什么人都能胜任。而这类人员,几乎没有对口的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是在岗位中学习锻炼成长起来的。

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与各区县装备部门联动,依托北京市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自2006~2008年以来开展对2650名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就新仪器新设备使用技能进行了培训,覆盖了900余所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学校教师)。自2009年以来,每年又对小学科学教师实施了技能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2011年以及今后几年,仍应加大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1.基本思路

注重抓住4个环节:一是合理的课程设置;二是富有经验的教师团队;三是“实践教师”务实指导与沟通交流;四是市、区两级的科学分工。总结经验,探索路径,建立市区培训模式。

2.主要举措

2011年将全市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疑难实验、效果不明显的替代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协助和支持水平。计划培训360人。并以这次培训为试点,探索市区两级开展培训的模式,形成市区两级不同的培训对象、内容及模式。

今后几年,将针对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中存在的仪器设备、各学校都已配置但未使用、未开展教学活动的仪器设备展开技能培训。如音乐、美术、劳技、地理历史、通用技术等课程存在大量未使用的设备展开培训。

还将同时开展部分学校校长参加的以实验室建设为主题的考察交流活动。

四、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实验仪器安全、有效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产品选型和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对集中采购的仪器设备实施抽查检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仪器设备,要进行信息通报,保证性能优异和质量优良的仪器设备进入学校。”

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资源、是以实物方式呈现的教材,不同于通用的办公设备和工具,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所以,实验仪器设备质量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耐用性尤为重要。但实验仪器设备品种繁多,价值相对低廉,市场准入门槛低,质量检验难度较大,从而增加了政府采购难度。根据教育部教育仪器研究所不完全统计和分析,全国部分传统的实验仪器质量在2000年以后开始有些下滑,存在质量低的原因,有教育技术装备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和质量意识问题,有标准不完善和执行不力问题,也有采购渠道及评标专家专业水平问题,还有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问题。

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事关师生生命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长期以来,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还缺少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等在内的教育产品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装备部门应当履行职能、积极作为,落实好企业引导鉴定、标准制度执行、政策保证招标和验收、完善质量监督体制等各项工作,教育装备质量才有保障,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1.基本思路

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向财政部门汇报,落实质量监督各项工作。

2.主要举措

2011年工作重点是以质量安全为主题的调查摸底。今后几年,继续开展对直接影响师生人身安全及健康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梳理,送检测机构检测,通报检测结果;继续开展由教学仪器相关企业相关人员及装备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参加的质量安全培训会;研究制定我市教育产品质量检测实施办法等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

五、关注实验室建设改革的种种探索,搭建信息共享相互借鉴平台

《意见》对实验室建设改革方面的种种探索,采取包容和鼓励态度,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建设特色实验室”;再比如“实验教学有特殊需求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和研究的实际需求进行特殊配置。”等。关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谈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时强调,“鼓励师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开展网络调研,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近几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采取项目推动方式,先后就“高中通用技术、心理咨询室、历史、地理、语文、小学科学专用教室配置研究”做了一系列研究项目,选择不同类型学校建立样板间,验证配置研究的适用性,再信息。

2011年主要对学校教室产品环境设备、手写平板电视,小学静电仪器进行试点配置并评估。

再有,近几年,学校出现了许多实验室建设改革的探索,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将实验室与教室融为一体、在校内统筹管理使用的尝试;北京市京源学校的“尽”实验室、“进”实验室、“泡”实验室、“出”实验室策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开放实验室、一室多用以及开展领导和教师的装备培训等鲜活的做法值得借鉴,再比如通州区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开展的“新技术进课堂课题研讨”等系列活动的做法也值得相互借鉴。

1.基本思路

鉴于北京市基础教育装备事业仍处于改革发展之中,装备部门的同志应强调包容意识、少些评头品足。相反,需要有宽容心态、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并且自身也应当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学校主流业务之中。

2.主要举措

继续举办教育装备部门工作人员培训班,开展主题培训与交流活动。

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第三篇】

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后,工地试验室随之进入了前期准备阶段,要有大量的工作要做:(1)工地试验室组建:选择与建设试验室场地,确定工地试验室的参数、选择与检定设备、配置人员与人员的培训、申报与考核试验室资质等。(2)材料的控制与选择:工地试验室要多方了解、综合考虑、选择材料生产厂家,通过取样检测选择符合要求的生产厂家,前期的工地试验室还没有启用,大量的试验工作都要实行外委检测(包括母体机构和其它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这一阶段的工作效率如何,将对工程能否顺利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3)标准试验的准备:根据施工图纸,将项目所需标准试验列出清单,依次决定出所需标准试验的时间,准备原材料将其送至外部委托(包括母体机构和其它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如前期工作没做充分,则直接影响工期,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开工。(4)制定检测计划:熟悉施工图纸,统计所需的主要材料用量,按照规范要求的检测频率,制定原材料及每道工序的试验检测计划。(5)对原材料的把控。凡送往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要求生产厂家出具出厂合格证,经过复检后才能使用。

施工阶段

这一阶段,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阶段也是工地试验室任务量最大的时候,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对进场原材料按每批次、规定吨位、规定方数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能进场,当原材料的产地、品种、规格等指标发生变化,应重新取样试验,并重新进行标准试验。(2)每道工序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要进行质量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做到及时、准确、客观的反映检测结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不得影响工程进度。(3)做好试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试验资料要真实、准确、完整、字迹清晰,依据档案管理办法,做好仪器台帐及试验资料的整理、归纳。(4)如施工过程遇到质量问题时,工地试验室人员要配合技术人员检测问题部位,找出原因,并且出具检测数据及报告,提出参考意见,分析和处理问题,对整改后的工程进行跟踪检测。

项目的交工验收阶段

这一阶段工程实体已经基本完成,工地试验室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对已完工程实体的检验验收工作,积极配合项目部技术部门完成,为下一步工程交工验收做好基础工作。(2)根据本项目的档案管理办法,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试验检测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提交到项目部技术部门。

2.要加强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的建设

在检测活动中对所需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进行有效的种植并予以监控、记录,以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安全、有效的为检测依据的可靠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工地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应满足的要求:(1)试验室要综合考试供电排水等措施,有完善的消防设施。(2)试验室遗弃的“三废”等有害物质的处理符合环保要求。(3)标养室的温度,湿度应符合标注要求。(4)水泥室,混凝土室的环境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5)沥青及沥青混凝土室应配置通风设备,要求室内通风,采光好。(6)试验室应设置在结构牢固的房间内,并根据需要砌筑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试验室面积的大小应和母体试验室申请的检测项目数量相匹配,要遵循仪器设备布局合理,方便试验操作的原则,试验室应干净整洁。

3.要加强日常试验检测制度的管理

试验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得有半点马虎,一定要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要严格按照试验规范规程及仪器操作规程的要求,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试验的完备与精确,为施工现场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试验检测数据来指导生产。加强日常工作制度的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1)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由制定人员负责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维护、维修工作。(2)定期、及时提供试验数据及结果,以供现场及质检部门,定期完成试验数据的分析,统计工作,以检测数据结果控制质量。(3)定期召开试验人员讨论大会,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听取大家意见调整工作。(4)安全责任明确,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5)保证试验室卫生环境良好,以确保试验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4.加快建立以工地试验室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中的三大控制,而质量控制在现场施工中起科学的指导作用。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健全能够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科学指导,也能使施工单位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占有其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确保工地试验室工作水平的提高才能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准确的试验数据及技术参数。

5.结论

科学实验室建设方案【第四篇】

郴州市第十完全小学

科学实验室建设预算

标准科学实验设备配置方案(56座)×2间

科技实验准备室×2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373676